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载人飞船简介
神舟十号飞船的资料

神舟十号飞船的资料简介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种载人飞船,属于中国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飞船于2020年6月完成首飞,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成就。
神舟十号飞船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可靠的飞行安全性能,在中国航天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技术参数神舟十号飞船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长度:8.8米•直径:2.8米•干重:8.6吨•最大起飞质量:13.5吨•最大载人数量:3人•载荷容积:8立方米•载人舱直径:2.5米•发射场地: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展历程神舟十号飞船的研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神舟五号飞船到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展。
每一次飞行任务都为之后的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2012年6月,神舟九号飞船成功进行了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一次手控降落,为神舟十号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2016年10月,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实现了成功的交会对接。
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迈入新的阶段。
飞行特点神舟十号飞船具有以下的飞行特点:1.自动/手动驾驶:飞船可以实现自动和手动驾驶,使得飞行任务更加安全和灵活。
2.长期在轨飞行:飞船可以在轨道上长期停留,为科学实验等任务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3.人机合一:飞船可以实现与航天员的实时通信和交互,保障航天员的安全和任务顺利进行。
未来发展神舟十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交会对接,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规划,未来的发展重点将是加强空间科学研究,提高长期在轨飞行技术能力,以及发展更先进的载人飞船技术。
此外,中国还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建设更大型的空间实验室,并计划实施载人登月任务。
这些计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升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结论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它体现了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技术实力和成就。
未来,随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神舟飞船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并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飞船概述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飞船概述神舟一号 (Shenzhou 1)神舟一号是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所使用的飞船。
它是一艘三段式飞船,总长度约8.65米,最大直径约2.80米,总质量约7.65吨。
神舟一号发射于1999年11月20日,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飞船发射后进入预定轨道并成功返回地面,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该任务的主要目标是验证中国的太空技术和载人航天系统的可行性,为未来的载人航天任务做准备。
神舟二号 (Shenzhou 2)神舟二号是中国的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所使用的飞船。
它与神舟一号相似,同样是一艘三段式飞船。
神舟二号于2001年1月发射,旨在进一步验证中国的太空技术以及飞船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这次任务成功地完成了30小时的太空飞行,并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和技术测试,为未来的航天发展奠定了基础。
神舟三号到神舟十一号 (Shenzhou 3-11)神舟三号到神舟十一号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的一系列飞船任务。
这些任务的目标包括:- 进一步验证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和飞船系统的性能;- 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测试,为太空探索和应用开发提供支持;- 提高中国的航天任务的持续性和可靠性。
这期间,中国成功地进行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和技术成果。
神舟十一号(发射于2016年10月)是这一系列任务中的最新一次,刷新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时长记录,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结论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发展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进步。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中国已经成为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国家之一。
这些飞船任务不仅为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持。
未来,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望看到更多令人期待的成就。
参考资料:- 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央视新闻报道。
神舟载人飞船资料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这次成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
“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
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
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
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中国的神舟八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它将在未来的两天内与中国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中国首次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
2012年神舟九号飞船16日18时37分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将第一次入住“天宫”。
33岁的刘洋也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女性。
神舟十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主要由推进舱(服务舱)、返回舱、轨道舱组成。
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
在轨飞行十五天左右,加上发射与返回,其中停留天宫一号十二天,共搭载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6月13日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
神舟五号简介

神舟五号简介“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道运行了1天。
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负载着“神舟”五号的长征2F火箭发射。
9时10分,船舰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以平均每90分钟绕地球1圈的速度飞行。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
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km、远地点350km、倾角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
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神舟”五号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行员:杨利伟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分10秒,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试验项目: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神州七号简介)

神舟七号的简介(2)
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 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整个二期 工程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由长征二号F型火箭 担任。荆木春表示,十一五期间,他们要把 载人航天二期工作基本完成,最后完成有人 的交会对接工作,预计还有五六枚火箭的发 射任务。 与神五、神六不同的是,“神舟” 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 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 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 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神舟七号的结构(3)
• 返回舱——用于航天员返回地球的舱段,与 轨道舱相连。装有用以降落的降落伞和反推 力火箭,实行软着陆。
神舟七号的结构(1)
• 轨道舱——作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舱,以及用于 出舱时的气闸舱。配有泄复压控制、舱外航天服支 持等功能。内部有航天员生活设施。轨道舱顶部装 配有一颗伴飞小卫星和5个复压气瓶。无留轨功能。
•
神舟七号的结构(2)
• 推进舱——装有推进系统,以及一部分的 电源、环境控制和通讯系统,装有一对太 阳能电池板。
60 70
2
97神舟七号的格式Fra bibliotek2)• 飞船重量为8吨多,占船箭组合体起飞重量的六十二分之一: 要把一公斤的东西送入轨道,就得消耗62公斤的火箭。神舟 六号飞船比神舟五号在重量上有所增加,因此发射神六的火 箭也重了不少。 火箭芯级直径为3.35米:古罗马人使用两 匹马拉的车,车轮在石板路上磨出两道沟。由于车轮宽窄不 一样,路上留下了不同宽窄的沟。后来他们想把轮距统一起 来,就把两匹并排的马屁股当成标准,即1.435米,后来英 国人修铁路也把铁轨轨距定为1.435米,并被各国沿用。按 照这个轨距修建的铁路,能够运输的货物最宽为3.72米, 去掉车厢外壳,只剩下3.35米。因此,用标准铁路进行运 输的火箭最大直径只能达到3.35米。 火箭入轨点速度为每 秒7.5公里:这个速度是音速的22倍。我们通常说的“十里 长街”,是指北京建国门至复兴门的距离,长6.7公里。每 秒7.5公里的速度,相当于1秒钟内从长安街东头跑到西头。
神舟飞船科普小知识

神舟飞船科普小知识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载人航天飞船,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关于神舟飞船的一些科普小知识。
1. 发展历程:神舟飞船的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多次的实验和改进,首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于2003年,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
2. 功能与特点:神舟飞船主要用于进行近地轨道的载人任务和空间科学实验等。
它具有独立发射、再入大气层、精确着陆和多次再使用等特点。
神舟飞船的设计考虑了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舒适度,航天员可以在飞船内进行工作、生活和休息。
3. 飞船构造:神舟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发射逃生系统组成。
轨道舱主要用于提供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空间,返回舱则用于航天员的返回和着陆。
发射逃生系统可以在发射过程中提供安全逃生通道,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4. 载人任务:神舟飞船已经成功完成了多次载人任务,包括了空间实验室的建设、航天员的交会对接、载人航天器的长期在轨飞行等。
这些任务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支持。
5. 合作与展望: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得到了国际航天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展为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航天合作提供了基础,未来中国还将继续推进空间实验室的建设,并计划开展月球探测和载人登月任务。
总之,神舟飞船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骄傲,它的发展不仅标志着中国成为独立进行载人航天探索的国家,也为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神舟飞船定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神舟飞船

神州系列八号
• 发射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 返回时间: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30秒。
• 主要任务:与天宫一号对接
主要任务:与天宫一号对接
•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2012年6月16日 18时37分24秒 • 发射时间: • 返回时间: 2012年6月29日10时03分降 落 • 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女)
•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神舟系列四号
•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9次飞行。 •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 返回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36分/108圈 • 中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
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 艘无人实验飞船, 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30分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 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 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 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 同时,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 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 垂直运输至发射场,并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中国在原有 航天测控网的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 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和 分布于公海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功进行了 一系列科学试验。
神州飞船介绍_PPT课件

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 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 空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返回 时间:2002年04月01日16时54分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 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39 分/108圈搭载物品处于休眠状态的乌鸡蛋; 进行空间试验的有效载荷公用设备十项, 四十四件之多,包括:卷云探测仪、中分 辨率成像光谱仪、地球辐射收支仪、太阳 紫外线光谱监视仪器、太阳常数监测器、 大气密 度探测器、大气成分探测器、飞船轨道舱 窗口组件、细胞生物反应器、多任务位空 间晶体生长炉、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固 体径迹探测器、微重力测量仪、有效载荷 公用设备。据介绍,微重力测量仪、返回 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三次参加飞船试 验;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多任务位空间 晶体生长炉和轨道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 第二次参加飞船试验;其余设备均是首次 在太空作试验。试验项目“神舟”三号是 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 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 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 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飞船上装有 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 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 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这次发射,逃逸 救生系统也进行了工作。这个系统是在应 急情况下确保航天员安全的主要措施。飞 船拟人载荷提供的生理信号和代谢指标正 常,验证了与载人航天直接相关的座舱内 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
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2001年01月10日01时00分发射火 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发射 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六十五次飞行,也 是继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 续第二十三次获得成功。飞船进入轨道所 需飞行时间:飞船起飞十三分钟后,进入 预定轨道。返回时间:2001年01月16日19时 22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 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圈数: 6天零18小时22分/108圈试验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舟1号---7号飞船简介(汀罗一中航天实践活动第二兴趣小组整理)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
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
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晚上10时15分,火箭点火升空,“神舟”三号飞船疾速向太空飞去,在夜幕中留下了一道绚丽的轨迹。
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
于2002年12月30日零时发射,2003年1月5日回收。
神舟四号飞船是第四艘无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
飞船总长约7.4米,最大直径2.8米,总质量7794公斤。
在推进舱和轨道舱的II、IV象限各安装一个太阳电池翼,推进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24.48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17米。
轨道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12.24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10.4米。
神舟四号飞船配置有13个分系统及供配电与电缆网。
结构与机构分系统保证飞船的构型,并为航天员提供生活的结构空间。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充分显示出目前我国飞船和火箭上的多项关键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21小时后回收。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搭载人数1人:杨利伟。
返回舱外壁防热材料技术是神舟5号上多项关键技术之一,这是一块防热材料的真实样板,为使航天员能够在返回舱内拥有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研制人员经过多次的实验最终选定了一种低密度的烧蚀防热材料,使得飞船外部即使是在零下100度到零上3000度的时候,舱内温度仍能保持在零上20度左右。
”像这种独创的技术,在神舟飞船的研制中还有很多。
作为我国第一代载人飞船,神舟5号越过了单人单舱、双人双舱的设计,直接采用了三舱组成的多功能飞船方案。
虽然这次神舟五号只搭载了一名航天员,但我们的设计却是可以同时搭载三个人。
神舟五号飞船在航天员返回地面后,轨道舱将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像卫星一样在太空中自主地工作,这就大大延长了飞船执行空间应用和科学实验任务的工作寿命。
神舟五号飞船的返回舱高2.2米,相当于一个六平方米的房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飞船返回舱。
为了确保三吨重的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研制人员还专门为飞船降落减速时设计了一个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世界最大的返回着陆伞,使返回舱的降落速度在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减少20多倍。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发射,115小时33分钟后回收。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搭载人数2人:执行任务宇航员:费俊龙(指挥长)、聂海胜(操作手)。
航天员活动区域范围:飞船返回舱和轨道舱。
航天员活动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科学实验。
主要食品:点心、咖啡罐头、冻干水果、主食等。
太空食品种类:四五十种。
神舟六号飞船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整船外形和结构与原来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
飞船入轨后先是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然后变轨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
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神舟六号的改进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1围绕两人多天飞行任务的改进。
首先,准备了足量甚至余量的航天员消耗品,包括食品、水、睡袋等。
食品柜置于轨道舱中,以前处于空置状态。
按照每人每天一个半暖壶的用水量,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
其次,提高了座舱的环境控制能力。
一人一天呼出近一升水,神舟六号提高了对水汽冷凝的能力,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
舱内的氧气、温度和湿度都可自动感应并调节。
2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
放置了很多航天员生活的必需品,如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
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
失重状态下人其实可以浮在空中睡觉,但考虑到人在地面养成的习惯,所以通过睡袋人为地制造一种“床”的感觉,否则航天员睡觉时可能会产生坠入万丈深渊的错觉。
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面的湿巾等物品进行清洁。
大小便收集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3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
返回舱中航天员的坐椅设计了着陆缓冲功能,这是为了在反推火箭发生故障时依然能够保证航天员安全。
神舟五号飞船里只有杨利伟乘坐的那个坐椅有着陆缓冲功能,并且有个小的缺陷,就是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员难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
神舟六号对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与整船结合进行了反复试验,从高塔、飞机上抛下的3次试验每次均获得了成功。
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如果在返回时关闭不严,将威胁航天员安全。
俄罗斯曾经有3名航天员因此而丧生。
神舟六号科研人员研制成功了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并花费了数月时间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4持续性改进。
飞船上最初使用的元器件和原材料有的已经不再生产,个别技术已经稍显落伍。
神舟六号做了一些日常的持续性改进。
比如神舟一号到五号上的“黑匣子”,是1994年研制的,存储容量只有10兆字节。
现在的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而且数据的写入和读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神舟六号飞船构成:1轨道舱:“多功能厅” 。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
“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2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里。
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盥洗和方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2逃逸塔:保飞船万全。
逃逸救生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
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
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火箭运行距离在0至100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神舟六号”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3留轨舱:航天员的“家”。
轨道舱:也叫工作舱。
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体,它是航天员的“太空卧室”兼“工作间”。
它还兼有航天员生活舱和留轨实验舱两种功能,所以也称留轨舱。
轨道舱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结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
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4返回舱:航天员的“驾驶室”。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
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
“神舟六号”完成绕地飞行任务后,两名航天员也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
5推进舱:又叫仪器舱。
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
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
共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绕地球飞行45圈后,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2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执行任务宇航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
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
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神舟七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神舟七号飞船全长9.19米,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
神七载人飞船重达12吨。
长征2F运载火箭和逃逸塔组合体整体高达58.3米。
轨道舱——作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舱,以及用于出舱时的气闸舱。
配有泄复压控制、舱外航天服支持等功能。
内部有航天员生活设施。
轨道舱顶部装配有一颗伴飞小卫星和5个复压气瓶。
无留轨功能。
返回舱——用于航天员返回地球的舱段,与轨道舱相连。
装有用以降落的降落伞和反推力火箭,施行软着陆。
推进舱——装有推进系统,以及一部分的电源、环境控制和通讯系统,装有一对太阳能电池板。
神舟七号飞船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
神舟七号飞船候补梯队航天员分别为陈全(指令长)、费俊龙、聂海胜。
主要任务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翟志刚出舱作业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988毫秒由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
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分别穿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俄罗斯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兼任气闸舱的轨道舱。
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刘伯明的头部手部部分出舱),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