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 第二章 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 第二章 地质构造.

Strike:走向 Dip direction: 倾向 Dip :倾角
岩层产状测量的记录有两种方法:
1.象限角表示法
以北或南的方向(0°)为准,一般记走向、倾向、倾角。 如N65°W/25°S,即走向北偏西65°、倾角25°、大致 向南倾斜;N30°E/27°SE,即走向北偏东30°、倾角 27°、倾向南东。
(2)对比褶皱核部和两翼岩层的时代新老关系,判断褶皱 是背斜还是向斜。若核部地层时代较老,两侧依次出现渐 新的地层,为背斜;反之,若核部地层时代较新,两侧依 次出现渐老的地层,则为向斜。
(3)根据两翼岩层的产状,判断褶皱是直立的、倾斜的还 是倒转的等等。
2-4 断裂构造Fracturing structure
Chapter 2 Geological Structure
第二章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的概念: 由地壳运动导致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发生变形或变位 的现象,残留于地壳中的空间展布和形态特征,称为地 质构造或构造形迹。
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和分类Basic shape and
classification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
Recumbent 平卧的
按褶曲枢纽的产状可分为: (1)水平褶曲 枢纽水平,两翼同一岩层的走向基本 平行。 (2)倾伏褶曲 枢纽倾斜,两翼同一岩层的走向不平 行而呈弧形变化.
Horizontal fold
Inclined fold
四、褶皱的识别:
(1)根据岩层是否有对称重复的出露,可判断是否有褶皱 存在。若在某一时代的岩层两侧,有其他时代的岩层对称 重复出现,则可确定有褶皱存在。若岩层虽有重复出露现 象,但并不对称分布,则可能是断层形成的,不能误认为 褶皱。

各种地质构造、褶皱、断层标本图片

各种地质构造、褶皱、断层标本图片

一、板劈理: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

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0.005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0.01毫米或以下。

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

(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

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他和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平缓褶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 W型对称褶皱: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

中部褶皱较紧闭,向两侧逐渐开阔,褶皱转折端加厚,翼部减薄。

十二、不对称N型褶皱:不同褶皱层的褶皱形态的变化,强硬的硅质层(石英岩)具典型的相似褶皱的特点,较软弱的铁质层(富磁铁矿层)为顶厚褶皱。

第3章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

第3章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

目 录

③ 发育在砾岩中的剪节理,一
般会切穿砾岩中的砾石;
照片 示意图
目 录

④ 常构成共轭节理系—棋盘格构造;单组节理等间距出现
目 录
张节理的主要特征:

① 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短而曲折; ② 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③ 多开口,常被矿脉充填,脉宽变化大,脉壁不平直; ④ 一般绕过砾岩;
工程地质
主编 张士彩
武汉大学出版社
1 绪 论 2 造岩矿物与岩石 3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 4 水的地质作用 5 不良地质作用的工程地质问题 6 边坡工程地质问题 7 地下工程地质问题 8 岩体地基工程地质问题 9 工程地质勘察
3 地质构造与 地质图
内容提要
1、地壳运动及其地质作用的概念。 2、地层年代的含义和岩层的接触关系,岩层产状要素。 3、褶皱与断裂构造的定义、类型、识别特征以及常见地质 构造与土木工程的关系 4、常见地质图的组成和阅读方法。
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形成的动力,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
果,因此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
目 录
3.1.1.1 岩石的变形
构造应力:地球内部在三维空间的各个方向上的应力分量间出 现了大小不等的差异被称为差应力,即构造应力。
弹性变形
褶皱变形 岩石变形
断裂变形
目 录
3.1.1.2 岩石的变位
其运动方向的不同,可分为: 1、垂直运动:地壳沿地表法线方向的运动。 表现:海进和海退 2、水平运动:地壳沿地表切线方向的运动。 表现:褶皱或断裂
目 录
3.2.4.3 中生代(距今0.8~2.3亿年)
在侏罗纪、白垩纪曾多次发生强烈的褶皱和岩浆活动。 (例如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准格尔盆地、松辽盆地等 的形成)。这个时期的地壳运动称为燕山运动。 三叠系地层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下伏的上古生界地层之 上,代表的构造运动称为华力西运动。 侏罗系地层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下伏的三叠系地层之上, 代表的构造运动称为印支运动。

工程地质 第2章 地层与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 第2章 地层与地质构造
1-石灰岩,形成最早;2-花岗岩,形成晚于石灰岩; 3-矽卡岩,形成时代同花岗岩;4-闪长岩,形成晚于花岗岩; 5-辉绿岩,形成晚于闪长岩;6-砾岩,形成最晚
246-56
3.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的接触关系 (1)侵入接触 (2)沉积接触
246-57
侵入接触
246-58
沉积接触
246-59
四、地质年代表
度为1cm/年,近几年加快,达到平均移动速度为8.9cm/年。
246-7
海水侵蚀部分
那 不 勒 斯 海 岸 的 三 根 石 柱
246-8
典型的例子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石柱的历史变 迁。1750年,在这里从火山沉积物中发掘出一座建筑废墟 。据考证,该建筑修建于公元前105年的罗马帝国时代, 现在仅保存下三根高约12m的大理石柱,每根柱子上都保 留有同样的地质遗迹。
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246-47
不整合面
平行不整合
特征:
①上下岩层的产状 基本平行一致;
②在两套地层之间 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 层,存在沉积间断。
这一地史时期地壳曾经 发生过显著的升降运动。
246-48
不整合面
常见底砾岩
246-49
平行不整合接触的形成过程
246-50
角度不整合
特征: ①上下岩层的产状不
按照年代顺序排列,用来表示地史时 期的相对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称 为地质年代表。
246-60
246-61
国际通用:
地质年代单位
地层单位
宙……………………………宇
代……………………………界
纪……………………………系
期……………………………阶
时……………………………带

工程地质(课件)第三章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课件)第三章地质构造

34/63
产状三要素(elements of attitude)
走向(strike):岩层面和 任一假想水平面交线的延 伸方向。 倾向(dip):岩层的倾斜 方向。与走向线垂直。只 有一个。 倾角(dip angle):岩层 层面与水平面的最大锐角。
35/63
产状三要素(elements of attitude)
9/63
各种内力地质作用是相互关连的—

构造运动形成断裂,引起地震,并为岩浆活
动创造通道。 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引起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在内力地质作用中起主导地位。
10/63
外力地质作用:
由太阳辐射能引起,产生大气环流,形成水的循 环,动植物生长,在运动的过程中改造地表。
11/63
外力地质作用的营力:
64/63
第六节 地质图
一、地质图(geological map)的类型:
普通地质图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工程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 地质平面图 地质剖面图 地层柱状图
65/63
二、地质图规格
地质平面图应有图名、图例、比例尺、 编制单位和编制日期等。 比例尺的大小反映了图的精度,比例尺越大, 图的精度越高,对地质条件的反映也越详细、 越准确。
• 岩石学方法:利用岩层的原生构造现象 判断新老层位方向。 • 小构造方法:观察由于层间扭动引起内 小构造方法 部小构造现象。 古生物方法:判断年代序列
45/63
六、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对隧道工程
46/63
六、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 对深路堑和高边坡
山坡岩层地质构造的影响 a-向斜山;b-背斜山;c-单斜山 1-有利情况;2-不利情况
13/63
搬运(transportation)

断层

断层
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
12/63
二、地质年代
13/63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相对地质年代?什么是绝对地质年代?
地层的相对地质年代是怎样确定的? 2.地质年代单位和时间地层单位的含义及相互关 系怎样? 3.熟悉地质年代表及第四纪地质年代的划分。 4.什么是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两者的关系如何?
14/63
常称这种节理为裂隙。
构造节理:由构造运动产生的构造应力形成的节理。
分为剪节理(受剪、扭应力)和张节理(受张应力)。
35/63
三、断裂构造
裂 隙 发 育 程 度 分 级 表
一定
36/63
三、断裂构造
节理调查、统计和表示方法:
选择代表性的基岩露头,对一定面积内的裂隙进行测量。
裂隙野外测量记录表
裂隙玫瑰图
不同产状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水平构造
直立构造
57/63
二、地质条件在地质图上的反映
倾斜构造(V字形法则)
1.倾向反,同弯曲且曲率小。
58/63
二、地质条件在地质图上的反映
2. 倾向同,倾角大,反弯曲。
• 缓慢蠕动(蠕滑型)-不直接产生地震。
发生在强度较低的软岩中,断层带锁固能力弱, 危害小。
52/63
四、活断层
活断层对工程的危害:
1.直接危害跨越该断层的建筑物
例:宁夏石嘴山市红果子沟和河北蓟县境内的两段长 城被错断。
2.伴有地震发生的活断层使较大范围的建筑物摧 毁
例:1906年美国旧金山地震中,圣.安德烈斯断裂导 致一座27m高的水坝溃坝。
的倾斜角度的大小。
20/63
一、水平构造与倾斜构造
岩层产状 的表示方法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I.名词解释叮1.地质构造P23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P24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P25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P25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P32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P32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P32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P35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P37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P43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II.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叮1.岩层产状是指()。

P31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2.岩层的倾角表示()。

P31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P34A .直立褶曲B .平卧褶曲C .倾斜褶曲D .倒转褶曲10. 地层对称重复,中间老,两边新,地层界线平行延伸,表示该地区存在 ()。

P32A .水平背斜B .水平向斜C .倾伏背斜 11. 节理延伸方向与岩层延伸方向一致时,叫做(A .倾向节理B .斜交节理C .走向节理12. 节理按成因分为原生节理A .冷缩节理B .张节理 13. 正断层是指断层的( A .上盘相对向上运动C .下盘相对向下运动 14. 逆断层是指断层的( A .下盘相对向上运动 C .上盘相对向下运动D . D . )倾伏向斜)。

02地质构造图例

02地质构造图例

0203034 断层符 0203035 断层符 0203036 断层符 0203037 断层符 0203038 断层符 0203039 断层符 0203040 断层符 0203041 断层符
短线3 三角阳 齿高1 线距0.5 阳齿高1 线宽0.25 阴齿1 线宽0.25 阴齿1 线宽0.25 阴齿1 阳齿高1 线宽0.25 阳齿1
线距0.5 短线1 箭头5 曲线5
片理倾向及倾 角 交错层理及倾 斜方向 片麻理倾向及 倾角
线长5 线距1
劈理倾向及倾 角 砾石倾向
线长5 线距1
裂隙倾向及倾 角 面理倾向及倾 角 早期皱纹线理 倾向 晚期皱纹线理 倾向
0202011 产状符 三角阴齿1 0202012 产状符 0202013 产状符 0202014 产状符 0202015 产状符 0202016 产状符 线长5 阳齿1 线长5
0204047 褶皱符 0204048 褶皱符 0204049 褶皱符 0204050 褶皱符 0204051 褶皱符 0204052 褶皱符 0204053 褶皱符 0204054 褶皱符 0204055 褶皱符 0204056 褶皱符 0205001 0205002 0205003 0205004 0205005 0205006 0205007 0205008 火山构 造符 火山构 造符 火山构 造符 火山构 造符 火山构 造符 火山构 造符 火山构 造符 火山构 造符 阴齿1.5 线长5 线距1 齿2×1 圆径3 圆径3
板块结合带 活动扩张脊及 转换断层 推测扩张脊及 转换断层 环形断裂 兰闪长岩带 背斜轴线 向斜轴线 复式背斜 复式向斜 箱状背斜 箱状向斜 梳状背斜 梳状向斜 线状背斜 线状向斜 短轴背斜 短轴向斜 起伏状背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Ⅰ.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P23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P24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P25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P25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P32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P32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P32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P35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P37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P43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1.岩层产状是指()。

P31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2.岩层的倾角表示()。

P31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

P30A.缓倾岩层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D.直立岩层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

P32 A.5°B.145°C.35°D.175°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

P31 A.N45°E B.S45°E C.S45°W D.N45°W6.褶曲存在的地层标志是()。

P34A.地层对称重复B.地层不对称重复C.地层不对称缺失D.地层对称缺失7.褶曲按横剖面形态分类,主要依据褶曲()的相互关系分类。

P33 A.枢纽和轴面产状B.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C.轴面产状和轴线产状D.枢纽和两翼岩层产状8.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的褶曲是()。

P34 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9.轴面倾斜,两翼岩层产状倾向相同,其中一翼为倒转岩层的褶曲是()。

P34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10.地层对称重复,中间老,两边新,地层界线平行延伸,表示该地区存在()。

P32A.水平背斜B.水平向斜C.倾伏背斜D.倾伏向斜11.节理延伸方向与岩层延伸方向一致时,叫做()。

P36 A.倾向节理B.斜交节理C.走向节理D.横向节理12.节理按成因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

P35A.冷缩节理B.张节理C.成岩节理D.次生节理13.正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

P37A.上盘相对向上运动B.上盘相对向下运动C.下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14.逆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

P38A.下盘相对向上运动B.下盘相对向下运动C.上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15.构造角砾岩是断层存在的()。

A.唯一标志B.重要标志C.必要条件D.充分条件16.地层出现不对称重复,缺失时,则有()存在。

A.向斜B.背斜C.断层D.角度不整合接触17.当岩层走向与断层倾向一致时,叫做()。

P39A.走向断层B.倾向断层C.斜交断层D.横断层18.泥裂开口所指的方向一定是()。

P26A.岩层的底面B.岩层的顶面C.地表的表面D.河床的底面19.有一剖面的地层由新到老为P2P1C3C2O2O1Є3,其中缺失了()。

A.C1S B.C1SO3C.C1DO3 D.C1DSO320.有一剖面的地层由新到老为K2K1J3C2C1D3,其中缺失了()。

A.J2J1T B.J2J1P C.J2J1TPC3D.J2PC321.早期沉积岩受后期岩浆挤压、烘烤和进行化学反应,接触处的原沉积岩出现变质现象,两者的接触关系是()。

P28A.沉积接触B.侵入接触C.不整合接触D.整合接触22.沉积接触是指()的接触关系。

P28A.沉积岩之间B.岩浆岩之间C.先有沉积岩,后有岩浆岩D.先有岩浆岩,后有沉积岩23.角度不整合接触是两套地层()的一种接触关系。

P27 A.产状平行,时代不连续B.产状不平行,时代不连续C.产状平行,时代连续D.产状不平行,时代连续24.上下地层产状一致,中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这种接触关系称为()。

P27A.整合接触B.平行不整合接触C.角度不整合接触D.沉积接触25.有一套地层由新到老为K2K1J2J1T2T1P2P1,产状平行,该套地层为()。

A.整合与假整合接触B.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接触C.假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接触D.都是假整合接触26.地质时代从老到新划分为()。

P29A.宙、代、世、纪B.宙、世、代、纪C.宙、代、纪、世D.宙、世、纪、代Ⅲ.多项选择题(蓝色为不选项)1.属于内能的为()。

P24A.重力能B.生物能C.旋转能D.热能2.属于外能的为()。

P24A.太阳辐射能B.日月引力能C.热能D.生物能3.以下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为()。

P24A.构造运动B.风化作用C.变质作用D.重力的地质作用4.以下可用于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层面构造为()。

P26 A.泥裂B.虫迹C.雨痕D.波痕5.沉积岩间的接触关系分为()。

P27A.整合接触B.不整合接触C.沉积接触D.侵入接触6.按横剖面上轴面和两翼岩层产状分类,褶曲可分为()。

P33 A.直立褶曲B.倾斜褶曲C.倒转褶曲D.平卧褶曲7.节理按成因分类,可分为()。

P35A.原生节理B.构造节理C.次生节理D.变质节理8.节理按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分为()。

P36A.平行节理B.走向节理C.斜交节理D.倾向节理9.根据断层面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分为()。

P39 A.走向断层B.倾向断层C.平行断层D.斜向断层10.岩层产状记录为45°∠45°时,表示岩层的()。

A.倾向为45°B.走向为45°C.走向为135°D.走向为315°11.向斜的表现为()。

A.地层中间新,两边老B.地层中间老,两边新C.两翼岩层倾向相同D.两翼岩层倾向相反12.()的褶曲叫做水平褶曲。

A.两翼岩层平行延伸B.轴线水平C.枢纽水平D.脊线水平13.断层构造()。

A.只是岩石受力作用产生的破裂面B.沿断裂面两侧岩体有明显位移C.使地层出现不对称重复,缺失D.必须具有擦痕,摩擦镜面,构造岩等伴生现象14.根据地层中的化石的种属,可以确定()。

P26A.地层生成时间B.地层生成的层序C.地壳运动的时间D.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条件Ⅳ.改错题1.岩层的褶皱和断裂是由地壳的垂直运动引起的。

P23岩层的褶皱和断裂是由地壳的水平运动引起的2.海侵和海退是由地壳的水平运动引起的。

P23海侵和海退是由地壳的垂直运动引起的。

3.相对地质年代是根据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的准确生成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的。

P24绝对地质年代是根据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的准确生成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的。

4.绝对年代法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相对年代法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沉积接触是指沉积岩间的接触关系。

P28沉积接触是指后期沉积岩覆盖在早期岩浆岩上的一种接触关系。

6.假整合接触是指地层间看起来不整合,实际上是整合的。

P27 平行不整合接触:又称假整合接触。

指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沉积间断,但岩层产状仍彼此平行的接触关系。

7.褶曲是指岩层受力变形后产生的连续弯曲现象。

P32褶皱构造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称为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弯曲都称为褶曲,褶曲是组成褶皱的基本单元。

8.背斜中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P32 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9.向斜中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P32 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10.正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上滑动,下盘向下滑动的断层。

正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下滑动,下盘向上滑动的断层。

11.逆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下滑动,下盘向上滑动的断层。

逆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上滑动,下盘向下滑动的断层。

Ⅴ.判图题1.读图,分辨下图中地层接触关系,并说明各接触关系的特征。

答:(a)为整合接触。

其特点是:沉积时间连续,上、下岩层产状基本一致。

(b)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其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沉积间断,但岩层产状仍彼此平行。

(c)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其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间,既有沉积间断,岩层产状又彼此角度相交。

2.判断下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图(a)中,岩浆岩(2)老,岩浆岩(1)新。

后期生成的岩浆岩(1)插入早期生成的岩浆岩(2)中,将早期岩脉或岩体切隔开。

图(b)中,岩浆岩(2)老,岩浆岩(1)新。

后期生成的岩浆岩(1)插入早期生成的岩浆岩(2)中,将早期岩脉或岩体切隔开。

3.读图,分辨下图中地层接触关系,写出其定义,并给出分析依据。

答:(a)侵入接触:指后期岩浆岩侵入早期沉积岩的一种接触关系;(b)沉积接触:指后期沉积岩覆盖在早期岩浆岩上的一种接触关系。

4.指出下图褶皱和断层的基本类型,并说明理由。

其中a、b为地质平面图,c、d为地质剖面图。

答:图a是背斜,因为核部地层年代老,两翼地层年代新。

图b是向斜,因为核部地层年代新,两翼地层年代老。

图c是正断层,因为其上盘下降,下盘上升。

图d是逆断层,因为其上盘上升,下盘下降。

5.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给出分析依据。

向斜、逆断层6.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给出分析依据。

向斜、正断层7.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背斜、逆断层8.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倒转褶皱(连S)9.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倾伏向斜、正断啊层10.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和接触关系的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