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经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的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两种药物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两种药物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两种药物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蔡江怡;邵绍丰;程斌;谢辉【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透明质酸钠、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BPS/I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BPS/IC患者按随机单盲的原则分成A、B两组,A组32例,B组31例.A组患者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40ml;B组予膀胱灌注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治疗,即用5%碳酸氢钠10ml、2%利多卡因10ml、肝素钠2.5万U和0.9%氯化钠15ml的混合液行膀胱灌注.两组均保留40~60min,每周2次,4周后改为每周1次,共16次.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开始后4、12周时的O' Leary-Sant平均症状评分(ICPI)、问题评分(ICSI)及生活质量评分(QOL),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后4周和12周ICPI、ICSI及QO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ICPI、ICSI及QOL评分下降分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治疗12周后A组的ICPI、ICSI及QOL评分下降分值较B组更为明显(均P<0.05).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透明质酸钠及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均能改善BPS/IC患者的临床症状,而透明质酸钠疗效更为显著.【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5(037)002【总页数】4页(P124-126,130)【关键词】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肝素;利多卡因;透明质酸钠【作者】蔡江怡;邵绍丰;程斌;谢辉【作者单位】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325000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正文语种】中文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BPS/IC)是一种以尿频、尿急、膀胱充盈受限、盆腔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非细菌性膀胱炎症。

透明质酸钠减少膀胱灌注化疗后并发症相关护理

透明质酸钠减少膀胱灌注化疗后并发症相关护理

透明质酸钠减少膀胱灌注化疗后并发症相关护理发表时间:2018-03-01T15:18:52.97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7期作者:张群[导读] 膀胱肿瘤是我国泌尿系统中最常见且发病率呈不断增高趋势。

西安电力中心医院【摘要】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化疗后联合无菌透明质酸钠液(西施泰)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减少灌注化疗后膀胱并发症的相关护理和疗效观察。

方法:是40位入选的受试者均首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第7天开始分两组行膀胱灌注治疗。

观察组先灌注丝裂霉素,2小时后自导尿管排空膀胱,即刻行透明质酸钠缓慢灌注;对照组仅行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方法同研究组。

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疼痛,尿频与夜尿次数明显减少,膀胱容量增加。

而且实施相应的护理可以缩短患者康复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丝裂霉素C;透明质酸钠;膀胱癌;并发症膀胱肿瘤是我国泌尿系统中最常见且发病率呈不断增高趋势。

临床上约70%的初发膀胱肿瘤为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辅以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或免疫制剂,有一定的疗效,但易引起膀胱区疼痛、血尿等一系列刺激症状。

观察组首先灌注丝裂霉素保留药物2小时后自导尿管排空膀胱即刻行透明质酸钠缓慢灌注治疗,膀胱并发症明显减轻,现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就诊于西安电力中心医院泌尿外科的膀胱癌患者40例,初发或膀胱肿瘤电切术后1年以上复发膀胱癌,并在CT、B超、MR等影像学检查上未见有上尿路肿瘤及转移灶,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行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年龄 18~70 岁;术后病理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浅表性膀胱癌),能按时、按规定完成膀胱灌注疗程的,研究前获患者同意,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40位入选的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灌注丝裂霉素2小时后排空即刻行透明质酸钠缓慢灌注。

对照组仅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

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

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

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究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情况。

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500例间质性膀胱炎按半随机法分为两组。

给予实验组透明质酸钠+2%利多卡因,对照组呋喃西林+2%利多卡因。

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两组治疗前后ICSI及QOL评分差异。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每日排尿次数、排尿量及疼痛程度评分逐渐下降,且临床症状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QOL及ICSI评分实验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能有效的改善间质性膀胱炎,减少临床症状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中图分类号】R6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143-02Clinic study of sodium hyaluronate perfusion in treating interstitial cystitisYang Hua, Sun Genxi, Wang Wei, Meng Yongliang,Xu Hao, Hu Lin.People’s Hospital of Chongzhou City Urology Surgery Chongzhou Sichuan, 611230【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 effect of sodium hyaluronate perfusion in treating interstitial cystitis. Methods 1500 cases with interstitial cystitis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4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odium hyaluronate +2% lidocain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furacilin +2% lidocaine. Compare the clinic symptom scores,ICSI,QOL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daily urinary frequency,urine output,pain grade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declined, clinic symptom scores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QOL and ICSI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declined more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Sodium hyaluronate perfus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interstitial cystitis, lessen clinic symptoms, improve life quality and is worthy of clinic application..【Key words】Interstitial cystitis; Bladder irrigation; Sodium hyaluronate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是一种常发于中年妇女的慢性膀胱疾病,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耻骨上膀胱区疼痛等症状。

中药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的疗效观察孙迎斌;姜平;吴自力;徐悦涛;许纲锁【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5(025)002【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8例女性非细菌性膀胱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单纯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溶液,中药组13例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服我科自拟的通淋解毒方.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每日的排尿次数、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下尿路症状(LUTS)评分以评估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程度并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LUTS评分、排尿次数均明显下降(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的疼痛评分、LUTS评分、排尿次数下降更为明显(P均<0.05),总的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957,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口服中药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安全有效,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总页数】3页(P182-184)【作者】孙迎斌;姜平;吴自力;徐悦涛;许纲锁【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医学院,江苏镇江212013;镇江市中医院泌尿外科,江苏镇江212003;江苏大学医学院,江苏镇江212013;镇江市中医院泌尿外科,江苏镇江212003;镇江市中医院泌尿外科,江苏镇江212003;镇江市中医院泌尿外科,江苏镇江212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1.3【相关文献】1.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的效果评析 [J], 张旭荣2.鱼腥草提取液膀胱灌注治疗大鼠非细菌性膀胱炎的实验研究 [J], 李文标;唐录英;邓欢;湛海伦;周祥福3.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的效果观察 [J], 郑伟4.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的临床观察 [J], 张剑波5.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联合膀胱区极超短波照射在非细菌性膀胱炎中的疗效研究[J], 倪永梁;王海新;焦守镔;杨义;周强;刘希高;史本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男性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观察

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男性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观察

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男性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观察作者:王晓庭沈瑞林邵欢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第36期[摘要]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男性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23例男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均接受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问卷表评分(ICSI/ICPI)、疼痛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及尿动力学检查变化。

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3个月排尿次数明显减少,最大排尿量明显增加,ICSI、ICPI、VAS、S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间质性膀胱炎;透明质酸钠;生物反馈;男性;治疗[中图分类号] R69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6-0067-04[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ravesical sodium hyaluronate combined with biofeedback on the treatment of male interstitial cystitis(IC). Methods 23 male patients with IC in Jiax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from Jan 2011 to Apr 2015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ll the 23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intravesical sodium hyaluronate combined with biofeedback. The micturition frequency, maximal mieturition, O'Leary-Sant symptom index and problem index(ICSI/ICPI),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pain scor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DS) score, urodynamic change were observed before treatment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3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 micturition frequency, ICSI, ICPI scores, VAS scores and SAS scor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maximal mieturition increased obviously; and the urodynamic examination indexes improved obviously,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P[Key words] Interstitial cystitis; Sodium hyaluronate; Biofeedback; Male; Therapy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是一种慢性非细菌性膀胱炎症,以膀胱区或耻骨上疼痛、尿急、尿频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多见于30~50岁的女性,男性较少见[1]。

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分析

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分析

P <0.01 <0.01 <0.01 <0.01Fra bibliotek·230·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 年 6 月 第 5 卷 第 3 期 Chin J Endourology (Electronic Edition), June 2011, Vol 5, No.3
讨论
IC 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尿频、尿急、膀胱或盆底疼痛。患者多为女性,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 势,病因和机理尚不清楚。麻醉下水扩张后膀胱镜检见膀胱黏膜下点状出血或 Hunner 溃疡。根据膀胱镜 检 IC 可分为溃疡型(Hunner 溃疡)和非溃疡型。溃疡型表现为膀胱底或者侧壁可见一个或多个小的溃疡, 检出率大约 10%。非溃疡型表现为水扩张后膀胱黏膜片状出血点,见于 90%的患者。上述现象常作为诊 断 IC 的特征。但不能据此指标对 IC 做出绝对性诊断,必须除外感染、肿瘤、嗜酸性膀胱炎、膀胱软化斑、 膀胱血吸虫病和子宫内膜逼尿肌异位症等疾病[4]。IC 的病因学有多种,但十分肯定的病因尚缺乏,目前主要 有几种学说:感染因素、肥大细胞浸润、尿路上皮黏膜表层的氨基多糖(glycosaminoglycans, GAG) 层缺陷、 尿路上皮生长抑制、神经生物学病理改变、一氧化氮代谢异常、机体内细胞毒性物质对膀胱黏膜的破坏及 组织缺氧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尿路上皮黏膜表层的氨基多糖(GAG)层缺陷是目前比较认可的学说[5]。膀胱 移行上皮细胞上的氨基多糖层(GAG)具有保护作用,被认为是防御尿中微生物、致癌物、微晶体和其他药物 的保护屏障,已被看做是移行上皮抵抗尿中刺激物的主要保护机制。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 年 6 月 第 5 卷 第 3 期 Chin J Endourology (Electronic Edition), June 2011, Vol 5, No.3

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男性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观察

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男性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观察

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男性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观察王晓庭;沈瑞林;邵欢;宋宝林【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年(卷),期】2016(054)036【摘要】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男性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23例男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均接受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问卷表评分(ICSI/ICPI)、疼痛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及尿动力学检查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3个月排尿次数明显减少,最大排尿量明显增加,ICSI、ICPI、VAS、S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男性间质性膀胱炎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膀胱潴尿功能,缓解焦虑情绪.【总页数】4页(P67-70)【作者】王晓庭;沈瑞林;邵欢;宋宝林【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泌尿外科,浙江嘉兴31400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泌尿外科,浙江嘉兴31400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泌尿外科,浙江嘉兴31400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泌尿外科,浙江嘉兴31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4.3【相关文献】1.用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疗法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观察 [J], 杨军2.膀胱水扩张联合膀胱灌注治疗男性间质性膀胱炎35例效果观察 [J], 陈举锋;梁健峰;梁倩华;潘杰3.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酸钠灌注综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 [J], 何肃妹;林扇;刘曼华4.三联药物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J], 石兵;赵凡;胡青;张杰;吕伯东5.膀胱水扩张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灌注对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膀胱容量及尿频/尿急症状评分的影响 [J], 刘承浩;杨进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研究

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研究

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研究叶少波;史明;常江平;曾少明;吴锋【期刊名称】《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年(卷),期】2004(17)3【摘要】目的探讨问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新的治疗方法。

方法29例IC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治疗组)15例,B组(对照组)14例。

A组2%利多卡因20ml膀胱灌注10min后,0.2%透明质酸钠100 ml+地塞米松10 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周。

B组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替代0.2%透明质酸钠溶液,方法类同A组,观察两组用药后临床症状评分及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

结果两组用药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

A组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13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10例患者膀胱容量明显增加。

B组用药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4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膀胱容量无明显改善。

结论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有效、简便、易行的新治疗途径。

【总页数】2页(P185-186)【关键词】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膀;治疗;临床症状;尿动力学【作者】叶少波;史明;常江平;曾少明;吴锋【作者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4.3【相关文献】1.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酸钠灌注综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 [J], 何肃妹;林扇;刘曼华2.膀胱水扩张与膀胱内透明质酸钠灌注结合治疗对于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 [J], 徐勇3.四联药物与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 方志伟;张晓鹏;胡浩;许克新;黄晓波;王晓峰4.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 [J], 杜鹏;乔永忠;朱绪辉;李涛;张鹏;杨勇5.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酸钠灌注综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 [J], 何肃妹;林扇;刘曼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经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疗效。

方法:采用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32例,对比同时期20例常规保守止血治疗患者。

治疗一年后,以尿常规检测红细胞下降到(+/HP)为有效。

结果:膀胱透明质酸钠组,28例有效,有效率87.5%,17例伴尿路刺激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保守治疗组8例有效,有效率40%。

结论: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重复性强,尤其适用于伴有尿路刺激症状的患者。

对于重度出血性膀胱炎患者,建议先行经尿道膀胱内电灼止血后,再开始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

关键词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 bladder perfusion sodium hyaluron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eatment of hemorrhagic radiation cystitis Methods: Using bladder perfusion hyaluronic acid sodium treatment of hemorrhagic radiation cystitis 32 cases, compared with 20 patients with routine conservative hemostatic treatment. Treatment after one year, in the routine urine test red blood cells decreased to (+ / HP) was effective. Resulis: Sodium hyaluronate infusion group, 28 cases were effective, effective rate was 87.5% , 17 cases with urinary irritation symptom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8 cases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 were effective. effective rate was 40%. Conclusion: bladder perfusion hyaluronic acid sodium treatment of hemorrhagic radiation cystitis curative effect is distinct, the operation is simple,non-toxic side effects, strong repeatability,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patients with urinary irritation symptoms.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hemorrhagic cystitis, advice first to transurethral bladder electric bright hemostatic, then start sodium hyaluronate infusion treatment.Keywords Hemorrhagic radiation cystitis Hyaluronic acid sodium Bladder perfusion1 资料与方法1.1 放射性出血性膀胱炎诊断入选标准①盆腔肿瘤患者有膀胱区放射治疗史。

②以肉眼血尿为主,大部分可见血块排出,血块堵塞时有排尿困难、腹痛腹胀。

可伴尿急尿痛症状。

③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3+/HP以上,白细胞0~+/HP。

④膀胱镜检查见三角区和两侧壁膀胱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黏膜血管扩张、迂曲,可见散在的活动性出血点以及部分黏膜溃疡坏死,必要时做活检排除肿瘤。

1.2临床资料2004~2012年收治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52例,宫颈癌术后42例,直肠癌术后7例,前列腺癌术后3例;男性8例,女性44例;年龄48~78岁,平均65±8.3岁;合并高血压22例,合并糖尿病13例。

放疗结束后出现血尿最短2周,最长9年,平均2.3±0.9年。

血红蛋白57.0~122.0g/L;17例患者有严重的尿路刺激症状;4例患者有膀胱大出血、血块堵塞;凝血功能均基本正常。

1.3 治疗方法:20例保守治疗组患者予止血、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必要时输血等补液支持治疗,血块堵塞则予Ellik彻底冲净,膀胱持续冲洗至尿色转清,此后门诊随访,继续口服碳酸氢钠片,以及中成药尿感宁冲剂,持续半年;32例透明质酸钠灌注组,在上述治疗待尿液转清后,排尽尿液,经导尿管注入透明质酸钠溶液(40mg/50ml),药品为加拿大Bioniehe公司提供的西施泰Cystistat ⑧。

药物在膀胧内保留2小时(部分患者早期存在憋尿困难,可选择分两次灌注,每次保留1小时),可改变体位使药物尽可能与所有的膀胧壁接触。

此后每周1次,连续3周,以后每月1次,连续5次,共治疗半年。

17例严重尿路刺激症状患者均归入透明质酸钠组。

1.4 结果分析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观察患者治疗结束半年到1年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对患者进行定期回访检查,复查尿常规,必要时复查膀胱镜,了解患者的再出血情况。

对于17例严重的尿路刺激症状患者,采用尿道综合征症状评分表(female urethral syndrome score,FUSS)和采用BPH 咨询委员会国际协调委员会推荐的生活质量评估(quality of life,QOL) 表。

对治疗前和治疗后症状进行评分,并记录结果。

1.5 统计学分析52例患者以治疗后尿常规红细胞计数0—+/HP为有效,2+/HP以上为无效,采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按χ2检验分析两者有效率区别;17例治疗前后尿路刺激症状的计量资料采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所有的统计检验采用双侧t检验。

以P < 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透明质酸钠灌注组32例中,28例疗效满意,血尿症状消失,尿常规红细胞0至+。

其中11例在治疗3月后复查膀胱镜,均可见膀胱粘膜充血面积明显减少,未发现明显出血点级溃疡坏死面。

2例重度患者治疗效果欠佳,2周内再次出血,予经尿道等离子膀胱出血电凝止血术后48小时内开始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然后按上述方案治疗后痊愈。

2例按上述治疗方法治愈半年后复发,按上述方式再次治愈后未再次复发。

保守治疗组20例中,8尿常规红细胞0至+,其中4例复查膀胱镜,未见膀胱粘膜充血面积有改善。

2.2 两组资料经卡方检验,提示疗效有区别,透明质酸钠灌注组优于常规治疗组(表1)。

表1 透明质酸钠灌注组与常规保守治疗组卡方检验列表如下分组有效无效有效率(%)透明质酸钠灌注组保守治疗组合计288364121687.5%*40.0%69.3%*χ2检验T=13.04,P<0.012.3 本组17例重度尿路刺激症状患者治疗前后FUSS评分以及QOL评分有显著差异(表1),临床上可见症状明显好转甚至消失。

表 2 治疗前后F U S S 及QOL 的变化(x±s , n = 17)分组FUSS QOL治疗前治疗后17.15± 3.846.24 ±1.13*3.26 ± 0.911.52 ± 0.37*与治疗前比较,FUSS及QOL评分*P < 0. 013 讨论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是盆腔肿瘤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膀胱组织对放射线的耐受量为TD5/5 60Gy,超过此量10%的放射线照射则放射性膀胱炎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其发生率为2.1%~8.5%,一般发生在放疗后6个月~10年[1]。

其病理改变主要是膀胱壁不同程度纤维化,膀胱黏膜溃烂、出血,黏膜下血管扩张、充血,微动脉瘤形成等。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不同程度膀胱出血,可急性发作,亦可亚急性、慢性发病,病变严重时出现顽固性难以控制的反复出血,治疗相当困难[2]。

目前,放射性出血性膀胱炎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及预防方法,常用治疗方法有高压氧治疗、药物膀胱灌注、经尿道电凝止血和介入治疗等。

高压氧舱治疗总有效率可达74%,一直是出血性膀胱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但该方法治疗过程麻烦,设备要求高,难以普及,且禁忌症较多,包括肺气肿气胸患者,鼓膜穿孔或曾经行鼓膜重建者,糖尿病患者,活动性病毒感染者,顺铂及阿霉素治疗期间和活动性肿瘤患者[3]。

且对于高压氧与肿瘤发展的关系仍有争论[4]。

经尿道膀胱内电凝止血控制出血效果确切,但是在疤痕脱落后,容易引起再次出血。

既往药物膀胱内灌注主要有0.5~1.0 %硝酸银溶液、1-10%甲醛溶液等,对出血血管直接坏死凝固以达到止血目的。

但这些药物有严重的尿路刺激症状,患者往往难以忍受,重者出现尿失禁、尿道狭窄、膀胱挛缩、膀胱穿孔、肾积水、心肌毒性作用等,且易引起弥漫性膀胱纤维化[5];介入治疗如髂动脉栓塞,虽可达到临床止血的目的,但是长期疗效欠佳,时间一长,侧支循环建立后可再次出血[6]。

已有研究表明[7-8]:位于膀胱壁内表层的氨基葡萄糖(GAG)层,被认为是防御尿中微生物、致癌物、微晶体和其他药物的保护屏障,已被看作是移行上皮抵抗尿中刺激物的主要防护机制。

放射后,该层也受到严重破坏,导致本已因放射而变得脆弱的膀胱粘膜下的薄壁血管直接暴露在尿液中,引起出血。

即使患者的凝血功能正常,这种血管一旦破裂,则难以自行闭合,导致持续性的严重出血。

透明质酸(HA)是人体内一种固有成分,对细胞和细胞器官本身起润滑和滋养作用,同时提供细胞代谢的微循环。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间质性膀胱炎及感染、创伤、肿瘤、尿潴留所导致的膀胱炎。

HA的水溶液有很好的粘弹性、润滑性和成膜性,HA大分子能在皮肤黏膜表面形成一层透气的薄膜,使其光滑湿润;HA小分子能渗入皮肤及粘膜,具有轻微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液循环、改善中间代谢、促进膀胱粘膜营养吸收,同时也可通过促进表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膀胱受损部位的粘膜再生。

可以对膀胱上皮细胞的GAG层缺损进行修补,从而避免尿液对放射后脆弱的膀胱粘膜血管持续刺激,进而减少其破裂出血。

又可以改善膀胱壁血管的微循环,减轻放疗后膀胱微血管的脆弱变性,促进微血管生长及愈合。

其无毒、无刺激、无副作用,对人体安全,对于尿频、尿急、尿痛的膀胱刺激症状也有良好的疗效。

本组病例正是通过应用HA的以上特性,予膀胱灌注建立GAG层,避免尿液直接刺激膀胱脆性血管,并促进膀胱脆性血管生长及愈合,治疗效果良好,血尿消失,膀胱黏膜充血区面积明显缩小,出血点及溃疡坏死面消失,有效率87.5%;2例重度出血患者效果欠佳,经电凝止血后再灌注治疗也达到相同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