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S诱导的结肠炎是由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
Nature探寻NLRP3炎症小体激活之谜

Nature探寻NLRP3炎症⼩体激活之谜炎症(inflammation)是机体对病原微⽣物感染和组织损伤⼀种快速⽽协调的反应。
这些刺激导致免疫细胞向感染和损伤部位迁移。
对于许多⼈来说,炎症被认为是⼀种不良的机体反应,因为它可以导致严重的后果,如免疫功能障碍,组织损伤,败⾎症,器官衰竭,甚⾄死亡。
然⽽,炎症是⼀个关键的先天免疫过程,它试图控制感染,激活适应性免疫,修复受损组织,并恢复到保持机体的稳态。
炎症⼩体(inflammasome)是炎症反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多个蛋⽩组合⽽成的复合物,以caspase-1依耐性⽅式激活促炎细胞因⼦,包括interleukin-1β(IL-1β),以及诱导炎性细胞死亡。
NLRP3炎性⼩体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可以由许多不同的刺激触发,⽐如nigericin(⼀种链霉菌的抗⽣素)或受损细胞释放的ATP。
不受控制的NLRP3刺激可导致感染、⾃⾝免疫性疾病、神经退⾏性疾病、代谢紊乱和许多其他⼈类疾病。
考虑到这些刺激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的多样性,以及⽬前缺乏NLRP3直接与任何这些分⼦相互作⽤的证据,NLRP3被激活的机制仍然是⼀个未知之谜。
2018年底,美国德克萨斯⼤学西南医学中⼼的陈志坚课题组在Natur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PtdIns4P on dispersed trans-Golgi network mediates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的重量级⽂章,剥开了 NLRP3炎症⼩体是如何识别⼤量多样性的激动剂,从⽽使机体对外界病原体⼊侵和组织创伤等做出反应的。
该⽂发现了⼀种不同NLRP3刺激下游共同的细胞信号机制:⾼尔基体反⾯⽹络结构(TGN,trans-Golgi network)分解成各种分散的结构,即形成分散的⾼尔基体反⾯⽹络结构(dTNG,dispersed TGN)。
然后NLRP3上的⼀个多碱性区域与dTGN上带负电荷的PtdIns4P相互作⽤,将NLRP3招募到dTGN上。
NLRP3炎症小体在炎症性肠病及炎症相关性肠癌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NLRP3炎症小体在炎症性肠病及炎症相关性肠癌作用中的研究进展胡韵1,2,陆军,王章桂(1.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2018级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2.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安徽淮南232001;3.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安徽合肥230000)摘要:炎症小体是介导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激活的多蛋白复合物,caspase-1可促进促炎性细胞因子-10(in-teleulin-10,IL-10)和促炎性细胞因子-18(inteleulin-18,IL-18)的分泌,从而导致细菌病原体的死亡。
在特定的微生物和内源性分子的刺激下可导致炎症小体的聚集和caspase-1的激活。
炎症小体被认为是介导宿主防御微生物病原体和肠道内组织稳态,其失调可能导致炎症性肠病及相关性肠癌。
本文就NLRP3炎症小体在炎症性肠病及炎症相关性肠癌作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NLRP3炎症小体靶向治疗炎症性肠病及炎症相关性肠癌的可能治疗方向和靶点。
关键词:NLRP3炎症小体;炎症性肠病;炎症相关性肠癌;结直肠癌中图分类号:R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50(2021)02-0128-05炎症小体是细胞内组装成的一种多蛋白信号复合物,在受到外界刺激中特定的微生物成分和内源性分子刺激可导致炎症小体的组装和半胱氨酸蛋白酶前体(procaspase-1)活化,随后IL-10和IL-18前体(proIL-18)裂解成活性形式使细菌病原体诱导的吞噬细胞死亡[1]。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样受体(nucleotide-binding domain and leucine-rich repeat containing receptor,NLR)家族成员NL-RP1.NLRP3和NLRC4.热蛋白(pryrin)、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2,AIM2)等已被证实参与了炎症小体的组装过程[2-3]。
消退素D1抑制NLRP3信号通路对DSS结肠炎小鼠的影响

消退素D1抑制NLRP3信号通路对DSS结肠炎小鼠的影响方晨;梅咏玉;王晶;杨彬;刘晓昌;许建明;梅俏【摘要】目的探讨消退素D1(resolvin D1,RvD1)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道炎症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4组,包括正常组、RvD1对照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模型组、RvD1治疗组.实验结束后,分离小鼠小肠及结肠组织.测量疾病活动指数(DAI),病理学评分(HI),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水平,伊文思蓝检测肠黏膜通透性,电镜检测肠上皮细胞连接及细胞因子水平.分析NLRP3炎症小体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DAI 评分、HI评分、MPO活性水平,以及结肠组织匀浆中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明显增加(P<0.05).RvD1组小鼠上述实验指标明显减低(P<0.05).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NLRP3炎症小体表达水平增加(P<0.05);RvD1处理1周,小鼠结肠组织NLRP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RvD1具有改善DSS结肠炎小鼠肠道炎症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性体信号通路有关.【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9(035)004【总页数】6页(P580-585)【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葡聚糖硫酸钠;消退素D1;细胞因子;NLRP3;肠黏膜【作者】方晨;梅咏玉;王晶;杨彬;刘晓昌;许建明;梅俏【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安徽省消化病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安徽省消化病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安徽省消化病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安徽省消化病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安徽省消化病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安徽省消化病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安徽省消化病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R322.45;R392.12;R364.5;R574.022;R574.05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姜黄素抑制DSS诱导的小鼠肠上皮细胞NLRP3炎性小体活化及IL-1β分泌

-419 -
DU Xixi, GONG Zizhen, WU Jin
(Xinhua Hospital Affiliated m Medical School o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Institute for >ediatric Research, Shanghai 200092, China)
0.01 );姜黄素预处理细胞可显著下调IL-10水平、抑制胞内ASC斑A形成。结论:姜黄素能有效阻遏DSS
诱导的肠上皮细胞NLRP3炎性小体活化、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IL- 10分泌,可能是其治疗肠道炎症的重要 机制之一。
:关键词]姜黄素;葡聚糖硫酸钠;炎性小体;白细胞介素10;肠上皮细胞;小鼠
:中图分类号]R574.62; R- 33 :文献标识码]A
[15] 李怀山,张颖丽,吴恩亮,等.普罗布考对早期糖尿病肾病 患者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程度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 54(29) :82-83. (本文编辑:吴寅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论 著.
姜黄素抑制DSS诱导的小鼠肠上皮细胞NLRP3 炎性小体活化及IL-1!分泌
杜惜惜,龚自珍,吴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上海200092)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bate the 1x0/ and mechanisms of NLRP3 inUamasome atWdtion induced by dextran sulphate sodium ( DSS) on murine intestinai epitheliai celts and the inhinitivv rote of curcumin in this process. Metiods: LPS-priced mu-ne intestinai epitheliai celts were stimulated with DSS at 4:£('0€0- concentra tions ,and the interleukin(I) -10 leveis in the celt cultu- supondtat were measured by ELISA. Specific NLRP3 inUammasome inhibitor and multipie inUammasome activation pathway antagonists were respectiveiy adopted to xo-uate the cocesponding eXects on the IL_ 10 production induced by DSS. Furthermore, ELISA and immunoTuowscenco were used to detemiine the suppressive eXects of curcumin on IL-10 secretion and intracellular ASC specks fomiation - Results: DSS could dose- dependentiy induce the secretion of IL_10 in LPS-p-med mu-ne intestinai ep itheliai celts- SpeciUc NLRP3 inUammasome inhinitor as well as inUammasome activvtion pathway antagonists significantiy decreased the DSS-induced IL-10 secretion( > < 0. 01 ) - PreWeatwent of th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with curcumin could dramaticaLy reduce the IL_10 release and ASC specks fomiation- Conclusion: Curcumin could XfectWely block DS^ induced activvtion of NLRP3 inUammasome and secretion of pro- inUammato- cytokine IL_10 in theintestinaiepitheiiaiceis, which maGbeoneotthemostimpoetantmechanismsthatconteibutetoitsantiintiammato- eXect on colitis& Key wordu] cu-umin ; dextran sulfate sodium; inUammasome; interleukin-10 ; intestinal x^ithXim cell; muSne
210978248_植物乳杆菌1201对DSS诱导结肠炎的缓解作用

彭玲玲,任中月,陶飞越,等. 植物乳杆菌1201对DSS 诱导结肠炎的缓解作用[J]. 食品工业科技,2023,44(7):394−405.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70376PENG Lingling, REN Zhongyue, TAO Feiyue, et al. The Alleviating Effect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1201 on DSS Induced Colitis[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3, 44(7): 394−40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70376· 营养与保健 ·植物乳杆菌1201对DSS 诱导结肠炎的缓解作用彭玲玲1,任中月1,陶飞越1,陈淑芳1,吴志华1,2,熊佐如3,万翠香2, *(1.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047;2.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47;3.江西草珊瑚药业有限公司,江西南昌 330115)摘 要:结肠炎是一种具有复发特性的炎症性肠病,近几十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可缓解结肠炎。
本研究通过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 )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探究植物乳杆菌120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1201)对DSS 诱导结肠炎的缓解作用。
将实验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1201组,对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诱导结肠炎,同时对1201组小鼠每日灌胃0.2 mL 的1×109 CFU/mL 植物乳杆菌1201,持续12 d 。
通过H&E 染色观察小鼠结肠形态,采用荧光定量PCR 技术检测小鼠结肠组织NF-κB 、炎症因子(TNF-α、IL-6、IL-22、IFN-γ、IL-17A 、TGF-β1)和结肠紧密连接蛋白(ZO-1、Ocludin 和Claudin-3)的mRNA 表达水平;此外,使用16S rRNA 高测序技术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采用代谢组学分析肠道代谢物的变化。
化学诱导的IBD小鼠模型构建技术原理

化学诱导的IBD小鼠模型构建技术原理使用最广泛的IBD临床前小鼠模型是化学诱导疾病模型,例如葡聚糖硫酸钠(DSS)、三硝基苯磺酸(TNBS)、恶唑酮等。
化学诱导的IBD模型的主要优点是造模成本相对低且易于开发。
此类中模型中,基于其不同的疾病诱导方法,不同模型具有特定的用途。
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DSS是带负电荷的硫酸化多糖,当施用于小鼠时会破坏上皮细胞。
然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导致结肠发炎,其特征在于溃疡和粒细胞浸润。
DSS诱发结肠炎模型的常见用途包括研究先天免疫系统如何参与肠道炎症,以及寻找在损伤期间/之后维持或重建上皮完整性的重要环节。
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也对环孢菌素A有响应,因此可以用来评估针对相同免疫机制的新药,例如新的免疫抑制剂。
TNB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TNBS它是一个小分子,本身不具有抗原性,但与宿主蛋白结合后会引起免疫反应,因此属于半抗原。
TNBS处理小鼠可建立模拟临床克罗恩氏病(CD)的临床前模型,其产生的免疫反应是Th1介导的,特征在于CD4+T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
形成横向进展的炎症,导致透壁结肠炎。
TNB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非常适合研究CD的免疫学,也可以用于测试新免疫疗法的疗效。
恶唑酮诱导的结肠炎模型恶唑酮也属于半抗原,但会引起与TNBS诱导不同的炎症反应。
它是一种包括免疫发病机理在内、与临床溃疡性结肠炎更具相似性的模型。
它诱导的免疫反应是Th2介导的,会导致弥漫性结肠炎症。
该模型曾用于研究皮肤中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也用于评估靶向Th2介导机制的药物。
化学诱导的IBD模型的局限性当您使用任何化学诱导的IBD模型时,都要考虑几个变量。
研究中,应始终使用相同的方案,并且要确保实验可重复性,您应密切关注化学品批次、动物品系、性别、来源、化学供应商、剂量、频率和持续时间。
这种类型的模型症状可能很严重,其中TNBS的症状重于DSS模型。
NLRP3炎症体与肠道疾病

NLRP3炎症体与肠道疾病
张瀚月;谷保红;高磊;蒲唯高;许钟明;陈昊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年(卷),期】2022(31)6
【摘要】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体是机体先天免疫的重要感受器,通过诱导炎症反应和细胞焦亡参与宿主免疫防御,并在维持肠道稳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NLRP3炎症体在放射性肠炎、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和其他肠道疾病中的作用引起临床医生与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本文就NLRP3炎症体的激活机制和其在肠道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与思路。
【总页数】7页(P630-636)
【作者】张瀚月;谷保红;高磊;蒲唯高;许钟明;陈昊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肿瘤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63
【相关文献】
1.NLRP3炎症体在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2.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
3(NLRP3)炎症体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3.NLRP3炎症小体与儿童自身炎症性疾病研究进展4.大黄酸通过巨噬细胞激活的串扰调控肠道炎症中氧化还原介导的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LRP3对肠炎的保护作用

为了探究在Nlrp12敲除的小鼠中肿瘤生长信号下调的本质,我们首先对AOM/DSS治疗的小鼠结肠的诱导凋亡进行研究。然而,野生型和Nlrp12敲除小鼠结肠中的mRNA和抗凋亡蛋白Bcl-XL以及TUNEL阳性细胞的数量都相一致。(图S4)。我们接着检测了结肠中的多种细胞因子和肿瘤生长因子,比如COX2和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因为这些他们经常导致肿瘤的发生。相对与野生型小鼠,Nlrp12敲除小鼠街行中的促炎因子如IL-6,TNF-a和趋化因子MIP2都有明显的升高(图5A)。不像IL-6和TNF-a,肿瘤抑制因子IFN-g和它的效应器IFN-g依赖的NOS2转录水平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图5A)。相反的,我们检测到多于平常3倍水平的前列腺素合成酶COX2的mRNA,这些mRNA是致结肠癌的先兆。不仅如此,Nlrp12缺陷小鼠的结肠肿瘤中也存在COX2和MIP2的高表达(图5B)。
结果
NLRP12基因缺陷小鼠建模
小鼠NLRP12和其他的NLRPs有着同样的结构,即:氨基酸末端有一个Prin模体,然后紧跟着一个中央核苷酸绑定结构域(NBD),C端存在富亮氨酸重复序列。NLRP12产物由小鼠7号染色体编码,并存在7个外显子,大约有28.3kb的区域。我们最初研究了在大量的主要免疫细胞群中小鼠的Nlrp12基因的转录表现。Nlrp12的mRNA表达水平最高的是中性粒细胞、T细胞,然后是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图1A)。据最近报道,NLRP12可在结肠组织表达。我们进一步证明了Nlrp2在胃肠道各部分和淋巴器官间的表达差异。Nlrp12在小肠、盲肠、结肠、脾、肝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均有表达(图1B)。为了研究NLRP12在调节内脏炎症反应的作用,通过同源重组制备Nlrp12基因缺陷的小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目标重组时,用新霉素选择性盒子取代编码Nlrp12的Pyrin结构域,下游效应器和蛋白功能所需的结构域(图S1B、S1C)。用阳性的胚胎干细胞生产嵌合子小鼠,而Nlrp2敲除的小鼠与C57BL/6进行10代回交。Nlrp2敲除小鼠在特定的无菌环境中看起来生殖能力旺盛、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SS诱导的结肠炎是由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摘要:背景:前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18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应对多种微生物和晶质的反应中,两种细胞因子都通过caspase-1激活的多种蛋白复合体的处理,这种多蛋白复合体就是炎症小体(NLRP3),在此我们将会研究NLRP3在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中的作用。
方法:应对DSS诱导产生的IL-1β,我们对野生型、Caspase-1-/-、NLRP3-/-、ASC-/-、Cathepsin(组蛋白酶)B-/-、Cathepsin L-/-小鼠的巨噬细胞进行研究。
C57BL/6和NLRP3-/-小鼠通过口服DSS进行诱导,每天进行临床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确定结肠的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细胞因子的表达。
结果:在体外用DSS刺激巨噬细胞以Caspase-1依赖的途径分泌较高水平的IL-1β。
IL-1β的分泌可被敲除NLRP3、ASC或Caspase-1所阻断,表明DSS激活Caspase-1是通过NLRP3炎症小体。
另外,IL-1β的分泌还依赖于吞噬作用、溶酶体成熟、组蛋白酶B和L 以及活性氧,在灌胃DSS之后,NLRP3-/-小鼠相比于野生型小鼠产生较弱的结肠炎症并在结肠组织中产生的前炎性因子的水平比较低。
用药物Pralnacasan抑制Caspase-1相比于NLRP3缺陷具有相似的黏膜保护作用。
结论:NLRP3在DSS诱导的小鼠肠道炎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NLRP3炎症小体可作为IBD 病人新的治疗作用的潜在靶点。
这项研究的意义:关于这个领域有哪些是已知的?1、前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IL-18在IBD发病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IL-1细胞因子家族的激活和分泌是由NLRP3炎症小体来调节。
3、单核苷酸多态性:NLRP3基因区和其他的炎性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克罗恩疾病的易感性相关。
最新的发现有哪些:1、运用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模型,我们发型NLRP3炎症小体缺乏的小鼠具有对结肠炎明显的保护作用。
2、我们发现DSS对巨噬细胞的NLRP3炎症小体在体内外都具有激活作用。
3、IL-1β的分泌依赖于对DSS大分子的吞噬作用、溶酶体的成熟、组蛋白酶B和L以及活性氧对可预见的未来临床应用的影响:NLRP3炎症小体可作为治疗IBD的潜在的新的靶点。
简介:人类炎症性肠病(IBD),主要是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由慢性胃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失调所引起的慢性的、周期性复发和恢复的炎症状态。
IBD的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的了解。
但是,被广泛接受的是基因和环境因素都参与其中。
结肠炎实验动物模型被建立应用于研究IBD发病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并且这些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新型抗炎药物的开发和活性评价。
在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小鼠模型中,饲喂小鼠含有DSS多聚物的饮用水,可诱导腹泻、血便、体重下降、炎症和溃疡的组织学切片(人类IBD也会发生的状态)为特征的肠炎。
因为急性肠炎反应不依赖于T、B细胞这个模型主要应用于固有免疫对肠道炎症的作用,这可能与DSS对粘膜的毒性作用和上皮屏障功能失调相关。
前炎性细胞因子包括IL-1β、IL-6、IL-18和TNF-α在活动性IBD中都能检测到并且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IL-1β和TNF-α可改变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和肠道的通透性。
因为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对于阻断微生物的侵入以及对其下组织的毒性、IL-1β在级联式引起炎症结肠的早期阶段具有重要作用。
实际上,IL-1β在DSS诱导的小鼠结肠黏膜和腹腔巨噬细胞都有水平的升高,可以进一步代表肠道炎症的起始。
IL-1β和IL-18由Caspase-1激活,并且在Caspase-1-/-小鼠强烈表明Caspase-1在DSS诱导的结肠炎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NLR(核苷酸结合区域和亮氨酸富集区域)家族,包括大量的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
NLRs 含有亮氨酸聚集区可识别多种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NOD2和NLRP3是两种具有特点的NLR,并且这些受体的基因突变与克罗恩疾病相关。
NOD2识别细菌肽聚糖衍生分子胞壁酰二肽(MDP)并激活NF-κB信号通路产生炎症反应。
NOD2基因突变在克罗恩疾病个体中被发现。
这种多态性与NF-κB的激活和IL-1β的分泌相关。
但是,具体地NOD2、NF-κB和前炎性细胞因子Pro-IL-1β/IL-1β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
NLRP3,作为一种cryopyrin {cryopyrin 是核苷酸结合区域(nucleotide-binding domain, leucine-rich-repeat-containing family)}组成了炎症小体通过衔接蛋白ASC和Caspase-1将Pro-IL-1β和Pro-IL-18转变为它们的活性形式。
NLRP3的突变可能导致慢性自身免疫综合征。
NLRP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克罗恩疾病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另外,联合NLRP3和CARD8的多态性在瑞典男性群体中与克罗恩疾病有密切关系。
最近研究发现自噬蛋白autophagy Protein Atg16LI是克罗恩疾病的进一步地易感因子。
明显地,Atg16LI缺陷引起Toll/IL-1受体包含区域适配器诱导Interferonβ(TRZF)依赖的Caspase-1的激活,造血细胞中Atg16LI缺陷小鼠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的易感性增加,这些小鼠的IL-1β和IL-18的水平的增加和粘膜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表明解除对Caspase-1活性的管制在IBD和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这项研究中,我们探究在NLRP3炎症小体基因敲除鼠科巨噬细胞中Caspase-1活性对DSS的反应。
另外,NLRP3炎症小体在肠道炎症中的作用通过DSS诱导的急性肠炎模型来研究。
方法:细胞培养和试剂:WT、Caspase-1-/-、NLRP3-/-、ASC-/-、Cathepsin B-/-、Cathepsin L-/-和IPAF-/-小鼠巨噬细胞系有所述方法得到。
细胞用DMEM培养基,高葡萄糖,给予1%L型谷氨酸盐,10%胎牛血清和10ug/ml的环丙沙星。
人类单核细胞系(THP-1)培养在RPMI培养基中加入10%胎牛血清,1%丙酮酸钠,10ug/ml环丙酰胺。
在DSS刺激前先用佛波酯(PMA)分化3h。
初始人类巨噬细胞来源于正常人的附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RPMI+2%AB血清、1%L型谷氨酸盐,100U/ml青霉素,0.1mg/ml链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同时加入100U/ml重组人类粒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Caspase-1的抑制剂Z-YVAD-fmk、尼日利亚菌素(nigerincin) 、细胞松弛素D(Cytochalasin D)、博来霉素(bafilomycin A)购买于(**),多聚(dA,dT)钠盐、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 NAC),ADPC和葡聚糖酶(dextranase)购买于Sigma-Aldrich;所有的DSS试剂购买于MP Biomedicals;超纯脂多糖LPS K2和四甲丫啶(acridine orange)购买于Invitrogen。
Caspase-1抑制剂Pralnacasan 由Sanofi-Aventis提供,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 EL)购买于BASF。
斑点形成实验(Speck formation assay)运用稳定表达ASC-CFP荧光蛋白的融合蛋白的巨噬细胞来研究含有ASC的NLRP3炎症小体的聚集。
细胞以1*106个/孔铺板子,用10ng/ml LPS 启动2h后用DSS共孵育24h。
洗完细胞后,ASC-CFP斑点的形成通过荧光显微镜分析,每个区域的斑点数目用Image J 软件来分析。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巨噬细胞在24孔板中用DSS刺激培养24h用于溶酶体(lysosomal)的研究。
细胞洗过之后用1ug/ml吖啶孵育15min用于溶酶体染色,细胞系两遍后,用FACSCantoⅡ在600-650nm发射光波长处用于荧光强度分析。
所得数据用FlowJo软件分析。
小鼠(Mice)NLRP3-/-小鼠饲养于University of Munich ,8-16周龄小鼠用于实验。
年龄相匹配的野生型的对照小鼠购买于Harlan Winkelmann,老鼠饲喂标准鼠粮,给予瓶装自来水,在开始分入试验组前先适应7天,所有的实验都经动物研究伦理会的批准,与合理运用动物与生物医学研究的指导原则相一致。
结肠炎的诱导和治疗(Induction of colitis and treatment)结肠炎的诱导是通过将DSS(分子量40KD 浓度2%)溶于饮用水中让C57BL/6和NLRP3-/-小鼠自由饮水1-9天获得,对照组小鼠给予自来水。
Caspase-1的抑制剂Pralnacasan 溶于聚氧乙烯蓖麻油,浓度为25%,用0.2um的过滤器滤过,药物腹腔注射,50mg/Kg每天两次,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蓖麻油每天两次。
临床评分和组织学评分(Clinical Score and histological analysis)体重、粪便隐血、经直肠出血和粪便硬度有两个研究者双盲评价。
一个评分体系用于评价腹泻、隐血、明显出血。
体重变化以基线水平下降的百分比来表示。
尸检取出结肠,结肠片段用于ex-vivo分析。
组织学:环切结肠组织横断面,4%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包埋,根据标准操作规程部分结肠用于H&E染色,病理学家通过blinding way 的方式进行形态学评分。
在肠道固有层有炎性细胞数量的增多记1分,炎性细胞汇集于粘膜下层记2分,透壁性浸润记3分。
对于组织损伤:离散的粘膜上皮损伤记1分,粘膜侵蚀记2分,深度的粘膜损伤或深度的肠壁结构的受损记3分。
这两种等权重的评分方式(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加在一起,结肠组织学病理严重程度的评分从0分到6分。
体外分析结肠组织中的细胞因子(Ex vivo analysis of colonic cytokines)结肠用机械方法进行压碎,200μl组织蛋白提取试剂中涡旋1分钟,用液氮冷冻。
4℃条件下10000g离心15min匀浆液。
提取总蛋白用BioRad 蛋白试剂进行定量。
结肠匀浆中的IFN-γ,IL-1β和TNFα用ELISA的方法进行定量。
mRNA的提取和逆转录PCR(mRNA extraction and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结肠组织用PBS冲洗干净,用液氮迅速冷冻,并存储在-70℃条件下。
匀浆组织中总的RNA 用Vltra Turrax 仪器和Roche总RNA组织提出试剂盒提取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