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向西方学习”思想产生的背景:
(1)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2)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有谁?(魏源和严复。)
1、魏源与《海国图志》
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1)魏源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2)《海国图志》封面中的“图”和“志”各是指什么?
(“图”是指地图,借指地理;“志”是指史志,即历史。)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重点
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四人的主要成就或贡献。
难点
分析典型事例,概括主题思想应采用的方法、手段和尺度的把握。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图片导入:投放图片《詹天佑》,激趣导入。
补:讲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迹,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有关其他三人的史实;联系原始遗存的知识举例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理。
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侯德榜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世界制碱工业的权威。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回答问题,从而引出魏源和严复。
2、投放人物像魏源及其《海国图志》,指导学生自学归纳魏源的思想主张及其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作用。教师特别解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并且引导学生回顾“洋务运动”的有关内容,使学生弄清楚魏源的思想实际上就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3)“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4)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魏源的思想呢?
教学设计5: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我国近代科技、思想文化的特征和主要成就。
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根据课文和插图中有关的资料,讲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迹,指导学生“照方抓药”,主动学习有关其他三人的史实;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共同的(精神、意识、品质、文化素养等),但具体表现又有所区别(学科领域、时代);联系原始遗存的知识举例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史这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概括出本课的主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教学难点:教师如何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事迹,概括主题思想,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基础知识填空及答案:1.京张铁路修建开始的时间1905年,结束的时间1909年。
总工程师是詹天佑。
2.京张铁路全线通车的意义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3.揭开制碱奥秘的化学家是中国的侯德榜。
他的制碱方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4.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编有《海国图志》一书,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5.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译有《天演论》一书。
书中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6. 列举我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设计意图」本环节指明了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与诊断,以了解学情,为课堂上学生的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
课内探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上陡坡、陡桥时该怎么做?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与初二物理知识点相关,注意了学科之间的渗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设计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魏源、严复学习西方的主张和詹天佑、侯德榜的主要成就。
2、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总结历史知识,并分析比较四位文化名人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
3、认识并学习近代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创新意识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中国近代史上这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概括出本课的主题。
【教学难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分析典型事迹,概括主题思想,并且做到,既不平均使用力量,又兼顾到四个典型的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魏源像探究名人1、今天我在课堂上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还想了解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詹天佑故居位于江岸区洞庭街51号,1912年,孙中山视察了粤汉铁路总公司,与公司当时任总工程师的詹天佑相遇。
同年,詹天佑任汉粤川铁路总公司会办,后提升为督办,来到武汉,主理修筑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具体事务。
1912年至191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汉粤川铁路期间在此工作、生活直至去世。
他为了中国铁路建设,几度举家迁移,该故居是唯一至今保存完好的旧址,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建筑系詹天佑亲自设计建造。
请你利用课外时间参观这座历史遗址,写一篇参观小记。
科技的突破思想与实践时代与精神1、詹天佑在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他又是怎样解决的?2、侯氏制碱法有哪些优点?1、你知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吗?这种思想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是否得以实践?请举例说明。
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意思是什么?你能举几个例子吗?1、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四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何相同点?你怎样看待詹天佑等人学成回国、报效祖国的举动?。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近代科技、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如京张铁路、候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等知识点2、能力训练与过程方法:比较概括: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及区别;讨论探索:举例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魏源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感;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谁先进就学谁。
学习重点:通过分析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概括出本课的主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点,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习难点: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概括主题思想兼而习之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找出最能说明问题的具体材料,如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的爱国精神表现在何处?2、指导学生列表说明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知识点一: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设计出“ ”字形路轨,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第一条铁路干线。
知识点二: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终于制成纯碱,后来继续钻研,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 ”。
知识点三: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1、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的思想家是,其代表作是,该书的编写目的是。
2、生活在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是,他的第一部译著是书中阐述的最著名的观点是。
(二)合作探究近代的中国,曾遭受到诸多凌勠,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了一些杰出的科学家。
在探求科技的道路上,他们具有那些共同点?要是一个国家强大,你觉得应从哪方面去做?(三)课堂小结:(四)学识感悟:(五)达标检测选择题:1、京张铁路全线通车的时间是( )a、19xx年b、19xx年 c 、19xx年 d 、19xx年2、下列人物中是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奠基人之一的是()a张謇 b、詹天佑 c 、侯德榜 d 、严复。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新人教版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内容教材P112~P116,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教学目标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家及其成就。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3.学习近代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重点: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的重大成就。
难点:四位近代科技文化名人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旁白:清末民初,中国经济落后、外患严重,中华民族科技、文化的发展困难重重。
许多知识分子抱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宣传西方先进文化,冲击了中国封建思想。
你知道中国近代出现了哪些不甘落后的科学家和立志图强的思想家吗?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上的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媒体呈现:外国人嘲笑说,中国会修建这条高难度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诞生”,并叫嚷“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修建(京张)铁路是白日做梦”。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第一次建造的铁路。
它的建成,显示了中国人民杰出的智慧和才干,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祖国的信心。
周恩来总理曾盛赞这一业绩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多媒体演示:“人”字形路轨。
(1)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了“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其好处主要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保证了列车行车安全。
多媒体呈现:侯德榜为世界化学工业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受到各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英国皇家学会、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先后聘他为名誉会员。
1949年,侯德榜得到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请他回国的消息后,谢绝了印度塔塔公司年薪10万美元的聘请,冲破重重阻挠,绕道回到祖国的怀抱。
(2)日常生活中需要一种化工原料纯碱,你了解到哪些日用品要用到纯碱?学生抢答:食品、肥皂、纸张、药品等。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奔马
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的小提琴和弓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冼星海和《黄河大合唱》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冼星海和《黄河大合唱》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郭沫若(1892-1978)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郭沫若(1892-1978)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赵树理(1906-1970)
小 二 黑 结 婚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中 丁
太国 玲
阳女 (
照作
在家
桑,
干代
河表 上作
)
》
1904-1986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姓名
詹天佑 侯德榜 魏源 严复 鲁迅 徐悲鸿 聂耳 冼星海 郭沫若
成就 著作(思想主张)
地位
设计京张铁路
中国人自行设计的 第一条铁路
侯氏制碱法,《制碱》
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 打破碱业的垄断
《海国图志》
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 是中国近代第一 所国家建立的最 高学府,表明中 国教育改革迈出 了重要一步。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中国综合性大学 。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创办于
1898年,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的文学、艺术家
• 文学巨匠鲁迅. • 美术大师徐悲鸿 • 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 作家郭沫若、赵树理和丁玲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孔乙己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徐悲鸿(1895-1953)
中国画家、美术 家。江苏宜兴人。 少时即刻苦学画, 后留学法国。善 油画、国画,尤 精素描,以画马 驰名中外。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④严复还鼓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教师:严复是一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其思想形
成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国人创深痛巨,给严 从 课 本
复很大震动。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主张效 上 找 出
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是严复思想的主要特色。
为国人敲响了自强保种的警钟。要达到自强保种必须抛弃封建势力,
进行维新改革。“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是指世界必将不断变化和进
步,未来世界应当超过当今世界。对宣扬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顽固派是
个打击,从而也论证了变法维新的合理性。教材中谈到《天演论》对
中国知识界的启发,是指《天演论》带给人们一种崭新的资产阶级世
教学和学习方法
1.主线贯穿法。可以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贯
穿本课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2.典型事例分析法。
3.提问引导法。
4.材料运用法。
5.归纳法。
教学和信息整合
笔记本电脑 大屏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
动
看到 2008 年奥运会的吉祥物,炎黄子孙无不感到欢欣鼓舞,因为第 专 注 地
29 届奥运会的主办权属于中国,属于北京。它不仅反映了新中国体育 看 2008
⑤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编写《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 关 《 海
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国图
教师:此书封面中的“图”和“志”各是指什么?
志》编
学生:“图”是指地图,借指地理;“志”是指史志,即历史。
者、内
教师:“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
容、目
学生:“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 的 、 意
教学设计3: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通过分析、比较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在各自领域里,能够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合理安排课本内容的顺序。
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贯穿本课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根据课文和插图中有关的资料,讲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迹,指导学生“照方抓药”,主动学习有关其他三人的史实;联系原始遗存的知识举例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分析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概括出本课的主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点,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难点:分析典型事例,概括主题思想应采用的方法、手段和尺度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
框中的图片是矗立在青龙桥车站站台上的詹天佑的铜像。
詹天佑是当年指挥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京张铁路是指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这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由于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过程中功劳卓著,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故而受到后人的景仰。
那么,京张铁路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是在什么情况下修建的?詹天佑为什么敢于接这个在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工程人员都为之发怵的工程?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他?学完这一课后,大家就会明白。
[导入语例示二](投影显示图片,图略)同学们,我们在投影里看到的这幅照片,是1909年中国人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通车典礼的一个画面。
这个画面在今天来看,也许不算什么,但在90多年前,在半殖民地的中国饱受列强的欺凌下,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开通,这个场景是激动人心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人:王建辉
温故知新:
1.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
他就是我国清末状元实业家() A.李鸿章 B.詹天佑 C.张謇 D.左宗棠
2.“可怜辉煌一时的大生纱厂……”,该省略处最恰当的话是()
A.一战时期获得进一步发展 B.好景不长,最后负债累累而被吞并
C.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骄傲 D.在张謇的管理下迅速发展
3.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总的来说()
A.是比较落后的 B.是比较先进的 C.重工业发展比较迅速 D.五四运动之后
4.中国近代工业主要集中在什么部门()
A.手工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农业
5.中国的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最主要的原因是()A.参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战争物资 B.战争迫使列强与中国和睦相处
C.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D.一战期间,中国发现金矿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詹天佑、侯德榜两位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和魏源、严复两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2.学习这些科学家和思想家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了解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这四位名人的典型事迹
学习难点:从四位名人的事迹中提炼出他们的爱国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找出最能说明问题的具体材料。
如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的爱国精神表现何处?
2.指导学生列表说明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
导入新课:
近代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是个备受列强凌辱和蹂躏的国家,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抵制外来的侵略,在近代史上,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失败,积极展开挽救民族危亡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科技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勇敢地进行赶超和创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112页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史料补充:
詹天佑大学期间,专攻铁路工程,成绩优异。
1881年抛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到了祖国。
1905年,清政府任命他为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出后,帝国主义分
子嘲笑说,中国会修建这条高难度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诞生”,满怀爱国热忱的詹天佑,决心用事实粉
碎他们的狂言。
修建京张铁路,地势险要,坡度很大,居庸关、八达岭两处遂道工程尤其艰巨。
詹天佑坚持工作在施工第一线,他和其他技术人员以及广大筑路工人一起,战胜了数不清的困难,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因而不到两年,便打通了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
接着,詹天佑和助手们又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轨道。
从而保证了行车安全。
1909年9月24日,京张铁路胜利竣工,比预计提前了两年。
一些欧美工程师在参观了京张铁路全线工程后,称赞不已,十分钦佩。
问题:从材料中,我们能看出詹天佑身上具备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答案提示:
(1)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
(学成本领,报效祖国)
(2)强列的创新意识。
(设计人字形路轨)
(3)良好的道德品质。
(勤奋好学,克服困难,全力以赴)
(4)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第一线,战胜困难、攻克难关等)
过渡句:
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在中国化学工业史上,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他就是被称为“国宝”的侯德榜。
第二部分: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113页第二段大字和第三段小字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关于“侯德榜”的知识点:
情感培养:我们应该学习侯德榜的哪些精神品质?
A.崇高的爱国精神[学成归来,投身实践,报效祖国];
B.良好的道德品质[刻苦钻研,意志坚强];
C.强烈的创新意识[挑战外国垄断,探索新工艺,敢于超越西方。
过度句:
詹天佑和侯德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重要成就证明了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下面我们再学习两位为了改变近代中国的现状,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家,他们就是魏源和严复。
第三部分: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113页最后两段的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主要影响:影响了后来的洋务运动。
优秀品质及表现:
A.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
B.良好的道德品质[讲诚信,不负林则徐重托]
C.强烈的创新意识[批判闭关锁国政策,破除轻视科技的愚昧观点]。
过渡句:在西学热潮中,严复贡献最大。
根据课文P114页第二段大字和第三段小字,完成下列表格:
主要影响:影响了维新变法运动
优秀品质及表现:
A.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主张救亡图存];
B.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好学,既学军事,也广泛涉猎西方政治学说];
C.强烈的创新意识[为译著加按语,叙述己见,警醒世人,宣传变法]。
探究与交流(动脑筋):
“物竞天泽,适者生存”,你能举个例子说明吗?
在距今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北京人生活的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有剑齿虎、肿骨鹿、野猪等兽骨。
这说明,那个时候,北京地区生活着剑齿虎、肿骨鹿、野猪等动物。
经过“物竞天泽”,剑齿虎和肿骨鹿,无论是在北京地区,还是在世界各地,现在都找不到了,早已灭绝了。
而野猪适应环境的变迁,生存下来,无论是在北京地区,还是在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现在还有野猪。
习题处理:
练一练: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的书是( A )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三国志》
跟踪检测题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
1.京张铁路是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铁路。
它的主持人是()
A.张元济B.蔡元培C.詹天佑D.李四光
2.1926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荣获金质奖章,它的发明者是()A.侯德榜B.詹天佑C.李四光D.华罗庚
3.八达岭长城脚下的青龙桥车站,矗立着一座青铜雕像。
他背靠雄伟的万里长城,面对巍峨的崇山峻岭,面容刚毅,目光注视着前方的京张铁路。
你认为这座铜像是()
A.侯德榜B.詹天佑C.李四光D.华罗庚
4.(2006年,河北课改区)结束了我国完全依赖进口纯碱的历史,使中国制碱工业跃居世界前列的是()A.张謇B.詹天佑C.侯德榜D.邓稼先
5.面对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位爱国思想家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编著了一部书。
此书是()A.《天演论》B.《权界论》C.《四洲志》D.《海国图志》
6.严复“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思想为哪一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A.《狂人日记》B.《鲁迅全集》C.《阿Q正值》D.《野草》
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
A.“民主”与“科学”B.“师夷长技以制夷”C.“世道必进,后胜于今”D、.“物竞天泽,适者生存”8.中国近代史上,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思想家是()
A .严复
B .徐悲鸿
C .魏源
D .鲁迅 第二题:材料分析题:
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高密市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1、外国的侵略让中国人觉醒。
鸦片战争后,谁首先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一思想主张对中国的哪一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2、甲午中日战争后,谁向中国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的进化论思想?这一思想为中国的哪一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课外拓展:
寻找与判断: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四人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他们说的对吗?除他们说的以外,还有哪些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