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的定义及划型标准
关于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1]
![关于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1]](https://img.taocdn.com/s3/m/f837763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7c.png)
关于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一、引言中小企业的划型标准对于、企业和社会各方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规定中小企业的划型标准,以便为各方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中小企业定义1.中小企业的范围:1.1 微小企业:年营业收入小于50万元,或年平均从业人数小于10人。
1.2 小型企业:年营业收入在5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或年平均从业人数在10人至50人之间。
1.3 中型企业: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或年平均从业人数在50人至200人之间。
三、中小企业化划型流程1.划型标准的确定:1.1 根据企业的年营业收入和年平均从业人数确定企业的划型标准。
1.2 划型标准的确定应综合考虑企业的规模、性质及市场地位等因素。
2.划型标准的申报:2.1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相关部门申报划型标准。
2.2 申报材料包括企业的财务报表、从业人员情况、经营范围等相关资料。
2.3 相关部门在收到申报材料后,会进行审核和核实。
四、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维护与调整1.执行划型标准的监督:1.1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划型标准执行的监督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日常监管。
1.2 监督包括对企业划型标准的合规性检查和违规行为的处理。
2.划型标准的调整:2.1 划型标准可以根据经济环境、政策法规等因素进行调整。
2.2 划型标准调整前应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确保调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小企业:根据《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法》第二条,指在法律法规范围内注册登记的企业,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微小企业:根据《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法》第三条第一款,指年营业收入小于50万元,或年平均从业人数小于10人的企业。
3.小型企业:根据《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法》第三条第二款,指年营业收入在5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或年平均从业人数在10人至50人之间的企业。
4.中型企业:根据《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法》第三条第三款,指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或年平均从业人数在50人至200人之间的企业。
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

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中小微企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企业,它们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支持和管理中小微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划分标准。
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是划分中小微企业的主要标准之一。
一般来说,按照企业从业人数或者年度销售收入来进行划分。
按照我国的相关规定,中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如下,微型企业从业人数不超过10人,年度销售收入不超过1000万元;小型企业从业人数不超过50人,年度销售收入不超过5000万元;中型企业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年度销售收入不超过3亿元。
二、资产规模。
资产规模也是划分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般来说,按照企业资产总额来进行划分。
资产规模的划分标准可以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进行调整,但一般来说,资产总额在一定范围内的企业可以被划分为中小微企业。
三、市场地位。
中小微企业的市场地位也是划分标准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市场地位可以通过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市场份额、品牌知名度等方面来进行评估。
市场地位较低的企业可以被划分为中小微企业。
四、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也是划分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般来说,创新能力可以通过企业的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成果、专利拥有量等方面来进行评估。
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可以被划分为中小微企业。
总的来说,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是多方面综合考量的结果,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申报。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中小微企业脱颖而出,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信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工信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就业、推动创新和提升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工信部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一、中小企业的定义中小企业是指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资产规模和人员规模划分的企业类型。
根据工信部的规定,中小企业主要分为三类: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
微型企业是指从业人员不超过10人,年度营业额不超过100万元,资产总额不超过30万元的企业。
小型企业是指从业人员不超过100人,年度营业额不超过1000万元,资产总额不超过300万元的企业。
中型企业是指从业人员不超过300人,年度营业额不超过3000万元,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
这样的划分标准主要是为了量化地界定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支持措施的落地提供依据。
二、中小企业的特点中小企业相比于大企业,在规模和资源方面有着明显的差距。
但是,中小企业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 灵活性:中小企业通常拥有灵活的管理结构和决策机制,更容易快速调整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 创新性:中小企业拥有更多的创新潜力和创业精神,能够更加灵活地推动技术和产品的创新。
3. 就业机会:中小企业是创造就业机会的关键力量,可以为大量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稳定社会就业形势。
4. 区域发展:中小企业分布广泛,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不仅仅在大城市起作用,也能够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
5. 市场多样性:中小企业创造了多样化的市场供给,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意义工信部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意义深远。
首先,这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根据划分标准,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提供差异化的扶持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
其次,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企业中小型的划分标准

企业中小型的划分标准在我国,企业按照行业门类、大类、中类和组合类别,依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或替代指标进行划分。
现阶段,将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四种类型。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1. 大型企业: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2. 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或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3. 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企业。
4. 微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的工业企业,以及从业人员30人以下的非工业企业。
以上是根据《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的附表中的划分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行业的企业划分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农、林、牧、渔业的企业,营业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工业企业的划分标准为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企业。
此外,规模以上大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划分标准也有所不同。
规模以上大中小型工业企业需同时满足所列指标的下限,否则下划一档。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1. 大型企业:从业人员10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40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2. 中型企业: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或从业人员10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企业。
3. 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或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
4. 微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企业。
以上是企业中小型的划分标准。
具体划分标准可能因评奖年度和奖项类别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建议您查阅相关文件或联系相关机构获取最新信息。
中小微企业划型标准

中小微企业划型标准中小微企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划型标准,以便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和支持政策的制定。
首先,中小微企业的划型标准主要包括企业规模、经营状况、所有制形式等方面。
企业规模是划分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标准之一,通常是以年营业额或者年从业人数来衡量。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规定,企业规模一般分为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
微型企业是指年营业额不超过2000万元或者年从业人数不超过50人的企业;小型企业是指年营业额不超过5000万元或者年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的企业;中型企业是指年营业额不超过2亿元或者年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的企业。
其次,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是划分标准的重要考量因素。
经营状况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规模、市场占有率等方面。
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通常以企业的利润水平来衡量,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往往被认为是健康发展的企业。
资产规模是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表现之一,它反映了企业的财务实力和资产规模。
市场占有率是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和市场地位。
最后,中小微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也是划分标准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所有制形式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
国家对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因此对企业的所有制形式进行划分,有利于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总的来说,中小微企业的划型标准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通过对企业规模、经营状况、所有制形式等方面进行划分,有利于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和支持政策的制定,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希望通过不断完善和落实划型标准,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就业的增加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小微划分标准

中小微划分标准
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是指将企业按照不同的经济规模进行划分,并制定不同的政策和支持措施。
在中国,中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企业规模:按照企业从业人数、资产规模或年营业收入等指标进行划分。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从业人数一般在300人以下,资产总额在3000万元以下,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
2. 实际控制人身份:按照实际控制人的身份进行划分,例如个体工商户、私营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
3. 行业领域:按照企业所属的行业进行划分,例如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
4. 注册类型:按照企业的注册类型进行划分,例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等。
5. 利润水平:按照企业的年度净利润或资产收益率等指标进行划分。
中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可能存在差异,但一般来说,以上各项指标是常见的划分标准,用于确定企业的经济实力和规模,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支持措施。
中小微企业划型标准

中小微企业划型标准中小微企业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生产经营能力,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自主经营自主决策权,主要由自然人或者少数股东出资经营的企业。
中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促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推动创新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为了更好地支持和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制定中小微企业的划型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一、企业规模。
中小微企业的规模是划分的首要标准之一。
一般来说,按照企业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等指标来划分。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中小微企业的从业人数一般在500人以下,资产总额在5000万元以下,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
二、经营状况。
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是划分的重要标准之一。
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
企业应该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也应该达到一定的标准。
三、创新能力。
中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是划分的重要标准之一。
包括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等方面。
企业应该具备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能够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同时在管理方面也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社会责任。
中小微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划分的重要标准之一。
企业应该具备良好的企业文化,关注员工福利,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等。
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还要注重环保、公益慈善等方面。
五、发展潜力。
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潜力也是划分的重要标准之一。
包括企业的市场前景、行业发展趋势、技术积累、人才储备等方面。
企业应该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有望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小微企业的划型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判体系,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规模、经营状况、创新能力、社会责任和发展潜力等方面。
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企业,才能被认定为中小微企业,从而享受相关政策支持和优惠待遇,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根据中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划型标准,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中小微企业的定义及划型标准

中小微企业得定义及划型标准中小微企业得定义及划型标准(一)中小微企业定义这一概念来源于《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得通知》(),主要内容包括:一就是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二就是适用得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与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仓储业, 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网与相关服务),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其她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与其她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与娱乐业等);三就是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依法设立得各类所有制与各种组织形式得企业、个体工商户与规定以外得行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二)以统计部门得统计数据为依据,各行业划型标准具体为:国税函[2012]61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大中小微企业税收划型统计问题得通知1.农、林、牧、渔业。
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得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得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得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得为微型企业.2.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得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得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得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得为微型企业。
3.建筑业。
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得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得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得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得为微型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微企业的定义及划型标准
中小微企业的定义及划型标准
(一)中小微企业定义
这一概念来源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二是适用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三是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类所有制和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规定以外的行业。
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
(二)以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各行业划型标准具体为:
国税函[2012]61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大中小微企业税收划型统计问题的通知
1.农、林、牧、渔业。
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2.工业。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3.建筑业。
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
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4.批发业。
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5.零售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6.交通运输业。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7.仓储业。
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8.邮政业。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9.住宿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0.餐饮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
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1.信息传输业。
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3.房地产开发经营。
营业收入20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
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4.物业管理。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8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6.其他未列明行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三)注意与小型微利企业的区别
小型微利企业,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对其明确,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
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中小微企业与小型微利企业的区别在于:
一是适用对象不同,中小微企业的适用对象不仅包括企业所得税纳税人,还包括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个人所得税纳税人,适用对象远比小型微利企业宽泛;
二是划分标准不同,小型微利企业是根据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资产总额这三项指标来划分,而中小微企业的划分指标则是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三项,区别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