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的差距巴西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政策的变迁与面临的挑战

合集下载

巴西和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对比与思考

巴西和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对比与思考

巴西和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对比与思考作者:王泽琳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年第11期巴西长期以来是将高等教育列为重点发展对象,教育部将预算的80%投向高等教育领域。

知名高等教育机构QS(QuacquarelliSymonds)目前公布了拉美大学排行榜,巴西圣保罗大学高居榜首。

在拉美前200强大学中,巴西的高等院校共有65所,是数量最多的国家。

一巴西高等教育的体制与现状巴西教育制度历经许多年,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由政府颁行了一系列教育法规,确立了现行学制。

巴西教育的宗旨是:使全体公民都能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科学水平,使教育与巴西经济大国的地位相一致。

1巴西教育制度中长期忽视学前教育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为了适应初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才注意到学前教育这个基础准备阶段,这时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在巴西学制中突显出来。

政府规定4~6岁儿童为学前教育阶段,并为学前教育提供了经费1,000万克鲁塞罗,学前教育在短期内有较大发展。

幼儿学校寓教育于娱乐、游戏中,让儿童自由活动,为他们的活动提供游戏材料、动植物园地等,目的是发展儿童的智慧、想象能力、创造性和主动精神。

2巴西教育制度中,普通教育被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免费普及义务教育8年(7~15岁)包括旧制小学4年和初中4年,属于基础教育阶段。

1~8年级均设葡萄牙语、社会常识、自然科学、文艺和体育四类核心课程。

5~6年级增设工业、商业、农业和家政学科。

7~8年级增设职业选修科。

第一阶段教育完成后,一部分学生继续升学,大部分学生就业谋生。

为了适应社会劳动部门的需要和学生就业的需要,巴西还在普通初中外设立了初等专业或职业学校,如初等工业技术学校、初等农业技术学校、死记硬背转向重视启发式教学和个性发展,鼓励学生探究。

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和爱好。

为此,基础教育阶段为儿童创办了儿童图书馆、博物馆以及音乐、舞蹈、体育运动、工艺美术和技工等活动中心。

高校扩招与教育公正_巴西_全民大学_改革述评_

高校扩招与教育公正_巴西_全民大学_改革述评_

一、巴西私立大学扩招的背景与入学“公正”1961年,巴西的教育法规定,学生上大学必须参加入学考试,各高校均有举行入学考试的自主权。

由于要求上大学的人数一直超过招生规定的名额,因而大学入学考试就成了一种限制而不是选拔够条件的学生的过程,这造成部分学生高考合格但却没有机会上大学。

针对这一情况,1968年巴西制定了《大学改革法》[1],着手进行大学招生制度的改革,以扩大招生名额。

新的招生制度将原来的淘汰制改为分级制,按照高校能够容纳的新生数录取考生,并逐步实行统一的入学考试。

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入学人数的增加。

1990年以后,巴西高等教育取得了全面、长足的发展。

大学的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11.2%上升到2000年的19%,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型。

巴西的高等教育机构分为3类:(1)综合性大学。

该机构主要负责研究和教学,机构中至少1/3的教职工拥有硕士学位,甚至是博士学位,该机构拥有高度的自主权。

(2)综合大学中心。

该机构有权开设多种课程,它们不仅负责研究,而且可以不通过教育部的批准,自主开设新课程。

(3)综合性的院系机构或高等教育学校:此种类型的机构规模较小,自主权少,只能开设经教育部各级批准的课程。

[2]巴西高等教育的扩张有重要的国际背景。

近几十年来,全球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急剧增加,全球的高等学府入学率从1960年的1300万人上升至1991年的6500万人,并且始终保持高的增长速度。

大学扩张是国际近年高校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3]巴西也不例外地受到了全球高等教育机构扩招的影响,大学生毕业人数从1992年的150多万上升至2003年的380多万。

尽管如此,巴西60万名适龄学生中只有10万人能接受大学教育。

[4]因此,巴西政府近年一直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增加私立高校的招生规模。

但扩大招生名额却反而招致了非议,特别是引发了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人群的不满,认为这并没有解决入学的“公正”问题。

在巴西,最好的中学通常是收费昂贵的私立中学,这些学生来自于上流社会家庭,他们在高考中处于优势,能够进入最好的免费的公立大学。

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趋势及特点

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趋势及特点

2011年第1期(总第372期)No.1,2011General ,No.372EDUCATIONAL RESEARCH——————————①“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 )”的含义在于:单纯发展经济是不好的,而更加全面、均衡的发展,才能使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

这一概念同“包容性发展(Inclusive development )”一起,为近期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总署、欧盟、亚洲开发银行所倡导(《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9月28日)。

胡锦涛主席2010年9月16日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致辞代表中国政府首次确认“包容性增长”的概念。

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趋势及特点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组编者按:2010年3月29日,“国际教育政策研判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到会并发表了指导性意见。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及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从事教育政策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和国际问题研究的20多位专家出席了研判会。

与会专家评介了2008年以来部分国家教育政策变化情况,对全球范围教育政策走向做出判断。

本刊特刊发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组对此次会议与会专家发言和对各国教育政策跟踪研究所进行的综合与分析,呈现2008—2009年各国教育政策的趋势及特点,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借鉴。

一、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提高国家竞争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推进,未来世界经济发展将以信息的发展、传播和分享为基础,国际竞争焦点也逐渐转移到知识竞争上来,而知识经济的所有要素都依靠现代教育。

一国能否建立起持续有效的教育体系,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竞争和兴衰,凸显教育在国家战略能力构成中的基础性作用。

正是在此背景下,许多国家都制定面向未来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战略规划,以求赢得未来竞争的核心优势。

巴西教育案例分析(2篇)

巴西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引言巴西作为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化的文化。

然而,在巴西,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巴西教育为例,分析其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巴西教育现状1. 教育普及率提高近年来,巴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投入大量资金改善教育条件。

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巴西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从2000年的85%和56%提高到2015年的96%和81%。

教育普及率的提高为巴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尽管巴西教育普及率有所提高,但教育质量仍有待提高。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巴西小学生数学和阅读能力在全球排名较低。

此外,巴西教育存在地区差异,城市和农村教育水平差距较大。

3.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巴西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突出。

一方面,城市和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丰富,学校设施齐全;另一方面,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校设施简陋。

这种不均衡现象加剧了教育质量的差距。

三、巴西教育存在的问题1. 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巴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教师学历、教学能力和师德修养等方面。

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 教育投入不足尽管巴西政府近年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教育投入仍显不足。

这导致学校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3. 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巴西教育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部门职责不清、政策执行不力、监管力度不足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巴西教育对策1.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巴西政府应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加强师德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 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地区教育差距。

3. 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明确教育部门职责,提高政策执行力度。

国外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与改革趋势

国外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与改革趋势

国外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与改革趋势杨春梅(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规模扩张是各国推进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策略,扩张虽然扩大了入学机会,但是结果却表明:扩张并没有扩大弱势群体的入学机会;学生的选择和学业保持常常是受到忽视的一个与高等教育公平有关的维度;学生的先前学术背景与能否接受高等教育和完成学业更为相关。

许多国家推进高等教育公平的行动表明,解决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不能仅仅集中于高等教育阶段,或仅仅集中于扩大入学机会,解决高等教育公平惟一长期的方法是综合、系统的方法。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改革趋势[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69(2006)01-0027-05[收稿日期]2005-05-09[作者简介]杨春梅(1970-),女,黑龙江兰西人,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出于公平的目的世界各国纷纷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其中所蕴含的主要逻辑是,扩张将削弱入学障碍,从而为那些先前不可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更多人口提供更多的入学机会。

历经30余年的发展,尽管各国在推进本国高等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发达国家先后完成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目标,发展中国家也正在向大众化迈进,但在各国高等教育繁荣发展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问题。

一、国外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表现(一)“入学机会”问题各国关于教育公平的多数公共政策,其中所蕴含的主要信念有:1)高等教育大众化或规模扩张将自然波及大多数来自弱势群体的学生(主要指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女生以及残疾学生等);2)减免学费将保障低收入的弱势群体学生的入学机会和学业成功;3)扩展专业计划和扩大就学空间将保障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由;4)举行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必将导致公平的录取标准,从而有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遗憾的是,在多数国家,这些公平政策并未取得预期结果。

巴西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与政策

巴西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与政策

建立学籍管理制度
巴西建立了学籍管理制度 ,确保所有学生能够平等 地接受教育,防止辍学和 留级现象。
建立完善的教育援助机制
1 2 3
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
巴西政府设立了多种形式的奖学金和助学金,鼓 励优秀学生继续深造,提高教育质量。
提供学习辅导和指导
巴西政府在学校中设立学习辅导和指导中心,为 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 习成绩。
种族歧视与教育机会不平等
在巴西,某些种族群体可能受到歧视,导致他们在获得基础 教育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性别歧视与教育机会不平等
尽管巴西在性别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某些地区和 群体中,女性儿童仍面临接受基础教育的障碍。
社会经济状况对教育公平性的影响
社会经济状况对基础教育机会的影响
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和地区往往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使得这些家庭和地区的孩子在接受 基础教育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过去几十年里,巴西政府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 施,以改善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巴西基础教育现状及挑战
尽管巴西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了一些 进步,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
教学质量差异:不同地区、不同社会 经济背景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存在明 显差异,反映了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 。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和发达地区 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和贫困 地区则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导致教 育机会不平等。
建立师德师风建设机制
03
巴西政府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通过评选优秀教师、加强师德教
育等方式,树立榜样,弘扬正能量。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础教育建设
鼓励企业捐资助学
巴西政府鼓励企业捐资助学,支持学校基础 设施建设、奖学金发放等方面的工作,促进 教育公平。

巴西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问题

巴西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问题

巴西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及问题作者:黄斌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3年第22期摘要:巴西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历时不长,虽然目前已在高校学生交流和协议项目的合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仍与世界先进水平存有差距,未能形成支持国际化进一步发展的良好环境保障。

此外,教育机会不公平、教育法规不健全以及相关政策的执行不到位等,都是当今巴西高等教育国际化中面临的具体问题。

关键词:巴西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一、学生流动情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1998~2009年,巴西出国留学生人数呈递增趋势,年增长率约为4.5%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巴西约有19299名学生留学国外,其中,48.17%的学生选择留学北美国家,46.96%的学生留学德国(11.04%)、葡萄牙(14.51%)、西班牙(10.2%)等欧洲国家。

2010年,巴西本土的国外留学生人数共有14738人,分别来自非洲(28.31%)、南美洲(24.47%)、欧洲(17.69%)、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区(8.29%)、亚洲地区(7.23%)、太平洋与大洋洲地区(0.69%)、其他地区(13.31%)①。

另外,巴西和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签订了有关本科生与研究生的项目协议,每年资助600多名协议国的学生到巴西学习,参与文化、科学和技术合作。

[1]为了改变本土人才结构失衡的现状,提高巴西的整体科研创新和开发水平,巴西政府于2011年制定了“科学无国界”计划(Science without Borders),这是一项旨在资助巴西学生到国外高校学习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留学生派遣计划。

根据该计划,此后3年中,巴西为本国学生提供10万个奖学金名额,政府和私人企业为其提供资助(政府提供7.5万个奖学金机会,约20亿美元;私人企业将提供2.5万个奖学金机会)。

政府提供的奖学金涉及国外200多所名校,主要集中于工程学、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等专业学科领域。

巴西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探析

巴西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探析

巴西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探析[摘要]本文阐述了巴西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问题的表现与原因,同时介绍并分析了巴西政府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方案,以期为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巴西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中图分类号]g6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6-0137-03巴西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俄罗斯,人均国民收入是中国的两倍。

但是据联合国2003年的报告显示,巴西10%最富者的收入是10%最穷者收入的65.8倍,贫富差距悬殊。

经济、社会不平等问题势必会给巴西不同民族、性别、社会阶层等群体带来一系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

巴西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仍旧被严格限制在9%,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入学机会都受到更高一级的社会经济团体的影响,公立大学专属于少数精英阶层,社会经济水平较低的学生只能学习质量较低的课程,由此看来巴西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已然十分严峻。

巴西政府近来迫于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压力,致力于高等教育改革,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策略。

本文将阐述巴西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问题的表现与原因,同时介绍并分析巴西政府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方案,预测未来的政策,以期为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解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一、巴西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问题巴西是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因而教育机会的分配也存在不公平的问题。

其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18%,而阿根廷的这一比例为56%,波兰为58%。

巴西15岁至25岁年龄组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仅为9%。

巴西的高校分为三种类型:(1)大学:必须开展研究、服务社区、培养人才。

至少要有1/3的全职专任教师具有硕士或者博士学位,他们拥有最高水平的自治权。

(2)大学中心:多元化的课程机构,不被要求进行科学研究,可以在不征得政府部门同意的情况下自行开设新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第273期)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General No.273扩大的差距———巴西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政策的变迁与面临的挑战杜瑞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100875)[摘要]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越来越被看作是推进社会平等的工具,并期待为全体人口创造更大的机会。

因此,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与确保教育公平是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核心议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巴西高等教育政策的梳理,对巴西高等教育的结构体系、受教育情况进行了概要介绍,对巴西政府为推进教育公平所采取的措施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改进高等教育供给方式,完善学生资助手段,均衡质量和公平问题,是巴西高等教育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课题。

[关键词]巴西;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入学政策中图分类号:G649.77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667(2012)10-0050-06①一、发展的路径———巴西高等教育的结构体系巴西目前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基本是在其1968年改革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68年,巴西通过了宪法第五修正案,颁布了《高等教育法》(Law5540/68),在强化军政当局对教育控制权的同时,主张发展“大学”层次的机构(Universi-ty-typeestablishments)。

同时,为了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愈来愈多的入学需求,该项改革还大力鼓励和扶持私立教育的发展,却没有在质量控制方面给予必要的干预,导致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

高校在校生人数从1968年的27.8万增加到1978年的40.5万,其中私立学校功不可没。

[1]1968年改革的直接结果是形成了一个结构庞杂、层次多样、地区发展高度差异化的高等教育系统。

其基本特征如下:(一)高等教育类型、层次多元化1968年改革初步奠定了巴西高等教育的结构体系。

依据主办者不同,巴西高等教育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类。

其中公立高校根据资助和管理者不同又分为联邦、州立、市立三类。

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办学性质不同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

依据机构职能和办学使命不同,高等教育机构又可以分为四类:大学(Universities)、大学中心(Uni-versityCenters)、多科性学院(MultipleFacultyfacil-ities)和单科性学院(SingleFacultyFacilities)。

[2]在巴西高等教育体系中,受益于1968年改革,公立高等教育机构,尤其是联邦大学处于整个金字塔顶端。

它们受联邦和各州资助,并且从教育部和规划部(MinistryofPlanning,)获得巨额项目资助,设施先进,精英荟萃,能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①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高考招生评价方式研究”(课题批准号:GFA097027)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杜瑞军(1975-),男,山西阳泉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教育学博士。

General No.273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总第273期)育。

在2009年巴西大学排名中,排在前10位的大学均是联邦政府举办的大学。

[3](二)私立高等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巴西私立高等教育历史悠久。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卡多佐(Cardoso)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着力推进私有化(Privatization)进程,把大力发展私立教育作为应对日益增加的高等教育入学需求的主要策略,私立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私立学校在校生规模一直占全部学生总数的2/3左右,并且还有逐步增大的趋势。

[4]巴西私立学校遍布全国,办学形式多样。

很多学校由大型的教育集团控制,它们已然成为营利性的或高度商业化的非营利机构,采取市场策略,扩大学校规模,注重经费使用效率。

除少数教会大学办学质量高外,多数私立学校规模大小不一,教学质量低下,是颁发廉价文凭的“工厂”。

[5](三)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6]巴西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1959年,兰伯特(Lambert)就谈到了“两个巴西”。

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区分依然存在,一个是传统的农业———贵族式的社会,这个社会存在于北部和东北部的许多地区;另一个则是现代的、工业化的、“进步的”南方。

[7]巴西南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高等教育地区分布极不均衡,50%的高校集中在10%的城市之中。

[8]高等教育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这些地区集中了最好的公立和私立学校。

中南部或者北部的公立学校生师比高,师资质量不高。

北部地区高等教育最不发达。

二、扩大的差距———巴西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的现状在巴西高等教育快速扩张过程中,私立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1994年至2006年间,公立高校从211所增加到248所,增长率仅为17%,而同期私立高校则几乎增长了3倍,从711所增加到2,022所,其中一半以上是1998年后新建的。

[9]私立学校在校生人数占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的比例从1994年的58%,增加到2008年的75%。

公立教育精英化,私立教育大众化是巴西高等教育的典型特征。

[10]公立大学(包括高水平私立大学)竞争激烈,所有学生必须通过由大学或大学联盟自行组织的入学考试“vestibular”,这是学生获得大学入学资格的唯一途径。

一流公立大学往往平均7 ̄8人竞争1个名额,在一些热门专业如医学、法律,竞争更加激烈。

[11]激烈的竞争催生了各类考前辅导班(pre-vestibulares),这些辅导班一般由私人举办,收费昂贵,多数情况下,只有来自中高收入家庭的学生才能负担得起。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与其他国家相比,巴西存在一个比较特殊的教育体系。

即办学质量和声望好的中小学一般由私人举办,而在大学阶段,情形则恰恰相反。

这导致的结果是: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最好的私立教育,再在“vestibular”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进入免费的、一流的公立学校;而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则接受质量一般的公立中等教育,多数情况下在入学考试中难以获得很好的成绩,只能进入质量低劣但却收取学费的私立学校。

据统计,2002年,65%的公立大学生来自于私立中学,并且2/3来自于20%最富有的人群。

[12]低收入家庭学生无论在公立还是私立高等教育所占比例都很低。

而在巴西,处于最低收入的家庭占全国的30.2%,处于最高收入的家庭仅为6.9%。

因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均衡性非常突出。

巴西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衡不仅体现为贫富学生的入学机会不均衡,而且由于巴西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明显,不同地区、不同肤色的人群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同样存在很大的差异。

[13]巴西高等教育机会分配与成果分享不公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这种不平等是其社会经济不平等在教育领域内的反映。

尽管巴西政府通过大力普及教育和增加社会项目投入来缩小贫富差距,根据巴西著名智库瓦加斯基金会研究显示,巴西2010年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基尼系数为0.5304,是自1960年有该项统计以来的最低值,表明巴西贫富差距明显缩小,[14]但巴西依然被看作是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

[15]巴西高等教育机会分配不均还与其高等教育的供给方式密切相关。

受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及政府采纳世界银行的建议,巴西高等教育的扩张主要是通过大力发展私立高校来实现的。

由(总第273期)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General No.273于私立高等学校多数为营利性质,依据市场定价而收取的学费对于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而言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同时,多数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质量低下,对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而言,花费昂贵的费用接受私立学校的教育能否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获得期望的回报是让人质疑的。

因此,单纯扩大入学机会,而没有有效的财政资助手段,并不能缩小不同阶层在获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的差异。

另外,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衡往往是基础教育阶段不均衡的延伸和发展。

世界银行在分析拉美地区低收入家庭接受第三级别教育低入学率问题时指出,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发展不充分并且入学机会不公平,导致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年轻人对接受第三级教育期望值很低,[16]这些问题在巴西体现得尤为突出。

三、变革的举措———巴西改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不公的努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已成为巴西实现国家民主化进程的“瓶颈”,并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世界银行在《高等教育:经验中学习教训》(HigherEducation:TheLessonsofexperience)报告中指出,推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有利于增强国家的融合,有利于改变不利群体的地位,为此提出以下策略:(1)改进不利群体基础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水平状况,以提升他们对获取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需求;(2)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机构满足多元化的需求;(3)为学生学习提供财政资助;通过完善入学标准用以校正入学机会的不公平性。

[17]巴西政府也采取了多种手段来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以保障高等教育入学公平。

(一)采取各种方式推进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多元化,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巴西先后颁布了三个重要文件:《巴西联邦宪法》(FederalConstitu-tionofBrazil,1988)、《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基本原则》(LDBN1996)以及《国家教育规划》(TheNa-tionalEducationPlan,PNE2001)。

其中,《国家教育规划》明确指出,巴西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18 ̄24岁适龄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30%。

[18]三个文件的颁布推动了巴西高等教育的急剧扩张,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从1994年的170万,增加到2008年的550万,净增长210%。

200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①(Grossenrollmentratiointertiaryeducation)达到了38%,高于中国(2009,25%)、印度(2007,13%),低于俄罗斯(2008,77%),在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属于高等教育发展非常快的国家之一,超过了秘鲁、哥伦比亚,不过还远远低于阿根廷(2009,68%)、智利(2008,55%)、委内瑞拉(2008,79%)等国家(2006 ̄2009,世界银行发展指数)。

在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巴西政府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推进高等教育组织结构和供给形态的多元化方面———建立大学中心(Universitycenters),发展3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继续教育课程(sequentialcourse),开办夜校(nightclasses),发展远程教育(DistanceinHigherEducation),举办开放大学(OpenUniversity),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