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第二节

“第十四届上海之春”大奖,“金鹰奖” 及首届“金钟奖”金奖和银奖。
刘湲
请欣赏《客家之歌》
第二章、思乡曲
音乐可以用比语言好得多的千百种因素来充实一个人的灵 魂,我所爱的音乐所表达的一切,是一种明确的思想,我就是 这样寻找各种方式来表达这一思想的。
——(德)门德尔松
那是谁,在月夜里用笛声吹奏着那支思乡的歌,忧伤的曲 调不经意塞满了我心中的荒原;是谁在夜夜释读那首思乡的古 诗,忧伤的平仄滴动着无垠恬静的乡愁。在流水般失意的日子 里,故乡的山山水水,已渐行渐远。蓦然回首,才发现那尘封 于心底的芳香,才明白,自己是一只放飞的风筝,无论身置何 方,身在何处的心灵之绳永远栓在故乡门前的梧桐树上。故乡 的一切都在我的记忆中闪烁,那山那水,那纯朴的人家,那弯 弯的小河……故乡的恒古不变的姿态,在诗歌中演译着淡化成 一首无字的歌,一篇无韵的诗章。当空中再也望不到南飞的雁 群,当梧桐树上的叶子黄了又青,我那不变的乡愁却又如此悠 悠荡荡地演奏着,一如故乡那清远的笛声,缕缕不绝。亦如李 后主的那一句“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结合时代背景,说一说这首歌创作的特点
真实的反映了“五四”时期,在新文 化运动影响下的知识青年,向往自由、 追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的共同 心理。
内蒙组曲
《内蒙组曲》(小提琴组曲)——马思 聪曲 这是马思聪1938年创作的一部小提琴 组曲,原名《绥远组曲》。全曲共分3个 乐章,即一,"史诗";二,"思乡曲";三, "塞外舞曲"。
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 走进新时代教案

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走进新时代教案【课题】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走进新时代【学时】1学时【教学目标】1、主动了解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创作方式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特征,并能作出简要的概述。
2、认识几位当代作曲家,了解其主要作品。
3、熟悉音乐作品中出现的音乐主题。
4、感受了解中国新音乐的多【课题】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走进新时代【学时】1学时【教学目标】1、主动了解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创作方式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特征,并能作出简要的概述。
2、认识几位当代作曲家,了解其主要作品。
3、熟悉音乐作品中出现的音乐主题。
4、感受了解中国新音乐的多样性风格,并能进一步关注中国新音乐的发展。
【教学重点】认识当代作曲家及作品、音乐主题【教学难点】作品的多样性风格及多元化发展特征【预习导学】一、《百年沧桑》之《南海渔歌》【背景搜寻】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在经历了百年风云之后,香港终于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朱践耳的交响诗《百年沧桑》就是为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而创作的。
它完成于1996年,同年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等单位主办的“迎接97香港回归音乐作品征集活动“的金奖。
作曲家在总谱的首页上写下这样的题记:帝国主义的炮舰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给中国人带来了屈辱和困难,由此,激发了人民的觉醒。
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坚持斗争,走过了一条从斗争到最后胜利的漫长道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存!这段文字,为我们听赏和理解这部长达22分钟的大型作品,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根据音乐的结构和情绪的转换,可以分为入侵—苦难—觉醒—挖掘你的潜能铸造巨大的成功成功源于合作抗争—胜利、欢庆五个段落。
整部作品,用交响音乐的艺术形式,高度地概括了中国近一百多年近现代历史的基本脉络。
【音乐分析】这一部分分为引子、呈示部、中段、再现段、尾声。
引子:富于东南沿海音乐特点的十面锣在钟琴、钢琴、竖琴等配合下,敲响了欢庆的节奏,音乐显得清新秀丽。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第二节ppt课件(2)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客家
客家是中国南方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台湾等 本地族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 影响深远的汉族民系。 以粤赣闽为基地,大量外迁到中国各地(含港澳台) 以及南洋(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 客家语是当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现代客 家的人六次崛起,大批人杰促进了社会进步。 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 方(如岭南)土著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 客家语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耕读传家是客家文化 的特点。围龙屋制度是古代农耕文化的巅峰代表。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第二章、思乡曲
音乐可以用比语言好得多的千百种因素来充实一个人的灵 魂,我所爱的音乐所表达的一切,是一种明确的思想,我就是 这样寻找各种方式来表达这一思想的。
——(德)门德尔松
那是谁,在月夜里用笛声吹奏着那支思乡的歌,忧伤的曲 调不经意塞满了我心中的荒原;是谁在夜夜释读那首思乡的古 诗,忧伤的平仄滴动着无垠恬静的乡愁。在流水般失意的日子 里,故乡的山山水水,已渐行渐远。蓦然回首,才发现那尘封 于心底的芳香,才明白,自己是一只放飞的风筝,无论身置何 方,身在何处的心灵之绳永远栓在故乡门前的梧桐树上。故乡 的一切都在我的记忆中闪烁,那山那水,那纯朴的人家,那弯 弯的小河……故乡的恒古不变的姿态,在诗歌中演译着淡化成 一首无字的歌,一篇无韵的诗章。当空中再也望不到南飞的雁 群,当梧桐树上的叶子黄了又青,我那不变的乡愁却又如此悠 悠荡荡地演奏着,一如故乡那清远的笛声,缕缕不绝。亦如李 后主的那一句“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汉族,广东海丰人。曾两度 留学法国, 会过后主要从事小提琴演奏、创作、 教学活动。曾任中央音乐学院的首任 院长,后定居于美国。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光明行》课件

《玫瑰三愿》:
创作于1932年。歌曲借玫瑰的“三愿”,表达了作 者对摧残善良的恶势力的不满,以及对受欺凌的弱者的 同情。歌词含蓄,耐人寻味,旋律委婉起伏,优美动听。
萧友梅:《问》 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她》 黄 自:《花非花》《点绛唇》 青 主:《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
此曲表达怎样的情感?
音乐略带几分凄凉、悲恻的情感。
是旧社会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 感情流露。
说说你所了解的二 胡是怎样的?
这段二胡曲与《二泉映月》音乐情绪 有何不同?
欢快、激昂,充满了热情奔放、积极向 上的情绪。
产生不同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力度和速度的不同, 明亮的音调,顿弓等 演奏技巧。
用大段颤弓演奏的特殊效果再现第二主题音乐更加舒展更富于动力性高亢的音调模拟军号的旋律情绪达到高潮这一曲辉煌的光明颂歌在高昂的情绪中结光明行是二胡发展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1不仅吸取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法和西方音乐的创作手法而且摆脱以往二胡音乐忧郁伤感的情绪使二胡从此开始奏出热烈雄壮的音乐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
时代造就音乐风格, 音乐传承时代特征
课后探究:
收集新中国成立以后各时期优秀 的音乐作品,进一步探究音乐在时代 变迁中所起的作用。
20世纪上半叶“新音乐”有什么特点?
1、受到西方音乐体裁和创作技法的 影响,是我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2、由专业作曲家创作。 3、内容多反映劳动人们凄苦生活和艰 苦斗争,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风云儿女》主题歌 聂耳曲
你还知道哪些这个时代的音乐作品?
《铁蹄下的歌女》(聂耳1935年)、 《松花江上》(张 寒晖1936年)、《游击队歌》(贺绿汀1937年)、《黄 河大合唱》(冼星海1939年)、《团结就是力量》(卢 肃1943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曹火星 1943年)、歌剧《白毛女》(1945年)等。
高中音乐_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光明行姓名:单位:学科:高中音乐联系方式:学与教的过程教学随笔同音高重复出现,也叫位移。
分为严格模进和自由模进两种类型,是一种重要的旋律展开手法,首先我们来唱一遍音阶。
我们来唱一遍接下来我们来看两段视频来判断哪个是上行模进,哪个是下行模进?第一段视频是《音乐之声》的一个插曲《哆来咪》的一个片段;第二段视频是《亲爱的小孩》的一个片段;这两段旋律听完了,第一段是上行模进,因为他的旋律是越来越向上行的,我们来唱一遍;第二段是旋律下行的,所以是下行模进四、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运动主题时期《义勇军进行曲》1.进行曲:在刚开始进行音阶跟唱时,学生有点放不开,纠正了歌唱姿势和状态,声音好很多,但是整体上学生声乐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很多孩子还是羞于张嘴。
也需要在今后的课程中不断引导与鼓励多加练习。
学与教的过程教学随笔3.学唱与分析《义勇军进行曲》G大调,2/4拍子,富于动力音调节奏老师指挥学生们齐唱,注意音准唱出气势。
4.探究分析《玫瑰三愿》这首声乐作品一二句,前面两个音构成了四度音程开始,大调式属音到主音进行,节奏弱起强落,富于动力。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感觉有些时候讲课声音的音量音调不到位,没有很好的起到渲染情绪的作用。
在歌唱时候有的非常投入,有些孩子没有挖掘到歌词呐喊般的热情,强烈迫切的情绪不够真切。
需要我继续去探索挖掘孩子们可以接受的情绪和动力。
审阅(签名) 9月 9日《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学情分析: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大部分孩子没有过多的接触过音乐类的培训,有些学生有所接触也只是略知一二,我们鉴赏课程进行的难度也是有的,课改后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
音乐还是一门实践性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长期以来,我们的高中音乐课堂在注重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的表现能力的培养,我们一直认为活泼、律动的音乐课是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课特点,而高中音乐课堂应该是知性的、理性的。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玫瑰三愿》黄自曲
• 是一首优美的艺术歌曲。
• 歌曲篇幅很小,于典雅、抒情中表露了“我愿 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原那爱我的多情 游客莫攀摘,我原那红颜常好不凋谢”的善良 愿望。
【代表作品】: 共创作二胡独奏曲10首 : 《良宵》《月夜》《苦闷之讴》《独 弦操》《病中吟》《烛影摇红》《光明行 》《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
琵琶独奏曲 3首、民族乐器合奏曲 2首。
《光明行》刘天华曲
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明快坚定,节奏 富于弹性,是中国第一首“二胡进行曲。
黄自(1904~1938)
马思聪
(1912年~1987年)广东人。中国 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 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 【代表作品】: 小提琴曲《第一回旋曲》、《内 蒙组曲》、《西藏音诗》、《第 二交响曲》、《春天大合唱》等 。
《思乡曲》马思聪曲
• 此曲是《内蒙组曲》(有名《绥远组曲》 )钟的第二首,创于1937年。
• 《白毛女》的主题是“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 社会把鬼变成人”。
吕其明
(1930.5——) 安徽人 中国最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 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 主要作品: 管弦乐序曲《红旗颂》 交响叙事诗《白求恩》
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谁不说俺家乡好》等。
《红旗颂》吕其明曲
• 背景: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主 义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就,中国 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也得到空前的提高。 祖国日益昌盛、发展前景广阔而美好。
《黄河大合唱》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音乐分析】
• 《光明行》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 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用主和弦的 分解进行构成的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 主导的地位。作者在这首乐曲中首次用了 功能性很强的五度关系的转调,调性明亮, 音区的递换也极富色彩。
《玫瑰三愿》
• 【背景搜寻】1932年,黄自以现代诗人的词谱写了三首供 音乐会演出的抒情独唱歌曲:《春思曲》、《思乡》、 《玫瑰三愿》,以《春思曲》为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这三首歌曲,黄自根据歌词的内容在音乐上做了精心的设 计,并且有意识的发挥声乐的演唱技巧,直到今天仍然作 为音乐会独唱的保留曲目为声乐家们演绎。《玫瑰三愿》 是一首接近叙事的抒情歌曲,比前两首更为朴素、明朗、 深情。手稿上所写的创作日期是民国二十一年。歌词的作 者龙七是著名的词人龙沐勋的别号,当时他在上海国力音 专讲授文学。1932年3月至4月间,“一二八”淞沪抗战 停战后,他回到学校上课,看见校园里的玫瑰凋零,景物 全非,因写《玫瑰三愿》的歌词以寄感慨,随即有黄自作 曲,写成一首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
作者
• 1、歌曲的积极作用及影响? • 2、聂耳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 的时代精神。他是我国第一个在歌曲中塑 造无产阶级光辉形象的作曲家。他为我国 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 础。
《我要活》
• 【背景搜寻】歌剧《白毛女》创作于1945年。 《我要活》是歌剧第三幕第三场中喜儿的一个唱 段。此处具体的剧情是:喜儿被恶霸地主黄世仁 强暴之后,黄世仁要把她转卖给人贩子。女仆人 张二婶得知后,悄悄放她逃跑,将她救出虎口。 黄世仁在发现喜儿逃跑后,带着一帮狗腿子进山 追捕。在河滩上,狗腿子穆仁志发现了喜儿留下 的一只鞋,他们以为她已经投河自杀了,便打道 回府了。这是喜儿命运中的重要转折点。见到仇 人走后,她走出芦苇塘,唱出《我要活》的决心。
时代变迁中的音乐

简析
本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花城版)第三单元第2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甄选了“光明行”、“思乡曲”、“红旗颂”和“走进新时代”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中国时代变迁的发展与中国音乐创作发展变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通过几部优秀作品的赏析,让学生理解历史变迁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时代的主题对音乐的题材和创作方式有影响。音乐在历史变迁的当时起鼓舞作用,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音乐又带领我们追忆历史,感悟历史。
5.郭文景与《御风万里》
(1)简介中国新时代音乐的发展
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轻的音乐家们将世界现代音乐观念和新的创作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一批具有探索性的作品,体现出新的美学观念,如谭盾交响乐《1997`天地人》,郭文景交响合唱《蜀道难》等。
郭文景、谭盾、瞿小松和叶小纲4人被誉为中央音乐学院1978级的“四大才子”。当年中央音乐学院的学子,如今都已成为国际知名的作曲家,同时也是中国当代音乐的中坚力量。
时代变迁中的音乐
课 题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授课教师
邱黎苑
教学
单元
花城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
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
授课年级
高一年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背景及相关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时代背景,初步分析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表现手法、旋律特征等方面的异同。
着名作曲家叶小刚说过:“如今,我们的听众接触欧美地区的音乐很多,但国外对中国的作品却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现在比较重要的工作是把中国的音乐推广到全世界。”
(2)简介作曲家及作品创作背景
郭文景(1956-)作曲家。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该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6次在全国作曲比赛中获奖。作品曾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他被称为“唯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蹄下的歌女》 聂耳
旧社会的歌女是压在社会底层的 “弱者”。聂耳对歌女的痛苦生活 十分熟悉,他怀着对这些“到处哀 歌”、“永远漂流”的歌女的深切 同情,写出了这首女声独唱曲。他 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为一个被 社会所损害被人们贱视的歌女,发 出了沉重的控诉。他深刻地揭示了 这个歌女内心所蕴藏的崇高的爱国 热情。这首歌成功地塑造一个在中 国三十年代三座大山压迫下,受尽 生活锁折磨而又善良的中国妇女的 典型形象。
《红旗颂》
吕其明
曲
管弦乐队就是 以管弦乐器为主的 乐队。你知道它是 由哪几类乐器组成 的吗?
1991年拍摄影片《焦裕禄》时,与焦裕禄遗孀徐俊雅、女儿 焦守云合影
1941年在华东军区文工团时留影
第一段:开始以小号奏出《国歌》音调为素材的雄壮宏伟的 引子,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 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 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啊!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 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主题又一次转 调出现,转调后的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仿佛是亿万人民欢 腾热烈的情景。优美深情的旋律,倾注了多少英雄儿女的热血啊! 第二段:连续的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节奏紧缩,速度 加快,歌颂的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使人们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 一幅画面: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 这进行曲的节奏正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 第三段:再现部分。乐队合奏主题,又一次出现了我们熟悉 的音调,音乐达到了高潮,以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党。让我们高 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的明天。
《东方红日》以交响乐的形式描述了中 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所走过的80年的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表达 中国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抒发 广大人民群众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 表现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的精神。 这是一首颂歌,它唱出了人民的心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一首进行 曲,时代在前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 大地正在经历着一个伟大的变革。这是一首 战斗曲,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永 远跟着共产党,创造幸福的未来。 伟大、 广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和她所开创的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如光 芒四射的一轮红日,照耀在世界东方。
第三章、红旗颂
作者简介
吕其明(1930—) 1930年出身于安徽,11岁 参加新四军文工团,曾得到老 一辈音乐家的精心指点。解放 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从事 音乐创造,先后为《铁道游击 队》、《南昌起义》等三十多 部电影作曲,其中有不少插曲 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谁不说俺家乡好》一直深受 人民群众的欢迎,流传至今, 久唱不衰。此外,还创作了十 多首大中型器乐曲,《红旗颂》 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1965年。
《东方红日》 郭文景 曲
作者简介
郭文景(1956—) 郭文景(1956- )作曲家。 重庆人。 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 学院作曲系。现在该院作曲系任 教。曾任四川省重庆市音协副主 席。 主要作品有歌剧《狂人日记》、 《夜宴》、交响乐《蜀道难》、 交响诗《川崖悬葬》、协奏曲 《愁空山》、室内乐《戏》、 《甲骨文》和《社火》等。
思乡曲(小提琴独奏曲) 马思聪 曲
作者简介
马思聪(1912—1987) 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汉族,广东海丰人。曾两度 留学法国, 会过后主要从事小提琴演奏、创作、 教学活动。曾任中央音乐学院的首任 院长,后定居于美国。 代表作品有:《第一回旋曲》、 《西藏音诗》、《春天大合唱》、 《内蒙组曲》等
L
I
S
T
第一章——光明行 第二章——思乡曲 第三章——红旗颂 第四章——走进新时代
第二章、思乡曲
音乐可以用比语言好得多的千百种因素来充实一个人的灵 魂,我所爱的音乐所表达的一切,是一种明确的思想,我就是 这样寻找各种方式来表达这一思想的。 ——(德)门德尔松
那是谁,在月夜里用笛声吹奏着那支思乡的歌,忧伤的曲 调不经意塞满了我心中的荒原;是谁在夜夜释读那首思乡的古 诗,忧伤的平仄滴动着无垠恬静的乡愁。在流水般失意的日子 里,故乡的山山水水,已渐行渐远。蓦然回首,才发现那尘封 于心底的芳香,才明白,自己是一只放飞的风筝,无论身置何 方,身在何处的心灵之绳永远栓在故乡门前的梧桐树上。故乡 的一切都在我的记忆中闪烁,那山那水,那纯朴的人家,那弯 弯的小河„„故乡的恒古不变的姿态,在诗歌中演译着淡化成 一首无字的歌,一篇无韵的诗章。当空中再也望不到南飞的雁 群,当梧桐树上的叶子黄了又青,我那不变的乡愁却又如此悠 悠荡荡地演奏着,一如故乡那清远的笛声,缕缕不绝。亦如李 后主的那一句“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乐曲的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转为E宫调,速度略微加快,音乐形 象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这部分也分三个段落(49—58小节、59—62 小节、63—70小节)。第一乐段的旋律呈大的波浪型,气息宽广,情绪 明朗。紧接的第二乐段歌唱性的曲调由第一乐段旋律紧缩而成。第三乐 段充满柔情,音乐着重体现出开朗活跃和亲切的情绪,仿佛作者正沉浸 对家乡美好情景的甜蜜回忆或是对未来的向往之中,然而这一切很快消 逝。一个连接句把音乐带回乐曲的第三部分。 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缩减的再现段。一切又都回到了现实世界。回忆 般的主题旋律在独奏小提琴明亮、辽远的高音区,更显现出了深切、浪 漫的幻想已经不再。音乐主题比初次呈示提高了一个八度,更显得缠绵 悱恻,荡气回肠。乐曲短小的结尾充满茫茫愁绪,最后结束在一个不协 和弦上,曲终意未尽,无穷尽的相思理不清、斩不断,久久萦绕在心头。
第 一 章 、 光 明 行
五四运动(浮雕) 滑田友作
那是一个被风与火劫掠的时代,那是 一个没有光明的时代。耳边接连的枪声, 空气中弥漫的硝烟,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大 的特色。在那个时代,为了追求光明,重 获自由,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他们用自己的热血给后人铺就了一条通往 光明的阳关大道。而那个时期的音乐就是 一面“时代的镜子”,折射出了中国人民 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对光明的不懈追求!
全曲共分为四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在我国民族音乐传统习用的 循环变奏的基础上,采用西洋的复三部曲式的特点,结构严整。在 引子中,可以听到坚定整齐的步伐行进声,然后出现小军鼓似的敲 击节奏和昂扬的音调。第二段进行曲风格的旋律,流畅舒展,优美 如歌。先在G调上用内弦演奏出现,而在D大调上重复主题时,则 移至外弦演奏,这样运用内、外弦不同的特性,乐曲由一种内在的、 被抑制的热情,发展为更加开朗和富于自信心的新的音乐形象。第 三段将 2 32 1 2 3 1这一富有特性的音型加以重复、模进、移调, 作不断呈现。犹如人们踏着矫健步伐,昂首阔步地前进。尾声中, 利用颤弓的特殊效果再现第二段的主题,并且加以扩展;当情绪发 展到高潮时,又运用了紧缩重复的手法,使音乐更加热烈;最后出 现了模拟军号声的主三和弦分解进行的旋律,这一切都使全曲生气 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
L
I
S
T
第一章——光明行 第二章——思乡曲 第三章——红旗颂 第四章——走进新时代
在交响乐里,我该写我们这伟大的时代,中 华民族的希望与奋斗,忍耐与光荣。 ——马思聪
国旗,这个神圣而 又庄严的字眼,从小父 母便将它深深的烙在我 的心上.它记载着华夏 子孙五千年的风和雨, 凝结着中华人民对祖国 无限热爱的心情,表达 着我们龙的传人对祖国 的崇高敬意。
第一乐段(1—16小节)为主题呈述,直接采用了内蒙民歌《城 墙上跑马》的旋律。每个乐句都呈上下翻动的波浪性线条而进行,旋 律显得柔和、忧伤,以一种感叹的语调倾诉,加上商调式柔和而略带 暗淡的色彩,在朦胧、温和可亲的D弦上缓缓地轻声奏出,把思念、 忧伤的情绪表现得细致人微。 第二乐段(17—25小节)转到同宫系统的宫调式,旋律中明显糅合 有羽、商调式因素,并结束到属音上,从节奏、调式上与主题形成对 比,迷惘落寞中的内心波动,在低回缠绵的音调中得到呈现。 第三乐段(26—43小节)调性回到D商调式,旋律幅度加大,激动 和感慨的感情相互交织,在节奏、音区、音色等方面与主题形成对比, 并进一步深化音乐内容。以上三个段落情绪逐层高涨,音乐性质较接 近,它们构成了乐曲的第一部分,着重体现了主题的内在情调。
组长:陈学敏 组员:02号陈学敏 04号孙凡凯 课件制作:陈学敏 资料搜集:林晖阳 背景提供:张若琦 动画整合:孙凡凯 课件审核:林晖阳 演讲:陈学敏
23号刘泰然 16号张若琦 杨倩 刘泰然 张若琦 杨倩 孙凡凯
05号杨倩 39号林晖阳
L
I
S
THale Waihona Puke 第一章——光明行 第二章——思乡曲 第三章——红旗颂 第四章——走进新时代
L
I
S
T
第一章——光明行 第二章——思乡曲 第三章——红旗颂 第四章——走进新时代
第四章、走进新时代
六十年载路漫漫,您走过了荆棘,跨过了障碍。 六十年载路迢迢,您经历了风雨,迎来了光明。 六十年的历程,您谱写了一首骄傲的歌曲。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帝国主义的铁蹄,让东方 睡狮呐喊,卢沟桥愤怒的火焰,让国人爱您的激情燃 烧,四九年的宣告,您如旭日东升,崛起在世界东方, 于是啊,祖国儿女为您装点:西藏的和平解放,大庆 油田乌黑原油的喷发,边疆升起的蘑菇云,天空人造 卫星的歌唱,联大会议的确立,中外友好邦交,让您 容颜焕发,让您放开歌喉——
乐曲共分4个乐章,在第一乐章《日出》、第二乐章 《春天》、第三乐章《新时代》中分别采用了《东方 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三首家喻户晓 的歌曲旋律作为创作动机用以歌颂中国共产党三带核心 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进而表现中国共产党 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 立新中国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时俱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三个光辉历史进程。第四乐章《伟大复兴》采用了《国 歌》这一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乐曲作为创作主题, 表现中华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祖国富强, 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而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