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窝萝卜历史文化

合集下载

“赛鸭梨“的沙窝萝卜

“赛鸭梨“的沙窝萝卜

“赛鸭梨“的沙窝萝卜作者:左东黎来源:《中国食品》 2013年第3期文图左东黎民间有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健康”,又有“萝卜就热茶,气的大夫满街爬”之笑说。

萝卜是中国人喜欢的具有保健作用的蔬菜。

特别是北方地区,萝卜是冬季的当家菜之一。

萝卜的品种很多,如白萝卜、胡萝卜、卞萝卜、青萝卜等。

最著名的当属产自天津沙窝的萝卜,又称卫青萝卜,俗称“赛鸭梨”的水果萝卜就是这种萝卜。

现在也有很多地方用青萝卜冒充水果萝卜的,口感口味相差甚远,最正宗的还是产自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小沙沃村的沙窝萝卜。

沙窝萝卜为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小沙沃村的特色品种。

已连续三届被评为天津名牌农副产品。

“沙窝的萝卜——赛鸭梨”,“沙窝的萝——嘎嘣脆”这是天津人常说的两句歇后语。

沙窝青萝卜色绿如翡翠,落地即碎,生吃清脆,甜辣爽口,食之健胃消食,清热解毒,顺气开胸。

天津种植青萝卜,元朝时就有记载,到现在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据说,在清末民初,每至秋冬,在街头巷尾、旅店、澡塘、戏院、茶社到处都有卖青萝卜的叫卖声。

人们视青萝卜为美食。

饭后茶余吃几瓣青萝卜稍过即打嗝,但觉五脏通气,胃开心爽,浑身舒畅,有养生作用。

沙窝的青萝卜为什么这样好吃呢?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小沙沃村国建种植园、泽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李建国经理介绍说,主要原因是天津小沙沃村,位于南运河畔,土质上沙下粘,土壤肥沃,适合青萝卜的生长。

沙窝萝卜种植时叶簇半直立,皮深绿色光滑而有光泽,皮厚0.2厘米,尾端呈白玉色,肉质根圆筒形,长约15-25厘米,横径6-8厘米,单根重0.4-0.8公斤,萝卜有4/5露出地面,萝卜肉致密呈翠绿色,口感脆嫩多汁,水多无渣,甘甜微辣,其含糖量可高达8%,其营养价值高。

现代研究表明:青萝卜含葡萄糖、蔗糖、果糖、双链核糖核酸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粗蛋白等。

青萝卜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梨、苹果8—10倍。

它含有大量的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帮助消化,能有规律地使肠管紧张度增高、肠蠕动增强,缩短食物在肠道的存留时间,利于食物代谢及废物的排出,不用节食而达到节食的功效;它还含有芥子油,特有的辣味,有促进食欲的作用。

沙窝萝卜简介

沙窝萝卜简介

沙窝萝卜简介沙窝萝卜外型圆柱状,表皮光滑细腻,肉色翠绿,甜辣可口,鲜嫩多汁,含有多种酶和维生素,具有杀菌、祛痰、止咳、利尿等功效。

素有“沙窝萝卜赛鸭梨”,“冬季小人参”,“沙窝萝卜就热茶,气的大夫满地爬”的民间谚语。

沙窝萝卜是天津市地方名特产品,过去曾为清乾隆帝御品,1970年周恩来总理出访时,曾带沙窝萝卜籽种馈赠朝鲜,自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栽培历史,原产于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小沙窝村,其土质上沙下黏,特别适合萝卜的生长,并由此而得名。

沙窝萝卜作为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特色品种,上世纪30年代起沙窝萝卜就出口到香港地区、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年代更是成为天津地区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

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和保鲜技术的快速发展,“沙窝萝卜”的栽培技术和贮藏方式也进行了根本性的革新,栽培技术由露地生产改为秋延后设施生产,这种栽培形式因降温后可盖膜、加草苫保温,保证萝卜一直生长在温室田间不受冻害,直到“元旦”或“春节”直接收获上市。

这种栽培形式既能利用田间的湿度保证不糠心,又能利用冬季长期的低温使营养成分发生转化(淀粉转化为糖),使温室既是生产地又是“冷藏窖”,能够做到现吃现拔,因此萝卜营养品质和口感品质较稳定一致,深受消费者欢迎。

贮藏方式由传统的坑埋贮藏改为冷库贮藏,由于保存环境温度、湿度稳定可控,大大延长了贮藏时间、提高了储后品质,商品价格大幅度提高。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农产品消费上不再满足香蕉、鸭梨、苹果等,特别是春节买上一箱沙窝萝卜送亲朋好友、看春晚吃上一盘水果萝卜成为时尚。

元旦、春节上市的带樱的新鲜沙窝萝卜以其独特的外形和口感,满足了市场消费的需求,赢得了市场。

人们不惜花重金、跑远路也要吃上纯正的沙窝萝卜,反季节生产的沙窝萝卜一时叫响津京、河北地区,成为节日里人们走亲访友、馈赠亲朋的珍贵礼品。

为了进一步开发这项地理标志产品,树立自主品牌,将产业做大做强,辛口镇组织成立了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沙窝萝卜产销协会,并以协会为主体向国家商标局注册了“沙窝萝卜”证明商标,还申请了“绿色食品”等认证,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并连续三届被天津市人民政府评为天津农业名牌产品。

沙窝萝卜介绍(乡志)

沙窝萝卜介绍(乡志)

沙窝萝卜一、出名沙窝萝卜栽培历史较长,其出名有近200年的时间。

小沙窝村部分土地适宜萝卜生长,萝卜质地优良。

清中期,境内其他村也曾有种植,但均不如沙窝萝卜好吃。

所以每年冬春季节,境内许多村都有小贩去小沙窝趸萝卜在当地沿街叫卖。

特别是“立春”前后,大人小孩都要吃沙窝萝卜。

因此,沙窝萝卜的名气逐渐由境内传到境外。

销售范围扩大到良王庄、独流镇、杨柳青镇一带。

“沙窝萝卜赛鸭梨”的美名就在天津西部和南部乡村广为传颂。

民国初年,沙窝萝卜在天津城里也名声大振。

当时有一位往村里送大粪干的天津人刘某,发现沙窝萝卜比其他地方的萝卜个儿大色气好,就拉几篓(每篓200多斤)到天津估衣街去卖,因皮色肉色翠绿,水份多,甜辣可口,大小整齐,在小市场上初露头角就使其他地方的萝卜大为逊色了。

于是逐渐出现了专门从小沙窝村购买萝卜到估衣街批发的商贩,沙窝萝卜传遍天津广大市区,届时“沙窝萝卜”这一特定名称在天津广大地区被叫响了。

对此,民国《静海县志》载道:“水萝卜有红绿两种,红者春种夏收,绿者夏种秋收,皆生食如水果类,绿色者以沙窝产良。

”二、发展沙窝萝卜所以独具特色,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当地农民的精心培育、贮藏有着直接的关系。

小沙窝村位于天津西南部南运河西侧,莲花淀东隅。

根据该村演变过程推断,过去南运河涨满时,洪水经常在村北二家口子一带泄入莲花淀,受洪水冲刷该处泥沙聚散形成较深的沙涡。

宋辽对峙时,在此设砦,取名“沙窝砦”,后来,莲花淀中大量泥沙沉积,逐渐成为平地,“沙涡”处也同时淤积大量红白沙土,日积月累形成“沙窝”。

其地立村时名沙窝村。

这样村北这块土地便构成了上沙下粘的土质。

而这“沙窝”处的红白沙土壤较其他地方的土壤更具有保水保肥、通透性良好的特性,所以更适宜萝卜的生长。

沙窝萝卜原来的品种叶小,叶形披张,个也小,称小英子,虽然它具有早熟、生长期短的优点,但产量低,水份少,含糖量也较低。

大约在1905年前,村里老农丁勇建在地里偶尔发现了一株叶片大而又直立,个大,皮色更好的萝卜,当年他把这株萝卜单独收存,第二年栽在离园田较远的高粱地里,经过精心管理,单独收了这株萝卜的种子,秋天种了三个小畦,结果都长得很整齐,品质也优良。

天津18大怪,怪得能把嘴笑歪(全网难得此文带有解读)

天津18大怪,怪得能把嘴笑歪(全网难得此文带有解读)

天津18大怪,怪得能把嘴笑歪(全网难得此文带有解读)今天,带你走进“北京后花园:天津市”,一睹“天津18大怪!”的精彩内容!可以这么说,全网谈及天津18怪的文章很多,但带有解读的,全网寥寥无几。

因为深厚、幽默、风趣而又带有几分诡异的天津地域文化给注解带来很大难度,造成全网谈天津18怪的文章只有条文没有解读。

所以,朋友们一定要珍惜此文给予的机缘。

文章分三部分,有点长,请耐心看完。

一,天津18大怪解读第1怪:早晨不离一道菜天津人每早必食的不是煎饼果子,而是嘎巴菜。

嘎巴菜是汤也是菜,由绿豆小米磨浆,然后煎成薄饼,晾干后切成柳叶小条状,浸卤里,再一起盛碗里,淋上芝麻酱、腐乳汁、辣油、辣糊、卤香干片和香菜,便可食用。

嘎巴菜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起于山东,后传入天津,经天津人改进演化成今日的模样。

嘎巴菜颜色五彩缤纷,有多种味混一起的扑鼻香气,吃起来香嫩有咬劲,而且物美价廉、营养丰富,是天津人百吃不厌的早点之一。

第2怪:婚宴酒席下午摆天津“中午吃面,下午办婚礼摆宴席”的习俗,是明朝江浙船工水兵等移民带过来的。

天津市区,是北方城市里最有南方渊源的城市。

最初的天津,是随明朝国都从南京搬到北京而建的。

天津有太多的南方行为:说方位,不说东西南北,说左右。

修街筑道,也南方城市一样沿河而建,也不是横平竖直。

信仰的妈祖娘娘,也是由南方传入而非北方的。

天津有了这段“南方”历史情结,造就天津市区婚宴时间与周边省不一样了,下午摆婚宴也就有几百年延续的历史喽。

第3怪:煎饼果子按套卖煎饼馃子,天津著名小吃。

(馃子即油条)由绿豆面薄饼、鸡蛋、油条或薄脆的“馃篦儿”组成,配以面酱、葱末、腐乳、辣椒酱佐料,口感咸香。

还可以自带鸡蛋。

如今煎饼馃子原料已不限于绿豆,黄豆、黑豆面也能加工制作。

但天津人依旧坚持“绿豆面、加油条、面酱、葱花”的正宗传统吃法。

煎饼果子由煎饼、鸡蛋、油条、面酱、葱花等多种食材组合而成的食品,如果煎饼果子的计量单位用“个”来计数的话,少去哪样食材也能叫一个。

沙窝萝卜身价飙升的背后

沙窝萝卜身价飙升的背后

沙窝萝卜身价飙升的背后作者:崔建玲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2年第30期一根萝卜竟然卖到100元,虽然价格高,但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是产自天津市西青区小沙窝村的曙光沙窝萝卜。

沙窝萝卜缘何能有如此大的魅力?曙光沙窝萝卜的发展壮大源于天津市曙光沙窝萝卜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有道。

沙窝萝卜产自天津市西青区的小沙窝村,故名“沙窝萝卜”。

小沙窝村栽培萝卜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曙光沙窝萝卜从最初的滞销、无人问津发展到现在已在全国建立了销售网络。

小小的沙窝萝卜,为何能够行销各地?近日,记者采访了天津市曙光沙窝萝卜合作社的市场总监李耀勇,作为南开大学的高材生,他向记者讲述了有关曙光沙窝萝卜一步步走向市场的过程。

采访中,李耀勇讲出曙光沙窝萝卜发展的真经:“曙光沙窝萝卜价格高,销得好,得益于市场化的经营管理体制,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健全的销售服务网络。

”品质过硬促进销售外观挺直、主根清晰、须毛少、皮滑翠绿的萝卜,重量在1.8斤到2斤半之间,能卖到100块钱一个。

“曙光沙窝萝卜从过去论斤卖、论盒卖到如今分出等级论‘个’卖,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萝卜过硬的品质。

”李耀勇说。

据李耀勇介绍,合作社成立初期就制定了产品质量监管制度,并参照地方标准制定了沙窝萝卜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

在生产中,设立一名质量监管员深入田间地头督导社员认真填写生产管理记录,确保产品质量。

他们建立了一棚一卡的生产管理制度,还在萝卜的包装箱里放入质量追踪卡,详细地记录下萝卜的采摘时间、地点等信息,顾客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后可以拨打卡片上的投诉电话,既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又严格控制了产品质量。

曙光沙窝萝卜从最初的种植到流入市场,每一关都经过质量把关。

萝卜在进入市场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加工。

李耀勇说,外观有瑕疵的,淘汰率为20%;2斤半以上,40-50公分长,个头超大的萝卜,将被单独拿到市场上独立销售,主要销售到东北地区;在礼盒装箱上,合作社按比例筛选,4枚精装礼盒,合格率为5-10%,极品礼盒产品占到千分之二,主要用于公务、商务限量销售。

沙窝萝卜历史文化

沙窝萝卜历史文化

沙窝萝卜的历史渊源天津种植青萝卜,元朝时就有记载,到现在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沙窝青萝卜是天津萝卜的杰出代表。

相传,明朝嘉庆年间,皇上的一个爱妃喜欢吃南国荔枝,严嵩为了取悦皇帝,将整株荔枝树由南方船运至天津,到岸后,急取树上荔枝飞速送入北京皇宫以保其鲜,而荔枝树根部之土则顷于天津小刘庄一带海河岸边,经年积沙土10余亩。

当时农民利用其土种植青萝卜,获得了品味极佳的萝卜,后移植西郊的沙窝村,于是沙窝萝卜便名声大振。

沙窝萝卜栽培历史悠久,口味独特,素有“沙窝萝卜赛鸭梨”、“冬季小人参”的美誉,民间也有“沙窝萝卜就热茶,气死偏方”的谚语。

清代乾隆年间,沙窝萝卜为宫廷贡品,1970年周恩来总理出访时,曾带沙窝萝卜籽种馈赠朝鲜。

沙窝萝卜的出口情况1935年沙窝萝卜开始出口。

当时主要是港商私自经营,出口地主要是香港。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沙窝萝卜的出口任务主要由天津外贸公司接管,并把出口范围从港澳地区扩大到了东南亚及日本等国。

当时,辛口镇每年出口的沙窝萝卜达300多万公斤,经济收入200余万元。

沙窝萝卜的衰落2000年前后,随着外贸解体,沙窝萝卜的出口逐渐中断,而且品质也开始下降,白心现象严重,种植规模锐减。

沙窝萝卜从生产到销售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沙窝萝卜的崛起2001年,科技工作者开始了沙窝萝卜的秋季栽培品质改良试验以及春季和冬季反季节栽培试验,并获得了成功。

2002年-2004年,沙窝萝卜的优质栽培技术和反季节栽培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农民种萝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萝卜产量了也有了大幅提高。

目前沙窝萝卜种植面积6000亩,年产量达1900余万公斤。

沙窝萝卜所获荣誉1997-2004年连续三届被天津市人民政府评为农业名牌产品;2007年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为“沙窝”萝卜证明商标。

2009年被中华商标协会评为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商标;2009年获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一村一品”;2010-2011年获第八届、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2010年获中国绿色食品上海博览会畅销产品奖;2010年度获天津市优质农产品金农奖;2008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2009年被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认证为“有机产品”;沙窝萝卜的研发科技成果2003年,“小沙窝青萝卜反季节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项目获西青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0年,“反季节萝卜栽培技术应用”获天津市滨海新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1年,“沙窝萝卜产业技术链延伸及产业升级”项目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沙窝萝卜介绍

沙窝萝卜介绍

沙窝萝卜介绍沙窝萝卜产自天津市西青区的小沙窝村,故名“沙窝萝卜”。

小沙窝村栽培萝卜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沙窝萝卜从最初的滞销、无人问津发展到现在,在全国建立了销售网络。

小小的沙窝萝卜,为何能够行销我国各地?品质过硬利销售体型匀称、顺直;皮色光亮;肉色翠绿,脆嫩多汁;采收时磕碰会出现裂缝,品质细腻,甜辣适口;五分之四露于地表,白根仅占1/5或更少……不管是从外形还是内在,沙窝萝卜都可以堪称萝卜中的精品。

沙窝萝卜与普通的萝卜相比,不仅可以做美味的菜肴,而且可以当做水果来吃,是正宗的水果萝卜。

外观挺直、主根清晰、须毛少、皮滑翠绿的萝卜,重量在1.8到2斤半之间,能卖到100块钱一个。

沙窝萝卜从过去论斤卖、论盒卖到如今分出等级论‘个’卖,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沙窝萝卜过硬的品质。

合作社成立初期制定了产品质量监管制度,并参照地方标准制定了沙窝萝卜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

在生产中,设立一名质量监管员深入田间地头督导社员认真填写生产管理记录,确保产品质量。

他们建立了一棚一卡的生产管理制度,还在萝卜的包装箱里放入质量追踪卡,详细地记录下萝卜的采摘时间、地点等信息,顾客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后可以拨打卡片上的投诉电话,既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又严格控制了产品质量。

沙窝萝卜从最初的种植到流入市场,每一关都经过质量把关。

沙窝萝卜在进入市场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加工。

外观有瑕疵的,淘汰率为20%;2斤半以上,40-50公斤长,个头超大的萝卜,将被单独拿到市场上独立销售,主要销售到东北地区;在礼盒装箱上,合作社按比例筛选,4枚精装礼盒,合格率为5-10%,极品礼盒产品占到千分之二,主要用于公务、商务限量销售。

合作社每年生产约1000万枚萝卜,只选最优质的2万枚作为极品,每年的销售量大概为1万盒。

农户们以前种萝卜只重产量,为了让农民种出既优质又高产的萝卜来,合作社制定了严格的萝卜等级制度,将收购的萝卜分为极品、精品、合格品和下脚萝卜等不同等级,沙窝萝卜目前分3个等级:1级礼盒5公斤,零售价45元,团购价35元。

天津特产沙窝萝卜:清肠胃解油腻,生吃、凉拌等10种做法都美味

天津特产沙窝萝卜:清肠胃解油腻,生吃、凉拌等10种做法都美味

天津特产沙窝萝卜:清肠胃解油腻,生吃、凉拌等10种做法都美味沙窝萝卜是天津有名的特产与“狗不理”和“十八街麻花”齐名,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天津,沙窝萝卜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与其他地区的青萝卜不同,沙窝村上沙下黏的土地,可以让萝卜更好的保土保肥,深井水灌溉,农家天然养料使得其口感脆甜,清脆,一摔碎八瓣。

巧拌青萝卜1、沙窝萝卜洗净后去皮去根,切片2、撒上尖椒,盐、白糖,热锅倒油花椒,炸好的花椒油泼在红辣椒上3、吃时拌匀即可爽口萝卜皮1、取沙窝萝卜皮放白醋内浸泡10分钟入味2、放入花生碎,盐,鸡精,调理油拌匀即可(沙窝萝卜的纤维组织特别蜜,口感更好)沙窝萝卜蘸酱1、选沙窝萝卜切条状2、将黄豆酱,甜面酱,葱白,辣椒等调和成酱,蘸酱吃即可(配上煎饼卷萝卜吃更是美味)糖醋萝卜丝1、沙窝萝卜去皮切丝2、白糖和白醋按1:1的比例调汁3、调好的汁倒在切好的萝卜丝上,调入少许食盐和香油拌匀即可香炸萝卜丸子1、萝卜洗净,切丝,用盐腌制一下,河虾剁成虾茸,加入蛋清,和萝卜碎搅拌均匀2、锅内加植物油,烧制三四成热,用勺将萝卜馅挖成小丸子,逐个下锅,炸至金黄。

控油装盘即可萝卜托1、将沙窝萝卜擦丝,加少许水,放入面粉,鸡蛋,调料搅拌均匀2、平底锅倒油,摇晃均匀,搬好的萝卜丝按成饼放入平底锅煎3、煎至两面金黄即可,吃起来外面香脆,里面软嫩羊肉萝卜丸子汤1、羊肉剁馅,花椒煮水凉凉备用。

2、葱姜蒜盐,花椒水和一个鸡蛋加入羊肉馅搅拌均匀,喜欢粉条的也可以加入泡好粉条3、萝卜切块煮10分钟,将羊肉馅挤成丸子下锅,浮起水面时,可加入少量香葱,香菜即可青萝卜鲫鱼汤1、鲫鱼清理干净,沙窝萝卜去皮切片。

葱姜蒜备用2、鲫鱼煎至两面金黄,倒入适量开水,放入葱姜蒜,萝卜片,大火煮5分钟,改小火炖制15分钟即可萝卜馅饺子1、和面后醒10分钟,萝卜擦丝,焯水后切碎2、用调料拌好肉馅后,加入萝卜碎拌均匀3、擀皮包饺子,开水效果,即可吃到香喷喷的饺子了上汤萝卜丝1、沙窝萝卜去皮切丝,过水焯2、火腿,虾仁,松花蛋切成小块,过开水焯3、大蒜瓣去尾炸至金黄,锅内加入高汤,烧开后放火腿,蒜瓣煮5分钟4、加入虾仁,松花蛋,烧开后浇在焯好的萝卜丝上即可沙窝萝卜又名“卫青萝卜”,已有300余年的种植历史,早在明朝即被选为贡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窝萝卜的历史渊源天津种植青萝卜,元朝时就有记载,到现在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沙窝青萝卜是天津萝卜的杰出代表。

相传,明朝嘉庆年间,皇上的一个爱妃喜欢吃南国荔枝,严嵩为了取悦皇帝,将整株荔枝树由南方船运至天津,到岸后,急取树上荔枝飞速送入北京皇宫以保其鲜,而荔枝树根部之土则顷于天津小刘庄一带海河岸边,经年积沙土10余亩。

当时农民利用其土种植青萝卜,获得了品味极佳的萝卜,后移植西郊的沙窝村,于是沙窝萝卜便名声大振。

沙窝萝卜栽培历史悠久,口味独特,素有“沙窝萝卜赛鸭梨”、“冬季小人参”的美誉,民间也有“沙窝萝卜就热茶,气死偏方”的谚语。

清代乾隆年间,沙窝萝卜为宫廷贡品,1970年周恩来总理出访时,曾带沙窝萝卜籽种馈赠朝鲜。

沙窝萝卜的出口情况1935年沙窝萝卜开始出口。

当时主要是港商私自经营,出口地主要是香港。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沙窝萝卜的出口任务主要由天津外贸公司接管,并把出口范围从港澳地区扩大到了东南亚及日本等国。

当时,辛口镇每年出口的沙窝萝卜达300多万公斤,经济收入200余万元。

沙窝萝卜的衰落2000年前后,随着外贸解体,沙窝萝卜的出口逐渐中断,而且品质也开始下降,白心现象严重,种植规模锐减。

沙窝萝卜从生产到销售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沙窝萝卜的崛起2001年,科技工作者开始了沙窝萝卜的秋季栽培品质改良试验以及春季和冬季反季节栽培试验,并获得了成功。

2002年-2004年,沙窝萝卜的优质栽培技术和反季节栽培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农民种萝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萝卜产量了也有了大幅提高。

目前沙窝萝卜种植面积6000亩,年产量达1900余万公斤。

沙窝萝卜所获荣誉1997-2004年连续三届被天津市人民政府评为农业名牌产品;2007年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为“沙窝”萝卜证明商标。

2009年被中华商标协会评为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商标;2009年获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一村一品”;2010-2011年获第八届、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2010年获中国绿色食品上海博览会畅销产品奖;2010年度获天津市优质农产品金农奖;2008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2009年被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认证为“有机产品”;沙窝萝卜的研发科技成果2003年,“小沙窝青萝卜反季节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项目获西青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0年,“反季节萝卜栽培技术应用”获天津市滨海新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1年,“沙窝萝卜产业技术链延伸及产业升级”项目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0年,“沙窝萝卜周年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天津市科学技术成果;2006年,沙窝萝卜包装箱获国家专利局外包装箱专利;沙窝萝卜的文化底蕴沙窝萝卜的自身文化沙窝萝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古往今来,有不少名人轶事都与沙窝萝卜相关,留下了美丽动人的传说。

传说一早在殷商时期,纣王昏庸无道,对百姓横征暴敛,各地起义战乱纷纷四起,满目尽是焦土,民不聊生。

据传说姜子牙下山前,师傅元始天尊为了惠及黎民,让百姓免收饥饿之苦,把一包神种交给了他。

并让他在渤海西边一个地方播种下去,来年随着西北风,神种刮满中原,百姓便可食用以解无粮无菜之急。

姜子牙带着师傅的嘱托,找到了师傅告诉他的那个地方——沙沃。

这里土地肥沃,水质甘甜,人们也十分好客。

姜子牙找了几个当地的百姓,把大片荒地开垦出来,然后把小河中的水打上来,慢慢浇灌。

待到土壤全部润透,他便把那些细小的黑红色的神种拿出来,细心的播进土中。

大约三个月,从地下长出了一个个上绿下白的青萝卜。

人们有的拿它熬粥,有的拿它做菜,有的干脆拔下来直接生吃,味道都很好,当地百姓就把这萝卜叫做太公萝卜,也就是最原始的沙沃萝卜。

传说二据传,1300多年以前,武则天称帝时,华夏很少战争,加之她娴熟政治,治国有方,天下太平,常有“麦生三头,谷长双穗”之说。

一年秋天,洛阳东关菜地长出一颗特大萝卜,大约三尺,上青下白,农民视为奇物,把它进贡宫延。

女皇见了,圣心大悦,传旨厨师做菜。

厨师深知,用萝卜做不出什么好菜,慑于女皇威严,只得从命。

厨师们苦思一番,使出百般技艺,对萝卜进行了多道精细加工,切成均匀细丝,并配以山珍海味,制成羹汤。

女皇一吃。

鲜美可口,味道独特,大有燕窝风味,遂赐名“假燕窝”。

从此,萝卜被定为宫廷筵席的第一道菜,流传后世称为“洛阳燕菜”。

传说三公元206年,曹操大军驻扎在沙沃一带,由于水土不服,兵丁普遍患有一种病——咳嗽并厌食,当时的军医也束手无策。

当地百姓得知后,送来了沙沃萝卜,士兵们吃后不几日,顽疾痊愈,军心大振,士气高涨。

据说后来,曹操还专门为萝卜写了赋,但因时间久远,已无法考证。

传说四北宋初年,杨六郎率大军镇守三关,屯兵于沙沃一带,他听说了姜子牙当年在此带领百姓种植萝卜,以解百姓痛苦之事,便派专人向当地种植萝卜的农民学习,并让士兵耕种。

他们把兵营中的战马、人的粪便收集起来进行施肥,使萝卜获得了大丰收,解决了几十余大军的吃菜问题。

通过施肥技术的改良,沙窝萝卜基本形成了酥、脆、甜的特殊品质。

传说五清乾隆年间,乾隆微服私访,途径沙窝,正口渴难耐,见一俊美的少女在运河岸边清洗衣物,于是前去向其寻水。

可少女来洗衣并没带着水,热情好客的她从篮中拿出几个沙窝萝卜,递到了乾隆手上。

吃了半个萝卜后,乾隆对它赞不绝口,于是留下了早知有萝卜,何必吃水果的名言,后来沙窝萝卜被选为宫廷贡品。

传说六清代慈禧太后是一位奢侈的“美食家”,偶览《御香缥缈录》,得知她在遍尝奇珍异味的菜谱中也有普通的萝卜,书中写道:“萝卜这样东西,原是没有资格可以混入御膳中来的……后来不知怎样,竟为太后自己想了起来,她就吩咐监管御膳房的太监去弄些来尝新。

”其实,有时离了萝卜是不成席的。

传说七相传,明朝嘉庆年间,皇上的一个爱妃喜欢吃南国荔枝,严嵩为了取悦皇帝,将整株荔枝树由南方船运至天津,到岸后,急取树上荔枝飞速送入北京皇宫以保其鲜,而荔枝树根部之土则顷于天津小刘庄一带海河岸边,经年积沙土10余亩。

当时农民利用其土种植青萝卜,获得了品味极佳的萝卜,后移植西郊的沙窝村,于是沙窝萝卜便名声大振。

沙窝萝卜不仅有美丽的传说,还有悠久的历史记载和史实可以考证。

关于萝卜的记载,早在2500多年前的<<诗经>>里已有载述。

元代诗人许有壬这样赞美萝卜:“热登甘似芋,生荐脆如梨。

老病消凝滞,奇功直品题。

”其效用不亚于人参,故有“十月萝卜赛人参”之说。

清代著名植物学家吴其浚在《植物名实考》中,极其生动地描绘过北京“心里美”萝卜的特点,说“冬飚撼壁,围炉永夜,煤焰触窗,口鼻炱黑。

忽闻门外有‘萝卜赛梨’者,无论贫富髦雅,奔走购之,唯恐其越街过巷也。

”他在北京为官时,晚上总要出来挑选些萝卜回去,他对“心里美”萝卜的评价是:“琼瑶一片,嚼如冷雪,齿鸣未已,众热俱平。

”《静海县志》载:“水萝卜有红绿两种,绿色者以沙窝产为良。

”沙窝萝卜在上世纪30年代起即出口香港地区、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成为天津地区的著名土特产。

1970年,朝鲜战争结束后,周恩来总理又用“沙窝萝卜”籽种(2斤)作为“国礼”送给朝鲜,沙窝萝卜成为了两国友谊的见证品。

80年代,一位叫郭凤歧的朋友到香港考察,惊讶地发现沙窝萝卜竟然在竞争激烈的这颗“东方之珠”占有一席之地。

后来,郭凤歧还专门写了一篇题为《出口香港的沙窝萝卜》,发表在当时的《老年时报》上。

虽然历经20多年,但沙窝村人提起这事,依然津津乐道。

2008年,沙窝萝卜又获得了“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荣誉称号。

沙窝萝卜的企业文化在沙窝萝卜产销协会的带动和组织下,小沙窝村形成了曙光等十几个沙窝萝卜合作社。

合作社以诚信为经营理念,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了浓厚的企业文化。

目前,沙窝萝卜已经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包装箱获国家专利局外包装箱专利,并在包装箱上印制了“沙窝”证明商标和中国地理标志标识和监督单位,为市民买到纯正的沙窝萝卜提供了保障。

2008年,沙窝萝卜产销协会携手辛口镇政府举办了第一届“沙窝萝卜文化旅游节”。

旅游节上市民不仅可以品尝到“赛鸭梨”的沙窝萝卜,学到鉴别真假沙窝萝卜的知识,还能体验到农业观光旅游独有的魅力。

旅游节每年举办一次,至今以成功举办4届。

文化节的举办对提高沙窝萝卜的知名度,丰富其文化内涵,拓宽销售渠道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沙窝萝卜的食疗价值中医认为,胡萝卜维生素多,味甘平,食之补脾健胃。

秋末胡萝卜以炖食最好,炒食为良。

炖食能保持胡萝卜素93%以上,炒食也可保持胡萝卜素80%以上。

白萝卜含有较多的水分、维生素C,一定量的钙、磷、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蛋白质、铁及其它维生素,还含有木质素、胆碱、氧化酶素、甘酶、淀粉酶、芥子油等有益成分。

祖国医学认为,萝卜性凉味辛甘,入肺、胃二经,可消积滞、化痰热、下气贯中、解毒,用于食积胀满、小便不利等症。

沙窝萝卜更是具备以上两种萝卜的特质,具有很好的食疗价值。

现代研究表明沙窝萝卜富含葡萄糖、蔗糖、果糖、双链核糖核酸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其维生素C含量高于梨、苹果8-10倍,对于健胃消食,利尿止泻,通肠去脂,美容养颜,清热祛痰,顺气开胸有特效,尤其适合糖尿病人、减肥一族连续食用。

自古就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大夫开药方”,“冷萝卜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之说广为传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