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1)

合集下载

2024年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通用

2024年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通用

2024年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蟋蟀的住宅》。

详细内容包括:1. 学习生字词:谦虚、搜索、慎重、挖掘、倾斜、隐蔽、简单、搜索、均匀、收拾、拜访等。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的建筑过程。

3. 体会作者对蟋蟀的观察和描绘,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的建筑过程。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体会作者对蟋蟀的观察和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图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蟋蟀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蟋蟀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3)小组合作,探讨蟋蟀的建筑过程。

3. 例题讲解:(1)作者如何观察蟋蟀的建筑过程?(2)蟋蟀住宅有哪些特点?4.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连线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过程。

(2)仿写一段话,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昆虫建筑过程。

六、板书设计1. 蟋蟀的住宅2. 主要内容:(1)生字词:谦虚、搜索、慎重、挖掘、倾斜、隐蔽、简单、搜索、均匀、收拾、拜访等。

(2)蟋蟀住宅特点:向阳、倾斜、隐蔽、均匀、简单等。

(3)蟋蟀建筑过程:搜索、挖掘、收拾、拜访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2)根据课文内容,描述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过程。

2. 答案:(1)略。

(2)蟋蟀住宅特点:向阳、倾斜、隐蔽、均匀、简单等。

建筑过程:搜索、挖掘、收拾、拜访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蟋蟀的观察和描绘较为感兴趣,但在理解蟋蟀住宅特点方面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下节课进行巩固。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三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三篇】

【导语】《蟋蟀的住宅》,是⼈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篇课⽂,作者法布尔是法国杰出的昆⾍学家、⽂学家。

法布尔是第⼀位在⾃然环境中去研究昆⾍的科学家,进⼊昆⾍世界,在⾃然环境中对昆⾍进⾏观察和实验,真实地记录了昆⾍的本能和习性。

整理了⼈教版四年级语⽂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蟋蟀的住宅》教案⼀ 【学习⽬标】 1、认识“蔽、搜”等7个⽣字。

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随遇⽽安、慎重、骤⾬”等词语。

2、学⽣通过⾃读⾃悟,理解课⽂,养成对劳动,对⽣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难点】 学⽣通过⾃读⾃悟,理解课⽂,养成对劳动,对⽣活的热爱。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利⽤各6种途径搜集有关蟋蚌⽣活习性,特点等图⽚⽂字资料。

2、每⽣准备橡⽪泥⼀盒,⽩纸⼀张。

3、课外准备《蜗⽜与黄鹂鸟》的⾳乐。

第⼀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题,设疑铺展 1、有个⼩家伙,⼩名“蛐蛐/旷⼤名“蟋蟀”,这不起眼的⼩东西居然有⼈称它是昆⾍王国的建筑⼯程师。

不信,我们到蟋蚌的住宅⾥亲⾃去⾛⼀趟,转⼀圈,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 2、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

3、齐读课题。

⼆、⾃学课⽂,“买票进宅” 1、⽣⾃由试读课⽂。

2、开动“知识快车”检查⾃学情况:⽤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买票进宅”。

如认读⽣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难读句⼦、⼩节。

三、默读课⽂,“看宅划说” 1、这⼩蟋蚌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第⼀⾄六⾃然段,⽤“——”划出有关句⼦。

2、反馈交流讨论。

3、理解体会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

a、蟋蚌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安。

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定要排⽔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b.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c、⼤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燥、很卫⽣,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的⼯程了。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了,当看到别的昆⾍为寻找住宅⽽奔忙,⾃⼰却已有⼀个⾮常好的住宅时,你的⼼情如何?(⾃豪、骄傲)带着这种⼼情朗读第⼆、五、六⾃然段。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蟋蟀的生活习性和住宅建造方式。

–理解小说《蟋蟀的住宅》中蟋蟀与山羊的故事情节。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并能独立运用。

•能力目标–能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进行适当的表达和解释。

–能够阅读材料,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小动物和自然环境的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理解文章中的主要情节内容。

2. 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运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 1. 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人文情感。

2. 能够进行情感表达和思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蟋蟀的住宅”可能是怎样的。

“蟋蟀如何建造它的家?”“为什么蟋蟀会选择这样的住宅?”2. 学习•分段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解释生字词,让学生掌握词语的意思和运用。

•讨论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 拓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小动物生活及住宅情况。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和思考。

4. 总结•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重点和难点。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对生字词的掌握也有了提高。

但在课堂中,还需要更加引导学生思考文章背后的情感和意义,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发展。

以上就是根据标题《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希望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文章内容。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
一、教材分析
《蟋蟀的住宅》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教材,主要讲述了蟋蟀
的生活和栖息地。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蟋蟀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的建筑特点,培养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蟋蟀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

2.掌握相关生词的词意和用法。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蟋蟀的生活和栖息地。

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难点
1.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蟋蟀的生活和栖息地。

2.细致观察文章中的细节内容。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师生共同朗读文章,引导学生感受文章情感色彩。

2.学生小组讨论蟋蟀的生活习性,归纳总结并展示。

3.教师点拨学生阅读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
1.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理解其主要内容。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蟋蟀的生活和栖息地。

3.小组讨论蟋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思辨和讨论。

五、教学反思与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蟋蟀的生活和栖息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升了观察和描述能力,培养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地考察或图书馆读物拓展学生对自然生态的认识。

部编版《蟋蟀的住宅》完美版教案1

部编版《蟋蟀的住宅》完美版教案1

11 蟋蟀的住宅【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本课“隐、毫”等生字,规范书写“宅、临”等生字,理解“慎重、搜索、随遇而安”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

2.过程与方法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3.情感与价值抓住蟋蟀住宅的特点,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蟋蟀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完成预习,搜集有关蟋蟀生活习性、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准备多媒体课件,蟋蟀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师拿出准备好的蟋蟀图片。

)同学们认识它吗?师板书:蟋蟀。

(生书空。

)这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了。

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好斗、唱歌、建住宅。

)师板书:住宅。

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作者去参观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好吗?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是不是也很想亲自去参观一下住宅?请你自.由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2.学生试读。

3.检查自学情况。

(1)你看到了蟋蟀的住宅了吗?指名分读相对应的自然段。

(2)教师相机出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正音,巩固。

慎(shèn)重、选择(zé)、洞穴(xuè)、挖掘(jué)、倾(qīng)斜。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

(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

)2.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

3.指名读蟋蟀选择住址的自然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范文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范文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范文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听写词语。

2.朗读课文,说说蟋蟀住宅的特点。

二、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蟋蟀怎样建造住宅的。

三、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

2.作者写蟋蟀怎样建造住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先写动工时间,再写怎样挖掘,最后写不断整修)3.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同桌讨论。

(1)勾划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的作用。

(2)“休息一会儿”和“不大一会儿”说明什么?“‘我’看得有些不耐烦”又说明什么?(3)蟋蟀是随什么来对它的住宅进行长时间的修整?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4)“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说明了什么?4.汇报自学情况。

5.让学生总结第三段内容,并让学生用简炼的词语进行板书:(初寒动工、不懈工作、长期整修)6.教师归纳讲解。

蟋蟀建筑住宅非常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可见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整修,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板书:辛勤劳动)四、小结播放录像,思考: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蟋蟀住宅的?五、朗读全文找出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巢穴比作人的住宅的句子,并讨论其妙处。

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七、布置作业运用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然后写一篇短文。

要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清楚,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不写错别字。

附:板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范文第【2】篇〗教学目标1、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范文(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范文(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范文(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宅、蔽、弃、慎、择、穴、搜”7个生字,会写“弃、毫、择”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隐蔽、宽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作者笔下的“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叶圣陶笔下的爬山虎、领略了植物王国中爬山虎的奇妙。

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参观一下大昆虫学家法布尔笔下的《蟋蟀的住宅》,你们有兴趣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蟋蟀的住宅》。

“熟悉”的“悉”字加“虫”字旁,就是“蟋”;“率领”的“率”字加“虫”字旁,就是“蟀”。

“宅”字是宝盖头,下面不是“毛”字。

写完后,同学们读一读!什么是住宅?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

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作者用了拟人的方法,把蟋蟀住所称作住宅,可见作者非常喜欢蟋蟀。

)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让作者如此喜欢它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蟋蟀的住址,一起走进多彩的昆虫的世界。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进入学习状况,教师由书写标题直接导入。

学生从题目中发现,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是带着一种喜爱的感情来写蟋蟀的家的。

这样他们从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探究性倾向,思维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并进一步产生了对高层次学习的需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通读课文。

要求: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并思考文章从哪几方面来介绍住宅。

2、检查字词认读及朗读情况。

(1)出示课文生字语,先同桌互读、互纠,然后全班交流,掌握音、形、义:隐蔽隐藏搜索选择住址洞穴柔弱倾斜平坦扒土宽敞随遇而安毫不可惜(2)师生相互强调易错字:蔽、毫、倾,并适当写一写,加深记忆。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1.《蟋蟀的住宅》优秀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1.《蟋蟀的住宅》优秀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1.《蟋蟀的住宅》优秀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蟋蟀的住宅》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其建造过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了解蟋蟀的生活习性,提高对大自然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文语言生动有趣,插图形象可爱,适合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自然界的生物充满好奇。

但在理解课文细节和运用相关词汇方面仍需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其建造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描绘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其建造过程。

3.运用课文中的词汇进行口语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相关蟋蟀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蟋蟀的图片或播放蟋蟀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道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有趣。

过程中注意停顿、重音、语调的把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朗读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跟读,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

然后,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进行口语表达。

例如,让学生描述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四年级备课时间主备人执教人课题:蟋蟀的住宅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法治目标渗透:学习《动物保护法》教学重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

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学生学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出示蟋蟀录像,导入新课。

1、放录像(蟋蟀叫的视频)知道这是什么的叫声吗?2、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蟋蟀?3、好!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蟋蟀的住宅。

(板书课题)4、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从小喜爱昆虫。

他的主要著作是10卷《昆虫记》,第一卷于1878年问世,最后一卷在他87岁(1910年)时出版。

这部杰作把科学知识与文艺很好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学生齐读:蟋蟀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蟋蟀。

通过观看录像,诱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1)出示词语,用多种方式认读,弄清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住宅(zhái)隐蔽(bì)放弃(qì)毫不(háo)遇见(yù)选择(zé)住址(zhǐ)洞穴(xué)挖掘(jué)搜索(suǒ)倾斜(qīnɡ)扒开(bā)抛开(pāo)隐蔽:借助别的东西遮掩躲藏起来。

平坦: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

柔弱:温和而弱小。

慎重:谨慎认真。

隧道:在山中或地下凿成的通路。

简朴:(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指名逐段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让学生评价,并指出错误。

老师强调易读错的字音。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朴素。

这里指蟋蟀的住宅很简单。

毫不可惜:一点也不可惜。

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感到满足。

(2)师强调难写字,并适当写一写,加深记忆。

(蔽、毫、遍、择、址、掘、搜、抛)2.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特点,建造。

3.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

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明确: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

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三、认知贯通,整体感知1.审题。

《蟋蟀的住宅》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明确:“住宅”一般是指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动物,这篇课文题目的特点就在于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

蟋蟀会有什么样的住宅呢?作者怎样描述蟋蟀的住宅呢?我们认真学习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的住宅,并讨论9个自然段按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几段,怎样分?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蟋蟀的住宅是学生思考讨论,明确:这篇课文的主题是蟋蟀的住宅,全文围绕这个主题分为三段。

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

梳理文章写作顺序。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使它出名的原因之一。

第二段(第2~6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三段(第7~9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

3.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情感。

教师指导,明确:本文通过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成等方面的知识,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四、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阅读《昆虫记》。

板书设计:蟋蟀的住宅法国法布尔难写的字:蔽、毫、遍、择、址、掘、搜、抛主要内容:住宅的特点如何建造住宅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1.指名朗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词语。

2.上节课我们已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了解蟋蟀住宅的建造特点及过程。

温故而知新作业反馈:二、精读课文,重点探究1.学习第二段。

(1)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明确:这一段主要从选址、工具和洞内外三方面讲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板书:选址工具洞内外]这是蟋蟀住宅很明显的特点。

我们一边读书一边分析蟋蟀住宅的这些特点。

(2)蟋蟀和别的昆虫不同,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板书: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3)蟋蟀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

可是人们为什么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呢?(4)为什么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又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2.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7~9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从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怎样建造住宅的,课文是怎样写的?[板书:时间建造整修](2)蟋蟀工作很辛苦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板书:扒搬踏推铺](3)蟋蟀的住宅建造好了,可是它好像并没有满足,它又做了什么?明确:整修。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即课文第2~6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从几个方面讲蟋蟀住宅的特点,每个方面写了蟋蟀住宅的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也是蟋蟀吸引作者关注的地方,所以作者决定要研究它,请同学继续读课文,看一看住宅内外的情况怎样?请同学们小声读第8、9自然段,找出写蟋蟀盖房动作的句子,并画出动词,体会蟋蟀盖房的艰难与辛苦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问启发:对,蟋蟀是怎样整修的呢?[板书:长时间加深加阔](4)学习了蟋蟀建造住宅这一部分,你有什么想法吗?3.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这篇课文是写小动物的,作者并没有蟋蟀盖房子的体验,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形象、具体、逼真呢?明确:作者通过对蟋蟀盖房子进行非常细致的观察,才把文章写得这样好。

学生交流,教师提示:蟋蟀持之以恒,认真工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同学自由发言,谈自己的看法。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三、品读感悟,句段解读1.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明确: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的隐蔽藏身之地就满足了,而蟋蟀却不同,它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择址,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

这是法布尔发现的蟋蟀与别的昆虫的不同之处。

这句话也照应了课文的题目,让读者知晓,为什么把蟋蟀的藏身洞穴称为“住宅”。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明确: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了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

这种形象理解“随遇而安”的意思。

联系上文理解句子意思。

的语言也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四、小结全文,学习写作方法1.为什么作者会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怎样修建的过程介绍得这么详细具体呢?明确:这都是长时间仔细观察的结果。

作者对蟋蟀亲自实地观察,从外到内,观察仔细,坚持不懈,一连好几个钟头。

2.如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明确:拟人,就是将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其人的特征。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作者将蟋蟀当作人,把它称作“专家”、“主人”;把蟋蟀的洞穴说成是“住宅”,里面有“大厅”、“卧室”;把蟋蟀的叫说成是“弹琴”。

语言风趣幽默,吸引读者的兴趣。

运用拟人时要注意:(1)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必须是出于自己的真情实感。

(2)只有事物本身的特点和人的特点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时,才可以把物人格化,不能乱拟。

(3)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目的要明确。

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事物的形象和特点,借物抒发作者内心之情,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小组合作学习后,汇报交流。

思考问题,提炼写法学生掌握此内文章的写作方法。

为今后的写作打基础。

五、课堂小结作者把蟋蟀建房的特点、过程写得如此具体生动,这与作者的仔细观察分不开,让我们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态度与精神,去留心身边的事物,你会发现它的绚丽多姿!板书设计:作业布置:1.完成小练习册第七课作业。

2.小练笔:观察一种昆虫,写一篇观察日记。

教后反思:作业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