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2017年硕士生复试分数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什么是考研复试分数线

什么是考研复试分数线

什么是考研复试分数线考研国家线的变化趋势,主要由以下三大因素决定:1、招生计划:在各研招单位招生计划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国家线不会出现明显变化,这是很重要的一项原则。

2、报考人数变化:2023年全国考研人数共计201万人比2023年增长13%,因此分数线是存在上涨的可能性的。

3、试题难易程度: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难度趋于稳定,分数线划定不再以个别科目难度为准,也不会以部分考生对于难度的主观感受为准。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取的低要求标准,参加硕士研究生网上调剂的基本要求。

有两大类:一类国家划定的、被绝大多数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作为招生必备条件的考研复试分数线,也就是某某某依据硕士生培养目标,结合年度招生计划、生源情况及总体初试成绩情况,确定报考统考、MBA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考生进入复试的基本要求,其中包括应试科目总分要求和单科分数要求;对应届本科毕业生和非应届毕业生实行统一的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

亦是指考生口中所说的“考研国家分数线”、“全国考研分数线”、“考研国家分数线”、“考研国家线”、“国家复试分数线”、“国家分数线”、“考研国家复试基本分数线”……分为专业课、公共课两种,依据不同地区,分数线标准有所差异,是考研调剂的重要依据。

另一类指的是经某某某批准的北京大学等高校自行确定本校复试分数线。

具体是指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共计34所高校自行划定的考研复试分数线,亦即依据本校硕士生培养目标,结合年度招生计划、生源情况及总体初试成绩情况,确定报考统考、MBA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考生进入复试的基本要求,其中包括应试科目总分要求和单科分数要求;对应届本科毕业生和非应届毕业生实行统一的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

同济大学2017年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同济大学2017年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同济大学2017年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一、培养目标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完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

培养目标是造就工程技术方面的领军人才。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相关工程技术领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以及规划和组织实施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在推动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

二、报考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祖国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2.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有关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3.取得硕士学位6年(从取得硕士学位日期到2017年9月1日,下同)或6年以上;4.具有多年工程实践经验;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6.具有科研或技术成绩或成果(任意一项或多项)1)工程技术领域骨干,并在工作中成绩突出;2)以第一权利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2项及以上;3)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文章2篇及以上,其中被EI或SCI检索1篇;4)专家综合考核组认定具有发展潜质的优秀人才。

三、招生领域及开展学院1.招生领域:1)能源与环保;2)电子与信息。

2.开展单位: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土木工程学院;3)汽车学院;4)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5)软件学院。

四、招考方式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采用我校博士生招生资格审核制方式进行。

具体办法如下:1、网上报名登陆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系统(网上报名和交纳报名考试费时间:2016年11月21日至2017年3月31日),如实填写报名信息(考试方式选择“工程博士”)、上传报名照片,报考专业应选择“电子与信息”或“能源与环保”,确认提交后交纳报名考试费(报名考试费:250元),打印“同济大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

报名时报考类别应选择“定向就业”,备注中须注明“报考工程博士,报考导师:***教授”。

2020年同济大学建筑学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

2020年同济大学建筑学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

2020年同济大学建筑学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一、同济大学建筑学考研考试科目情况:招生院系(0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科专业代码及名称(081300)建筑学(学术学位)研究方向01 建筑历史与理论 04 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5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03 建筑技术科学 06 室内设计及其理论初试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科目2 (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242)德语任选一门科目3 (355)建筑学基础科目4(802)建筑理论与历史、(803)建筑设计、(805)建筑技术、(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851)现代西方美学、(815)传热学、(816)工程热力学、(821)材料科学基础任选一门复试内容建筑设计+专业外语+专业综合学习和就业方式全日制非定向就业备注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二、同济大学建筑学考研复试分数线年份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政治外语业务课1 业务课2 总分2018 081300建筑学60 60 90 90 3252017 085100 60 70 90 90 340 2016 085100 60 70 90 90 325三、同济大学建筑学考研报录比年份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报名人数全日制录取人数非全日制录取人数2018 081300建筑学728 10 02017 085100 1052 79 0 2016 085100 1034 89 /四、同济大学建筑学考研参考书目(355)建筑学基础《建筑概论》,崔艳秋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初步》田学哲、郭逊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张文忠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建筑史》陈志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批评学》郑时龄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室内设计原理》陈易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物理》,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节能建筑设计和技术》,宋德萱,同济大学出版社《建筑构造》,颜宏亮,同济大学出版社《建筑特种构造》,颜宏亮,同济大学出版社建筑设计课程相关教材、相关参考书及授课内容(802)建筑理论与历史《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建筑史》陈志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批评学》郑时龄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相关教学参考书及相关课程授课内容(803)建筑设计大学本科相关教材及参考书设计课程相关授课内容(805)建筑技术《建筑构造》,颜宏亮,同济大学出版社《建筑特种构造》颜宏亮,同济大学出版社《建筑物理》,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节能建筑设计和技术》,宋德萱,同济大学出版社五、同济大学2018年建筑系录取名单考生编号姓名初试总分复试成绩最终成绩备注102478000001183陈恩山333 255 588102478000001185文质彬337 254 591102478000001192张劭祯352 259 611102478000001199颜炳亮345 253 598102478000001201袁敏267 238 505 少干计划102478000001243靖振奇337 234 571102478000001249刘若骅330 249 579102478000001270叶磊332 265 597102478000001511张文韬325 268 593102478000001522杨鹏宇349 257 606102478000001578谈友华350 263 613102478120105534刘益356 310 666102478130405811李琪336 277 613102478140206054冯津津336 292 628102478141006210黄晓军355 247 602102478150406458卢笑晗334 235 569102478210506620田楠楠328 234 562102478211606755郭昱335 266 601102478321708892冯一鹏342 280 622102478321908968杨小亮348 264 612102478330109596张莹颖347 234 581102478330109605胡治国325 257 582102478330209741吴淑瑜338 233 571102478330209756章豪329 262 591102478330209757金旭涛327 285 612102478330209758王钰君330 242 572102478330410084朱敏燕349 243 592102478330410088李画意337 265 602102478330810265姜晟328 251 579102478331010295罗元胜331 250 581102478340210566张大慧339 263 602102478340410758舒畅334 272 606102478340510839陈祺炜352 272 624102478342211125杨子宣346 299 645102478350111464林菁362 235 597102478350311538刘东林359 237 596102478360711990吴嘉琦330 255 585102478370212499傅宇昕331 278 609102478372913080陶情情375 243 618102478411513364韩龙飞330 261 591102478421814055彭清杉305 241 546 少干计划102478431514539黄子茵346 271 617102478431514543苏添瑞346 280 626102478450715234陆志明292 234 526 少干计划102478450915258蒋芳利327 233 560102478501215471江攀368 268 636102478511115575秦莉雯285 245 530 少干计划102478512015716何畅276 234 510 少干计划102478512915835刘长青359 264 623102478520115887吴泽珠285 248 533 少干计划102478611716233马松瑞334 250 584六、同济大学建筑学考研指导1、零基础复习阶段(6月前)本阶段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同研(2000)193号(2004年7月修订节选)硕士研究生教育承担着既为社会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又为博士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的任务。

为了进一步发展我校的研究生教育,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教育部教研[2000]1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工作的几点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对硕士生的培养工作制定本规定。

一、培养目标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应在强调基础理论和专业学习的同时,重视综合素质、创新和创业精神、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培养,要求做到: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有献身于科学的事业心和合作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

3、身体健康。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医学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其中课程学习1~1.5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特别优秀的硕士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

但硕士生在校的时间不得少于1.5年。

三、培养方案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应制定本学科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一般每隔三年修订一次。

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科简介、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必修环节、论文工作、思想政治和德育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培养方案由各学科专业委员会根据研究生院有关条件要求拟定或修改,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报研究生院备案后实施。

四、培养计划(一)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和研究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培养计划,经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和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签字后,要求一式三份,其中一份由研究生本人保管,一份交研究生导师,一份留学院(系、所)存档。

2015年同济大学医学院复试安排

2015年同济大学医学院复试安排

2015 年同济大学医学院复试安排一、复试所需材料1. 复试通知书(登录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系统自行下载,网址:(/)2. 有效居民身份证3. 准考证4. 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若考生是应届毕业生,须带有效的学生证)。

5. 大学期间的成绩单(非应届生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或者档案保管单位公章,应届生加盖教务处公章),科研成果获奖、发表学术论文等的原件及复印件二、复试时间地点1.笔试时间:2015 年 3 月 17 日8:30-9:30 英语笔试(50 分)9:40-11:40 专业课(100 分)笔试地点: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综合楼 4 楼,具体考场安排请关注同济大学医学院网站()。

2.面试时间:2015 年 3 月 18 日-19 日各专业面试时间、地点等具体安排届时将会在同济大学医学院网站()和笔试考场公布,请考生密切关注。

请进入复试的考生严格按照上述时间地点参加复试,逾期视为自动放弃!三、复试主要内容、评分标准和拟录取办法1. 复试总分 350 分,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内容。

笔试总分 150 分(英语 50 分,专业课 100 分);面试总分 200 分(含英语听力和口语 50 分、专业综合 150 分)。

专业课复试内容详见“2015 年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及初复试科目”(尚学同济考研网)。

另外,生物医学工程和基础医学各专业,若初试专业课考生物综合的,复试专业课考“分子细胞生物学”,若初试专业课考西医综合的,复试专业课考“人体解剖学”。

2. 初复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2,复试小组将按照初复总成绩排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3. 参加“2014年同济大学医学院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校”并获得优秀学员的考生,若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达到我院相关专业复试分数的基本要求,因前期已参加过复试,无需再参加本轮复试。

四、复试结果公布不录取考生名单将在所有考生复试结束 2 日内在医学院网站()公布。

同济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录取办法_同济大学考研

同济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录取办法_同济大学考研

同济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录取办法_同济大学考研注意:本复试录取办法不包括报考金融硕士(0251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2、055109)、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085212)、护理硕士(105400)、工商管理硕士(125100)、公共管理硕士(125200)、会计硕士(125300)、工程管理硕士(1256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的考生,上述考生复试事宜请关注院(系)网站和同济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网()2016年我校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已公布,各院系的复试将陆续进行,现将我校复试录取办法通知如下:一、复试录取基本原则1、坚持科学选拔。

积极探索并遵循高层次人才选拔规律,采用多样化的考察方式方法,确保生源质量。

2、坚持公平公正。

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正、结果公开、监督机制健全,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3、坚持全面考查,突出重点。

在对考生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考察基础上,突出对专业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核。

4、坚持客观评价。

业务课考核成绩应量化,综合素质考核也应有明确的等次结果。

5、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二、复试名单确定凡达到我校报考院系的报考专业2016年硕士生复试分数基本要求的各类考生均可参加复试。

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我校实行差额复试,复试比例全校原则上在1:1.2左右。

三、复试时间、地点、形式和内容等由各相关院系公布,请考生留意同济大学研招网及各相关院系的网上通知。

参加过招生院系组织的暑期学校且参加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按照相关院系暑期学校相关规定,确定复试资格和复试办法。

2015年暑假组织过暑期学校的院系包括: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数学系、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系、医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汽车学院、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体育教学部、法学院、设计创意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同济大学招生简章

同济大学招生简章

同济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我校2017年拟面向全国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940名左右,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生专项计划4名左右,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定向培养博士生专项计划12名左右,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专项计划20名左右。

上述招生计划以教育部最终下达为准。

2017年博士生招生方式有普通招考(含资格审核制)、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

根据教育部要求,从2017年起将博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

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我校招收的工程博士按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培养,其他招收的博士生按全日制学习方式培养。

一、普通招考(含资格审核制)招生方式(一)报考条件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祖国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⒉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⑴获得硕士学位(含专业硕士学位)者(在境外获得的硕士学位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⑵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2017年9月1日前取得硕士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⒊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⒋有两名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副高级或以上职称的专家推荐(复试时提供,需推荐专家签名并密封,具体格式可从网上下载,用A4纸打印);⒌现役军人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相关规定办理。

⒍现为定向就业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拟报考定向就业的考生、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硕士生和尚在履行合同服务年限内的在职人员考生,报名时须征得工作单位或服务单位的同意。

2017年同济大学考研真题、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及考试大纲汇总

2017年同济大学考研真题、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及考试大纲汇总

2017年同济大学考研真题、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及考试大纲汇总同济大学考研真题、考研答案及考研资料,由布丁考研网同济在读学长收集整理,真题都是来自官方原版,权威可靠,内部资料都是我们当年考同济时用的,考上后针对新的大纲重新进行了整理,参考价值极高。

此外,我们还有很多备考同济的经验,学弟学妹们有任何报考的疑问均可以咨询我们。

我们还提供一对一VIP辅导,除了传授报考同济大学的内部信息、备考方法及经验外,把专业课的所有重点、难点、考点全部道出,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提升成绩,特别适合二战、在职、本科不是985和211、基础比较差的同学。

同济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引领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行业精英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社会栋梁。

二、报考条件(一)学术型研究生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016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满2年(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6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以同等学力报考我校研究生,须具备:1)通过CET四级考试;2)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3)只可报考相近专业,选择范围按照我校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济大学2017年硕士生复试分数基本要求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报考情况,经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研究决定,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分数基本要求如下:
一、全国统考
二、管理类联考
三、法硕联考
四、单独考试
五、专项计划和照顾政策
1.参加“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单科分数不低于其满分值的40%,总
分不低于260分。

2.参加“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考生,初试成绩需达到我校2017年硕士分数基本要
求。

3.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
“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并完成服务期、考核合格的志愿者,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
围内对符合基本培养条件的考生适当照顾。

注:
1.政治理论、外国语满分为100分,业务课满分为150分(管理类综合能力满分为200分,教育
学、医学门类的业务课满分为300分)。

2.生源充足的学院在达到复试基本分数要求的情况下,可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向上调整本单位
复试分数线,具体以各学院通知为准。

3.复试时间及方案将于近期公布,请关注我院及相关学院网上通知。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
2017年3月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