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排华法案始末
论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对华人的影响

论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对华人的影响今天,以移民身份进入美国的外籍人口中有一半以上都来自亚洲。
在历史上,美国的亚裔移民人口远远不及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人数。
造成20世纪上半叶美国境内亚洲移民数量相对较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最主要,影响最深远的莫过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的排华运动和随之产生的1882年排华法案。
排华法案一直是很多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讨论排华法案对华裔移民的影响。
美国;华裔移民;排华法案;移民限额[中图分类号]D83/8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0035-02一、历史背景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The Empress of China)首次抵达中国沿海城市广州,从此拉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序幕。
中美之间的交往,无论是商业的,还是文化交流,在每个历史时期都表现出各自不同于其他时期的特征:譬如1844年望厦条约签订之前,中美之间的关系被许多史学家称作是一段“没有政治意义的民间商务关系。
”19世纪50年代,华人移民开始大批到美国西部淘金。
出于开发太平洋沿岸的需要,华工在美国开始协助兴建铁路。
由于这些黄种人吃苦耐劳,工价低廉,美国资本家便开始从中国东南沿海招募华工。
由于肤色,语言以及文化与白人的差异,华人很快成为白人种族主义的攻击对象。
虽然华工自踏上美国土地之日起,遭到白人迫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但作为国家政策,美国仍欢迎和鼓励华工来美。
19世纪70年代,加州经济不景气促使排华情绪升温,白人工会领袖谴责华工使他们工资降低,减少工作机会。
华工的饮食习惯与白人不同,他们厌恶中国食物的味道,也讨厌华工的语言(粤语)和生活习惯,在嫉妒与敌视交织的种族蛮力下,美国西部一带频传白人集体凌辱、打劫和屠戮华工的血腥事件。
清廷驻美公使陈兰彬向美交涉赔偿,白宫和国务院理都不理。
弱国无外交,在这一历史时期得到了印证。
在反华情绪持续高涨之际,1882年,加州共和党参议员米勒向参议院提议中止华工赴美。
12-1美国排华法案

Wasp杂志1882年反华漫画:“昏睡中的中国商人”
2009年6月18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一项决议, 就历史上的黑奴制度和种族隔离政策,向非洲裔 美国人正式道歉。7月中旬,加州众议院和参议院 双双通过提案,就19世纪和20世纪实施歧视华裔 的一系列法律向华裔社区道歉,并表彰华裔移民 对美国的贡献,该提案一经州长施瓦辛格签字, 将正式成为加州法律。加州若成为美国第一个就 历史上的排华法案向华人道歉的州,这在美国的 历史和华人移民史上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一道 歉虽然拖延了几十年,但善良的人终于站在了历 史正确的一边,美国的华人更期待国会能就排华 法案正式向美国的华人道歉。
‚‚上哈 我我面泼 憎憎写斯 恶恶明周 ‘‘请刊 黄黑勿年 狗鬼怀月 ’’疑日 因因,刊 为为白登 他他人的 不是眼一 是美中幅 美国的反 国公废华 公民物漫 民‛!画 ‛ ,
Wasp杂志1878年刊登“中国人必须离开!”的排华漫画。
Wasp杂志1882年刊登“中国人必须离开!”年5月6日签署的 一项法案。它是根据1880年对《柏林盖姆条 约》(Burlingame Treaty)的修订而制定的。条 例的修订允许美国暂停入境移民,国会很快 就执行了这一决定。该法案是针对大量华人 因中国的内部动荡和有机会得到铁路建设工 作而迁入美国西部所作出的反应。
浅谈美国《排华法案》的订立与废除

浅谈美国《排华法案》的订立与废除作者:杨心彤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30期摘要: 2015年人口普查显示,美国华人数量已达452万,成为最大的亚裔族群。
华人早已成为“模范少数族裔”的代名词,但一百三十五年前华人却备受歧视,华人的移民史成了备受压迫的血泪史。
本文从美国《排华法案》入手,浅析其订立的历史背景,展现华人移民的悲惨境遇;六十一年后法案的废除及新千年的“道歉”都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但华人地位的提升仍旧道阻且长,本文最后进行反思总结、提出三点建议,以期推动华人群体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排华法案》种族歧视华人群体一1882年5月6日,美国国会表决通过了《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排华法案,是其历史上第一个以特定族裔为目标的歧视性法案,华人成了唯一被美国国会及联邦政府立法排挤和禁止移民的群体。
这一法案的订立有着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1848年,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黄金。
作为远离文明聚集地的遥远边疆,加利福尼亚人烟稀少,劳动力匮乏,许多美国人怀揣着发财的美梦来到了加州,这股“淘金热”波及大洋彼岸的中国。
在美国资本家的鼓吹和诱骗下,大量中国劳工涌入美国。
从1848年“到1851年,只三年光景,加利福尼亚的中国人就达二万五千人之多”[1]。
横贯大陆的铁路的修建,同样需求、吸引着大批华工来美,填补铁路修建过程中劳动力的严重不足,据统计,“1865到1869年,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所雇的全部近万名筑路工人中,华工十居其九”[2]。
在政策方面,利好条约的签订也鼓励华人赴美。
1868年,美国政府为了获取更多廉价劳动力,保障在中国招募劳工的合法化,与清政府签订了《蒲安臣条约》,其中的第五条规定“大清国与大美国切念民人前往各国,或愿常住入籍,或随时来往,总听其自便,不得禁阻,为是现在两国人民互相来往,或游历,或贸易,或久居,得以自由,方有利益”。
二到了19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经济衰退和移民过剩的现象,劳动力市场接近饱和,华人成为白人的强力竞争者,这为他们招致了不平等待遇,甚至整个社会的敌意。
19世纪美国排华大案初探

19世纪美国排华大案初探
刘莲芬
【期刊名称】《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1(000)004
【摘要】19世纪在美国发生了一系列暴力排华事件。
具有代表性的暴力排华大案有洛杉矶惨案、旧金山骚乱、丹佛惨案、石泉大屠杀、西雅图事件和塔科马事件等。
暴力排华由加州发展到西部诸州,由分散、零星、无组织的暴力排华事件发展为集中、广泛、有组织的暴力排华运动。
劳工是暴力排华的主力,劳动骑士团在暴力排华运动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组织作用和领导作用。
【总页数】5页(P44-48)
【作者】刘莲芬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贵州,贵阳,5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712.44
【相关文献】
1.泣血的历史:19世纪美国排华的真相 [J], 何道宽
2.地方势力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对19世纪后期美国排华运动的再研究 [J], 王勇
3.《世界华人与华人世界——19世纪西洋画刊版画精选展》之美国华人与《排华
法案》 [J],
4.清政府就排华大案与美国政府的交涉 [J], 刘莲芬
5.\"文明\"观念与19世纪末美国的排华浪潮 [J], 刘义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882年度事件

1882年度事件:美国通过《排华法案》本年,美国国会受理了共和党参议员约翰·米勒(John F. Miller) 提交的排华法案,为此,美国国会作了激烈辩论。
主张排华者的主要依据是:华人有诸多的恶习和偏见,不可能在生活上美国化,更不可能接受美国建立在基督教基础之上的伦理道德标准;而且华工的大量涌入,造成了同美国工人抢饭碗的紧张态势。
反对排华者的理由则是:排华违背了中美《蒲安臣条约》中的自由移民政策,而且违背了美利坚共和国“自由、平等”的立国原则。
最终,排华主义获得了国会多数票的支持。
1882年5月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史上第一个限禁外来移民的法案———《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通常所谓的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
此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法案通过的文化背景:达尔文的进化论正在西方思想界引发地震,从生物学领域侵入社会学领域,崇奉弱肉强食和种族主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随之兴起。
排华论此后演变成了黄祸论,社会达尔文主义则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轨迹。
美国国会的调查:中国人无力建立自由政体美国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排华风潮,与其西海岸的开发密切相关。
华工的大量涌入促成了美国西部开发发繁荣,其廉价竞争力同时又对美国本土工人的就业造成了威胁。
与所有文明冲突的演变轨迹一样,经济上的排华最终演变成了文化上的排华。
鉴于排华浪潮的愈演愈烈,1876年7月,美国联邦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决议,成立了一个联合特别委员会前往西海岸对中国移民问题进行调查。
委员会先后听取了一百多名证人关于中国移民问题的意见。
这些证人陈述最后汇集成一部长达一千二百多页的《调查中国移民问题的联合特别委员会报告书》。
下面摘录的是一些证人陈述,从中不难窥见一种文明对另一种文明的傲慢与偏见。
【A·B·Stout:为保持我们种族的纯洁和优越性,必须立法禁止中国移民】A·B·Stout是一位医生,他认为促进一个种族身心两面的健康是一名合格的医生的崇高职责,所以他“打算对促使美国民族退化的各种原因进行一次考察”。
美国利益集团与排华问题:1905—1906

美国利益集团与排华问题:1905—1906
李晶
【期刊名称】《史学集刊》
【年(卷),期】1993()3
【摘要】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起,美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排华法案。
1894年,美国政府与清政府签订歧视性条约,完全禁止华工入境。
此后,美国国内的排华喧嚣相对地平静了一段时间。
然而,至二十世纪初年,这一问题又趋激化。
一方面,中美关于移民问题的条约将于1904年到期,清政府表示了不准备续约的态度,美国国内排华浪潮又起,鼓吹续约或采取其它严厉措施限制华人赴美。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方面不仅完全拒绝华工入境。
【总页数】4页(P63-66)
【关键词】美国商人;清政府;利益集团;排华运动;对华贸易;抵制美货运动;中国商人;条约;华工;工商界
【作者】李晶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0
【相关文献】
1.杨儒解决美国排华问题的实践与构想述论 [J], 梁建
2.浅析美国利益集团的类型、种类和策略——西方发达国家利益集团问题研究之一
[J], 李纬
3.排华时期(1882-1945)美国社会对涉华事件的认知——以《旧金山之声》对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报道为切入点 [J], 范文豪;
4.试论19世纪后半期美国的排华问题 [J], 刘莲芬
5.美国排华问题初探 [J], 郝贵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析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的出台及原因

简析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的出台及原因摘要排华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最耻辱的一页。
世界这么多民族中美国为何排斥华人呢?本文从1882年《排华法案》的出台谈起,追溯排华的渊源,进而论述排华法案的出台过程。
从1882年到1943年制定了一系列排华政策,美国各地掀起反华高潮。
学术界普遍认为种族主义是美国进行排华的根本原因,作为本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则系统地从文化、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分析了法案出台的原因。
从排华中我们可以得出启示:只有国家实力强大,提升国际地位,占领外交优势,才能更好地保护国民利益。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十九世纪中期华人进入美国的数量大幅度上升,对白人就业造成了威胁。
但这仅仅作为导火索,不是主要诱因。
研究排华不但可以帮我们认识反思过去,而且对现今中美关系的发展和走向极有意义。
关键词:排华法案;出台;原因AbstractExclusion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shame of china-us relations in the one page. The world why so many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exclude Chinese? This article from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of 1882, trace the origin of Chinese exclusion, and then discusses the introducing process of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From 1882 to 1943, a series of Chinese exclusion policy, the United States lifts the anti-china climax. Academic circles generally believe that racism is the root cause of the us Chinese exclusion, a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from the cultural,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analyzes the reason of legislation. We can draw inspiration from the Chinese exclusion: only the strength of countries, enhance its international status, the occupation of foreign advantages, can better protect the national interests. We are undeniably,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for the sharp rise in the number of Chinese to enter the United States, for white poses a threat to employment. But this only as a trigger, not the main cause. Study Chinese exclusion can not only help us reflect on the past, now 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us relations and full of meaning.Keywords: Chinese exclusion act; come on; cause.目录TOC \o "1-3" \h \z \u 摘要IAbstract II目录III前言1一、《排华法案》的出台与废止1(一)“排华”的由来1(二)法案的出笼2(三)清政府围绕排华问题的交涉及排华法的废止3二、《排华法案》的根源4(一)文化渊源:种族主义4(二)经济根源:经济危机5(三)政治背景:政党政治6三、对排华的反思7(一)华人的觉醒7(二)排华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8结语9注释10参考文献11谢辞12前言《排华法案》自1882年经阿瑟总统签署出台以来,直到194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废除历经长达61年的漫长岁月。
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的立法过程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Legislation of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of 1882
作者: 曹雨
作者机构: 暨南大学历史系,广东广州510632
出版物刊名: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页码: 38-45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2期
主题词: 美国;排华法案;华工问题;美国国会辩论
摘要:论文聚焦于国内学者较为忽视的1882年3月美国国会排华立法讨论的经过,依据留存的美国国会辩论记录和当时的报纸记录,归纳并分析了当年美国排华立法辩论的历史情境。
认为美国国会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讨论排华立法,即对华人人口的恐惧问题、种族和不可同化问题、华工薪资过廉伤害劳工利益问题。
但真正导致排华立法通过的关键因素,是美国当时两党的政治均势和劳工利益团体的积极游说。
为了争取工人选票,民主党和共和党都赞成排华。
相对于排华态度坚定的民主党来说,利害关系较弱的共和党的积极参与,为排华法案的通过加大了砝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排华法案始末
美国宪法以人民主权原则统领美国的民主制,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制度和原则,使美国由以新英格兰的乡镇自治及州的独立为基础而建立的邦联终于结成牢固的共和联邦。
这一制度的确立对后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理论界关于此的研究多偏向于积极方面,可是如果站在华人的立场看,美国宪法并没有给华人带来自由和权利的保护,而成了种族主义为虎作伥的帮凶。
美国加州的排华便是一切排华运动的肇始。
一.历史背景
1848年大洋彼岸的美国加利福利亚发现了金矿,消息传到中国,饱受战争和贫穷折磨的中国人开始了美国淘金梦。
此时的中国正是晚清最为贫弱、饥荒流行的时期,因此,华人在国内越来越恶化的生存环境和美国工业化发展需求劳动力的双重作用下,开始大量向美国移民,很快在加州成了受剥削的廉价劳动力。
华人移民主要是男性, 大多当了矿工,忍受着与美国经济发展极不相称的低工资。
从表面上看,华人在美国19世纪中叶的大发展时期是受欢迎的,但种族歧视是无法逃避的。
因为淘金热时期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从东部地区迁移到西部,而那时的东部盛行着反对欧洲移民的风气,因此那些从东部来的美国人也带有浓厚的本土主义态度,反对外来移民。
而那些白人移民,
如爱尔兰人、俄国人,在遭受了东部本土主义的歧视后发现在攻击华人移民的同时,可以使他们自己的地位得到提升。
处于社会下层的美国矿工也把工作刻苦、工资低廉的华工视为自己工资下降的罪魁祸首。
由此可以看出,华人移民在美国遭到了来自各个阶层的歧视和排挤。
二.排华法的实质和重心
美国排华有一个从民间到政府、从地方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排华源于加利福尼亚金矿区,随着华人迁入城市而扩展到其它行业,从加州发展到中西部地区,最终形成全国性问题。
在50 年代和60年代,反华骚乱还是零星的个别现象,到70年代中期则发展为大规模的、集中且有组织的排华运动。
排华主要有两股力量。
一是来自民间,通常采取的方式是不经过任何法律程序的暴力行动,驱逐、殴打,甚至杀害华人,抢劫、焚烧华人财物,造成一种恐怖气氛。
这股排华力量以劳工为主,并与劳工运动相结合,形成政治压力,迫使政客和政党作出反应。
第二股力量来自政府,政党和政客出于选举的考虑,不惜牺牲华人,赞同排华。
故而地方当局、州及联邦政府相继制订歧视、限制华人的法律,阻止华人进入美国。
这两股力量互相影响配合,促使国会在1882年通过排华法案,并使排华成为美国的国策。
80年代中期,在美国太平洋沿岸诸州和各准州又发生了一系列暴力排华惨案,最著名的如1871年的洛杉基惨案、旧金山骚乱和石泉大屠杀等。
此后,排华主要是政府行为,由美国政府制订措施来限制中国移民。
到1904年,美国国会的立法已经联邦最高法院的判例实际上已经完全禁止华工赴美。
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州和联邦分三步骤制定和贯彻排华法。
首先,是剥夺华人的公平竞争权。
然后是限制华人移民。
最后的是排斥华人归籍。
加州正式按照这样的模式一步步的实现其排华构想,而美国联邦政府则是继承了加州第一阶段的经验后直接跨越到第二阶段,以至最终将排斥华人入籍作为其立法、司法和执法的主旋律。
三.加州排华的法律背景
1850年4月13日, 加州议会通过一项外国矿工税法法案, 规定对所有外国矿工(目的是为了阻止墨西哥矿工和南美矿工, 但包括华工) 征收每人每月20美元的矿工税。
[1]后因课税太重,外国矿工停止进入矿场采矿, 有碍经济发展而于1851年3月14日被撤销。
1853 年, 外国矿工执照税提高到每人每月4美元,其中写道:“除了美国公民和加州的印第安人,任何人(如何没有拍照的话)都不被允许从加州的金矿里拿走金子”[2],规定凡外国人如不领取执照,不准取金。
取金之人,如不肯缴纳执照费,准收执照之人以特权,没收其人物业,
当众拍卖,扣除执照费及其他费用,有剩余交回原人。
打算逃脱者, 准收执照之人追获,照上数讨取,以免逃骗。
[3]1855 年加州政府将外国矿工执照税提高到每人每月6美元, 并规定此后每年递增2美元, 结果大批中国矿工又被迫离开矿区。
1856年,加州政府又把外国矿工执照税重新减到每月4美元。
美国西部一些州也仿效加州征收执照税。
所有这项税收于1870年被宣告违宪而
取消。
[4]1855年4月28日、加州立法议会通过一个法案.题为《反对那些没合入籍资格的人向这个州的移民》。
法案规定,如果进入加州港口的船只被发现载有那些根据美国联邦法律和加州宪法没有资洛成为美国公民的人,船主将会被要求交纳每人50美元的惩岗性的人头税。
[5]
不过,这个法案很快就被加州最高法院宣布为违宪。
在第二年,加州立法议会也将这个法案废除。
但是在1858年,加州立法议会又通过一个题为《防止华人和蒙古人种向这个州的继续移民》的法案。
该法案宣布在1858年10月1日以后,不准华人进人加州。
华人入境本身就构成一个犯法事实、并将会依法惩办。
那些协助华人入境的人将合受到罚款和监禁的惩罚。
[6]。
接着,1862年,加州立法议会通过另一法案.题为《关于保护白人自由劳工,使他们免于华人苦力劳工的竞争,并阻止华人向加州的移民》。
这个法案向华人强迫征收被称为“华人警察税”的特别税,税额为每个人头每月交20.5美元。
[7] 加州最高法院在当年判决这个法案违宪并且无效。
法院的理由是,宪法把与其他国家贸易的管理权,归属于联邦政府。
法院指出,“华人可以同其他居民一样交税,但是不能被分隔开来,并被作为一个特别的阶层来缴税,不能以他门是外国人的理由来强迫交税,以补贴政府的财政”。
[8]
四.加州各级法院的代表判例
(一)1854,加州最高法院the people respondent vs. george hall appellant 判例[9]: 确认华人在加州既没有资格入籍也没有权利在法庭上作出对白人不利的证词。
这个判决对加州的华人产生两个不利影响:第一,在入籍方面、加州最高法院认定,亚洲的种族都没有入籍的资格。
“国会通过的法律在规定谁可以成为公民的时候,加了‘自由的白人’这一条款。
由于这个决定是法院第—个关于华人不能入籍的判决,加州政府就立即利用它来限制华人的权利。
华人就成为一个特别的社会阶层,被归类为“没有资格入籍的人”。
这就为歧视性的立法提供了工具;第二,加州最高法院的这个判决,也剥夺了华人遇到牵涉白人的法律纠纷时,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的权利。
加州最高法院引用加州1850午通过的民事诉讼法。
这个法律中有一个条文规定:“没有黑人、或黑白混血人.或者印地安人,被允许在法庭上作对白人有利还是不利的证词”。
[10]在这种制度下,往往白入在对华人犯了罪行后,却没有办法将他绳之以法。
(二)1878年,北加州联邦巡回法院In re ah yup判例[11]:北加州联邦巡回法院的索伊法官的阿亚判决具有历史意义: 他拒绝了阿亚的归化申请,理由是阿亚既不是白人也不是黑人,不符
合归化法的定义. 索伊法官的主要理由是,阿亚既不是白人,又不是黑人,因此不具备归化法所要求的资格。
判决书花了大量篇幅对蒙古人种的生物学特征作分析.得出结论,华人既不是高加索人种也不是非洲人种。
他引用联邦1870年归化法案和1875年对法律汇编本的修正稿,“唯—目的就是要排斥华人入籍的权利”。
这也是全美第一起拒绝华人入籍的判例。
总之,加州的排华只限定在本州范围内,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在美国局部范围内产生影响。
随着独立战争结束,美国国内的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再一次抬头将注意力放到西部边陲的华人问题上时,排华运动便迅速蔓延为一场全国范围内的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