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复写题

合集下载

《答谢中书书》复习卷(附答案)

《答谢中书书》复习卷(附答案)

《答谢中书书》复习试卷(答卷)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答谢中书书.( 书信) ②晓雾将歇.(消散 )③夕日欲颓.(坠落)④四时..俱备(四季)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⑥沉鳞...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⑦实是欲界..(交相辉映)..(指人间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⑧五色交辉..之仙都二.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林,四季都有。

③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竞相跃出水面④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_山川景色的美丽,是自古至今人们都喜爱谈论的话题。

⑤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理解性默写.1.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作者写晨昏多变化,动静相眏衬的语句: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作者从形态的角度,写动静相眏衬的语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作者从光色的角度,写动静相眏衬的语句: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5.文中前后呼应,上下贯通的句子:实是欲界之仙都。

6.文中以简短的议论,言简意赅,切中文义---寄情山水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文中运用俯仰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8.作者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气象的对偶句: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9.文中视听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0.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内容理解题。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

1.高 答谢中书书[南朝齐梁]陶弘景一、易考实词梳理 1. 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古义:___________ 今义:休息(2)夕日欲颓.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消沉,萎靡(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古义:__________今义:和,同。

)2. 重点实词(1)古来共.谈 ★共:_____________ (2)高峰入.云 ★入:_____________ (3)五色交.辉 交:_____________ (4)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____★俱:______________ (5)猿鸟乱.鸣 ★乱:_____________ (6)夕日欲.颓 欲:_____________ (7)沉鳞竞...跃 沉鳞:___________★竞:_____________ …(8)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___________仙都:___________二、一词多义高.峰入云[F] 常有高.猿长啸[F](《三峡》) 而年又最高.[F](《醉翁亭记》)晓雾将.歇,猿鸟乱鸣[F] 其将.归见其亲也[F](《送东阳马生序》)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F]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有时.朝发白帝[F](《三峡》)4.时2.将,3.奇春冬之时.[F](《三峡》)三、重点句子翻译1.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理解1. 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炼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

2.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说说这几句的描写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练习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第1~4题。

(共10分)《(一)《答谢中书书》全文(二)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短文两篇复习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短文两篇复习题

《答谢中书书》重点问题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2、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4、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5、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6、“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7、“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8、《答谢中书书》最后一句话“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有什么言外之意?9、“书”的意思是信,“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10、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11、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2、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13、“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分析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记承天寺夜游》重点问题一、理解性默写1、作者夜游的原因:2、表现作者欢喜之情溢于言表的句子是:3、作者感叹知音稀少的心理活动:4、显示与好友“心有灵犀”的喜悦:5、描写月色的句子是:6、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7、文中不明写月光,但月光的意境却宛然具现,高度传神的句子是:8、写作者友人不是凭栏眺月,也不是饮酒赏月,而在月下从容漫步的句子是:9、主旨句:。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的人生观。

二、问答题1、闲人有哪几层含义?2、对月色的描写是全文最精彩之处,写月而无月,但皎洁的月光却无处不在,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3、你怎样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的含义?5、“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八个字,写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6、文中对月色的描写,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谢中书书复习题含答案修订稿

答谢中书书复习题含答案修订稿

答谢中书书复习题含答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答谢中书书》复习题(含答案)一.基础知识1.根据课文填空并解释字词。

两岸石壁,五色():________ 晓雾将():______()竞跃:___________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①四时俱备()②晓雾将歇()③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念无与为乐者()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解释下列各组一词多义现象(1)、欲: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穷其林()(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中庭()选贤与能()4.文学常识填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5.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7.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二.课文理解题。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3、文中的静景是:,。

完整版《答谢中书书》复习课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答谢中书书》复习课练习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文学常识:《答谢中书书》作者是 (朝代)时的思想家 (人名)。

二、词语解释:1.四时俱.备(四时: )2.晓雾将歇.(歇: )3.夕日欲颓(颓: )4.沉鳞竞跃(沉鳞: )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 )(仙都: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6.答谢中书书(中书: )(书: )三、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实是欲界之仙都。

6.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主旨:本文表现了作者 和 的 之感,反映了作者 的 思想,也表达了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文学常识:《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朝齐梁 (朝代)时的思想家陶弘景 (人名)。

二、词语解释: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2.晓雾将歇.(消散)3.夕日欲颓(颓:坠落)4.沉鳞竞跃(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欣赏、领悟)6.答谢中书书(中书:官职名)(书:书信)三、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3.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5.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6.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复习题(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复习题(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复习题(含答案)一.基础知识1.根据课文填空并解释字词。

两岸石壁,五色():________ 晓雾将():______ ()竞跃:___________ 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①四时俱备()②晓雾将歇()③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念无与为乐者()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 解释下列各组一词多义现象(1)、欲: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穷其林()(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中庭()选贤与能()4.文学常识填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5.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7.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二.课文理解题。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3、文中的静景是:,。

【优质文档】《答谢中书书 》练习题与答案word版本 (2页)

【优质文档】《答谢中书书 》练习题与答案word版本 (2页)

【优质文档】《答谢中书书》练习题与答案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与答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⒈解释加点词:
⑴答谢中书书书:
⑵五色交辉辉:
⑶四时俱备。

时:
⑷晓雾将歇歇:
⑸夕日欲颓颓:
⒉“沉鳞竞跃”的跃意思是______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
其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

⒊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⒋“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
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
好在哪里?
⒊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⑴《答谢中书书》一文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的志趣,总领全文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字点明了全文中心。

⑵发挥联想,描述第5句所呈现的景象。

⑶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言文专题(八年级上册)10《答谢中书书》复习习题答案——中考语文系统复习

文言文专题(八年级上册)10《答谢中书书》复习习题答案——中考语文系统复习

《答谢中书书》答案1. D2. (1)晚雾将敬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麟竞跃(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陶弘景通明华阳隐居山中宰相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4)子瞻东坡居士北宋苏洵苏辙王安石符巩欧阳修韩愈柳宗元3. 陶弘景北魏4. 消散坠落漫上山陵连续不断5. 能较准确生动地描写即可6. 《答谢中书书》:猿呜澄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三峡》:猿呜渲染三峡秋大萧瑟凄凉的气氛。

7.《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怆悦之情和弟隐林泉的高洁•情怀及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三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欣8 .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祥官;道歉D奇美的山本;感到惊奇)评分:共2分。

9. 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夜一争高下,履立的山峰穿过云有.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夭空,清幽深遂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枳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如曲蜿艇的玉带。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

共2分。

10. 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甫度描写的方法。

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

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然爱之情。

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

11. 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

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

评价二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

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12. C13. D14. (1)夕阳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沸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遨呢?15. 示例:“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挣。

16. 示例:甲文和朋友分手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遂讨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复写题
1.按要求默写。

(1)《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绘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作者用平远的视角极目远眺所见到的景象是
(3)《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描写朝夕两处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的句子是:
(4)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 (5)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 2.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
字的意思是________。

3.解释下面划线字。

(1)晓雾将歇:
(2)四时俱备: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5. 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划分节奏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简答
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一一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上使外将兵B其一犬坐于前
C腰白玉之环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与月上下。

C.①复与疏钟相间。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①倘能从我游乎?②2请从吏夜归。

14把文中加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15甲文中的“猿乌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16文章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案
1.(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 陶弘景;华阳隐居;信
3. (1)消散(2)全,都(3)参与
4.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5. (1)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

(2)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8.C
9.D
10.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11.示例:“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12.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