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典舞有哪些特点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就中国古典舞的起源、表演形式、舞姿特点及意境表达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起源与历史中国古典舞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宫廷舞蹈。
宫廷舞蹈在古代皇宫中表演,是皇后、嫔妃们的一种娱乐方式。
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影响和发展,中国古典舞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传承至今。
二、表演形式中国古典舞主要包括器乐舞、舞剧、民族舞以及花鸟舞等不同形式。
器乐舞是指通过乐器和舞蹈的结合来表现,配合舞蹈动作的旋律和节奏,给人以美的享受。
舞剧则是通过剧情来展示古代故事或历史传说,以舞蹈的形式给观众展现精彩的剧情。
民族舞则以不同民族的特色为基础,表现其独特的舞蹈风貌。
花鸟舞则以花鸟昆虫为主题,通过舞蹈的方式描绘大自然的美景。
三、舞姿特点中国古典舞的舞姿特点是其独特之处。
古典舞的舞姿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身体的协调。
舞者常常采取优美的姿态,展现出曲线和比例的美感。
舞者的手臂常常被比喻为“流水”,通过细致的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古典舞的舞步则具有独特的特点,如飞天、高步、旋转等。
四、意境表达中国古典舞注重表达意境。
在表演过程中,舞者通过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舞蹈动作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古典舞在表达情感时常常使用象征性的动作和手势,例如手指的舞动、眼神的交流等。
通过这些表达手法,舞者可以传达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心情以及生活中的情感。
五、音乐与服装中国古典舞和音乐紧密相连,舞蹈动作与音乐的旋律、节奏相互配合,形成一种完美的和谐。
音乐的旋律往往通过器乐表现,如古筝、琵琶等乐器。
而舞衣和舞鞋也是舞蹈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者的服饰常常体现出古代的风格和特色。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以其独特的舞姿特点和意境表达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之一。
通过不同的舞蹈形式和表演方式,古典舞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去欣赏和学习。
中国古典舞

第三段:凄凉之处无不令人伤感,伸出的 手又缩回似是无奈和人世的失望,配以孩 童的朗读声,更能显示那个社会的黑暗。
《千手观音》
❖ 该作品打破以往舞蹈动作和技巧,而吸收敦 煌壁画,利用手的不同变化造型来创造佛的 形象,利用灯光、舞美等元素将“三头六 臂”、“幻影动作”、“摇身百变”等表现 得淋漓尽致。
❖ 作品欣赏
链接
返回
❖ 汉文化多继承楚文化。而荆楚歌舞则是 秦汉最具有特色的审美文化之一。究其 原因,汉高祖刘邦喜好楚地歌舞显然起 着决定性的因素。
❖ 所谓“翘袖折腰”并不是 通常所说的向后下腰,而 是下旁腰作九十度折曲, 或双臂成“顺风旗”式随下 腰方向平伸,或两袖反翘, 面向观众。其代表人物为高 祖宠妃——戚夫人。
图片
关于击缶而歌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钦酒酣,曰: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 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 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前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 得
返回
❖ 汉代舞蹈种类繁多,其中《盘鼓舞》是 当时十分流行的舞蹈。其特点是“舞者 周旋于盘鼓之间,腾踏于盘鼓之上,具 有高超的杂技技巧和优美的体态动律。 盘和鼓则是舞蹈道具。东充文学家傅毅 在其《舞赋》中有专门描述。
关于《盘鼓舞》中的《七盘舞》
❖ 《七盘舞》是利用盘鼓之“数”与“形” 的象征意义来表现汉人的星象意识,表现 人与天地自然合一的意绪。该舞的二鼓分 别代表日、月,七盘代表北斗七星,七盘 二鼓的设置为太空星座之象征。
中国古典舞简介

中国古典舞简介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其优美、精美和高雅而备受世界赞誉。
它起源于古代宫廷社会,在唐代达到鼎盛。
中国古典舞强调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通过舞蹈来诠释情感、思想、文化和历史。
中国古典舞的动作以圆润、优美、流畅为特色,手部动作为主要表演手段,且手指表现得非常规范、细腻。
在演绎时,配合服装、道具等元素,达到身心的和谐。
同时,古典舞强调舞者的形像和气质,身材、身高、年龄、气场都要符合作品的宗旨,比如扮演一个温柔贤淑的女性,就需要舞者在表演中体现出让人感到温柔、谦虚、美丽和象徵性的气质。
在表演剧目方面,中国古典舞常以古诗词、传统节日、民族历史等为灵感来源,如《春之祭》、《清明上河图》、《祭乐》等,每一部作品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美的造境。
在现代社会,中国古典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许多专业舞团和艺术院校将其纳入正式课程。
同时,一些舞蹈比赛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上也经常能看到古典舞的身影,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展示着中华文化的优美。
中国古典舞概念

中国古典舞概念中国古典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舞蹈形式。
它通过优美的舞姿、精湛的技巧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丽魅力。
本文将从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渊源、表演特点、艺术价值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典舞的概念。
一、历史渊源中国古典舞源于中国古代宫廷舞蹈,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周朝。
古代宫廷舞蹈主要有宴会舞、宗教舞、祭祀舞等,起初只在贵族阶层中传承,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
中国古典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了民间舞蹈和戏曲舞蹈的元素,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
二、表演特点中国古典舞具有独特的表演特点,其美在于舞者的身姿、动作和服饰的协调统一。
舞者的身姿端庄婉约,动作优雅流畅,充满韵律感。
中国古典舞注重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通过舞者的表演来展示情感和意境。
舞者以身体的舞蹈语言,诠释了中国文化中的美、善、忠、孝等价值观念。
三、艺术价值中国古典舞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包含了音乐、舞蹈的表演要素,还融入了戏剧、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中国古典舞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形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通过舞者的表演,将深沉的情感与精湛的技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启迪。
中国古典舞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舞者的身姿动作,可以反映出古代社会的礼仪风尚、人文思想和审美观念,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古代中国的文化底蕴。
因此,中国古典舞在文化传承、历史研究和国家形象推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结: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其独特的表演特点和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它的历史渊源、表演特点和艺术价值都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希望中国古典舞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优秀的艺术形式。
十大经典中国古典舞作品鉴赏

十大经典中国古典舞作品鉴赏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古典舞概述三、十大经典中国古典舞作品1.《霓裳羽衣曲》2.《十面埋伏》3.《飞天》4.《黛玉葬花》5.《黄河》6.《梁祝》7.《茉莉花》8.《扇子舞》9.《天鹅湖》10.《大红灯笼高高挂》四、中国古典舞的传承与发展正文:一、引言中国古典舞是中国舞蹈艺术中的瑰宝,其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为您介绍十大经典中国古典舞作品,带您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二、中国古典舞概述中国古典舞起源于中国古代,以表现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神话、传说等为主要内容,融合了武术、戏曲、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艺术。
中国古典舞注重舞蹈动作与音乐、道具、服装的协调配合,力求舞姿优美、技艺精湛,使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十大经典中国古典舞作品1.《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是一部具有浓郁宫廷气息的中国古典舞作品,表现了唐朝宫女们身着华丽霓裳,舞动羽衣的优美舞姿。
作品通过舞蹈展示了唐朝宫廷的富丽堂皇和繁荣昌盛。
2.《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一部表现中国古代战争场面的舞蹈作品,舞蹈中展现了战士们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
作品通过舞蹈动作和音乐,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战争氛围,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战场。
3.《飞天》《飞天》是一部取材于敦煌壁画的中国古典舞作品,表现了壁画中仙女们翩翩起舞的场景。
舞蹈动作优美、流畅,展示了仙女们在空中飞舞的飘逸姿态。
4.《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是一部根据《红楼梦》改编的中国古典舞作品,表现了黛玉葬花时的悲伤情感。
舞蹈动作细腻、传神,将黛玉的内心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5.《黄河》《黄河》是一部表现黄河流域人民生活的舞蹈作品,舞蹈中展现了黄河儿女勤劳、勇敢、善良的品质。
作品通过舞蹈动作和音乐,展示了黄河流域的壮丽景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6.《梁祝》《梁祝》是一部根据古代传说改编的中国古典舞作品,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爱情。
中国古典舞的概念和艺术特征

中国古典舞的概念和艺术特征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征。
在中国古代,舞蹈被视为一种神圣的表达方式,常常用于祭祀、庆典和宫廷活动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舞蹈技巧。
中国古典舞以其独特的韵律美和优雅动作而闻名,展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
中国古典舞的概念可以追溯至古代中国的舞蹈艺术,其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古代中国的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宫廷舞、民间舞、宗教舞等,而中国古典舞则是在这些传统舞蹈的基础上逐渐演化而成。
中国古典舞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舞蹈剧、舞蹈诗、舞蹈歌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独特的舞蹈动作: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动作优美流畅,舞者的手部动作尤为细腻,常常采用悠长的舞姿和优雅的动作来表现舞蹈的美感。
舞蹈动作多以中国古典文学、绘画和音乐为灵感,展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魅力。
2. 丰富的表现形式:中国古典舞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既包括舞蹈技巧的展示,也包括舞蹈情感的表达。
舞者在表演中常常通过舞蹈动作、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和内心世界,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舞者的情感和思想。
3. 精湛的舞蹈技巧:中国古典舞的舞蹈技巧要求舞者具有优秀的舞蹈功底和技巧,包括舞蹈姿势、舞蹈步法、舞蹈表情等方面的要求。
舞者在表演时需要具有良好的舞蹈技巧和舞蹈表现力,能够完美地表现舞蹈作品的内涵和韵律美。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舞蹈的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舞蹈风格和艺术特征。
通过中国古典舞的表演,舞者能够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美感,传承和弘扬中国古典舞蹈的传统,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
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舞蹈的瑰宝,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出中国舞蹈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中国古典舞的介绍

中国古典舞的介绍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展现着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深厚的情感表达。
本文将从古典舞的起源、特点、发展和影响等方面,介绍中国古典舞的魅力所在。
中国古典舞起源于古代宫廷舞蹈,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中华文明。
最早的舞蹈形式可见于甲骨文和青铜器上的图案,显示了早期舞蹈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文献《礼记》中也记载了早期宫廷舞的细节和仪式。
随着历史的进程,古代中国舞蹈逐渐发展成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并在宋代的宫廷文化中达到巅峰。
中国古典舞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舞姿的优雅、舞段的紧凑和舞台的布景上。
古典舞强调身体的力量和柔韧性,舞者通过各种舞步和动作展现出舞蹈的美感。
舞者的身姿端正,步伐优雅,舞姿如行云流水,形象生动,优美而具有浓厚的个人风格。
此外,舞蹈的舞段也是古典舞的一个突出特点,舞者在一个有限的舞台上进行复杂而又紧凑的舞蹈表演,充分展示了舞者的技巧和艺术功底。
舞台的布景也是古典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心设计的舞台背景和道具,为观众呈现出一个立体的舞台世界。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几经波折,但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典舞一度遭到贬低和限制,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舞蹈艺术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古典舞得到了重新关注和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典舞团成立,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舞者和舞台艺术家,他们为古典舞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现在,中国古典舞已经走出了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并深受全球观众的喜爱。
中国古典舞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舞台上,它还对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表达方式,对音乐、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中国古典舞还成为了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古典舞的表演,中外文化得以相互了解和学习,推动了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交流。
中国古典舞简介

中国古典舞简介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以优雅、华丽的舞姿和独特的音乐为特点,通过舞蹈动作的展示,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思想内涵。
中国古典舞在世界舞台上享有盛誉,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第一部分:起源与历史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早期的古典舞起初是在宫廷中演出的,被认为是皇家娱乐活动的一部分。
在唐代,宫廷舞蹈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舞蹈形式,并开始传承至今。
明清时期,中国古典舞经历了一段低谷期,但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舞蹈重新受到重视,进一步发展壮大。
如今,中国古典舞已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广泛传播和演出。
第二部分:表演特点中国古典舞注重舞蹈动作的柔美和流畅,追求舞姿的优雅和舞蹈的精确性。
舞者通过身体的展示,表达情感和思想,使观众产生共鸣。
古典舞的舞台布景和服装也非常注重细节和华丽,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音乐在中国古典舞中占据重要地位,舞者需要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和情感,与音乐相互交融,以增强舞蹈效果。
第三部分:舞种和代表作品中国古典舞涵盖了多种舞种和表演形式。
其中包括宫廷舞、少林舞、水袖舞等。
宫廷舞以清雅的舞姿和优美的动作而闻名,展现了古代贵族的生活场景和审美情趣。
少林舞则是以武术为基础,融合了舞蹈和动作的结合,力求将武术的力量和美感完美地表现出来。
水袖舞则通过舞者手中的流动的长袖,展示了舞者的柔美和灵动。
中国古典舞有许多著名的代表作品,其中《梨园春》、《红楼梦》、《满江红》等都是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它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编排,将中国古典舞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四部分:传承与发展中国古典舞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批批优秀的舞者和老师的努力。
他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和练习,丰富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内涵,并将其传授给后人。
同时,舞者们也不断创新和改革,使古典舞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使其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富有表现力。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在海内外都享有盛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中国古典舞则是中国文化深厚土壤里绽放的一朵花,它融合中国戏曲舞蹈、武术、书法等等文化的多种元素,吸收和借鉴了芭蕾舞等外来的有益成分,以传统美学思想为审美原则,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具有强烈而浓郁的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体系。
经过许多艺术家的努力实践,形成了今天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
民族舞蹈古典舞蹈教学方法中国古典舞则是在建国以后,以我国戏曲舞蹈为基础,融合了中国武术中的因素,动态,吸收和借鉴了芭蕾舞等外来的有益成分,以传统美学思想为审美原则,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具有强烈而浓郁的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体系。
经过许多艺术家的努力实践,形成了今天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
几十年来,中国古典舞日新月异,舞蹈家们的创作层出不穷,让人叹为观止。
为了使中国艺术文化以及舞蹈家们的智慧结晶,这一成果永远传承下去,中国古典舞教学法的作用首当其冲,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所以,我们应当努力地去完成一部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民族性的教学法。
古代舞蹈的长河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从未终止过,中国历代都曾形成过各自具有古典风范的古典舞文化。
然而,在当代中国舞坛上具有主流话语意味的所谓“中国古典舞”,作为一个十分醒目的舞种,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从戏曲及武术的系统中创建并发展起来的,迄今已有50余载的建设史。
在50余年的建设过程中,当代的中国古典舞在其审美态势上已经初步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的独立审美品格。
随着中国社会及其文化的不断转型,中国当代舞蹈的生态在人文环境、艺术标准和社会审美感知等方面,均发生了不小的嬗变。
处于中国舞蹈前沿领域的中国古典舞,走到今天也处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新审视自己、审慎考量自己未来走势的关键时刻。
在今天的中国古典舞领域中,思想空前的活跃,某些新的探索对固有的认识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
然而思想活跃的同时,也带来了在思想认识层面上的困惑。
在新的历史条件中,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应该走向何方?这成为当下中国舞蹈学界热论的一个重点问题。
如何在发展之路上更好地建立和发展自己、树立起更加富有中华气派的中国古典舞形态,成为舞蹈学界关注该问题的出发点。
而以学术的姿态和方法对这样一个讨论进行理性言说,显然是现实领域的迫切需要。
本论文由引言、五个章节、结语共七个单元组成,每一章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笔者对于中国古典舞发展历程的认识。
第一章为总论,借助展示中国及世界各国的古典舞形态,对本文所使用的主要概念做了解释和界定。
第二章是对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建立及其分期和主要阶段性成果进行的扫描和论述,梳理出一个清晰的当代中国古典舞自创建以来所走过的发展过程。
第三章则把目光拉回到历史中去,探询中国古典舞的历史积淀及其文化根由,以及文化传承的历史必然性。
第四章是将中国古典舞放在世界的古典舞文化中予以审视,通过将它与其他古典舞体系比较的方法,提出中国古典舞的古典化过程是一个“课堂化”的过程这一本文的核心论点和创新点。
最后一章则用全章的篇幅,讨论中国古典舞之古典化过程的实质,从现象到理论,总结这一过程的发展趋势,并对其未来的发展道路做出一定的理论前瞻。
1.教学法突出了科学性中国古典舞教学法科学性原则表现在:一是它同其它学科的教学法一样,首先明确该科目教学法的定义,以及教学法与单科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包括的内容。
接着,了解舞蹈一般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掌握舞蹈教学法课的内容,以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阐述,掌握其整体结构,包括概述,动作剖析,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及组合范例。
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把握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征:A、“拧、倾、圆、曲”的身体形态。
B、“内聚性”的内核。
C、身韵。
另一方面,中国古典舞的科学性决定了教学法的内容的科学性,我们经过研究探讨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法的舞蹈动作剖析和动作律动的阐释具有明显的科学性。
教学法对动作的剖析,运用了哲学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普遍联系的观点,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其中,对基本功体态,如:步、位、手。
软开度训练如:射燕,探海及其作用和意义。
基本动作如:地面训练,扶把训练,把下训练,功能训练等作了详尽的描绘。
特别是对功能训练的阐释最为科学,每个动作的描述都遵循动作的目的和作用到动作的衔接、到由此引发出的动作种类、到动作的做法,再到动作的感觉,最后是动作的节奏及易犯的毛病等逻辑顺序来进行。
就拿“蹲”来讲,其目的和作用针对人体科学中的腿部肌肉全面均衡发展以及为跳作准备等。
就其种类来讲一位蹲、二位蹲、踏步蹲、弓箭步蹲等等。
动作的做法被规定到某部位、某关节,甚至是指尖大的地方。
感觉要到位,蹲时身体要有内在的对抗贯穿于整个过程中。
节奏要把握清晰,这对教员的教学意义重大。
蹲的科学节奏一般为舒缓的,丰富的节奏。
如:2/4,6/8拍皆可。
蹲还可与转、跳、控制等结合,易犯毛病为身体未提住,重心在脚跟上等。
其蹲的幅度由不同种类的蹲与动作连接决定。
这些都是经过精心的探讨和实践的结果。
身韵的成形,把古代的哲学思想和现代审美融合,是外部身法和内在神韵的合称。
由此看来的身韵是一门特殊的科学。
它强调人体运动划圆的轨迹及其过程中“反晍”倾向,运动的力源,以腰为轴,以神领形,内气导引等。
这其中都含有古代佛、儒、道哲学的多少因素。
而中国古典舞教学法对此都作了明确的讲解,使我们舞蹈理论上能受获益非浅,从而指导实践。
并且身韵教材确立以动作出发,提取元素入手,在形、神、静、律等四个方面把握中国古典舞的特征,初步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动作节奏丰富,韵律感强的科学的舞蹈身韵课教材,为教学法作了有益补充。
中国古典舞与其它舞蹈一样,是利用人体肢体来传情达意,所以,这就与人体科学密切相关。
我们的基训动作以研究人体运动学,解剖学等方面入手,遵循训练由小到大,有浅入深??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训练法则。
把动作的审美与人体科学结合起来。
2.中国古典舞教学法系统原则性“系统”在辞海中解释为“始终一贯的条理;顺序。
”中国古典舞教学法是具有系统性的。
我们知道中国古典舞教学法从宏观来讲是对中国古典舞,主要是对其教学任务、内容、步骤、方法个组织形式的系统规范和理论阐释。
由此可看出,该教学法结构条理清楚;从微观来看,其动作剖析的内容更具条理性。
首先,它清晰地分出基本概念、舞姿、把上把下动作及身韵几大块面。
其次,就拿把上动作来看,它又按照人体运动的逻辑顺序安排了一定秩序,擦地到蹲到小踢腿到腰到弹腿,最后到控制。
就连每个动作的剖析也都规范了编写的顺序。
这一点可从科学性中获知。
这样一来,把教学法所要阐释的内容有条不理地连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教学法这一系统化的整体。
3.中国古典舞民族性原则关于中国古典舞教学法的民族性,单就其本身只是一部某科的教学法,从客观反映某一科知识来讲,它是不具民族性的,但其内容来看,其民族性是由中国古典舞的民族性决定的。
因为中国古典舞教学法是为中国古典舞服务的。
使中国古典舞在理论的基础上得到升华。
除了从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中得知其民族性以外,仅就由“拧”、“倾”而发生出射燕、探海、斜探海等基本舞姿。
就总体而言体现民族性有四方面:①在舞者自身的技能上强调柔韧性和腰部的训练,尤其是对肩、腰、腿、髋的柔韧性要求很高。
②在中国古典舞的运动节奏上表现为弹性节奏和点线结合的特点,在动作的内在节奏上抑扬顿挫、对比跌宕、刚柔相济,吞吐自如。
③在基训练中贯穿着身法韵律,贯穿着提、沉、冲、靠等动律元素。
④民族舞蹈的技术,技巧体现民族性,比如以拧倾形态舞姿为特色的转,民族技巧——翻身。
与武功技巧相结合的弹跳,这些舞姿与我们的民族艺术是分不开的,在教学法中都有体现。
教学法还对中国古典舞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身韵作了讲解。
“韵”乃中国古典舞美学特征的内核。
它既意味着风格韵味、节奏韵律,又意味着精神气质、风采神韵,既是“内气”的外化,又是生命活动的显观,是神与形高度交融的标志。
而且身韵本是来源于戏曲舞蹈脱离出来的独立的“舞蹈本体”,有较强的民族底蕴。
教学法对其的记录无疑是一块不可多得的艺术宝藏。
中国古典舞蹈特有的风格和强大的表现力,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的实践中创造的。
我们要让中国古典舞蹈这一艺术发扬光大,以民族文化为本,以培养基础技能为用,以发展综合智能为重,去剖析教学法。
通过把握教学法科学性、系统性、民族性、综合性的规律,去掌握中国古典舞。
只有这样,作为教师,才能使自己具有驾驶课堂的教学的能力中国古典舞有着悠久的人体动态文化,是中国舞蹈中最传统、最具代表性、最精湛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如舞蹈、诗歌、辞赋和阴阳相对、相称的古代朴素辨证思维所揭示的审美原则,以及古典舞身体形态讲究的“圆曲拧倾”、身韵动率讲究的“提沉冲靠含腆移”,从中得出中国古典舞形体动态和空间构图上追求一种“线条的圆形流动之美”。
因此,“线型圆的运动”是身韵训练的关键,也是本文的意旨所在。
中国古典舞(又称“新古典舞”)是从我国的传统戏曲舞蹈、武术、古代艺术资料中的舞蹈形象如敦煌舞中的“反弹琵琶”这一舞姿就是从敦煌112石窟壁画中的“琵琶舞”的舞姿,民间舞蹈如《绸舞》、《剑舞》、《胡旋舞》等,古典、诗画等文学艺术中挖掘筛选、整合创造而来的。
因此中国古典舞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便具有了自成体系的美学原则,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完整的表现手法和严格的训练方法。
这种传统悠久的人体动态文化是在不失传统艺术的前提下,经过李正一、唐满城两为教授的倾心研磨,提纯出古典舞的身韵动律“提、沉、冲、靠、含、腆、移”的动作元素和“圆、曲、拧、倾”的动势节律的身法态势。
本文旨在从表层到内涵寻找出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一、龙蛇蜿蜒——线博毅《舞赋》有“蜲蛇蚺袅,云转飘曶”、“罗衣从风,长袖交横”;卢肇《湖南观双枯舞》云“飘渺兮翔凤,婉转兮蛟龙”;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咏》“矐如弈射九日落,娇如群帝骖龙翔……”;晋《白纻舞歌诗》有“转盻遗精艳春光,将流将引双雁行”。
以上历史记叙的舞蹈诗歌辞赋中,无论是描写形体的“婉转如转龙”还是描写眼神的“转、斜、送、回、顾、盼、盻、流”等都十分清晰地证明了中国古典舞在形体动态和空间构图上追求一种线型之美。
而这种追求是来源于中国古人的抽象意识在造型艺术以线为代表,包括简、空、不似、水墨、笔墨等抽象特征的审美情趣。
线的性质在中国造型艺术中有着重要位置,作为同样具备造型艺术的中国舞蹈艺术来说,追求线型的动律美当然是十分自然的。
另外,由于龙是中华民族的远古图腾,它对中国先民有一种无比神秘的力量,因此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的“龙崇拜”、“龙意识”。
龙是流传跌宕的线条运动的最佳运动形象的对应,所以中国古典舞的体势运动也正随时表现为游龙般的线的运动。
中国古典舞十分讲究身段美。
其中,腰作为整个身体的轴心,其“提、沉、冲、靠、含、腆、移”的往复回旋必然显示出体态的所谓“体如游龙”、“纤细回翔”,这正是游龙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