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异常心理现象

合集下载

鉴别一个人心理正常或异常的原则

鉴别一个人心理正常或异常的原则

鉴别一个人心理正常或异常的原则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区分原则有主观和客观一致性,认知、情感、意识的统一性,人格稳定。

1.主观和客观的一致性:人的心理和行为应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不应发生矛盾或冲突。

人的行为与其所在的场合和环境相适应。

2.知情意的统一性:指人的认知、情感、意识相统一,人的情感应与其所经历事情产生的认知和意识相统一。

3.人格稳定:人的人格的形成受先天和后天的影响,但是人格都是具有稳定性的,不会因今天是沉默寡言的深沉派,明天就变成侃侃而谈的交际花。

心理是指人类在符号活动梳理的过程和结果。

具体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

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惧等情感体验。

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

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1。

心理不正常的人的表现

心理不正常的人的表现

心理不正常的人的表现心理不正常的人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可能因人而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行为特征来初步识别这些人。

行为异常心理不正常的人通常会展现出行为异常的特征。

例如,他们可能经常表现出极端的情绪波动,有时突然变得兴奋异常,有时又情绪低落。

他们可能表现出极端的冲动和暴力倾向,行为举止不符合社会规范。

此外,在社交场合中,他们可能显得异常孤僻,缺乏与人交流的意愿,或者表现出与现实脱节的行为,比如幻想、妄想等。

沟通困难心理不正常的人在与他人沟通时常常会出现困难。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缺乏同理心,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在言语表达上,他们可能使用过于复杂或者不恰当的语言,让人难以理解其意图。

有时候他们也可能产生语言混乱的现象,说话不经大脑,缺乏逻辑性。

孤立行为心理不正常的人可能表现出孤立行为。

他们可能不喜欢参与社交活动,选择独自一人时常更多。

他们的日常生活可能缺乏亲密的人际关系,缺乏家庭、朋友的支持。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他们与周围环境脱节,进一步加大心理问题。

衣着和外表对心理不正常的人而言,他们的衣着和外表可能呈现出不正常的一面。

他们可能忽视自己的外表,不注重自己的形象。

有时他们的穿着可能与当时的气候和场合不符,或者呈现出非主流的风格。

这些都暴露了他们内心的混乱和不正常。

思维混乱最后,心理不正常的人的思维可能呈现出混乱的现象。

他们可能常常产生不合理的想法和判断,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

有时候他们甚至产生幻觉、妄想等不真实的思维,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交。

综上所述,心理不正常的人的表现可能呈现出多方面的特征,包括行为异常、沟通困难、孤立行为、衣着和外表异常以及思维混乱等。

我们在与这些人相处时需要耐心理解,避免误解和冲突,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以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异常心理是指个体在心理活动中出现了异常的情况,包括情绪、行为、认知等方面的异常。

对于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准确判断个体是否存在异常心理问题,从而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治疗。

首先,外部行为表现是判断异常心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个体的行为表现往往可以反映其内心的状态。

比如,情绪异常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易怒、焦虑等;行为异常可能表现为自伤、自杀倾向、暴力行为等;认知异常可能表现为思维混乱、幻觉、妄想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个体的行为表现,可以初步判断其是否存在异常心理问题。

其次,个体的生活适应能力也是判断异常心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个体是否能够适应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环境,是否能够与他人正常交往,这些都可以反映其心理状态是否正常。

如果个体出现了生活适应能力下降、社交障碍等问题,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异常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再次,个体的自我认知和情绪体验也是判断异常心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情绪体验是否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异,比如自我评价过低、对自己的情绪体验无法控制等,都可能是异常心理的表现。

因此,需要通过与个体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其自我认知和情绪体验,以便更准确地判断其是否存在异常心理问题。

最后,个体的心理测试结果也是判断异常心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心理测试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客观地评估个体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认知、人格等方面。

通过心理测试的结果,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判断异常心理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外部行为表现、生活适应能力、自我认知和情绪体验以及心理测试结果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准确地判断个体是否存在异常心理问题,从而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治疗。

希望本文提供的判断标准能够对相关工作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心理异常是指个体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包括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异常。

对于心理异常的判断,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和依据。

本文将从心理异常的表现、影响和判断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心理异常的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情绪不稳定、情绪低落、焦虑、恐惧、行为异常、社交障碍等。

这些表现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甚至对他人造成伤害。

因此,对于这些表现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进行判断和干预。

其次,心理异常会对个体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情绪低落可能导致个体对生活失去兴趣,影响工作效率;焦虑和恐惧可能导致个体无法正常社交和交往;行为异常可能导致个体做出危险行为,危害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因此,及时判断心理异常,对个体进行干预和治疗,对于个体的生活和健康至关重要。

最后,对于心理异常的判断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和依据。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首先是持续时间,心理异常的表现需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不是偶发或短暂的情绪波动;其次是影
响程度,心理异常的表现需要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
一定的负面影响;再次是自我意识,个体是否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异常,是否主动寻求帮助和治疗;最后是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异常是
否导致个体无法正常社交和交往,对他人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心理异常的表现、影响和持续时间等因素。

对于心理异常的判断,需要及时进行干预
和治疗,帮助个体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也需要加强心
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心理异常的认识和理解,减少心理异常对
个体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简要识别异常心理现象

简要识别异常心理现象
➢ 对人恐怖症:害怕在公共场所遇见陌生人或熟悉的人。
➢ 异性恐怖症:害怕与异性相遇。
特殊恐怖症—恐怖症
❖ 特殊恐怖症:表现为对以上两种类型以外的某一种 或少数特殊物体、情境或活动的害怕。
➢ 动物恐怖症:害怕蜘蛛、昆虫、老鼠等。
➢ 自然环境恐怖症:害怕雷电、登高、临水。
➢ 幽闭恐怖症:害怕进入电梯、汽车、飞机等封闭空间。
绪具有一定感染力;
3、情感迟钝,任何事情都很难引 起其情绪反应
哦,我知道了
你妈妈病得 很重!
情感淡漠—情感障碍
➢ 对引起正常人极大悲伤或高度愉快的事情无动于衷; ➢ 对周围事情漠不关心,视若无睹; ➢ 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
异常心理现象
❖ 言语异常 ❖ 情绪异常 ❖ 行为异常
三、行为异常
1、反复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行为
异常心理现象
❖ 言语异常 ❖ 情绪异常 ❖ 行为异常
1、胡言乱语,违背常理
我是仙女, 我是月亮!
老师,学校里有 人密谋要害我!
一、言语异常
2、滔滔不绝或沉默不语
大家都听 我说!
我没什么 可说的!
3、前言不搭后语,缺乏逻辑
会计,我喜 欢粉色的衣 服。
你是做什 么工作的?
异常心理现象
❖ 言语异常 ❖ 情绪异常 ❖ 行为异常
莫把“感冒”扛成“癌”
---心理异常的识别与危 机干预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心理异常、心理不健康的识别
心理正常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
心理不正常
神经症
变态人格 其他各类精神障碍
2
神经症·神经病·精神病
神经症:不是神经病,也不是精神病, 是一种心理障碍,旧称神经功能症。

10种常见的异常心理现象

10种常见的异常心理现象

10种常见的异常心理现象心理疾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季节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还与个人心理素质、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过往精神病史等因素有关。

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或轻度的异常现象,时间短、程度轻,尚不能贴上精神病的标签。

如果发现有以下的一些异常举动,就要开始关注心理健康了。

1、疲劳感
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休息和娱乐即可消除。

2、焦虑反应
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如面临高考,但可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3、类似歇斯底里现象
多见于妇女儿童,如女性大喊大叫、撕衣毁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胁自杀、儿童可有白日梦、谎言表现。

4、强迫现象
有些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是不是得罪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等情况,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5、恐怖感
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有现恐怖感,有时也想往下跳,这种想法如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6、疑病现象
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按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7、偏执和自我牵挂
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就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通常是一过性的。

8、错觉
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简要识别异常心理现象

简要识别异常心理现象

幻觉—感知障碍
幻觉:没有相应的客观事物存在时,却感知 到该事物的存在。 幻听 幻视 幻嗅 幻味 幻触 内脏性幻觉
妄想—思维障碍
妄想: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妄想的特点:
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 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 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他人摆事实讲 道理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荒唐结论;
妄想
关系妄想:患者将环境中实际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 为是与他有关。 被害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被迫害,迫害的手段主要 有跟踪、监视、下毒等。患者受妄想的支配可出现拒 食、逃跑或控告、伤人等行为。 物理影响妄想:患者觉得自己的思维、情感和意志 行为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影响,患者不能自主。患 者将这种体验往往解释为受某种仪器的影响。
我是超人!
意志障碍
意志增强:病理性的意志活动增多。 情绪高涨,兴趣广泛,觉得任何事情都有意义; 参与各项活动,终日忙忙碌碌; 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睡眠减少;
三、行为异常
4、精力过于不足,容易疲倦,对任何事情 都不感兴趣,甚至不顾及个人卫生
我什么都 不想做!
意志障碍
意志减退:病理性的意志活动减少。 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意志消沉,不愿参加外界活动; 经常呆坐,懒于料理工作、学习甚至个人生活; 有一定自知力,能意识到自己的变化; 并不缺乏一定的意志要求,但感觉自己做不了或因为 情绪低落而不想做;
一、言语异常
2、滔滔不绝或沉默不语
我没什么 可说的! 大家都听 我说!
思维奔逸—思维障碍
思维活动量增加, 思维联想速度异常加快; 语量多、语速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患者谈话内容中夹杂着很多音韵的联想(音联)或 字义联想(意联); 患者很容易被环境中的变化所吸引而转换话题(随 境迁移);

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

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

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
统计学原则:根据大量的人群数据,确定特定心理现象的普遍性和分布规律。

通常,心理学家会使用标准分数和正态分布等工具来确定一个人的表现在特定群体中的位置,以判断其是否存在异常。

文化相对主义原则: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对心理现象有不同的标准和期望。

因此,在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时,需要考虑其文化和社会环境的背景,并结合其生活经历和价值观等因素来进行评估。

功能障碍原则: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表现明显地影响其生活和工作能力,使其无法正常地参与社会活动,那么就可以认为他存在心理问题。

时机与情境原则: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会表现出一些不寻常的心理状态,如情绪波动或者认知失调等,但这种状况并不一定代表他们存在心理问题。

因此,需要结合具体的时机和情境来判断这种表现是否属于正常范围。

综合以上几点,心理学家会通过量表评估、临床面谈和心理测试等方式来评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以确定其是否存在心理问题。

同时,也需要考虑上述原则中的各个因素,客观地评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么多?我会不会是“精神病”?
精神健康与精神障碍的关系
精神健康 亚健康状态 (第三状态) 轻性精神 障 碍 精神病
· 精神愉快
· 精力充沛 · 社会适应良好
· 情绪不稳
· 效率下降 · 人际冲突
· 神经症
· 人格障碍 · 适应障碍
· 精神分裂症
· 情感性精神障碍
· 一种理想和追求
几种状态之间并无严格界限,可以相互转化
简而言之,判断有以下标 准
• 情绪是否稳定,反应是否正常(该哭就 哭,该笑就笑)
• 社会功能是否完好(能自理,能交往, 能生活) • 是否具有自知力(我很不舒服,我很舒 服) • 时间地点人物等常识准确
异常心理现象
言语异常 情绪异常 行为异常
那么,如何自救
• 1,舒缓压力,放一个心灵的假期,就算 只是一小会,也要舒服。
生活真是太美好 了,一切都那么 有趣,哈哈!
二、情绪异常
3、情感迟钝,任何事情都很难引 起其情绪反应
哦,我知道了
你妈妈病得 很重!
三、行为异常
1、反复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行为
反复检查
反复洗手
强迫动作—强迫症
强迫清洗 强迫检查 强迫询问 强迫性仪式动作 强迫性计数
三、行为异常
——
• 如果你生活在阳光中,那么, 你将继续快乐的生活。 • 如果你头顶有一片阴霾,请你 冷静警惕,回到阳光中来。 • 如果你正在暴风雨中,不要害 怕,因为风雨总会过去。
• 6.当然,如果情况不妙,请求助专业人 士吧,今早治疗才是关键。
我们再来看看有病的大家 们
恶虽 和然 丢是 脸永 。远 的 不 影幸 片但 《不 暴比 疯其 语他 》疾 病 来 的 罪 ,
上精 神 谁病 也就 无像 法暴 躲风 避雨 。 会 落 在 好 人 和 坏 人 的 头 ,
,
2、滔滔不绝或沉默不语
我没什么 可说的! 大家都听 我说!
一、言语异常
3、前言不搭后语,缺乏逻辑
你是做什 么工作的?
会计,我喜 欢粉色的衣 服。
异常心理现象
言语异常 情绪异常 行为异常
二、情绪异常
1、长时间情绪低落、郁闷、 苦恼甚至悲哀哭泣
二、情绪异常
2、长时间情绪高涨、过度的愉快、 兴奋、兴高采烈
• ICD-10(国际精神病诊断标准)
• DSM-5(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 CCMD-3(中国精神行为异常
一、言语异常
1、胡言乱语,违背常理
我是仙女, 我是月亮!
老师,学校里有 人密谋要害我!
幻觉—感知障碍
幻觉:没有相应的客观事物存在时,却感知 到该事物的存在。
我们来个小测试吧
• 试一试,哪些字 母你看不清? 不见1:侵略性强。 不见2:智力较低。 不见3:生活放荡 败坏。 不见4:倾向暴力 领导。 不见5:可能轻易 被同性吸引 不见6:可能轻易 会精神分裂
• 当然,这是骗你的。。。。请不要对号 入座。。。这只是个普通的色盲测试。
目前为止我们的权威诊断 标准
• 2.好好睡一觉,比较轻的忧虑和不快, 通常在一个充足踏实的睡眠后就可能消 失。
• 3.自我良性暗示,有点阿Q精神,想一 想自身具备的优势,你就可以告诉自己: 我在单位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换了别 人恐怕还不如我!
• 4.好好吃一顿。食物具有治愈心灵的良 好作用。
• 5.多多沟通和倾诉,和你的家人,朋友 们
2、对某种事物、活动或情景过分惧怕
三、行为异常
3、精力过于旺盛,不知疲倦, 睡眠时间明显减少
我是超人! 我是叶良辰!
三、行为异常
4、精力过于不足,容易疲倦,对任何事情 都不感兴趣,甚至不顾及个人卫生
我什么都 不想做!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原则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原则;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 影 片 《 暴 疯 语 》
上精 神 谁病 也就 无像 法暴 躲风 避雨 。 会 落 在 好 人 和 坏 人 的 头 ,
,
我们看到的精神病形象
我们认识到的“精神病”
• 暴力倾向严重
• 无法医治 • 最好是关起来
目前的现状
•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 中国患精神疾病的人数比过去预料的要高得多, 其中绝大多数从未就诊。 • 根据这项在中国进行的最大规模有关调查的估 计,中国大约有1亿7300万成年人患有某种精 神疾病,而其中的91%大约1亿5800万人从未接 受过专业治疗。
幻听 幻味
幻视
幻嗅
幻触
内脏性幻觉
妄想—思维障碍
妄想: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妄想的特点:
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 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 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他人摆事实讲 道理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荒唐结论;
一、言语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