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完整归纳.doc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完整归纳.doc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完整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个体的社会群体。

人口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0万年来人口增长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正负值均可)、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5、人口发展不同于人口再生产,还包括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三方面的内容。

二、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再生产类型或人口转变模式)及其转变6、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传统型。

欧洲除冰岛外,均为现代型,德国、匈牙利已连续多年负增长;北美全为现代型;亚洲除韩国、新加坡、日本、中国近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拉美除古巴、乌拉圭近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

7、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数+65岁及以上人数)/(15-64岁人口数)] 100%。

当人口负担系数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

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孕龄妇女(15-49岁妇女)数之比,它是决定出生率的基础。

出生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自然增减即人口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定;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的迁出和迁入,由此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又称人口机械增长。

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人口迁移理论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推力和拉力两方面。

推力是消极因素,它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 拉力是积极因素,把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世界的人口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人口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人口知识点总结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的总和,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结构的变化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世界人口的情况和变化趋势对于制定政策、规划发展以及提高生活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人口总体情况1.1 世界人口总量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和世界银行的数据,截至2021年,世界总人口数量约为77亿人。

全球人口的增长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的速度不断加快。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1.2 世界人口分布全球人口分布不均,大部分人口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

中国、印度、美国等国家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

相对来说,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而世界上有些地区人口密度极高,如印度的恒河流域、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等,这些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都存在严重压力。

1.3 世界人口增长趋势随着医疗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全球人口增长速度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

根据预测,在未来几十年中,全球人口数量仍将继续增加,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这种快速的人口增长将对全球资源和环境产生巨大压力,提出了许多全球性挑战。

1.4 世界人口结构世界人口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老龄化问题和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这将给社会养老和医疗服务带来巨大挑战。

同时,一些国家的性别比例失衡现象也日益严重,这将对社会稳定和人口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5 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人口的规模和结构直接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及社会的繁荣。

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老龄化等问题都将对国家的劳动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制度产生巨大压力。

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知识点)

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知识点)

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一)人口的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是不同的。

3、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过去的100年来,伴随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这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也使全球人口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通过课本图1.2及图1.3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从类似人口增长曲线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分析影响人口增长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

(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图片来得出原因。

)在分析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快慢的同时应说出判断的依据。

(人口增长的快慢主要看曲线的坡度大小,但要注意为什么工业革命后比农业革命期间的人口增长要快,是由于图1.2的坐标单位间隔是不均匀的。

)世界人口的增长,不仅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而且在地区上也是不平衡的。

1、发达国家:⑴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地区的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

预计今后的几十年,发达国家的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

⑵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例如俄罗斯和德国。

2、发展中国家: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a、政治上的独立,b、民族经济的发展,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

在世界每年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了80%以上,其中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印尼等国就占了每年世界新增人口的一半。

⑵20世纪70年代以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世界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初中地理人口变化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人口变化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人口变化知识点整理人口变化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人口变化的知识点对于初中生来说至关重要。

人口变化包括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的分布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等。

下面将对初中地理人口变化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首先是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总和,它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徙率共同决定的。

出生率是一年内每千人口中新生儿的数量,而死亡率是一年内每千人口中死亡人数的数量。

迁徙率是指一年内迁入或迁出某地区的人口与该地区总人口数的比例。

人口数量的变化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徙率的相对大小决定,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数量增加;当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数量减少;当迁徙率大于迁入率时,人口数量减少;当迁入率大于迁徙率时,人口数量增加。

其次是人口的分布。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它受到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例如人口多集中在气候温暖、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的地区。

社会因素包括交通、经济、文化等,例如人口多集中在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文化繁华的地区。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会导致一些地区人口过多,造成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而一些地区人口过少,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再次是人口结构的变化。

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照性别、年龄、职业等特征进行的分类。

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人口结构的变化常常包括年龄结构的变化和职业结构的变化。

年龄结构的变化是指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例如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会给养老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带来压力;而职业结构的变化是指不同职业人口的比例变化,例如农业人口减少、城市化进程加快,会引发城市化问题和农村人口转移等社会问题。

此外,人口变化的影响还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

在社会方面,人口变化会影响就业、教育、卫生、社会安全等方面。

在经济方面,人口变化会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市场需求的变化、劳动力保障等方面。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居民与文化”必背知识点一、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到80亿。

世界人口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不同历史时期增长速度不同。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缓慢;工业革命后,增长速度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20世纪70年代开始,增长速度减缓,但每年新增人口仍很多。

2.人口自然增长率定义: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的增长速度,等于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

地区差异: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3.人口增长特点与问题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带来问题,如资源消耗、就业困难、贫困、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等。

保持适度的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人种划分与特征根据体质特征,人类主要分为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

不同人种在肤色、毛发、面部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没有优劣之分,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

5.人种分布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也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还有些地区成为不同人种的混居区。

由于人口迁移,人种的分布越来越复杂。

二、人口分布1.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及北美东部等地,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或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荒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等地。

2.人口密度定义: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程度。

三、人口迁移1.定义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从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水资源、地形等。

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发展、政治变动、文化交流等。

四、多样的文化1.语言和宗教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999.10.12,世界60亿人口日;2005.1.6,中国13亿人口;至2008年,世界总人口已达67亿。

2.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3.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4.人口数量变化原因:①生产力水平;②医疗水平;③政策;④传统观念;⑤社会保障体系;⑥婚姻制度;⑦教育水平;⑧宗教信仰。

5.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①时间差异:②空间差异:6.趋势: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发达国家人口总数将较为稳定,有的国家将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相对缓慢。

7.中国人口问题:①人口老龄化严重(因为医疗、计划生育);②人口性别比例失调;③人口素质较低。

应对措施: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②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关心照顾老年人。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3.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新加坡、韩国、古巴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机械增长)。

【辨识:人口流动,范围更大,包括人口迁移;短期。

如出差、上学、度假、探亲】2.人口迁移: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最小单位为县市);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3.在世界六大洲中,那些始终是人口迁入区:北美洲、大洋洲;哪些时候总是人口迁出区:亚洲、非洲;二战前迁出,二战后迁入:欧洲;二战前迁入,二战后迁出:拉丁美洲。

高一地理人口的变化知识点

高一地理人口的变化知识点

高一地理人口的变化知识点在高中地理课程中,人口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人口的数量、分布和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人口变化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一、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的影响。

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指人口增长或减少的方向和变化的速度。

1. 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口数量增长的百分比。

它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决定。

如果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将为正数,人口数量将增加;如果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将为负数,人口数量将减少。

2. 总和生育率总和生育率是衡量女性生育水平的指标。

它表示在生育年龄妇女中平均每位妇女生育的孩子数量。

总和生育率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育水平。

3. 死亡率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每千人口的死亡人数。

低死亡率通常意味着较高的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而高死亡率则可能与贫困、传染病等有关。

二、人口分布的变化人口分布的变化指的是人口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分布情况,包括城市和农村的人口比例、不同地区(如东部、中部、西部)的人口分布等。

1.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

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比例逐渐减少。

2. 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存在差异。

一般而言,经济发达的地区、交通便利的地区和沿海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交通不便的地区和内陆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

三、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不同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等)进行分类的情况。

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影响。

1. 年龄结构年龄结构反映了不同年龄段人口的比例和数量。

年龄结构通常分为少年儿童、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等不同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年龄结构可能发生变化,如出生率下降导致年轻人口减少,老龄化现象加重。

2. 性别结构性别结构指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和数量。

总结数量的变化知识点

总结数量的变化知识点

总结数量的变化知识点一、数量的变化的表达方式数量的变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表示,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包括数值、图表和符号等。

具体表达方式如下:1. 数值:通过具体的数字来表示数量的变化,比如人口增长了1000人、温度上升了5摄氏度等。

2. 图表:通过图表的形式来表示数量的变化,比如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

利用图表可以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3. 符号:通过符号来表示数量的变化,比如用“+”表示增加,“-”表示减少,“=”表示相等等。

二、数量的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数量的变化往往有其特定的原因和规律,这些原因和规律可以通过数学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和描述。

一般来说,数量的变化有以下几种原因和规律:1. 增加和减少:数量的变化可以是增加或减少的,比如人口的增长和减少、市场的扩大和萎缩等。

增加和减少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是自然的、政策的、经济的等等。

2. 线性和非线性:数量的变化可以符合线性规律,也可以符合非线性规律。

线性规律指的是数量随着时间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呈现出直线的变化趋势,而非线性规律指的是数量随着时间或其他因素的变化呈现出曲线或其他形状的变化趋势。

3. 周期性:数量的变化有时呈现出周期性的规律,比如一年四季的变化、一天的白天和黑夜的变化等。

周期性的变化往往可以通过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等数学工具来进行描述和预测。

4. 衰减和增长:数量的变化有时会呈现出衰减或增长的规律,比如财富的逐渐减少、物种的逐渐灭绝等。

这种变化往往可以通过指数函数来进行描述和分析。

三、数量的变化的应用数量的变化是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它可以用于各个领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

具体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学:经济学是数量变化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它可以用来分析和预测商品价格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等经济现象。

2. 生物学:生物学也是数量变化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它可以用来分析和预测物种数量的变化、群落结构的变化等生物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一)人口的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是不同的。

3、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通过课本图1.2及图1.3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在分析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快慢的同时应说出判断的依据。

(人口增长的快慢主要看曲线的坡度大小.)
(二)人口的数量变化在空间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特征

发展中国家水





政治上的独
立,民族经济
的发展,医疗
卫生事业的进
步,人口死亡
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
始趋于缓慢
计划生

人口增
长过快
导致环
境恶
化、资
源不足
中国、
印度和
巴基斯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招标共同构成的,是由三者相结合而形成的特征的类型划分。

它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的人口增长模式。

2、人口增长模式的划分:
A、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
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缓慢(“高高低型”)
B、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
增长率
——人口增长迅速(“高低高型”)
C、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缓慢(“三低型”)
3、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再向现代型过渡”。

4、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与“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相关人口政策”密切相关。

注意: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只能从“三率”的高低上来判断。

1、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都在3.0%以上,但传统型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据此可以区分二者。

2、现代型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而自然增长率在1.0%以下。

3、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都在发生着变化。

⑴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呈现负增长。

⑵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渡阶段。

中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⑶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总体上来看,世界上人口增长模式仍然处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关于人口数量变化的补充
补充一: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
1、影响因素:
①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情况);②国家政策(人口政策);③文化观念;
④宗教信仰;⑤社会福利;⑥自然环境;
2、变化:
从原始型转变为传统型:①生产力水平;②国家政策(人口政策);⑥自然环境;从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①生产力水平;②国家政策(人口政策);③文化观念;
④宗教信仰;⑤社会福利;⑥自然环境;
历史的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与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密切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