2012年全国高考生物(新课标全国卷)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2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012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012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全国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点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发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2.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3.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4.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5、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不同种类细菌的生长均需要相同碳源B 常用液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单菌落C 细菌大量培养过程中,芽孢形成于细菌生长的调整期D 培养基中含有高浓度NaCl 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筛选31.(11分)(注意:在试卷题上作答无效.........)金鱼藻是一种高等沉水植物,有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净光合速率是指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以每克鲜重每小时释放O2的微摩尔数表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该研究探讨了对金鱼藻的影响。

其中,因变量是。

(2)该研究中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度为lx。

在黑暗中,金鱼藻的呼吸速率是每克鲜重每小时消耗氧气μmol。

(3)该研究中净光合速率随PH变化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32.(11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回答下列问题:(1)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经过__________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使____________暴漏于抗原的表面,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______________.(2)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种病毒含有_________(填“1种”或“2种”)核酸。

2012高考生物真题精校精析新课标卷)(精准word书稿).

2012高考生物真题精校精析新课标卷)(精准word书稿).

2012·课标全国卷(理综生物)1. [2012·课标全国卷] 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

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A.tRNA种类不同B.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1.B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细胞合成蛋白质过程中,mRNA碱基序列直接决定着氨基酸排列顺序,而同一物种中的两类细胞内tRNA种类和核糖体成分均相同,同一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也是相同的,所以此题选B。

2. [2012·课标全国卷]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无限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2.D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癌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细胞癌变的原因就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癌变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上与正常细胞有明显的差异,所以A、B、C选项是正确的。

原癌基因的作用主要是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的作用主要是阻止细胞发生不正常的增殖,所以D错误。

3. [2012·课标全国卷] 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3.B [解析] 本题考查哺乳动物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哺乳动物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血浆渗透压也会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B正确。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大纲版)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2.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3.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4.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5.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种类细菌的生长均需要相同的碳源B.常用液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单菌落C.细菌大量培养过程中,芽孢形成于细菌生长的调整期D.培养基中含有高浓度NaCl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筛选二、解答题(共4小题)6.(11分)金鱼藻是一种高等沉水植物,有关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图中净光合速率是指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以每克鲜重每小时释放O2的微摩尔数表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研究探讨了对金鱼藻的影响,其中,因变量是.(2)该研究中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度为lx.在黑暗中,金鱼藻的呼吸速率是每克鲜重每小时消耗氧气μmol.(3)该研究中净光合速率随pH变化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7.(11分)回答下列问题:(1)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经过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使暴漏于抗原的表面,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2)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3)一种病毒含有(填“1种”或“2种”)核酸.(4)灭活的仙台病毒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可用于诱导.8.(8分)某同学为了研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在A、B、C、D、E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mL.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mL,摇匀.③将5支试管放入7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1)(2).9.(12分)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杂交子代中,体色和翅脉的表现型比例依次为和.(2)两个亲体中,雌蝇的基因型为.雄蝇的基因型为.(3)亲本雌蝇产生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其理论比例为.(4)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大纲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考点】D3:反射的过程.【分析】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

最新高考真题——理综生物部分(全国卷)解析版资料

最新高考真题——理综生物部分(全国卷)解析版资料

2012年大纲版全国卷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及解析总体分析:总体来看,试题侧重于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选择题命题以考查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主。

非选择题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在难度梯度设置上,起点较低,层层设问,步步深入。

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解答此题都能得到一定的分值,有效控制了试题的区分度。

试题虽然以教材知识为出发点进行考查,但试题背景知识新颖,既未超越教材,又有所创新,实现了教材与高考的平稳过渡。

整套试题难易结合,有梯度,灵活性较强,范围基本上没超越教材,也基本不含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考查基础,突出主干试卷主要考查了细胞结构、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免疫调节、群落的结构等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

2.重视教材实验,关注实验探究,突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试题以新情境呈现,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突出对教材内容的加工与提升,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实验分析的能力。

如33题。

突出了对经典实验方法的应用的考查,如34题考查数据处理能力和推断能力。

3.注重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试题或通过文字呈现新情境,如第3、33、34题;或主要通过曲线图呈现新情境,如第31题。

这些试题的构思有其独到的地方,但答案没有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考查了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12年大纲版全国卷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及解析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答案】B【解析】反射活动是在反射弧的参与下,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整个过程离不开反射弧,AD正确。

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末稍传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且之间需要神经递质帮助完成传递,B错误,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反射与反射弧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012高考全国新课标理综试题及详细解析

2012高考全国新课标理综试题及详细解析

2012年高考理综生物卷答案及解析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A.tRNA种类不同B.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解析】本题以细胞的成分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蛋白质的组成、结构、转录、翻译等过程,但比较基础,考生容易得分。

在两种蛋白质合成过程中,tRNA种类、核糖体成分、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均相同。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癌变的知识。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才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3.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有关知识。

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脑干→传出神经→唾液腺。

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2012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生物部分) (1)

2012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生物部分) (1)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理综生物部分参考答案与解题提示1.【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反射的相关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反射是人和动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体内外的刺激所产生的规律反应;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反射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靠神经递质的协助完成。

【易错点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且通过神经递质传递。

2.【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质中都含少量的DNA和RN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暗反应阶段消耗ATP,因此叶绿体在黑暗中不能合成ATP;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 TP主要由细胞呼吸产生,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这两个场所均可以产生ATP;酶具有专一性,不同的生命活动所进行的化学反应不同,所需的酶不同。

3.【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群落中种间关系的知识,属于考纲识记层次。

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田鼠和杂草是捕食关系;豌豆和杂草有共同的生活资源,是竞争关系;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是寄生关系。

【易错点拨】竞争关系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4.【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群落垂直结构的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的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明显分层现象,A,B项对;动物的垂直结构与植物提供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有关,C项对;乔木层的疏密程度影响下层的光照强度,从而影响草本植物的水平结构,D项错。

【知识拓展】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动物和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垂直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与植物提供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有关。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生物部分(全国卷)解析版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生物部分(全国卷)解析版

2012年大纲版全国卷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及解析总体分析:总体来看,试题侧重于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选择题命题以考查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主。

非选择题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在难度梯度设置上,起点较低,层层设问,步步深入。

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解答此题都能得到一定的分值,有效控制了试题的区分度。

试题虽然以教材知识为出发点进行考查,但试题背景知识新颖,既未超越教材,又有所创新,实现了教材与高考的平稳过渡。

整套试题难易结合,有梯度,灵活性较强,范围基本上没超越教材,也基本不含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考查基础,突出主干试卷主要考查了细胞结构、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免疫调节、群落的结构等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

2.重视教材实验,关注实验探究,突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试题以新情境呈现,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突出对教材内容的加工与提升,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实验分析的能力。

如33题。

突出了对经典实验方法的应用的考查,如34题考查数据处理能力和推断能力。

3.注重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试题或通过文字呈现新情境,如第3、33、34题;或主要通过曲线图呈现新情境,如第31题。

这些试题的构思有其独到的地方,但答案没有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考查了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12年大纲版全国卷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及解析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答案】B【解析】反射活动是在反射弧的参与下,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整个过程离不开反射弧,AD正确。

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末稍传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且之间需要神经递质帮助完成传递,B错误,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反射与反射弧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012高考生物试题新课标全国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附扫描文档供核对)已校对

2012高考生物试题新课标全国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附扫描文档供核对)已校对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综生物部分【说明:试题已经过校对,文档后附有扫描版本供核对】本卷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A.tRNA种类不同B.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解析】同一物种的不同细胞所含的DNA是相同的。

不同细胞在基因表达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选择不同基因表达,转录出不同碱基序列的mRNA,由此翻译出的蛋白质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也就不同。

虽然tRNA和rRNA中的核苷酸序列也是由DNA决定的,但它们都不具有携带DNA遗传信息的作用。

tRNA承担着识别并转运特定种类的氨基酸的作用,在不同的细胞中tRNA种类应该是相同的。

核糖体只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从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的分析可以知道,密码子不仅具有通用性,还具有简并性。

虽然同一种氨基酸还可有多种密码子决定,但同一密码子却只能决定一种特定的氨基酸。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以及所涉及到的若干关键概念。

从以往考查不同生物的蛋白质不同,到本题考查同一生物不同细胞中的不同蛋白质,材料拟有变化,但考查角度了无新意。

【答案】B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解析】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是抑癌基因的主要作用。

病毒致癌因子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诱发癌变。

癌变后的细胞,较之正常细胞在形态结构上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不受限制,能够无限增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学试题(新课标全国卷)评析选择题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A.tRNA种类不同 B.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解析:该题比较完整地考查了在有关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中,所涉及到的若干概念和术语。

知识考点主要见于《遗传与进化》模块第4章第1节。

同一物种的不同细胞所含的DNA是相同的。

不同细胞在基因表达过程中,由于基因表达的选择性特点,可转录出不同碱基序列的mRNA,由此翻译出的蛋白质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也就不同。

在细胞中,tRNA和rRNA中的核苷酸序列也是由DNA决定的,只是它们都不具有携带DNA遗传信息的作用,而是分别承担着识别并转运特定种类的氨基酸和作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因此,在同一物种的不同细胞中,tRNA种类应该是相同的,核糖体的成分也是相同的。

从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的分析可以知道,密码子不仅具有通用性(即,生物界中不同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都遵循同一张密码子表),还具有简并性(即,同一种类的氨基酸还可有多种密码子,如,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可有UUU、UUC等两种,决定亮氨酸的密码子可有UUA、UUG、CUU、CUC、CUA、CUG等6种),因此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应该是相同的。

答案:B。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解析:该题考查了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病毒致癌的机理。

知识考点主要见于《分子与细胞化》模块第6章第4节。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是抑癌基因的主要作用。

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不受限制,能够无限增殖。

癌变后的细胞,较之正常细胞在形态结构上发生了显著变化。

导致细胞癌变的病毒致癌因子,因为含有病毒癌基因和与致癌有关的核苷酸序列,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可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癌变。

答案:D3.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哺乳动物(包括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机理。

知识考点主要见于《稳态与环境》模块第2章第3节。

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三大细胞外液之一)的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接受到的刺激增强,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排出的尿量减少。

答案:B4.当人看到酸梅时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以“人脑的高级功能”为基础的神经调节的结构和功能。

知识考点主要见于《稳态与环境》模块第2章第1节。

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的最高级部位,具有对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酸梅的形状、色泽等代表了酸梅这种具体物质的信号(即具体信号),看到酸梅实际上是该具体信号给予的间接刺激(可称为条件刺激),必须通过包括人的大脑皮层有关中枢在内的反射弧参与才能完成的反射活动。

唾液分泌是作为该反射弧的效应器──唾液腺的活动。

完成这一生理过程,不仅有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也包括兴奋在不同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结构中的传递。

这种兴奋的传递过程包括:上一个神经元接受刺激引发的神经冲动即电信号(突触前膜的膜电位变化)—化学信号(上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电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引发的神经冲动)的转化。

答案:C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A.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解析:该题通过实验装置图中信息的提取和处理,侧重考查了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及极性运输的特点。

知识考点主要见于《稳态与环境》模块第3章第1节。

从图中可知c组尖端和d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c组和d组的区别是d组胚芽鞘是倒置的。

由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因此据图中的实验处理结果,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

答案:D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种群的基本特征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诸多因素。

知识考点主要见于《稳态与环境》模块第4章第1节。

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

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决定了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直接影响了种群数量的变化。

而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又受各种环境条件(天敌数量的多少、季节更替以及食物质量和数量的变化等)的影响。

从题中直方图的分析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至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

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进而通过出生率的明显降低,影响到种群的密度的减小。

答案:D非选择题29.(11分)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通过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萌发过程中在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 mg。

(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mg·粒-1·d-1。

(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原因是。

解析:本题以玉米种子萌发为命题材料,依次考查了植物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葡萄糖及其来源、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方以及胚乳中营养物质在种子萌发的去向。

知识考点主要见于《分子与细胞》模块第5章第3节、第4节以及第2章第4节等。

第(1)小题的答题要点直接来源于课本中知识,侧重考查了考生对教科书相关知识内容的熟悉程度。

第(2)小题的求解,通过对图中曲线变化情况的分析,可先读出第一空的答案。

根据题中告诉的“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作进一步的分析。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被胚细胞吸收后,一部分转化为胚发育成幼苗的组成物质,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由此,通过对图中“萌发种子直接烘干称重”那条曲线上各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依次计算出:0—24小时为15.4mg;24-48小时为0.6mg;48-72小时为1.1mg;在72-96小时为204.2—177.7=26.5 mg?粒-1?d-1,因此萌发过程中在72-96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

对第(3)小题的求解,需要根据对图中“萌发种子直接烘干称重”和“萌发种子切取胚乳烘干称重”两条曲线各时间段的数据,结合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计算出:72-96小时转化为43.6—26.5=17.1mg,96—120小时为27—5=22mg,最大转化速率为22mg。

在第(4)小题中,由于已告诉实验条件保持不变,长出的幼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随着胚乳中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将导致幼苗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而死亡。

答案:(1)葡萄糖,呼吸(2)72-96 26.5(3)22 (4)下降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30.(10分)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b是,c是,d是。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中的(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解析:该题仍然是侧重考查考生对神经调节有关知识的理解,只是增加了对图像的识别。

知识考点主要见于《稳态与环境》模块第2章第1节。

题中各小题的设问都比较简单,只要读懂图,就可写出答案。

第(1)小题考查反射弧的组成;第(2)小题只要明白屏住呼吸为主动意识控制的行为,必须要受到图(a)中大脑皮层的控制;第(3)小题考查了突触的基本结构。

实际上,完成肺牵张反射的示意图(a)和突触结构图(b)中所蕴涵的信息是很丰富的。

但命题者如果再充分利用图中的信息,通过设置有一定梯度的系列问题,来构建成有关“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功能”的知识网络结构,不仅可拓展知识的考查范围,也可增大了对考试大纲中第一能力──理解能力的考查力度。

答案:(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2)大脑皮层(3)轴突细胞体(树突或胞体)31.(10分)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

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的基因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