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_李宝仁

合集下载

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对策和措施

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对策和措施

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对策和措施一、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1.疫情造成供给缺口:非洲猪瘟等疫情的爆发造成了大量猪只的死亡,导致市场上供给量减少。

由于疫情传播速度快,遏制疫情的措施和时间周期相对较长,恢复供给需要较长时间。

2.气候因素影响养殖:气候异常,如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会影响养殖业,造成猪只死亡率增加,供给减少。

3.养殖成本上升:养殖过程中的原料成本上升,例如饲料价格上涨、耗费能源的成本上升等,都会导致养殖成本的增加,从而推高猪肉价格。

4.养殖环境受限:一些地区出于环保考虑对养殖业实行政策限制,例如限制扩大养殖规模、限制养殖土地使用等,导致养殖规模有限,供给不足。

5.生猪批发市场集中度低:由于中国的养猪业具有分散化特点,存在大量小规模养殖户和散户,缺乏统一的规模和市场交易平台。

这导致生猪批发市场集中度低,交易成本高,也影响了市场供给量的有效组织。

1.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加大非洲猪瘟等疫情的防控力度,强化边境检疫,提高养殖场的消毒和隔离措施,控制疫情的传播速度,减少猪只死亡率。

2.加强养殖条件改善:改善养殖条件,提高养殖场环境的舒适性,适度增加投入,改善猪只饲养环境,降低死亡率,增加供给量。

3.提高养殖效率: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指导,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市场供给量。

4.改善生猪批发市场:推动生猪批发市场的规范化和集约化发展,引导和支持小规模养殖户转型,加强批发市场的管理和服务,提高市场集中度,降低交易成本。

5.提高进口猪肉比例: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猪肉贸易合作,增加进口的猪肉供应,缓解国内市场供给不足的问题。

6.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鼓励规模化养殖,扶持大型养殖企业,推动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市场供给量。

三、总结猪肉价格上涨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疫情造成的供给缺口、气候因素的影响、养殖成本上升、养殖环境受限以及生猪批发市场集中度低等因素。

为了缓解猪肉价格上涨的问题,需要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改善养殖条件和养殖效率,改善生猪批发市场,提高进口猪肉比例,并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关于猪肉涨价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猪肉涨价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猪肉涨价的分析及对策建议近期,国内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担忧。

猪肉作为中国人的主要肉类食品,其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民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猪肉涨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有效地应对这一问题。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导致猪肉涨价的主要原因。

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供需关系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

在供需方面,由于近年来生猪疫病的爆发,导致养猪户减少,生猪供应不足,从而使得猪肉价格一路上涨。

在外部因素方面,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猪肉进口成本上涨也是造成国内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针对目前猪肉价格上涨的情况,我们需要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政府应该加大对养猪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养猪,增加生猪的供应。

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猪肉进口政策,降低猪肉进口关税,扩大猪肉的进口规模,以缓解国内猪肉供应不足的问题。

政府还可以适时采取价格管控措施,保障猪肉价格的稳定,避免价格波动过大对市场和消费者造成不良影响。

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猪肉涨价的情况。

我们可以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量,转而选择其他肉类产品,如鸡肉、牛肉等,以减轻对猪肉的需求压力。

我们可以适当增加豆制品和禽类等替代品的消费,多样化的膳食结构有助于缓解因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经济压力。

我们也可以适当培养食品储备的意识,储备一些长效食品,以备不时之需。

对于猪肉涨价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共同来解决这一难题。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养猪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猪肉供应的增加,合理调节猪肉价格,维护市场秩序。

而消费者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猪肉价格上涨,保持理性消费。

相信随着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有效地应对猪肉涨价的问题,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和生活水平。

稳定生猪价格分析措施

稳定生猪价格分析措施

稳定生猪价格分析措施稳定生猪价格分析措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消费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食品品质方面,生猪是人们日常消费中重要的肉类来源。

然而,近年来生猪价格的波动异常剧烈,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养殖业和相关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现在,我们需要采取措施稳定生猪价格,为民众提供良好的肉类食品质量,促进养殖业和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生猪价格波动的原因分析1. 养殖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多数养殖户规模较小,能力有限,固定成本较高,难以迎合市场需求。

同时,生猪养殖属于周期性规律,因此每年生猪供应量的波动幅度也很大。

2. 疾病防控能力不足随着现代化养殖业的发展,亟需对疾病防控进行有效管理。

但由于农村地区防疫设施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兽医服务不足,投入不足,养殖户难以开展规范化养殖,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产管理。

3. 需求端逐渐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有了更高要求,这也反映在生猪市场的价格变化上。

同时,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也引发了社会的质疑,加重了生猪价格波动。

二、稳定生猪价格的措施1. 提高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通过加强技术培养和防疫措施管理,提高养殖场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减少成本,实现规模化生产,保证生猪商品化和市场供应。

2. 改善农户和企业的资金信贷状况政府通过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降低养殖户的融资成本和风险,提高养殖户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加了养殖市场的供应量和稳定了生猪价格。

3. 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加强疫苗预防和兽医管理,提高疾病控制能力和防疫鉴定技术,增强养殖业的规范化管理能力,保证生猪质量安全,从而降低生猪价格波动。

4. 推动养殖业和物流产业协同发展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质量管理力度,加速养殖业和物流产业协同发展,优化生猪的产销流程,构建生猪质量服务体系,提高生猪产品的标准化水平,并优化产品分销渠道和餐饮供应链建设,带动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三、结论制定一份完整的农业和养殖业发展计划,加强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健全优质生猪品种培育和育种体系,实施全链条多式联运运输和分销,以及加强对养殖业链条的动态监管是有效稳定生猪价格的必要手段。

中国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中国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中国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近年来,中国猪肉价格一直存在着高涨与低谷的波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猪肉是中国百姓家庭日常餐桌上的必备食品,其价格上涨会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甚至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为了遏制猪肉价格的剧烈波动,我们需要深刻地探究其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

一、中国猪肉价格的波动原因1. 自然灾害因素中国境内气候多变,自然灾害比较频繁,这是导致猪肉价格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2018年初的大雪,影响了省际运输和生猪饲料供应,导致部分地区生猪出栏量和屠宰量减少,从而推动了猪肉价格的涨势。

2. 疫病因素疫病是导致猪肉价格波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猪瘟、非洲猪瘟、蓝耳病等疫病在我国仍然存在,它们会直接影响猪的生长周期和出栏率,导致生猪市场紧张,价格上涨。

例如,2018年四季度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猪肉市场受到重创,短期内价格快速上涨。

3.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也是导致猪肉价格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2019年年初开始实行的新的环保政策,导致了一些小型的生猪养殖户被迫停产,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猪肉产量和价格。

4. 市场供求因素市场供求因素是导致猪肉价格波动最直接的原因。

供大于求时,猪肉价格自然会下降;供不应求时,猪肉价格则会快速上涨。

近年来,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的提升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猪肉市场供应能力有所增强。

但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大量增加,市场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导致猪肉价格快速上涨。

二、应对猪肉价格波动的对策1. 改善生猪养殖环境改善生猪养殖环境,提高生猪饲养的科学性和效率,是解决猪肉价格波动问题的重要途径。

可以适度调整生猪养殖规模,避免产能过剩;加强环保治理,减少因环保政策导致的生猪养殖终止,缓解猪肉市场供应压力;提升生猪养殖科技含量,提高生猪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2. 改善屠宰加工环节改善屠宰加工环节,提高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也是解决猪肉价格波动问题的途径之一。

近期我国猪肉价格波动原因分析

近期我国猪肉价格波动原因分析

部分摘自:猪易购网近期猪肉价格波动解析近期我国猪肉价格再次波动的主要原因1.饲料价格的影响养猪业是个高投入的行业, 养猪业的成本主要有饲料、人工、防御疫病、种猪等的投入, 饲料成本可以占到生猪饲养直接成本的50% 左右。

因此,成本是影响我国猪肉价格的最大因素。

从猪肉价格波动的历史来看, 饲料价格高则猪肉价格涨, 饲料价格低则猪肉会有降价的空间。

随着现代饲养技术的改进和规模化养殖的发展, 饲料中玉米加工配合饲料的比重不断增加, 直接用作饲料的比重将会下降。

当猪粮比价大幅低于5. 5!1时, 养殖户就会缩减规模甚至转向经营, 造成猪肉供给的不足, 价格上涨。

2.疫病的影响最近几年我国的生猪饲养受到一些疾病的困扰, 如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链球菌感染等, 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打击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

在我国生猪疫病多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生猪饲养环境落后。

我国生猪养殖户多采用传统的小规模饲养方式, 既没有防疫制度和消毒设施, 更没有防疫措施, 和最基本的动物防疫要求相差很远。

二是生产方式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生猪的饲养方式为庭院散养, 用泔水喂养、乱堆粪便、随意使用药物等, 这些都为生猪疫病的发生奠定了隐患。

三是兽医体制、人员、经费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对生猪疫病防治不力而导致的疫病频发。

3.生猪生产结构的影响我国生猪生产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农户散养、中小规模饲养以及大规模饲养3 个层次, 其中以小规模饲养为主。

虽然从2007 年后我国生猪规模养殖户大幅度增加, 生猪的生产结构处于较大的变动之中, 但是还不能在短时期内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饲养格局, 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更是无法改变。

因此这样一种生猪生产结构带来的不仅仅是生猪饲养技术的落后, 例如品种改良缓慢、饲料报酬低、疫病防控手段落后等, 还使得生猪供给经常处于波动状态。

因为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户具有生产成本较小、生产方式灵活的特点, 所以他们很容易进出或退出市场。

猪肉涨价的因素分析及建议

猪肉涨价的因素分析及建议

猪肉涨价的因素分析及建议【摘要】猪肉价格近期持续上涨,引发了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从猪肉供应量下降、饲料成本上升、疫情影响、消费需求增加等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调控政策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发现,猪肉涨价的原因主要包括猪肉供应量的减少、饲料成本上升、疫情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为此,我们建议政府应该出台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增加猪肉供应量,稳定饲料价格,加强疫情监测和控制,并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以应对猪肉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猪肉价格上涨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才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猪肉价格上涨、供应量下降、饲料成本上升、疫情影响、消费需求增加、调控政策、建议、总结分析、对策建议1. 引言1.1 猪肉价格上涨的背景猪肉价格上涨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猪肉供应量下降。

近年来,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猪肉产量大幅下滑,导致市场供应不足,价格自然上涨。

二是饲料成本上升。

饲料是养猪的重要成本之一,而近年来受全球粮食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饲料价格持续走高,直接导致养猪成本增加,进而推动了猪肉价格上涨。

三是疫情影响。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养殖业面临着疫情防控压力,生产成本增加,供应链受阻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猪肉价格。

四是消费需求增加。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品质猪肉的需求逐渐增加,加剧了市场供需矛盾,进而推高了猪肉价格。

猪肉价格上涨的背景是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探讨当前猪肉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调控政策建议,以期能够有效应对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稳定社会经济发展。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猪肉供应量下降、饲料成本上升、疫情影响、消费需求增加等因素对猪肉价格的影响机制,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有效政策,推动猪肉市场稳定发展。

希望通过对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我国猪肉市场提供参考,促进猪肉市场良性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关于猪肉涨价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猪肉涨价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猪肉涨价的分析及对策建议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猪肉价格开始大幅上涨。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11月份,生猪价格同比上涨110.2%,是2016年以来最大上涨幅度。

2020年春节前,猪肉价格更是超过去年同期的两倍以上,一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猪瘟疫情引发的生猪供给短缺。

2018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导致全国生猪存栏量下降,生猪供应紧张,猪肉价格上涨。

二、生产成本上升。

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加码,生猪养殖面积不断缩小,猪肉生产成本上升,利润减少。

同时,饲料、运输、环境等方面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也对猪肉价格造成了压力。

三、节假日消费需求增加。

春节等传统节日是猪肉消费的高峰期,消费需求大幅增加,市场价格也因此水涨船高。

面对猪肉价格的上涨,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缓解其带来的影响:一、加快恢复生猪产能。

全国各地要加强疫情防控,尽快恢复生猪存栏量,增加市场供给。

此外,还需要加强生猪育种,提高生猪屠宰率,加快生猪出栏。

二、加大粮食生产投入。

保持稳定的粮食产能,可以保证猪饲料的供应,降低生产成本,缓解生产压力,使猪肉价格能够稳定。

三、发展畜牧业深度加工。

加快畜禽产品和副产品深加工,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消化产能过剩,改变我国畜禽产品低附加值、高供给状态。

四、多渠道保障猪肉供应。

通过增强进口、采购、储备等多种形式的供应渠道,可以加强对猪肉市场供应的保障,保证市场供需平衡,降低猪肉价格,减轻消费者经济压力。

当前,我国猪肉价格的上涨对老百姓的消费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要缓解这种情况,需要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密切合作,充分调动各方因素,从多方面入手,促进生产恢复和市场供应稳定,保障百姓消费需求,同时也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关于猪肉涨价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猪肉涨价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猪肉涨价的分析及对策建议近期,随着生猪存栏量减少和生产成本上升,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猪肉是中国人饮食中的主要肉类之一,价格的上涨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也给养殖企业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对猪肉涨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1. 生猪存栏量减少近年来,受非洲猪瘟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

而且,由于生猪养殖成本的上升和环保政策的加大力度,一些小规模的生猪养殖户纷纷退出市场,导致了猪肉供应紧张,价格自然而然地上涨。

2. 饲料成本上升养猪的成本主要包括饲料、兽药、劳动力、水电等方面,其中饲料成本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近年来,国内外的粮食价格不断上涨,饲料价格也在不断攀升,这使得养猪成本大大增加,生猪养殖户只能通过提高猪肉的售价来抵消成本的增加。

3. 其他因素除了生猪存栏量减少和饲料成本上升外,一些其他因素也导致了猪肉价格的上涨。

交通运输成本的增加、人工成本的上升、后期加工和储藏环节的损耗等都是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二、应对猪肉价格上涨的对策建议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在调控猪肉价格方面可以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补贴力度,降低生猪养殖户的税费负担,给予购买饲料的企业一定的贴息贷款,稳定饲料价格。

加大对生猪养殖业的扶持力度,推动规模化、专业化生猪养殖,提高生猪产能,保障猪肉的供应。

2. 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养殖业发展的关键。

政府可以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对生猪饲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生猪养殖的效益,降低养殖成本。

加大对生猪疫病的研究力度,提高生猪养殖的抗病能力,保障生猪的健康。

3. 加强市场监管对于一些操纵猪肉价格的行为,政府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价格垄断行为和价格欺诈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建立完善的猪肉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价格异常波动,及时采取措施稳定市场。

4. 多渠道保障猪肉供应除了加大对生猪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外,政府还可以鼓励多渠道保障猪肉供应,例如扩大进口猪肉的渠道,增加猪肉的供应量,稳定市场价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曲线的斜率。式( 3) 为猪肉供需均衡条件,a,
γ,b,β 均为大于 0 的常数。将式( 1) 和式( 2) ,带
入式( 3) ,利用差分方程的知识计算可以得到:
∑ pt
=a γ
- +
b β

1 γ
t -1

i =0
- β /γ)
εi t-i
+
( ) [ ] - β γ
t
p0

a γ
- +
b β
( 4)
由于疫病的出现存在偶然性,本文在此主要 分析成本因素和替代品价格对于猪肉价格影响的 冲击。
二、猪肉价格波动的实证检验 ( 一) 蛛网模型与弹性分析 蛛网模型的基本内容是把时间引入均衡分析 中,运用弹性理论来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产 量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均衡的变动。用斜 率绝对值这个数学工具来看供求关系,解释某些 生产周期长的商品,在供求不平衡时所发生价格 和产量的循环影响。 蛛网模型通常用于分析具有下述特点的价格 与产量的关系: 这些商品开始生产后,要经过一定 时间才能生产出来,在这期间生产不能变更。或 者说上期价格决定本期产量,本期产量决定本期 价格。生猪生产有 4 到 8 个月的周期,在此期间 无法变更生产规模,而养殖户又多以前期市场价 格决定本期产量,这正好符合蛛网模型的理论假
( 二) 猪肉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文献资料和实际情况,影响我国猪肉价 格波动的因素主要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一是成本 因素,包括玉米价格、小麦价格、仔猪价格等; 二是 替代品价格,如羊肉价格、牛肉价格等; 三是自然 灾害,如疫病等。 1. 成本因素。生猪养殖成本是猪肉价格形 成的主要部分,因此在考虑影响猪肉价格波动的 因素时,养殖成本应当首先考虑。其中,玉米面、 高粱米、麦麸、豆粕等是猪饲料的主要构成成分。 以 20 ~ 60 kg 体重的育肥猪饲料为例,考虑成本、 质量等原则后组成配方为玉米 65% 、豆粕 15% , 小麦麸 15% 、进口鱼粉 2% ,其他 3% 。因此,玉 米、小麦和豆粕的价格波动将会直接影响饲料的 价格,从而进一步影响猪肉价格。仔猪作为养猪 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对猪肉价格波动产生 一定影响。另外,人工成本和医疗防疫费用在生 产成本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作 用越来越显著。
第 29 卷 第 5 期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ol. 29 No. 5
2014 年 9 月
JOURNAL OF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Sep. 2014
我国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从我国的肉类消费情况来看,猪肉消费的数 量占肉类消费总量的 60% 以上,而且呈现明显的 地方性差异。南方地区消费肉类主要以猪肉和禽 肉 为 主,北 方 地 区 则 以 消 费 猪 肉 和 牛 羊 肉 为 主。 其牛羊肉的消费量约是南方的 2 倍,消费的比例 相对较高,对于猪肉的替代效应较强。
3. 自然灾害。气候因素、生猪疫情等突发事 件会对猪肉价格产生较大冲击。入冬过早,气温 偏低等因素会使得一些地区出现仔猪成活率下 降、母猪流产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这在很大程度 上影响生猪出栏量。疫情也会严重影响生猪的供 给,使得猪肉价格因供给不足而上升。其中,比较 典型的例子包括 2003 年的非典疫情,2011 年以 “高热病、猪瘟”等为代表的生猪疫情等。这些疫 病的爆发均在当时引发了生猪出栏量的锐减,进 一步导致猪肉供应不足。
收稿日期: 2014--07--05 作者简介: 李宝仁( 1957—) ,男,天津人,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 数量经济学;
姚熙嘉( 1990—) ,男,湖南长沙人,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数量经济学。
·119·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4 年 第 5 期
然而近几年,猪肉价格连续出现较大幅度波 动。一方面加剧了 CPI 的波动,对居民的生活带 来较大影响。例如 2007 年猪肉价格飙升,许多地 方的猪肉价格创下了历史新高。从而带动当年的 CPI 涨幅由年初的 2. 2% 一路上涨至 6. 5% ,并持 续在高位徘徊,使得民众生活成本大幅提高。另 一方面,猪肉价格的不时暴跌又让养猪户们叫苦 不迭。不少养猪户由于错误判断价格信号,盲目 的扩大生产,从而造成了巨额亏损。为维持猪肉 价格的稳定,我国政府频繁出台相关政策。以调 控猪肉生产为手段,从而达到调控猪肉价格的目 的,然而收效甚微。2014 年一季度以来,猪肉价 格 再 次 暴 跌,调 控 机 制 的 缺 陷 再 一 次 显 露 无 遗。 猪肉价格为何多番调控又多番暴涨暴跌,这不得
而其他因素对于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可以在参考玉米价格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建立有效的育种体系和
联动的价格预警机制来抑制猪肉价格的过度波动。
关键词: 猪肉价格; 价格波动; 蛛网模型; 玉米价格; 价格预警
中图分类号:Hale Waihona Puke F323. 7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6116( 2014) 05--0119--08
决定了猪肉价格是否向长期均衡收敛,按其取值 可以分三种情况讨论。
1. 当 β / γ > 1( 即 β > γ 时) 波动将逐渐增大 时,为发散型蛛网。说明随着时间 t 的变化实际 价格将以越来越大的幅度围绕均衡价格上下波 动,最后无穷大地偏离均衡价格,由于价格波动越 来越大,向外呈发散状,无法恢复平衡。因此,供 给弹性系数大于需求弹性系数被称为蛛网不稳定 条件。
依赖于同期猪肉价格,价格与需求为减函数关系。
其中,dt 为 t 期需求量,pt 为 t 期猪肉价格,γ 为需 求曲线的斜率。式( 2) 为猪肉供给函数表达式,
表明 t 期供给依赖于上期猪肉价格,价格与供给 为增函数关系。其中,st 为 t 期猪肉供给量,p*t 为 预期价格,一般用 t - 1 期猪肉的价格表示,β 为供
李宝仁, 姚熙嘉
( 北京工商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048)
摘 要: 以猪肉价格波动的特征为切入点,运用蛛网模型分析供求曲线的弹性关系,发现近年来我国猪肉价格波动
具有发散性特征,不能自发达到均衡。为进一步解释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成本、替代品等影响
猪肉价格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玉米价格对于猪肉价格波动的影响十分明显,其影响在 6 个月左右达到峰值,
尽管 p0 < ( a - b) / ( γ + β) ,但( - β / γ) 2 > 0, 因此 p2 将低于猪肉的长期均衡价。在以后各期, t 取偶数,( - β / γ) t 为正,t 取奇数,( - β / γ) t 为
负。因此,随着时间变化,猪肉价格 pt 将围绕长 期均衡价上下波动。若 β < γ,则 ( - β / γ) t 趋于 零,若 β > γ,则( - β / γ) t 递增,因此 β / γ 的大小
不值得深思。 为了探究猪肉价格的波动性特征和原因,本
文首先利用蛛网模型讨论价格波动的稳定性,结 合弹性判断猪肉价格是否能自发达到稳态,在此 基础上引入向量自回归模型,进一步讨论引发猪 肉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因素,力图为政府对猪肉 价格的调控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猪肉价格波动的理论分析 ( 一) 文献综述 对于猪肉价格波动的特性,国内外学者主要 采用蛛网模型进行敛散性分析。在国外,Ezekiel ( 1938) 最早使用蛛网理论探讨生猪周期,用动态 分析方法刻画了生猪供给量和价格在偏离均衡状 态以后的实际波动过程及其结果。国内方面,斯 琴和申倩( 2008) 选取 2001—2007 年的猪肉价格 作为研究对象,以蛛网理论对猪肉价格的波动进 行定性分析,认为 2001—2003 年我国猪肉价格趋 向封闭型蛛网模型,而 2003—2007 年全国猪肉价 格的波动趋向于发散型蛛网。吴瑛( 2011) 在此 基础上补充了 1996—2000 年的波动 分 析,认 为 1996—2007 年间的生猪( 猪肉) 价格波动顺次表 现为趋于收敛型蛛网波动、趋于封闭型蛛网波动
式( 4) 中,p0 为 t = 0 时的猪肉初始价格,( a - b) / ( γ + β) 为均衡时的猪肉价格,εt 代表 t 期 的随机冲击。为了剔除随机冲击的影响,集中分
析系统的稳定性,假设 εt ( t = 1,2,3,…) 均为零。 那么,如 果 系 统 从 长 期 开 始,初 始 条 件 为 p0 = ( a - b) / ( γ + β) ,则根据( 4) 式,得 pt = ( a - b) / ( γ + β) 。因此,如果从长期均衡点开始,则猪肉
·120·
第 29 卷 第 5 期
李宝仁,姚熙嘉: 我国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设。因此,多用蛛网模型分析猪肉市场价格的敛
散性。
蛛网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
dt = a - γpt γ > 0
( 1)
st = b + βp*t + εt β > 0
( 2)
st = dt
( 3)
式( 1) 为猪肉需求函数表达式,表示 t 期需求
综合来看,我国猪肉价格波动特征在不同时 期拥有不同特点,经历了由收敛型蛛网到封闭型 蛛网,再由封闭型蛛网到发散型蛛网的演变。猪 肉价格波动处于发散型蛛网之中的结论,也与我 国猪肉价格的暴涨暴跌的事实相切合。但是前期 研究截至 2007 年为止,因此有必要通过近几年数 据对现在的生猪市场状态进行进一步验证。
2. 当 β / γ < 1( 即 β < γ 时) 波动将逐渐减小 时,为收敛型蛛网。说明随着时间 t 的变化实际 价格将以越来越小的幅度围绕均衡价格上下波 动,最后逼近均衡价格。因此,供给弹性系数小于 需求弹性系数被称为蛛网稳定条件。
2. 替代品价格。根据经济学一般原理,当商 品互为替代品时,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的相关 关系。即某一商品价格的上涨,将会引发其替代 品价格同步上涨。猪肉的替代品主要包括其他肉 禽蛋奶产品,如牛羊肉、禽肉、鸡蛋等。理论上分 析,在肉类总体的消费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牛羊肉 和禽肉价格的上涨会使其替代品猪肉的价格也一 并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