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全息

合集下载

光学全息实验报告

光学全息实验报告

光学全息实验报告光学全息实验报告引言:光学全息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的三维形态的技术。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光学全息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光学全息实验装置,观察并记录物体的全息图像,并对全息图像进行分析和解读,以加深对光学全息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装置本实验所用的光学全息装置主要包括激光器、分束器、物体台、参考光源、全息板等。

其中,激光器用于产生单色、相干的光源;分束器用于将激光光束分为物体光和参考光;物体台用于放置待记录的物体;参考光源用于提供参考光束;全息板用于记录光的干涉和衍射信息。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调整激光器、分束器和参考光源,使其正常工作并保持稳定的光源;2. 调整物体台和全息板的位置,使其与光路保持垂直;3. 将待记录的物体放置在物体台上,并调整物体的位置和角度,以获得清晰的全息图像;4. 调整全息板的位置和角度,使其与物体和光路保持一定的相对位置和角度;5. 打开激光器,使光束照射到物体上,同时参考光束照射到全息板上;6. 关闭激光器,取下全息板,并用显影液进行显影处理;7. 将显影后的全息板放置在光路中,观察并记录全息图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记录了多个物体的全息图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在观察全息图像时,我们发现全息图像具有非常强的立体感,能够清晰地显示物体的三维形态和细节。

而且,与传统的二维图像相比,全息图像具有更广阔的视角和更真实的效果。

在分析全息图像时,我们发现全息图像中包含了物体的干涉和衍射信息。

通过对全息图像的放大和旋转,我们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的变化和衍射光的分布情况。

这些信息不仅可以用于还原物体的三维形态,还可以用于分析物体的光学特性和材料属性。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光学全息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学全息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成功记录了物体的全息图像,并对全息图像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物理光学中的全息技术

物理光学中的全息技术

物理光学中的全息技术全息技术是一项基于物理光学的科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具体来说,全息技术可以利用激光等光源,将物体的全息图像记录在照相底片或数字储存介质中,再通过光束的干涉和衍射来实现全息图像的再现。

本文将探讨物理光学中的全息技术,包括全息图像的记录方式、全息图像的再现原理,以及全息技术的实际应用等方面内容。

一、全息图像的记录方式在全息技术中,全息图像的记录方式主要有两种:透射全息和反射全息。

透射全息是将光源穿过物体,经过透镜后照到记录介质上。

此时透镜会将光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与物体直接相交,被称为物光;另一部分则被透镜折射,与物光相交形成干涉图案,被称为参考光。

参考光和物光交汇后形成全息图像,可以通过激光光源再现。

反射全息则是将光源照射到物体表面,经过反射后再经摄像头或记录介质记录下来。

反射全息通常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物体需要有较为光滑的表面。

二、全息图像的再现原理全息图像的再现原理是依靠物体的光的干涉和衍射。

再现全息图像需要使用与记录时相同的波长的激光光源,将相应角度的光束照射到记录介质上。

照射到介质上的光经过干涉和衍射后,可以再现出原来的物体形象。

在再现全息图像时,需要用到解全息图的技术。

解全息图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去模糊技术,即通过复原模糊的进程来还原形象的细节;另一种是使用全息光学重建技术,即通过衍射和干涉来达到图象的重建。

三、全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全息技术可以用于军事、医疗、艺术等许多领域。

在军事领域,全息技术可以被用于制造易于观察的瞄准器和防伪码。

在医疗领域,全息技术可以被用于制作3D样品和人体模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艺术领域,全息技术可以被用于制作全息画,如灯光装置、雕塑或装饰等。

此外,全息技术也被用于开发新型光存储器,储存数据可以达到很高的容量。

总之,全息技术是一项让光线变得更加神奇的科技。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全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大,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应用及其潜力。

全息光学技术在光学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全息光学技术在光学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全息光学技术在光学成像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光学成像技术。

在这一过程中,全息光学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光学成像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息光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光学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一、全息光学技术的原理全息光学技术是一种利用光的波动性进行光学成像的技术。

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在介质中记录物体的全息图像,然后再利用光源对全息图像进行恢复,从而实现对物体的三维成像。

具体来说,全息光学技术的实现需要经历三个步骤:第一步,全息图像的记录。

这里涉及到一个名为干涉的物理现象。

当两束光线在空间中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应用这一原理,我们可以让一束来自光源的参考光线和另一束来自物体的物光线在某个介质中相遇,从而形成一个三维的干涉图案。

这个干涉图案就是物体的全息图像。

在记录全息图像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全息板这种介质。

第二步,全息图像的重建。

这里同样涉及到两束光线的干涉现象。

在全息图像记录完成后,如果我们想要看到物体的三维图像,就需要让一束光线通过全息板,从而恢复出干涉图案。

这时候我们需要使用一个名为参考光的光源。

这个光源会发出一束与全息图像记录时使用的参考光相同的光线。

当这个光线通过全息板时,它会与全息图像产生干涉现象,从而形成一个与物体真实的图像高度相似的三维投影图像。

第三步,三维成像效果的提高。

全息光学技术在三维成像方面具有较高的效果,但同时也有其局限性。

为了提高成像效果,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全息图像的记录。

一种常用的增强全息图像质量的方法是使用数字全息技术,即用计算机处理全息图像,并且用数字技术对它进行重建。

二、全息光学技术在光学成像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全息光学技术的完善,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下面就来看一下它在光学成像中的应用研究情况。

1、医学成像现代医学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医学成像中,全息光学技术可以用于记录和重建人体部位的三维图像,从而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病变症状。

《信息光学》第七章-光学全息解析

《信息光学》第七章-光学全息解析
记录介质
5、几种不同类型的全息图
5.2 振幅全息图和位相全息图
平面全息图的复振幅透过率一般是复函数,它描述照明光波通过全息图 传播时振幅和位相所受到的调制,可以表示为
t x, y t0 x, y exp j x, y
1、引言
✓什么是全息术?
全息术(holography)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 将携带物质信息的光波以干涉图的形式记录下来, 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其再现,形成原物体逼真的 立体象。由于记录了物体的全部信息,包括振幅和 相位因此称为全息术。
1、引言
✓全息发展简史
➢ 1948年 Dennis Gabor 提出 “波前重现” 理论
频域方法是把物光波看作由很多不同方向传播的平面波分量的线性叠加, 每一个平面波分量与参考平面波干涉而记录的基元全息图称为基元光栅。
4、基元全息图分析
如右图,参考波是由坐标在 xr , yr , zr
的点源发出的球面波,在傍轴近似下, 投射到照相胶片上的波前为:
U
x,
y
r0
exp
j
1zr
1、引言
✓全息发展பைடு நூலகம்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汞灯作光源,同轴全息图
—— 萌芽阶段 第一代全息
第二阶段 激光记录,激光再现,离轴全息图
——第二代全息*
第三阶段 激光记录,白光再现
——第三代全息*
第四阶段 白光记录,白光再现
——第四代全息
1、引言
✓全息图的基本类型
1.同轴全息图 2.离轴全息图 3.菲涅耳全息图 4.傅里叶变换全息图 5.像全息图 6.模压全息 7.位相全息 8.彩虹全息图 9.体积全息图 10.计算全息
➢ 若采用参考光波照射全息图,即C(x,y)=R(x,y),则

全息光学基本原理

全息光学基本原理

全息光学基本原理
全息光学基本原理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记录并再现物体全貌的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由以下几个关键步骤组成:
1. 采集光波:全息图像的制作首先需要采集物体的光波信息。

光波可以是由光源照射物体产生的反射光,也可以是透过透明物体后的透射光。

采集光波的方法包括使用相机或者将光波直接引导到光敏材料上。

2. 激光照射:将采集到的光波与一束激光光束相干叠加。

激光光束是一束相干性极高的光波,能够产生高质量的干涉和衍射效果。

激光的照射使得原始光波与参考光波相互干涉。

3. 干涉记录:使用光敏材料(例如全息底片)记录干涉的结果。

全息底片是能够记录和储存光波干涉图案的特殊材料。

当光波通过光敏材料时,会在材料中形成干涉条纹的反射图案。

4. 光栅纹理形成:在光敏材料中形成的反射图案中,存在一种称为全息光栅纹理的结构。

光栅纹理是由干涉条纹形成的周期性结构,其储存了原始物体的光学信息。

5. 光学再现:通过将激光光束照射到储存有光栅纹理的光敏材料上,可以再现出原始物体的光学信息。

入射到光敏材料的激光光束会被光栅纹理衍射,从而形成与原始物体类似的光场分布,使人眼可以观察到三维全息图像。

总之,全息光学基本原理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记录和再现
物体光学信息。

通过采集光波、激光照射、干涉记录、光栅纹理形成以及光学再现等步骤,可以实现记录和观察真实三维全息图像的目的。

光学全息术-1

光学全息术-1

前两项基本上是常数,是直流项,对波前再现无用。
7.2.3式中的第三项、第四项:分别包含了物光波 和物光波的共轭。是物光波对参考光波的调制,参 考光波是载波, 物光波作为调制波。可以用于波 前再现。
7.2.4式的第三项:是由7.2.3中的第三、四项得来, 是干涉项, 清楚地表明:它包含了物光波的振幅和 相位信息。参考光波作为载波,其振幅和相位均受 到物光波的调制(调幅、调相)
在1948年,提出用光波记录物光波振幅和相位的方法,并用 实验证实这一想法,从而产生了一个新的光学领域——光全 息术。1971年,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全息术发展的几个阶段
自1948年伽伯提出光全息的思想一直到50年代末,全息照相 一般采用汞灯作为光源,并且是同轴全息记录方法(得到全 息图称为同轴全息)。±1级衍射波与零级分不开,存在所 谓的“孪 生像”问题,不能获得好的再现图像。光源的相 干性差。 全息术的萌芽时期。第一代全息图。
当再现光波满足一定条件时,可比较准确地再现 原物光波或原物光波的共轭光波。
1. 再现光波是全息记录时的参考光波,即 C(x,y)=R(x,y):
U4
A
B C D
O
B
A
D C
U1+U2
O 再现
U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 记录
C=R
(1).
U 3 R CO x , y R O x , y
2
7.2.8
|R|2是参考光波的强度; 是一实常数(平面波), 或 近似为实常数(球面波)。
U4
U3项,再现原物光波,用 眼睛观察或成像系统观测 时,在原位置观察到原物 体的影像,就象原物体还 在。由于物光波是发散的, 所以观察到是物体的 虚像。

光学全息

光学全息

三、特点 1、全息照相最突出的特点为由它所形成的
三维形象 2、可分割性 3. 全息图可进行多重记录 4. 全息图可同时得到虚像和实像
四、全息图的类型 1、按参考光波与物光波主光线是否同轴来
分类,可分为同轴全息图与离轴全息图 2. 按全息图的结构与观察方式分类,可分 为透射全息图与反射全息图 3. 按全息图的复振幅透过率分类,可分为 振幅型全息图和相位全息图 4. 按全息底片与物的远近关系分类,可分 为菲涅耳全息图(Fresnel hologram)、像 全息图(Image plane hologram)、和傅里 叶变换全息图(Fourier transform
R( x, y) t 0 R0 ( x, y)
O( x, y) t ( x, y) R0 ( x, y)
R0 ( x, y)
为正入射平面波
要求: t ( x, y) t0
②离轴全息图 ⅰ.定义:±1级不同轴的全息图。 ⅱ.产生:用光契记录全息图 sin 参考光产生一倾角θ 0
第五章
Optical Holograph 光学全息
►光学全息概述 ►波前的记录与再现 ►常用全息图的生成与再现 ►体全息 ►平面全息图的衍射效率 ►计算全息及其应用
§ 1. 光学全息概述
一、光学全息的发展历史
发明人:英籍匈牙利人丹尼斯盖伯 (Dennis Gabor) 发明时间:1948年 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问世,解决了相干 光源的问题。 1962年,美国科学家利思和乌帕特尼克斯 提出了离轴全息图
③分析讨论: ⅰ 当a1 0时,无法有效记录 ⅱ 当a2 , a3 an 0时, 记录将会代入附加振幅 变化,使相位信息呈非线性 ⅲ 因此要选择线性度较好的全息干板,使: t ( x, y) a0 a1E ( x, y )

光学全息实验报告

光学全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全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光学全息实验的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观察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过程,加深对光学全息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光学全息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和再现物体三维图像的技术。

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是将物体发出的光波与参考光束进行干涉,记录下物体的光波振幅和相位信息,从而形成全息图。

当全息图被适当的光照射时,可以再现物体的三维图像。

三、实验仪器1. 全息实验台2. 激光器3. 分束镜4. 反射镜5. 扩束镜6. 载物台7. 全息干板8. 显影液9. 定影液10. 暗房设备四、实验步骤1. 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经分束镜分成两束,一束作为参考光束,另一束作为物光束。

2. 物光束照射到被摄物体上,物体反射的光波与参考光束发生干涉,形成干涉条纹。

3. 干涉条纹记录在全息干板上,形成全息图。

4. 全息图经过显影和定影处理后,即可观察全息图的再现图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全息图的记录实验过程中,成功记录了被摄物体的全息图。

观察全息图,可以看到清晰的干涉条纹,表明实验过程顺利进行。

2. 全息图的再现在全息图上适当位置照射激光,可以观察到被摄物体的三维再现图像。

再现图像清晰、立体感强,与原物体相似。

3. 实验分析(1)全息图的记录:实验中,通过调整激光器、分束镜、反射镜等光学元件的位置,实现了参考光束和物光束的干涉。

干涉条纹记录在全息干板上,形成全息图。

(2)全息图的再现:在全息图上照射激光,参考光束与全息图上的干涉条纹发生干涉,形成再现光束。

再现光束与物光束具有相同的振幅和相位,从而再现被摄物体的三维图像。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成功掌握了光学全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加深了对光学全息原理的理解,认识到全息技术在记录和再现三维图像方面的优势。

3. 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展望光学全息技术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文化艺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 x,
y)
O exp
j
1z0
(x2
y2
2 xx0

2 yy0 )
R exp
j
1zr
(x2
y2
2 xxr
2 yyr )
记录平面上的光强分布为
I(x, y)
R( x, y) 2
O(
x,
y
)
2
RO
e
xp
j
j
(x2 1z0 (x2
1zr
y
y2 2
2xx0 2xxr
j
j (x2 1z0 (x2 1zr
y
y2 2
2xx0 2xxr
2 yy0 2 yyr )
)
(xp, yp,zp)
H
z
o x
RO
e
xp
j j
1z0
1zr
(x2 (x2
y2 y2
2 xx0 2 xxr
2
yy0
)
2 yy)r
t( x, y) t1 t2 t3 t4
随着光学全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全息图, 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全息图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物光 与参考光的位置是否同轴考虑,可以分为同轴全息和离轴全 息;从记录时物体与全息片的相对位置分类,可分为菲涅耳 全息图、像面全息图和傅里叶变换全息图;从记录介质的厚 度考虑,可以分为平面全息图和体积全息图。
在透过率中我们主要关心是 t3 t4 项
在再现过程中,全息底片由位于( x p , y p , z p ) 的点源发出的球面波 照明,再现光波波长为 2
10
C(
x,
y)
C
exp
2z
p
(
x2
y2
2 xx p
2
yy p
)
照明光波 C
2
(xp, yp,zp)
y H
全息图透射项中,我们感兴趣的两项是 z
x02 y02 2z02
)
1z0
(x2
y2
2 xx0
2 yy0 )
记录平面上的物光波可以写成
O( x,
y)
O exp
j
1z0
(x2
y2
2 xx0
2 yy0 )
同理记录平面上的参考光可写成
R( x,
y)
R exp
j
1zr
(x2
y2
2 xxr
2 yyr
)
7
记录平面上的复振幅分布为
第五章 光学全息
• 5.1 光学全息概述 • 5.2 波前记录与再现 • 5.3 同轴全息图和离轴全息图 • 5.4 基元全息图 • 5.5 菲涅耳全息图 • 5.6 傅立叶变换全息图
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将物体发射的特定光波以干涉条纹 的形式记录下来,使物光波前的全部信息都贮存在记录介质 中,故所记录的干涉条纹图样被称为“全息图”。
o
x
U3(x, y) t3C(x, y)
U3(
x,
y)
ROC
exp
j
j (x2 1z0 (x2 1zr
y2 y2
2xx0 2xxr
2 yy0 ) 2 yyr )
j
2z
p
(
x2
y2
2 xx p
2
yy p
)
RO
C
e
xp
j
1 1zr
1
1z0
1 2zp
( x2
点来计算,并作傍轴近似,即假设
O
x2 y2 , x02 y02 z02
(xo, yo, zo )
1
x
y
Q
o 胶片
因此物光波的相位可简化为
( x,
y)
2
____ ____
(OQ O0)
1
2
1
( x x0 )2 ( y y0 )2 z02
1 2
( x02
y02
1
z02 )2
2
5.5 菲涅耳全息图
菲涅耳全息图的特点是记录平面位于物体衍射光场的菲涅 耳衍射区,物光由物体直接照到底片上。由于物体可以看 成点源的线性组合,所以讨论点源全息图(基元全息图) 具有普遍意义。 基元全息图: 在拍摄全息图时,所用的参考光波总可以人为地简化为平 面波和球面波,但物体的形状一般比较复杂,所以全息图 的干涉花样一般说来总是复杂的,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 许多基元全息图的线性组合,了解基元全息图的结构和作 用对于深入了解整个全息记录和再现机理是十分有益的。 从空域和频域分析,基元全息图分别称为基元波带片和基 元光栅。
2
2 yy0 yyr )
)
RO
e
xp
j j
1z0
1zr
(x2 (x2
y2 y2
2 xx0 2 xxr
2 yy0 )
2 yyr )
8
显影、定影后全息图的复振幅透过率和曝光量成线性关系,即
t(
x,
y)
tb
O(
x,
y)
2
RO
exp
j
j (x2 1z0 (x2 1zr
y
y2 2
2xx0 2xxr
2 yy0 2 yyr )
)
RO
e
xp
j j
1z0
1zr
(x2 (x2
y2 y2
2xx0 2xxr
2
yy0
)
2 yy)r
t( x, y) t1 t2 t3 t4
9
t(x, y) tb
照明光波
C
2
O( x,
y
y)
2
RO
e
xp
4
5.5.1 点源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
两相干单色点源所产生的干涉图实质上就是一个点源全息图, 即波带片型基元全息图。假定参考波和物波是从点源 R(xr ,yr ,zr ) 和点源 O(xo,yo,zo) 发出的球面波,波长为 1 ,全息底片位于 z=0的平面上,与两个点源的距离满足菲涅耳近似条件。据此 即可以用球面波的二次曲面近似描述这个球面波。记录光路图 如下图
y2 )
exp
j2
xr
1zr
x0
1z0
xp
2zp
x
yr
1zr
3
基元波带片和基元光栅的定义
从空域考虑,把物体看做一些相干点源的集合,物光波前是 所有点源发出的球面波的线性叠加。每一个点源发出的球面波 与参考波干涉,记录的基元全息图称为基元波带片.
从频域考虑,把物光看做许多不同方向传播的平面波分量 的线性叠加,每一平面波分量与参考光波干涉而记录的基元 全息图称为基元光栅。
2 1
z0
1
(x
x0 )2 ( y z02
y0
)
2
1 2
z0 (1
x02 y02 z02
)
1 2
6
2 1
z0
1
(x
x0 )2 ( y 2z02
y0
)
2
z0 (1
x02 y02 2z02
)
2 1
z0
1
(x
x0 )2 ( y 2z02
y0
)
2
z0 (1
R 1
y 照明光波
(xr , yr , zr )
C
(xp, yp,zp)
z O
x o 胶片 z
(xo, yo, zo )
2
x
y H
o
点源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
5
设投射到记录平面上的物光波的振幅O0,
R
考虑到一常数相位因子,写成O(复数), (xr , yr , zr )
到达记录平面的相位以坐标原点0为参考 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