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贵阳市十七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贵阳市十七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硫酸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各个方面。

硫酸的生产工艺几经改进,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接触法制备硫酸。

接触室中发生如下反应:2SO 2 + O 2催化剂Δ2SO 3。

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SO 2是氧化剂B .O 2发生氧化反应C .O 2失去电子D .SO 3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2.做实验时不小心粘了一些高锰酸钾,皮肤上的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的稀溶液洗涤马上可以复原,其离子方程式为:MnO 4-+C 2O 24-+H +→CO 2↑+Mn 2++□,关于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C 2O 24-B .该反应右边方框内的产物是OH -C .该反应中生成1molCO 2电子转移总数是5N AD .配平该反应式后,H +的系数是163.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 .4.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A .将NaOH 溶液和3NaHCO 溶液充分混合:OH -+-3HCO =2-3CO +H 2O B .过量的2SO 通入NaOH 溶液这中:SO 2+2OH -=2-3SO +H 2O C .2Cl 通入水中:Cl 2+H 2O ⇌2H ++Cl -+ClO -D .向23Na CO 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2H ++2-3CO =CO 2↑+H 2O5.已知常温下可用:Co 2O 3制备Cl 2,反应前后存在六种微粒:Co 2O 3、H 2O 、Cl 2、H +、Cl -和Co 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氧化产物为Cl 2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若有1molCl 2生成,则反应前HCl 的物质的量为6molD .当该反应生成4.48LCl 2时,反应中有0.2mol 电子转移 6.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鉴别胶体和溶液 B .利用胶体聚沉的原理可制作豆腐 C .利用渗析可除去胶体中的杂质离子D .胶体中所有微粒的直径均介于1~100 nm 之间 7.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向稀的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56-滴3FeCl 饱和溶液,即可制得3Fe(OH)胶体B .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C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不同于溶液的本质区别D .氯化铁溶液呈电中性,而3Fe(OH)胶体带电 8.下列物质溶解到水中,其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H 2S :H 2S=2H ++S 2-B .NaHSO 4:NaHSO 4=Na ++H ++24SO -C .Al 2(SO 4)3:Al 2(SO 4)3=Al 3++24SO -D .NaHCO 3:NaHCO 3=Na ++H ++23CO -9.下列碱性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K +、Na +、4MnO -、Cl -B .K +、Ag +、3NO -、Cl - C .Ba 2+、Na +、Cl -、24SO -D .Na +、Cu 2+、3NO -、Cl -10.在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0.1 mol∙L -1 KI 溶液:Na +、K +、ClO -、OH -B .0.1 mol∙L -1 Fe 2(SO 4)3溶液:Cu 2+、4NH +、-3NO 、24SO -C .水电离产生的c(H +)=10-13 mol∙L -1的溶液中:K +、Ca 2+、-3NO 、-3HCO D .与Al 反应能放出H 2的溶液中:Fe 2+、K +、-3NO 、24SO -二、填空题11.请回答下列问题:(Ⅰ)已知化学反应N 2+3H 2=2NH 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1)1mol N 和3mol H 生成1mol NH 3(g)是___________能量的过程(填“吸收”或“释放”)。

课后复习题(1)

课后复习题(1)

课后复习题(1)第一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政府转移支付二、判断是非题(答案仅供参考)1、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v)2、GN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x)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x)4、GN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

(v)5、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x)6、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v)7、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NP与名义GNP的比率。

(x)8、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v)9、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中。

(x)10、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NP 为40万$。

(x) 11、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199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1996年的GNP中。

(x)12、用支出法核算GN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NP中。

(v)13、用收入法核算国民生产者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NP中。

(V)14、只有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I=S恒等式才成立。

(x)三、选择题(答案仅供参考)1、用支出法核算GN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ACA 居民消费支出B 政府转移支付C 政府购买D 居民对债券的支出2、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NI)的有ACDA 政府转移支付B 工资C 资本折旧D 间接税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ABA 收入及增长分析B 收入与就业分析C 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D 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4、下列产品中不能计入当年GNP的有ABCA 纺纱厂购入的棉花B 某人花10万元买了一幢旧房C 家务劳动D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5、属于GNP但不属于NI的项目有(或按收入法计入GNP的有)BCA 政府转移支付B 企业转移支付C 间接税D 直接税6、GNP与NNP之间的差别是 BA 间接税B 折旧C 直接税D 净出口7、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包括如下哪些总量ABCDA GNPB NNPC NID PI8、用收入法核算的GNP应包括ABCDA 工资、利息、租金和非企业主收入B 公司税前利润C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D 资本折旧9、已知C=6亿,I=1亿,间接税=1亿,g=1.5 亿,X=2 亿,M=1.8亿,则 CA NNP=8.7亿B GNP=7.7 亿C GNP=8.7亿D NNP=5亿10、用支出法计算的GNP的公式为 AA GNP=C+I+G+(X-M)B GNP=C+S+G+(X-M)C GNP=C+I+T+(X-M)D GNP=C+S+T+(M-X)11、以下可以计入GNP的有BDA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B 居民购买粮食C 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购买办公用品12、用收入法核算GNP时,应包括ABDA 折旧B 间接税C 出售股票的收入D 工资13、用支出法核算GNP时,应包括BCDA 政府转移支出B 消费者对消费品的支出C 企业投资D 政府购买14、NI包括的项目有ACA 利润B 间接税C 业主收入D 企业转移支出15、当GNP大于GD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 A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四、计算题填表并计算最终产品毛衣的总增加值是多少?求:1992年实际的GNP4、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5、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800,贸易赤字是100。

物理化学复习题目(含答案)

物理化学复习题目(含答案)

物 理 化 学 总 复 习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1. 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W ∆=+只适用于:答案:D(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C )化学变化 (D )封闭体系的任何变化2.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在300K 时绝热压缩到500K ,则其焓变H ∆约为: 4157J3. 关于热和功,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答案:B(A )功和热只出现在体系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只存在于体系和环境的界面上(B )只有封闭体系发生的过程中,功和热才有明确的意义(C )功和热不是能量,而是能量传递的两种形式,可称为被交换的能量(D )在封闭体系中发生的过程,如果内能不变,则功和热对体系的影响必互相抵消4. 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答案:D(A )单质的焓值均为零 (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 )化学反应中体系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5. 下列过程中,体系内能变化不为零的是:答案:D(A )不可逆循环过程 (B )可逆循环过程(C )两种理想气体的混合过程 (D )纯液体的真空蒸发过程6. 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关系中那个是不正确的答案:A(A )0)TU (V =∂∂ (B ) 0)V U (T =∂∂ (C ) 0)P U (T =∂∂ (D ) 0)P H (T =∂∂7. 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哪一组的描述是正确的答案:A(A ) Q = 0 ;H ∆ =0;P ∆< 0 (B ) Q = 0 ;H ∆ = 0;P ∆> 0(C ) Q > 0 ;H ∆ =0;P ∆< 0 (D ) Q < 0 ;H ∆ = 0;P ∆< 08. 3mol 的单原子理想气体,从初态T 1=300 K 、p 1=100kPa 反抗恒定的外压50kPa 作不可逆膨胀至终态T 2=300 K 、p 2=50kPa ,对于这一过程的Q= 3741J 、W= -3741 J 、U ∆= 0 、H ∆= 0 。

(必考题)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复习题(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复习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磷元素的最高价为+5价,次磷酸(H3PO2)是一元中强酸,具有较强还原性,下列有关次磷酸及其盐的说法正确的是A.次磷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3PO2=H++-22H POB.NaH2PO2是次磷酸的酸式盐C.利用(H3PO2)进行化学制银反应中,1个H3PO2分子最多还原4个Ag+离子D.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得次磷酸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4+9NaOH=3Na3PO2+PH3↑+3H2O2.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0.1mol·L−1FeCl3溶液中:Na+、I−、NO-3、K+B.透明溶液中:Cu2+、NH4 、NO-3、SO2-4C.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中:Ba2+、K+、CH3COO−、Cl–D.0.1mol·L−1NaOH溶液中:Mg2+、Na+、SO2-4、HCO-33.高铁酸钾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其中②是歧化反应,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高铁酸钾作净水剂的原因之一是其还原产物Fe3+与水作用生成的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B.步骤②中反应每消耗1个Cl2分子,转移1个电子C.步骤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3O4+26H++-3NO=9Fe3++NO2↑+13H2OD.由图知,氧化性:KClO>K2FeO4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钠投入冷水中:Na+2H2O=Na++2OH- +H2↑B.将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C.醋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2H+=Cu2++2H2OD.用烧碱和氯气制取漂白液:Cl2+2OH- =Cl-+ClO-+H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HSO4溶液与过量Ba(OH)2溶液反应时,发生中和的OH-与未反应的OH-之比为1:1 B.PbO2+4HCl=PbCl2+Cl2↑+2H2O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3S+6KOHΔK 2SO 3+2K 2S+3H 2O 中,被氧化的S 和被还原的S 质量比为2:1D .3(NH 4)2SO 4Δ3SO 2↑+N 2↑+6H 2O+4NH 3↑中,发生氧化反应和未发生氧化反应的氮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2:16.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K +、Ag +、Ba 2+、Cu 2+、Cl -、OH -、23CO -、24SO -中的一种或几种,对其进行如下实验操作:(1)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变红; (2)另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3)向(2)所得混合物中加足量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生成;(4)将(3)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题答案(修改)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题答案(修改)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选题1—5、BBDAB 6—10、ACCBB 11—15、CDBDA 16、D二、多选题1、ABCD2、ABDE3、ABD4、ABC5、CD6、BC三、简答题1.简述传统教育学派与现代教育学派的师生观。

答:传统教育学派的基本观点是,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客体。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被教育者,认识和塑造的对象,即被认识、被控制的客体。

它忽视了受教育者是具有一定主动性的人,教育是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所组成的双边活动。

现代教育学派只承认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否认教育者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归根到底是使受教育者得到发展,而受教育者的发展只有通过其自身的活动才能实现,教育者相对于受教育者而言只是外部条件,不能构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

2.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答:(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

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可见学校教育的产生既有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原因,也有文化发展方面的原因。

3、简述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答:第一、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平凡性。

第二,问题域界的恒定性和解答的不确定性。

第三,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性。

第四、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学科路径多样化。

4、简述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答:(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不断扩大。

(2)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学科的细密分化和高度综合同时进行。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一、单选题1—5、ACDAC 6—10、AAABD二、多选题1、ABD2、ABCDE3、BCD4、ABCDE5、ABCDE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1-4章复习题基础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1-4章复习题基础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护理学基础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每题1分)1近代护理学的形成是从何时开始的()A 18世纪中叶B 18世纪末期C 19世纪初期D 19世纪中叶2 世界上第一所正式护士学校创建于()A.1854年,法国B.1860年,美国C.1856年,英国D.1860年,英国3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救护伤员使士兵的死亡率下降到()A 1%B 2%C 2.2%D 3.2%4世界卫生组织的战略目标是2000年()A人人享有健康 B 人人享有公费医疗 C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D人人享有更好的营养5 护理学是医学科学领域里的一门()A 从事病人生活护理的科学B从事于医疗的辅助科学C有关治疗技术应用的科学D 独立学科6 护士需要帮助人群解决与健康相关的问题,以下哪一项不确切()A 减轻痛苦B 维持健康C 保护人类D 促进健康7符合现代护理学观点的是()A 护士是医生的助手B 护理目标是满足病人生理需要C 护理的对象是人、家庭和社区D 护理的任务是防治疾病8护理学的目标是()A 满足病人的生理需要B 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C 使病人适应社会状态D增进人类健康9护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必须首先明确()A 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B 护理学自身的特点和内在规律C 护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学科体系的发展方向D 分支学科的产生和应用10护士小张,本周负责全病区病人的生活护理()A 个案护理 B 功能制护理 C 整体护理 D 责任制护理11下列哪项不是整体护理观念的含义()A 护理要以人为中心护理过程B 以护理程序为框架C护理服务对象是指向患病的个体D 护理过程体现出对人的生理、心理、社会诸多方面的关心12一患者以“急性阑尾炎”腹痛入院,护士应给予满足的需要是()A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爱与归属需要 D 尊重需要13 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某一护理措施效果进行观察与研究,护士充当的角色是()A 护理者B 管理者C科学研究者 D 教育者14 王某,女,30岁,乳腺癌刚入院,常哭泣,焦虑。

物理化学各章复习题 附答案

物理化学各章复习题 附答案

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基础1.4 练习题1.4.1 判断题1.可逆的化学反应就是可逆过程。

2.Q和W不是体系的性质,与过程有关,所以Q + W也由过程决定。

3.焓的定义式H = U + pV是在定压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所以只有定压过程才有焓变。

4.焓的增加量DH等于该过程中体系从环境吸收的热量。

5.一个绝热过程Q = 0,但体系的DT不一定为零。

6.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一定,热力学能和焓也随之确定。

7.某理想气体从始态经定温和定容两过程达终态,这两过程的Q、W、DU及DH是相等的。

8.任何物质的熵值是不可能为负值和零的。

9.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10.不可逆过程的熵变是不可求的。

11.某一过程的热效应与温度相除,可以得到该过程的熵变。

12.在孤立体系中,一自发过程由A→B,但体系永远回不到原来状态。

13.绝热过程Q = 0,即,所以d S = 0。

14.可以用一过程的熵变与热温熵的大小关系判断其自发性。

15.绝热过程Q = 0,而由于DH = Q,因而DH等于零。

16.按Clausius不等式,热是不可能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

17.在一绝热体系中,水向真空蒸发为水蒸气 (以水和水蒸气为体系),该过程W>0,DU>0。

18.体系经过一不可逆循环过程,其DS体>0。

19.对于气态物质,C p-C V = n R。

20.在一绝热体系中有一隔板,两边分别是空气和真空,抽去隔板,空气向真空膨胀,此时Q= 0,所以DS=0。

1.4.2 选择题1.273K, p q时,冰融化为水的过程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有 .A.W<0 B. DH = Q P C. DH<0 D. DU<02.体系接受环境作功为160J,热力学能增加了200J,则体系 .A.吸收热量40J B.吸收热量360JC.放出热量40J D.放出热量360J3.在一绝热箱内,一电阻丝浸入水中,通以电流。

若以水和电阻丝为体系,其余为环境,则 .A.Q> 0,W = 0,DU > 0 B.Q =0,W = 0,DU > 0C.Q = 0,W> 0,DU > 0 D.Q< 0,W = 0,DU < 04.任一体系经一循环过程回到始态,则不一定为零的是 .A.DG B.DS C.DU D.Q5.对一理想气体,下列哪个关系式不正确 .A. B.C. D.6.当热力学第一定律写成d U = δQ–p d V时,它适用于 .A.理想气体的可逆过程 B.封闭体系的任一过程C.封闭体系只做体积功过程 D.封闭体系的定压过程7.在一绝热钢壁体系内,发生一化学反应,温度从T1→T2,压力由p1→p2,则 .A.Q>0,W>0,DU > 0 B.Q = 0,W<0,DU <0C.Q = 0,W>0,DU >0 D.Q = 0,W = 0,DU = 08.理想气体混合过程中,下列体系的性质,不正确的是 .A.DS>0 B.DH =0 C.DG = 0 D. DU = 09.任意的可逆循环过程,体系的熵变 .A.一定为零 B.一定大于零 C.一定为负 D.是温度的函数10.一封闭体系,从A→B变化时,经历可逆(R)和不可逆(IR)途径,则 .A.Q R = Q IR B. C.W R = W IR D.11.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中 .A.W = 0,Q>0,DU>0,DH=0 B.W>0,Q=0,DU>0,DH>0C.W<0,Q>0,DU=0,DH=0 D.W = 0,Q=0,DU=0,DH=012.H2和O2在绝热定容的体系中生成水,则 .A.Q=0,DH>0,DS孤 = 0 B.Q>0,W = 0,DU>0C.Q>0,DU>0,DS孤>0 D. Q=0,W = 0,DS孤>013.理想气体可逆定温压缩过程中,错误的有 .A. DS体= 0 B. DU=0 C.Q<0 D. DH=014.当理想气体反抗一定的外压做绝热膨胀时,则 .A. 焓总是不变的 B.热力学能总是不变的C.焓总是增加的 D.热力学能总是减小的15.环境的熵变等于 .A. B. C. D.1.4.3 填空题1.理想气体的定温可逆膨胀体系做的功最,定温可逆压缩过程环境做的功最。

计算机网络1-5章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1-5章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应用复习题第一章参考答案1. 简述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三代网络):1. 以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计算机-终端”系统2. 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主机互连---“计算机-计算机”网络3. 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层次化结构,并对每层进行了精确定义2.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答:计算机网络是相互连接的自治计算机的集合。

所谓自治即能独立运行,不依赖于其他计算机;所谓互连即以任何可能的通信连接方式相连接。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指的是在分布式操作系统统一调度下,多台计算机协调工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而用户面对的是一台逻辑上的计算机,各计算机怎样协同工作,对用户透明,其用途主要是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

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相比,一般的计算机网络是非协调性的、松散耦合的网络。

各计算机对用户非透明,用户必须指定资源的位置,而且其用途主要是资源共享。

3.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1)数据通信(Communication Medium):文件传输、IP电话、email、视频会议、信息发布、交互式娱乐、音乐;(2)资源共享(Resource Sharing):软件、硬件、数据(数据库);(3)提供高可靠性服务(High Reliability)-利用可替代的资源,提供连续的高可靠服务;(4)节省投资(Saving Money)-替代昂贵的大中型机系统;(5)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Processing)。

4. 可以从哪些角度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分类?答:按地域范围分类: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 LAN)范围:小,<20KM传输技术:基带,10-1000Mbps,延迟低,出错率低(10-11)拓扑结构:总线,环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MAN)范围:中等,<100KM传输技术:宽带/基带拓扑结构:总线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 WAN)范围:大,>100KM传输技术:宽带,延迟大,出错率高拓扑结构:不规则,点到点按拓扑结构分类:星形、树形、总线、环形、全连接、不规则(网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的科学。

A.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B.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C.A和B
D.儿童个体心理发展
2.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是指(D )
A.动物心理发展
B.人类心理发展
C.心理的个体发展
D.心理的种系发展
3.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C )的科学。

A.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B.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C.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
D.儿童个体心理发展
二、填空题
1.所谓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2.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的科学。

3.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从时间的延续上,可分为和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

三、名词解释
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的科学。

2.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3.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4.纵向研究就是对同一人群在不同的时间里对他们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研究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5.横向研究这种研究设计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心理观察或实验,比较各个年龄的人群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四、简答题
1.简述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

.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①儿童心理发展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

②关于心理发展的研究,一般是从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进行的。

③儿童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部分。

2.简述心理的种系发展。

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①心理这一反映形式是在动物出现以后才开始产生的,是跟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发育相联系的。

②动物心理发展史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前史。

③人类心理发展史是研究人的心理、意识发生发展的历史。

3.简述心理的个体发展。

.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①心理活动不断的从简单、具体向复杂、抽象、概括发展。

②从最初的简单的反射活动发展到随意活动。

③从出生时仅具有一些遗传素质的差异到逐渐形成个性。

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五、论述题
1.结合教育实际,论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2.结合教育实际,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

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3.论述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从教育到领会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过程,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过程中的,这是教育到领会的量变过程。

量变过程的实现和儿童知识的丰富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

掌握知识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过程,只有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完成了从领会到发展的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过程。

4.论述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①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产生量变和质变,有时还产生大的质变,所以,儿童心理的发展在某个阶段常产生一些不同于其它阶段的特点,呈现出阶段性。

由此可见,儿童心理发展矛盾运动的全过程中的质变和阶段性,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②儿童心理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

在每一阶段之初,可能保存着大量的前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在这一阶段之末,也可能产生较多的下一阶段的年龄特征。

③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