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锡亮灸法师承实录

合集下载

谢锡亮灸法常见病的调理方法(下)

谢锡亮灸法常见病的调理方法(下)

谢锡亮灸法常见病的调理方法(下)谢锡亮灸法常见病的调理方法(下)治疗原则:盛则泄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此处为针、灸法)凡病属虚寒者多取背部俞穴灸之。

凡病实热者多取四肢穴道灸之。

凡病在上部者,肩髃、曲池、郄门、外关、内关、合谷皆可用。

凡病在下部者,环跳、阳陵泉、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皆可用。

预防一切传染病,灸中脘、关元、足三里。

经常灸更妙。

凡病属全身者,可取大椎、风门、身柱、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十一、外科及皮肤科疾病【胸腹手术后疼痛】内关、孔最、合谷、足三里、阳陵泉、梁丘、三阴交、内廷,亦可用背部俞穴。

【手术后头痛】百会、风池、大椎、头维、合谷、太冲、申脉。

【上肢手术后疼痛】大椎、肩禺、曲池、合谷、外关。

【下肢手术后疼痛】肾俞、次髎、环跳、足三里、阳陵泉。

【手术后伤口愈合迟缓和疼痛】隔附子饼局部灸或艾卷灸。

【头面疖】灵台、手三里、合谷、养老,局部灸30—100壮。

【上肢疖】曲池、手三里、合谷。

【下肢疖】足三里、阳陵泉、筑宾,局部。

【乳腺炎(乳痈)】肩井、天宗、膻中、足三里,未溃者隔蒜灸疮头,已溃久不收口隔附子饼灸疮口。

【蜂窝组织炎(痈疽)】肩井、风门、委中,疮头隔蒜灸。

【颈淋巴结核(瘰疬)】百劳、肘尖、少海、支沟、阳辅、手三里、曲池、肩井、孔最、风门。

【丹毒】夺命灸(在肩禺与曲池连线中央的略下附近有硬结状的地方,以手指触诊即得),局部灸。

【冻疮】上肢灸曲池和局部,下肢灸足三里和局部。

【骨结核】大杼、膏盲、大椎、足三里及局部灸。

【下肢溃疡】三阴交隔面饼艾绒掺雄黄施灸,治小腿溃烂久不收口,兼用药粉撒布疮面。

外用方:神效臁疮膏:轻粉、乳香各5克,冰片、没药、松香、樟丹各3克。

官粉、红粉、血竭花各2克,银珠1克,以上共研细面。

香油调敷。

【腱鞘炎】灸局部。

【痔疮】孔最、二白、次髎、秩边、长强(针)、承山。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阳陵泉、太渊、足三里、冲阳(轻灸)、太冲、中封。

艾灸泰斗谢锡亮艾灸治疗眩晕症医案

艾灸泰斗谢锡亮艾灸治疗眩晕症医案

艾灸泰斗谢锡亮艾灸治疗眩晕症医案眩是指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

二者常同时发生,故统称为眩晕。

轻度眩晕者闭目即止。

重度眩晕者如坐车舟,或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甚至肢体偏斜欲倒等症状。

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症状。

它可由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引起。

如美尼尔氏综合症、内耳前庭及迷路感染、内耳前庭神经炎、高血压病、低血压病、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脑动脉硬化症、神经官能症等。

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可由风、痰、虚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

眩晕症有哪些常见症状?1、耳聋早期会不自觉的出现耳聋现象,多次眩晕发作后开始有明显的感觉。

一般是单侧耳聋,偶尔也会出现双耳耳聋。

耳聋在眩晕发作的时侯会加重,间歇期的时候会好转。

2、耳鸣病人初期的时候,会觉得耳朵边有低调的吹风声耳鸣,时间长了就会变成高音调持续性耳鸣。

眩晕发作时,耳鸣情况会突然加剧,间歇期耳鸣程度自然减轻或消失。

3、头胀满感眩晕发作期间,部分患者有患侧头部或耳内胀满感、沉重、压迫感,或耳周围灼热感。

眼震在发作高潮时观察患者的眼球,一般可见到有快慢相的不自主的颤动。

4、眩晕多呈突发性旋转性眩晕睁眼的时候会感觉周围的物体沿一定方向与平面旋转,或者产生左右摇晃的感觉。

闭目的时候上述症状会减轻。

因此发作时病人经常会采取一定的体位闭目静卧,不敢转动。

尽管有时会因为惊吓而倒地,但是病人的神志却是完全清楚的。

病人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及血压下降的现象,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情况会缓解。

症状消失,转入间歇期。

间歇期的长短因人而异,有终生只发作一次的人,也有反复多次发作的人。

5、眼震在发作高潮时观察患者的眼球,一般可见到有快慢相的不自主的颤动。

6、神经性耳聋听力检查显示感音神经性耳聋。

李某,女,30岁,农民,河南原阳李庄人。

主诉:于五六日前,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如乘舟船,天地旋转,恶心呕吐,不能进食。

病史:平素健康,经常忙于家务和田间劳动,是一个强壮劳力。

澄江学派传人谢锡亮先生针灸经验精要_关玲

澄江学派传人谢锡亮先生针灸经验精要_关玲
GU AN Ling ( A cupunc ture De par tment o f People Liber ation A rmy General Ho spita l , Beijing 100853 , China) ABSTRACT M r . X I E X i-liang studied acupuncture f rom M r . C HE N GDan-an in his ea rly y ears . He has bee n eng aged in clinical and teaching w o rk of acupunc ture and mox ibustion fo r near 60 y ears .H e a ttaches impo rtance to basic tr aining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 n , advo cates carefully cho ice o f acupo ints clinically , lays stress o n using acupuncture a nd mo xibustio n to trea t diseases , especially using direct mox ibustion .He is goo d at deeply needing Fengfu ( G V 16) to trea t mental diseases . He has ve ry rich kno wledg e and ex perience , and he dese rves to be studied for y ounger generatio n . KEY WORDS A cupuncturists ;F amous Docto r s Experience ; Direct M oxibustio n ;N eedling Depth ;Po int , G V 16 ( Feng fu)

山西省名老中医谢锡亮用艾灸治肝炎,两三个穴位就够了

山西省名老中医谢锡亮用艾灸治肝炎,两三个穴位就够了

山西省名老中医谢锡亮用艾灸治肝炎,两三个穴位就够了山西省名老中医谢锡亮先生擅长用小艾灶直接灸(麦粒灸)治疗多种慢性难治性疾病。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谢老治疗慢性乙肝的经验,以资借鉴。

灸治——贵在取穴精准谢老强调麦粒灸选穴要精,则效力集中于治疗穴位,药到病除,同时又能减少麦粒灸灼肤而灸造成的损伤。

同时要求取穴部位准确,因为麦粒灸刺激的是一个很小的点,穴位准确,则对该穴的作用大。

为求选穴准,取穴时要求患者姿式自然,要有依靠,并充分暴露穴位。

每次施灸均应如此,不可反复变换姿势,以防取穴不准而影响疗效。

谢老治疗慢性肝炎,多取两、三个穴位为主穴,最多不超过四个穴位。

幼儿多仅取身柱穴;青壮年多取双侧肝俞、脾俞;老年除肝俞、脾俞外加足三里(双侧);伴肝硬化腹水者,可加期门(右侧)、水分。

如果一次灸数穴,则先灸背部,后腹部,最后下肢。

操作简便灸材考究治疗慢性乙肝,谢老主要运用麦粒灸法,具体如下:① 在穴位处标记并用消毒棉球涂抹,既消毒皮肤亦使小艾炷容易粘附穴上;② 拈取麦粒大小艾绒、向穴位上一按,即呈上尖下大、圆尖锥状艾炷;③ 用线香轻巧点燃尖端,均匀下燃,医者用右手拇食二指尖轻扣艾炷两旁,分散患者烧灼感,待其略觉灼痛,即将艾炷从速抿灭;④ 若艾炷稍大尚未燃尽,亦可抿灭后重新点燃,计作下一壮;⑤ 每穴灸5壮、7壮、9壮或11壮(酌情而定,但据古训壮数取阳数),以穴位处皮肤出现如硬币大红晕为度。

⑥ 初始每日灸1次,连灸7日左右,穴上结痂,灼痛感迟钝,艾炷可渐增大如红豆大小,亦不觉疼痛,反会感到热力透达,久久不息,颇为舒适,这时治疗频率可改为隔日1次。

满1个月后休息3~5日再隔日灸,直至3个月为1疗程。

以后巩固治疗,每周灸2~3次亦可。

谢老用麦粒灸,强调艾绒须用精制者(与日本针灸界所用土黄色艾绒相同),麦粒灸之艾炷小,只有选用精制之艾绒才适合,燃烧时火力和缓,灼痛就不太强烈,再加之在稍觉疼痛时即抿灭,患者大部能够接受,并且灸后成疤一般只有黄豆般大小,一年以后就不明显。

谢锡亮灸法医案

谢锡亮灸法医案

谢锡亮灸法医案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谢锡亮灸法的背景和历史
2.谢锡亮灸法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3.谢锡亮灸法的实际应用案例
4.谢锡亮灸法的现代发展和影响
正文
一、谢锡亮灸法的背景和历史
谢锡亮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千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谢锡亮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医学家,他对灸法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将这种灸法命名为谢锡亮灸法。

二、谢锡亮灸法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谢锡亮灸法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

因此,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施灸,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谢锡亮灸法的主要方法包括直接灸、间接灸、艾条灸等,各有其独特的操作技巧和适用范围。

三、谢锡亮灸法的实际应用案例
谢锡亮灸法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涵盖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各个领域。

例如,对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等疼痛性疾病,可以采用直接灸或间接灸的方法,缓解疼痛,改善病情;对于消化不良、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可以通过艾条灸腹部穴位,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四、谢锡亮灸法的现代发展和影响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谢锡亮灸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许多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了谢锡亮灸法在治疗疾病方面的疗效,并进一步揭示了其作用机制。

同时,谢锡亮灸法还对现代养生保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许多人日常保健的一种重要方法。

总之,谢锡亮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千年的演变和发展,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重要的现代意义。

艾灸大师谢锡亮艾灸治疗失眠

艾灸大师谢锡亮艾灸治疗失眠

艾灸大师谢锡亮艾灸治疗失眠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认为失眠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其他病证影响,如咳嗽、呕吐、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二是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人寐,如《素问·病能论》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脏有所伤及,精有所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素问·逆调论》还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是指“阳明逆不得从其道”“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后世医家延伸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寝不安者均属于此。

《难经》最早提出“不寐”这一病名,《难经·四十六难》认为老人不寐的病机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记载了用黄连阿胶汤及酸枣仁汤治疗失眠,至今临床仍有应用价值。

《古今医统大全·不得卧》较详细地分析了失眠的病因病机,并对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原则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张景岳《景岳全书·不寐》较全面地归纳和总结了不寐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施治方法,“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广由营气之不足耳”,还认为“饮浓茶则不寐,心有事亦不寐者,以心气之被伐也。

”《景岳全书·不寐·论治》中指出:“无邪而不寐者,……宜以养营气为主治……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顾,只宜培养气血,血气复则诸症自退,若兼顾而杂治之,则十曝一寒,病必难愈,渐至元神俱竭而不可救者有矣”;“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

《医宗必读,不得卧》将失眠原因概括为“一曰气盛,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日水停,一日胃不和”五个方面。

《医效秘传·不得眠》将病后失眠病机分析为“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

心藏神,大汗后则阳气虚,故不眠。

心主血,大下后则阴气弱,故不眠,热病邪热盛,神不精,故不眠。

谢锡亮运用麦粒灸治疗乙肝经验的介绍

谢锡亮运用麦粒灸治疗乙肝经验的介绍

谢锡亮运用麦粒灸治疗乙肝经验的介绍谢锡亮,临床医师,长期从事传统中医麦粒灸治疗乙肝的研究,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曾帮助许多乙肝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推广了麦粒灸治疗乙肝的方法。

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病。

乙肝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病毒感染,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

乙肝的症状表现为肝脏病理病变和慢性肝炎,临床表现有发热、乏力、肝功能异常、肝脏混浊等。

乙肝患者一般采取药物进行治疗,但有些症状可以通过中医理论运用麦粒灸治疗来辅助治疗。

谢锡亮教授在乙肝的治疗中,采用中药调理元气、辩证施治,搭配麦粒灸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他提出,麦粒灸治疗乙肝,首先要进行全身检查,根据不同的症状、体质、实验室检查结果,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其次是采用麦粒灸敷疗法,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肝脏负担,维持肝脏功能和健康;最后要依据肝脏功能指标的变化,调整疗程,痊愈率较高。

谢锡亮教授的治疗方案也获得了许多患者的认可。

他的研究表明,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麦粒灸结合其他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缓解乙肝的症状,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谢锡亮教授还在《中医麦粒灸治疗乙肝实践》一书中介绍了治疗乙肝的药方,以及麦粒灸治疗乙肝的经验。

他提出,在麦粒灸治疗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症状的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调整麦粒灸治疗的方法和程序,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

此外,谢锡亮教授还提出,在麦粒灸治疗乙肝时,要在调理元气的基础上,适度增加运动锻炼,以防止患者体力下降、体质恶化,促进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谢锡亮教授运用麦粒灸治疗乙肝的经验可以为乙肝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也推动了麦粒灸治疗乙肝的发展。

他的研究表明,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搭配麦粒灸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还可以改善乙肝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针灸、麦粒灸等,均可起到治疗乙肝的作用,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以及恰当的治疗程序,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谢锡亮灸法新铺灸—效果最佳,最安全的整体灸法

谢锡亮灸法新铺灸—效果最佳,最安全的整体灸法

谢锡亮灸法新铺灸—效果最佳,最安全的整体灸法新铺灸是对现代人身体整体调理的最佳灸法新铺灸尊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新铺灸是艾灸传承上的历史性突破和创新,是谢老70年从事艾灸临床治疗智慧的结晶,也是对传统艾灸功勋卓著的贡献。

新铺灸是由传统长蛇灸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同时它又吸取了隔姜灸、隔药灸之精华。

新铺灸将传统的姜片改成用姜泥,每人每次用姜500-800克,加中药十余种,艾绒中又加中药,这样陈艾绒+中药+姜泥+药物共同发挥作用,芳香走窜,穿筋透骨,相得益彰。

可以说新铺灸集几种灸法为一体,结合了长蛇灸的治疗原理,弥补了传统隔姜灸隔药灸效果不理想的不足,温热舒适不起泡,功效强劲,第一次就灸感明显。

新铺灸的特点1,灸法中施灸范围最大、穴位最多、时间最长、效果最佳的一种方法。

它是从根本上同时来调理人体五脏六腑,内分泌失调,祛除寒湿,温通经络,扶阳固本,培补元阳。

2,不用担心取穴不准,不会辩证,不知该怎么艾灸等问题3,人工成本低,一个人能同时服务4-5个客户,4,无烟。

铺灸盒里自带吸烟装置不用担心烟大的问题,(在家,美容院,艾灸馆不用再为排烟忧愁)4,火力足而柔和,药物多而渗透力强,穿筋透骨,热气通达全身,非常舒适。

专为灸督任二脉而设。

任统于前,主一身之阴;督率于后,主一身之阳;任督相通,温热之气循经温腹暖背,透达四肢百骸,循环不息,能培补元气,增强抗病能力,扶危济弱,使元气充足,诸邪不易相扰。

即为有疾,正强邪弱,亦易速愈。

温中逐寒,解郁散结,风寒湿邪客于经络,闭阻脉道,而致诸般麻痹,均可用此法逐邪外出,使之病愈。

新铺灸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背肌筋膜炎、骨质增生、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腰肌劳损、免疫力低下、易感冒、鼻炎、哮喘、慢性肠胃炎、慢性肝炎、失眠、神经衰弱、亚健康、乳腺增生、妇科(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盆腔炎子宫肌瘤,腺肌症)、气血不足,减肥祛斑男科(性功能低下、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痛风、等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锡亮灸法师承实录作者: admin谢老:我的一些学术见解及经验可见于《谢锡亮灸法》《针灸基本功》两书中,我已经给你系统讲解了一遍,我年岁已大,近年已很少给学生这样系统讲解了,你大老远来,我们又谈得挺投缘,你看还有何疑问尽管提。

问:我这10多年临床中以研究经方汤液治病为主,但针、灸、药三者皆中医治疗法的重要内容,缺乏了针灸治疗总觉心中遗憾,久仰承师及承门弟子威名,故特来向您请教,今能拜您为师是我的荣幸,只恐我针灸基础不扎实,会辱没了尊师威名。

答:你正规中医学院本科毕业,有10余年的临床经验,有到广州、北京等大城市大医院进修过,又到处拜师求学,研究经方有心得,应该说是在大海里游过泳的。

承师也经常针灸与经方合用,并曾用针灸之理来注解《伤寒论》;当年承师办学,讲四门课:经络腧穴、针法、灸法、治疗,不管你是中医西医,不管你男女老少,只要志愿学习针灸,只要你考试过关,就承认你是他的学生,承认你是针灸医师。

我现在上了一定年纪,对一般学生都不这么系统讲解了,让他们自行看书。

你基础不错,学针灸就更容易了,针灸都是要讲求悟性的。

承师鼓励人常说:有医学基础的人学针灸“只须-夕谈”。

在安全的前提下,心细些,说话要有信心,但过头的话不讲,将所学的大胆去实践就行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荀子讲: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或者说“锲而不舍,终身以之”,便是教我们要在师傅领进门的基础上终身不离,修行在个人嘛。

我们要在开放的原则下,提倡学生要超过老师,我书中总结了一些东西,自认在没有违背承师的原则下有些学术又超越了他,这样才算对得起老师。

问:似乎澄江-派很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如对针灸歌赋的背诵比较重视?答:我至今尚能背出每条经穴分寸歌,随便说一个穴名,我仍能对上。

这就是当年打下的基础,一劳而永逸,这对临床很有好处。

至于针灸歌赋中的穴位主治,教我们抓住主要作用就能应用,慢慢加深理解,积累经验。

问:我看您的书中,点穴功夫似乎也是针灸基本功的重点。

答:对。

点穴是用骨度法,结合体表标志、结合解剖,力求准确,直接影响疗效。

准确点-个穴位,要兼顾周围其他穴位,要给它们留出地方来——“取三经而用-经而可正,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

问:为何经常看到针灸医师不诊脉便行针灸治疗?答:常言说"针家不诊",针灸就是那么简单,看你是何症,如遇急性暴病则可对症取穴,如以前霍乱大流行,在街上不可能每个人都来号脉,就都取尺泽、委中放血,可立止腹中绞痛、烦乱,效果也很好。

但是对慢性病,有条件时,还得运用四诊八纲,辨证施治。

问:《伤寒杂病论》是经方学派的集大成之作,乃汤液治疗之经典;而《黄帝内经》是医经学派的经典,以之指导养生导引,针灸治疗为主。

那为何《内经》对色脉之诊那么重视?答:"针家不诊"是说只要掌握一些大的原则与一些基本知识便可使用针灸以取得疗效,但如同人的知识有深浅,学历有小学大学之別一样,《内经》的诊法是经典,是原则性的,教你怎么精进的,怎么提高水平用的,并不是针灸一定不用或排斥脉诊。

问:现在灸法用在什么病比较多?答:灸法用途广泛,男女老幼各科皆宜,多用于难治性疾病及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失调、缺陷者,对身体虚弱及虚寒病症疗效很好。

问:是否灸法作用慢,长期使用方有效,很少用来应急的?答:不完全是,灸法在某些情况下是可立竿见影的,如对美尼尔氏综合征可灸百会三十壮;对宫血者可灸隐白,有的灸三壮当日便可见效。

宋代有《备急灸法》一书,列举出灸法适用的22种急性病。

问:灸法具体取穴与针法有何不同?答:直接灸法会留下一些疤痕,所以,一、不能穴位老换,不能让全身都是疤痕。

二、每次取穴不能太多,要重点突出。

三、在颜面等部位不能取,以免影响美观,胸腹背、四肢部穴位多用。

灸法取穴比较慎重,要求点穴准确,因为每次大都要在原来的穴位继续治疗,开头取错了,后面容易将错就错,影响疗效。

总之,灸法取穴比针法少,没有针法灵活。

用温和灸或间接灸则比较方便些。

但各种灸法各有其适应症,以各适其宜为好。

问:灸法辨证取穴与针法有何不同?答:灸法以脏腑辨证为主要的辨证取穴,以募俞穴为主,八会穴亦多用,如参合并发症及寒热表里虚实辨证,除主穴以外,对症取穴则为辅穴,用的次数较少,较轻。

其实,针、灸的取穴原则是相同。

问:非化脓灸如何操作?答:辅穴一般用非化脓灸,灸炷小,知痛即用手压灭,只灸3—5壮,刺激量小点,可以多取几穴。

问:灸法讲补泻吗?答:过分讲补泻没用,有些只是巧立名目,初起即使补泻不正确也不要紧,只要有得气,经络都可有效自行双向调节。

古代讲究补泻,现在多不太重视了。

总的原则是掌握灸量,对病人、病证等全面考虑,勿过度刺激,勿急于求成。

灸字从“久”,日久见功。

问:您是否基本用灸法,针药少用?答:不是的,我们这里是针、灸、药并用的,如我也常用银翘散治流行性感冒等。

又如哮喘患者,若有点虚火,该给他灸哪就灸哪,灸肺俞,他有一些上火的反应,我们该用针就用针,该用药就用药,可以给增液汤。

灸法犹如火神派,大部分病当虚寒论治,自应有处理的方法,能配合针药则更好。

古书言“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同样地,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针、灸、药三者备,方为良医。

问:我看您对中医界现今的-些热点也挺了解的,可见您也是与时俱进的,是否说您对火神派的观点很赞同?答:宋代太医令窦材说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火神派的一些理论可以作为灸法的参考,中医的各种疗法都有它的适应范围及局限。

当然,用附子也要对症,什么东西都不要讲过头,火神派只是在某些需温补的病症上较擅长,应各自扬长避短,从容中道是为美。

问:阿是穴是否亦为灸法所常用?答:不能老强调阿是穴(热敏点、嗜热点),那是局部的,中医更多从整体状态来辨证。

其实如果取穴准确,治疗得当,附近或者同属一条经的阿是穴(热敏点、嗜热点)也会自行消失。

总之,临床上以经穴为主,阿是穴可为临时变通。

问:现在大部分人皆用间接灸,效果如何?答:临床上有五花八门的灸法,效果不一定理想,不一定实用,我们主要要研究如何治好病。

《医宗金鉴》认为“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如果达不到一定的刺激量,表热里不热,则疗效欠佳。

这次南京来邀请开会,所提交的资料只有我提倡直接灸,因为它的疗效比较可靠,但可惜现在搞的人不多了。

当然,不论什么灸法,只要省事、简易、痛苦小、疗效好,都可以随各人方便而使用。

问:隔姜灸有何技术要领?答:隔姜灸要大片姜,小艾炷多个同时点燃,刺孔要密,这样小艾炷频更换,火力持续又节约时间。

如用大灸炷,初起热力不足,燃至根部又太热,火力不能持续,姜汁、火力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效果确实不同。

灸红后不可着凉及用冷水洗,应保持温暖。

问:现在直接灸很少人用,只有您跟少数几位前辈至今仍在提倡,学术凋零,是否承师当年用得不多?答:相反,其实承师当年是每天都有用灸,病人很多,观其医案即可证明。

“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是不可或缺的,其刺激穴位,有药物和物理化学作用,疗效可靠。

至于为什么直接灸现在很少人提倡,一来这是有创疗法。

但这不是主要的问题,因为西医有更多有创诊疗方法,更有创伤,一样开展。

二来可能与现在学术风气较浮躁,只强调创新出成果,不讲继承有关,不只灸法,很多传统的好东西都丢了。

问:百会在头发中,灸时如何操作较好?膻中在灸法中用得多吗?答:那不成问题,灸炷直接放在百会上点着就行,它不会向外周燃开,不用剪发。

灸膻中我大部分是用在食道癌时作为局部取穴用,气病及心脏病等亦常用。

问:对于灸炷的使用,还要注意些什么?答:麦粒灸燃得很快,来不及用镊子夹,要用手拿起或压灭。

艾炷小的如半个麦粒,最大如黄豆大,捏成椎型,不可太软,这样尖部点燃较易,且不易被粘起。

刚治疗时灸炷小,等结痂后则用较大的。

问:为何制作灸炷一定用细艾绒?答:粗绒燃时较痛,且疤痕脱落后皮肤有的会略下陷而不易复原,《本草纲目》曰“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

但若买来艾叶药材,用槌打烂,去粗络杂质亦可用于灸罐灸、艾卷灸、隔物灸。

若用直接灸必须用极细之艾绒,市上或制艾厂有售。

问:壮数如何掌握?答:常规小儿3—5壮,大人7—9壮。

大病,每穴可以多灸,每穴5—7—9—11壮,因病而定多少。

问:灸时还要注意些什么?答:灸法虽无大的痛苦,但毕竟有创,令人心生恐惧,应先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此外,虽然晕灸少见,但也应注意,必须放松自然,要有依靠;一般施灸顺序:先灸阳经,后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若有反应,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灸时不可让风扇空调直接吹病人,灸后过段时间可以洗澡,但如有灸疮,应避开疮面,勿多浸泡;当心落火,烧灼皮肤和衣服,应小心处理。

问:您对乙肝灸法很有心得,能否讲讲取穴要点?答:乙肝并发症多,辨证也较灵活,简言之,运用脏腑辨证,用肝俞、脾俞、足三里较多,但肝功有异常时,我的经验是加用阳陵泉较好。

期门对肝刺激量大,肝区痛或肝胆热盛时用,也用太冲。

问:灸书每言小儿灸身炷助生长发育,老人灸足三里保健长寿,为何这么分?答:灸足三里需过30岁方可,因为30岁以下抗病力较强也,且恐对视力有影响,影响小儿发育,马丹阳十二穴歌诀曰:年过三旬眼更宽。

也就是说,过了30岁后取穴范围增广了。

日本用灸身炷助小儿生长发育应用较多。

小儿肺门淋巴结结核,西医没啥办法,多灸身炷有效。

这个大概与小儿元气升发而老人下焦元气不足有关。

问:承师与您都大力提倡直接灸、麦粒灸,而古书中似乎谈大炷灸较多,您认为用哪种灸炷更好?答:以前用大艾炷直接灸增加痛苦,增加疤痕,不人性化,没必要,“宁可再剂,不可重剂”嘛。

虽然有时用大炷灸疗效较快,但不要急于求成。

古人言灸关元、神阙每言数百壮,说的是积累数,或是麦粒灸;《医宗金鉴》“有病必当灸巨阙、鸠尾二穴者,必不可过三壮,艾炷如小麦,恐火气伤心也”,讲的就是麦粒灸,这是指近心脏部位要小灸、轻灸。

大艾炷灸,每发灸疮化脓,需1—2个月方能愈合,换药也麻烦,所以,现代人因怕痛而少用或不用。

问:现在针灸医师也西化,每用西医神经学说来解释穴位主治,您对这问题怎么看?答:即然当一名“铁杆中医”是你的目标,我们讨论任何一个中医问题都要在中医理论框架内讨论。

“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便是说明我们对经络的重视。

但不反对有时用现代医学知识解释中医,使之通俗易懂,有些地方中西医说法不同,意思却是-样的。

问:您觉得中西医最大差异在哪?答:中医是调理人,而人体都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人本身去治愈病,针灸药物是帮助或调动起人体本身自有的康复能力为目的的。

问:当年您比较勤奋好学,听说承师对您挺器重,您毕业后有否留校任教?答:我是50年代跟承师学习的,当时要把我留校,也想带我去南京,但因我是北方人,生活不太习惯,家庭也需要我回来,所以最终回到我们这小地方来了。

问:听说您是现在承门弟子唯-在世的,是这样吗?答:据我所知,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