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综合征(Raynaud“ssyndrome)(1)

合集下载

雷诺综合征

雷诺综合征

雷诺综合征雷诺综合征(Raynaud’s syndrome)系由寒冷或情绪因素诱发的一种以双手皮肤发作性苍白、发绀和潮红为特征的病理生理改变。

此征由指动脉的发作性痉挛所引起,多见于青年女性,好发于双手和手指,但也可涉及双足和足趾。

1862年Maurice Raynaud首先报道了25例由指动脉痉挛引起的发作性手指缺血性疾病,即所谓雷诺病。

1901年Hutchinson观察到雷诺病可由多种疾病如动脉硬化、心力衰竭和硬皮病等引起,因而认为由Ranyaud提出的征象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从而提出了Raynaud现象。

1932年Allen 和Brown明确提出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发作性指动脉痉挛称为雷诺现象,而将良性、特发性和不伴有任何有关疾病的发作性指动脉痉挛称为雷诺病。

1957年Gifford和Hines报道了一组有雷诺症状的病例在发病前就患有可致本病的有关疾病。

至20世纪70年代诸医学中心已可在多数有雷诺症状的病人发现有关疾病,且大多数有自家免疫性疾病。

新近多数权威学者认为区分为雷诺病和雷诺现象并不合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诊断方法的改进认为大多数病人的有关疾病迟早会被诊断出来。

因而认为以雷诺综合征命名更为合理。

在临床上要解决的问题是:①雷诺综合征诊断是否成立;②仔细检查和随访有无伴发有关疾病;③如何施行治疗。

在雷诺综合征(以下简称RS)中,约70%的病人迟早可发现原发性疾病。

中医中并没有“雷诺综合征”的病名。

但关于其临床表现,文献中有类似的记载。

如远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即有“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本病应属中医痹证的脉痹、寒痹、四肢逆冷、手足厥寒范畴。

特发性雷诺综合征的起病年龄多在20~30岁,病因迄今未明。

Lewis和Piekering随机调查了122人,发现25%男性和30%女性有雷诺综合征发作史。

Taylor和Palmear在1项254名震动机械操作工人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非震动机械操作工人雷诺综合征发病率达5.3%。

治疗雷诺综合征特效妙方 (1)

治疗雷诺综合征特效妙方 (1)

治疗雷诺综合征特效妙方(本文内容真实可靠,请放心下载备用)雷诺综合征是指肢端动脉阵发性痉挛,表现为肢端皮肤颜色间歇性苍白、紫绀和潮红的改变。

病因目前仍不完全明确,寒冷刺激、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是主要的激发因素,其他诱因如感染、疲劳等。

本病多见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10。

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绝少超过40岁。

大多数见于寒冷的地区。

好发寒冷季节。

有哪些症状?常在受冷或情绪激动后,手指皮色突然变为苍白,继而发紫。

发作常从指尖开始,以后扩展至整个手指,甚至掌部,伴有局部发凉、麻木、针刺感和感觉减退,持续数分钟后逐渐转为潮红,皮肤转暖,最后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热饮或喝酒,暖和肢体后,常可缓解发作。

一般地,解除寒冷刺激后,皮色由苍白、青紫、潮红阶段到恢复正常的时间大至为15~30分钟。

少数病人开始即出现青紫而无苍白阶段,或苍白后即转为潮红,并无青紫。

发作时桡动脉搏动不减弱。

发作间歇期除手指皮温稍冷和皮色略苍白外,无其他症状。

发病一般见于手指,也可见于足趾,偶可累及耳朵和鼻子。

症状发作呈对称性为雷诺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特征。

例如两侧小指和无名指常最先受累,继而延及食指和中指。

拇指则因血供较丰富很少累及。

两侧手指皮肤颜色改变的程度、范围也是相同的。

少数病人最初发作为单侧,以后转为两侧。

病程一般进展缓慢,少数病人进展较快,发作频繁,症状严重,伴有指(趾)肿胀,每次发作持续1小时以上,环境温度稍降低、情绪略激动就可诱发。

严重的即使在温暖季节症状也不消失,指(趾)端出现营养性改变,如指甲畸形脆裂、皮垫萎缩、皮肤光薄、皱纹消失、甲指尖溃疡偶或坏疽。

但桡动脉始终未见减弱。

需要做哪些检查?1.甲皱微循环检测:轻型者毛细血管外形多扭曲、缠绕,管袢数目减少;重型者大部分毛细血管扩张,呈环状或不规则卷曲状,管袢内血流缓慢甚至停滞。

2.阻抗式血流图检查:发作时指段血流图上无搏动性血流出现,而不发作时指段血流图则有明显的搏动血流。

雷诺综合征

雷诺综合征

雷诺综合征雷诺综合征为肢端小动脉的阵发性、痉挛性疾怠,多发生于手指,亦可累及下肢。

既往将雷诺疟状者分为雷诺病和雷诺现象两种,经临床观察,雷诺病者在若干年后均出现结缔组织病变,故现将两者均统称为雷诺综合征。

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寒冷刺激、神经兴奋、内分泌紊乱、血液器稠度增高、遗传等因素有关。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冬季好发,间歇发作。

有哪些症状1.发作时指(趾)端皮肤颜色相继呈苍白、紫组、潮红,后恢复正常。

多为上肢,几乎均为双侧。

寒冷、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均可诱发。

重者肢端可有浅在性溃疡,动脉持动始终良好。

患者多伴有易激动、郁闷、失眠、多梦等症状。

2.冷水试验:将手或足浸入4℃左右的冷水中1分钟,出现本病皮色的变化者为阳性.本病者常为阳性。

3. 指(趾)温度恢复时间:测量室温下趾皮肤温度后,将手或足浸入冰水混合液中20秒钟,擦干后观测皮肤温度恢复至浸泡前所需时间,正常人一般15分钟内恢复原来水平,本病患者则延长为20分钟以上。

如何诊断根据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的由寒冷或情绪因素引起的发作性、对称性、间歇性肢端皮肤颜色变化,基本可诊断为雷诺综合征.如何治疗生黄芪15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红花lo克,桂枝10克,细辛3克,鸡血藤30克,生甘草6克。

·*发于手指,加姜黄6克,桑枝15克;*足趾症状重,加络石藤30克,牛膝10克;*肢端肿痛,加丹参30克,元胡12克;*肢冷畏寒,加熟附片(先煎)10克,制川乌(先煎)lo克*情绪易激动,加珍珠母(先煎)30克,牡蛎(先煎)30克,灵磁石(先煎)30克;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一剂。

有哪些单验方1.透骨草10克,姜黄10克.当归10克,川椒10克,海桐皮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水煎熏洗。

2.红花10克,甘草10克,白酒100毫升,浸泡后外搽。

3.麻黄15克,纫辛15克,苍耳子30克,威灵仙30克,煎汁,先熏后浸泡,每次15—30分钟,每日2次。

雷诺综合征(雷诺现象)

雷诺综合征(雷诺现象)

雷诺综合征(雷诺现象)
雷诺综合征,又称雷诺现象,是一种罕见疾病,表现为手指或脚趾在寒冷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变得发紫、冰冷及疼痛,主要是由于血管对寒冷的异常反应所致。

本文将介绍雷诺综合征的症状、病因、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症状
雷诺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包括:
1.手指或脚趾发紫、冰冷
2.疼痛或刺痛感
3.感觉异常
4.容易出现手脚的皮肤溃疡
这些症状多在寒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通常对称性发作。

病因
雷诺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血管异常:雷诺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对寒冷刺激存在异常反应,导致血
管痉挛和微循环障碍。

2.神经因素: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可能在雷诺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着
重要作用。

诊断
雷诺综合征的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医生可能还会进行以下检查:
1.冷试验:让患者将手指或脚趾浸入冷水中,观察反应。

2.血液检查:检查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

3.血管造影: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观察血管情况。

治疗
治疗雷诺综合征的方法包括:
1.避免寒冷刺激:尽量避免寒冷天气或佩戴保暖的手套、袜子等。

2.药物治疗: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扩张药等。

3.物理治疗:如温热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

4.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雷诺综合征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雷诺综合征是一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可以通过综合治疗得到有效控制。

及时就医并积极治疗是关键。

如何通过运动疗法来缓解雷诺综合征的症状

如何通过运动疗法来缓解雷诺综合征的症状

如何通过运动疗法来缓解雷诺综合征的症状雷诺综合征(Raynaud's Syndrome)是一种以阵发性指(趾)远端血管痉挛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患者常常会出现手指或脚趾变白、变紫至变红的现象,伴有疼痛和刺痛感。

尽管雷诺综合征的症状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通过运动疗法,我们可以缓解这些症状并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运动疗法来缓解雷诺综合征的症状。

一、运动选择运动对于改善血液循环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自行车骑行等。

这些运动可以促进心血管系统的运行,增加血液循环,从而减轻雷诺综合征的症状。

此外,还可以尝试进行一些局部锻炼,如手指操、脚趾操等,有助于改善手指和脚趾的血液循环。

二、运动时间和频率运动的时间和频率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每天进行30分钟至1小时的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5次,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但请注意,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能会引起血管收缩,反而加重雷诺综合征的症状。

因此,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和时长。

三、运动前的准备在开始运动之前,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热身。

热身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温度,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雷诺综合征发作的可能性。

简单的热身运动包括慢走、慢跑、腕部和脚踝的旋转运动等。

四、防寒保暖由于雷诺综合征患者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较差,所以在户外运动时应注意保暖。

患者可以选择穿着保暖、透气的运动装备,戴上手套、脚套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暖宝宝等保温用品来增加身体温度,避免雷诺综合征的症状加重。

五、注意休息和饮食在运动过程中,患者需要适时休息,以免身体过度疲劳。

合理的休息可以减轻雷诺综合征的症状,并为后续的运动提供能量。

此外,饮食方面,患者应注意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营养,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健康。

六、坚持锻炼雷诺综合征的症状并非一次锻炼就能完全消除,因此,坚持锻炼非常重要。

通过长期持续地进行运动,可以逐渐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减少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雷诺综合症1

雷诺综合症1
包括避免寒冷刺激和情绪激动;禁忌吸烟; 避免应用麦角胺、β-受体阻滞剂和避孕药; 明显职业原因所致者(长期使用震动性工 具、低温下作业)尽可能改换Ⅰ种。细心 保护手指免受外伤,因轻微损伤容易引起 指尖溃疡或其他营养性病变。日常生活中 饮少量酒类饮料可改善症状。如条件许可 者可移居气候温和,干燥地区,更可减少 症状发作。解除病人精神上顾虑,保持乐 观都是预防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病因:
雷诺现象病因目前不是十分明确。可能与 交叉神经功能紊乱,血管内皮损伤、神经 激素异常、血液学异常及性腺功能异常等 有关。 目前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能是本病的主要 原因
寒冷刺激、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内分泌 紊乱等是主要诱发因素。
病理生理和分型:
研究表明雷诺合症发作时,指动脉的血流完 全中断,导致指动脉血流中断的压力5mmHg 左右。雷诺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变化分三期: 1.痉挛缺血期:指,趾动脉最先发生痉挛,继 之毛细血管和小静脉亦痉挛,皮肤苍白。 2.淤血缺氧期:动脉痉挛先消退,毛细血管内 血流瘀滞,缺氧,皮肤出现发绀。 3.扩张充血期:痉挛全部解除后,出现反应性 血管扩张充血,皮肤潮红。然后转为正常色。
(三)手术治疗
大部分病例内科治疗有效,如果症状持续 不缓解,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①.病程超过3年。②.症状严重, 影响工作和生活。③足量疗程的药物治疗 无效﹔④免疫学检查无异常发现。
1.交叉神经切除术 上肢病变可考虑施行上胸交感 神经切除术,下肢病变可施行腰交叉神经切除术。 早期通过开放手术治疗行颈胸交叉神经切除,目前, 使用微创胸腔镜行上胸交感神经切除治疗雷诺综合 征。适用于严重或难治性或无法长期服药者,尤其 是伴有手指溃疡者。这种术式安全、微创、操作简 单,但术后复发率高。 2.星状神经节阻滞术 通过体外定位进行穿刺,注 射麻醉药物阻滞星状神经节,该方法操作简单,能 够迅速取得疗效。 3.动脉外膜交感神经末梢剥脱切除术 本术式的意义 是使血管处于部分失交感状态,缓解血管痉挛性发 作的生理学基础,增加血流量,达到治疗的目的该 术士疗效较为确切,但手术切口在手部或手臂,切 口较大,愈合后瘢痕明显,影响美观或影响手臂的 功能。

雷诺综合征干预护理

雷诺综合征干预护理

雷诺综合征干预护理
雷诺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手指、脚趾等外肢尖端血管受累,出现发冷、麻木、变色等症状。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以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症状
雷诺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手指、脚趾等末梢部位的皮肤发紫、发冷、麻木等。

在寒冷环境中,症状可能会加重,甚至出现溃疡、坏疽等严重后果。

干预护理
保暖
由于雷诺综合征患者的末梢血管容易受冷刺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暖和。

可以选择穿着保温内衣内裤、手套、袜子等保持体温。

避免冷刺激
避免长时间接触冰水或冰面等极端低温环境,避免抽烟、饮酒等刺激性物质的摄入,以减轻血管收缩的影响。

运动锻炼
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全身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雷诺综合征患者的症状。

可以选择散步、游泳等适合的运动方式。

饮食调理
雷诺综合征患者要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管理情绪
情绪波动可能会影响血管收缩,因此雷诺综合征患者需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

结语
综上所述,对雷诺综合征患者进行干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保暖、避免冷刺激、运动锻炼、饮食调理和情绪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帮助其更好地应对疾病。

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治疗和护理。

雷诺氏症概述

雷诺氏症概述

雷诺综合征概述:雷诺综合征是由于寒冷或情绪激动引起发作性的手指(足趾)苍白、发紫然后变为潮红的一组综合征。

没有特别原因者称为特发性雷诺综合征;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则称为继发性雷诺综合征。

病因:雷诺氏综合征的病因至今尚未明了,比较公认的病因有:1.寒冷刺激:病人对寒冷刺激特别敏感,多数病人冬季发病或冷刺激可诱发症状发作,夏季气候温暖时症状可自行缓解。

重症病人对温度的变化特别敏感,即使夏季也可发病。

本病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

2.神经兴奋:很多病人的发病与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有关。

发病时患者血液中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明显增高。

3.免疫与结缔组织疾病:大多数雷诺氏综合征患者中,血清免疫检查异常,提示病人血清中有抗原—抗体复合物存在,它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交感神经引起血管痉挛。

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外,结缔组织性疾病的病人也常同时合并有雷诺氏综合征。

4.内分泌紊乱:本病女性多见,约占70%~90%,且在月经来潮时病人症状加重,妊娠期症状减轻。

药物调整内分泌紊乱时可明显缓解病人症状。

5.动脉阻塞性疾病:如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胸廓出口综合征以及血液高凝状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血红蛋白尿、慢性肾功能衰竭、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等,可导致或伴有雷诺氏综合征。

6.特殊的生活工作环境:一些工种的工人,手指的小动脉有慢性震动性创伤。

此外,动脉直接的创伤、冻伤、慢性低温损伤等均可发生雷诺氏综合征。

7.药源性因素:如麦角、β肾上腺阻滞剂、口服避孕药等均可引起或加重雷诺氏综合征。

近年来免疫学的进展,表明在绝大多数雷诺综合征的患者,有许多血清免疫方面的异常,抗体超过同种核组成。

患者血清中可能有抗原-抗体免疫复合体存在,可通过化学传递质或直接作用于交感神经终板,导致血管痉挛性改变。

临床上使用阻滞交感神经终板的药物后,雷诺症状可完全缓解。

苍白、青紫和潮红为雷诺综合征皮色改变的三个阶段。

皮色苍白是由于指(趾)端小动脉和小静脉痉挛,导致毛细血管灌流缓慢,因而皮肤血管内血流减少或缺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雷诺综合征(Raynaud“ssyndrome)以往称为雷诺病和雷诺现象,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

以阵发性四肢肢端(主要是手指)对称的间歇发白、紫绀和潮红为其临床特点,常为情绪激动或受寒冷所诱发。

本病少见,多发生于女性,尤其是神经过敏者,男女比例为1∶10.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

在寒冷季节发作较重。

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主要为肢端小动脉的痉挛,其原因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使交感神经功能亢进;2、血循环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高;3、病情常在月经期加重,妊娠期减轻,因此有人认为与内分泌有关;4、肢体小动脉本身的缺陷,对正常生理现象表现出过度反应所致;5、也有人认为,初期是肢端小动脉对寒冷有过度反应,其后由于长期的血管痉挛,使动脉内膜增生、血流不畅,若再有使肢端小动脉血流减少的各种生理因素,即可作用于病变动脉而引起发作;6、患者常有家族史,提示可能与遗传有关;7、免疫和结缔组织病,如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乙型肝炎抗原所致的血管炎、药物所致的血管炎以及Sjagren综合征等;8、晚近,提到血小板破坏的加快,血清素或血栓素A2等因子的释放引起血管收缩;9、阻塞性动脉病变,如闭塞性动脉硬化、血栓栓塞性脉管炎等;10、物理因素,如震动性损伤、直接的动脉创伤、冻伤等;11、某些药物所致,如麦角、铅、铊、砷等中毒,聚氯乙烯,β-阻滞剂,细胞毒药物,避孕药等;12、影响神经血管机制的因素如颈肋、前斜角肌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拐杖使用不当压迫腋部、肿瘤压迫臂丛和锁骨下血管、颈椎炎或髓核破裂、周围神经炎、脊髓空洞症或脊髓痨等;13、血液中冷凝集素增多或冷球蛋白血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等;14、变异性心绞痛病人中26%有偏头痛、24%有雷诺综合征,提示本病病人中有一种多区域动脉痉挛的全身性缺陷。

15、有报导本病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有关,可能反映有继发于心排血量严重减少的周围血管张力的异常增高。

病理改变本病的发作过程,先是指(趾)动脉发生痉挛或功能性闭塞,其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亦痉挛,因而局部皮肤呈现苍白。

动脉痉挛较小静脉痉挛消退快,而造成毛细血管内血液淤滞、缺氧,出现紫绀。

血管痉挛解除后,局部循环恢复,并出现反应性充血,故皮肤出现潮红,然后转为正常色泽。

病变初期,指、趾动脉无显著病理变化可见。

后期可见动脉内膜增生、弹力膜断裂和肌层增厚等变化,使小动脉管腔狭小、血流减少。

少数患者最后可有血栓形成,管腔闭塞,伴有局部组织的营养性改变,严重者可发生指(趾)端溃疡,偶有坏死。

根据指动脉的病变状况,本征可分为梗阻型(62.6%)和痉挛型(37.4%)两大组。

梗阻型有明显的掌、指动脉梗阻,多由免疫性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所伴随的慢性动脉炎所致。

由于有严重的动脉梗阻,故室温时指动脉压明显降低。

梗阻型对寒冷的正常血管收缩反应就足以引起发作。

痉挛型无明显掌、指动脉梗阻,在室温时指动脉正常,在临界温度时(18~20℃)才引起发作。

痉挛型有异常的肾上腺能受体改变,血小板上α2-受体活性明显增加,致使血管对冷刺激的敏感性增高。

临床表现起病缓慢,一般在受寒冷后,尤其是手指接触低温后发作,故冬季多发。

发作时手指肤色变白,继而紫绀,常先从指尖开始,以后波及整个手指,甚至手掌。

伴有局部冷、麻、针刺样疼痛或其他异常感觉,而腕部脉搏正常。

发作持续数分钟后自行缓解,皮肤转为潮红而伴有烧灼、刺痛感,然后转为正常色泽。

局部加温、揉擦、挥动上肢等可使发作停止。

受累手指往往两手对称,小指和无名指常最先受累,以后波及其他手指,拇指因血供较丰富多不受累,下肢受累者少见。

发作间歇期,除手足有寒冷感外无其他症状。

病程一般进展缓慢,约1/3患者发作频繁,每次持续可达1小时以上,常需将手(足)浸入温水中才能缓解,伴有手指(趾)水肿,温暖季节中环境温度的轻微降低,情绪的稍微激动,都可引起发作。

个别病情严重的患者,发作呈持续状态,间歇期几乎消失,有局部组织营养性变化,如皮肤萎缩或增厚,指甲呈纵向弯曲畸形,指垫消瘦,末节指骨脱钙,指尖溃疡并向指甲下扩展,引起指甲与甲床分离,伴有剧烈疼痛。

此外,还
可能引起指端坏疽。

10~12%患者在长期患病后可出现局限的指(趾)皮肤硬化。

最常见为只有两手受累,有时可有两手和两足均受累,极少见为累及鼻、两颊、两耳和颏。

非典型发作也不少见。

在这些病人中,指或趾的受累不对称,只有1个或2个指或趾受累,甚至只有指或趾的一部分受累。

指或趾受累最严重的部分是最远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