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天体运动公式归纳2
高中天体物理公式总结

高中天体物理公式总结高中天体物理公式1. 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 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 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 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 天体半径(m) , M 天体质量(kg) }4. 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5. 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仁(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6. 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 地+h)/T2{h≈36000km ,h: 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 地: 地球的半径}强调:(1) 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 向=F 万; (2)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 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 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 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 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
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1. 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安培力)等。
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
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物理天体运动公式大全

物理天体运动公式大全1. 位移公式:物体位移(Δx)= 速度(v)× 时间(t)+ ½加速度(a)× 时间(t)²2. 速度公式:平均速度(v)= 总位移(Δx)/ 总时间(Δt)3.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 (末速度(v2)- 初速度(v1))/ 时间(t)4. 万有引力公式:引力(F)= G × (物体1质量(m1)× 物体2质量(m2)/ 距离(r)²)5. 动能公式:动能(KE)= ½× 质量(m)× 速度²(v²)6. 势能公式:势能(PE)= 质量(m)× 重力加速度(g)× 高度(h)7. 力的等式:力(F)= 质量(m)× 加速度(a)8. 圆周运动公式:圆周运动速度(v)= 2 × π × 半径(r)/ 时间周期(T)9. 绕轴旋转公式:角速度(ω)= 角度(θ)/ 时间(t)10. 相对论质能方程:能量(E)= 质量(m)× 光速(c)²11. 像差公式:倒数物距(u)+ 倒数像距(v)= 光焦距(f)12. 平衡力公式:平衡力(F)= (重力(mg)+ 摩擦力(Ff))× sin θ13. 压强公式:压强(P)= 力(F)/ 面积(A)14. 质心公式:质心坐标X = Σ(mi × xi)/ Σmi15. 斯涅尔定律:入射角(i)和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在两个介质中是常数(n)16. 卢瑟福散射公式:粒子散射角度(θ)= 2 × 式中常数× (电荷(q)× 电场强度(E)/ 粒子质量(m)× 速度(v)²)× sin(θ/2)。
物理天体二级公式

物理天体二级公式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
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m/r^2 (M、m为两个物体的质量,就好比求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万有引力,M为太阳的质量,m为地球的质量)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
(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
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中物理天体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天体公式大全天文学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学科,而物理恰好是解释天文现象的一门科学。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天体物理是一个重要的分支,通过学习天体物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奥秘。
在天体物理的学习中,掌握一些重要的物理公式是必不可少的。
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些高中物理天体公式大全。
1. 引力定律在天体物理学中,引力定律是最基础的公式之一。
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和距离的关系。
引力定律公式表示为:\[ F = G \frac{m_1 \times m_2}{r^2} \]其中,\( F \) 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G \) 为引力常数, \( m_1 \) 和 \( m_2 \) 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 \( r \) 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2. 开普勒定律开普勒定律描述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规律,是天文学的基础之一。
开普勒定律包括三条定律,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定律,也称为椭圆轨道定律,其公式表示为:\[ \frac{a^3}{T^2} = k \]其中, \( a \) 为行星椭圆轨道的长半轴长度, \( T \) 为行星绕太阳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 k \) 为一个常数。
3. 热力学公式在天体物理学中,热力学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天体内部的热力学过程,如恒星的能量产生和演化,都可以通过一些热力学公式来描述。
其中,恒星自身的能量产生主要依赖于核聚变反应,而这些反应可以通过核聚变反应的能量产生公式来表示:\[ E = mc^2 \]其中, \( E \) 为能量,\( m \) 为质量, \( c \) 为光速。
4. 光度温度关系在研究恒星时,我们经常需要用到光度和温度的关系,可以通过光度温度关系公式来描述:\[ L = 4πR^2σT^4 \]其中, \( L \) 为恒星的光度, \( R \) 为恒星的半径, \( σ \) 为斯特潘—玻尔兹曼常数, \( T \) 为恒星的表面温度。
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知识点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物理必修二天体运动公式总结

物理必修二天体运动公式总结在学习天体运动的时候,咱们总会觉得这些公式就像那遥不可及的星星,闪烁着神秘的光芒,叫人既想靠近又怕被烫到。
咱们得说说牛顿的万有引力法则,这可真是个“牛”气冲天的理论。
简单来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一种吸引力,就像老妈对冰箱的吸引力,嗯,你懂的,这种吸引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就好比你和朋友在打乒乓球,离得近的时候,球飞得快,离得远的时候,球飞得慢。
嘿,谁说物理无聊呢?这是物理学的“亲密关系”呀!再来聊聊圆周运动,这可是一个超级有趣的话题。
想象一下,咱们在游乐园的旋转木马,那个转啊转啊,真是让人晕头转向。
这里的公式是 ( F = frac{mv^2{r ),也就是说,物体在圆周运动时,需要的向心力跟它的速度平方成正比,跟半径成反比。
换句话说,转得越快,越需要力量来“拽住”你。
如果半径变大,转得就可以慢一点。
听起来是不是像在和朋友分享快乐的时候,总希望把事情的半径扩大,让更多人参与呢?然后,我们再来谈谈行星运动。
这可是咱们的宇宙舞蹈,行星绕着太阳转的轨道,简直美得让人窒息。
开头咱提到的凯普勒三大定律,是个有趣的家伙。
第一条说的是,行星围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太阳就坐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想想看,咱们也可以把生活中的某些目标当作焦点去追寻。
第二条定律告诉咱们,行星在轨道上扫过的面积跟时间成正比,这就像你在阳光下慢慢走,面积越来越大,心情也越来越好。
最后一条呢,行星的周期平方和它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立方成正比。
哎,这就是个优雅的数学舞蹈,简单又复杂,真让人惊叹。
再说说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的关系,这两位朋友就像是打打闹闹的兄弟,互相转化。
重力势能公式是 ( U = mgh ),意思是质量、重力加速度和高度的乘积。
这就好比你在山顶,心里乐开了花,因为有那么多势能等着你去释放。
而动能公式是 ( K =frac{1{2mv^2 ),速度越快,动能就越大,像风一样,飕的一声就过去了。
天体公式总结高中

天体公式总结高中高中物理中,天体相关的公式可是相当重要的啦!掌握好这些公式,就像拥有了打开宇宙奥秘之门的钥匙。
首先,咱们来说说万有引力定律公式,那就是 F = G(m₁m₂)/ r²。
这里的 G 是引力常量,数值约为 6.67×10⁻¹¹ N·m²/kg²。
m₁和 m₂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 则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就拿地球和太阳来说吧,太阳质量超级大,地球绕着太阳转,就是因为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想象一下,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引力中心”,牢牢地抓住地球,不让它跑掉。
接下来是向心力公式 F = m v² / r = m ω² r 。
这个公式在天体运动中经常用到。
比如说,卫星绕地球转的时候,它所需要的向心力就是由地球对卫星的引力提供的。
还有黄金代换公式 GM = gR²,其中 G 是引力常量,M 是中心天体质量,g 是中心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R 是中心天体的半径。
我记得有一次给学生们讲这部分内容,有个同学特别迷糊,总是搞不清楚这些公式的应用。
我就给他举了个例子:假如我们把地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甜甜圈,而卫星就是绕着这个甜甜圈飞的小蜜蜂。
小蜜蜂要想稳定地飞,就得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就可以用我们的天体公式来描述。
再来说说天体运动中的线速度公式v = √(GM / r),角速度公式ω = √(GM / r³),周期公式T = 2π √(r³ / GM)。
这些公式看似复杂,其实只要理解了它们背后的物理意义,就会发现也没那么难。
比如说周期公式,我们可以想象成卫星绕着地球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就像我们跑一圈操场需要一定的时间一样。
在解题的时候,一定要先分析清楚题目中的条件,看看是求线速度、角速度还是周期,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公式。
可别一看到题目就乱套公式,那样很容易出错的。
总之,天体公式虽然有点多,但只要多做几道题,多琢磨琢磨,就一定能掌握好。
物理天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物理天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物理天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
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强调: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天体运动公式归纳2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
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
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
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
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
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
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
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
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等势面。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
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复习
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
而在这里我要强调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不看课本、笔记,对知识进行尝试回忆,这样可以强化我们对知识的记忆。
之后我们再钻研课本、整理笔记,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对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
作业
在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再做作业。
在这里,我们要纠正一个错误的概念:完成作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我们在课后安排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明确这两点是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作业时,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思考,看知识是如何运用的,注意对知识进行总结。
我们应时刻记着“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高对知识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质疑
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中,我们必然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
及时消灭这些“学习中的拦路虎”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的同学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
对于疑难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想办法如请教同学、老师或翻阅资料等解决,对错题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
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等。
另外,我们还应该通过思考,逐步培养自己善于针对所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这里,我建议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疑难、错题本”,专门记录收集自己的疑难问题和典型错误,这也可以为我们今后对知识进行复习提供有效的素材。
小结
学习的最后一个是对所学知识的小结。
小结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纲,将当天所学的知识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这样可以使零散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使我们对它的理解更为深入,掌握起来更为系统。
猜你感兴趣: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