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小雪花》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雪花》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雪花》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小雪花》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1.2 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1.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通过故事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准备《小雪花》的故事书籍或幻灯片。
2.2 准备白纸、彩笔等绘画材料,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绘画。
2.3 准备一首关于小雪花的歌曲,以便在活动结束时进行演唱。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教师向幼儿介绍《小雪花》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2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3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雪花的外形和特点,让幼儿用彩笔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小雪花。
3.4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画作,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4.2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小雪花》的歌曲演唱,让幼儿感受歌曲的韵律和美好。
4.3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小雪花对大自然和人类的意义,引导幼儿珍惜和保护大自然。
5.2 教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5.3 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为幼儿提供积极的反馈。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故事视频或音频:《小雪花》6.2 图片素材:雪花、冬天场景、故事角色等6.3 教具:雪花模板、彩纸、剪刀、胶水等第七章:教学步骤7.1 引入:播放《小雪花》故事视频或音频,吸引幼儿注意力7.2 讲述:教师讲述《小雪花》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故事情节和角色7.3 讨论: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7.4 创作:教师引导幼儿使用雪花模板、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小雪花装饰品7.5 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分享创作心得第八章:教学评价8.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8.2 评估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8.3 收集幼儿在讨论和分享中的精彩发言,分析幼儿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第九章:教学建议9.1 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不同难度的创作材料和任务9.2 在讨论环节,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9.3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幼儿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9.4 定期组织类似的语言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第十章:教学反思10.1 反思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和内容安排,确保活动目标与幼儿的发展需求相符10.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指导,提高教师对幼儿需求的敏感度10.3 收集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活动目标设定:重点关注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表达能力的提升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的培养。
《小雪花》教案(通用11篇)

《小雪花》教案(通用11篇)《小雪花》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雪花》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雪花》教案篇1一、教材:《小雪花》选自大班上学期第八个主题《冬天的故事》中,是一首散文诗,诗歌充满了儿童情趣,其中的拟人化语言,生动形象地帮助幼儿很好的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并通过欣赏诗歌,仿编诗歌,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活动目标我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并理解“洁白”、“松软”等词汇。
2、通过欣赏散文,使幼儿对散文诗感兴趣,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3、根据散文原有的格式,引导幼儿学习适当的仿编。
活动重难点: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预设为: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对雪的喜爱,感受作品的优美意境。
把大胆进行创编,发展幼儿想象力、思维能力作为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准备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作了如下准备1、反映诗歌内容的教学挂图《小雪花》和多媒体课件。
2、提醒幼儿注意下雪和雪后的景象。
若没有雪景,则提前组织幼儿看幼儿用书中《小雪花》的画面,感受下雪的情景。
3、录音机、舒缓的音乐。
四、教法学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1、观察法:通过课件,直接让幼儿进行观察和学习。
2、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动画“雪花”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情境教学法:我给孩子们创设情境,使他们有如身临其境般地体验,获得触景生情的效果,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
另外,我准备对幼儿采取提问法、讨论法、表演法等方法让幼儿在看一看、听一听、演一演的轻松气氛中,愉快地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五、活动过程为了能紧扣教学目标,顺利展开教育活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激情导入组织幼儿外出观察雪景,看一看大雪过后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雪花》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雪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雪花飘》,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儿歌《小雪花》的内容,学习诗歌中的生词,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通过模仿、创编等形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儿歌《小雪花》的内容,感受雪花的美丽和奇妙。
2. 通过学习诗歌,使幼儿掌握生词,并能正确运用到日常交流中。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中生词的理解和运用;诗歌节奏和韵律的掌握。
2. 教学重点:通过儿歌《小雪花》,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生字卡片、雪花模型、录音机、磁带。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a. 出示雪花模型,引导幼儿观察雪花的形状,讨论雪花的美丽。
b.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冬天玩雪的经历,激发幼儿对雪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播放儿歌《小雪花》录音,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b. 分组讨论诗歌内容,帮助幼儿理解生词和句子。
c. 教师带领幼儿朗读诗歌,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幼儿读出生词并造句。
b. 邀请幼儿上台模仿雪花飘落的样子,表演诗歌内容。
c. 分组进行雪花绘画活动,让幼儿用彩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小雪花。
a.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创作的雪花绘画,进行展示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小雪花》全文,标注生词和节奏。
2. 雪花模型和雪花绘画作品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雪花飘落的场景,并用诗歌中的生词描述画面。
小雪花飘呀飘,飘到了树枝上,变成了白色的羽毛。
小雪花飘呀飘,飘到了屋顶上,变成了厚厚的棉被。
小雪花飘呀飘,飘到了地上,变成了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2. 作业要求:画面清晰,描述生动,生词运用正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激发幼儿对雪的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歌。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雪花》通用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雪花》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材《小雪花》。
活动主要围绕第10章节《冬天的故事》展开,通过讲述小雪花的特点以及雪花飘落的过程,引导幼儿认识冬天、了解雪花,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冬天的特点,了解雪花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通过小组互动,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冬天的特点,了解雪花的基本特征。
难点:帮助幼儿用词语描述雪花飘落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雪花贴纸、画纸、彩笔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画纸、一支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PPT,展示冬天的景象,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雪花的特征。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雪花的形成过程,并用雪花贴纸在黑板上贴出雪花飘落的过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3.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分享自己对雪花的认识,并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心中的小雪花。
4. 展示与讲解(5分钟):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解作品中的雪花特点。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关于雪花的词语,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进行练习,如“雪花飘落”、“雪花纷飞”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雪花的特点和雪花飘落的过程。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讲述今天学到的关于雪花的故事。
2. 请幼儿观察家人描述雪花的过程,并在画纸上绘制一幅家人的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冬天的认识和雪花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在小组讨论和随堂练习中,提高了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但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对雪花飘落过程的描述还不够丰富,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引导和培养。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下次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绘制关于雪花的画作,增进亲子关系,同时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
2024年大班语言《小雪花》教案

2024年大班语言《小雪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语言教材《小雪花》,内容包括:1. 章节内容:第一章节——小雪花的诞生;详细内容:讲述小雪花的形成过程,介绍雪花的种类及特点。
2. 章节内容:第二章节——小雪花的故事;详细内容:通过小雪花与小朋友的互动,传递关爱自然、珍惜友谊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小雪花的形成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雪花,掌握描述雪花特点的词语。
2. 技能目标:能通过观察、想象和表达,创作关于小雪花的故事。
3. 情感目标:培养关爱自然、珍惜友谊的品质,激发对美好事物的喜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描述雪花特点的词语掌握,创作关于小雪花的故事。
2. 教学重点:了解小雪花的形成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雪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雪花图片、教学PPT、视频资料。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展示小雪花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描述雪花的特点。
(2)播放视频资料,让幼儿了解小雪花的形成过程。
2. 新课:(1)学习第一章节,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雪花,掌握描述雪花特点的词语。
(2)学习第二章节,通过讲述小雪花的故事,传递关爱自然、珍惜友谊的道理。
3. 实践:(1)组织幼儿进行画雪花、剪雪花的活动,培养动手能力。
(2)让幼儿用所学的词语描述自己创作的雪花,提高表达能力。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小雪花的形成过程2. 雪花的种类及特点3. 小雪花的故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幅你喜欢的雪花,并用所学词语描述。
(2)编写一个关于小雪花的故事。
2. 答案:(1)略小雪花的故事从前,有一朵小雪花,它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有一天,小雪花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他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玩得非常开心。
可是,天气渐渐变暖,小雪花要融化了。
小男孩不舍得和小雪花分开,于是,他们约定明年冬天再见面。
从此,小男孩学会了珍惜友谊,每年冬天都期待着和小雪花的重逢。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精彩教案大班语言活动小雪花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精彩教案大班语言活动小雪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第四章《季节的呼唤》,主题为“小雪花”。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雪花的形状、颜色;学习描述雪花飘落的场景;了解雪的作用及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雪花的形状、颜色,知道雪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自然现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描述雪花飘落的场景,了解雪的作用。
重点:认识雪花的形状、颜色,观察自然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雪花图片、雪花形状的剪纸、教学视频、PPT。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雪花飘落的场景,让幼儿观察、描述。
2. 讲解雪花知识(10分钟)(1)展示雪花图片,让幼儿认识雪花的形状、颜色。
(2)讲解雪的作用,如:保暖、净化空气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小雪花飘啊飘,飘到了哪里?”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雪花形状的剪纸,让幼儿动手操作。
(2)组织幼儿用彩笔、画纸创作雪花画。
(1)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雪花》2. 板书内容:(1)雪花的形状、颜色(2)雪花飘落的场景(3)雪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幅雪花画,描述雪花飘落的场景。
(2)与家长一起观察雪花,了解雪的作用。
2. 答案:(1)雪花画:幼儿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心中的雪花飘落场景。
(2)观察报告:与家长共同完成,描述观察到的雪花特点及雪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雪花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雪花,亲身体验。
(2)开展家庭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024年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雪花》

2024年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雪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故事》中的《小雪花》。
内容详细描述了小雪花的形成过程,以及在冬季中带给大地的美丽变化。
本章主要围绕小雪花的成长历程,通过故事、诗歌、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与美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小雪花的形成过程,认识冬季的自然现象。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观察、探索、表达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雪花的形成过程及冬季自然现象的描述。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小雪花图片、冬季景象图片、视频资料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冬季景象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事物,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雪花》。
2. 新课内容:(1)讲述故事《小雪花》,引导学生关注小雪花的成长历程。
(2)展示小雪花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3)通过PPT课件,讲解小雪花的形成过程。
(4)带领学生朗诵关于小雪花的诗歌,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小雪花的形成过程。
(2)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大家共同评价。
4.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关于小雪花形成过程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关于小雪花的画。
六、板书设计1. 《小雪花》2. 内容:(1)小雪花的成长历程(2)小雪花的特征(3)小雪花的形成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小雪花的形成过程。
(2)以《小雪花》为主题,写一首小诗。
2. 答案:(1)小雪花的形成过程: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小冰晶,逐渐长大,成为小雪花。
(2)示例:小雪花,飘呀飘,飘到大地上,变成一片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图片、诗歌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小雪花的形成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小雪花9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大班语言活动小雪花9篇大班语言活动小雪花 1活动设计背景:漫天飞舞的小雪花,在孩子稚趣又充满幻想的心灵中会别有一番感悟。
本次活动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幼儿自主创编动作,鼓励幼儿进行富有个性的展示。
引导幼儿体验小雪花带给的快乐,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神奇,用歌曲、动作充分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
活动目标1、感受和表现歌曲的3/4拍节奏。
2、创编各种不同的小雪花飞舞的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和表现歌曲的3/4拍节奏。
2、创编各种不同的小雪花飞舞的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规律。
活动准备1、小雪花的图片。
2、请小朋友用自己话的描述一下雪花飘舞的的样子。
活动过程一、在《小雪花》乐曲的伴奏下,做雪花飘舞动作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二、学唱歌曲《小雪花》。
1、听音乐,说出音乐是几拍子的。
2、和教师一起用拍手等动作表现3/4拍节奏。
3、注意掌握歌曲的句首重音。
4、教师范唱。
幼儿说出歌曲内容。
5、轻声完整学唱。
三、体验歌曲的起伏与休止,探索《小雪花》的飘舞动作。
1、大家都来扮一朵小雪花,在录音的伴奏下一面唱歌一面舞蹈。
如果歌声停了,"小雪花"就不动了。
2、在歌曲录音伴奏下,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雪花,音乐休止时保持原姿势不动。
3、集体练习同伴的创编动作:如前进、摇晃、后退、转圈等。
四、合作律动1、在录音伴唱下,自由结伴、合作做"小雪花"。
2、反馈幼儿创编的"小雪花",并集体练习。
3、尝试边唱歌边做动作,停止是坚持不动。
4、全体幼儿做"小雪花"随音乐飘向远方,出教室。
大班语言活动小雪花 2活动目标:1、知道雪花的基本形状。
2、学习用颜色装饰雪花,表现雪花的美丽。
活动准备:1、打好雪花轮廓的作品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2、油画棒。
活动过程:一、猜谜,引出活动主题。
师:像糖不是糖,像盐不是盐,冬天飞满天,夏天看不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活动《小雪花》
今天,正好下雪了,于是在活动前,我们就带孩子们去欣赏下雪,并让孩子们雪中玩耍,体会下雪带来的快乐,激发他们对下雪的兴趣。
从而在欣赏散文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很好地进入雪天的氛围,想像的空间被打开了。
另外,在图片帮助下,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散文诗的意境和内容,为进行下一个环节仿编做好铺垫。
最后,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小雪花,创编诗歌,让自己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锻炼。
(图文:王佳俊)附:小雪花
我是洁白晶莹的小雪花
我从高高的云层轻盈地飘下
我落满高山,高山披上美丽的白纱
我落满屋顶,屋顶铺上一层闪光的银瓦
我落满松柏,松柏结出许多棉花
我落满光秃秃的树枝,树枝盛天梨花
我落满麦田,麦田盖上松软的棉絮我落满地面,地面铺上洁白的地毯闪着耀眼的银花花
我是洁白晶莹的小雪花
我从高高的云层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