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与基因相关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癫痫致病性基因突变对治疗选择影响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癫痫致病性基因突变对治疗选择影响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癫痫致病性基因突变对治疗选择影响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摘要在过去十余年的研究中,对人类癫痫致病基因以及癫痫临床表现的分子机制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致病基因与临床表现的作用机制显著相关。

在不同类型基因突变的患者的抗癫痫治疗中,致病基因的早期识别对于抗癫痫药物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该文系统总结了常见的癫痫致病基因,包括离子通道、细胞代谢和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等,以及近年来与致病基因相对应的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定基因缺陷及其作用机制为研究新型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

自1995年发现癫痫相关基因CHRNA4突变起,对癫痫相关基因的研究逐渐深入。

最初,突变的识别主要应用于儿童癫痫的诊断、预后和咨询,然而后续研究结果表明,特定基因突变的识别可以指导癫痫患儿的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选择。

儿童癫痫突变基因的功能研究因此有了治疗意义,这是选择或研发针对特定分子缺陷治疗的关键步骤。

本文综述了常见癫痫致病性基因突变的类型,以及特定基因突变对应最适合药物的研究进展。

1 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癫痫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参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播,拮抗钠离子通道是目前许多AEDs的主要作用机制。

常见突变的钠离子通道基因包括SCN1A、SCN1B、SCN2A、SCN3A、SCN8A和SCN9A等,这些基因的突变是一部分婴儿和儿童期患耐药遗传性癫痫的共同原因,其中最常见的三个突变基因为SCN1A、SCN2A及SCN8A。

1.1 SCN1A突变相关癫痫SCN1A是与癫痫密切相关的基因之一,而SCN1A相关癫痫的发作表现出显著的表型异质性。

典型疾病包括Dravet综合征和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其症状表现为从发热性惊厥发作到严重的癫痫性脑病的显著异质性。

即使在具有相同致病基因突变的家族成员之间,临床表型也可能存在差异。

Dravet综合征主要致病基因突变为SCN1A杂合突变,这将导致钠离子通道功能缺失。

基因突变引起癫痫发作机制解析

基因突变引起癫痫发作机制解析

基因突变引起癫痫发作机制解析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为发作性、反复性的脑电异常放电活动。

基因突变被认为是引起癫痫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对基因突变引起癫痫发作机制进行解析,并探讨相关研究和治疗进展。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可以是基因中的单个碱基替换、插入或缺失,也可以是整个基因缺失、扩增或移位等。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许多与癫痫相关的基因突变。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家系研究和连锁分析确定的单基因突变,如NaV1.1 (SCN1A),NaV1.2(SCN2A)和GABRA1等;另一类是通过基因组广泛筛查研究发现的多基因突变,如GPC2、HS3ST5、RBFOX1等。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抑制性平衡或突触传递等功能,导致癫痫的发生。

基因突变引起的癫痫发作机制复杂多样。

首先,部分基因突变引起的癫痫是由于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增加导致的。

例如,NaV1.1基因突变会导致钠通道功能异常,使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

这样一来,即使是正常的刺激,也会引发异常的神经冲动放电,从而导致癫痫发作。

另一方面,部分基因突变引起的癫痫是由于抑制性功能减弱导致的。

GABRA1基因突变会影响γ-氨基丁酸(GABA)受体,使得抑制性信号传导异常,神经元兴奋性过高,容易触发癫痫发作。

此外,一些突变基因还会影响突触传递、电导CNV)等参与癫痫发作的信号通路,进一步加剧了癫痫的发生。

研究表明,癫痫的发作不仅与单一基因突变有关,还与多基因、环境和遗传背景等因素相互作用。

例如,许多基因突变可能产生类似的神经元兴奋性或抑制性异常,但只有在特定的环境因素(如感染、创伤等)触发下,才会发生癫痫发作。

此外,不同人的遗传背景也会影响癫痫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因此,对于基因突变引起癫痫发作机制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更好地理解癫痫的复杂性。

针对基因突变引起的癫痫,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儿童癫痫的研究进展

儿童癫痫的研究进展

儿童癫痫的研究进展儿童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脑部异常放电,导致患儿出现意识丧失,抽搐以及其他脑功能异常表现。

目前,关于儿童癫痫的研究一直在不断进行,包括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儿童癫痫研究的进展情况。

一、发病机制的研究儿童癫痫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晰。

不过,研究人员已经对其发病机制有了一定的认识。

研究发现,癫痫的发生与大脑神经元的失去稳定状态和过度兴奋有关。

此外,许多遗传因素也与儿童癫痫的发病有关。

如国外学者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有些孩子会出现突变基因,从而影响神经元的传递,进而引发癫痫。

二、诊断的研究儿童癫痫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医生和医疗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现在,通过神经成像技术(如脑电图、核磁共振等)以及一些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对儿童癫痫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孩子的不同症状进行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儿童癫痫的治疗效果。

三、治疗的研究儿童癫痫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包括一些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方式。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儿童癫痫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更新。

研究发现,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一些情况下,儿童癫痫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大脑切除术、神经调节器、植入癫痫电极等。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治疗方法,如外科手术、干细胞治疗和脑深部电刺激等。

这些方法都有望成为有效的儿童癫痫治疗手段。

总之,儿童癫痫的研究包括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儿童癫痫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加深对儿童癫痫的认识,并进一步完善儿童癫痫的治疗方案,为儿童的身心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还需要我们关注和加强儿童癫痫的防治工作,推动儿童癫痫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让更多的孩子远离这种疾病的困扰。

2024难治性癫痫相关皮质发育畸形的病理研究及分类进展(全文)

2024难治性癫痫相关皮质发育畸形的病理研究及分类进展(全文)

2024难治性癫病相关皮质发育畸形的病理研究及分类进展(全文)摘要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神经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对皮质发育畸形的认识不断深入和更新,尤其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臼(m TOR)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突变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中被陆续发现。

同时,2011年国际抗癫病联盟(ILAE)发布的有关FCD的分类共识在诊断实践中遇到了问题和挑战。

因此,2022年ILAE根据分子遗传学10年来的进展,提出了FCD分类的更新版,主要在分类体系中增加了“白质病变”,还建议综合病理组织学、影像学及分子检测结果,进行多层次整合诊断,来实现可靠的、临床相关的和治疗性靶向的组织诊断。

正文癫病是—种常见而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目前已居神经科疾病的第2位。

随着外科手术切除治疗难治性癫病的进展,难治性癫病相关的病因病理类型也逐渐被明确,涉及脑皮质发育畸形(malformation of cortical development, MCD入瘢痕、肿瘤及炎症性病变等神经病理的多个方面。

其中,MCD在癫病病因分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的病例中占比更高。

我们前期对难治性癫病手术切除标本队列进行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居第1位的是MCD(约占57.2%1 2017年德国的Blumcke等对25年间欧洲12个国家36个癫病中心9523例手术切除标本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在15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其病因病理学前3位分别为MCD(约占39.3%� 肿瘤(约占27.2%)及海马硬化(约占15.0%1—、MCD分类的进展及遇到的问题和挑战MCD是—组局灶性或弥漫性皮质结构异常的病变的总称。

包括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 FCD入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及半侧巨脑回(hemimegalencephaly)等。

2024癫痫发作预测的研究进展

2024癫痫发作预测的研究进展

2024癫病发作预测的研究进展摘要癫病发作的不可预测性严重影响癫病患者的安全、就业能力和生活质量。

一个可靠的癫病发作预测系统能够在发作前至少几分钟提供警告,以便患者能及时采取适当行动。

近年来,脑电图、心电图、周期节律分析、影像学、可穿戴设备等技术的应用为基千多指标精准预测癫病发作提供了新的见解。

为了更好地将癫病预测从研究挑战发展为临床现实,文中就最新的癫病发作预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癫病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影响全球约6900万患者[ 1 ]。

癫病发作存在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容易导致患者溺水、烫伤、骨折、猝死等致残致死性情况。

癫病患者发生意外事故猝死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猝死的27倍,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仅次于脑卒中[ 2 I 3 ]。

为了降低癫病突发带来的严重疾病负担,尤其是伴随着近年来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入可穿戴设备(wear.able devices, WD)和可植入设备等领域的发展,对癫病发作机制研究的日益深入以及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基千各类指标的癫病发作预测研究成为了热点和重点。

我们以"seizure prediction""seizure forecasting""seizure anticipation”作为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尽可能选择5年内发表的相关文献,主要针对癫病患者的脑电图(electroencep h alogram入心电图(electrocard i ogram入周期节律、影像、血液等多维度特征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从临床角度提出建议。

一、基千电生理信号的癫病发作预测研究1脑电图:脑电图是癫病发作预测研究中的最常用、最高效的工具之一。

有研究者发现其可以预测未来几天内的癫病发作,是近年来该领域最重大的突破之一[ 4 / 5 ]。

癫痫研究新进展

癫痫研究新进展

癫痫研究新进展一、概述癫痫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研工作的深入,癫痫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癫痫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包括癫痫的发病机制、诊断技术、治疗方法以及预防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在发病机制方面,研究者们通过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逐渐揭示了癫痫发病的复杂过程。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脑内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癫痫的发生。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了解癫痫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诊断技术方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电生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癫痫的诊断手段也日益丰富和精准。

高分辨率的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技术能够精确地定位癫痫病灶,为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指导。

脑电图(EEG)等电生理技术也在癫痫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实时监测脑电活动,为癫痫的发作预测和干预提供有力支持。

在治疗方法方面,癫痫的治疗手段日趋多样化和个体化。

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外,手术治疗、神经调控技术以及基因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也逐步应用于癫痫的治疗。

这些新方法在提高癫痫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在预防策略方面,随着对癫痫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预防策略也逐渐从单一的药物预防向多元化、综合性的方向发展。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改善生活习惯、降低环境污染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癫痫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针对不同类型的癫痫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癫痫的发作。

癫痫研究新进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为癫痫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手段。

随着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相信癫痫的诊疗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1. 癫痫的定义与流行病学概况这一古老而又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它俗称“羊角风”或“羊癫风”,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引发的慢性疾病,这种异常放电会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

癫痫与原癌基因c—fos的研究近况

癫痫与原癌基因c—fos的研究近况

6~ 9 0 0分 钟 达 最 高 水 平 .1 0分 钟 开 始 下 降 到 惊 厥 前 水 2
平 :表 达 部 位 以 海 马 、齿 状 回 最 为 明 显 ,大 脑 皮 层 中也
较 高 M o g l r a 等 给 大 鼠脑 室 内 注 射 戊 四 唑 后 .cls o mR NA 高 峰 可 一 直 持 续 到 1 0分 钟 ,l 8 时 后 回 复 到 6小
癌 基 因 .称 为 即 刻 早 期 基 因 (mme itl E r n s I daey al Ge e . y 1 Gs .亦 称 快 速 反 应 基 因 .原 癌 基 因 cfs是 l Gs家 E ) —o E
族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成 员 .为 FB J和 FB 小 鼠 骨 肉 瘤 病 毒 R 中致 癌 基 因 v f s的 同 源 序 列 。人 类 cl s基 因 定 位 于 人 o o
原 来 水 平 。Ta e t k mo o等 “ 研 究 表 明 戊 四 唑 可 引 起 癫 痫
钟 内出现 , 续 1 ~2 持 5 0分 钟 . 时 tR 此 u NA 积 累 达 峰 值 , 刺 激 过后约 3 ~4 O 5分 钟 表 达 降 低 , 衰 期 为 2小 时 , 半 此
维普资讯

综 述 与讲 座
・9 85 ・
癫 痫 与 原 癌 基 因 cls的 研 究 近 况 —o
中国人 民武 装警 察部 队 医学院 附属 医院中 医科 ( 天津 市 3 0 ) 张果忠 熊 杰 华 晓 宁 0 l 2 6
复 至 基 础 水 平 .fsB, u , k jnD 表 达 也 有 类 o cjn Jn B, u — i
似变化 。 国 内 王 玉 等 应 用 流 式 细 胞 免 疫 荧 光 技 术 对 大 鼠 皮 层 海 马 Fo s蛋 白 表 达 进 行 定 量 分 析 .结 果 发 现 PTZ致 痈 大 鼠皮 层 、海 马 皮 层 细 胞 内 F s蛋 白大 量 表 达 o 随 着

SCN9A基因突变癫痫患儿基因型与表型分析

SCN9A基因突变癫痫患儿基因型与表型分析

SCN9A基因突变癫痫患儿基因型与表型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癫痫发作的病因和机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部分患者发展为遗传性癫痫的重要因素之一。

SCN9A基因是编码钠通道蛋白的基因之一,该蛋白在神经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SCN9A基因的突变与癫痫发作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特定的SCN9A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钠通道功能异常,进而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最终导致癫痫发作的发生。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SCN9A基因突变癫痫患儿的基因型与表型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进一步揭示SCN9A基因突变对癫痫发作的影响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SCN9A基因的相关性,有望为癫痫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认识,并为个性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SCN9A基因突变与癫痫发作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患儿基因型与表型的分析。

通过对这些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基因突变对治疗的影响,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在探讨其他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我们旨在为理解SCN9A基因突变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提供更深入的认识,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并促进癫痫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我们希望为未来的癫痫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策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减少疾病给他们带来的困扰。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一家儿童医院的癫痫科病例数据库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其中患有SCN9A基因突变的癫痫患儿进行深入分析。

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对这些患儿进行基因型鉴定,确定其具体的SCN9A基因突变类型。

收集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发作频率、发作类型、发作持续时间等,以进行表型分析。

将患儿分为不同基因型组别,比较它们在临床表现上的差异,探讨基因突变与表型之间的关系。

收集这些患儿的治疗情况,包括药物治疗反应、手术治疗情况等,分析基因突变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