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语态的差异例句
英汉语言在句型结构方面的一些主要差异

英汉语言在句型结构方面的一些主要差异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
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
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1】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再试一次,你会成功的。
或: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
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2】 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puter.【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分析】本句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分词状语组成的主从复合句。
主句用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再加一个由thus连接的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和现在分词短语把各句之间的关系表达得非常清楚。
而汉语则在对各句简单陈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和运用“使”、“从而”的词意把各句之间的层层递进的因果关系表达出来。
掌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差异是做好英汉互译的核心。
英译汉时,要尽量在理清英语各句关系的基础上,打乱其原有的句式结构,按照“汉语重意合”的表达习惯和方式,重新组织句序;相反,在汉译英时,要把汉语各个分句的关系尽量用连接词、时态和标点符号等予以表示,最后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组合成复杂的句子结构。
中英文差异的英语句子

以下是一些中英文差异的英语句子:
1. 英文句子中主语和动词的顺序通常是主语在前,动词在后;而中文句子中主语和动词的顺序则相反。
2. 英文句子中常常使用时态来表达动作发生的时间和方式,而中文则常常通过添加时间状语或副词来表达这些信息。
3. 英文中的被动语态使用比中文更常见,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和其他正式文体中。
4. 英文中名词单数和复数形式不同,而中文中的名词单复数形式相同。
5. 英文中的冠词使用比中文更常见,特别是定冠词“the”。
6. 英文中的连词使用比中文更丰富,例如“and”、“but”、“or”等。
7. 英文中的介词使用比中文更灵活,例如“on”、“in”、“at”等。
8. 英文中的代词使用比中文更常见,特别是在复杂的句子结构中。
9. 英文中的缩写和省略使用比中文更普遍,例如“can’t”、“it’s”、“that’s”等。
10. 英文中的强调句型使用比中文更常见,例如“It is…that…”、“It was…who…”。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1. 语序的差异:
在英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而在汉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或者是主语-宾语-谓语的顺序。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序来调整句子的结构。
例如:
英语句子:He ate an apple.
汉语句子:他吃了一个苹果。
2. 被动语态的差异: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通过在谓语动词前加上助动词“be”和过去分词来构成。
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通过使用“被”或“受到”等被动词语的转换。
例如:
英语句子:The house was built by my father.
汉语句子:这座房子是我父亲建的。
3. 主动与被动的强调差异:
在英语中,主动和被动的差异是通过动词的形式来表示的。
主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
而在汉语中,主动动词和被动动词的差异是通过句子的结构和上下文来体现的。
4. 掌握动宾结构的差异:
在英语中,动宾结构是指谓语动词后面直接跟着一个宾语的结构。
而在汉语中,动宾结构是需要通过一些连接词(如“给”、“让”、“叫”等)来连接动词和宾语的结构。
从主动与被动的角度来看英汉句式翻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序、被动语态的构成、主动与被动的强调方式以及动宾结构的表达上。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来进行调整和转换,以保证翻译的准确和自然。
英汉句子比较与翻译

英汉句子重心的差异 汉语的习惯是叙事在前,表态在后。 英语的习惯是表态在前,叙事在后。
We believe that it is right and necessary that people with different political and social systems should live side by side—not just in a passive way but as active friends. 我们认为生活在不同政治社会制度下的各国人民 应该共处,不仅仅是消极共处,而是要积极地友 好相处,这是正确而必要的。
2)汉语无主句 用来表达观点、态度、要求、告诫、号召等 例句: 应该教育儿童说实话。 Children should be taught to speak the truth. 发现了错误,一定要改正。 Wrongs must be righted when they are discovered.
静态与动态
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呈静态 (static);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 动态(dynamic) 英语句子中,名词与介词占优势 英语句子的静态趋向主要体现在句法的名词化 He failed in this exam, so he felt disherateded. His failure in the exam made him disheartened.
The visit gives me the opportunity which I have long sought, to see for myself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这次访问使我有机会亲眼看一看中国人民取得的成 就,这是我向往已久的。 I am heartened by the assurance which your Government has repeatedly given that the arrangements for Hong Kong contained in the Agreement are not measures of expediency. 贵国政府一再表示,协议中有关香港的安排不是权 宜之计,这种保证使我感到鼓舞。
英汉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差异分析

英汉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差异分析
1. 英语中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在汉语中常被翻译为主语+宾语+谓语的结构。
例如:英语句子 "I drink tea" 在汉语中翻译为 "我喝茶"。
2. 汉语中的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前,而英语中的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
例如:英语句子 "a red car" 在汉语中翻译为"一辆红色的车"。
3. 汉语中的状语位置较为灵活,可以放在句首、句中或句尾,而英语中的状语一般放在句尾。
例如:英语句子 "I often go to the park" 在汉语中翻译为 "我经常去公园"。
4. 英语中存在被动语态,而汉语中没有被动语态,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将被动语态转换为主动语态。
例如:英语句子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 在汉语中翻译为 "他写的书"。
5. 汉语中的句子通常比英语中的句子更加简洁,在翻译时可能需要增加一些修饰语或补充语来传达完整的意思。
例如:英语句子 "He is a teacher" 在汉语中翻译为 "他是一位老师"。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句子结构差异,实际翻译时还会受到具体语境和文化差异的影响。
正确的翻译需要考虑词语选择、语序调整和意义传递等因素。
英汉句子比较与翻译

01
傅雷: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
汉语学家王力: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所以中国语法以达意为主。 英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中国人写文章却往往化整为零。
1
2
3
5
这个问题必须予以处理。
6
This matter must be dealt with.
7
无被动助词
1
看似主动,但在主谓关系上却有被动含义,这种语言现象在汉语中大量存在。
2
例句:
3
那里讲什么语言?
4
What language is spoken there?
5
这个任务必须按时完成。
6
This task must be fulfilled in time.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is computer.
这台电脑没有什么毛病。
2 –ible, -able 结尾的形容词作定语,与every, the only或形容词最高级连用来修饰一个名词时,也常需后置。 The doctors have tried every way possible. 大夫们已经试过各种可能的办法了。 They had the greatest difficulty imaginable getting there in time. 为了能及时赶到那儿,他们克服了极大的困难。 It is the only wild berry edible here in this area. 它是这个地区惟一能食用的野莓。
I worked very hard on this book.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英汉语言中的句式有很多差异,其中一个重要的差异是主动与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
在英语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动词的结构上,而在汉语中,则主要通过动词的位置和句子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来。
首先看英语中的主动语态。
主动语态中,主语一般在句子的前面,紧接着是动词。
"She is reading a book."(她正在读一本书。
)这个句子中,主语"She"出现在第一位,动词"is reading"紧跟其后,表示主语正在进行的动作。
相比之下,汉语中的主动语态的表达方式较为灵活。
主语可以出现在句子的任意位置,而动词则一般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结尾。
"她正在读一本书。
"中,主语"她"出现在句子的开头,动词"读"紧跟其后。
接下来看英语中的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一般由助动词"be"加上过去分词构成,通常以"by"短语表示动作的执行者。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Tom."(这本书是汤姆写的。
)这个句子中,被动语态由助动词"was"和过去分词"written"构成,"by Tom"则表示执行动作的人。
在汉语中,被动语态一般通过句子的结构和动词的位置来表示。
被动句的结构为"被+动作的执行者+动词+其他成分"。
"这本书被汤姆写了。
"中,"这本书"是被动句的主语,"被汤姆"表示执行动作的人,"写"是动词,"了"是句子的标志性成分。
英汉两种语言在被动句的使用上也略有不同。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常用于强调行为的承受者,而在汉语中,则多用于表达被动意义。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翻译是跨越语言和文化的桥梁,也是在语言间信息转化的重要工具。
在英汉翻译中,语言结构、文化差异、表达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翻译质量与效果。
其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是英汉语言结构中的重要区别,也是翻译中容易出现问题的一环。
因此,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非常有必要。
首先,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而被动语态则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例如,“Tom ate an apple”这句话中,“Tom”是主语,而“ate”是动作的执行者,因此这是一句主动语态的句子。
而在被动语态中,原句可以被翻译为“An apple was eaten by Tom”或者“Tom was eating an apple”,其中,“an apple”和“Tom”在句中的角色发生了转换,成为了动作的承受者和执行者。
此外,在英汉语言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主动语态要高。
这是因为在汉语中,主语的重要性不如动作的重要性,因此被动语态更容易表达出动作的主要意图。
但是在英语中,主语的地位更加重要,因此主动语态的使用频率较高。
因此,在英汉翻译时,需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和情境背景,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语言得体。
总之,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需要注意语言结构、表达方式以及情境背景等多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深入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和特点性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完成翻译工作,实现跨语言和文化的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定要少说空话,多做工作。
There must be less empty talk and more hard work.
2.这里就发生一个问题,你对发展重工业究竟是真想还是假想?想得厉害一点,
还是差一点?
Here the question arises: is your desire to develop heavy industry genuine or feigned, strong or weak?
3.Everything is ordered when a person has to find some way out when he has been
stupid.
一个人干出了傻事,要替自己找理由,那就什么都是命中注定!
4.It is often said that our seemingly great growth in social morality has enough taken
place where private morality seems to be declining.
人们常说,我们的社会道德似乎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令人惊奇的是,就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个人道德观念却似乎正在沉沦。
5.林则徐认为,要成功的禁止鸦片买卖,就得首先把鸦片焚毁。
Lin zexu believed that a successful ban of the trade in opium must be preceded by the destruction of the drug itself.
6.In the small house on the slope, I quietly lifted the curtain only to be met by a great
and prosperous world with my elder brothers and sisters and my cousins among the guests, all in jubilation.
我在山坡的小屋里,悄悄掀起窗帘,窥见园中大千世界,一片繁华,自己的哥姐,堂表兄弟,也穿插其间,各个喜气洋洋。
7.How long will it be before black and white television sets are found only in
museum?
还要过多久黑白电视机才会被送进博物馆里呢?
8.In that sense the characters are called into existence by the demand of the plot.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务是由于情节的需要而产生出来。
9.Next year when the new rice was not got harvested and the winter rice was
exhausted, there was a food shortage in our district.
第二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乡里发生了粮荒。
10.By evening the occupation was complete,and the people were chased off
the streets by an eight o'clock curfew.
至傍晚,占领已告完成,八点钟开始的宵禁把人们从街上赶回家。
Care should be taken at all times to protect the computers and other instruments in the lab from dust and damp. 要始终注意保护实验室中的电脑和其他仪器, 勿使其沾上灰尘,勿使其受潮。
Jimmy felt uneasy for the whole day as he was aroused from deep sleep by the ringing of the door bell early in the morning.一大清等的大门铃声把吉米从沉睡中吵醒后,他整天都无精打采。
Their friendship was turned to enmity through idle gossips.
流言蜚语使他们之间的友谊变成了怨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