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活引入课堂 浅谈乙酸教学渗透案例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生活素材的“乙酸”教学设计

基于生活素材的“乙酸”教学设计

基于生活素材的 乙酸 教学设计章淼鑫㊀何彩霞摘㊀要:高中必修阶段有机化学教学强调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选择与生活贴近㊁学生又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展开教学,是做好教学设计的重要策略㊂在必修2 乙酸 的教学中,基于对乙酸知识内容㊁教学价值以及学情的分析,选取 酿造醋与勾兑醋有何区别 这一生活素材来设计学习活动,教学中关注实际问题与化学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习乙酸的性质,建立 现象/用途⇌性质⇌结构 之间的关联,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认识思路与方法㊂关键词:乙酸;生活素材;教学活动设计章淼鑫,北京市育英学校,教师;何彩霞,北京教育学院,教授㊂㊀㊀高中必修阶段有机化学的教学,属于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开端,应强调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于人们生活㊁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起到的重要作用[1-3]㊂此时,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对有机物的结构特点㊁典型反应以及学习模式的认识水平都处于初级阶段㊂如果在教学中,能将对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生活融合,注重有机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展开学习[4],就能自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构筑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和 现象/用途⇌性质⇌结构 的学习方式㊂相反,如果只是在知识本体上下功夫,那么教师发挥的空间也很受限,学生学习的过程就缺少生活的温度,也很难将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失去了必修阶段有机物本应承担的学科育人价值㊂就必修阶段的 乙酸 教学而言,其所涵盖的知识内容并不多,难度也不大(酸性和乙酸的酯化反应),应该把重心放在对 好 素材的挖掘上,并基于素材设计教学活动,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㊂为此,本文选择以 酿造醋与勾兑醋的区别 为素材来展开教学,现就教学设计简介如下㊂㊀㊀一㊁教学内容分析及素材的功能价值‘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必修课程 主题4:简单的有机物化合物及其应用 中明确要求[1]: 以乙烯㊁乙醇㊁乙酸㊁乙酸乙酯为例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 ; 认识乙烯㊁乙醇㊁乙酸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和应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 ;强调对官能团的认识,以及应用(用途)㊁性质㊁结构之间的关联, 提倡采用实验观察现象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等策略进行教学 ;并给出了 我国酿酒技术与酒文化 ㊁ 我国酿造技术与81食醋文化 等情境素材建议㊂在人教版教科书中,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属于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教材编排的内容顺序依次是 结构(乙酸组成及其官能团)ң性质(酸性,乙酸的酯化反应)ң应用 [5],体现了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模式,且为教师如何挖掘和利用素材指明了方向㊂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2],学生对乙酸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更为熟悉,可以从实际素材出发,引导学生从应用去关联性质,再从性质去关联结构㊂这样的关联顺序(现象/用途⇌性质⇌结构)既体现了知识的逻辑,也更符合学生对乙酸的认识发展㊂对于教学素材的应用,不能拿来就用,而是要经过精心设计,使之与学科知识串联,承担起学科的育人功能㊂如图1所示,本节课以醋的真实素材为主线,围绕 酿造醋与勾兑醋的区别 ,将化学知识(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融合于实际的情景中,促使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化学问题㊂通过亲身观察体验,资料阅读和实验设计验证,建立 现象/用途⇌性质⇌结构 之间关联的思路,并且应用思路解决问题㊂除此之外,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感知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传统文化/技艺,关注生活,形成从化学视角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㊂图1㊀素材与乙酸知识结构、知识价值的分析框架图㊀㊀二㊁学情分析做好学情分析,可为教学内容的取舍㊁教学起点的确认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指明正确的方向㊂课前,通过前测了解学生:①对乙酸用途的了解;②关于用途与酸性之间的关联能力;③关于酸性与结构之间的关联能力㊂前测情况见表1㊂表1㊀前测的3个问题及学生的典型回答序号列举醋(乙酸)在生活中的用途解释用途背后的原因从结构上解释为何乙酸具有酸性1除水垢乙酸与CaCO3㊁Mg(OH)2反应不会2除锈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因为有羟基3醋泡蛋乙酸与蛋壳(CaCO3)反应羟基能电离出H+4鉴别真假黑米与花青素反应(酸碱指示剂原理)-㊀㊀从学生的回答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乙酸(醋)在生活中的多种应用(少则2种,多则4-5种),了解乙酸的酸性,并基本能关联乙酸酸性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正确率79%);但在结构关联酸性方面,多数学生不会(占55%),部分学生也只是基于 羟基 去分析酸性(占14%),因此在结构关联性质方面需进一步引导和提高㊂从学生学习能力来看,虽然此阶段刚接触有机化学,但经过之前对乙醇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乙醇及其官能团羟基的一些特性,且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感知了羟基与乙醇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对建立 现象/用途⇌性质⇌结构 之间的关联思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㊂从学生心理情况来看,乙酸是醋的重要成分,学生对其很熟悉,但同时对醋又陌生,像 酿造醋和勾兑醋有何区别 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少关注,却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㊂综上分析,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可适当淡化91乙酸酸性与用途的关联,利用好素材,迅速过渡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对乙酸官能团的认识以及酯化反应的学习,并引导学生多次关联乙酸的结构(官能团)与性质,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逐步建立 结构⇌性质⇌用途 的思维模式㊂此外,还应合理把握教学难度,学生只要能认识乙酸㊁乙酸乙酯的结构㊁官能团,并能结合典型事例认识官能团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即可,尊重学生认识能力的螺旋式上升规律㊂㊀㊀三㊁教学目标及教学活动设计(一)教学目标基于上述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①知道乙酸的组成与结构特点,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关联乙酸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点(羧基);②建立现象/用途⇌性质⇌结构之间关联的学习思路,并应用思路解决问题;③了解传统酿造工艺,关注传统文化/技艺;关注生活,形成从化学视角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如醋的鉴别等)㊂其中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是教学重点,乙酸的酯化反应为教学难点㊂(二)整体教学思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学中以真实问题(酿造醋和勾兑醋的比较)为情景,通过对两种醋的观察分析,结合醋的传统酿造工艺的阅读材料,认识并预测乙酸的性质,在此过程中建立 方法⇌性质⇌结构 之间的关联,并通过实验验证乙酸的酯化反应,认识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和有机反应之间的关系,其教学思路见图2㊂图2㊀ 乙酸 教学结构图(三)主要教学活动设计环节一:从醋的妙用认识乙酸的官能团-羧基[问题1]为何乙酸可以除水垢,乙醇不可以呢?(给出乙酸㊁乙醇的结构式)[学生活动1]从乙酸酸性关联结构,对比乙酸㊁乙醇,认识乙酸的官能团羧基㊂[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出发,列举学生熟悉的醋在生活中的妙用,引出背后的化学原理,即从乙酸的结构特点认识乙酸有酸性㊂环节二:通过醋的鉴别认识乙酸的性质[问题2]用 化学的眼光 观察白醋,你能发现乙酸的什么性质㊂[学生活动2]观察讨论,根据现象说出乙酸的性质:①看-白醋为无色液体-说明乙酸能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②闻-有刺激的酸味-说明乙酸具有刺激性气味和挥发性㊂[问题3]乙酸的溶解性主要是由其结构中的哪个基团决定?为什么不是甲基?[学生活动3]从性质出发,关联影响乙酸性质的官能团:羧基㊂对比乙烷与乙酸的性质㊁结构:乙烷中也有甲基,但不溶于水㊂[小结]通过对比,进一步体会羧基对乙酸性质的影响㊂[设计意图]通过对白醋的亲身观察,增加对乙酸性质的感性认识㊂[问题4]比对酿造醋与勾兑醋有何区别?[学生活动4-1]对比分析两种醋,寻找不同之处:①看-配料表不同㊂勾兑醋的原料中添加了冰醋酸,酿造醋的原料就是水㊁大米,糖㊂②闻-气味不同㊂酿造醋中有特殊的香味,类似于米酒的香味;勾兑醋的气味主要是乙酸的气味㊂③摇-起沫状态不同㊂相比勾兑醋,酿造醋产生的泡沫更细密,持续时间更长㊂[追问] 香气 ㊁ 泡沫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4-2]认真阅读资料卡片,寻找线索(资料卡片内容见图3)㊂资料中提到,乙酸能与乙醇缓慢发生反应,生成了乙酸乙酯,这是一种微带果香的有机物㊂[酯化反应的方程式]02图3㊀资料卡片(1-传统酿醋工艺;2-液体起沫原因)[问题5]乙酸的性质与其结构有何关系?[问题5-1]从微观结构的角度来看,乙酸为什么能发生酯化反应?[学生活动5-1]从性质关联结构:因为有羧基㊂[问题5-2]羧基在酯化反应中是如何变化的?[学生活动5-2]观察板书上的化学方程式,得出脱水过程:羧基与羟基反应㊂乙酸脱去羟基,乙醇脱去羟基上的氢,二者结合生成水㊂[小结]通过上述讨论,学生已经在乙酸的现象/用途ң性质ң结构三者之间建立了关联㊂对于有机反应物,我们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官能团,关注的角度应基于化学键的变化 即成键㊁断键的位置与方式㊂[问题5-3]假设某有机物也含有官能团羧基,你能够预测它的化学性质吗?[学生活动5-3]从官能团出发,关联性质:该物质应具有①酸性;②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结构关联性质)㊂[过渡]知道了物质的性质,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来挖掘该物质的用途㊂随着有机化学学习的深入,大家一定会有进一步的认识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㊂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验来进一步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㊂[设计意图]基于真实情境,分析对比酿造醋和勾兑醋的区别,进一步学习乙酸的性质,建立 现象⇌性质⇌结构 的关联思路㊂环节三:通过实验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问题6]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乙酸的酯化反应?[问题6-1]乙酸与乙醇在常温条件下需十多年才可以达到平衡[3]㊂如何设法加快其反应速率?[学生活动6-1]调用化学平衡知识,得出所需药品及反应条件:①加热-增大反应物浓度(教师展示乙酸为冰醋酸,乙醇为无水乙醇);②增大反应物浓度-药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③是否用催化剂(教师介绍用浓硫酸)㊂[演示乙酸的酯化反应]其实验装置见图4㊂为了更好地说明碳酸钠溶液的作用,在接收装置处添加对比实验㊂图4㊀乙酸酯化反应装置图[学生活动6-2]仔细观察实验,特别注意12两根试管中的不同现象,思考原因㊂[问题7]实验现象分析-乙酸乙酯的性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㊂[问题7-1]如何证明乙酸能与乙醇反应?(撤走酒精灯,取出试管充分振荡,静置)[学生活动7-1]根据实验现象以及乙酸㊁乙醇的性质分析:两根试管中液面上出现了一层无色透明油状液体㊂由于乙酸与乙醇都能溶于水,推测这种油状物质就应该是乙酸乙酯㊂扇闻乙酸乙酯的气味㊂[问题7-2]通过对比实验,分析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㊂(给出乙酸㊁乙醇㊁乙酸乙酯的性质,见表2)表2 乙酸㊁乙醇㊁乙酸乙酯的相关物理性质物质沸点/ħ密度/(g/mL)水溶性/(g/mL)乙酸117 91 05互溶乙醇78 50.7893互溶乙酸乙酯770.908 08㊀㊀[学生活动7-2]结合实验现象和各物质性质,推测饱和碳酸钠的作用:①可以观察到碳酸钠溶液中收集的乙酸乙酯明显更多,说明碳酸钠溶液可以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②振荡后,含有酚酞的碳酸钠溶液褪色,说明碳酸钠可以除去乙酸;③乙醇与水可以任意比互溶,可以溶解油层中的乙醇㊂[设计意图]通过实验验证和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通过对比实验,更科学地证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㊂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按照上述主要环节依次推进,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按照 素材-方法/用途-性质-结构 的逻辑生成本节课的教学板书㊂在课的结尾,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认识 这一问题引发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和反思,促进学生知识的形成和思路方法的领悟㊂㊀㊀四㊁教学反思与以往教学不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基于一个真实问题情境,并结合传统文化技艺,能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能较好地体现化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和育人价值;在教学中,注重通过反思概括活动,在多个环节强调 现象/用途⇌性质⇌结构 关联的思路方法,并通过结构化的板书(见图5)将这一思路方法显现出来,重在引导学生形成结构化的化学知识,并基于结构化的知识形成认识实际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㊂图5㊀ 乙酸 教学板书设计本节的教学设计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之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 酿造醋与勾兑醋比较 环节的设立,课堂的开放度增大,相应地,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包括知识储备和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二是由于真实问题的复杂性,在解决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材料,因此如何有效㊁简洁地为学生准备这些材料,并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些材料,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也值得我们教师思考和重视㊂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1-23.[2]何彩霞.关注学生认识发展的化学教学 以必修2 乙醇 为例[J].化学教学,2013,(12):29-31.[3]白建娥.新课改下的 乙酸 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J].化学教育,2009,(11):17-19.[4]姜丽莉,何彩霞,班文岭,李春红.用生活情境驱动化学学习 以高中‘化学2“ 乙酸 教学为例[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4,(10):5-9.[5]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㊃化学(必修2),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5-76.22。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学设计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学设计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乙酸的基本性质和物理性质;2.学会乙酸的制备方法;3.学会测试乙酸的实验方法;4.了解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乙酸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测试;2.难点:乙酸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实验用具和实验材料、有关乙酸应用的实例;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和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教师用PPT呈现乙酸的图片,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乙酸,了解过乙酸的用途。

Step 2:知识讲解(20分钟)1.首先,教师对乙酸的基本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解释。

解释时可以通过PPT课件来讲解,如乙酸的化学式、结构式、性质、颜色、气味等。

2.其次,教师讲解乙酸的制备方法,包括酒精醋发酵和化学制备两种方法。

并通过实验视频或实物来展示制取乙酸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Step 3:实验操作(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2~3人。

2.实验1:酒精醋发酵法制备乙酸。

实验步骤:a.用100毫升酒精装满酒精灯。

b.加入适量的酵母。

c.用玻璃棉塞住烧嘴口。

d.放置一段时间,观察酒精发酵的反应。

e.过滤产生的液体,得到乙酸溶液。

实验分析: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过程中的气泡产生、液体颜色变化等现象,来判断酒精是否经过发酵生成了乙酸。

3.实验2:化学制备乙酸。

实验步骤:a.将酒精和醋酸铅溶液混合。

b.继续加入适量的醋酸铅,反应一段时间。

c.过滤得到乙酸溶液。

实验分析: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过程中的气味变化、液体颜色变化来判断实验结果。

Step 4:实验测试(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乙酸的测试。

2.学生可以通过PH试纸测试酸碱性,通过氧化银进行类似乙醛的测试等。

3.学生可以分别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相应的解释。

Step 5:应用探究(20分钟)1.教师以乙酸的应用为例,如食醋的用途、醋酸纤维素的制备等,来引导学生思考乙酸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场景和意义。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化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酸》学校:咸阳高新一中姓名:侯永柱第三节乙酸教学设计陕西省咸阳市高新一中侯永柱 712023 教材分析新教材必修2中把《乙酸》安排在乙醇之后,用食品中的有机物这条线索贯串一个单元的知识点,着眼于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体现的最大特点是探究性和趣味性。

乙酸是紧接乙醇、乙醛之后,作为羧酸的代表物,学生己学习了乙醇含氧衍生物,初步掌握了以官能团的特征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

教法学法2011年2月,咸阳教研网转载中国教育报《学生的学是有效课堂之源》,提出“只有从学生学习出发的教才是有效的,离开了学生的学的教是走不通。

回到学生的学习上去就是有效课堂的“源”,即课堂教学应该从学习出发,从教走向学,以学习为先”。

学情分析在趣味吸引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以实验为基础,采用实物、模型、实验、多媒体课件、导学案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增大课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不断地亲身参到课堂中,用化学的趣味吸引,练习、反思、巩固。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掌握乙酸的性质,理解酯化反应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验、研究体验,从整体感知,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感知与体验,学会自己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概念、特点及本质教具准备:1,乙酸分子的球棍、比例模型、投影仪;冰醋酸、乙醇、浓H2SO4、Na2CO3溶液、试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

2.设计学案,学生收集食醋的来历,乙酸的用途,糖醋鱼的做法教学过程[引言]上一节学习乙醇时了解到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乙酸,食醋的主要成分为乙酸,请一位同学来讲食醋的来历:传说古代山西省有个酿酒高手叫杜康。

《乙酸》教案设计

《乙酸》教案设计

《乙酸》教案设计课题名称:乙酸一、教学目标1.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2.掌握乙酸的制备方法;3.理解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点乙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食醋、酸奶等,引导学生思考乙酸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2.学习乙酸的基本概念(15分钟)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图示和实物演示,了解乙酸的定义、分子式、结构式、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学习乙酸的制备方法(30分钟)3.1乙醇发酵制备乙酸教师通过图片、实物演示和实验视频,向学生讲解乙醇发酵制备乙酸的方法、反应原理和实验步骤,并引导学生分析反应机理。

3.2氧化乙醛制备乙酸教师简要介绍氧化乙醛制备乙酸的方法,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一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4.学习乙酸的应用(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乙酸在日常生活、工业和医学中的广泛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乙酸的实际应用,如酒精中毒急救、食品防腐等。

5.实验操作及分析(30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乙酸的认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制备乙酸,并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总结(10分钟)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五、课堂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实验精神。

通过实验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乙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使其更好地理解乙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2.实验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实验精神。

3.讨论教学法: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促进他们思维的活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七、教学资源及准备1.多媒体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等;2.实验器材和药品:乙醇、酵母、氢氧化钠、硫酸等;3.实验操作指导书、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图示材料。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乙酸》教学设计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乙酸》教学设计

《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乙酸》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二、教案:管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

按投影片上的装置(制乙酸乙酯的装置)组装好。

【引导学生观察】:1、装置的特点2、实验完毕时,产物的颜色、状态、气味,3、轻轻振荡右边的试管,继续观察碳酸钠溶液中酚酞的红色有何变化?液面上的无色液体所发生变化?【小结】通过实验得出:乙酸与乙醇在有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可以发生反应,实验中生成得有果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叫乙酸乙酯。

像这种酸跟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 + H2O【多媒体动画模拟】酯化反应的化学键断裂过程。

(同位素示踪法)【投影】[讨论]1、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2、导管为何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3、为何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4、为什么轻轻振荡后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为什么发生变化?5、如何分离得到的乙酸乙酯?练习酯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总结酯化反应的本质:酸脱羟基醇脱氢讨论、交流回答积极大胆分析、讨论能力,加强实验的安全意识、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自主建构知识加强对于难点方程式的记忆三、点评:乙酸是学生继乙醇之后接触到的第二个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本节课结合了新课程理念,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较为优化组合,关键是要通过酸模型、多媒体课件、实验等直观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官能团”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课件展示分析,自行总结、归纳乙酸的化学反应类型与分子结构中化学键断裂的关系。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于相关知识的重新关注,做到知识感性重现。

总结归纳后再重新针对新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并验证。

做到知识的系统化。

本人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要多元化新课程中,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课中,要求学生能够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等能力,培养学生教学中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教案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乙酸教案【背景与教材分析】本案例是以《高中化学必修二》中的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中课堂教学的两个情景为背景设计的,分别是学生合作拼装乙酸的球棍模型和学生分组合作验证乙酸的酸性。

我们崇义中学是省重点学校,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年青老师。

该节课是一节公开课,高一(10)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化学基础较好,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进来,为师生互动营造了非常良好的氛围。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了解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2、通过乙酸结构、性质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的重要影响。

3、学生能用已知的知识解释见有机物的性质。

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难点:从结构角度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具:多媒体、乙酸、冰醋酸、球棍模型、镁带、NaHCO3粉末、乙酸溶液、石蕊、教学过程:[引入]糖醋鱼,松鼠桂鱼,香甜可口,酸酸的,看得人直流口水,你知道他们的美味离不开一种重要的调料,是什么吗?[多媒体展示课题]《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乙酸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我们常用的调味品食醋,其主要成分就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普通醋含醋酸3%~5%,山西陈醋含醋酸7%。

[自主学习]观察乙酸(颜色、状态、气味),并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

[多媒体]一.乙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气味: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沸点:117.9℃(低,易挥发)熔点:16.6℃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思维延伸]温度低于熔点时,无水乙酸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

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乙酸的一些外观特征,那么乙酸分子的内部结构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乙酸分子的结构模型。

[多媒体] 学生观察乙酸分子的模型。

[学生活动]书写乙酸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

[多媒体]二、乙酸的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 C2H 4 O2官能团:羧基(—COOH)对乙酸的结构进行简单分析。

乙酸教学设计

乙酸教学设计
陪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增强对乙酸进行酯化反应的认识,以事实为依据认识新物质。
六、教学评价设计
当堂检测
1.关于乙酸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B、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C、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D、乙酸分子里有四个氢原子,所以不是一元酸
2、酯化反应属于( )
2、乙酸乙酯密度小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度非常小
3、含有乙酸和乙醇等杂质
4、溶解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观察
5、催化剂、吸水剂
6、防止倒吸
学生听讲做笔记
构成悬念,引发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突出结构对性质的决定作用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锻炼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
学生回答:根据复分解反应“强酸可以制取弱酸“的规律,比较得出乙酸酸性比碳酸强。
学生听讲思考原因
学生讨论脱水方式,无法确定
老师给出同位素示踪法学生确定了脱水方式明确了断键位置。积极做笔记,练习酯化反应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看到液体分层,上层呈油状,并闻到香味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回答:
1、加乙醇,再加浓H2SO4最后加乙酸 浓硫酸密度大且稀释放大量热
在一直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加入2ml浓H2SO4和2ml乙酸,按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讲产生的蒸汽经导管通到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后提问学生:
1、为什么先加酒精后加浓硫酸
2、乙酸乙酯为什么浮在液面上
3、蒸出的乙酸乙酯中含有哪些杂质
4、Na2CO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液的作用
A.中和反应 B.不可逆反应 C.离子反应 D.取代反应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之-乙酸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之-乙酸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本节课题
生活中的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
三维目标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掌握乙醇的结构
2.通过对比实验确定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思维
3.掌握有机物结构测定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提炼的课题
乙醇结构推断,官能团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有机物结构测定的基本思路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导入
新课
物质
乙醚
辛烷
乙醇

现象
问题1:怎么证明乙醇与钠反应所放气体是什么气体?
问题2:通过这个实验你得出乙醇的结构式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以上两个问题由小组展示
4.总结乙醇结构特点:
5.提出官能团的概念:
展示PPT
师生互动
巡回观察学生做实验,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指定小组或由小组主动回答问题
总结知识
观察PPT.
看书并回顾旧知识
根据化学键理论写出乙醇、乙醚、辛烷的结构式
认真做实验
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准确的记录下来
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学
探究
实验
课堂
交流
从生活中所用酒精引入课题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教学:
展示乙醇,学生观察,结合阅读教材内容,提问学生归纳乙醇的重要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结构教学:
1.回顾初中乙醇的分子式,让学生上黑板根据化学键理论写出乙醇可能的结构式:
2.同理让学生写出乙醚和辛烷的结构式:
3.学生做探究实验:
在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金属钠,把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生活引入课堂浅谈乙酸教学渗透案例设计
发表时间:2012-12-19T14:01:23.42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2年18期作者:刘金蓉[导读] 我国是一个酒的国度,五粮液享誉海内外,国酒茅台香飘万里。

刘金蓉(重庆市南川隆化职业中学校重庆南川 408400)【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用途。

2.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辨证认识乙酸的弱酸性,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含义。

2.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3.通过洗水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乙酸的分子结构和酯化反应
【教具准备】乙酸溶液、石蕊试液、pH试纸、Na2CO3溶液、鸡蛋壳、试管、镊子、滴管、烧杯、食醋、无水乙酸、浓硫酸、无水乙醇、饱和Na2CO3 溶液、铁架台、单孔胶塞导管,酒精灯、火柴、烧水电棒、水垢锅【教学过程】
[引入]你们碰见过这样的情况吗?[师]展示有水垢的水壶或烧水棒如何才能将水壶中的水垢洗干净呢?
[生]思考、回答、 1.用盐酸 2.用硫酸 ……[师]很好,在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生] 在生活中我们用醋来洗[师] 对,在生活中我们用醋来清洗水垢,可是你知道是什么原理吗?通过今天的学习就清楚了。

(联系生活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投影板书] 乙酸
[师] 展示冰醋酸和食醋,引导同学观察状态和闻乙酸的气味。

(展示化学物质和生活中的用品,加强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和学习的联系) [投影板书]一、物理性质
乙酸俗称醋酸,食醋的主要成分就是乙酸;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熔点16.6℃,低于16.6℃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

乙酸易溶于水和酒精。

[投影板书]二、结构
[师]展示结构模型、讲解(用看得见的模型来加强对结构的认识) [投影板书]分子式:C2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OOH
[动画展示] 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
[投影板书]三、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
[师]根据名称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想到,乙酸是一种酸,具有酸的通性请你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试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乙酸具有酸性: [生] 讨论设计方案,交流,
[师] 点评:可行方案有四
方案一:往乙酸溶液中加石蕊试液。

方案二:用玻璃棒取乙酸溶液于pH试纸上,测pH。

方案三:将鸡蛋壳放入盛有乙酸溶液或食醋的烧杯中(联系生活的实验)方案四:将Na2CO3溶液加入到乙酸溶液中。

[生] 分组实验,报告结论
[师] 点评
[投影板书]结论:乙酸一种比碳酸酸性强的弱酸
[过渡]我国是一个酒的国度,五粮液享誉海内外,国酒茅台香飘万里。

“酒是越陈越香”。

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联系生活,使化学学习更有实际意义,也提高学生兴趣)(投影展示图片资料)
[投影板书] 2.乙酸的酯化反应
[师](演示实验3-4改进版)
实验过程:大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振荡加入2 ml乙酸和2 ml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2 滴酚酞溶液。

如图实验。

观察:①反应后饱和Na2CO3溶液上层有什么现象? ②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生] 饱和Na2CO3溶液的红色消失,上层有油状液体,伴有一种香味, [生] 饱和Na2CO3溶液的红色消失,上层有油状液体,有臭味
[师生共同分析现象]…… [投影板书]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1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 2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3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投影板书] CH3COOH + HOCH2CH3 === CH3COOCH2CH3 + H2O 酯化反应:酸和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师] 讲解 1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 2浓硫酸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演示] 酯化反应动画 [师] 用示踪原子法分析酯化反应过程。

[追问] 从另一个角度,酯化反应也可以归于前面学习的哪种反应类型? [生] 取代反应 [补充]水果熟了也产生一些酯类,闻起来很香(联系生活)习题: 1.关于乙酸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B.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C.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D.乙酸分子里有四个氢原子,所以不是一元酸 2.我们美丽的海南有很多的酸橘子,跟食醋一样,也很”酸”,那么,它可以用来除去水垢吗?(联系生活,加强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