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合集下载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1.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识别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各类危险源,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2.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实地勘查:对工作场所进行实地勘查,观察和检查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化学品储存区等。

(2)文献调研:查阅相关的安全技术资料和规范标准,了解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专家咨询:请安全专家对工作场所进行评估和指导,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3.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危险源:如高温、高压、高速、噪音、辐射等。

(2)化学危险源:如有毒气体、易燃液体、腐蚀性物质等。

(3)生物危险源:如病原体、细菌、病毒等。

(4)人为危险源:如不当操作、违章行为、缺乏培训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对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

1. 风险评估的目的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危险源对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2. 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评估的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风险矩阵法:根据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将风险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2)风险评估表法:制定风险评估表格,对危险源进行评估和打分,以便确定风险的程度和紧急程度。

(3)专家评估法:请安全专家对危险源进行评估和指导,确定风险的程度和控制措施。

3. 风险评估的内容风险评估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等级:根据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确定风险的等级,如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等。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内可能导致事故或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1. 工作场所环境因素的辨识根据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进行辨识,如噪音、振动、温度、湿度、辐射等。

通过测量、观察和记录,获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 工作场所设备设施的辨识对工作场所的设备设施进行辨识,包括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化学品、气体等。

通过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操作规程和维护记录,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定期维护保养、安装安全防护装置等。

3. 工作场所作业活动的辨识对工作场所的作业活动进行辨识,包括人工作业、机械作业、高处作业、化学品操作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作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高风险动作、不当操作、无防护措施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危险源引发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过程,通过评估确定风险的大小,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轻事故的后果。

1. 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

定性评估是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风险进行主观判断,如采用风险矩阵法、风险等级法等。

定量评估是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得出风险指标和概率,如采用风险值法、风险频率法等。

2. 风险评估的步骤(1)确定评估的范围和目标:明确评估的对象和目的,确定评估的范围和内容。

(2)收集相关数据:收集与危险源相关的数据,包括事故案例、工作场所环境数据、设备设施数据等。

(3)分析和评估: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的大小和可能导致的后果。

(4)制定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以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1. 工作场所危险源辨识在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各种危险源,如机械设备、化学品、电气设备、高温、高压等。

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全面检查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源,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例如,在机械设备方面,需要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在化学品方面,需要对存放和使用化学品的区域进行标识和分类,确保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2. 工作任务危险源辨识不同的工作任务可能存在不同的危险源。

对于每个工作任务,都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以确保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例如,在高空作业任务中,可能存在坠落、物体打击、电击等危险源。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需要考虑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等因素,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的过程。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危险源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

1. 风险可能性评估风险可能性评估是对危险源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

通过对历史数据、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在进行高温作业时,可能存在着火的风险。

通过评估工作环境的温度、设备的状况、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等因素,可以确定着火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增加消防设备、提供适当的防火装备等。

2. 风险严重程度评估风险严重程度评估是对危险源造成的损害程度进行评估。

通过对潜在危险源可能引发的事故或伤害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危险源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威胁。

例如,在进行化学品操作时,可能存在中毒的风险。

通过评估化学品的毒性、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体浓度等因素,可以确定中毒的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提供适当的通风设备、配备个人防护装备等。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引言概述: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是一个重要的过程,用于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评估其对人员、环境和财产的风险。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组织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并详细阐述其五个关键部分。

一、危险源辨识1.1 环境分析: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物理环境、化学品、设备和工具等,以确定潜在的危险源。

1.2 作业过程分析:对工作过程进行详细分析,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步骤和操作,包括人员行为和工作条件等。

1.3 事故案例研究:研究过去发生的事故案例,分析其原因和教训,以帮助识别类似的危险源。

二、风险评估2.1 风险识别: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进一步评估,确定其对人员、环境和财产的潜在风险。

2.2 风险分析:分析危险源的概率和可能导致的后果,以确定其风险等级和优先级。

2.3 风险评估报告:总结风险评估结果,提供详细的风险描述和建议措施,以便组织决策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风险控制3.1 风险控制策略:制定适当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消除危险源、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减轻风险后果等。

3.2 控制措施实施:根据风险控制策略,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3.3 监督和改进:定期监督和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以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四、风险沟通4.1 内部沟通:向组织内部的相关人员传达风险评估结果和控制措施,确保每个人都了解和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4.2 外部沟通:与外部利益相关方共享风险评估结果和控制措施,以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并提供必要的安全信息。

4.3 应急响应计划: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包括事故报告和紧急疏散程序等,以应对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

五、持续改进5.1 监督和审核:建立监督和审核机制,定期审查和评估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过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5.2 培训和教育: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任务背景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安全管理工作,旨在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评估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风险程度。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人员的安全。

二、危险源辨识1. 定义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疾病的物质、设备、环境、行为或作业过程。

2. 危险源辨识方法:可以采用现场勘察、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在现场勘察时,应注意对设备、工艺、作业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观察和记录。

3. 危险源辨识内容: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品、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火灾隐患、高处作业、危险物贮存、人员行为等。

三、风险评估1. 定义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危险源引发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以确定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2. 风险评估方法:可以采用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在评估过程中,应考虑危险源的概率、严重程度、暴露时间等因素。

3. 风险评估等级: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等级,以便后续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控制措施1. 控制措施选择: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选择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

2. 工程控制:通过改变设备、工艺或环境来消除或减少危险源的产生。

例如,安装防护设备、改进工艺流程等。

3. 行政控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培训教育等方式来管理和控制人员行为。

例如,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安全培训等。

4. 个体防护措施:为人员提供个体防护装备,以减少对危险源的暴露。

例如,佩戴安全帽、防护服等。

五、风险评估报告1. 报告内容: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危险源辨识的结果、风险评估的方法和结果、控制措施的建议等内容。

2. 报告格式:风险评估报告应采用标准格式,包括封面、目录、正文、附录等部分。

在正文中,应清晰地呈现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过程和结果。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是指在安全管理中对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步骤和流程。

通过该程序,企业可以识别出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下面将就该程序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系统地对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进行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机械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具体的危险源辨识包括以下步骤:1. 收集信息:了解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清单、作业程序等。

2. 观察和分析: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观察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操作方式,分析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条件。

3. 记录和整理:将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和整理,包括危险源的种类、位置、可能的影响和可能的控制措施等。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的风险程度。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风险的优先级,确定优先采取控制措施的危险源。

风险评价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风险的评估指标:根据不同的危险源,选择相应的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可能的伤害程度、可能的发生频率、可能的影响范围等。

2. 进行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指标,对危险源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3. 优先级排序:对评估结果进行排序,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哪些危险源需要优先考虑,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三、控制策划控制策划是指根据危险源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控制计划。

控制策划包括以下内容:1.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等。

例如,在需要接触危险化学品的作业环境中,可以采取局部排风装置、防护屏障或穿戴防护设备等。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检查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危险源。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该遵循以下步骤:1. 收集相关资料:收集与工作场所相关的各类资料,包括工作场所的平面图、设备清单、工艺流程图等。

2. 实地勘察:对工作场所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工作环境、设备布置、工艺流程等情况。

3. 识别危险源: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实地勘察的情况,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高处作业、机械设备、化学品等。

4. 分析危险源: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其危害性质、危害程度以及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

5.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

6. 编制危险源清单:将识别出的危险源整理成清单,包括危险源的名称、危害性质、危害程度以及控制措施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和优先级,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该遵循以下步骤:1. 评估风险等级:根据危险源的危害性质和危害程度,评估其风险等级,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风险指数法等。

2. 确定风险优先级:根据评估的风险等级,确定危险源的风险优先级,将风险较高的危险源列为重点控制对象。

3. 制定控制计划:根据风险优先级,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明确控制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间等。

4. 实施控制措施:按照制定的控制计划,对危险源进行相应的控制措施的实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5. 监督和检查:对已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性。

6. 风险评估的周期性:风险评估不是一次性的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周期性的评估计划,定期对危险源进行评估和控制。

三、案例分析以某制造企业为例,进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1. 危险源辨识:通过收集企业的工艺流程图、设备清单和现场勘察,识别出高温作业、机械设备、化学品等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危险和风险。

准确地辨识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估,能帮助我们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并探讨一些相关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是指会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或环境破坏的因素、条件或行为。

辨识危险源是为了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常见的危险源包括机械设备、高温、高压、有毒物质等。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信息:了解工作场所、工艺流程及使用设备的相关信息,包括技术资料、操作手册等。

2. 实地观察:亲自到现场进行观察,注意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有没有明显的机械设备、化学品、电气设备等。

3. 研究记录:根据观察和收集到的信息,制作一份详细的危险源记录表,标注每个危险源的具体位置、特点和可能的危害。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人员和环境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哪些危险源需要优先处理,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预防措施。

进行风险评估时,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 评估概率:评估危险源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的概率,包括发生频率、曝露时间等。

2. 评估严重程度:评估危险源对人员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包括潜在伤害程度、经济损失等。

3. 评估后果:综合考虑概率和严重程度,评估风险的后果,确定其优先级。

4. 制定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预防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和损害程度。

三、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多角度观察:通过不同人员的参与和不同角度的观察,可以更全面地识别危险源和评估风险。

2. 参考经验:借鉴类似工作场所或项目的经验,可以更准确地辨识危险源和评估风险。

3. 紧密合作: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需要多个部门的合作,如安全、生产、技术等,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编制依据1、《张承髙速承德段TJ7合同段合同文件》、施工图纸汝技术规范。

2、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桥涌施工技术规范》、《公路隧道施工枝术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

3、现行《公路施工手册》強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一一公路工程部分》。

4、《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5、现场勘探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

二、隧道施工桥猊张承髙速承德段TJ7标干松坝特长隧道上行找长4470km,起点里程K176+884,止点里程K181+354;下行线长4506km,起点里程K176+812,止点里程K181+318。

隧道进口端明洞8米、出口端明洞96米,建筑界眼宽10.75米x 5.00 米。

干松坝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受地形限制,隧道平曲线左幅:R2400( 1148.077 ) +缓和曲线(260m ) +直线(1578.199 ) + 缓和曲线(240m ) + R2100 ( 752.512 ) + 缓和曲线(240m ) + 直线(287.212 );左幅:R2100( 1028.592 ) + 缓和曲线(240m ) + 直线(1661.432 ) +缓和曲线(240m ) + R2150 ( 776.143 ) + 缓和曲找(240m ) +1线(283.833 )。

隧道内最大起髙为3%;其余段为直线段。

隧道右线纵玻为1.95/3616+1.0/854,左线纵坡为1.96/3688+1.0/818。

隧道进口洞门为端晴式,出口为削竹式O表2"干松損特长柬道简况表2全线按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标准进行测设,其主要技术标准:设廿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隧道建筑界眼:宽10.75 米,高5.0米;胳面类型:隧道内采用水泥混凝土;地靈烈度区:VI区。

3、工程自然条件3.1« « « a本路段在冀西北山区干松坝森林公园北侧,山髙坡陡,沟谷发育且多被深切,自然坡度25~45°,局部可达50°以上,岩石出露较务,自然环境差,属典型的山龄重丘区高速公路。

3・2气象特征沿线属季风型燕山山地气候,冬季干寒漫长,夏季促短,无霜期短为73-80天,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温度为7.5 °C,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左右;日照充足,全年平均日照2800小时。

3.3.1构造、水文及地震隧址区内出露地层为朱罗系凝灰岩,整体上新构造运动较弱,属相对稳定地区。

但隧道进口偏压段和出口风枳沙段,开挖时易发生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水文地质情况: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岩体含水量较少,对施工和混凝土结构无大影响;地震地质情况:为VISE,对隧道无影响;岩土工程地质情况:隧址区未见斷层,未发生过地震,区域相对稳定;隧道围岩全部为凝庾岩,根据围岩级别分级有关规定,隧道围岩划分情况见:表2-1-1《干松坝特长隧道简况表》。

3.3.2不良地质现象隧道进口设于山依斜坡,表层蒔石覆盖,下伏强风化凝更岩,节理发育,属V级围岩段,隧道开挖支护时易产生偏压和零星掉挟规象。

隧道出口位于山体斜坡上,预廿300米风枳抄段,极不稳定,施工时非常容易塌方,成洞难度较大。

三、风险坪估程序及方法1、风险坪估程序根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及张承高速承德段筹建处"平安工地”活动要求,结合本标段工程建设实际情况, 本标段隧道风险评估基本程序如下:1.1对施工阶段的风险进行评估,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发生的做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1.2分林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主要确定风险因素对施:[安全的影响。

1.3提出各风险因素的等级強残余风险等级,综合确定隧道风险等级。

1.4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措施并确定监控责任。

1.5上级单位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査,并提出修正意见。

1.6根据上级部门意见及专家意见完善风险评估报告并执行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图。

建立专门机构上期检查施工中实际地层条件和各种风险-专业资料・满足直至整个隧道完工不满足2、风险坪估方法以专家调査法为主线,综合运用风险因素核对法、风险层次分析法、矩阵法。

3、风险分圾及接受标准3.1事故发生榔率等级标准事故发生率等级标准注:(1 )当槪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榔率。

(2)中心值代表所给区间的对数平均值。

3.2事故发生后果的等级分成四级人员伤亡是指在参与施工活动过程中人员发生的伤亡,依据人员伤亡类别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等级标准如下表:人员伤亡等级标准注:F为死亡人数(含失踪)SI为重伤人数3.3 1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经济损失是指风险事故发生后造成工程顶目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费用和事故处理所需(不含恢复重建)的各种费用,如下表: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3.4专顶风险等级标准根据事故发生的榔率和后果等级,將风险等级分为四级:极高(IV 级)、高度(III级)、中度(II级)和低度(I级)。

风险等级标准3.5风险接受准则风险接受准呱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表4、蘆工阶段风险坪估施工准备情况风险因素核对表工堆质勘察风险因素核对表资料收集悄况常规地质法悄况(地质素描)超前地质预报悄况其他施工管理风险因素核对表其他风险因素核对表四、风险坪估内容仁风险坪估对象及目标1.1评估对象:本评估报告评估对象为干松坝隧道。

1.2评估目林:根据设廿阶段风险评估结果,根ffitl地质、资源配置及施工方案进行再评估,提出相应的隧道施工安全措施,着重于施工管理、措施评估和落实。

通11风险评估与管I, it立完整舸风险评估与管理依系,切实有效地控制各类风险,將各种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2、风险弊估内容2.1干松坝隧道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分依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具体见下表。

千松損隧道工程总体风险坪估指标体系干松期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R=G(A+L+S+C)=6*(2+3+1+1)=42, 依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依风险分级标准,干松坝隧道总体风险等级为IV级(极高风险)。

2.2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滌普查清单根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通过相关人员调査,评估小组过论,专家咨询等方式, 分林评估单元中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并形成风险滌清单。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洞普査清单2.3风险漓风险分析表评估小组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的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林,具体填人下表:风险源风险分桥表2.4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測(1 )隧道工程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事故的严重程度的估测方法采用专家处理方法。

事故可能性的估测方法采用指标体系法。

隧道蘆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挥估指标隧道施工区段评估指标分值:V 级R=4+0.9+1+1=6.9IV 级R=3+0.9+1+1=5.9II、III 级R=2+0.9+1+1=4.9(2)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引发的事故可能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安全管理坪估指标体系M=U1=2,0^2^2,依据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与折誠系数对照表,折誠系数y为08典型重大风险瀾事故可能性等级则分;V级施工区段事故可能性等级:P= R*y =6.9*0.8=5.52, 3wPw6,属于II级(偶然)。

IV级施工区段事故可能性等级P= R*y =5.9*0.8=4.72 3wPw6,属T II 级(偶然)。

III级施工区段事故可能性等级:P= R*y =4.9*0.8=3.92 3wPw6,属于II 级(偶然)。

(3) 风枳溯地段事故的可能性,可从风枳溯含水量、超前支护 情况、初支情况、二次衬砌与掌子面距离、监測休系等指标进行估算, 具体评估指标见下表。

隧道风积茨地段坍塌事故可能性坪估指标隧道风枳抄段施工出现坍塌事枚可能性分值为:P=y *A(B+C+D) =0.8*1* (1+1+2) =3.2,风枳沙地段坍塌可能性等级处于偶然和可能之同。

(4) 隧道涌水突泥事故的可能性,可从施工区段的岩溶发育程度、斷层破碎带、外水压力水头等指标进行估测,具体评估指标见下表。

隧道施工区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分值为:P=y*B*(A+C) =0.8*1*(1+1 )=1.6,涌水突泥事放可能性等级为偶然。

(5) 专项风险等级依据风险矩阵法和指标体系法进行动态风险估 io千松坝道重大风险瀾风脸等级汇总表2.5风险评估结果本阶段风险评估以定性、半定量为主,结合现有统廿数据汝现行规范、规定,通过工程类比进行。

根据已掌握的勘渭、设廿资料和隧道工程的施工情况分析确定各风险因数导致舸风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经过隧道风险评估,干松坝隧道为髙度风险隧道。

被圳定为髙度风险的隧道为v级施:[区段(包扌舌洞口),其中髙度风险事件为V级施工区段坍塌(色含洞口失稳)、V级施工区段大变形和洞内危险品爆炸。

五、欣立工程风除管理小组1、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组长:马连宏副组长:宇志伟胡耀东王立东组员:唐士东胃志刚刷金鹏张佳贞2、观贡分工(1)组长:负责安全评估与管理工作的领导工作,制定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

(2)副组长:根据分组的情况开展本组的管理工作,并向组长负贯。

(3)组员:在组长和副组长的领导下,开展安全评估与管理工作,成立抢险小组,并落实各顶具体措施;与项目部其他部D紧密联系,共抓落实,从人、财、物各方面给于安全评估与管理工作切实保障。

3、安全坪估与管理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由项目部安全环保部负责,值册电话:。

兀、风险事件的技术对策根据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措施舸规定,针对不同风险事件,结合规场的实际情况Jfl采取如下技术对策:仁隧道坍塌风险事件的技术对策1.1坍塌风险等级归类根据隧道安全风险等级划分的成果知:风险等级被定为髙度的施工区段为V级施工区段(包括洞口)o1.2风险处理对策根据公路隧道风险接收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之观定,中度风险是可接受的,相应的处理措施为“一般不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髙度风险"必须有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成本”。

为此,我项目确定如下风险技术对策:(1 )高度风险隧道施工区段:在M强施工监测的|S)W, DD强超前地质预报,做好设廿复核,尤其现场地质核对和完整的地质分林工作。

超前地质预报主要方法确定为:地质分析法超前预测、超前水平钻孔探测、检测和必嬰的地质雷达检测。

制定专顶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加强现场演练。

(2)j]U强施:[工艺管理与工序術接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工序紧眼,枳极与筹建处以及监理单位、设廿单位沟通,规避风险;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与专业设廿人员密切配合,采用力学反演技术及时修改设廿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