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生活在与父母分离的状态下的儿童。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照顾,留守儿童容易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
教育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问题。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
孤独等心理问题。

研究可以探索这些问题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进行干预和治疗。

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和社会适应问题。

由于缺乏亲密的亲子关系,留守儿童往往对自
己的身份认同和与他人的交往存在困惑。

研究可以关注他们的自尊心、情感问题以及在学
校和社会中的人际关系。

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问题。

长期与父母分离可能会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记忆以及智
力发展带来影响。

研究可以探索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认知。

留守儿童的心理干预与支持。

为了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开展相应的心
理干预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心理疏导、心理教育等。

研究可以关注这些干预措施
的效果以及如何改进和优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课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深
入探讨。

通过深入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为他们的心理幸福和全面发展提供
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支持。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离乡工作或其他原因,与父母分离在农村家庭中独自生活或与其他亲属生活的儿童。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展开调查和分析。

现实生活中,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他们面临亲情缺失的困扰。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造成了他们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孤独感。

其次,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受到了较大的伤害。

无法得到父母的赞美和鼓励,他们往往觉得自己不如同龄人优秀,缺乏自信心和自尊感。

此外,留守儿童还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由于缺乏家庭环境的照顾和安全感,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恐惧。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父母长期工作外出的现象导致了留守儿童无法与父母建立稳定的亲子关系。

一些留守儿童经常被父母忽略和冷落,长期以来,他们陷入了自卑和无助的心理状态。

其次,农村地区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许多父母认为留在城市工作可以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所以他们选择了长期离乡工作。

然而,这无疑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

再者,封建的观念和家庭意识的淡薄也导致了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安全感。

家人之间的交流和关心的不足,使得他们的心理问题无人倾诉和解决。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方法,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首先,家庭应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父母应尽量减少工作时间,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

定期回家陪伴孩子,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和沟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尊。

其次,学校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关怀,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项严峻的社会问题。

我们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论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论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论文一、引言随着中国城乡经济发展和家庭结构变迁,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留守儿童是指在家长长期离乡打工、迁移他处、离世等原因下,与一个或两个父母长时间分离在家成长的儿童。

由于缺乏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

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分析留守儿童长期处于亲情缺失环境中,他们可能会面临以下心理健康问题:1. 情感孤立感留守儿童在父母离家的期间,缺乏家人的温暖和陪伴。

这种长时间的分离会导致他们产生情感孤立感,感觉自己无人关心。

2. 自尊心受损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关注,常常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孩子,这种自尊心受损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 学业压力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面临着特殊的困境。

由于父母的离家,他们通常得依靠外人照顾,学习时间和学习环境都可能受到限制,进而造成学业压力。

4. 心理适应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能力可能较弱。

他们可能对外界的变化缺乏应对能力,容易出现适应困难的情况。

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办法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1. 家庭关怀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怀力度,鼓励父母尽可能与孩子保持联系。

同时,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陪伴。

2. 学校支持学校是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环境,应该加强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

学校可以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留守儿童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3. 社会资源整合社会资源整合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

政府、非营利组织、社区等各方面应合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综合性支持和服务。

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和解决办法的有效性评估对于上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办法,我们需要进行有效性评估。

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由于工作、生活等原因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在农村或城市,由其他成年人或祖辈照料。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我国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他们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长期分离家庭造成的孤独、焦虑、失落感以及缺乏安全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由于监护人的缺席,留守儿童也更容易遭受家庭暴力、性侵等问题,进一步恶化了他们的心理状态。

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背景下,有必要深入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探索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1.2 研究意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拉大,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其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备受关注。

许多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态度、认识和增强心理健康保护因素、减少心理健康危险因素,从而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学会有效的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留守的生活状态。

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有助于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促进其健康成长。

通过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可以为未来制定更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工作等原因长期在外地打工,留下子女在家乡成长的一类特殊群体。

他们常因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不容乐观。

他们常感到失落、无助和孤独,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和家庭支持,导致他们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消极情绪。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被迫在农村留在乡村的 children. 据估计,中国约有6000万留守儿童,大部分是父母外出务工的结果。

这种现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常常感受到孤独、无助和恐惧,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他们面临着与同伴关系的问题,缺乏亲密的家庭关系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这些因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帮助儿童发展其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

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主要关注以下方面:促进儿童正面心理发展、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建立支持系统和鼓励积极行为。

为了促进留守儿童的正面心理发展,学校和社区可以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以帮助他们发展兴趣和爱好。

这些活动可以增加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心态。

第二,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帮助留守儿童认识自己的情绪和面对挑战。

通过教育他们良好的应对机制,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和压力。

建立一个支持系统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社区和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活动来促进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也可以与父母互动,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的需求。

鼓励积极行为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奖励系统来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学习和社交活动。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家庭为了生活,只得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使得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

留守儿童在成长中无法和父母一起生活,并常常承受着看不见听不到的孤独和无助,使得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1、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因长期不与父母在一起,缺乏一定的关爱和陪伴,使得其对掌握生活、沟通能力等方面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

2、情感矛盾:留守儿童长期被迫与外部环境独立对抗,处于不适应的环境中,情感难以稳定。

3、心理压力: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了解和情感交流,不仅导致心理的孤独和压力,还会增加其情感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1、建立支持和安抚机制。

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疏导和关爱,以情感接纳、家庭关怀、坚定信念、生活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和帮助,加强策略的有效性。

2、强化自我价值体验。

留守儿童需要从内心产生安全感和自尊心,通过教育引导、心理疏导等方法让其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增加自我价值感。

3、积极应对学校压力。

留守儿童的学业压力和适应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需要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专业的学习辅导,以及通过咨询和心理疏导的方式,对其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1、开展心理疏导团队,增加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

2、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增加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建立健全家庭亲子关系。

3、组织适龄儿童的活动,提高他们的亲社交能力。

4、开展咨询服务,对留守儿童和家长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和辅导。

五、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探讨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了应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点和策略,提供了实施方案。

相信以这些措施为基础,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或其他原因,与父母长时间分离而与老人、亲戚或托管机构生活的儿童。

由于常年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这些问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相关研究。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情感、人际和学业方面。

由于与父母的长期分离,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

他们缺乏安全感,容易焦虑、抑郁甚至出现逃避问题的行为。

与同伴的交往也常常受限,容易产生沉默寡言、自闭等问题。

由于长期缺乏家庭的关爱和监督,留守儿童在学业上也存在落后和压力过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开展了一系列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研究主要从教育手段、教育内容和教育效果三个方面展开。

在教育手段方面,研究者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如心理咨询、游戏活动和合作学习等。

这些手段旨在增强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和应对能力。

研究表明,与单一手段相比,采用多种手段的综合教育更为有效。

在教育内容方面,研究者们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人际交往和学习强度等方面的问题。

他们通过情绪管理、人际沟通和学习方法等内容,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适应留守生活。

教育内容还强调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在教育效果方面,研究者们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和观察等方法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研究发现,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后,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们更加乐观、积极,情绪稳定,并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更重要的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有所提高。

尽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时机和持续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教育手段和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到地区的差异和个体的特点。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旨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情感、人际和学业方面的问题,最终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加速,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为了谋生而将子女留在农村的现象日益普遍。

这些被称为“留守儿童”的孩子们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监护,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他们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的陪伴和指导,容易出现孤独感、自卑感、不良行为等问题,严重影响其心理和身心健康。

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积极的心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其心理抗压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寻找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策略,力求为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参考和帮助。

1.2 问题意义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需要长时间独自生活或由亲戚朋友照看的未成年儿童。

他们通常面临着缺乏家庭关爱、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压力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意义重大。

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干预和解决,将会对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日后的心理健康隐患。

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加,尤其在农村地区,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通过深入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和策略,可以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帮助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最大程度地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意义重大且迫切。

1.3 研究目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探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关系研究杨圆圆① 张仲明△ 郭晓伟 胡朋利【摘要】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依恋、同伴依恋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327名重庆地区留守儿童施测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 PA)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 SSM HS)。

结果 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分及10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

留守儿童的强迫、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因子性别差异显著(t=-2.020,-2.187,-2.151,-2.247;P< 0.05);②留守儿童的偏执和心理不平衡因子年级差异显著(F= 3.051,4.160;P<0.05);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分与同伴依恋、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呈显著负相关(P<0.05)。

心理健康各因子与父母同伴依恋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P<0.05);④留守儿童的父亲疏离、同伴信任、同伴疏离、母亲疏离和父亲信任共同预测心理健康水平,解释率为25.9%(P<0.05)。

结论 通过调节父母、同伴依恋状况可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父母依恋;同伴依恋Relationsh ip between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 and Mental H ealth of the Lef t-beh ind C hildren.Y ang Yuanyuan,Zhang Zhongming,G uo X iaowei,et al.School of Psycholog y,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P.R.China【Abstract】 Object ive To ex plore the rela tionship between parent a nd peer a ttachment and mental heal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Methods Using th e M iddle-School Students'M ental Hea lth Scale(M SSM HS)a nd the Inv entory of Pa rent and Peer Attach ment(IP PA)to inv estiga te327lef t-behind children from two middle schoo ls in southw est r egions.Results ①Left-behind children's phy sical health total sco re a nd the ten facto rs sco res wer 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The sco res of compel,anxiety,depressio n a nd crises relatio nship dimensio ns had sig nifica nt differences in gender;②Th e sco res o f crankiness and psycholog ical unbalance dimensio ns had s ig nifica nt differences in g rade;③Physical hea lth co rrela ted with peer attachm ent and pa rent attachment po s itiv ely and sig nificantly.Th e ten factors of M SSM HS w ere inter related with the trust,communicatio n and alienatio n dimensions of IP PA to some ex tent;④The left-behind childr en's ph ysical health could be predicted25.9%by father alienatio n,peer trust,peer alienatio n,mother aliena tion and father trust.C oncl usion Pa rent and peer attachm ent sho uld be taken into full co nsidera tion to improv e th e mental heal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Key words】 L ef t-behind childr en;M ental health;Pa rent a ttachment;Peer attachment 留守儿童(Left-behind children)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特殊群体[1]。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日益成为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焦点[2]。

已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抑郁、焦虑、敏感、偏执等心理症状上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青少年[3],农村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4]。

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依恋,据Bo wlby的依恋理论,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是最重要的两种依恋类型。

依恋对象是个体的“安全基地”和应对压力及焦虑的天然的缓冲器。

依恋对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对社会的适应具有重大意义[5]。

父母同伴依恋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何影响,鲜有研究。

鉴于此,本文以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健康与依恋的具体关系,以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重庆市2所中学35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27份(93.4%)。

其中,初一年级141名,初二年级140名,初三年级46名;男生153名,女生174名;平均(14.11±1.01)岁。

1.2 方法1.2.1 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 PA)修订版 Armsden和Gr eenberg于1987年编制。

包含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和同伴依恋3个分问卷,每个分问卷各有25个题目,由信任、沟通、疏离3个维度构成。

问卷采用Liker t5点评分,1代表“很不符合”,5代表“很符合”。

得分越高表示依恋水平越高。

本研究采用IPP A中文修订版[5]。

IPP A问卷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6-9]。

1.2.2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 SSM HS) 王极盛教授于2005年编制,包括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10个因子,共60个题目。

量表采用5级评分,1代表“无”,5代表“总是”。

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越差。

M SSM HS的10个分量表重测信度在0.716~0.905之间,同质信度在0.6010~0.8577之间,分半信度在0.6341~0.8726之间;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7652~0.8726之间,内容效度比较理想[10-11]。

1.2.3 施测方法 将父母同伴依恋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装订成册,由班主任与研究者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发放,集体施测。

施测时,向被试讲明要求,被试独立完成问卷,·1371·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第20卷第9期 China J 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2,Vol20,No.9 ①中国.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 400715 E-mail:yuan.yuan1988@ △通讯作者DOI:10.13342/ k i.cjhp.2012.09.011填写完毕后当场统一收回。

测试时间约30分钟。

1.3 统计处理 将原始数据汇总,通过TX T建立数据库,导入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统计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

2 结 果2.1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见表1。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总分及10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

表1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x-±s)量 表 常 模 留守儿童t心理健康总分112.37±33.97144.76±36.8415.896强 迫 1.89±0.61 2.40±0.6414.413偏 执 1.76±0.68 2.33±0.7713.281敌 对 1.72±0.75 2.23±0.8910.442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1.85±0.73 2.44±0.7613.978抑 郁 1.92±0.67 2.35±0.809.774焦 虑 1.81±0.75 2.60±0.9115.771学习压力 1.92±0.67 2.55±0.8114.197适应不良 1.92±0.62 2.46±0.7313.361情绪不平衡 1.98±0.70 2.70±0.74 2.652心理不平衡 1.95±0.65 2.06±0.7916.454 2.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 见表2。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总分性别差异不显著。

留守儿童女生在强迫、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和焦虑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表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x-±s)量 表男(n=153)女(n=174)t心理健康总均分 2.36±0.05 2.46±0.05-1.548强 迫 2.32±0.05 2.47±0.05-2.020*偏 执 2.310.06 2.34±0.06-0.287敌 对 2.13±0.07 2.32±0.07-1.912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2.34±0.06 2.52±0.06-2.187*抑 郁 2.25±0.07 2.44±0.06-2.151*焦 虑 2.48±0.07 2.71±0.07-2.247*学习压力 2.51±0.07 2.59±0.06-0.926适应不良 2.48±0.06 2.44±0.050.543情绪不平衡 2.66±0.07 2.74±0.06-0.873心理不平衡 2.07±0.07 2.05±0.050.217 注:*P<0.05,**P<0.01,下同2.3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相关分析 见表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