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字大全集
[中国古文字大全]中国古文字
![[中国古文字大全]中国古文字](https://img.taocdn.com/s3/m/659c912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3.png)
[中国古文字大全]中国古文字一:[中国古文字]关于中国汉字的故事中国的方块文字是全世界最有趣、最美丽的文字,下面我们来讲讲关于中国汉字的故事吧!关于中国汉字的故事小篆小篆又叫做秦篆,是由大篆省改而来的一种字体。
它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
《说文解字·叙》说:“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
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根据这种说法,似乎小篆是由李斯等少数人直接从大篆省改出来的一种字体。
从出土的秦国文物来看,小篆是由大篆逐渐演变来的,两者之间并无截然分明的时代界限。
大篆有些字也较繁复,书写不便,不符合社会发展对文字的要求,所以从春秋起就开始简化,到战国就明显加快,李斯等人不过是把社会上已经通行的小篆字体加以搜集整理,把它作为标准字体,向全社会推广而已。
秦代小篆文字资料流传下来的有泰山刻石、琅邪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以及无数秦量、秦权、诏版。
东汉时许慎作《说文解字》,收集了小篆9353字。
小篆产生年代虽然不早,数量却很大,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特殊地位,是古文字通向近代文字的桥梁。
关于中国汉字的故事楷书楷书是对隶书略加改造的一种字体。
大约在东汉末年形成,到魏晋时代就逐渐成熟了。
它保存了隶书的结构,去掉了隶书的波挑,把隶书的扁形,改为基本上呈正方形。
后来人们常把汉字称为“方块字”,就是针对楷书讲的。
关于楷书的产生和发展,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真书之变其在魏汉间乎?汉以前无真书体,真书之传于今日者,自吴之《葛府君碑》及元常(钟繇)之《力命》、《戎格》、《宣示》、《荐季直》诸帖始。
至二王则变化殆尽,以迄今,遂为大法,莫或小易。
”他说的真书,就是楷书。
六朝以来,这种新字体被称为真书、正书。
古汉语100个字

古汉语100个字读史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生僻字和地名以及官衔,故下定决心将上述三者归纳。
(1)纛(音“道“)两种解释:一、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
二、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2)恚(音“会”)意思为怨恨、愤怒。
(3)彖(音“团”、四声)《易经》中解释卦义的文字:彖辞。
(4)掾(音“院”)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5)旒(音“留”)两种解释:一、古代旌旗下边或边缘上悬垂的装饰品:“旌旗垂旒”。
二、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冕而前旒”。
(6)旱魃(音“拔”)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
(7)杨思勖(音“序”)唐玄宗时期宦官。
罗州石城人,本性苏,从小进宫,被杨姓宦官收养后改姓。
他跟随唐玄宗平定了宫廷政变,升左监门卫将军。
开元年间,先后平定了安南梅叔鸾、五溪覃行章、邕州粱大海、泷州陈行范的叛乱,屡立战功,是玄宗得力帮手。
专管征伐的事,所受到的宠信与高力士相似。
他虽然非常勇猛,不过性情也比较凶狠,对待俘虏十分残忍。
杨思勖虽然是太监,但生性刚毅果决,有军事才能,只是性情凶暴,每次俘虏敌人,大多生剥其面,甚至剥去头皮,手下士卒,无不畏惧,也因此惟命是从,所向立功。
内给事牛仙童出使幽州,被密报接受刺史张守珪的贿赂,唐玄宗大怒,命杨思勖杀之。
杨思勖将牛仙童绑起来,生挖其心,砍去手足,割其肉而生吞,残酷无比。
(8)妫(音“归”)姓氏。
(9)姒(音“四”)姓氏。
(10)敕(音“赤”)帝王的诏书、命令。
(11)薨(音“轰”)古代称诸侯之死。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12)虿(音“拆”四声)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
(13)貔貅(音“皮休”)古书上说的一种凶猛的野兽。
(14)彘(音“至”)猪的意思。
(15)豸(音“至”)本指长脊兽,如猫、虎之类。
引申为无脚的虫,体多长,如蚯蚓之类,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
——《尔雅》(16)铉(音“眩”)古代举鼎器具,状如钩,铜制,用以提鼎两耳。
也用来比喻三公等重臣。
古代文字大全集

古代文字大全集一、古代文字的定义和分类1.1 古代文字的概念古代文字是指在人类历史上一些古老的文字系统,用于表示语言和信息传递。
古代文字通常以图案、符号、笔画等形式组成,具有一定的象形性和表意性。
1.2 古代文字的分类古代文字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有:1.2.1 按地域分类根据文字的使用地域来进行分类,可以将古代文字分为中国古代文字、埃及古代文字、美洲古代文字等。
1.2.2 按形态分类根据文字的形态特点来进行分类,可以将古代文字分为象形文字、表意文字、音意文字等。
1.2.3 按表现形式分类根据文字的表现形式来进行分类,可以将古代文字分为刻写文字、书写文字、刻印文字等。
二、中国古代文字2.1 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早在商代时期即已出现。
甲骨文通常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卜辞、祭祀、记录等方面。
甲骨文是目前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和历史的重要资源之一。
2.2 金文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出现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
金文是刻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形态古朴、简练,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金文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和文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 篆书篆书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篆书是中国古代官方文字和印章文字,其结构规整,笔画丰满,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篆书对于研究古代印章和官方文献具有重要价值。
2.4 隶书隶书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起源于秦朝时期。
隶书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书和礼仪文书的主要书写方式,其笔画整齐划一,行笔方正。
隶书的出现对于统一文字的规范化和规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埃及古代文字3.1 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象形文字是埃及古代文字的一种,起源于公元前4千纪末期。
埃及象形文字是一种象形性极强的文字系统,用于刻画人物、动物、物体等,以表现语言和记录信息。
3.2 埃及草书埃及草书是埃及古代文字的一种,起源于公元前15世纪左右。
埃及草书是一种书写流畅、笔画简化的文字形式,广泛用于书写文献、宗教题材等。
中国古代文字

中国古代文字代表作有《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广雅》、《广韵》、《音学五书》、《古韵标准》、《音学辨微》、《方言疏证》、《尔雅义疏》、《广雅疏证》等。
汉字是世界文明史上目前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记录中国历史的最直观符号,是中国文化的灵魂,维系着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也是中国人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
从最开始诞生的甲骨文、金文(又称钟鼎文),到后来的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汉字既有实用性,也有艺术性,展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有学者指出,汉字的文化内涵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特征:一是象形性,将文字的灵魂附着在图形里,图中有字,字中现图,达到了最完美的组合;二是写意性,汉字的主要特征还体现着一种形而上的艺术观。
“形”与“意”的结合贯穿着汉字造字原理的始终,也因此具有了传达中国文化的优势。
这也正是中国美术源于中国书法的渊源。
当代古汉字学者刘东汶对古汉字很有研究,著有《古汉字的神奇智慧》。
他对涉及国家、家庭、婚姻、经贸、科学、文化、伦理、自然、活动、宗教等方面的120 余字进行解读,让联合国机关工会副主席侯赛因等都惊呼中国古汉字充满了神奇智慧。
比如书中对“國”字分析认为,甲骨文中的“国”字由“戈+口”组成,其含义是“军队、人口”。
在金文中,“國”字多了一个四周的“囗”,表示国家有边境;隶书、楷书中的“國”字还多了“一”,表示“土地”。
这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國家。
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齐鲁一带的上古东夷人是最先用龟甲兽骨来占卜的。
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光绪六年进士、国子监祭酒、山东烟台福山古现村人王懿荣,偶然在中药中发现了这些被人称作“龙骨”上的文字。
他是发现甲骨文和收藏殷墟甲骨的第一人。
可惜此人在八国联军入京时,投井而亡。
中国近现代认识甲骨文的人不多,清末有孙诒让、罗振玉;民国有王国维,他在清华用甲骨文讲历史,还写了《殷代先公先王考》、《殷周制度论》等几本书;民国的董作斌,对甲骨文断代有研究,可以断定哪片甲骨文是哪个时代的,解放战争时到台湾去了;郭沫若在甲骨文、金文的研究和运用上都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人。
文言文字词大全

文言文字词大全1. 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2.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 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 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5. 被:通“披”,穿戴。
动词。
“被明月兮佩宝璐。
”6. 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7. 敝:通“弊”,弱点。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8. 蚤:通“早”。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9. 卒:通“猝”,仓猝。
形容词。
“五万兵难卒合。
”10. 唱:通“倡”,倡导。
动词。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11. 厝:同“措”,放置。
动词。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12. 错:同“措”,放。
动词。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13. 党:通“倘”,倘若、偶然。
副词。
“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14. 道:同“导’,引导。
动词。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
”15. 得:通“德”,恩惠;感激。
名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6. 属:同“嘱”,嘱托、托付。
动词。
“属予作文以记之。
”17. 质:通“贽”,见面礼。
名词。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18. 而:通“尔””,你的。
代词。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19. 盖:通“盍”,何不;为什么。
疑问代词。
“技盖至此乎?”20. 指:同“旨”,旨趣。
名词。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21. 驩:同“欢”,欢聚。
动词。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
”22. 还:同“环”,环绕。
动词。
“秦王还柱而走。
”23. 还:同“旋”,回转、掉转。
动词“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24. 离:通“罹”,遭受。
“进不入以离尤兮。
”25.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
动词。
“图穷而匕首见。
”26. 景:同“影”,影子。
名词。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7. 陵:通“凌”,凌侮。
中国经典古文100篇

中国经典古文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古文字通假字大全

古文字通假字大全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
例如:① 庄公寤生,惊姜氏。
(《郑伯克段于鄢》)② 举错不可不察也。
(《张释之传》)③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系辞下》)十分明显,例①的寤本应用牾,牾训逆,牾生即逆生;例②的错本应用措,放置的意思;例③的信与屈相对,本应用伸,意思才能通畅。
然而这些文句的作者没有用本来该用的字,而用了意思毫不相干只是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
这就是古书中的所谓通假现象。
这里的寤、错、信三字是通假(借字),牾、措、伸则分别为它们的本字。
在辨识通假字时要注意两点:(一)要有古音韵的常识。
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的今音。
古今语音变化很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在不都还音同音近,有的可能变得完全不同近了;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相同相近。
所以当我们以声音为线索去辨认通假时,千万不可只据今音作准则。
(二)在没有别的例证时,不可只据音同音近而轻言通假。
判定某字借用为某,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
有的学者过分强调“以声求义”,把根本不是通借武断为通借而将古书解错的例子不少,我们应引以为戒。
对于古书中常见的通假字,古今注文中多有注明,《辞源》、《辞海》一类普通字书中也有释例,初学者应该通过阅读和勤查工具书去掌握一批常用的通假字。
历代字典大全名称

历代字典大全名称我国汉字独具中华文化,因此,在很久以前我国就有字典。
下面是语文迷收集整理的古代字典大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说文解字》公元100年(东汉) 许慎9,353 加上重文1163字,共计收字头10516,字头为小篆,按540部首排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
《字林》(晋) 吕忱12,824 按《说文解字》540部首排列,已佚。
《玉篇》公元543年(南朝梁) 顾野王22,726字按542部首排列,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楷书字典。
《龙龛手鉴》公元997年(辽) 行均26,430字部首按平上去入四声顺序排列,共242部,其中平声97部,上声60部,去声26部,入声59部。
收录俗字较多。
《广韵》公元1011年(宋) 陈彭年等26,194字按206韵平上去入四声顺序排列,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
每韵再分小韵,共9300多小韵。
《类篇》公元1066年(宋) 司马光等31,319字按《说文解字》部首排列,其中“艸”、“食”、“木”、“水”四部各分为上下,故共有544部。
同部的字依韵排列。
《集韵》公元1067年(宋) 丁度等53,525字编排方式基本与《广韵》同。
《改并五音聚韵四声篇海》公元1212(金) 韩道昭35,189字共444部首,按36字母顺序排列,同母的部首,又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同部首的'字头,按笔画多少为序排列。
《字汇》公元1615年(明) 梅膺祚33,179字按214部首排列,首创部首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法。
同部首的字头,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
《正字通》公元1671年(明) 张自烈33,549字编排方式基本与《字汇》同。
《康熙字典》公元1716年(清) 张玉书47,035字沿用《字汇》、《正字通》214部首排列法。
正文外有补遗和备考。
加上古文字字头共49030字,其中重收字头81个。
《中华大字典》公元1915年(中华民国) 陆费逵等48,000多字沿用《康熙字典》部首,但顺序有所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字大全集
古代文字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变迁,不断演化成各种形式与用途。
本篇文章将会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古代文字,并解析其相关参考内容。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出现于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约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22年。
其特点是用刻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而成,形状分为小篆、大篆、隶书等多种。
甲骨文对当时的古地名、宗族、人名等历史信息有着非常重要的记录作用。
例如《甲鉴》《卜辞》等文献就是甲骨文的重要研究资料。
此外,甲骨文还对古代社会的宗教、祭祀、神话等方面提供了诸多珍贵见证。
二、《金文》
金文是我国古代文字的第二个发展阶段,主要出现于西周中期至春秋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
其古朴、生动的文字形式,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文对于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有着重要的价值。
例如《周礼》《礼记》《竹书纪年》等文献,都是研究金文的重要参考资料。
此外,金文还证明了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远
古时期就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成就,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汉字》
汉字是我国古代文字的重要代表,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至今仍在广泛应用。
汉字作为一种象形文字,具有丰富的词义和表现力,同时还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汉字对于研究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史记》《资治通鉴》《三国演义》等经典文献,都是汉字运用的典范。
同时,汉字还广泛应用于文学、诗歌、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代表。
四、《魏碑》
魏碑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经典之作,是南北朝时期魏晋文化的宝贵遗产。
魏碑的书法风格以豪放、刚劲为主,笔划粗细有力、坚韧有度,给人以自由、开放、豁达的感觉。
魏碑对于研究古代书法艺术和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魏书》《晋书》等历史文献,都是魏碑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
此外,魏碑的艺术风格和传承方式也影响了后人的书法创作和发展,成为中华书法艺术的重要代表。
五、《兰亭序》
兰亭序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部经典之作,是东晋文学家王羲
之所写的一篇《兰亭集序》的后记体诗。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精湛绝伦,笔势流畅自然,布局和谐典雅,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
兰亭序对于研究书法艺术、文化传承和文学思想的交融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世说新语》《唐诗三百首》等文献,都是兰亭序书法艺术的重要参考。
此外,兰亭序的艺术风格和书法技巧也被后人广泛借鉴和发扬,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经验和创作依据。
六、《庄子》
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为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
庄子的文风简洁、诙谐,充满哲理和幽默,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和推崇。
庄子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和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
例如《道德经》《论语》《中庸》等经典文献,都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补充。
另外,庄子的文学意义和阐释方式也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哲学论述和思想探讨等方面,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
总之,古代文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今天,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古代文字的保护和传承,让其永远闪耀在中华文化的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