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公开课

合集下载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公开课(课堂PPT)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公开课(课堂PPT)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1
一.单细胞生物
一些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 个细胞内完成,这样的生物属于单细胞生 物。
我们学了哪些单细胞生物?
2
衣藻的结构
洋葱表 皮细胞
衣藻图
3
仔细观察 :衣藻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它们 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
草履虫的结构
伸缩泡
小核 大核 口沟
食物泡 纤毛
5
观察:
观察它的结构。它体内有叶绿体吗?
心 动。平滑肌和心肌不受人 肌 的意志支配
33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结构特点:
由神经细胞组成
分布特点:
脑、脊髓和神经中
主要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 导兴奋的作用
34
结缔组织
血细胞
结构特点:
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较 多,形态多样
分布特点:
分布广,血液、软骨、肌腱
主要功能:
运输、支持等
35
思考:阅读68页的图后填写各部分名称,其中 3~6要求写组织名称。
上皮组织
上皮细胞
结构特点:
细胞排列紧密
分布特点:
人的皮肤、内脏器官表面、 体内各种官腔内表面
主要功能:
主要是保护,还有分泌和 吸收物质的功能
32
肌肉组织
平 滑
结构特点:肌细胞组成
肌 分布特点:
四肢、躯体(骨骼肌), 骨 心脏(心肌),胃壁、肠 骼 壁(平滑肌) 肌
主要功能:
进行收缩、舒张,产生运
19
大型真菌:多种多样的食用菌
金针菇
香菇
灵芝
冬虫夏草 木耳
20
四.微生物
细菌和部分真菌,通常也称为微生 物。几乎所有的食物上都有微生物。

七年级生物《单细胞生物》公开课优质课件

七年级生物《单细胞生物》公开课优质课件

七年级生物《单细胞生物》公开课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七年级生物课本第四章《生物多样性》第一节《单细胞生物》中,深入学习单细胞生物结构、生活习性和分类。

详细内容涉及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等典型单细胞生物结构特点及它们在自然界中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单细胞生物基本概念、分类及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单细胞生物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单细胞生物结构特点、分类及生活习性。

难点:理解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和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幻灯片、单细胞生物模型、PPT课件。

2. 学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生理盐水、酵母菌、草履虫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显微镜下单细胞生物图像,引发学生对微观世界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主题。

2. 新课内容:(1)介绍单细胞生物基本概念、分类及生活习性。

(2)详细讲解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等单细胞生物结构特点。

(3)分析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和价值。

3. 实践情景引入:(1)分发显微镜和载玻片,让学生观察酵母菌、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

(2)引导学生讨论观察到单细胞生物特点,加深对课堂内容理解。

4. 例题讲解:以草履虫为例,讲解其结构、生活习性和分类,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加深对单细胞生物认识。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绘制酵母菌、草履虫结构图。

(2)回答问题: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六、板书设计1. 单细胞生物定义、分类及生活习性。

2.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等单细胞生物结构特点。

3. 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和价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单细胞生物定义、分类及生活习性。

(2)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2. 答案:(1)单细胞生物是由单个细胞构成生物,可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它们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如淡水、海水、泥土等。

(2)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有:分解有机物,参与物质循环;作为生物指示剂,反映环境质量;作为饵料,维持水生生态平衡等。

初中生物组教研公开课(3篇)

初中生物组教研公开课(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生物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初中生物组教研公开课活动。

本次公开课旨在通过展示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活动目标1. 提高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生物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4. 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星期X)上午四、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五、活动内容1. 开幕式1.1 校长致辞1.2 生物教研组长介绍活动背景和目标1.3 教师代表发言2. 课堂教学展示2.1 第一节课:由我校优秀生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课题为《植物的光合作用》。

2.1.1 教师介绍教学设计思路2.1.2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2.1.3 学生进行课堂互动2.1.4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2.2 第二节课:由我校另一位优秀生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课题为《动物的运动系统》。

2.2.1 教师介绍教学设计思路2.2.2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2.2.3 学生进行课堂互动2.2.4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3. 教学研讨3.1 教师对展示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分享教学经验。

3.2 参会教师就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3.3 生物教研组长总结发言,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

4. 闭幕式4.1 教师代表发言4.2 生物教研组长宣布活动结束六、活动要求1. 参会教师提前备课,准备好相关材料。

2. 课堂教学展示教师需注重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特色。

3. 参会教师认真听课,积极参与研讨,提出宝贵意见。

4. 活动期间,保持会场秩序,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七、预期效果通过本次初中生物组教研公开课活动,预计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
第1页
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
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 教学办法 教学过程 第2页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生态原因对生物影响 基础上 进行,本节课与绪论中生命第六个基本特性相相应, 是对其详细阐述 ,是对初、高中生物生物教材中生物适应环 境事例和生物进化学说以及遗传和变异总结和提升。
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 教学办法 教学过第5页程
四、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识 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 探求新知

归纳比较 提升结识

欣赏与练习 巩固新知
师生小结


深化新知
情景创设 探求新知
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 教学办法 教学过第6页程
复习提问: (1)生命基本特性中与环境相关特性是哪一个?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关键内容是什么? (3)生物受环境中哪些原因影响?
预警自 黄蜂
第15页
竹节虫属于何种适应现象? 能完全适应它生活环境吗?
拟态
竹节虫 不能完全适应 第16页
第17页
பைடு நூலகம் §2 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
一、适应普遍性:
1、植物对环境适应 2、动物对环境适应 3、生物外形适应特性举例
二、适应相对性:
保护色 警戒色 拟态
1、适应 不适应
2、原因:环境多变,遗传物质相对稳定
谢谢各位!
.12.02
第27页
鲜艳斑纹多么显眼哪! 这莫非能阐明它们对
环境适应么?
第13页
保护色
拟态
警戒色
第14页
保护色、拟态、警戒色比较
概念 保护色 体色与环
境色彩相 同
拟 态 形状色泽 斑与生物 非生物相 同

初中生物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教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和目标本次教案针对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物的层次结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的定义和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生物的层次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

3. 了解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生物的定义和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2. 生物的层次结构。

3. 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

教学难点:1. 生物的层次结构的理解和整合。

2.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实例的辨析。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题或图片展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What is biology?”或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等。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探索欲望,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 生物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教师依次向学生介绍生物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生物的定义(指所有能够进行代谢反应并具有遗传信息传递能力的有机体)以及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等。

Step 3 生物的层次结构教师通过演示或展示生物细胞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层次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各个层次是如何相互联系和组织的。

Step 4 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教师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如生命的共性和个体的差异等。

教师可以使用实例或生物分类表来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在数量和种类上的巨大变化,进而让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所带来的意义和挑战。

Step 5 总结和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学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可以提问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进行以下评价:1. 参与度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单细胞生物》公开课课件

《单细胞生物》公开课课件

《单细胞生物》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七章第一节《单细胞生物》。

详细内容包括: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分类及生物学意义;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与功能;单细胞生物的生活习性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分类及生物学意义,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分类、结构特点与功能。

难点:单细胞生物的生活习性与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幻灯片、单细胞生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观察单细胞生物的实验器材、显微镜、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分类、结构特点与功能。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观察单细胞生物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单细胞生物的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讲解相关例题。

5.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单细胞生物的选择题、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单细胞生物的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分类2.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与功能3. 单细胞生物的生活习性及适应环境的能力4. 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及分类。

(2)描述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3)分析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亲身体验单细胞生物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七年级生物的公开课教案5篇

七年级生物的公开课教案5篇

七年级生物的公开课教案5篇七年级生物的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受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3、通过教师指导,利用眼球模型、书中插图,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眼球结构4、教师设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明确眼球成像过程。

5、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教学重难点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3、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4、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树立爱护眼睛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件展示几张照片,让同学们说说看到了几张照片都是什么二、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眼和视觉1、眼球的结构自主学习了解眼球的结构;考记忆说出眼球的三个结构名称及其特点;对对号将眼球名称对号入座;猜猜看下列变化是由眼球哪一结构引起的2、视觉的形成探究:(1)外界的光线依次通过眼球的哪些结构并最终在什么结构上成像的(2)眼睛是通过哪一结构的调节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学生汇报课件展示视觉形成过程真实的物体与所成的物像有什么差别那为什么我们通常看到的物体都是正立的呢明确:视觉形成于大脑。

学习目标二:近视及其预防1、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课件展示近视情况,学生概括近视形成的原因2、怎样矫正3、预防近视的措施“三要”“四不要”三、分析资料,迸发情感我国仅角膜损伤致盲患者就有400多万,其中青壮年约占70%,儿童约占15%,这些人只要换上健康的角膜就会立刻复明,但我国每年只能约700人做角膜移植手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同学们我们怎样尽自己所能关爱身边的盲人朋友呢四、寄语学生六月六日是爱眼日!它的设立在于提醒我们每个人要爱护好自己的眼睛,因为它是心灵的窗口,我们只有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才能更好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七年级生物的公开课教案2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初中生物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班

初中生物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班

初中生物教案小班一、教学目标:1. 掌握初中生物的基本概念、知识点和学科特点;2.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巧。

二、教学重点: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常见生物的特征和生态环境;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巧。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生物学概述1. 学习内容: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发展历程;2. 教学方法:讲解概念,绘制生物学发展历程图;3. 学习要点:了解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

第二课:生物的分类1. 学习内容:生物分类的目的和方法,常用分类法的特点;2. 教学方法:示范分类法的应用,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分类;3. 学习要点:理解生物分类的重要性和分类法的应用。

第三课:植物的基本结构1. 学习内容: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2. 教学方法:展示植物剖面图,进行结构解读;3. 学习要点:掌握植物组织的构成和基本功能。

第四课:动物的基本特征1. 学习内容: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教学方法:介绍动物的各类基本特征;3. 学习要点:理解动物的特征对于分类的重要性。

第五课:人体结构与功能1. 学习内容: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教学方法:讲解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学习要点:认识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增强对人体健康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通过讲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实验教学法:设计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巧;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4. 讨论互动: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开展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听课评价:对学生的教学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鼓励进步;2. 作业评价:布置作业并进行批改,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3. 实验评价:评估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4. 学习反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反馈,了解他们对学习的感受和困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D.使侵入人体的病菌中毒而死
3、下列免疫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接触过麻疹病人的人不会再患麻 疹
B、接种过卡介苗的人不得肺结核
C、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患天花
D、眼泪中的溶菌酶能杀死细菌
4、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唾液的杀菌作用
B、接种百白破疫苗
C、白细胞吞噬病菌
4.说出艾滋病的病因及传播途径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与功能 2.理解并掌握免疫3个功能
一.情景导入
你知道家养的狗等宠物都要定期打 预防针吗?预防的是什么病?这和
人的健康有关系吗?
二、探究学习——问题引导探究
探究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思考问题并小组讨论(5分钟)
1.说出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 的组成和功能
1.疫苗 2.计划免疫及意义
探究四:艾滋病
思考问题(3分钟) 1.艾滋病的发病原因 2.艾滋病传播途径
当堂检测
1.人体保卫自身不受病原体侵害的第一道防线是( )
A.肌肉和骨骼
B.皮肤和粘膜
C.表皮和真皮
D.皮肤和肌肉
2.溶菌酶可以杀灭细菌,它的作用机理是( )
A.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使病菌溶解
B.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人教版 第八单元 ຫໍສະໝຸດ 康地生活学习目标1.根据资料分析,说出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 成和功能,并能根据人体防御的具体实例判断是 哪几道防线在起作用。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掌握 特异性免疫的防御机理。 3.描述免疫的概念和功能,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和非特异性免疫,掌握特异 性免疫的防御机理。
阅读79页资料,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链球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 什么功能? 2.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侵入人体?人体的哪些组织中分布有吞噬 细胞? 3.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为 什么?
1.被皮肤的分泌物所杀死;
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作用。 2.免疫力下降或皮肤受损伤时
吞噬细胞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血液、 淋巴液、胸腺、淋巴结以及脾脏 等器官中。 3.人体内产生了抵抗水痘病毒的 抗体
探究二:免疫的功能
思考问题并小组讨论(3分钟)
1.免疫的概念 2.免疫的功能
探究三:计划免疫
思考问题并小组讨论(3分钟)
D、皮肤的屏障作用
5.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B.抗体能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 C.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原物质 D.抗体可长时间存留在体内
课堂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
巩固练习:
1.某人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过,而他后来并没有患手 足口病,请分析原因.
2. 吃同样的鱼、虾,多数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出 现全身发痒、起包等过敏症状。这是为什么?
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85页习题
谢谢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