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的例子
生物入侵者(正稿)汇总

提出 问题
分析 问题
解决 问题
用了什么顺序?
本文写作顺序
• 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顺序? •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 辑顺序。 • 为什么要运用这种顺序? • 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而且使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二、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 “生物入侵者”对被危害的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 成极大威胁。(方法:找出中心句) 2、本段的第一句话起什么作用?文中还有其他句子的作用 和它相同吗? 承上启下。第八自然段的第一句。 3、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
水葫芦又名凤眼莲,多年 生水草,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 河流域。曾被预言为“美化世 界的淡紫色花冠” 。 1901年作 为花卉引入我国,20世纪50年 代~60年代作为猪饲料在长江 流域及其以南普遍推广。后曾 一度用它来净化污水。
滇 池 的 水 葫 芦
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滇池, 在引入水葫芦治污之后,本地的 水生高等植物仅余3种,68种鱼类 仅剩38种。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 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 光是打捞费用就高达5至10亿元。
紫茎泽兰
凶残的松树杀手—松材线虫
传播松材线虫 的松墨天牛
1982年,南京中山陵附近的松树林生 了 一种“怪病”,生病的松树莫名其妙地 一棵接着一棵倒下了。经彻查,发现这些 松树是感染了一种名叫松材线虫的入侵生 物。此后,警报一个接着一个,到2001年, 江苏、安徽、广东等10个省市都发现了这 种凶残的松树杀手。据统计,由于它的入 侵,我国每年都有600多万株松树受害致 死,南方的5亿亩松林受到了严重威胁。 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到25亿 元,间接损失则达到了250亿元。
生物入侵实例

生物入侵事例千万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天然的隔离屏障。
然而近几百年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这些屏障渐渐失去它们应有的作用,外来物种们借助人类的帮助,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生境和栖息地,繁衍扩散,它们到底是朋友还是敌人?2003年初,一个冬日的午后,我们走进北京海洋馆,参观经过处理的食人鲳。
不久前食人鲳曾是人们争相参观的热宠,它们撕扯活鱼的景象不知让多少人心惊胆战,号称“水中狼族“。
但此刻,它们却只有一动不动地躺在冰柜中,睁着无望的双眼。
关于食人鲳的报道随着它们的沉寂渐渐低落。
然而,制造轰动的始作俑者虽已沉寂,关于外来入侵种的思考却不会随之停止。
人们为什么对它们如此敬畏,甚至都不容它们生活在小小的水族箱内,难道仅仅是因为它们生性残暴吗?“因为在中国本土并没有这种鱼”,海洋馆的负责人介绍道,“食人鲳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在我国的自然界中没有天敌。
体质强壮、对水质要求不严格的食人鲳,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很容易找到适宜繁殖生长的水体,一旦流入自然水域,必将打破现有的生物链,威胁土著鱼类的生存,就如同侵略者入侵一样,对生态的破坏不堪设想。
”我曾看过一些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报道,但总觉得微甘菊、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麦穗鱼这些略显柔弱的名字如何能与“入侵“联系起来呢?食人鲳尖牙利齿倒也罢了,太湖银鱼长不盈指,又如何能“造成生态系统毁灭性打击“呢?外来入侵物种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小龙虾就是入侵物种“外来种实际上已经来到我们生活之中,只是我们还不知道罢了。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吴岷博士是我国贝类研究的专家,谈起贝类入侵种如数家珍。
“比如说,北京人非常爱吃的小龙虾,学名叫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墨西哥,后向北美扩散,给美国五大湖泊的渔业生产和堤坝造成了极大威胁。
上世纪20至30年代经日本进入我国南京地区,随后在江浙一带迅速繁衍,对当地的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极具威胁。
它们会在水稻田堤坝上挖洞筑穴,现在小龙虾已经在洞庭湖大量繁殖,威胁到堤坝设施。
物种入侵的例子

物种入侵的例子
1. 小龙虾呀,那可真是个厉害的“入侵选手”!你想想看,本来这玩意儿是从国外来的,结果在咱这迅速繁殖,好多池塘、河里都有它们的身影。
人们一开始还挺头疼呢,但后来发现它能吃呀,做成麻辣小龙虾别提多美味了,这是不是很神奇?
2. 福寿螺大家都听说过吧!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家伙。
它们大量繁殖,破坏了好多水生植物。
不过呢,也让我们更加重视生态平衡了,不是吗?
3. 水葫芦呀,那长得可真是泛滥!在河里一片片的,就像绿色的“海洋”。
可它也不是没有用处呀,经过合理利用,还能变成肥料呢,多有意思啊!
4. 巴西龟,小小的一只,入侵起来可不容小觑。
它们在野外大量生存,挤压了本地龟的生存空间。
难道我们能任由它们这样吗?
5. 加拿大一枝黄花,听名字就知道不是本地的呀!它们在路边、荒野到处长,长得可茂盛了。
真得想想办法来控制一下它们了!
6. 美国白蛾,那家伙把树叶吃得光秃秃的。
就好像一场灾难降临,这对树木来说可真是太惨了。
得赶紧治理呀!
7. 互花米草,在沿海地区疯狂生长。
就如同入侵的“霸王”,占领了大片的地盘。
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管呢!
结论:物种入侵现象既给我们带来困扰,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我们要积极应对这些外来物种,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不能让它们肆意破坏我们的环境呀!。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1、澳大利亚兔子的启示:历史上,外来物种引入某一地区及由其引起严重后果是伴随着欧洲殖民扩张的历史而被人们所知晓的。
从公元1500年起,随着欧洲海外扩张的进程,欧洲人把猪、牛、羊、马等牲畜带到了美洲和大洋洲等地。
当这些动物逃跑变野后,它们在各种各样的居住地内很快地散布开来。
不可否认,这样的物种迁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非本地物种的引入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就会严重危害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害生态环境。
1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来几只兔子后,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
兔子是出了名的快速繁殖者,在澳大利亚它没有天敌,由于数量不断翻番,它很快就开始毁坏庄稼。
到1880年,它们到达新南威尔士,开始影响南澳地区的牧羊业。
人们组织了大规模的灭兔行动,但收效甚微。
到了19世纪90年代,当兔群抵达西澳时,人们修了一条长达1000英里的栅栏,试图将其拦住。
但是,这个栅栏很快被冲破了。
1950年,澳大利亚的兔子的数量从最初的五只增加到了五亿只,这个国家绝大部分地区的庄稼或草地都遭到了极大损失,一些小岛甚至发生了水土流失。
绝望之中,人们从巴西引入了多发黏液瘤病,以对付迅速繁殖的兔子。
但是针对兔子的细菌战.被证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们在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
整个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从未停止过。
2、植物的迁徙伴着病虫害外来的植物也会对当地的物种产生影响: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1769年时只有三种外来植物,但过了一个世纪,外来植物就达到91种,欧洲植物占到了当地植被数量的一半。
刺梨是1839年被引入澳大利亚的,为的是提供树篱。
它很快就在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疯长开了,形成了超过六英尺高的障碍。
到1925年,有6000万英亩的土地受到影响,这些地区有一半的土地除刺梨外其他什么植物都不能生长。
生态入侵的例子

生态入侵的例子
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关于生态入侵的例子:
1. 葛根入侵:葛根是一种多年生藤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南部和日本。
它可以在森林、灌丛、草地等多种生态系统中生长,并且可以迅速扩散。
在某些地区,葛根已经成为一种入侵性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2. 巴西龟:巴西龟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乌龟之一,也是最著名的入侵物种之一。
由于其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巴西龟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它们在许多地方取代了当地的乌龟种群,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3. 亚洲虎蚊:亚洲虎蚊是一种携带登革热的蚊子,原产于亚洲。
由于其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亚洲虎蚊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
它们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威胁,并可能携带病毒和其他病原体。
4. 非洲大蜗牛:非洲大蜗牛是一种大型蜗牛,原产于非洲。
它们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生长,并且可以迅速扩散。
在某些地区,非洲大蜗牛已经成为一种入侵性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5. 北美洲鳄:北美洲鳄是一种大型爬行动物,原产于北美洲。
由于其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北美洲鳄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它们在许多地方取代了当地的鳄鱼种群,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这些只是生态入侵的一些例子,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例子。
生态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和管理这些外来物种的入侵。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3课《生物入侵者》资料补充:十大臭名昭著的生物入侵者

十大臭名昭著的生物入侵者北京时间2021年12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一家网站近日公布了10种最臭名昭著的生态入侵者,它们都曾经或正在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
在这份榜单中,澳大利亚猖獗的欧洲野兔,能吞噬美洲鳄的美国外来巨蟒等均榜上有名。
生物入侵野葛野葛-生物入侵野葛获得了两个新外号,第一个外号是“吃掉南方的攀援植物〞,第二个外号是“绿色危险物〞。
1、野葛是一种美丽的欣赏性攀援植物,源自中国南方和日本等地。
野葛也是这10种臭名昭著的入侵者中唯一的植物。
1876年,野葛第一次出现于美国费城百年纪念馆的展览厅内。
当时它被吹捧为一种“生命力坚强、可以快速生长〞的地被植物,可以帮助当地人抑制土壤浸蚀问题。
基于这种目的,野葛正式被引入美国。
2、50多年后,也正是因为这两大优点,野葛获得了两个新外号,第一个外号是“吃掉南方的攀援植物〞,第二个外号是“绿色危险物〞。
如今,野葛在美国南方各州疯狂蔓延,泛滥成灾,甚至大有继续北上之势,触角最北端已伸到新泽西州。
美国土地上的野葛几乎没有任何天敌,它们的存在已经对美国南部各州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
现在美国人考虑的问题不再是利用它,而是如何铲除它。
欧洲野兔欧洲野兔-影响澳大利亚的野兔数量由最顶峰时的6亿只左右下降到“只有〞1亿只左右。
1、1859年,澳大利亚农场主汤姆斯·奥斯汀曾经这样写道,“农场里引入一些欧洲兔子,根本不会带来害处,甚至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打猎的时机。
〞不久后,他就将24只外地灰兔子放到了野外。
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前提下,澳大利亚人对欧洲野兔的生长放任自流。
由于无天敌控制,到19世纪末,野兔的群体呈现疯狂性的扩张之势,野兔对当地的植物、动物甚至土壤都产生了严重的威胁,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已处于崩溃边缘。
2、面对日益猖獗的野兔群体,澳大利亚人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1937年,澳大利亚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曾经尝试利用多发性粘液瘤病毒来对付野兔。
关于生物入侵者的资料

关于生物入侵者的资料★外来入侵生物是指从其它自然分布地区(可以是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其他地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对当地生态系统、生物栖息环境及物种带来威胁的外来生物。
入侵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这些生物并不一定是有害的,但自然界的生物链是持续连接的,一旦有生物在生物链上造成节点断裂,就会造成灾难性的损害。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
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据专家介绍,外来物种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入侵目的。
一种情况是请来的“客人”变成了“入侵者”。
如为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等目的,引进某一物种,到最后却无法加以控制,导致外来物种泛滥成灾;另一种情况则是以“偷渡”方式完成扩散的。
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全球“旅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许多生物自己漂洋过海,到其他地方落地生根,其中一些物种泛滥成灾,成为“入侵者”。
外来物种为何能打败本地物种?据专家分析,首先是外来物种在其原生地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制约,这种制约是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非常稳固。
一旦离开原生地,外来物种的生长就不再受到制约,只要条件适宜,就会疯长、蔓延,演变成为“主宰者”。
再就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退化,本地物种的生命力衰减,也给“入侵者”带来可乘之机。
如美洲斑潜蝇在美洲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危险性,但是自1994年在海南、广东发现以来,目前已知蔓延至20多个省(市),为瓜类、豆类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
生物入侵者的例子

2012年7月7日下午,广西柳州市民张先生在柳江边给小狗洗澡,突遭三条凶猛的食人鱼攻击,其中一条鱼突然咬住张先生的手掌不放。
张忍痛将鱼摔上岸,才发现自己的手掌几乎被啃掉一块肉。
食人鱼也叫食人鲳,最早是作为热带观赏鱼被不法人士引入国内的,此次在柳江中伤人的食人鱼,很可能是市民将饲养的观赏鱼放流到柳江所致。
引入中国的食人鱼,很可能就是引进后失去了太多制衡者或天敌,因而成为“杀手”。
你的美食可能就是他人的毒药,中国的大闸蟹被引进到英国之后,由于所受制衡极少,逐渐大量繁殖,它们喜欢在河岸挖洞居住,而且以一些在英国受保护的动物为食,危及当地物种的正常生长,对河岸环境与自然生态构成威胁。
2006年2月,英国当局宣布大闸蟹为“入侵物种”,动员人力和技术将其赶尽杀绝。
偷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入侵者的例子
简介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进入一个生态系统,繁殖和扩散,对当地生物和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这些外来物种通常没有天敌,可以迅速繁殖并占领生态位,对当地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入侵者的例子。
亚洲鲤鱼
亚洲鲤鱼(Asian Carp)是一种原产自亚洲的淡水鱼类,最初被引入美国作为池塘鱼。
然而,这些鱼类逃逸并成功定居在密西西比河系统中,对当地鱼类和水生植物造成了严重威胁。
亚洲鲤鱼以大量浮游生物为食,会捕食和竞争当地物种资源,导致当地鱼类减少,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
火蚁
火蚁(Fire Ants)原产于南美洲,但在20世纪初被引入到美国。
这种蚂蚁具有侵略性,可以迅速建立庞大的巢穴,并对当地的昆虫、小动物和鸟类造成威胁。
火蚁的咬口疼痛,并且
会释放有毒的化学物质,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甚至死亡。
火蚁还破坏了当地农作物和造成土壤侵蚀问题。
澳洲入侵植物
澳洲是一个多生态区域,其许多植物物种在其他地区被认为是入侵者。
例如,龙舌兰(Agave)在许多地方被引入作为观赏植物,但其具有快速的生长速度和适应力,往往会蔓延到当地植物群落中。
龙舌兰的浓密叶片组成的茎叶阻碍了其他植物的生长,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
欧洲鼠类
欧洲鼠类(European Rats)是一种常见的入侵者,在人类社会中广泛分布。
这些鼠类具有快速繁殖能力和强大的嗅觉。
它们会进入人类住宅和商业区,吃掉粮食、咬坏电线,甚至传播疾病。
欧洲鼠类对当地生态系统也有重大影响,例如对当地鸟类的食物竞争和捕食鸟蛋。
非洲鲎
非洲鲎(Green Crabs)原产于欧洲,但被引入到北美和澳大利亚,并成为当地的生物入侵者。
这种蟹类具有强大的食欲和竞争力,可以吃掉当地螃蟹、贝类和其他底栖生物。
非洲鲎
对海岸线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对当地渔业和水域生态平衡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应对生物入侵?
应对生物入侵是一项全球性的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控制和管理生物入侵的方法:
1.监测和早期预警:建立监测系统来及早发现外来物
种入侵,并迅速采取措施遏制扩散。
2.生物安全措施:通过限制物种的引入和传播来减少
生物入侵的风险。
例如,在国际贸易中严格检查进出口货物。
3.生物控制:使用特定的天敌、疾病或其他交互作用
来控制入侵物种的数量和扩散范围。
4.物理控制:利用屏障、围栏或其他物理手段来阻止
入侵物种的传播。
5.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生物入侵的认识和理解,
以便更好地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总之,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生态系统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了解和应对这些入侵物种是至关重要的,以保护我们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