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神经生理学
视觉神经生理学

1.光电转换环化鸟苷酸(cGMP)起重要作用黑暗条件下,几乎所有转导蛋白都与GDP(二磷酸鸟苷)结合,对cGMP磷酸二酯酶活性无影响,外段内cGMP保持高密度,从而使外段膜上由cGMP门控的阳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以及部分钙离子)经该通道内流(称为暗电流),引起光感受器去极化,钾也同时从内段膜外流,完成电流回路。
光照时,视紫红质构型变化产生间视紫红质Ⅱ,并与转导蛋白结合,转导蛋白上的α亚基与GDP解离,而与GTP结合。
与GTP结合的α亚基与β、γ亚基分离,转而激活膜上的PDE,PDE使cGMP水解,从而使外段内cGMP浓度下降,钠通道开放数减少,视杆细胞超极化。
2.Purkinje现象环境亮度降低时颜色的明度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这个玩意视锥细胞主要集中在视网膜中央部位,由中心凹测得的相对光谱敏感曲线称明视敏感曲线;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在视杆细胞最密集区和暗视条件下测得的曲线称暗视敏感曲线。
人眼在暗视状态和明视状态时,敏感峰值在光谱中的位置是不同的。
暗视时的敏感峰值在光谱的蓝绿部分(507nm),在峰值两侧,特别是在长波段,敏感度下降很快,在780nm处敏感度只有峰值处的千万分之一。
在明视时敏感峰值在光谱的黄绿部分(555nm)。
当照明度逐渐将赌,从明视状态转变为暗视状态,光谱敏感曲线移向短波段,长波段的相对敏感度降低,而短波段则增高,敏感峰移至光谱的蓝绿部分,光谱敏感性的这种变化一般称为Purkinje位移。
3.颜色的分类和属性分类:非彩色和彩色。
属性:色调:是颜色彼此区分的特性饱和度:指颜色的纯度明度:颜色的明暗之别4.对比敏感度曲线P755.青光眼视野缺损1.局限性缺损:旁中央暗点、鼻侧阶梯、颞侧楔形压陷、弓形暗点和环形暗点2.晚期视野:管状视野和颞侧视岛3.青光眼弥散性视野压陷或普遍明暗度下降4.青光眼视野缺损的分期与发展:早期为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颞侧楔形压陷中期为弓形暗点、环形暗点、鼻测象限性缺损晚期残留中心管状视野、颞侧视岛6.a波、b波A波主要与光感受器有关B波是起源于光感受器后神经元7.视路的中枢部分主要是由外侧膝状体和视皮层神经元构成,成像视觉功能的中枢机制将主要由外侧膝状体神经元和视皮层神经元来完成。
人类视神经系统的生理学机制和视觉效应

人类视神经系统的生理学机制和视觉效应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官之一,它通过视觉器官——眼睛,向大脑传递外界的图像信息。
这个过程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生理学机制和神经学基础。
本文将通过讨论视觉系统的生理学机制和视觉效应来解释这个过程。
视网膜的生理学机制视网膜是眼睛的内层,其中包含视网膜神经元和视网膜血管。
视网膜神经元是视觉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将光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
视网膜神经元分为两种类型:锥形细胞和杆形细胞。
锥形细胞对颜色和细节敏感,更多存在于视网膜的中央区域。
它们分为三种类型:红色、绿色和蓝色。
每种类型对颜色的敏感度略有不同,其中红色对红光敏感,绿色对绿光敏感,蓝色对蓝光敏感。
杆形细胞对弱光和运动敏感,更多存在于视网膜的外围区域。
它们只能分辨黑白,但对比度敏感。
杆形细胞比锥形细胞更好地适应暗环境,并且可以提供更好的全局视觉。
视觉皮层的生理学基础视觉皮层是大脑皮层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占据了大脑的后部。
视觉皮层主要负责处理来自视网膜的信息。
它包括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负责不同类型的信息处理。
例如,V1区域(初级视觉皮层)可以分辨黑白和方向,而V2区域可以分辨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视觉皮层处理信息的方式非常复杂,它包括许多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神经元。
其中,感受野是视觉皮层所处理信息的一个核心概念。
每个视觉皮层的神经元都有一个感受野,它指代神经元对信息感兴趣的区域。
当这个区域内的信息发生变化时,神经元会发出信号,向大脑传递信息。
视觉效应的理解视觉效应是指人们观察到的视觉现象或影响。
大部分视觉效应的产生都是因为人类视神经系统的特殊生理学机制和大脑处理方式。
例如,整体效应是指人们更容易看到一个整体而非个体元素。
这是因为大脑倾向于组合相似元素,并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
另一个著名的视觉效应是色彩对比效应。
这种效应发生当人们同时看到不同颜色的物体时,大脑会使这些颜色变得更加对比鲜明。
这种效应与大脑中感兴趣区域旁的对比效应有关。
第9章神经生理学206

上感、耳咽部慢性炎症时→咽鼓管粘膜水肿,管 腔狭窄或闭锁→鼓室内的气体被吸收→鼓室内压力 ↓→鼓膜内陷→耳闷、耳鸣及重听的症状。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导:
声波
外耳道
鼓
膜
为 正 常 听
听骨链 卵圆窗
鼓室内空气
5.螺旋器:
⑴由内毛细 胞(1行,近 蜗轴侧纵排)、 外毛细胞 ( 3~5 行 , 靠 外侧纵排)、 支持细胞及盖 膜等构成。
⑵毛细胞顶 部在内淋巴中, 底部在外淋巴 中。
⑶每个毛细胞的顶部都有
听毛
数百条排列整齐的听毛,有
些较长的听毛埋置于盖膜
中。
毛细胞
听神经
二)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1.基底膜振动与行波理论 1)要点: A.振动从基底膜底部开始,以行波方式向蜗顶传播; B.不同频率的声波,•其行波传播的远近和最大振幅出 现的部位不同:
2.范围:
A.单眼视野的下方>上方; 颞侧>鼻侧(∵上眼框和鼻
绿
红 蓝
粱遮挡的缘故)。
白
B.色视野的白色>黄蓝>红
色>绿色(∵三种视锥细胞
在视网膜中的分布不匀)。
3.意义:视野检查可协助诊
断视网膜疾患
四)视后像和融合现象
⒈视后像: ⑴概念:注视一个光源或较亮的物体,然 后闭上眼睛,这时可以感觉到一个光斑, 其形状和大小均与该光源或物体相似,这 种主观的视觉后效应称为视后像。
在正常情况下
圆窗
并不重要,仅
觉
当听骨链损坏
传 前庭阶外淋巴 鼓阶外淋巴 时才起作用,
音
途
基底膜
径
《视觉神经生理学》样卷汇编

眼视光医学专业《视觉神经生理学》试卷样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登分人核分人得分 阅卷人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 1.视觉发育关键期2.暗适应曲线3.动态视野检查4.眼电图5.负波型ERG6.杆体性全色盲者得分 阅卷人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 下列有关视觉发育说法错误的是: ( )A.形觉是保证视觉系统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B.双眼在关键期内互相竞争并取得平衡C.形觉剥夺的开始时间对视皮层的功能变化没有关键意义D.形觉剥夺的总的时间对视皮层的功能变化有关键意义E.关键期的影响可能发生可塑性变化2. 有关Purkinje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现象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视觉二元学说的正确性B.有没有该现象,可以鉴别视网膜是否为混合型视网膜C.该现象说明人眼的光谱敏感曲线在明视觉状态下和暗视觉状态下不同D.暗视觉状态下的敏感峰值在555nm,明视觉状态下的敏感峰值在507nmE. 日光下明度相等的红花和蓝花,黄昏时蓝花比红花更亮一些。
3. 有关视觉适应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有效范围相同B. 视杆细胞的光明敏感度高,因此视觉范围大C. 视锥细胞通常不会饱和,因此视觉范围大D. 视锥细胞光敏感度低,因此视觉范围小E. 人眼动态的有效视觉范围为6个log单位4. 下列哪个不是视觉适应的机制 ? ( )A. 瞳孔大小变化B. 光化学适应C.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数量D. 神经性适应E. 光感受器中视色素浓度5.下列哪个与视觉二元现象无关的是: ( )A. 暗适应曲线B. Purkinje现象C. 光色间隔D. 光谱敏感曲线6、视野指数MD表示什么:( )A. 平均敏感度B. 平均缺损C. 局部缺损D. 丢失方差7、一般临床上称 度以内的视野为中心视野。
( )A. 10B. 20C. 30D. 608、为保证视野结果的可靠性,固视丢失率应控制在 以内。
医学课件视觉神经生理学

视觉光学系统—眼睛像尺寸约25m,4’视角 视觉神经生理学系统—视锥细胞直径2~4m
9
10
视觉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晶状体 角膜
视神经 视网膜
视 皮 层
视觉通路
11
3.2 视网膜的信息传递
外界光线经眼球光学系统投射到视网膜上,由 视网膜的视细胞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经双 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和视神经纤维将信号传递出 眼球,再逐级传递到视皮层形成视觉。
外侧膝状体是视觉的皮质下中枢,位于大脑脚外侧,视 丘枕的下外面,为间脑(后丘脑)的一部分, 视觉信息在 此进行中继转换 。视放射是来自外侧膝状体的神经纤维。
鼻侧的一半视神经纤维交 叉到对侧的外侧膝状体, 另一半不交叉的视神经纤 维各自直达同侧的外侧膝 状体。视网膜左半边的信 息,到达左侧的外侧膝状 体,视网膜右半边的信息, 到达右侧的外侧膝状 体。
47
兔子眼中的世界?
48
3.3.3 视束
视束:视交叉与外侧膝状体之间的那段视神经纤维束,称 为视束。右侧视束由来自右眼颞侧的视神经和左眼鼻侧的 视神经组成;左侧视束由来自左眼颞侧的视神经和右眼鼻 侧的视神经组成。
视束的损伤可能 导致偏盲
(hemianopsia)
49
3.3.4 外侧膝状体及视放射
29
视觉通路(Visual pathway)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 膝状体 视放射
视皮层
30
3.3.1 视神经纤维
视神经纤维:神经节细胞的轴突,人眼平均视神经纤维数
为(10.081.61)105,视神经纤维平均直径0.990.04m,
视神经盘面积仅为2.280.61mm2。
2~3mm2
图3-6,删此神经节细胞
视觉神经生理学复习资料全

视觉神经生理学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视觉心理物理学,其内容包括视力、色觉、视野和(A)。
A. CSB. ERGC. EOGD. VEP2.临床上视路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怎样的神经传导径路到枕叶视中枢。
本题应选择(B)A.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交叉B.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C.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交叉、视束D.视放射、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3.L-视锥细胞的敏感波段向短波段偏移,在颜色匹配时需要比正常人多的多的红原色,才能得到与正常人接近的色觉。
这种情况见于(B)。
A. 红色弱B. 绿色弱C. 蓝色弱D. 黄色弱4. Kollner法则有助于视觉疾病的定位,若患者为获得性的红-绿色觉异常,则病变部位可能位于(D)。
A.视网膜色素上皮层B.光感受器细胞层C.双极细胞层D.视神经或神经节细胞5.以下哪个是对比敏感度和空间频率之间的函数,本题应选择(A!!!!。
A.对比敏感阈值B.空间频率C.对比敏感度D.对比敏感度函数6.在一定的时间内,同一个神经节细胞感受野上的光感受器将各自的视觉信号都传递给该神经节细胞,参与同一个视觉阈值形成。
即该神经节细胞能将其感受野上,不同空间上各点的信号进行总和后传递。
这种能力即称为(A)。
A.空间总和B.时间总和C.空间累计D.时间累计7.时间频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光闪烁的次数。
一般以1秒内闪烁的次数来表示,单位为Hz。
50Hz表示在1秒内完成了50次从最亮到最暗的过程,频率越高,闪烁变化越(C。
A.高B.低C.快D.慢8.当闪烁的频率增快或减慢至某一值时,闪烁光可产生稳定光的感觉,不再分辨有闪烁,增快到产生稳定光感觉的最低频率或减慢到产生稳定光感觉的最高频率称为(C)。
A. 时间频率B. 空间频率C. 闪烁融合频率D. 临界频率9. 时间对比度阈值是指一定时间频率时,分辨闪烁光的最低时间调制(D)。
A. 函数B. 阈值C. 敏感度D. 对比度10.时间对比度阈值的倒数是时间对比敏感度,通常用的表示方式是(B)。
视觉神经生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龄 增大 , 患儿 左 眼偶感 胀痛 。近来 患儿 左 眼球 增大 , 视 物模糊 , 眼胀 及 畏 光 , 头 痛及 恶 心 呕 吐 , 伴 无 遂来 院就诊 。专 科 检 查 : 眼 眼压 ( 8m g , 率是 2 个画面/ , 4 秒
电视 为 6 0个 画面/ , 秒 主观 感觉 都是 连续 的 画面 , 就 是 由于 闪烁 频率 增 快 或减 慢 至 某 一 值 时 , 烁 光 可 闪 产 生稳定 光 的感 觉 。那 么增快 到产 生稳 定光 感觉 的 最低 频 率或 减慢 到产 生稳 定光 感觉 的最 高频 率就 是
闪烁 融合 频 率 。
学 内容 , 临床常见视野缺损类 型有 : 阈值普遍 降 视
低、 弓形 缺损 、 鼻侧 阶梯 、 直 阶梯 、 侧 扇 形 缺损 、 垂 颞 中心及 颞 侧 岛状 视 野 。通过 上 述检 查 , 以诊 断 为 可
青光眼。 2 现场 教 学法
灵活运 用 案 例 教 学 法 、 发 式 和 P L pol 启 B ( rbe m. bs lann) ae eri 等多种教学方 法 吸引学 生 同步思维 。 g
断 。青 光 眼 是一 组 以特 征性 视 神 经 萎 缩 和视 野 缺
课堂讲授是一种最古老的传统教学方法, 也是至
今最 常用 的 、 教学 中起 主导作用 的教学 方法 。我校 在 本科视 光学专业 选用 的是 刘晓玲 主编 、 民卫生 出版 人
社出版的《 视觉神经生理学》 。该书由于篇幅的限制 , 很多内容限于概念的阐述 ,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尽 量 丰富讲授 内容 , 方便学 生对该 概念 的理解 。
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案例教学法 , 要求教师掌握和熟 悉病例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 , 对生理学 教学 范 围 内 的知 识 作 出精 辟 的解 释 M 。例 如 讲 解 j
双目立体视觉技术简介

双目立体视觉技术简介1.什么是视觉视觉不仅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也是人类观察和认识世界的重要功能和手段。
人类从外部世界获得的信息中,约75%来自视觉系统。
多年来,用机器模拟人类的视觉功能一直是人们的梦想。
视觉神经生理学、视觉心理学,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发展,使计算机模拟人类视觉成为可能。
在现代工业自动化过程中,计算机视觉正成为提高生产效率、检测产品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如机械零件的自动检测、智能机器人控制、生产线的自动监控等;在国防和航空航天领域,计算机视觉也具有重要意义,如运动目标的自动跟踪和识别、自主车辆导航和空间机器人的视觉控制。
人类视觉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从感觉到知觉的复杂过程,从狭义上来说视觉的最终目的是要对场景作出对观察者有意义的解释和描述;从广义上说,是根据周围的环境和观察者的意愿,在解释和描述的基础上做出行为规划或行为决策。
计算机视觉研究的目的使计算机具有通过二维图像信息来认知三维环境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使机器能感知三维环境中物体的几何信息(如形状、位置、姿态运动等),而且能进一步对它们进行描述、存储、识别与理解,计算机视觉己经发展起一套独立的计算理论与算法。
2.什么是计算机双目立体视觉双目立体视觉(binocularstereovision)是机器视觉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基于视差原理并利用成像设备从不同的位置获取被测物体的两幅图像,通过计算图像对应点间的位置偏差,来获取物体三维几何信息的方法。
融合两只眼睛获得的图像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别,使我们可以获得明显的深度感,建立特征间的对应关系,将同一空间物理点在不同图像中的映像点对应起来,这个差别,我们称作视差(disparity)图像,如图一。
图一。
视差图像双目立体视觉测量方法具有效率高、精度合适、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非常适合于制造现场的在线、非接触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
对运动物体(包括动物和人体形体)测量中,由于图像获取是在瞬间完成的,因此立体视觉方法是一种更有效的测量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视觉神经生理学 系统
章海军 浙江大学 信息学部 光电信息工程学系 2014-10-11
.
1
实践:观察(或拍摄)瞳孔直径变化
你看了吗?
.
2
复习:视觉光学系统的结构
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
3
远视眼: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
O Why?
.
25
3.2.2 视网膜的细胞连接
纵向连接:视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 横向连接:水平细胞、无足细胞(有利于运动视觉)
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双极细胞
神经节细胞
.
26
横向信息交流
.
27
视网膜的结构与信息传递,光线方向?
Photo- 视 receptor 细胞
图3-6,删此神经节细胞
Bipolar cell
.
8
身高1.6米的人站在20米远处,其在观察者视 网膜上的像的高度约为多少?
1.6 m
1.6mm
20 m
.
0.02 m
9
相距20米的两个人,能够互相看清楚 对方的眼睛吗?
3-0
视觉光学系统—眼睛像尺寸约25m,4’视角 视觉神经生理学系统—视锥细胞直径2~4m
.
10
.
11
视觉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16
3.2.1 视细胞
视细胞:视网膜上的光感受细胞,分为 视锥与视杆细胞
外段
视色素
700 万个
内段 核部 突触
1.2 亿个
(a)视锥细胞
(b)视杆细胞
.
17
视杆细胞 约1.2亿个
视锥细胞 约700万个
每平方毫米 约14~16万个
3-00
.
18
视细胞及其功能(分工)比较表
视 形态 数量 分布 视色素 功能 主管
晶状体 角膜
视神经 视网膜
视 皮 层
视觉通路
.
12
3.2 视网膜的信息传递
外界光线经眼球光学系统投射到视网膜上,由 视网膜的视细胞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经双 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和视神经纤维将信号传递出 眼球,再逐级传递到视皮层形成视觉。
.
13
视网膜的“倒长”结构
.
14
生理盲点
?
注视点
.
15
.
双极 细胞
神经 Ganglion 节
cell 细胞
水平 Horizontal
细胞
cell
无足 Amacrine
细胞
cell
视 神经
Optic nerve
.
28
3-1
.
29
3.3 视觉通路
视觉通路:由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 状体、视放射、视皮层(视中枢)组成。
.
30
视觉通路(Visual pathway)
大脑视皮层(视中枢)
.
55
正确的睡眠姿势
.
56
.
57
正确的睡眠姿势 —利于心脏和视中枢
.
58
视皮层(视中枢)的信息处理
视神经一部分直接到达中脑上丘,完 成瞳孔对光的生理反射。主动、被动
来自视觉通路的信息,到达位于大脑左右半球 后部的视皮层(视中枢),Brodmann大脑机能定 定位图的17区,部分18区和部分19区。
.
51
3.3.5 视皮层
视皮层(视觉中枢)位于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后部,它相 当于Brodmann大脑机能分区定位图的17区,以及部分18区 和19区。狭义而言,只有17区才称为视区。
19
18 17
.
52
.
53
敲击后脑,为何会眼冒金星?
敲击视皮层产生的电脉冲与 实际看到星星时一样
.
54
19
18 17 视 区
.
33
压迫颅内视神经
.
34
.
35
神经细胞间的信号传递
神经细胞
Axon Nerve cell
Dendrites
突触
树突 Dendrites 轴突 Axon ~ 神经纤维 nerve fiber
.
36
毒品与中毒?
.
37
视神经纤维的传输速率
单根视神经的传输速率:5 Bit/s(报道数据) 单眼视神经的传输速率:5 MB/s(报道数据)
如果这样计算 每秒25帧
分辨率1280*720 RGB三色
看电影时视觉 每秒传输GB量级
Why?
.
38
信息整合
复杂而有序
.
39
感受野
光敏面
光照
视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的电反应
.
40
光敏元件
光敏元件的 光敏面
.
41
3.3.2 视交叉
视交叉:来自鼻侧的那部分视神经进行交叉,其信息最终 到达对侧的那一半大脑视皮层。
视束的损伤可能 导致偏盲
(hemianopsia)
.
50
3.3.4 外侧膝状体及视放射
外侧膝状体是视觉的皮质下中枢,位于大脑脚外侧,视 丘枕的下外面,为间脑(后丘脑)的一部分, 视觉信息在 此进行中继转换 。视放射是来自外侧膝状体的神经纤维。
鼻侧的一半视神经纤维交 叉到对侧的外侧膝状体, 另一半不交叉的视神经纤 维各自直达同侧的外侧膝 状体。视网膜左半边的信 息,到达左侧的外侧膝状 体,视网膜右半边的信息, 到达右侧的外侧膝状 体。
O’ 正立像?
近视眼: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
O 倒立像?
O’
.
4
.
5
.
6
第三章 视觉 神经生理学系 统
3.1 视觉神经生理学系统概述
3.2 视网膜的信息传递
3.3 视觉通路与视皮层
3.4 视觉电生理
3.5 中心视野与周边视野
.
7
3.1 视觉神经生理学系统概述
视觉系统,包括从角膜到视 网膜的视觉光学系统,以及从 视网膜到视皮层的视觉神经生 理学系统两大部分。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 膝经纤维
视神经纤维:神经节细胞的轴突,人眼平均视神经纤维数
为(10.081.61)105,视神经纤维平均直径0.990.04m,
视神经盘面积仅为2.280.61mm2。
2~3mm2
100万根
.
32
视神经纤维长度? 10-厘米量级
最长的神经纤维长度? 坐骨神经—1.2 m
细胞
视觉
视锥 细胞
锥状
700万 黄斑 紫蓝质 区
分辨颜 色细节
明 视觉
视杆 细胞
杆状
1.2亿
周边 区
紫红质
不能… 光敏感 运动
暗 视觉
.
19
无脊椎动物
(去极化)
视
细
胞
的
光
反 应
脊椎动物 (超极化)
.
20
.
21
.
22
视细胞在视网膜上的位置
.
23
视细胞在视网膜上的位置
.
24
视锥细胞对颜色的感知
人 类:半—半交叉 一般动物:部分不交叉 低等动物:完全交叉 功效和用途: 有共同的视野 立体视觉等
.
42
.
43
.
44
.
45
完全交叉
.
46
部分交叉
.
47
部分交叉
.
48
兔子眼中的世界?
.
49
3.3.3 视束
视束:视交叉与外侧膝状体之间的那段视神经纤维束,称 为视束。右侧视束由来自右眼颞侧的视神经和左眼鼻侧的 视神经组成;左侧视束由来自左眼颞侧的视神经和右眼鼻 侧的视神经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