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综合征
雷诺氏病的原因

雷诺氏病的原因文章目录*一、雷诺氏病的简介*二、雷诺氏病的原因*三、雷诺氏病的危害*四、雷诺氏病的高发人群*五、雷诺氏病的预防方法雷诺氏病的简介雷诺(Raynaud)综合征是指肢端动脉阵发性痉挛,常于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等因素影响下发病,表现为肢端皮肤颜色间歇性苍白、紫绀和潮红的改变,一般以上肢较重,偶见于下肢。
雷诺氏病的原因雷诺综合征的病因目前仍不完全明确,寒冷刺激,情绪激素或精神紧张是主要的激发因素,其他诱因如感染,疲劳等,由于病情常在月经期加重,在妊娠期减轻,因此,有人认为本症可能与性腺功能有关。
近年来免疫学的进展,表明在绝大多数雷诺综合征的患者,有许多血清免疫方面的异常,抗体超过同种核组成,患者血清中可能有抗原-抗体免疫复合体存在,可通过化学传递质或直接作用于交感神经终板,导致血管痉挛性改变,临床上使用阻滞交感神经终板的药物后,雷诺症状可完全缓解。
苍白,青紫和潮红为雷诺综合征皮色改变的三个阶段,皮色苍白是由于指(趾)端小动脉和小静脉痉挛,导致毛细血管灌流缓慢,因而皮肤血管内血流减少或缺乏,几分钟后,由于缺氧和代谢产物积聚,使毛细血管可能还包括小静脉在内稍为扩张,有少量血液流入毛细血管,迅速脱氧后,引起青紫,当动脉痉挛已消退而静脉痉挛仍然存在时即出现青紫,肢端血管痉挛解除,大量血液进入扩张的毛细血管即出现反应性充血,皮色转为潮红,当有正常量的血流通过小动脉,毛细血管灌流正常,发作好停止,皮色恢复正常。
雷诺氏病的危害雷诺病可使小血管闭塞,结果导致指端缺血坏死,严重者可出现指(趾)末端指腹变平,坏疽,末节指骨可因缺血而坏死,被吸收,溶解,出现变短或截指现象,在一些抵抗力低的患者,指端缺血而发生溃疡有可能导致骨髓炎,败血症等疾病,这也是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正确而及时地应用抗感染药物有助于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雷诺氏病的高发人群雷诺氏综合征临床上并不少见,多见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10,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绝少超过40岁。
雷诺五联征的名词解释

雷诺五联征的名词解释雷诺五联征,也称雷诺·伯恩斯·贝茨·汤普森·霍尔德(Raynauld-Bournes-Thomson-Holmes)五联征,是1970年由法国病理学家雷诺兹·伯恩斯·贝茨·汤普森·霍尔德(Raynauld Bournes Thomson Holmes)发现,用来诊断系统性硬化症的一套临床诊断标准。
这一联征包括——盐脂失调综合症(Salt-Wasting Syndrome),白蛋白尿综合征(Proteinuria),甲状腺功能减退综合症(Hypothyroidism),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
盐脂失调综合症是因为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体内的脂质水平异常,尤其是低钠和低钾血症,而发生的一组症状,其主要表现包括进食缺乏,体重减轻,性欲减退,高血压,消瘦,轻度便秘、腹泻等症状。
白蛋白尿综合征是因为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液中的抗体分泌物的不正常增加,而导致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白蛋白尿,多尿,腰背痛,腹部肿胀,高血压,腹泻等症状。
甲状腺功能减退综合征是因为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而引起的症状,其主要表现为:脱发,畏寒,肌肉疼痛,体重增加,抑郁等。
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脸色苍白,皮肤易出现瘀斑,口腔出血,皮肤指甲和眼睛出血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慢性炎症性疾病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发热,脸色苍白,精神状态低落,活动力减退,口腔出血,皮肤易出现瘀斑,呼吸困难等。
雷诺五联征是由上述这5种症状组成,因此当患者出现这5种症状时,可以推测患者患有系统性硬化症,从而帮助更早发现病情,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状况和预后结果。
crest综合征名词解释

Crest综合征:症状、诊断与治疗探究Crest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系统性硬化症(scleroderma)的一个亚型。
它的名称来源于一些最常见的临床特征,即钙化(calcinosis)、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食管痉挛(esophageal dysmotility)、硬皮症(sclerodactyly)和面部皮肤累及(telangiectasia)。
本症主要影响皮肤、血管和内脏器官,导致胶原蛋白的过度沉积和纤维化。
Crest综合征的症状各异,因此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其中最常见的是Raynaud现象,表现为手指和脚趾在寒冷或情绪激动时发生血管痉挛,导致皮肤发白、发紫、发冷。
其他常见症状包括运动和呼吸困难、面部肿胀、吞咽困难、消化不良、关节疼痛和肌肉无力等。
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因患者而异。
要确诊Crest综合征,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一般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血液测试,以检查自身免疫反应程度、抗核抗体和其他相关指标。
此外,医生还可能进行皮肤和内脏器官的检查,以及进行X射线、超声波和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病变程度和内脏器官的受累情况。
治疗Crest综合征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和改善生活质量。
常用的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血管扩张剂、抗氧化剂和抗炎药等。
物理治疗主要包括康复训练、按摩和理疗等,可以帮助改善关节活动度、缓解肌肉疼痛和改善循环状况。
此外,支持性治疗也非常重要,包括定期复诊、心理支持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维护等。
总之,Crest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然而,及早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可以帮助控制病情,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接受定期的随访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手段。
雷诺综合征(雷诺现象)

雷诺综合征(雷诺现象)
雷诺综合征,又称雷诺现象,是一种罕见疾病,表现为手指或脚趾在寒冷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变得发紫、冰冷及疼痛,主要是由于血管对寒冷的异常反应所致。
本文将介绍雷诺综合征的症状、病因、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症状
雷诺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包括:
1.手指或脚趾发紫、冰冷
2.疼痛或刺痛感
3.感觉异常
4.容易出现手脚的皮肤溃疡
这些症状多在寒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通常对称性发作。
病因
雷诺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血管异常:雷诺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对寒冷刺激存在异常反应,导致血
管痉挛和微循环障碍。
2.神经因素: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可能在雷诺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着
重要作用。
诊断
雷诺综合征的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医生可能还会进行以下检查:
1.冷试验:让患者将手指或脚趾浸入冷水中,观察反应。
2.血液检查:检查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
3.血管造影: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观察血管情况。
治疗
治疗雷诺综合征的方法包括:
1.避免寒冷刺激:尽量避免寒冷天气或佩戴保暖的手套、袜子等。
2.药物治疗: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扩张药等。
3.物理治疗:如温热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
4.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雷诺综合征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雷诺综合征是一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可以通过综合治疗得到有效控制。
及时就医并积极治疗是关键。
雷诺综合征健康宣教

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可能导 致雷诺综合征
缺乏运动可能导 致免疫力下降, 增加患病风险
缺乏运动可能导 致血管收缩,影 响血液循环
缺乏运动可能导 致肥胖,增加雷 诺综合征的风险
01
02
03
04
健康教育目标
01
提高公众对雷诺 综合征的认识和
了解
02
帮助患者及家属 掌握雷诺综合征 的预防、治疗和
护理知识
03
有关。
4
雷诺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年 龄,但多见于女性。
雷诺综合征分类
原发性雷诺综合 征:病因不明, 可能与遗传、免
疫等因素有关
继发性雷诺综合 征:由其他疾病 或药物引起,如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等
混合型雷诺综合 征:同时存在原 发性和继发性雷 诺综合征的症状
雷诺综合征变异 型:症状不典型, 可能表现为局部 皮肤温度升高、
04
肢端动脉痉挛:与雷 诺综合征类似,但通 常只影响手指或脚趾, 且症状较轻
雷诺综合征检查方法
01
病史询问:了解患 者病史,包括发病 时间、症状持续时
间、发作频率等
02
体格检查:观察患 者皮肤颜色、温度、 脉搏等,判断是否
存在雷诺现象
03
实验室检查:血常 规、尿常规、肝肾 功能等,排除其他
疾病可能
评价结果
健康促进计划实 施后,雷诺综合
征患者生活质量 1
得到显著提高
患者对健康促 4
进计划的满意 度较高
患者对健康知识 的掌握程度明显
2 提高
3
患者自我管理 能力得到增强
演讲人
目录
01. 基本概述 03. 危险行为因素 05. 健康促进计划
雷诺综合征了解雷诺综合征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MRI检查:观察 骨骼和关节的软 组织结构和功能
超声检查:观察 骨骼和关节的软 组织结构和功能
核素扫描:观察 骨骼和关节的代
谢和功能
血管造影:观察 血管的形态和功
能
特殊检查
皮肤温度测试:测量 手指、脚趾等部位的 皮肤温度,判断是否
存在雷诺现象
血管检查:通过超声、 CT等手段检查血管 状况,判断是否存在
用于改善血液循环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 素、甲氨蝶呤等,用
于控制免疫反应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病情严重、 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手术方式:血管重建、血 管移植、血管内支架等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 血栓形成等
术后护理:抗凝、抗感染、 监测血压等
其他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 抗炎药、抗凝血 药等药物进行治
疗
物理治疗:使用 热敷、按摩等物 理方法进行治疗
护理方法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过度
劳累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避免辛辣
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焦虑
和抑郁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和治疗
雷诺综合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雷诺综合征的症状 和治疗方法
,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标题内容
02 雷诺综合征的症状
03 雷诺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04 雷诺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05 雷诺综合征的预防和护理
02
雷诺综合征的 症状
早期症状
手指、脚趾、耳垂等部位出现苍白、 发冷、麻木等症状
皮肤温度降低,皮肤颜色变白
手指、脚趾等部位出现疼痛、肿胀、 麻木等症状
雷诺现象颜色变化顺序

雷诺现象颜色变化顺序
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是一种影响小血管,特别是手和脚末端血管的疾病,其典型发作时皮肤颜色变化顺序为:
1. 苍白(白色):在寒冷或情绪压力等因素刺激下,小动脉痉挛收缩,导致血流减少或阻断,皮肤因此变得苍白。
2. 青紫(蓝色):由于血液流动受限,缺氧使得皮肤呈现青紫色调。
3.红润(红色):当血管逐渐恢复正常功能,血流恢复,毛细血管重新开放,氧气供应充足后,皮肤会变为鲜红色或粉红色。
4.先从手指开始。
5.然后逐渐向手臂、肩部等部位发展。
6.雷诺现象通常是指患者的肢端皮肤出现阵发性苍白、发紫,然后颜色逐渐变深,最后变成潮红的一种现象。
7.雷诺现象的典型发作过程为:当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及精神紧张时,手指皮肤出现苍白和发绀,手指末梢有麻木、发凉和刺痛,经保暖后,皮色变潮红,则有温热和胀感,继而皮色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消失。
总结来说,雷诺现象发作时的皮肤颜色变化顺序是:白→紫→红。
这种病症通常需要医疗评估和管理,以防止长期并发症的发生。
雷诺现象

雷诺现象雷诺现象和雷诺病合称雷诺综合征,最早由Raynaud医生报道而得名,是一种以皮肤苍白、青紫而后潮红为特征的疾病。
病因尚不明确,多有寒冷、情绪波动以及其他诱发因素,是由于间歇性末梢小动脉痉挛、管腔狭窄引起的一种血管疾病。
雷诺病指找不到任何潜在病因,仅仅是局部功能异常,症状和病程缓和的血管疾病;而出现雷诺现象的人则患一种或几种疾病,症状和病情比较严重,二者均与免疫功能缺陷性有关。
本病发作与温度有关,好见于秋冬季节,病人多是20~40岁之间的女性。
雷诺现象简介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 Rp)也称雷诺综合征。
特点是肢端接连出现苍白、雷诺现象发紫和潮红三相反应,多发生于上肢,两侧对称,也可累及下肢,或同时波及上下肢,偶尔发生于耳朵、鼻端、颊部或领部。
常因寒冷或情绪激动而诱发。
发作时先手指发凉、皮肤明显苍白、发僵,甚至手指活动困难,同时有麻木和针刺的感觉,继而颜色加深,呈深红色或青紫色,严重时部分指甲也发紫,之后皮肤颜色变浅,呈弥漫性潮红,跳动感觉增强,最后恢复正常。
反复发生的雷诺现象可使局部发生溃疡、萎缩、硬化以至坏疽。
但更多见的是手指(足趾)的各种营养变化,往往指端变尖或柠状指甲也可以扭曲变形。
雷诺现象可分为原发和继发性两种。
前者病因不明,是一种良性的肢端小动脉痉挛症,也称雷诺病,多见于女性。
后者继发于其他疾病,即雷诺现象在其他疾病中的表现。
最近研究表明,雷诺现象不仅累及肢端,在结缔组织疾病患者的内脏也可发生雷诺现象,主要累及肺脏、心脏、脑和肾脏,至于雷诺现象能否对内脏器官造成损害各家报道不一。
疾病病因病因至今尚无一致看法。
Raynaud认为由交感神经活性过高所致。
Lewis认为由动脉血管壁病变,导致末梢血管对寒冷、情绪压力等刺激出现过度的反应,先收缩继淤胀所致。
现在认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是本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疾病机理肢端雷诺现象发生的机理关于雷诺现象发生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综合各家学说认为有以下几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诺综合征雷诺综合征(Raynaud’s syndrome)系由寒冷或情绪因素诱发的一种以双手皮肤发作性苍白、发绀和潮红为特征的病理生理改变。
此征由指动脉的发作性痉挛所引起,多见于青年女性,好发于双手和手指,但也可涉及双足和足趾。
1862年Maurice Raynaud首先报道了25例由指动脉痉挛引起的发作性手指缺血性疾病,即所谓雷诺病。
1901年Hutchinson观察到雷诺病可由多种疾病如动脉硬化、心力衰竭和硬皮病等引起,因而认为由Ranyaud提出的征象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从而提出了Raynaud现象。
1932年Allen 和Brown明确提出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发作性指动脉痉挛称为雷诺现象,而将良性、特发性和不伴有任何有关疾病的发作性指动脉痉挛称为雷诺病。
1957年Gifford和Hines报道了一组有雷诺症状的病例在发病前就患有可致本病的有关疾病。
至20世纪70年代诸医学中心已可在多数有雷诺症状的病人发现有关疾病,且大多数有自家免疫性疾病。
新近多数权威学者认为区分为雷诺病和雷诺现象并不合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诊断方法的改进认为大多数病人的有关疾病迟早会被诊断出来。
因而认为以雷诺综合征命名更为合理。
在临床上要解决的问题是:①雷诺综合征诊断是否成立;②仔细检查和随访有无伴发有关疾病;③如何施行治疗。
在雷诺综合征(以下简称RS)中,约70%的病人迟早可发现原发性疾病。
中医中并没有“雷诺综合征”的病名。
但关于其临床表现,文献中有类似的记载。
如远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即有“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本病应属中医痹证的脉痹、寒痹、四肢逆冷、手足厥寒范畴。
特发性雷诺综合征的起病年龄多在20~30岁,病因迄今未明。
Lewis和Piekering随机调查了122人,发现25%男性和30%女性有雷诺综合征发作史。
Taylor和Palmear在1项254名震动机械操作工人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非震动机械操作工人雷诺综合征发病率达5.3%。
Olsen和Nielson调查了丹麦哥本哈根一组21~50岁的健康妇女,雷诺综合征发病率高达22%。
Heslop报道,从事一般性工作的人,男女性发病率分别为17.6%和8.3%,其中只有约一半病人就医。
在瑞典Leppart及其同事对3000名妇女进行随机调查,发现15.6%患有雷诺综合征。
综合上述和其他作者的报道,雷诺综合征在女性发病率为11.8%(n=4320),男性为6.7%(n=1443),其中大部分生活在寒冷、潮湿的气候中,如丹麦、英国和美国俄勒冈州。
Holling认为寒冷和潮湿将增加雷诺综合征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具体机制不明。
雷诺综合征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10,欧美地区发病率高于我国。
目前关于雷诺综合征的具体发病机制不明,一般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寒冷刺激相当部分的雷诺综合征病人生活在气候较为寒冷的北欧、北美、英国、中国北方等地,典型的雷诺综合征发作往往是在受到寒冷刺激后,发作的频度和程度也与气候的寒冷程度相关。
2.精神因素雷诺综合征的病人中以交感神经兴奋型者居多,有一部分病人在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也会诱发,可能是因病人血管运动神经中枢处于紊乱状态,使得末梢动脉平滑肌张力增高,对刺激敏感度增加所致。
3.内分泌因素雷诺综合征多见于女性,病人症状在经期加重,孕期减轻,因此考虑可能与性激素的分泌水平有关。
4.职业因素在长期从事振动性作业(如汽钻、电锯)的工人中间,雷诺综合征的发病率可高达50%,研究表明振动频率在125Hz时,对手指末梢动脉的冲击张力相当大,病理上可出现内膜下层纤维化的表现。
此外,在冷冻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中,雷诺综合征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
有相当一部分特发性雷诺综合征病人,在随访中会表现出原发疾病(表1),这些疾病所引起的肢体远端缺血性改变主要是由动脉硬化或者慢性动脉炎症,局部血栓形成导致末梢动脉闭塞所致,而并非简单的动脉痉挛。
雷诺综合征发作时典型的三联征为手指苍白、青紫和潮红。
手指苍白主要是由于小动脉强烈痉挛导致毛细血管灌流缓慢,因而皮肤血管内血流减少或缺乏所致;几分钟后由于缺氧和代谢产物积聚使毛细血管可能还包括小静脉稍微扩张,有少量血流入毛细血管,迅速脱氧后引起青紫;肢端血管痉挛解除,大量血液进入扩张的毛细血管,即出现反应性充血,皮色转为潮红;当血流量恢复后,毛细血管灌流正常,发作即停止,皮色恢复正常。
研究雷诺综合征发作时血管收缩的发病机制已经有一个世纪。
雷诺认为雷诺综合征是神经功能异常所引起,但这种理论被Lewis所否定,Lewis在临床上反复用局麻药封闭雷诺综合征患者的自主和体壁神经,但并不能有效地阻止雷诺综合征的发作,他认为雷诺综合征发作是由于局部血管功能缺陷,在寒冷等刺激下血管壁高反应所引发。
当动脉的收缩力大于经动脉管腔的扩张力,动脉内的血流即终止。
Lewis的研究表明,雷诺综合征发作时,指动脉的血流完全中断,导致指动脉血流中断的压力0.667kPa(5mmHg)左右,临床观察表明,引起雷诺综合征发作有2种病理生理机制即动脉闭塞和动脉痉挛。
闭塞性雷诺综合征患者由于近端动脉闭塞,指动脉腔内扩张力下降,寒冷和情绪刺激所产生的正常血管收缩反应,可使指动脉血流终止,雷诺综合征发作。
许多紊乱均可导致小动脉闭塞,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自身免疫结缔组织疾病所伴发的动脉炎。
正常人动脉收缩期桡-指动脉压力变化在1.33~2.00kPa(10~15mmHg),指动脉绝对压力低于4.00kPa(30mmHg)或两指动脉压力差>2.00kPa(15mmHg),提示存在显著的弓或指动脉闭塞。
容积描记法研究表明:动脉闭塞性病变与动脉寒冷敏感性之间存在着定量的关系,弓和指动脉闭塞导致指动脉腔内压力显著下降的患者,容易发生雷诺综合征。
动脉痉挛引发的雷诺综合征病理生理机制仍未完全明了,痉挛性雷诺综合征患者没有显著的弓和指动脉闭塞,在室温下指动脉压力正常。
动脉造影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雷诺综合征患者指动脉无明显的病变,但在寒冷刺激下,指动脉的血流可完全中断。
Krahenbahl 等研究痉挛性雷诺综合征患者在寒冷刺激下指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发现,当温度降至28℃之前,患者指动脉压力降低很少,当温度降至28℃时,痉挛突然发生,指动脉血流中断。
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痉挛性雷诺综合征患者肾上腺素能神经活力增强。
正常人手指寒冷刺激时动静脉分流明显减少,而毛细血管的血流量没有明显的改变,痉挛性雷诺综合征患者在室温和寒冷刺激下,动静脉分流和毛细血管的流量均明显降低,用交感神经阻滞剂后,痉挛性雷诺综合征患者在室温和寒冷刺激下,动静脉分流和毛细血管流量均显著增加。
这些研究表明,肾上腺素能神经活力增强可能是痉挛性雷诺综合征病理生理的主要因素。
血管平滑肌细胞α-肾上腺能受体的改变可能与反复的寒冷刺激有关,这也可能与痉挛性雷诺综合征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Keenan和Porter的研究表明,痉挛性雷诺综合征患者循环血小板中,α2-肾上腺能受体水平明显高于闭塞性雷诺综合征患者和正常人,用痉挛性雷诺综合征患者的血清培育正常人的血小板,正常人血小板上的α2-肾上腺能受体水平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则没有这种改变,这些研究表明,受体的调控是通过增加细胞受体的合成来进行的,尽管血小板膜上的受体和血管平滑肌上的受体水平在人类仍然需要进一步定量研究,但实验和临床研究则支持二者的直接联系,认为受体水平的改变是众多因素中最根本的导致血管痉挛的异常。
许多别的因素也被认为参与痉挛性雷诺综合征病理生理过程,如血液黏滞性的改变、异常的血清蛋白、血清中5-羟色胺水平的增高和血管切应力的改变等。
最近还有研究认为,血管作用相关肽,诸如钙相关肽、内皮素等也参与痉挛性雷诺综合征的发病,但在大部分患者不是主要因素。
1.症状起病缓慢,一般在受寒冷后.尤其在手指接触低温后发作,冬季多发。
发作时手指肤色变白,继而紫绀。
常先从指尖开始,以后波及整个手指,甚至手掌。
伴有局部冷、麻、针针刺样疼痛或其他异常感觉,而腕部脉搏正常。
发作持续数分钟后自行缓解,皮肤转为潮红而伴有烧灼、刺痛感,然后转为正常色泽。
局部加温、揉撩、挥动上肢等常可使发作终止。
受累手指往往两手对称,小指和无名指常最先受累。
以后波及其他手指,拇指多不受累,下肢受累者少见。
发作间歇期,除手足有寒冷感外无其他症状。
个别病情严重的患者,发作呈持续状态,间歇期几乎消失。
2.典型发作可分为3期(1)苍白:这是早期表现,发生突然,系肢端细小动脉痉挛,导致组织毛细血管血流灌注缓慢、皮肤血管内血流量减少所致。
当血流量严重减少或毛细血管内血流停滞时,就会出现“死指”现象。
其特征是常对称地发生在两手指动脉。
严重时可累及掌动脉,若手足同时发病,而手部病情总是较足部为重。
偶有鼻尖、颊部及耳郭发病者。
罕见的是舌动脉也发生痉挛现象。
发病一般是自指端开始,而后向指根部或手掌发展,但很少超过腕骨区。
皮肤苍白先从一个手指开始,其顺序多是第4、第5、第3、第2手指,因大拇指血液循环较丰富,所以只在病情较重时才能引起皮肤颜色改变。
发作时手部有冷感,局部温度降低,或有麻木、针刺、笨重以及僵硬等,若发作持久,感觉功能可能减退;若运动神经功能受到影响,还可引起运动障碍或有多汗现象等。
(2)青紫:几分钟后,细小动脉痉挛即行解除,而细小静脉仍处于痉挛状态,阻碍血液流动,此时乳头下静脉丛和毛细血管出现缺氧性麻痹,血流缓慢或淤滞,致使血中氧含量减少,还原血红蛋白量增加,于是出现皮肤苍白后的青紫现象。
此时自觉症状一般较轻。
(3)潮红:当患者处于温暖环境中,寒冷刺激解除和血管痉挛消失后,细动脉、毛细血管和细静脉反应性扩张,大量血液随之流入,于是皮肤变成潮红。
此时局部温度增高,或有轻度烧灼样胀痛及搏击性疼痛。
当血液灌流正常后,发作即行停止,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上述典型发作表现多见于Raynaud病。
Raynaud现象与Raynaud病的早期临床表现相似,但常较不典型。
有的可不呈上述规律性的连续变化,如先青紫而无苍白或有苍白而无青紫,或不出现潮红而由苍白和(或)青紫而恢复正常,这种情况较少或是见于晚期病例。
轻型病例每次发作持续仅数分钟,经局部温暖后恢复正常。
两次发作间皮肤无异常表现。
严重病例发作持续时间较长或频繁发作,即使在夏天或阴雨气候中亦能引起发作,并必须经全身温暖和消除寒战感后方能恢复正常。
这种患者普遍都怕冷,并常有中枢神经失调现象,如易于兴奋或情绪激动、多疑。
3.体征(1)激发试验:①冷水试验:将手指浸入4℃左右冷水中1min,可诱发典型发作。
②握拳试验:两手握拳1min后。
在弯曲状态下松开手指,也可出现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