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亚氯酸钠(NaClO2)是二氧化氯(ClO2)泡腾片的主要成分。实验室以氯酸钠(NaClO3)为原料先制得ClO2,再制备NaClO2粗产品,其流程如图:

已知:①ClO2可被NaOH溶液吸收,反应为2ClO2+2NaOH=NaClO3+NaClO2+H2O。

②无水NaClO2性质稳定,有水存在时受热易分解。

(1)反应Ⅰ中若物质X为SO2,则该制备Cl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2)实验在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进行。

①若X为硫磺与浓硫酸,也可反应生成ClO2。该反应较剧烈。若该反应在装置A的三颈烧瓶中进行,则三种试剂(a.浓硫酸;b.硫黄;c.NaClO3溶液)添加入三颈烧瓶的顺序依次为___(填字母)。

②反应Ⅱ中双氧水的作用是___。保持反应时间、反应物和溶剂的用量不变,实验中提高ClO2吸收率的操作有:装置A中分批加入硫黄、___(写出一种即可)。

(3)将装置B中溶液蒸发可析出NaClO2,蒸发过程中宜控制的条件为___(填“减压”、“常压”或“加压”)。

(4)反应Ⅰ所得废液中主要溶质为Na2SO4和NaHSO4,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且浪费资源。为从中获得芒硝(Na2SO4·10H2O)和石膏(水合硫酸钙),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___,将滤液进一步处理后排放(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和设备有:CaO固体、酚酞、冰水和冰水浴)。已知:CaSO4不溶于Na2SO4水溶液;Na2SO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答案】2ClO3-+SO2═2ClO2+SO42- cab 作还原剂水浴加热时控制温度不能过高(或加一

个多孔球泡等)减压向废液中分批加入适量CaO固体并搅拌,用冰水浴控制反应温度,对浊液取样并滴加酚酞,至溶液呈浅红色时停止加入CaO。静置后过滤,用水洗涤沉淀2-3次得到石膏;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至32.4℃以下,接近0℃,过滤,所得晶体用冰水洗涤2-3次,低温干燥得到芒硝

【解析】

【分析】

用二氧化硫将NaClO3还原制得ClO2,ClO2和NaOH反应制得NaClO3和NaClO2,再用过氧化氢将NaClO3还原成NaClO2制得NaClO2粗品。

【详解】

(1)SO2作还原剂,S化合价升高2,被氧化成SO42-,ClO3-作氧化剂,被还原成ClO2,Cl 化合价降低1,结合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书写离子方程式:2ClO3-

+SO2═2ClO2+SO42-,故答案为:2ClO3-+SO2═2ClO2+SO42-;

(2)①反应剧烈,浓硫酸只能在最后添加,结合流程图可知先加NaClO3,所以顺序为:先加NaClO3,再加S,最后加浓硫酸,故答案为:cab;

②反应Ⅱ中NaOH和ClO2反应生成NaClO3和NaClO2,过氧化氢的作用是将NaClO3还原成NaClO2,过氧化氢会分解,温度不宜太高,所以控制A中水浴加热时温度不过高,或者在B中搅拌、或者加一个多孔球泡,故答案为:作还原剂;水浴加热时控制温度不能过高(或加一个多孔球泡等);

(3)无水NaClO2性质稳定,有水存在时受热易分解,应该减压,让水分尽快蒸发,故答案为:减压;

(4)加入一定量CaO使NaHSO4反应成CaSO4,为了保证NaHSO4反应完,所加CaO需稍过量,CaO过量溶液就显碱性了,可以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溶液变为浅红色时停止加CaO,CaSO4不溶于Na2SO4水溶液,此时可用过滤、洗涤的方法得到石膏,此时滤液为

Na2SO4溶液,还不是芒硝,从图上看,可将温度调整32.4℃以下,形成芒硝,析出芒硝晶体,过滤、洗涤、干燥就可得芒硝了,为了使芒硝产率较高,可用冰水洗涤,降低因溶解损失的量,故答案为:向废液中分批加入适量CaO固体并搅拌,用冰水浴控制反应温度,对浊液取样并滴加酚酞,至溶液呈浅红色时停止加入CaO。静置后过滤,用水洗涤沉淀2-3次得到石膏;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至32.4℃以下,接近0℃,过滤,所得晶体用冰水洗涤2-3次,低温干燥得到芒硝。

【点睛】

结合图像,温度低于32.4℃以下,硫酸钠结晶得到芒硝,温度降低,芒硝的溶解度减小,可用冰水洗涤减小损失率。

2.叠氮化钠(NaN3)是一种白色剧毒晶体,是汽车安全气囊的主要成分。NaN3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水溶液呈弱碱性,能与酸发生反应产生具有爆炸性的有毒气体叠氮化氢。实验室可利用亚硝酸叔丁酯(t-BuNO2,以t-Bu表示叔丁基)与N2H4、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制备叠氮化钠。

(1)制备亚硝酸叔丁酯

取一定NaNO2溶液与50%硫酸混合,发生反应H2SO4+2NaNO2===2HNO2+Na2SO4。可利用

亚硝酸与叔丁醇(t-BuOH)在40℃左右制备亚硝酸叔丁酯,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2)制备叠氮化钠(NaN3)

按如图所示组装仪器(加热装置略)进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BuNO2+NaOH+

N2H4===NaN3+2H2O+t-BuOH。

①装置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需控制温度在65℃,采用的实验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后溶液在0℃下冷却至有大量晶体析出后过滤。

所得晶体使用无水乙醇洗涤。试解释低温下过滤和使用无水乙醇洗涤晶体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3)产率计算

①称取2.0g叠氮化钠试样,配成100mL溶液,并量取10.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

②用滴定管加入0.10mol·L-1六硝酸铈铵[(NH4)2Ce(NO3)6]溶液40.00mL(假设杂质均不参与反应)。

③充分反应后将溶液稀释并酸化,滴入2滴邻菲罗啉指示液,并用0.10mol·L-1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为标准液,滴定过量的Ce4+,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0.00mL(滴定原理:Ce4++Fe2+===Ce3++Fe3+)。

已知六硝酸铈铵[(NH4)2Ce(NO3)6]与叠氮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铵、硝酸钠、氮气以及

Ce(NO3)3,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叠氮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若其他操作及读数均正确,滴定到终点后,下列操作会导致所测定样品中叠氮化钠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锥形瓶使用叠氮化钠溶液润洗

B.滴加六硝酸铈铵溶液时,滴加前仰视读数,滴加后俯视读数

C.滴加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时,开始时尖嘴处无气泡,结束时出现气泡

D.滴定过程中,将挂在锥形瓶壁上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液滴用蒸馏水冲进瓶内

(4)叠氮化钠有毒,可以使用次氯酸钠溶液对含有叠氮化钠的溶液进行销毁,反应后溶液碱性明显增强,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t-BuOH+HNO2t-BuNO2+H2O 恒压滴液漏斗(滴液漏斗) 水浴加热降低叠氮化钠的溶解度,防止产物损失 2(NH4)2Ce(NO3)6+2NaN3===4NH4NO3+2Ce(NO3)3+

2NaNO3+3N2↑ 65% AC ClO-+2N3-+H2O===Cl-+2OH-+3N2↑

【解析】

【分析】

【详解】

(1)制备亚硝酸叔丁酯的反应物有亚硝酸和叔丁醇,反应类型属于有机的酯化反应,所以方

程式为:40222t-BuOH HNO t-BuNO H O +???

→+℃

; (2) ①装置a 的名称即为恒压滴液漏斗;

②反应要控制温度在65℃,参考苯的硝化实验,该反应加热时,应当采用水浴加热; ③题干中提到了叠氮酸钠易溶于水,而微溶于乙醇;因此,洗涤产品时,为了减少洗涤过程中产品的损耗,应当用无水乙醇洗涤;

(3)通过题干提示的反应产物分析,可知反应过程中Ce 4+和3N -中的元素发生了变价,所以反应的方程式为:423634333322(NH )Ce(NO )2NaN =4NH NO 2NaNO 2Ce(NO )3N ++++↑;在计算叠氮化钠的含量时,一定要注意叠氮酸钠溶液配制完成后只取了

110

与过量的六硝酸铈铵反应,再用Fe 2+去滴定未反应完的正四价的Ce ,因此有:4244312.0gNaN Ce Fe Ce =0.004molCe 10

+++++样品的消耗的消耗的,考虑到Fe 2+与Ce 4+的反应按照1:1进行,所以2.0g 叠氮化钠样品中叠氮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243(NaN )10(0.004Fe Ce )0.02mol n ++=?-=消耗的,所以叠氮化钠样品的质量分数为:3(NaN )0.02mol 65g/mol 100%==65%2.0g 2.0

m w ?=?; A .润洗锥形瓶,会使步骤②消耗的六硝酸铈铵的量增加,通过分析可知,会使最终计算的质量分数偏大,A 项正确;

B .量取40mL 六硝酸铈铵溶液时若前仰后俯,则会量取比40ml 更多的六硝酸铈铵溶液,那么步骤③会需要加入更多的Fe 2+来消耗叠氮酸钠未消耗掉的Ce 4+,通过分析可知,最终会导致计算的质量分数偏低,B 项错误;

C .步骤③用Fe 2+标定未反应的Ce 4+,若开始尖嘴无气泡,结束后出现气泡,则记录的Fe 2+消耗量比实际的偏小,通过分析可知,最终会使质量分数偏大,C 正确;

D .将挂在锥形瓶壁上的 Fe 2+溶液冲入锥形瓶,相当于让溶液混合更均匀,这样做会使结果更准确,D 项不符合;答案选AC ;

(4)反应后溶液碱性增强,所以推测生成了OH -;产生的无色无味无毒气体,推测只能是氮气,所以离子方程式为:322ClO 2N H O=Cl 3N 2OH ----+++↑+。

【点睛】

滴定计算类的题目,最常考察的形式之一是配制完待测样品溶液后,只取一部分进行滴定,在做计算时不要忘记乘以相应的系数;此外,常考察的形式也有:用待测物A 与过量的B 反应,再用C 标定未反应的B ,在做计算时,要注意A 与C 一同消耗的B 。

3.高氯酸铵是一种常见的强氧化剂,常用作火箭发射的推进剂。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已知:①高氯酸铵受热分解为N 2、Cl 2、O 2和H 2O;②Mg 3N 2易水解;③Cu 与N 2在酒精灯加热

条件下不反应。

(1)写出高氯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Mg3N2的电子式为

________。

(2)现有23.5g NH4ClO4分解,用下列装置设计实验,验证其分解产物并计算分解率。(注:①装置中空气已除尽;②装置可重复使用;③B~F装置中的试剂均过量且能与相应物质反应完全。)

①用E装置质量的增加来验证生成的气体产物之一,则E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

②请按气流由左至右的方向连接装置:A →E→D →B→______→_____→_______→E (选择B~F 装置,并用B~F字母填空)。

③证明产物中有Cl2的实验现象:________。

④反应结束后,若C装置质量增加了2.38g,则NH4ClO4的分解率是:________%。

(3)样品中NH4ClO4的含量(杂质中不含NH4+)还可用蒸馏法测定(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准确称取样品a g(不超过0.5g)于蒸馏烧瓶中,加入约150mL 水溶解。

步骤2:准确量取40.00mL 约0.1mol/L H2SO4于锥形瓶中。

步骤3:向蒸馏烧瓶中加入20mL 3mol/L NaOH溶液;加热蒸馏使NH3全部挥发。

步骤4:用新煮沸过的水冲洗冷凝装置2~3次,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

步骤5:向锥形瓶中加2~3滴甲基橙,用c 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标准溶液V1 mL。

步骤6:重复实验2~3次。

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2中,准确量取40.00ml H2SO4溶液的玻璃仪器是: __________。

②为获得样品中NH4ClO4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是:______。

【答案】2NH4ClO 42O2↑+N2↑+Cl2↑+4H2O↑浓硫酸E F C D裝置中颜色由无色变为橙色 85.0或85 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硫酸溶液的浓度

【解析】

【分析】

(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高氯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Mg3N2是离子化合物;(2)A是高氯酸铵受热分解的装置;B是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氯气;C中盛放Mg 粉,可以检验氮气;D中溴化钾可以检验氯气;F中铜粉可以检验氧气;E中盛放液体,根据E装置质量的增加来验证生成的水,所以E中盛浓硫酸;

(3)①根据硫酸体积的精度是0.01mL选择仪器;②要计算NH4ClO4的含量,需要知道硫酸溶液的浓度。

【详解】

(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高氯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H4ClO 42O2↑+N2↑+Cl2↑+4H2O↑;Mg3N2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是

(2)①A是高氯酸铵受热分解的装置;B是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氯气;C中盛放Mg 粉,可以检验氮气;D中溴化钾可以检验氯气;F中铜粉可以检验氧气;E中盛放液体,根据E装置质量的增加来验证生成的水,所以E中盛浓硫酸;

②根据以上分析,按气流由左至右的方向连接装置:A →E→D →B→E→F→C→E;

③D中溴化钾可以与氯气反应,方程式是2KBr+Cl2=2KCl+Br2,溴水为橙色,所以D裝置中颜色由无色变为橙色可以证明产物中有Cl2;

④C中盛放Mg粉,可以与氮气反应生成Mg3N2,若C装置质量增加了2.38g,说明反应生

成氮气2.38g,则NH4ClO4的分解率是

2.38

100%85%

14

23.5

117.5

g

g

?=

?;

(3)①根据硫酸体积的精度是0.01mL,准确量取40.00mLH2SO4溶液的玻璃仪器是酸式滴定管;

②为获得样品中NH4ClO4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是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硫酸溶液的浓度。

4.铋酸钠(NaBiO3)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试剂,在水中缓慢分解,遇沸水或酸则迅速分解。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取铋酸钠并探究其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Ⅰ.制取铋酸钠

制取装置如图(加热和夹持仪器已略去),部分物质性质如下:

物质 NaBiO 3

Bi(OH)3 性质 不溶于冷水,浅黄色 难溶于水;白

(1)B 装置用于除去HCl ,盛放的试剂是___;

(2)C 中盛放Bi(OH)3与NaOH 混合物,与Cl 2反应生成NaBiO 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3)当观察到___(填现象)时,可以初步判断C 中反应已经完成;

(4)拆除装置前必须先除去烧瓶中残留Cl 2以免污染空气。除去Cl 2的操作是___; (5)反应结束后,为从装置C 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品,需要的操作有___;

Ⅱ.铋酸钠的应用——检验Mn 2+

(6)往待测液中加入铋酸钠晶体,加硫酸酸化,溶液变为紫红色,证明待测液中存在Mn 2+。

①产生紫红色现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②某同学在较浓的MnSO 4溶液中加入铋酸钠晶体,加硫酸酸化,结果没有紫红色出现,但观察到黑色固体(MnO 2)生成。产生此现象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

Ⅲ.产品纯度的测定

(7)取上述NaBiO 3产品wg ,加入足量稀硫酸和MnSO 4稀溶液使其完全反应,再用cmo1·L -1的H 2C 2O 4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MnO 4-(已知:H 2C 2O 4+MnO 4-——CO 2+Mn 2++H 2O ,未配平),当溶液紫红色恰好褪去时,消耗vmL 标准溶液。

该产品的纯度为___(用含w 、c 、v 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饱和食盐水 Bi(OH)3+3OH -+Na ++Cl 2=NaBiO 3+2Cl -+3H 2O C 中白色固体消失(或黄色不再加深) 关闭K 1、K 3,打开K 2 在冰水中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5NaBiO 3+2Mn 2++14H +=5Bi 3++2MnO 4-+5Na ++7H 2O 3Mn 2++2MnO 4-+2H 2O=5MnO 2↓+4H +

-3

2cv w

8010 ×100%或0.28cv w ×100%或28cv w % 【解析】

【分析】

用浓HCl 和MnO 2反应制备Cl 2,其中混有挥发出来的HCl ,要用饱和食盐水出去,然后利用Cl 2的强氧化性在碱性条件下将Bi(OH)3氧化成NaBiO 3;利用Mn 2+的还原性将NaBiO 3还原而Mn 2+被氧化成紫红色溶液MnO 4-来检验NaBiO 3的氧化性;实验结束后Cl 2有毒,要除去,做法是打开三颈烧瓶的NaOH 溶液,使其留下和氯气反应;NaBiO 3纯度的检测利用NaBiO 3和Mn 2+反应生成MnO 4-,MnO 4-再和草酸反应来测定,找到NaBiO 3、Mn 2+、MnO 4-

、草酸四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在计算即可。

【详解】

(1)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 ,用饱和食盐水,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

(2)反应物为Bi(OH)3、Cl 2和NaOH 混合物,+3价的Bi 被氧化成NaBiO 3,Cl 2被还原成Cl -,根据原子守恒还有水生成,所以反应为:Bi(OH)3+3OH -+Na ++Cl 2=NaBiO 3+2Cl -+3H 2O ,故答案为:Bi(OH)3+3OH -+Na ++Cl 2=NaBiO 3+2Cl -+3H 2O ;

(3)C 中反应已经完成,则白色的Bi(OH)3全部变为了黄色的NaBiO 3,故答案为:C 中白色固体消失(或黄色不再加深);

(4)从图上来看关闭K 1、K 3,打开K 2可使NaOH 留下与氯气反应,故答案为:关闭K 1、K 3,打开K 2;

(5)由题意知道NaBiO 3不溶于冷水,接下来的操作尽可能在冰水中操作即可,操作为:在冰水中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故答案为:在冰水中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6)①往待测液中加入铋酸钠晶体,加硫酸酸化,溶液变为紫红色,证明待测液中存在Mn 2+,说明铋酸钠将Mn 2+氧化成MnO 4-,因为是酸性条件,所以铋酸钠被还原成Bi 3+,据此写方程式并配平为5NaBiO 3+2Mn 2++14H +=5Bi 3++2MnO 4-+5Na ++7H 2O ,故答案为:5NaBiO 3+2Mn 2++14H +=5Bi 3++2MnO 4-+5Na ++7H 2O ;

②由题意可知,Mn 2+过量,铋酸钠少量,过量的Mn 2+和MnO 4-发生反应生成了黑色的MnO 2,反应方程式为3Mn 2++2MnO 4-+2H 2O=5MnO 2↓+4H +,故答案为:3Mn 2++2MnO 4-+2H 2O=5MnO 2↓+4H +;

(7)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找出关系式为:5NaBiO 3~2Mn 2+~2MnO 4-~5H 2C 2O 4,计算铋酸钠理论产量:

3224

35NaBiO ~5H C O 1400g 5mol m()cv 10mol

-?理论

解得m (理论)=0.28CVg ,所以纯度=0.28cv g Wg ×100%=0.28v c W

×100%,所以答案为:-3

2cv w

8010?×100%或0.28cv w ×100%或28cv w %。 【点睛】

(7)在复杂的纯度、产率等计算中,用得失电子守恒法找出各关键物质之间的关系,由此计算,可以事半功倍,如本题中的关系5NaBiO 3 ~ 5H 2C 2O 4,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5.根据当地资源等情况,硫酸工业常用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 2)作为原料。完成下列填空:

(1)将0.050mol SO 2(g) 和0.030mol O 2(g) 充入一个2L 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 2(g)+O 2(g)?2SO 3(g)+Q 。经2分钟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SO 3)=0.040mol ,则O 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2)在容积不变时,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 2平衡转化率的有______(选填编号)

a.移出氧气

b.降低温度

c.减小压强

d.再充入0.050molSO2(g)和0.030molO2(g)

(3)在起始温度T1(673K)时SO2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请在图中画出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起始温度为T2(723K)时SO2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___

(4)黄铁矿在一定条件下煅烧的产物为SO2和Fe3O4

①将黄铁矿的煅烧产物Fe3O4溶于H2SO4后,加入铁粉,可制备FeSO4。酸溶过程中需维持溶液有足够的酸性,其原因是______

②FeS2能将溶液中的Fe3+还原为Fe2+,本身被氧化为SO42﹣。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有2mol氧化产物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

【答案】0.005mol/(L?min) bd 抑

制Fe3+与Fe2+的水解,并防止Fe2+被氧化成Fe3+ FeS2+14Fe3++8H2O=15Fe2++2SO42﹣+16H+

14N A

【解析】

【分析】

(1)根据v=

c

t

?

?

求出氧气的速率,然后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计

算;

(2)反应放热,为提高SO2平衡转化率,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降低温度,体积不变,不能从压强的角度考虑,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移出氧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由此分析解答;

(3)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小,但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据此画出曲线;

(4)①Fe3+与Fe2+易水解,Fe2+易被氧化成Fe3+;

②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几何电子守恒来配平化学方程式,结合方程计算

转移电子数。【详解】

(1)v(SO3)=

c

t

?

?

0.040mol

2L

2min

=0.01mol/(L?min),所以v(O2)=

1

2

v(SO3)=0.005mol/(L?min),

故答案为:0.005mol/(L?min);

(2)a.移出氧气,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少,故不选;

b.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增大,故选;

c.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少,故不选;

d.再充入0.050molSO2(g)和0.030molO2(g),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增大,故选;

故答案为:bd;

(3)反应:2SO2(g)+O2(g)?2SO3(g) △H<0,SO2的转化率在起始温度T1=673K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起始温度为T2=723K,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小,但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短,在图中画出温度T2下SO2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4)①Fe2O3(或Fe3O4等)溶于H2SO4后,生成的Fe3+与Fe2+易水解,Fe2+易被氧化成Fe3+,所以要加入Fe粉和酸,抑制Fe3+与Fe2+的水解,并防止Fe2+被氧化成Fe3+,故答案为:抑制Fe3+与Fe2+的水解,并防止Fe2+被氧化成Fe3+;

②?2价的硫离子具有还原性,FeS2可以将溶液中的Fe3+还原为Fe2+,而本身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FeS2+14Fe3++8H2O=15Fe2++2SO42﹣+16H+,氧化产物是硫酸根离子,有2mol硫酸根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14N A,故答案为:

FeS2+14Fe3++8H2O=15Fe2++2SO42﹣+16H+;14N A。

【点睛】

注意(3)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小,但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短,此为解题的关键。

6.下表是某学生为探究AgCl沉淀转化为2

Ag S沉淀的反应所做实验的记录.

步骤现象

Ⅰ.取5mL 0.1mol/L

3

AgNO与一定体积0.1mol/L NaCl溶

液,混合,振荡.

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Ⅱ.向所得悬浊液中加入2.5mL 0.1mol /L 2Na S 溶液.

沉淀迅速变为黑色 Ⅲ.将上述黑色浊液,放置在空气中,不断搅拌. 较长时间后,沉淀变为乳

白色

Ⅳ.滤出Ⅲ中的乳白色沉淀,加入足量3HNO 溶液. 产生红棕色气体,沉淀部

分溶解

Ⅴ.过滤得到滤液X 和白色沉淀Y ;向X 中滴加32Ba(NO )溶

液.

产生白色沉淀 ()1为了证明沉淀变黑是AgCl 转化为2Ag S 的缘故,步骤I 中NaCl 溶液的体积范围为 ______ 。

()2已知:25℃时()10sp K AgCl 1.810-=?,()30sp 2K Ag S 610-=?,此沉淀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K = ______。

()3步骤V 中产生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______ ,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除含有AgCl 外,还含有 ______。

()4为了进一步确认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对比实验装置。

①装置A 中玻璃仪器有圆底烧瓶、导管和 ______ ,试剂W 为 ______ 。

②装置C 中的试剂为NaCl 溶液和2Ag S 悬浊液的混合物,B 中试剂为 ______ 。 ③实验表明:C 中沉淀逐渐变为乳白色,B 中没有明显变化。

完成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Ag 2S+_____NaCl+______ + ______ ?AgCl+S+ ______ ______

C 中NaCl 的作用是: ______ 。

【答案】5mL ≥ 95.410? 4BaSO S 分液漏斗 过氧化氢溶液 2Ag S 悬浊液 2222Ag S 4NaCl O 2H O 4AgCl 2S 4NaOH +++++? 氧气将2Ag S 氧化成S 时有

Ag +产生,NaCl 电离的氯离子与银离子结合生成AgCl 沉淀,使()

c Ag +减小,有利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右移

【解析】

【分析】

(1)要证明沉淀变黑是AgCl 转化为2Ag S 的缘故,则步骤Ⅰ中必须使硝酸银电离出的银离子完全转化成AgCl 沉淀;

(2)()()

22c Cl K c S -

-=; (3)黑色的硫化银沉淀被氧气氧化为氯化银沉淀和硫单质;硫单质被硝酸氧化为硫酸根离子;

(4) ①根据装置图判断仪器名称;装置A 的作用是提供氧气;

②进一步确认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装置C 中的试剂为NaCl 溶液和2Ag S 悬浊液的混合物,则装置B 中应该不含氯化钠溶液;

③装置C 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为氯化银和S 单质,反应物应该还有氧气,产物中钠离子只能以氢氧化钠形式存在,则未知的反应物为氢氧化钠,再根据H 元素守恒可知另一种未知反应物为水,然后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反应方程式。

【详解】

(1)要证明沉淀变黑是AgCl 转化为2Ag S 的缘故,则步骤Ⅰ中必须使硝酸银电离出的银离子完全转化成AgCl 沉淀,所以加入的NaCl 溶液的体积必须5mL ≥;

(2)氯化银转化成硫化银的反应为:()()()()222AgCl s S

aq Ag S s 2Cl aq --++?,该反应

的平衡常数为:()()()()()()()()2222102

sp

930222sp 2c Cl c Ag c Cl K AgCl (1.810)K 5.410K Ag S 610c S c Ag c S -

+----+-??=====???;

(3)步骤Ⅲ中较长时间后,沉淀变为乳白色,则黑色的硫化银沉淀氧化成氯化银沉淀;再根据滤出Ⅲ中的乳白色沉淀,加入足量3HNO 溶液,产生红棕色气体,沉淀部分溶解,则被氧化的只能为S 元素,故乳白色沉淀为AgCl 和S 的混合物;其中S 被稀硝酸氧化成硫酸根离子,则在步骤Ⅴ中向X 中滴加32Ba(NO )溶液会生成4BaSO 沉淀;

(4) ①根据图示可知,装置A 中玻璃仪器有圆底烧瓶、导管和分液漏斗;乳白色沉淀为氯化银和S 的混合物,装置A 的作用是提供氧气,根据圆底烧瓶中为二氧化锰可知W 为过氧化氢溶液;

②进一步确认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装置C 中的试剂为NaCl 溶液和2Ag S 悬浊液的混合物,则装置B 中应该不含氯化钠溶液,即为2Ag S 悬浊液,通过对比反应现象判断生成乳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

③装置C 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为氯化银和S 单质,反应物应该还有氧气,产物中钠离子只能以氢氧化钠形式存在,则未知的产物为氢氧化钠,再根据H 元素守恒可知另一种未知反应物为水,然后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反应方程式为

2222Ag S 4NaCl O 2H O 4AgCl 2S 4NaOH +++++?;装置C 中氯化钠的作用为:氧

气将2Ag S 氧化成S 时有Ag +产生,NaCl 电离的氯离子与溶液中银离子结合生成AgCl 沉

淀,使溶液中()c Ag +减小,从而有利于氧化还原反应

2222Ag S 4NaCl O 2H O 4AgCl 2S 4NaOH +++++?向右移动。

7.碘是人体不可缺乏的元素,为了防止碘缺乏,一般是在食盐中添加一定量的KIO 3。但碘添加量也不能过多,过多会导致甲亢等。国家标准GB14880-1994中规定每千克食盐中碘的含量(以碘原子计)应为20-60mg/kg 。实验研究小组为了检测某加碘盐中碘含量是否合格,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发现其检测原理是:3242224KIO + KI + H SO I + H O + K SO →(方程式未配平)。试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原理中,氧化剂为_______,氧化产物为_______。请在下面配平该方程式,同时用单线桥...

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 ____3KIO +____ KI+____24H SO —____2I + ____ 2H O +____ 24K SO

(2)取10g 加碘盐加蒸馏水溶解,然后加入稀硫酸和KI 溶液(H 2SO 4和KI 都稍过量),充分反应后,将反应液转入分液漏斗中,再加入一定量的CCl 4,振荡,静置,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分液,即得到I 2的CCl 4溶液。

(3)查阅资料,CCl 4的沸点为78℃,I 2的升华温度约为120~130℃。实验小组拟采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将CCl 4和I 2的混合溶液分离。该分离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_,冷凝管的进水口是_______(填“a ”或“b ”)。

(4)上述实验结束,用电子天平称量出圆底烧瓶中I 2的质量为1.5 mg ,由此计算出该加碘盐中碘的含量为__________mg/kg ,该加碘盐__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 (5)KIO 3虽稳定性较好,但在高温下也可分解为KI 等物质,所以在使用加碘盐时最佳的添加时间是菜肴快出锅时。请书写出KIO 3在锅中长时间高温爆炒时可能发生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KIO 3 I 2

溶液分为两

层,下层呈紫红色 蒸馏 a 25 合格 322KIO 2KI+3O ↑高温

【解析】

【详解】

(1)、该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为:KIO 3-→I 2,I 元素由+5价→0价,一个KIO 3得5个电子;KI-→I 2,I 元素由-1价→0价,一个KI 失一个电子,所以得失电子的最小公倍数为5,KIO 3的计量数为1, KI 的计量数为5,其它元素根据原子守恒配平,故答案为:KIO 3;I 2 ;

(2)、碘易溶于有机溶剂,在四氯化碳在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加入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碘,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溶液分成两层,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有机层在下层,碘溶于四氯化碳呈紫红色,上层几乎无色,

故答案为:溶液分成两层,上层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3)、利用沸点分离的方式叫蒸馏,冷凝水的方向是下进上出,故答案为:蒸馏;a ;

(4)、由方程式可知:I 2的的来源属于KIO 3的占16

,所以圆底烧瓶中I 2的质量为1.5 mg ,则食盐中的碘原子质量为0.25mg ,所以碘的含量为30.2525/1010mg mg kg g g

-=?,在国家标准内,故答案为:25;合格;

(5)、由题意:碘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必有宁一种元素化合价升高,故O 元素化合价升高。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碘酸钾受热分解的方程式为2KIO 3

Δ2KI+3O 2↑,故答案为2KIO 3Δ2KI+3O 2↑;

【点睛】

实验最终得到的I 2来自于KIO 3和KI 两部分,所以食盐中的碘含量时,应减去KI 中的含量。

8.研究证明,高铁酸钾不仅能在饮用水源和废水处理过程中去除污染物,而且不产生任何诱变致癌的产物,具有高度的安全性。湿法制备高铁酸钾是目前最成熟的方法,实验步骤如下:

A .直接用天平称取60.5gFe(NO 3)3·9H 2O 、30.0gNaOH 、17.1gKOH 。

B .在冰冷却的环境中向NaClO 溶液中加入固体NaOH 并搅拌,又想其中缓慢少量分批加入Fe(NO 3)3·9H 2O ,并不断搅拌。

C .水浴温度控制在20℃,用电磁加热搅拌器搅拌1.5h 左右,溶液成紫红色时,即表明有Na 2FeO 4生成。

D .在继续充分搅拌的情况下,向上述的反应液中加入固体NaOH 至饱和。

E.将固体KOH 加入到上述溶液中至饱和。保持温度在20℃,并不停的搅拌15min ,可见到烧杯壁有黑色沉淀物生成,即K 2FeO 4.

(1)①步骤B 中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

②步骤C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③由以上信息可知:高铁酸钾的溶解度比高铁酸钠_______(填“大”或“小”)。

(2)高铁酸钾是一种理想的水处理剂,与水反应生成O 2、Fe(OH)3(胶体)和KOH 。①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②高铁酸钾作为水处理剂发挥的作用是_______。③ 在提纯K 2FeO 4时采用重结晶、洗涤、低温烘干的方法,则洗涤剂最好选用_______。

A.H2O B.稀KOH溶液、异丙醇 C.NH4Cl溶液、异丙醇 D.Fe(NO3)3溶液、异丙醇(3)高铁酸钠还可以用电解法制得,其原理可表示为

Fe+2NaOH+2H2O3H2↑+Na2FeO4,则阳极材料是____,电解液为______。

(4)25℃时,Ksp(CaFeO4)=4.536×10-9,若要使100mL1.0×10-3mol/L的K2FeO4溶液中的

c(FeO42-)完全沉淀,理论上要加入Ca(OH)2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5)干法制备高铁酸钾的方法是Fe2O3、KNO3、KOH混合加热共熔生成黑色高铁酸钾和KNO2等产物。则该方法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答案】使固体充分溶解(或其他合理说法) 2Fe3++3ClO-+10OH-=2FeO42-+5H2O+3Cl-小

4FeO42-+10H2O=4Fe(OH)3(胶体)+8OH-+3O2↑消毒、净水 B 铁 NaOH溶液 4.536×10-5 3:1

【解析】

【分析】

(1)①搅拌操作可增加固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

②步骤C中发生反应是NaClO溶液中加入固体NaOH和Fe(NO3)3·9H2O,在20℃左右,生成Na2FeO4;

③在Na2FeO4的浓溶液中加入KOH固体,有高铁酸钾析出,根据溶解度大的制备溶解度小的可得;

(2)①该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由+6价变为+3价、O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根据转移电子相等配平方程式;②高铁酸钾在铁元素为+6价,有强氧化性,还原产物Fe3+,在水溶液中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③洗涤剂的选择要求:要对K2FeO4水解能起到抑制作用的试剂;

(3)电解总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电解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铁失电子生成高铁酸根离子;

(4)根据溶度积常数计算;

(5)根据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为还原剂,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为氧化剂,并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详解】

(1)①搅拌操作可增加固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则步骤B中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固体充分溶解;

②步骤C中中发生反应是NaClO溶液中加入固体NaOH和Fe(NO3)3·9H2O,在20℃左右,生成Na2FeO4,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ClO-+10OH-=2FeO42-+5H2O+3Cl-;

③根据题,将KOH加入Na2FeO4得到K2FeO4,说明高铁酸钾的溶解度比高铁酸钠小;

(2)①该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由+6价变为+3价、O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其转移电子数为6,根据转移电子相等、电荷守恒配平方程式为4FeO42-+10H2O=4Fe(OH)3(胶

体)+3O2↑+8OH-;②高铁酸钾(K2FeO4)具有极强的氧化性,是一种优良的水处理剂,起到杀菌消毒作用,形成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③洗涤剂的选择要求:要对K2FeO4水解能起到抑制作用的试剂,在选项中,A能让K2FeO4水解,B中醋酸钠水解显碱性,对

K2FeO4水解能起到抑制作用,C和D中的铵根和三价铁离子易水解,且水解后显酸性,对K2FeO4水解能起到促进作用,故选B,故答案为:B;

(3)电解总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电解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铁失电子生成高铁酸根离子,则阳极材料是Fe,电解液为NaOH溶液;

(4)25℃时,CaFeO4的K sp=4.536×10-9,若要使100mL1.0×10-3mol?L-1的K2FeO4溶液中的c(FeO42- )完全沉淀,理论上至少要加入的Ca(OH)2的物质的量

=(

)

sp

2

4

K

c FeO-×0.1L=

9

5

4.53610

1.010

-

-

?

?

mol/L×0.1L=4.536×10-5mol;

(5)干法制备高铁酸钾的方法是将Fe2O3、KNO3、KOH混合加热共熔生成紫红色高铁酸钾和KNO2等产物,其中氮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到+3价,得2e-,KNO3为氧化剂,Fe2O3中铁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到+6价,共失去电子6e-,为还原剂,得失电子相等,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9.氯化亚铜在有机合成工业中常作催化剂。以下是从含Cu2+、Fe3+的电镀废水中制备氯化亚铜的工艺流程图。

如图是滤液中Cu2+、Fe3+的含量与pH的关系及CuCl产率与pH的关系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电镀废水中加碱产生沉淀,过滤得到电镀污泥,则电镀污泥的主要成分为____;

(2)由反应①制备CuCl时的最佳pH在__________左右;

(3)对CuCl产率探究时发现反应①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进行时CuCl产率较高,由此推测CuCl 具有__________性;

(4)写出反应①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5)隔绝空气条件下,从滤液中制得晶体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

(6)取晶体4.34g隔绝空气条件下,失去结晶水后得固体3.26g,所得固体溶于水分成二等份,一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到白色固体2.33g;另一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加热、灼烧得红色粉末0.4g。写出晶体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答案】Fe(OH)3、Cu(OH)2 3.5 还原 2CuSO4+ Fe +2KCl = 2CuCl↓+2K2SO4+FeSO4蒸发、冷

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K 2Fe(SO 4)2?6H 2O

【解析】

【分析】

由流程图可知,向电镀废水中加碱,Cu 2+、Fe 3+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铜沉淀,过滤得到含有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铜的电镀污泥;向电镀污泥中加入硫酸控制pH 使氢氧化铜溶解,而氢氧化铁不溶解,过滤得到高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向高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加入铁与氯化钾,调节溶液pH 和反应温度使硫酸铜与铁、氯化钾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硫酸钾和氯化亚铜,过滤得到氯化亚铜沉淀和含有的硫酸亚铁、硫酸钾滤液,隔绝空气条件下,滤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K 2Fe(SO 4)2?6H 2O 晶体。

【详解】

(1)由流程图可知,向电镀废水中加碱,Cu 2+、Fe 3+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铜沉淀,过滤得到含有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铜的电镀污泥,故答案为:Fe(OH)3、Cu(OH)2; (2)由CuCl 产率与pH 的关系图可知,制备CuCl 时的最佳pH 是3.5左右,故答案为:

3.5;

(3)对CuCl 产率探究时发现反应①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进行时CuCl 产率较高,说明氯化亚铜具有还原性,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答案为:还原;

(4)反应①为调节溶液pH 和反应温度使硫酸铜与铁、氯化钾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硫酸钾和氯化亚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SO 4+Fe+2KCl=2CuCl ↓+FeSO 4+K 2SO 4,故答案为:2CuSO 4+Fe+2KCl=2CuCl ↓+FeSO 4+K 2SO 4;

(5)隔绝空气条件下,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钾的滤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酸亚铁晶体,故答案为:蒸发、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6)由题意可知,结晶水的物质的量为(4.34-3.26)g

18g/mol =0.06mol ,由加入足量BaCl 2溶液,得到

硫酸钡沉淀质量为2.33g 可知硫酸根的物质的量为 2.33g 233g/mol ×2=0.02mol ,由加入足量NaOH

溶液后,加热、灼烧得红色粉末0.4g 可知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4g 160g/mol ×2×2=0.01mol ,则钾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296-0.0156)(3.26-g

39g/mol ??=0.02mol ,n (K +):n (Fe 2+):n (SO 42—);

n (H 2O )=0.02mol :0.01mol :0.02mol :0.06mol=2:1:2:6,晶体的化学式为K 2Fe(SO 4)2?6H 2O ,故答案为:K 2Fe(SO 4)2?6H 2O 。

10.实验室里,从废旧钴酸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在铝箔上涂覆活性物质LiCoO 2)中,回收钴、锂的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拆解废旧电池获取正极材料前,先将其浸入NaCl 溶液中,使电池短路而放电,此时溶液温度升高,该过程中能量的主要转化方式为____。

(2)“碱浸”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过滤”所得滤液用盐酸处理可得到氢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酸浸”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若硫酸、Na2S2O3溶液用一定浓度的盐酸替代,也可以达到“酸浸”的目的,但会产生____(填化学式)污染环境。

(4)“沉钴”时,调pH所用的试剂是____;“沉钴”后溶液中c(Co2+)=____。(已知:Ksp[Co(OH)2]=1.09×l0-15)

(5)在空气中加热Co(OH)2,使其转化为钴的氧化物。加热过程中,固体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左下图所示。290~50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6)根据右下图判断,“沉锂”中获得Li2CO3固体的操作主要包括____、____、洗涤、干燥等步骤。

【答案】化学能→电能→热能 H2 NaAlO2+HCl+H2O=NaCl+Al(OH)3↓ 8LiCoO2+ S2O32-

+22H+=8Li++8Co2++2SO42-+11H2O Cl2 NaOH溶液或氢氧化钠固体 1.09×l0-6mol/L

6Co2O3 290~500℃

4Co3O4+ O2↑蒸发浓缩趁热过滤

【解析】

【分析】

正极材料主要由Al和LiCoO2组成,LiCoO2属于盐类,由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判断,其与NaOH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故“碱浸”过程中只有Al和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过滤得到滤渣为LiCoO2;“酸浸”时反应物有LiCoO2、硫酸和Na2S2O3溶液,依据“沉钴”产物为Co(OH)2可判断,反应后钴元素的价态从+3价降为+2价,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以及工艺中最后还可获得Na2SO4·10H2O副产品,可推知S元素价态升高并转化为SO42-;之后调节pH值得到Co(OH)2沉淀,再加入碳酸钠溶液调节pH值沉锂,得到碳酸锂和母液,母液结晶得到Na2SO4·10H2O。

【详解】

(1)依据“电池短路而放电”“溶液温度升高”两项信息,即可判断废旧电池的处理过程中能量的主要转化方式为化学能→电能→热能;

(2)依题中信息可知,正极材料主要由Al和LiCoO2组成,LiCoO2属于盐类,由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判断,其与NaOH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故“碱浸”过程中只有Al和NaOH反应,生成NaAlO2和H2;“过滤”所得滤液用适量盐酸处理可以得到氢氧化铝,方程式为NaAlO2+HCl+H2O=NaCl+Al(OH)3↓;

(3)根据分析可知“酸浸”时Na2S2O3被氧化为SO42-,Co元素被还原,结合电子守恒和元

素守恒可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8LiCoO2+ S2O32-+22H+=8Li++8Co2++2SO42-+11H2O;加入的Na2S2O3起还原作用,用一定浓度的盐酸替代“Na2S2O3溶液和硫酸”,也能实现酸浸目的,可知该反应中,盐酸也起了还原剂的作用,氧化产物为会污染环境的Cl2;

(4)结合“沉锂”后母液中还可以获得Na2SO4·10H2O,可知用的试剂为NaOH溶液或固体;溶液pH=9.5,则溶液中c(OH-)=10-4.5mol/L,带入K sp[Co(OH)2]=c2(OH-

)·c(Co2+)=1.09×l0-15求得c(Co2+)=1.09×l0-6mol/L;

(5)从图中信息可知,加热前的反应物为Co(OH)2 (0.930g) ,其物质的量为0.01mol,依据钴元素的量不变可知: n(Co)=0.01mol,m(Co)=0.590g,温度升温290℃时,转化为

0.830g某种钴的氧化物,该氧化物中,n(O)=0.830g-0.590g

16g/mol

=0.015mol,由此可以确定该

氧化物为Co2O3;同理可以确定500℃时,n(O)=0.803g-0.590g

16g/mol

≈0.0133mol,则生成的氧

化物为Co3O4;所以290℃~500℃过程中,Co2O3转化为Co3O4,反应过程中,Co元素化合价降低。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并转化为O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Co2O3 290~500℃

4Co3O4+ O2↑;

(6)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LiCO3微溶,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为了提高锂元素的回收率,同时防止硫酸钠析出,应采用蒸发浓缩(减少溶剂)并在较高温度下趁热过滤等操作。【点睛】

热重分析法是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热重曲线,可以推测物质的热稳定性、加热反应生成的产物等相关信息。第5题解题关键是抓住受热过程中Co元素的量不变,利用图中数据信息,确定分解所得氧化物中钴、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从而确定不同温度下生成的氧化物的组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1)将新制氯水逐滴滴入FeBr2溶液中,写出最初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

(2)在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并不断搅拌。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最初发生的反应。___。

(3)石油气“芳构化”是由石油气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一种有效生产工艺。测得反应

2C 4H10C8H10(g)+5H2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变化如下:

温度(℃)400450500

平衡常数K a6a40a

①该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吸热、放热)反应。

②向2L密闭定容容器中充入2molC4H10,反应10s后测得H2浓度为1mol/L,此10s内,以C8H10表示的平均速率为___。

③能表示该反应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t1时刻后已经达平衡状态的图示是___。

a. b. c. d.

④如图表示某温度时将一定量的C4H10(含少量H2)充入容器中反应期间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容器容积可变),实线代表C8H10,虚线代表C4H10。请用实线补充画出t1~t4间C8H10的浓度变化曲线___。

【答案】 3Ba2++6OH-+3SO42-+2Al3+=3BaSO4↓+2Al(OH)3↓吸热

0.02mol/(L·s) b、d

【解析】

【分析】

(1)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将碘离子以及亚铁离子氧化,碘离子的还原性强于亚铁离子的还原性,所以先是发生氯气氧化亚铁离子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值=化合价降低值=转移电子数,据此表示电子转移的情况;

(2)在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由于氢氧化钡少量,氢氧根离子不足,反应按照氢氧化钡的组成进行,氨水碱性强于氢氧化铝,所以铝离子优先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①依据图表数据,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增大,平衡正向进行;

②依据反应速率v=

c

t

?

?

计算;

③a.反应前后都是气体,气体质量始终不变;

b.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物质的量增大,平均摩尔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气体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在反应过程中和平衡状态都不变;

d.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变化,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 1. 将木炭与氧化铜的粉未混合加热,可得到红色的铜。试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其中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并考虑它们的关系。 思路解析:C+2CuO 2Cu+CO2↑,从反应过程来看,氧化铜失去氧原子被还原为铜,炭得到氧原子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前者为还原反应,后者为氧化反应,两者在一个反应中同时进行,氧原子在两个反应中进行传递。 答案:氧化铜失去氧原子被还原为铜,炭得到氧原子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前者为还原反应,后者为氧化反应,两者在一个反应中同时进行,氧原子在两个反应中进行传递 2. 生活中有很多氧化反应,如金属腐蚀、细胞老化。请你总结氧化反应的本质,然后再在你的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是氧化反应。 思路解析:金属腐蚀是金属的化合价升高,细胞老化可能是得到了氧原子或失去了氢原子,其实质还是化合价升高。生活中最典型的莫过于燃烧反应,燃烧的物质总是得到氧原子化合价被氧化。 答案:实质是化合价升高。燃烧也是氧化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 根据以下几种常见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指出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趋势。 氢氧氖钠镁氯 思路解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电子层数越少,得电子能力越强。 答案:氧和氯主要得电子,钠和镁主要失电子,氢得失电子能力都不强;氖则既不易得电子,又不易失电子。 4. 比较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总结其区别与联系。 思路解析:分析氯化钠和氯化氢形成过程中电子的得失或转移、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答案:氯元素的原子在氯化钠和氯化氢形成的过程中化合价都降低了,被还原,发生的是还原反应;钠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氢元素虽然不能得到电子,但它与氯原子共用的电子对偏离氢原子,氢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 (2004 全国春季高考理综)在下图所表示的粒子中,氧化性的是( ) A. B. C. D. 思路解析:氧化性的本质是物质得电子的能力,从粒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很清 楚地知道:最容易得电子的是 B 项中粒子。 答案:B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B. 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C. 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 D. 含有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 思路解析: A 项正确,一般金属用还原其相应化合物的方法获得,非金属用氧化其相应化合物的方法获得;B 项将得电子能力与得电子多少混为一谈,实际上氧化性只与得电子能力有对应关系;C 项绝对化,也有阳离子如Fe2+可以继续被氧化,作还原剂;D 项正确,如H2O 中H 元素就是价,但它只有极弱的氧化性。 答案:AD 3. 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224Na S O (连二亚硫酸钠)是易溶于水,不溶于甲醇的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是一种还原性漂白剂。制取224Na S O 的方法很多, (1)在碱性溶液中用4NaBH 还原3NaHSO 法制备224Na S O 的反应原理为:3222244NaBH NaHSO NaOH Na S O NaBO H O ++→++(未配平)反应装置如图所示: ①实验开始及整个过程中均需通入2N ,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制备过程中温度需控制在10~45℃,采用水浴加热的主要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使3NaHSO 尽可能完全被还原,加入三口烧瓶中的反应液,应控制( )() 34n NaHSO n NaBH ______________。 (2)用HCOONa 还原2SO 制备224Na S O 的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如下: ①装置a 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 用于净化2SO ,适宜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c 在70~83℃生成224Na S O 并析出,同时逸出2C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3CH OH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反应后的浊液分离提纯224Na S O 需经过的操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①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 应; ④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 应。 从数学集合角度考虑: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基本概念 . 2.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氧化剂 有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得电子 被还原 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 有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失电子 被氧化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例1]金属钛(Ti)性能优越,被称为继铁、铝制后的“第三金属”。工业上以金红石为原料制取Ti的反应为: aTiO2+ bCl2+ cC aTiCl4+ c CO ……反应① TiCl4+2Mg Ti + 2MgCl2 ……反应② 关于反应①、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TiCl4在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是氧化剂; ②C、Mg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还原; ③在反应①、②中Mg的还原性大于C,C的还原性大于TiCl4; ④a=1,b=c=2; ⑤每生成19.2 g Ti,反应①、②中共转移4.8 mol e-。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⑤ 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双线桥法、单线桥法) ①单线桥法。从被氧化(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被还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标明电子数目,不需注明得失。例: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双线桥法。得失电子分开注明,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注明得失及电子数。例: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两类特殊的化学反应 ①歧化反应,同种元素同价态在反应中部分原子化合价升高,部分原子化合价降低。例: 3Cl2+6KOH KClO3+5KCl+3H2O ②归中反应。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趋于中间价态,解此类题最好将该元素的不同价态用数轴标出,变化的区域只靠拢,不重叠。例: 得2e-—— 2e- 失2e-— — 失5e 得5×e

【化学】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

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高氯酸铵是一种常见的强氧化剂,常用作火箭发射的推进剂。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已知:①高氯酸铵受热分解为N2、Cl2、O2和H2O;②Mg3N2易水解;③Cu与N2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不反应。 (1)写出高氯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Mg3N2的电子式为 ________。 (2)现有23.5g NH4ClO4分解,用下列装置设计实验,验证其分解产物并计算分解率。(注:①装置中空气已除尽;②装置可重复使用;③B~F装置中的试剂均过量且能与相应物质反应完全。) ①用E装置质量的增加来验证生成的气体产物之一,则E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 ②请按气流由左至右的方向连接装置:A →E→D →B→______→_____→_______→E (选择B~F 装置,并用B~F字母填空)。 ③证明产物中有Cl2的实验现象:________。 ④反应结束后,若C装置质量增加了2.38g,则NH4ClO4的分解率是:________%。 (3)样品中NH4ClO4的含量(杂质中不含NH4+)还可用蒸馏法测定(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准确称取样品a g(不超过0.5g)于蒸馏烧瓶中,加入约150mL 水溶解。 步骤2:准确量取40.00mL 约0.1mol/L H2SO4于锥形瓶中。 步骤3:向蒸馏烧瓶中加入20mL 3mol/L NaOH溶液;加热蒸馏使NH3全部挥发。 步骤4:用新煮沸过的水冲洗冷凝装置2~3次,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 步骤5:向锥形瓶中加2~3滴甲基橙,用c 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标

氧化还原反应-新题培优练

一、选择题 1.(2019·邢台期末)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本草纲目》中有如下记载:“(火药)乃焰消(KNO 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其中利用的KNO 3的性质是( ) A .自燃性 B .稳定性 C .还原性 D .氧化性 解析:选D 。火药爆炸的反应原理为2KNO 3+S +3C=====点燃 K 2S +N 2↑+3CO 2↑,反应中N 元素化合价降低,KNO 3为氧化剂,故反应中利用了KNO 3的氧化性,D 项正确。 2.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Mg(NO 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其中不成立的是( ) A .Mg(NO 2)2、O 2 B .MgO 、NO 2、O 2 C .Mg 3N 2、O 2 D .MgO 、NO 2、N 2 解析:选D 。A 、B 、C 三项中均有化合价的升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D 项中由于产物中化合价只有降低,没有升高,不满足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 3.(2017·高考海南卷)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ClO -3+2M 3++4H 2O===M 2O n -7+Cl -+8H +,M 2O n -7中M 的化合价是( ) A .+4 B .+5 C .+6 D .+7 解析:选C 。根据离子方程式中,反应前后电荷守恒,可得6-1=8-n -1,解得n =2,M 2O 2-7 中M 的化合价为+6价,故C 正确。 4.下列实验中,颜色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 A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盐酸,溶液变红 B .饱和FeCl 3溶液在沸水中变成红褐色胶体 C .向FeSO 4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生成的沉淀由白色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D .SO 2使滴有酚酞的NaOH 溶液褪色 解析:选C 。向FeSO 4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首先得到白色沉淀Fe(OH)2,Fe(OH)2迅速与空气中的O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红褐色的Fe(OH)3。 < 5.(2019·广东六校联考)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正确的是( ) ①KClO 3+6HCl(浓)===KCl +3Cl 2↑+3H 2O ;1∶6 ②3Cu +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 ; 2∶3 ③SiO 2+3C=====高温SiC +2CO↑;1∶2 ④3NO 2+H 2O===2HNO 3+NO ;2∶1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原理可知,反应①中比例为1∶5;反应④中比例为1∶2。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1、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反应物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者失去氧,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一定是同时发生的; 2、从化合价升降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时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注: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有氧的得失; 3、从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①从电子得失的角度分析,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②从共用电子对角度分析,非金属原子间不易得失电子形成化合物,它们通过共用电子对达到8(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电子对常偏向其吸引力较强的原子(显负价),而偏离其吸引力较弱的原子;注: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反应; 氧化反应的本质:元素失去电子或者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反应; 还原反应的本质:元素得到电子或者共用电子对偏向的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化合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注: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氧气在放电的情况下可以生成臭氧; 5、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

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则物质的氧化性就越强;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失电子能力越容易,则物质的还原性就越强; 氧化产物:物质失电子被氧化的生成物,具有得电子的性质(氧化性); 还原产物:物质得电子被还原的生成物,具有失电子的性质(还原性); 注:还原剂:有还原性,被氧化,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转化成氧化产物 氧化剂:有氧化性,被还原,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转化成还原产物 6、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常见的氧化剂: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2,Cl2,Br2,I2②高价金属阳离子:Fe3+,Cu2+,Ag+ ③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MnO2、KMnO4、K2Cr2O7、HNO3、H2SO4、KClO3④其他:H2O2,Na2O2; 常见的还原剂:①活泼或较活泼金属:K,Na,Ca,Mg,Al,Zn,Fe;②某些非金属单质:C,H2;③低价金属阳离子:Cu+,Fe2+;④非金属阴离子:S2-,I-,Br-,Cl-; ⑤较低价化合物:CO,SO2,H2S,NH3; 注:若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则只表现氧化性,作氧化剂;若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则只表现还原性,作还原剂;若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则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7、氧化剂、还原剂强弱的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判断: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从左到右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精选练习题

强电解质: 1、强酸:HCl 盐酸 H 2SO 4 硫酸 HNO 3 硝酸 HBr氢溴酸 HI氢碘酸 HCLO 4 高氯酸 2、强碱:NaOH KOH Ba(OH) 2 Ca(OH) 2 3、绝大多数盐:高中见到的盐全部是强的电解质 金属化合物:a、氧化物:氧化钙CaO 氧化钠NaCl 氧化镁MgO 氧化Al 2O 3 氧化锌 ZnO 氧化盐铁FeO 氧化铁Fe 2 O 3 氧化铜CuO 氧化汞HgO 氧化银AgCl b、过氧化合物:过氧化钠Na 2O 2 c、金属碳化物:碳化钙CaC 2 d、金属硫化物:硫化钙CaS 2二硫化亚铁FeS 2 弱电解质: 1、弱酸:碳酸H 2CO 3 亚硫酸H 2 SO 3 醋酸CH 3 COOH 氢硫酸H 2 S 氢氟酸HF 硅酸H 2SiO3 原硅酸H 3 SiO 4 所有的有机酸 2、弱碱:一水合氨NH3.H2O 所有的除强碱的氢氧化金属R(OH) 3、水H2O也是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1、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三氧化硫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 2、大多数有机物:甲烷乙醇蔗糖(有机酸和有机盐除外) 3、非金属化合物:氨气 (1)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 )的反应。 (2)还原反应: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 )的反应。 (3)氧化剂(被还原 ):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 (4)还原剂(被氧化 ):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 (5)氧化产物:还原剂失电子被氧化后的对应产物(包含化合价升高

的元素的产物)。 (6)还原产物: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后的对应产物(包含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的产物)。 (7)强氧化剂与强还原性相遇时,一般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H2SO4(浓)与金属、H2S、S2-、HI、I-、HBr、Br-、Fe2+、P等。 Cl 2与金属、H 2 S、S 2 -、HI、I-、HBr、Br-、Fe 2 +、H 2 、SO2、、H2SO3等。 HNO3与金属、H2S、S2-、HI、I-、HBr、Br-、Fe2+、P、SO2、、H2SO3等。 (8).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只有还原性,在反应中只作还原性;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在反应中化合价既可升高又可降低,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性。 练习题 1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2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B.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C.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得电子 D.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电子被还原 3已知下列反应: 2FeCl3+2KI===2FeCl2+2KCl+I2① 2FeCl2+Cl2===2FeCl3② I2+SO2+2H2O===H2SO4+2HI③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缺项配平知识点及习题

氧化还原反应 一、考点、热点回顾 二、典型例题+拓展训练 缺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例】Cu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 和Cu 2+。白色的亚铜化合物[Cu(NH 4)SO 3]难溶于水,若与足量的10 mol /L 的硫酸溶液混合并微热,生成铜、 二氧化硫和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 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__ Cu(NH 4)SO 3+__ H 2SO 4 __Cu +__ SO 2+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 H 2O (2) 按上述反应,生成单质铜的最高产率为___________。 【例】多硫化物离子S x 2- 在碱性溶液里被BrO 3-氧化为SO 42-,BrO 3-被还原为Br - ,在反应中 消耗BrO 3-和OH -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3,则x 的值为_________,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已知反应:AgF +Cl 2+H 2O = AgCl +AgClO 3+HF +O 2(未配平),配平后,若Cl 2的系数为a ,则AgF 的系数为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AgClO 3的系数是b ,O 2的系数为C ,则AgCl 的系数为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Fe 3P 与稀HNO 3反应生成Fe(NO 3)3、NO 、H 3PO 4和H 2O 。 (1)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上述反应中,当生成1.8 mol Fe 3+时,放出NO 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是__________L ,

氧化还原反应难题

氧化还原反应难题

作者: 日期: 2

氧化还原反应难题 1 对于反应:14CuSO^ 5FeS + 12HO====7CS+ 5FeSQ+ 12HSO 下列各项判断正确的是()A. 反应中的氧化剂只有CuSO B. 7 mol CuSO 4能氧化5 mol —1价的硫 C. 被氧化的硫和被还原的硫物质的量之比是 3 : 7 D. 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 高锰酸钾和氢溴酸溶液可以发生下列反应: KMnO+ HBr Br? + MnBr+KBr+H k O其中还原剂是_______ 。若消耗0.1 mol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 mol。 2. 根据例题反应,P+ CuSO+ HO CuP J + HPO+ H b SQ 试求31.0 g磷做氧化剂时,所能氧化的磷的质量。 3. 用热的稀HNO与适量的Fe粉反应,反应后溶液中加入 KSCN(aq不显红色,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N2O气体4.48 L,试求被氧化Fe粉的质量。 4. 三氟化溴溶于水可发生如下反应: BrF3+ HO HBrO + Br? + HF+ Q f (1)其中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 ⑵当有5.0 mol水参加反应时,由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____ 由BrF3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 ; ⑶当有5.0 mol水作还原剂参加化学反应时,由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 由BrF3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⑷当有5.0 mol水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由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由BrF3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______ 2

高一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氧化還原反應 1、概念 定義: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の反應就叫做氧化還原反應。 判斷の依據:化合價是否有變化 本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 反應歷程:氧化還原反應前後,元素の氧化數發生變化。根據氧化數の升高或降低,可以將氧化還原反應拆分成兩個半反應:氧化數升高の半反應,稱為氧化反應;氧化數降低の反應,稱為還原反應。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是相互依存の,不能獨立存在,它們共同組成氧化還原反應。 例1.下麵有關氧化還原反應の敘述正確の是 ( ) A.在反應中不一定所有元素の化合價都發生變化 B.肯定有一種元素被氧化,另一種元素被還原 C. 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の反應是還原反應 D.某元素從化合態變為游離態時,該元素一定被還原 【鞏固】判斷下列化學反應哪些是屬於氧化還原反應。 ⑴2Mg+O2点燃2MgO CaO+H2O=Ca(OH)2 ⑵2KMnO4△ K2MnO4+MnO2+O2↑Cu(OH)2△CuO+H2O ⑶C+2CuO高温2Cu+CO2Zn+H2SO4=ZnSO4+H2↑ ⑷2HCl+CaCO3=CaCl2+CO2↑+H2O KCl+AgNO3=AgCl↓+KNO3 ⑸3NO2+H2O=2HNO3+NO2H2S+SO2=3S+2H2O 氧化性:是指物質得電子の能力。處於高價態の物質一般具有氧化性。 還原性:是指物質失電子の能力,一般低價態の物質具有還原性。

【練習】1、指出下列氧化還原反應中の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⑴4P+5O2点燃2P2O5⑵2KClO3催化剂 △ 2KCl+3O2 ⑶2KMnO4△K2MnO4+MnO2+O2↑⑷S+2KNO3+3C△2S+3CO2↑+N2↑⑸2H2S+SO2=3S+2H2O ⑹3NO2+H2O=2HNO3+NO ⑺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 ⑻Zn+2HCl=ZnCl2+H2↑MnO2+4HCl(濃)△MnCl2+Cl2↑+2H2O ⑼3Cu+8HNO3 (稀)=3Cu(NO3)2+2NO↑+4H2O 2.已知下列反應:①2Na+2H2O=2NaOH+H2↑②2F2+2H2O=4HF+O2 ③Cl2+H2O=HCl+HclO ④2NaCl+2H2O 电解 2NaOH+H2↑+Cl2↑⑤CaO+H2O=Ca(OH)2 ⑥CaCO3+H2O=Ca(HCO3)2 (1)其中水在反應中作氧化劑の反應是(填代號下同) . (2)其中水在反應中作還原劑の反應是 . (3)其中水在反應中既不作氧化劑也不作還原劑の反應是. 3.在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反應中,是氧化劑;是還原劑;元素被氧化;元素被還原;是氧化產物;是還原產物;電子轉移の總數是 . 3、氧化還原反應實質の表示方法 (1)雙線橋法 a、兩條線橋從反應物指向生成物,且對準同種元素 b、要標明"得"、"失"電子,且數目要相等。 c、箭頭不代表電子轉移の方向。 舉例: (2)電子轉移法即單線橋法 a、一條線橋表示不同元素原子得失電子の情況。 b、不需標明"得"、"失"電子,只標明電子轉移の數目。 c、箭頭表示電子轉移の方向。 d、單線橋箭頭從還原劑指向氧化劑。 舉例: 【鞏固】分別用雙線橋和單線橋表示下列氧化還原反應電子の轉移。 ⑴2Mg+O2点燃2MgO ⑵2KClO3MnO2 △ 2KCl+3O2 ⑶C+2CuO高温2Cu+CO2⑷Zn+H2SO4=ZnSO4+H2↑ 4、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の關係 (1)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2化合反應不都是氧化還原反應。有單質參加の化合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3分解反應不都是氧化還原反應,有單質生成の分解反應才是氧化還原反應。

精选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选择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否有元素的电子转移B.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 C.是否有氧元素的参加D.是否有原子的重新组合 2.下列有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3.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其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实验室中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H2B.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Cl2(见P3-20) C.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O2D.实验室中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Na2CO3+CaCl2===CaCO3↓+2NaCl B.Fe+CuSO4===Cu+FeSO4 C.2NaHCO3Na2CO3+CO2↑+H2O D.CaO+H2O===Ca (OH)2 5.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金属冶炼 B.燃放鞭炮C.食物腐败D.点制豆腐 6.从硫元素的化合价态上判断,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的是()A.Na2S B.S C.SO2 D.H2SO4 二、选择题(有1-2个答案,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 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共10小题,每小题4分,计40分。) 7.下列说法中,能够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是否有电子转移 B.反应前后,元素是否有化合价变化 C.反应前后,是否有氧元素参加 D.反应前后,是否有氢元素参加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存在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B.只能是复分解反应 C.可能是置换反应 D.可能是化合反应 9.下列水溶液中的各组离子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Na+、Ba2+、Cl-、SO42-B.Ca2+、HCO3-、C1-、K+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1、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 2、反应物: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 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 3、产物: 氧化产物:失电子被氧化后得到的产物 还原产物:得电子被还原后得到的产物 4、物质性质: 氧化性:氧化剂所表现出得电子的性质 还原性:还原剂所表现出失电子的性质 1、物质在反应中是作为氧化剂还是作为还原剂,主要取决于元素的化合价。 1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它的原子只能得到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氧化剂,如+7价的Mn和+6价的S 2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它的原子随反应条件不同,既能得电子,又能失电子,因此该元素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如0价的S和+4价的S 3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它的原子则只能失去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还原剂,如-2价的S 2、重要的氧化剂 1活泼非金属单质,如F2、Cl2、Br2、O2等。 2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高价含氧酸及高价含氧化酸盐等,如MnO2,NO2;浓 H2SO4,HNO3;KMnO4,KClO3,FeCl3等。 3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3、重要的还原剂 1金属单质,如Na,K,Zn,Fe等。 2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 3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 4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酸,如HCl浓,HBr,HI,H2S等。 5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Na2SO3,FeSO4等。 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有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 1、双线桥法 要点: 1箭头由反应物中化合价变化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化合价已经变化了的同一元素。升高、降低各一根箭头,越过方程式中间的等号 2电子转移数目: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化合价改变元素的原子个数m×每个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个数ne-,即m×ne-。 2、单线桥法 要点: 1线桥从反应物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出发,指向反应物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箭头对 准氧化剂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箭头不过“=” 2在线桥上标明转移电子总数,不写得到或失去。 1、价态规律 同种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 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歧化和归中规律 价态归中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价态的变化“只靠拢, 可相交,不相叉”。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测试题

氧化还原反应(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下列各氧化还原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的是 ( ) A. 2F 2+2H 2O==4HF+O 2 B. C+H 2O △===CO+H 2 C. 2Na+2H 2O==2NaOH+H 2↑ D. Cl 2+H 2O==HCl+HClO 2.下列变化需加入还原剂的是 ( ) A. HCO 3-→CO 2 B. MnO 4-→Mn 2+ C. FeO →Fe 3O 4 D. H 3AlO 3→HAlO 2 3.已知有如下反应:①2BrO 3-+Cl 2==Br 2+2ClO 3-,②ClO 3-+5Cl -+6H +==3Cl 2+3H 2O , ③2FeCl 3+2KI==2FeCl 2+2KCl+I 2,④2FeCl 2+Cl 2==2FeCl 3。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 A. ClO 3->BrO 3->Cl 2>Fe 3+>I 2 B. BrO 3->Cl 2>ClO 3->I 2>Fe 3+ C. BrO 3->ClO 3->Cl 2>Fe 3+>I 2 D. BrO 3->ClO 3->Fe 3+>Cl 2>I 2 4.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氮气和水。反应中生成的氧 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A. 1:3 B. 2:3 C. 1:1 D. 4:3 5.用下列方法:①KMnO 4受热分解 ②KClO 3受热分解(用MnO 2作催化剂) ③2H 2O 22MnO ===2H 2O+O 2↑ ④2Na 2O 2+2H 2O==4NaOH+O 2↑,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上述四种方法中所转移的电子数目之比是 ( ) A. 3:2:1:4 B. 1:1:1:1 C. 1:2:1:2 D. 2:2:1:1 6.下列反应中,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①H 2+Cl 2点燃===2HCl ②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③ 2H 2O 电解===2H 2↑+O 2↑ ④CuO+2HNO 3==Cu(NO 3)2+H 2O ⑤2HgO △ ===2Hg+O 2↑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④⑤ 7. 某氧化剂中,起氧化作用的是X 2O 72-离子,在溶液中0.2mol 该离子恰好能 使0.6mol 的SO 32-离子完全氧化,则X 2O 72-离子还原后X 的化合价为 ( ) A. +1 B. +2 C. +3 D. +4 8.能从水溶液中还原6molH +的是 ( ) A. 2molFe B. 6molOH - C. 6molI - D. 6molNa 9.下列离子中最易给出电子的是 ( ) A. Cl - B. Cu 2+ C. Fe 2+ D. F - 10.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H 2SO 3+I 2+H 2O==2HI+H 2SO 4 2FeCl 3+2HI==2FeCl 2+2HCl+I 2 3FeCl 2+4HNO 3==2FeCl 3+NO ↑+2H 2O+Fe(NO 3)3 A. H 2SO 3>I ->Fe 2+>NO B. I ->Fe 2+>H 2SO 3>NO C. Fe 2+>I ->H 2SO 3>NO D. NO>Fe 2+>H 2SO 3>I - 二、选择题 1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物质失电子的反应为氧化反应

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

1、硝酸银与盐酸及可溶性盐酸盐溶液:Ag++Cl-=AgCl↓ 2、2、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3、3、钠与硫酸铜溶液:2Na+2H2O+Cu2+=2Na++Cu(OH)2↓+H2↑ 4、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H2O=4Na++4OH–+O2↑ 5、碳酸氢盐溶液与强酸溶液混合:HCO3-+H+=CO2↑+H2O 6、碳酸氢盐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HCO3-+CH3COOH=CO2↑+H2O+CH3COO- 7、7、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反应:Ca2++2OH-+2HCO3-+Mg2+=Mg(OH)2↓+CaCO3↓ 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2HCO3-+Ca2++2OH–=CaCO3↓+2H2O+CO32–9、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Ca2++HCO3-+OH–=CaCO3↓+H2O10、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OH–+HCO3-=CaCO3↓+H2O11、澄清石灰水通入少量CO2:Ca2++2OH–+CO3=CaCO3↓+H2O12、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CO2:OH–+CO2=HCO3-13、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Ca2++2OH–+2HCO3-=CaCO3↓+CO32–+2H2O14、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石灰水反应:HCO3-+OH–+Ca2+=CaCO3↓+H2O15、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Ba2++2OH–+NH4++HCO3-=BaCO3↓+H2O+NH3?H2O16、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CO32–+H+=HCO3- 或CO32–+2H+=CO2↑+H2O1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O2+2OH–=CO32–+H2O18、过量的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O2+OH–=HCO3-19、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NH4++HCO3-+2OH–=NH3↑+CO32–+2H2O20、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21、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22、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H++OH–=H2O23、磷酸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H3PO4+OH–=H2O+H2PO4–24、磷酸溶液与过量澄清石灰水:2H3PO4+3Ca2++6OH–=Ca3(PO4)2↓+6H2O25、碳酸镁溶于强酸:MgCO3+2H+=Mg2++CO2↑+H2O26、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2OH–+Mg2++SO42–=BaSO4↓+Mg(OH)2↓27、硫酸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28、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中性:2H++SO42–+2OH–+Ba2+=2H2O+BaSO4↓29、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硫酸根完全沉淀:H++SO42–+OH–+Ba2+=BaSO4↓+H2O30、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2Al3++3SO42–+8OH–+3Ba2+=3BaSO4↓+2AlO2–+4H2O31、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Mg(OH)2+2H+=Mg2++2H2O32、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2–+3H2↑33、物质的量之比为1:1NaAl合金置于水中:Na+Al+2H2O=Na++AlO2–+2H2↑34、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Al2O3+2OH–=2AlO2–+H2O35、氧化铝溶于强酸溶液:Al2O3+6H+=2Al3++3H2O36、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Al(OH)3+OH–=AlO2–+2H2O37、氢氧化铝与盐酸溶液反应:Al(OH)3+3H+=Al3++3H2O38、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Al3++3HCO3-=Al(OH)3↓+CO2↑39、硫酸铝溶液与碳酸钠溶液:2Al3++3CO32–+3H2O=2Al(OH)3↓+3CO2↑40、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41、明矾溶液加热水解生成沉淀:Al3++3H2O=Al(OH)3↓+3H+42、氯化铝溶液与偏铝酸钠溶液:Al3++3AlO2–+6H2O=4Al(OH)3↓43、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3++3AlO2–+6H2O=Fe(OH)3↓+3Al(OH)3↓44、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AlO2–+H++H2O=Al(OH)3↓45、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AlO2–+4H+=Al3++2H2O46、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AlO2–+NH4++H2O=Al(OH)3↓+NH3↑47、金属铁溶于盐酸中:Fe+2H+=Fe2++H2↑48、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3+=3Fe2+49、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Cu+2Fe3+=Cu2++3Fe2+50、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S+H+=Fe2++H2S↑51、硫化钠与盐酸反应:S2–+2H+=H2S↑52、硫化钠溶液中加入溴水:S2–+Br2=S↓+2Br–53、氯化亚铁

氧化还原反应经典练习题目

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下列反应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3CuS+8HNO3=3Cu(NO3)2+2NO↑+3S↓+4H2O B.3Cl2+6KOH =5KCl+KClO3+3H2O C.3H2O2+2KCrO2+2KOH =2K2CrO4+4H2O D.3CCl4+K2Cr2O7=2CrO2Cl2+3COCl2+2KCl (COCl2碳酰氯) 3.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 )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 C.既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以上都不是 4.根据以下几个反应: ①Cl2+2KI ==== 2KCl+I2 ②2FeCl2+Cl2 ==== 2FeCl3 ③2FeCl3+2KI ==== 2FeCl2+2KCl+I2判断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Cl2>I2>Fe3+B.Cl2>Fe3+>I2 C. Fe3+>I2>Cl2 D.Fe3+>I2>Cl2 5.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肯定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某元素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C.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6.下列变化过程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A.HCl→MgCl2 B.Na→Na+ C.CO→CO2 D. Fe3+→Fe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化合价发生变化 B.有单质产生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氧化剂在同一反应中既可以是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 D.还原剂在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 8.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

人教版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教案(共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得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得特征及本质 (3)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间得关系 (4)理解氧化剂与还原剂得概念 (5)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得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与 还原反应,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得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得依 据不同而有不同分类方法与使用范围 (2)引导学生从元素化合价这一角度瞧化学反应方程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通过学生之间得讨论解决问题,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得本质 (3)在化学方程式得基础上,再引出氧化剂与还原剂得概念,让学生顺理成章 得接受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得应用,认识并理解化学这 门学科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得重要作用。 (2)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认识得过程,体会科学探究得基本方法,提高理 解氧化跟还原得相互依存与对立统一得辩证关系。 (3)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得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得观点、科学得态度、探 索得精神学习化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学会用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得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得本质及有关概念 2、教学难点: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得本质就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得应用 三、教学程序: 1、[复习引入]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许多化学反应,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得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得种类得多少,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四个基本反应类型。作如下得表格,帮助学生回忆知识点。 四种基本类型得反应(列举几个反应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反应类型,达到回忆知识得目得。)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翔宇监利中学高一化学导学案 2.3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知识回顾】 标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CuO FeSO 4 Cl 2 Na 2SO 3 H 2O Na 2SO 4 Na 2O NaOH MgCl 2 Al 2S 3 O 3 KClO 3 Na 3PO 4 MnO 2 KMnO 4 K 2MnO 4 CaCO 3 NH 3 NH 4NO 3 化合价口诀: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来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探索新知】 一.氧化还原反应 1. 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O____氧,发生了_______反应,是________剂;H 2 ____氧,发生_______反应,是_________剂。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判断下列几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若为氧化还原反应再分析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如何变化。 2↑ (2)H 22O 【思考】 (1)判断反应Fe+CuSO 4=FeSO 4+Cu 中的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该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是否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3)如何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请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定义下列概念: 氧化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产物:____________ __。 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用“是”或“否”填空) (1) Fe+S =FeS ( ) (2)Fe+2HCl=FeCl 2+H 2↑( ) 3. 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1) 写出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析电子得失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 )e - Na Na + 化合价( ),被( ) ( )e - Cl Cl - 化合价( ),被( ) 形成离子化合物时,某元素原子失去电子,则该元素化合价________,含该元素的物质是________剂,发生_______反应;某元素原子得到电子,则该元素化合价________,含该元素的物质是________剂,发生_______反应。 (2)写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共用电子对偏移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共用电子对 ( ) H H (+1价) 化合价( ),被( ) 共用电子对( ) Cl Cl (-1价) 化合价( ),被( ) 形成共价化合物时,共用电子对偏离某元素,则该元素化合价________,含该元素的物质是________剂,发生_______反应;共用电子对偏向某元素,则该元素化合价________,含该元素的物质是________剂,发生_______反应。 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定义下列概念: 氧化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