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音乐学院考研复习资料 西方音乐史 不同时期音乐表现

合集下载

考研西音史 第五课 古典主义音乐

考研西音史 第五课  古典主义音乐

五、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在形态上的特征:旋律:句法清晰,结构方整节奏:灵活多变,形成周期性的结构调式:大小调体系充分发展和声:取消了数字低音写法,使用大小调和声体系织体:主调织体为主,复调织体为辅情绪发展:崇尚理性讲究感情约束和谐均衡曲式结构:以多乐章的套曲结构为主,奏鸣曲式十分盛行管弦乐队编制:编制较为完整,包括弦乐、管乐(铜、木)、打击乐古典(classic)含义:传统的、古代的;经典的、典范的;优秀的,一流的。

18世纪中叶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欧洲音乐出现一股注重理性、强调逻辑、制定规范的潮流,被称为“古典主义时期”。

“古典音乐”概念较宽泛。

它与现代音乐、流行音乐、民间音乐等概念相对应,一般指欧洲传统作曲技法进行创作的音乐。

甚至可以包括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当代作曲家使用传统技法创作的音乐。

18世纪法国兴起了“百科全书派”思想家伏尔泰、狄德罗、卢梭为代表的启蒙主义运动,他们提倡科学,提倡理性至上,反对蒙昧迷信。

在艺术领域这种理性至上的观念导致文学、美术、戏剧领域中出现了古典主义的潮流。

“古典主义音乐”即是在这一潮流中影响产生的。

古典主义音乐,在风格上追求优美、典雅、活泼、乐观,在音乐语言上讲究简洁、明晰、通俗、流畅,在结构布局上要求合乎逻辑、严谨均衡。

启蒙主义运动(The Enlightenment )18世纪中下叶,法国“百科全书派”分期:一、前古典主义时期(后巴洛克时期)(1730-1770,或1720-1750)音乐呈现多样化:喜歌剧诞生、正歌剧的改革、器乐领域在奏鸣曲、交响乐、协奏曲、以及室内乐等体裁方面的发展。

二、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1770-1830)三位大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他们的音乐活动为主体,将古典主义艺术达到高峰,成为后世的艺术典范。

、声乐领域:喜歌剧在莫扎特笔下达到巅峰。

大型宗教声乐作品:在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中均占重要位置。

艺术歌曲:贝多芬晚年创作不容忽视器乐方面:交响曲:海顿定型-----莫扎特改良------贝多芬完美协奏曲:莫扎特创古典协奏曲典范奏鸣曲:贝多芬弦乐四重奏:海顿一、前古典主义时期多样性的音乐风格:1、洛可可风格(Rococo):17世纪末,法国建筑装饰艺术中典雅精致、轻盈飘逸的风格,对应法国古钢琴和歌剧、芭蕾中的音乐风格。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总27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教材:《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授课教师:余志刚上半学期学习概况:一、古希腊和罗马音乐、中世纪音乐;二、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三;巴罗克时期音乐;四、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第一编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概述公元前6到4世纪古希腊的文化艺术空前繁荣。

第一章古希腊音乐目前留下有大约四十段左右的残篇。

古希腊音乐是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类型以及自然音与各种变化音(半音或小于半音)混合的旋律风格,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歌唱时可以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第一节古希腊的音乐生活㈠音乐与神的崇拜从词源上,“music”源于“muse”㈡古希腊的乐器古代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类乐器,里拉和阿夫洛斯分别是这两类乐器的代表。

里拉琴据说由宙斯授予阿波罗,因此演奏里拉常常与阿波罗崇拜联系。

阿夫洛斯管常常用于敬奉酒神狄俄尼索斯。

㈢诗歌的繁荣公元前9~前8世纪,盲人诗人荷马写下了不朽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这是古代希腊最早被记录下来的大型史诗。

贵族诗人萨福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缪斯。

㈣古希腊戏剧举世闻名的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悲剧演出地点:巨大露天剧场。

第二节古希腊的音乐理论问:简述古希腊哲学家对音乐的论述古希腊的音乐理论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音乐材料和构成方式的理论,它涉及音程、音阶、调式等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音乐的本质的理论,它涉及哲学、艺术美学方面的问题。

㈠音程和音阶理论毕达哥拉斯:是西方第一个以理论方式来说明和解释音乐现象的人。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

四音音列:是阿里斯多塞诺斯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之一。

古代关于旋律、音阶、调式的理论都建立在四音音列基础之上。

四音音列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形成三种类别的四音音列,即自然音列、变化音列以及更细微划分的四分音音列。

完整版西方音乐史各时期特点及其代表作

完整版西方音乐史各时期特点及其代表作

精心整理
8
〔二〕歌剧的形成及其音乐形式
• 古希腊悲剧--中世纪的宗教剧--文艺复兴时 期幕间剧、田园剧、牧歌等等中吸取养分,到巴 洛克时期形成了歌剧。
• 何为歌剧:它是一种由戏剧〔脚本〕、音乐、舞 蹈、建筑和美术等综合一体的舞台艺术形式,其 中戏剧和音乐是最重要的元素。
• 音乐形式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 管弦乐队、主导动机、序曲、幕间曲,以及舞蹈 等。
• 含义及时间界定
• 浪漫〔Romance〕一词原出于11~12世纪用罗曼语 写成的关于表达中世纪骑士侠义气概和传奇事迹 的民谣或小说。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盛行的文 艺思潮和文艺流派。

当时,欧洲各国民主革命运动高涨,法国大
革命失败导致人们对现实的失望,于是出现“自
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精神,人们以此为寄托
来创作文学艺术作品。音乐史学家把“浪漫主义
〞借用到音乐领域,义音乐的代表,即所谓的“浪漫乐
派〞。
精心整理
16
〔2〕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风格、特点
• 从风格上看:作品强烈地张扬主观情感和个性特 征,每个作曲家的作品都带有个性化的烙印。
• 从文化传统上看:作品强调民族观念,作曲家的 创作普遍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尤其是晚期 浪漫派。
3
二、西方音乐史各个时期的主要音乐家及乐器
1、古希腊古罗马音乐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4世纪) 三位悲剧作家: 埃斯库罗斯?普罗米修斯??俄瑞斯忒斯? 索夫克勒斯?俄狄普斯王??安提戈涅?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特洛伊妇女? 主要乐器: 古希腊主要有弦乐器和管乐器两类,这两类的代表乐器有两
件:一是弦乐器――里拉〔Lyre〕、二是管乐器――阿夫 洛斯管〔Aulos〕。

西方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

西方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

西方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西方音乐史一直是音乐爱好者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其深厚的历史及其所塑造的音乐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审美观念。

在考研复习期间,深入了解西方音乐史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将就西方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做出一些介绍及探讨。

一、西方音乐史的发展阶段西方音乐史可以划分为古典、浪漫、现代三个阶段。

古典音乐时期,莫扎特和贝多芬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他们所作的作品代表了古典音乐的巅峰。

浪漫音乐时期,李斯特和舒曼等人将音乐的情感表达推向了高峰,他们注重个人表现和音乐的想象力。

现代音乐时期,勃拉姆斯和马勒等人倡导了新的音乐风格和新的创作方式,让音乐呈现出更丰富多彩的形态。

二、西方音乐史的代表作品在西方音乐史上,有很多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往往代表了对应音乐阶段的最高典范。

例如在古典音乐阶段,莫扎特的《安魂曲》和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都被公认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而在浪漫音乐阶段,舒曼的《D小调第三交响曲》和李斯特的《怎样地爱你》则被视为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而在现代音乐阶段,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和马勒的《第五交响曲》则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最高典范。

三、西方音乐史的音乐形式西方音乐史中有很多种不同的音乐形式,其中最基本的音乐形式是交响曲和协奏曲。

交响曲是一种由管弦乐队演奏的,通常包含四个乐章的音乐作品。

协奏曲则是由管弦乐队和独奏器乐演奏,同样包含三个或四个乐章的音乐作品。

此外,歌剧、室内乐、钢琴曲和合唱乐等也是一些常见的西方音乐形式。

四、西方音乐史的影响西方音乐史对于现代音乐和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音乐方面,西方音乐史创造了许多稳定的旋律和和声模式,并发明了许多乐器。

这些发明和创作方式对现代音乐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化方面,西方音乐史中的音乐家和作曲家的思想和艺术创作方式也影响了许多领域和行业,如文学、哲学、绘画等。

五、结语西方音乐史是一个极其丰富和多样化的话题,提供了相当多的复习资料和知识。

天津音乐学院考研复习资料 西方音乐史 名词解释

天津音乐学院考研复习资料 西方音乐史 名词解释

奥尔加农:奥尔加农是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最早记载于9世纪末。

最初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作奥尔加农的附加声部,这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被称为奥尔加农。

奥尔加农包括平行奥尔加农,和进一步发展的华丽奥尔加农。

平行奥尔加农:平行奥尔加农是奥尔加农的一种形,最早记载于9世纪末。

它的上方声部是圣咏旋律,是主声部,附加声部以相距四度或五度的距离平行于主声部。

这种以两声部以四度或五度平行移动的奥尔加农被称为平行奥尔加农。

华丽奥尔加农:华丽奥尔加农是奥尔加农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于约12世纪。

随着复调音乐发展,奥尔加农声部从下方声部转到上方声部,并越来越表现出流动和富于变化的装饰性格,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复调风格。

复调的两个声部表现出即兴和自由特征,没有明显节拍特征,活跃、华丽的上方声部与下方缓慢、静止的圣咏声部形成鲜明对比。

孔杜克图斯(复调):孔杜克图斯是12、13世纪流行的体裁形式,既可以是单声歌曲,也可以是复调形式。

复调孔杜克图斯不依赖圣咏,以自创的旋律为基础,一般为二至四歌声部,三声部最常见,织体特点类似于第斯康特,但更规整,每个声部节拍基本相同。

每个声部都有相同的唱词,采用拉丁文,歌词属于规整的格律诗体。

内容涉及宗教或政治、道德、历史等世俗事务。

第斯康特是一种复调音乐形式,形成于12到13世纪。

是音对音的织体形态,运用节奏模式,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特征,这与奥尔加农即兴式的松散结构有很大差别。

弥撒:弥撒产生于6世纪左右,9- 10世纪逐渐演化成一套比较定型的礼拜仪式。

在音乐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天主的教会最重要的崇拜仪式。

弥撒分为专用弥撒和常规弥撒两大类。

专用弥撒随年历的不同时节歌词内容发生变化。

常规弥撒歌词一般发生变化。

五个部分为: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经文歌:经文歌形成于13世纪,是在克劳苏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复调歌曲。

二声部的克劳苏拉上方声部本来无歌词,13世纪中叶,上方声部添加了歌词,就形成了经文歌。

西方音乐史各时期音乐特点(二)

西方音乐史各时期音乐特点(二)

西方音乐史各时期音乐特点(二)学习音乐史,首先要对各个时期的音乐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再结合作曲家以及各时期的艺术形式具体学习,这样有助于我们在大的背景之下对于细小的知识点可以准确去把握,也同时有助于我们在解题的时候对于大方向有明确的把握,不至于考试的时候答题没有指向性。

对于各时期的音乐特点创作的总结每本参考教材都有不同的总结,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去应对呢,答案就是凡事有用的观点我们都“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对于同一个观点的论述,我们选择表述最清晰的一个。

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的去了解某一个历史事前的全貌,这方面的工作后续还会更新,大家请耐心等待……以下内容选自五.巴洛克时期时间跨度:公元1600年 - 1750年巴洛克的定义:巴洛克一词的本义是指一种不规则的的珍珠,当时的人们借喻它华丽、炫耀的特质,表示了对17世纪以来欧洲艺术界离经叛道的创作表象和背离文艺复兴时期庄严、含蓄、均衡的艺术风格的不满。

直到19世纪中叶之后,巴洛克作为欧洲伟大的艺术风格之一,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三个阶段:早期(1600-1640):意大利作曲家们创造了“歌剧”;人们开始钟爱主调音乐;更自由地运用不和谐音;音乐中的对比性手法得到了加强。

中期(1640-1680):中世纪教会调式逐渐为大小调式所取代;同时,器乐音乐获得了新的重视,许多作品是为特定乐器而谱写;作曲家们开始使用共同的音乐语言,音乐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变得更加规范,巴罗克风格也开始逐渐地传遍欧洲各国。

晚期(1680-1750):巴罗克盛期。

器乐音乐获得了与声乐同等重要的地位;意大利歌剧逐渐遍及欧洲各国;复调音乐的理论及演绎水平达到了巅峰。

音乐大师巴赫与亨德尔们将百年来的巴洛克音乐推向了辉煌的顶点。

六.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征:1.数字低音(通奏低音)是巴罗克音乐的标志性特征,它的产生导致了和声学的诞生,并促使大小调体系的产生。

2.协奏曲风格:一个乐器或者一组乐器时而独立演奏,时而共同演奏。

《西方音乐史》学习要点

《西方音乐史》学习要点

《西方音乐史》学习要点一、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1.古希腊音乐的起源和性质2.古希腊音乐的理论体系和构成要素3.古希腊音乐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二、中世纪音乐1.中世纪音乐的起源2.圣歌和宗教音乐的发展3.节奏和音高的演进4.水绘教堂音乐及其影响三、文艺复兴音乐1.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特点2.纳塔利派和弗洛伦蒂诺派的音乐风格3.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理论和学术四、巴洛克音乐1.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和发展2.巴洛克音乐的表达形式:合奏、奏鸣曲、赋格等3.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作曲家和作品五、古典音乐1.古典音乐的起源和发展2.古典主义音乐的特征3.古典音乐的作曲家和作品: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六、浪漫音乐1.浪漫音乐的起源和发展2.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3.浪漫音乐的作曲家和作品:肖邦、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等七、现代音乐1.现代音乐的兴起和特点2.前卫音乐和各种实验性音乐形式3.现代音乐的作曲家和作品:斯特拉文斯基、德彪西等八、音乐学派和学说1.音乐学派和流派的发展和特点2.音乐学派的代表作曲家和作品九、音乐技术和音乐研究方法1.音乐记录和传播技术的演变2.音乐研究的方法和工具3.音乐学研究的新领域和发展十、音乐的社会和文化影响1.音乐与社会的关系和作用2.音乐对文化的影响和塑造3.音乐在政治、宗教和社会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西方音乐史》需要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特点、作曲家和作品有一定了解,同时也要了解音乐与历史、文化、社会的相互影响关系。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要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西方音乐的发展和演变。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复习浪漫主义音乐特征浪漫主义音乐特征总的来说需要几个方面:(1)从风格上看:作品的强烈地张扬主观情感和个性特征,每一个作曲家的作品都具有个性化的烙印。

艺术风格上,隐喻、象征和暗示代之以明确的陈述,艺术情感经常是抒情的感伤的,倾向带有奇异、幻想和神秘的色彩。

(2)从文化传统上看:作品强调民族观念,由于十九世纪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作曲家对本民族的文化及民间音乐产生强烈兴趣,形成各自的民族乐派。

构成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方面。

作曲家的创作普遍根植于民族的文化土壤,尤其是晚期浪漫派。

(3)从体裁上看:打破了古典主义程式化的限制,出现了表达明确意图的“标题音乐”、多乐章的交响曲、单乐章的交响诗和特性小曲等体裁。

从社会性题材转向反映个人思想感情,强调主观色彩。

综合艺术占重要地位,作品中趋向标题性构思。

浪漫主义作曲认为音乐、哲学、宗教具有同等地位,重视音乐与其他艺术之间的相互融合。

(4)从具体音乐要素上看:1、旋律的乐句组成不受固定形式的约束,趋向不对称的自由化形态,伸缩性很大,抒情性加强。

2、对和声结构进行了扩展,不协和和弦更自幼的运用。

3、常采用伴音转调和远关系调,晚期浪漫派的作品有时会给人以调性含糊不清的感觉,但是仍以调性音乐为主。

4、力度、速度变化强烈,这些表达感情张力的元素所造成的强弱幅度的对比这个时代的典型特点。

5、曲式结构自由多变,作曲家只注重内容和主观的表现,打破了古典主义时期严格的极富逻辑性的曲式结构。

第一章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韦伯的音乐成就韦伯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辈,在创作、演出、指挥和音乐社会活动方面都进行积极工作,为新的浪漫主义音乐艺术开辟了道路。

他创作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浪漫主义气质,那种富于幻想性的特色,那种追求民族和民间情趣,以及作品中带有戏剧情节的构思和注重色彩变化的手法,都对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作为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基人,他的创作是在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兴起、民族意识高涨的背景下进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各要素在不同风格时代的状况表格(一)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The Age of Ancient Greek & Roman (公元前12世纪—公元5世纪)旋律melody 绝大多数音乐是声乐的,因此旋律进行与歌词中语言的抑扬顿挫、情感状态有密切关联,句法自由,不对称。

节奏rhythm 自由而丰富多样,不规范,与语言的节奏有直接的关系调式mode 以希腊民族的名称来命名各种调式,如多利亚、弗里几亚等等,但与后来的调式不是同一种概念。

织体texture 单声织体(monophony),即只有一条单旋律。

体裁types 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等紧密结合,表演为即兴式,但有一定程度的模式,如小型的抒情诗歌与大型的叙事史诗,以及更大规模的悲剧、喜剧。

乐器instruments 主要是弹拨乐器(里拉lyra 、基塔拉kithara 等)和吹管乐器(木制的双管奥罗斯aulos、排箫panpipes)两类,以及称作水力风琴(hydraulis)的原始管风琴。

古罗马时期出现了铜管乐器。

记谱法notation采用字母记谱。

(二)中世纪The Middle Ages (450—1450)旋律melody 基本上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相同,但由于多数音乐为宗教性质的,因此更加朴素、平和,以级进为主,音域较窄。

节奏rhythm 早期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相同,自由、无规律,以歌词的长短韵律为基础。

后期出现了复杂的节奏模式(rhythmic modes)。

情绪mood 在宗教音乐中追求肃穆、超脱的气氛,排斥人世激情。

但在后期的世俗音乐中情感表现较为多样化,较为生动活泼。

调式mode 沿用古希腊时期调式的名称(实质不同),如多利亚、弗里几亚调式等,共有12种调式:6个正调式(authentic)和6个副调式(plagal mode),统称“教会调式”(church modes),但并不意味着在世俗音乐中不采用。

织体texture 早期为单声织体,从公元九世纪起出现多声思维,即“复调音乐”(polyphony)的简单形式“奥加农”(organum),随后出现多种变体以及新的形式,如孔杜克图斯等。

体裁types 宗教音乐以圣咏(chant)和编配为多声的圣咏、经文歌(motet)、弥撒(mass)、神秘剧(mystery play)为主;世俗音乐有形式不确定的短小歌曲,如猎歌(caccia)、牧歌(madrigal)、叙事歌(ballata)、尚松(chanson)以及舞曲性质的回旋歌(rondeau)等。

乐器instruments 出现了管风琴(organ)、古钢琴(有两类:clavichord击弦古钢琴,又称楔槌键琴,harpsichord拨弦古钢琴,又称羽管键琴)和形制不统一的拉弦乐器。

世俗音乐中乐器使用较多,教会音乐则是严格控制,通常只用管风琴。

尚没有独立的器乐作品,乐器基本上是重复声乐旋律。

记谱法notation 从符号谱(纽姆谱meume)、一线谱逐步发展为四线、五线谱,并有了精确的时值。

(三)文艺复兴时期The Age of the Renaissance (1450—1600)旋律melody 注意旋律与歌词的密切关系,追求用音乐表现歌词中的情绪和形象,出现了所谓“绘词法”,因此丰富多样、鲜明生动,但旋律进行仍以级进为主。

节奏rhythm 有了规范的节拍概念。

在复调织体的音乐中以流畅平和的律动为主,在主调织体和舞曲性质的音乐中则拍点鲜明。

情绪mood 在宗教音乐情感深厚、端庄,世俗音乐则自由而大胆,表现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生活场景。

调式mode 与中世纪基本相同,但已出现了一些功能性的和声进行模式(如终止式),并因强调了伊奥尼亚和爱奥利亚调式,为下一个时期的大、小调体系奠定了基础。

织体texture 以复调织体为主,广泛运用模仿(imitation)手法。

在少量作品(如舞曲性质的世俗音乐和“新教圣咏”即众赞歌chorale)中运用主调织体(homophony)。

体裁types 宗教音乐除沿用中世纪的体裁外,增加了路德教派的“新教圣咏”。

世俗音乐更加丰富多样,最盛行的是法国的尚松、意大利的牧歌(与中世纪名称相同但音乐上完全不同)以及流行于欧洲的琉特琴歌曲(lute song)。

在器乐领域中,除了像中世纪时期一样演奏声乐作品外,出现了专门的器乐作品,如写法较为严谨的“主题模仿曲”(ricercare)、变奏曲(variation),比较自由的幻想曲(fantasia)、托卡塔(toccata)、随想曲(capriccio)以及舞曲风格的组曲(suite)等。

乐器instruments 乐器制作工艺大大提高,种类增加,并逐步规范化。

与此同时,器乐演奏技巧达到了空前水平。

(四)巴洛克时期The Baroque Music(1600—1750)旋律melody 华丽复杂,充满装饰音,表现演唱和演奏的高难技巧。

乐句长短不一,通常为非对称结构。

用音乐“图解”歌词(即“绘词法”)的情况更加常见。

节奏与速度rhythm &tempo 自由节奏和规范的节奏常常交替使用,如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搭配、前奏曲与赋格的搭配等等。

规范的节奏通常拍点明确、律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动力。

在相当长的篇幅(如一个乐章)里基本保持一种节奏型和速度,在乐章之间有鲜明的速度与节奏对比。

力度dynamics力度变化是“阶梯式”的,即没有渐强和渐弱。

情绪mood 有些音乐富于激情,表现出皇室和贵族宫廷的华丽恢宏,有些则深沉内在,具有宗教内省的气质,还有些音乐是娱乐性的,并融入了欧洲各民族音乐的风格。

在相当长的篇幅(如一个乐章)里基本保持一种情绪而不作改变。

调式mode大、小调体系取代了“教会调式”。

织体texture 以模仿式复调织体为主,但与前一时期的复调相比,特别强调和声的逻辑。

有时运用主调织体,并且两者常常混合使用。

在歌剧中强调主调织体。

和声harmony 在创作中得到充分实践和探索的和声理论基本奠定。

通过强调低音进行以及和弦的性质,形成了完整的功能和声体系。

体裁types 宗教音乐除沿用过去的体裁如弥撒等,出现了清唱剧(oratorio)、康塔塔(cantata)、受难乐(passion)等。

世俗音乐中最突出的成就是歌剧(opera)的形成及早期发展。

在器乐领域中出现了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独奏协奏曲(concerto)、奏鸣曲(sonata )、三重奏鸣曲(trio sonata)、赋格曲(fugue)等。

曲式form 形成了一些基本模式,如带再现的三段曲体、赋格曲结构、变奏曲式、回旋曲式等等,调性因素与乐曲结构有紧密的联系。

在多乐章的作品中确立了在音乐性格、速度和调性等方面对比的原则。

乐器instruments 形成了以弦乐组和数字低音(figured bass)声部为中心的乐队,其他管乐器和打击乐种类、数目不定。

(1750—1820)旋律melody 流畅优美,明快简洁,常带有民间音乐特点。

句法清晰,平衡对称,形成方整性结构。

节奏rhythm 灵活多变。

通过意外的停顿、拍子的改换、节奏重音的人为改变(切分节奏)等手法使音乐富于推动力和戏剧性效果。

力度dynamics 强、弱两端极限的幅度扩大了,渐强和渐弱造成微妙的情绪变化,极强和极弱的突然出现也是获得戏剧性效果常用的手段。

情绪mood 强调乐思的对比、发展,各乐章之间、各段落之间甚至在一个主题内部都包含着不同性格的乐思。

剧烈的矛盾冲突造成情绪上大幅度的起落和多个高潮点。

曾经是单纯娱乐性的器乐作品逐渐成为思想的“载体”,并预示了下一个时期的“标题音乐”(programme music)、“综合艺术”(Gesamtkunstwerk)创作倾向。

织体texture 以主调织体为主,但有时运用复调织体,或在大型作品中融入复调写法。

织体的频繁改变造成丰富的音响变化。

和声harmony 取消了数字低音写法。

在功能和声的基础之上注意到了和弦的色彩性运用以及大、小调的色彩性对比。

体裁types 交响乐(symphony)套曲形式的确立是最突出的成就。

弦乐四重奏、奏鸣曲等室内乐体裁建立,协奏曲形式也有了进一步的规范。

歌剧成熟地发展,出现了多种风格形式,如意大利的喜歌剧(opera buffa)、英国的民谣歌剧(ballad opera )、德国的歌唱剧(singspiel)以及法国的“拯救歌剧”(rescue opera)等。

曲式form 逻辑严密的奏鸣曲式(sonata form)确立。

动机发展手法成为主要的写作方式。

多乐章作品强调各乐章之间的逻辑关系,因而形成了有机的整体。

配器orchestration 形成了标准的管弦乐队,即由四个乐器组(弦乐、木管、铜管和打击乐)构成的演奏团体。

有了基本的分部和配器模式。

(1820—1900)旋律melody 富于歌唱性,讲求线条的精美,追求个性化、民族性与异国情调。

音域较宽,句法自由,避免古典式的方整性结构。

节奏与速度rhythm &tempo 变化多端,运用自由,渐快、渐慢手法的出现使节奏有了更加突出的表现力,造成了细腻的情感变化。

力度dynamics强与弱的幅度进一步扩大,渐强和渐弱运用更加频繁。

情绪mood 表现个人情感成为创作的主旨。

刻意表现民族精神和音乐特色,如“民族乐派”(Nationalism in Music)。

追求音乐与其他艺术的紧密结合,因而在题材选择上广泛而新颖,常见的有对悲剧性爱情故事、特殊事件以及神话传说、民族历史的描写,或以个人的体验、幻想为题材,情感状态更加个人化,强烈而微妙。

织体texture主调和复调织体共存,但以主调织体为主。

和声harmony 追求和声的色彩性而不是功能性。

后期音乐中由于变音和弦大量运用、离调和转调频繁,造成了调中心的不稳定,使大小调体系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体裁types 除继续沿用过去的体裁以外,还出现了“交响诗”(symphonic poem)、“音画”(orchestra picture)等将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联姻的、属于“综合艺术”观念的新体裁。

其特点是具有文学性标题或文字提示,音乐结构自由,具有较强的描绘性。

同时打破原来的体裁界限、将各种原有体裁相互结合。

艺术歌曲、器乐小品等短小的体裁受到空前的重视。

曲式form “交响诗”一类新体裁的曲式结构较为自由,通常是单乐章,音乐逻辑常常服从于文学性构思。

但传统的对称性、对比性原则以及奏鸣曲式的原则仍然是音乐发展的基本逻辑。

配器orchestration 强调色彩。

追求每一种音色的个性表现,对音色的混合以及非常规运用也极感兴趣。

更加重视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的作用。

整体音响或丰满嘹亮,或细腻灵巧,变化频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