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对实施新会计准则后的几点意见
新会计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新会计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加,各国纷纷进行了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升级。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为企业带来了许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就新会计制度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二、问题一:会计政策选择与变更在新会计制度实施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并可能需要进行会计政策的变更。
然而,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可能带来一些困扰和风险。
对策一:明确会计政策选择原则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遵循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财务报表真实反映的原则。
同时,企业应充分了解新会计制度下各项会计政策的具体要求,对比不同会计政策的优劣势,选择最为适合的会计政策。
对策二:合理解释会计政策变更原因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变更时,需要合理解释变更原因,并在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
同时,应保留相关的会计政策变更文件和材料,以备查验。
三、问题二:会计处理及确认新会计制度对于会计处理和确认提出了更为详细的要求,但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实施的难题。
对策一: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确保会计处理和确认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建立健全的账务核对机制,加强对会计处理的监督和审查。
对策二:加强人员培训和沟通企业应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对新会计制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与此同时,加强与审计机构的沟通,及时解决实施中的疑问和问题。
四、问题三:财务报表披露新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披露要求更加严格和规范,企业需要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规定。
对策一:制定财务报表编制流程企业应制定财务报表编制流程,并确保按照规定进行财务数据的披露。
建立健全的内部报表审核机制,确保报表的准确和完整。
对策二:提高财务报表披露透明度企业应加强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的透明度,通过公开披露和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增加信息的可获取性和可比性,提高报表的可信度。
五、问题四: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更新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浅谈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新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7年1月开始实施的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确立。
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的对策。
一、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存在的问题(一)新会计准则为企业的盈余管理大开方便之们1、资产减值会计一直都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工具。
2001年上市公司全面实施“八项计提”进一步挤掉上市公司资产水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上市公司政策选择的余地,上市公司不切实际地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巨额冲销和巨额转回,在会计年度间随意调节利润。
亏损的上市公司,更是利用资产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避免ST和下市。
新准则对减值损失的转回作了新的规定。
在确定资产减值损失时,同我国现行制度和准则仍保持一致,但在转回问题上,准则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不得转回是针对长期资产减值而言,流动资产如存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等的减值问题由其他的准则来规范。
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关掉了企业通过长期资产进行利润操纵的大门,但是企业仍然有其他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
2、债务重组或者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可能使公司盈余管理成本降低。
原准则不允许债务人将债权人的让步确认为重组收益,非货币性交易也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来确认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
而新准则中的债务重组交易将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确认重组收益、非货币性交易中以公允价值确认换入资产价值并确认置换收益等。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上市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其他目的,通过债务重组或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易,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
此外,也可以利用公允价值的确认问题来操纵利润。
在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但是在市场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确认公允价值则是一个难题。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及建议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及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会计工作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而近年来发布的新会计准则更是对企业会计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和建议两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1. 会计处理方法的变革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提出了更为严格和规范的要求。
在新的准则下,企业需要更加准确地核算和报告财务信息,尤其是在收入确认、资产计量、负债计量等方面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规定。
这意味着企业会计工作需要更精细化和规范化,会计人员需要更加熟练掌握相关会计方法和技巧。
2. 信息披露的要求提高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披露更为详尽和真实的财务信息。
这对企业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需要更加严谨和细致地准备财务报表,确保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3. 内部控制的加强新会计准则强调了企业的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和管理。
这也给企业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会计人员需要更加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和可靠。
4. 企业治理的改善1. 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需要更加精通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技巧。
企业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以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2.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3. 强化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实性4. 加强企业治理和内部监督新会计准则提出了对企业治理的改善要求,要求企业加强对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督和管理。
企业需要加强企业治理和内部监督的配合和支持,确保财务信息披露的合规和规范。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更为规范和健康的发展环境。
企业需要根据新的准则要求,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加强企业治理和内部监督。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及建议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及建议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会计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确认与计量、会计估计、财务报告与披露等几个方面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并给出一些建议。
一、财务报表的编制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编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新准则规定企业需按照新的分类及界定准则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分类,并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这使得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更加准确、规范地分类和界定资产和负债,更加符合使用者的需要。
建议:企业应加强资产和负债的分类与界定工作,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以增强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企业应及时更新自身的会计制度和报表编制指南,确保与新会计准则的规定相一致。
二、会计确认与计量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确认和计量的要求更加细致、全面。
新准则明确了应计利息的计算方法、投资房地产的计量方法等。
这使得企业在确认和计量各项会计事项时,需要更加严格按照新准则的要求进行操作。
建议:企业应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确保按照新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明确各项会计事项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计量依据,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会计估计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估计的处理提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新准则对坏账准备、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这使得企业在进行会计估计时需要更加准确、合理地进行。
建议:企业应加强财务报告和披露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按照新准则的要求进行操作。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流程,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完整,并及时披露相关的信息。
企业还可以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与相关利益相关者沟通,增加信息披露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对新准则实施的思考与建议

班级:会计0903 姓名:宋文霞 学号:0903100306
前言:
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要求企业会计核算法规 要顺应市场经济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能为全球投资 者提供更加透明可比的财务信息。特别是加入WTO 后,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需要也日益迫切,建立与 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呼声越来越高。新会计 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向世界发出了清晰的信号, 那就是中国的会计职业界致力于提高透明度和执行 高水准的执业准则,这不仅有利于会计职业,更为 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国民众和整个中国经济。
归纳意见与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培训,加强指导。培训的重点应放在长期股 权投资、资产减值、金融工具、所得税等准则,同 时还须加强对个性业务的指导,如弃置费用的计算、 特殊资产公允价值的取得等。 二.尽早研究准则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早做出 明确规定。财政部在2006年2月发布准则后,直到 10月份才出台指南,而《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则到 2007年才出来,导致许多公司对某些问题的把握不 准确,影响了实务操作,影响了披露质量。与会人 员希望相关部பைடு நூலகம்要提高准则制定的前瞻性与预见性, 尽量早地出台相关规定,加强对会计实务的指导与 规范。
执行新会计准则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
1.会计职业判断能力面临挑战。基于新会计准则的原 则导向,会计职业判断的大幅增加就是新会计准则的 应有之义。归纳与会同志的观点,会计职业判断的困 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如何判断一项投资 是属于长期股权投资,还是属于金融资产?二是如何 判断非货币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三是如何判断投 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是否具有控制权?四是对尚处于 限售期的股权投资,到底是划分为长期股权投资,还 是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五是如何判断资产组的 构成?六是母公司平时采用成本法核算对子公司的长 期股权投资,而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又要调整为权益 法,母公司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应按个别报表上的净 利润进行分配,还是按合并报表上的净利润进行分配? 等等。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及建议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及建议新会计准则是指对已有的会计准则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企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会计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我对其影响及建议的总结。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会计科目进行了调整。
包括重新确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科目的划分和命名,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更加准确、清晰。
但是这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企业需要对原有的会计制度进行整改,重新调整科目的结构和名称,同时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
建议企业要积极借鉴相关准则的指导,制定明确的会计政策和程序,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新会计准则强调了与风险管理相关的会计政策。
包括合同收入、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计量以及准则的实施细则等方面的调整,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和业务风险。
这也需要企业加强对风险管理的理解和实施,及时做好对业务风险的评估和防范。
建议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与风险管理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新会计准则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披露提出了更加严格和详细的要求。
包括财务报表的表述形式、披露项目的分类和要求等方面的规定,使得财务报表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和可读性,有利于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真实客观的评估。
建议企业要加强财务报表编制规范的培训和指导,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企业形象和信誉度。
新会计准则还对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政策提出了更加具体和细致的要求。
企业需要对现有的财务制度和会计软件进行调整和升级,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建议企业要密切关注相关的准则和政策,及时进行内外部的沟通和协调,完善企业的会计制度和流程,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会计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需要企业对原有的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财务报表的披露水平和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企业应积极应对新会计准则的挑战,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与沟通,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以适应新会计准则所带来的改变,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对新会计准则下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研究

对新会计准则下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研究随着新准则的实施,财务管理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的准则,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优化财务管理流程,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一、加强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新准则的实施,要求企业必须符合新的会计准则要求,否则将面临行政处罚和法律风险。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财务工作流程、责任和权限,确保财务工作符合新的会计准则要求。
二、优化财务管理流程企业需要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将原本复杂的财务流程变得简单,确保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
企业应着重强化财务管理流程中的内部控制机制,做好账务核对、原始凭证的保管、审计遵循等内部控制环节,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完整和真实性。
三、完善内部管理体制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和内部管理相互协调和配合。
企业需要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人事培训和激励机制,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自动化,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四、加强对财务人员培训和激励机制企业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及时跟进新的会计准则要求及其应用,使其紧跟财务管理新技术新变化,提高运用新技术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增加工作动力和热情,减少犯错机率和工作负担。
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建立完善的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确度和效率。
同时,企业应该建立数据安全保护机制,防止公司财务数据违规泄露或被破坏,确保财务工作的安全与稳定。
总之,在新准则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更多。
企业只有通过加强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工作,适应新的会计准则的要求,并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升级和提高。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及建议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及建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地适应和发展。
在过去几年中,全球各国对会计准则进行了多次修订和更新,其中对企业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及建议。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
其一是会计政策的调整。
由于新会计准则对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方面的认定标准和计量方法做出了调整,因此企业需要根据新准则重新调整会计政策,包括调整会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会计政策变更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等这些方面。
其二是财务报表呈现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内容和格式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更加贴近实际经营的状况,更加清晰地展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这也需要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呈现进行相应的调整。
其三是内部控制的调整。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要求企业建立更加严格和规范的内部控制机制,以确保企业的财务报表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入的,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在面对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影响时,企业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新的会计准则的要求,并且更好地发挥会计工作的作用。
那么,面对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工作产生的影响,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强内部培训。
企业需要通过开展内部培训和学习,提高财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的理解和掌握,增强他们对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应对能力。
通过培训,使财务人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和影响,为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建立健全会计政策。
企业需要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政策与新会计准则相符合,使企业的会计政策更加科学、合理,并且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报表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实施新会计准则后的几点意见
'\r\n 【摘要】我国新
准则是在国内外复杂的
和
形势下运行的,上市公司在施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考虑。
本文论述了现阶段国际和国内的会计
,并就如何看待新会计准则运行一年来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标准;证券市场
新准则出台之后,税法、会计环境、国家宏观经济的进程都对其有一定影响及制约作用,这个磨合过程需要相当的时间,需要各个方面的协调与配合,新准则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
为了解新准则的实施情况,本文就目前掌握的情况作一些分析研究。
一、现阶段存在的国际、国内新问题
(一)国际形势不稳定
和平仍然是主题,但是也存在不稳定因素,如:美国出兵伊拉克问题;科索沃独立引起国际关注;恐怖主义猖獗,如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不久前遇刺身亡。
粮食问题,美国粮食出口能力下降,导致粮食的实际价格上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压力。
亚洲的未来充满风险,其中包括油价猛涨,美元暴跌,投资者撤出日元套利交易,甚至还有恐怖袭击。
贸易磨擦增加,如欧盟对我国蜡烛和钢丝发起反倾销调查,欧盟委员会16日
公报宣布,已分别对从中国进口的蜡烛和钢丝产品发起两项反倾销调查。
公报称,欧委会于2008年1月3日收到德国、荷兰等多个成员国蜡烛生产企业针对中国产蜡烛提起的反倾销申诉,“相关证据表明,有必要展开反倾销调查”。
美元大幅贬值。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008年5月15日公布,当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976比1,已经突破7.00的关口,再创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
自2008年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接近6.8%。
不过可喜的是2008年5月20日人民币有所回升为6.987比1。
(二)国内与国外产生密切的连带关系
1.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发改委”在一份
中列举了各国物价情况:2007年9、10月份消费物价指数涨幅超过5%的国家有7个,俄罗斯为10.8%,南非9.7%,其余为阿根廷、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和中国。
我国6.5%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不过是垫底状态。
2.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中国股市与全球股市的关联度越来越高:
受全球股市暴跌的影响,上证综指从2007年10月中旬的6124的高点,一路震荡下行,至5月20日触及3400点左右,几个月中,累计最大跌幅超过50%。
对于中国股市的大幅回调,业内人士有不同的看法,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比如市盈率太高,A股泡沫太多;盘子越来越大,需要深度回调;雪灾等自然灾害。
然而,有一个共同的看法: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以及中国股市正产生影响。
在上证所一高管看来,美国次贷危机虽然对中国股市没有直接的影响,但产生了很大的间接影响。
比如上市公司的出口业务受挫,股民的信心受挫等。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股市已不再是独处一隅的世外桃源,中国经济已融入国际经济体之中,中国股市与全球股市的关联
度也越来越紧密。
这一点在中国股市的体量上可以得到印证。
200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总市值最高达到了28万亿元,列亚洲第二,全球第六。
如果加上深交所、港交所、台交所,中国股市的总市值已处在世界交易所的前列,可谓举足轻重。
这样一个迅速崛起的新兴市场,与世界联动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换言之,当美国因为次贷危机而波及全球股市下挫时,中国股市巨幅震荡也在所难免。
3.适应市场经济的机制仍不健全。
中小投资者在证券市场遇到的困惑:
(1)机构压迫。
中小股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对上市公司缺乏研究,对技术分析知之甚少,故选择有信息优势、有资金实力的基金和机构重仓持有的权重高价绩优股,进行中长期投资,誓与基金共存亡。
(2)法律不健全。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平公正是证券市场的原则。
然而在证券市场,法律的天平总是向大股东一边倾斜。
早先有东方电子的股民受了欺诈告到法院,曾被无理否回。
后有杭萧钢构内幕交易受损的众多股民,依法进行集体诉讼要信息披露违规的上市公司赔偿,却被法律拒之门外。
更为不解的是,券商违规进行权证创设,让参与的中小散户亏损惨重,中小散户集结到监管部门投诉,监管部门让找交易所,找到交易所,又把皮球踢到法院。
法院却回答无法立案,法律没有因权证创设造成亏损赔偿相关条款。
(3)上市公司歧视。
尽管进行了股改,尽管抑制了大股东一股独大,但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的现象并没有根本改变。
大股东为所欲为,把资本市场当“信用卡”恶意透支圈钱,掏小股东钱包,漠视公众投资者的知情权。
长期以来,上市公司圈钱的手伸得很长,回报的手却缩得很短。
有的报表上盈利丰厚却一毛不拔,有的象征性的撒点胡椒面,百元股份以每股0.2元作为“封口费”。
据,2006年深沪股市分文未分的公司占到了半壁江山。
(4)一级市场挤压。
一级市场自打诞生那天起,就是对三公原则的讽刺。
一个稳挣不赔毫无风险的市场,同二级市场风险巨大形成强烈反差,一级市场却是如日中天,3万多亿元的新资金乐此不疲地撒网申购。
一级市场的雄厚资金来自哪里?一是银行庞大的理财资金;二是企业的流动资金;三是上市公司新募集资金;四是个大机构短期拆借资金。
可以说,
上所有的无风险套利资金都涌入了一级市场。
(5)交易成本高。
据权威媒体调查,2007年“5.30”成为了中小投资者盈亏的拐点。
在印花税提高后,券商也搭顺风车,巧立名目提高了佣金。
而去年(2007年)的印花税和佣金收入超过上市公司的盈利和分红总和。
庆幸的是2008年5月政府将印花税下调,在收入上进行了再次的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