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前备考锦囊 易混淆四字成语辨析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常考易错成语精华版 (一)

中考语文常考易错成语精华版 (一)

中考语文常考易错成语精华版 (一)中考语文是每个初中生都要面对的一道重要考试,其中成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成语汇编众多,每年考试都有相应的命题。

但很多同学在考试时常常会犯错,这让成语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难点。

本文将针对中考语文常考易错的成语进行精华版梳理。

一、身临其境这个成语中的“境”,指的是环境、景况。

形容当场或亲身经历,十分生动。

然而,考试中同学们常常会将其与“身临其境”的发音相混淆,易拼成“现场其境”,因此考生需特别注意区别。

二、司空见惯这个成语意为平凡寻常,毫不稀奇,日常生活中常见。

但考试中,同学们可能将其与“见怪不怪”、“不足为奇”等形容生活中凶险的成语弄混,造成不必要的错误。

三、妙语连珠这个成语是形容一个人的口才十分出众,能说出许多富有智慧、机智幽默的话语来。

但同学们可能会将其与“口若悬河”等流畅的语言表达成语弄混。

四、窝里斗这个成语形容家族内部的争斗,其中“窝里”的含义是指家族这个小团体。

然而,在考试中,同学们可能会将其与“尔虞我诈”等形容社会上的竞争成语混淆,造成错误。

五、求同存异这个成语也许是最常被忽视的一个,它的意思是指寻求共同点,尊重差异。

但很多同学可能会将其与“同仇敌忾”等形容众人对某个对象情感一致的成语弄混,造成不必要的犯错。

六、良药苦口这个成语指的是一些调整身体健康状况的良药,虽然味道不太好,但对身体有益。

但很多同学可能会将其与“苦口婆心”等形容有些人的说教太多、不易接受的成语混淆,造成错误。

七、海阔天空这个成语形容视野开阔,无拘无束。

但在考试中,同学们很可能将其与“高山流水”等形容壮丽自然风景的成语弄混,造成错误。

总之,要想在中考语文中取得好成绩,除了弄清楚每个成语的意思以外,还需注意它们的用法,特别是易混淆的成语,更需认真区分,避免犯错。

初中语文:118个中考高频易错易混成语

初中语文:118个中考高频易错易混成语

初中语文:118个中考高频易错易混成语尽管希望愚弄人,但人仍需要希望,因为希望本身就是快乐。

——约翰逊今天于老师为大家整理了中考的高频成语,这些既是易错点也是易考点。

同学们一定要摘抄下来并背诵这些成语的意思,考试时才能更好拿分!1.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2.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3.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多为贬义用法。

4.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5.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6.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7.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

8.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9.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10.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感到非常高兴。

11.满不在乎:丝毫不在意,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

12.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13.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14.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

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15.罄竹难书:用尽竹子也难写完。

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多用于贬义。

16.精神矍铄(jué shuò):指老人有精神,老而强健,不失风采。

17.白驹过隙: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18.拭目以待: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19.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20.休戚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21.杳无音讯:没有一点消息。

22.涣然冰释:指嫌隙、误会消除。

23.不期而至:指没有预料的到来。

24.不名一文:一点钱也没有,形容极度贫穷。

25.不屑一顾: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

26.始作俑者:某种恶劣风气的开创者,为贬义,不符合句子的感情色彩。

中考语文易混淆词语成语知识点

中考语文易混淆词语成语知识点

中考语文易混淆词语成语知识点看书不要上瘾玩的时候痛快玩,读的时候认真读。

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

读书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

读书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

但读书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

不要让自己在很累很累的情况下读书这样也会读不好书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考语文易混淆词语成语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易混淆词语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或“不认为……是可耻的”,例如:不耻下问。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例如:沟通两国的文化。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

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指: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中考高频成语必看)58个易混淆、误用成语精心整理

(中考高频成语必看)58个易混淆、误用成语精心整理

中考58个常考成语误用01首当其冲【解释】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误用】常被误用为“ 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02鼎力相助【解释】敬辞,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

【误用】只用于对方或他人,自己。

03—言九鼎【解释】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守信用,背离本义。

04首鼠两端【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误用】常被误解为前后言行不一致。

05溢美之词【解释】过分夸赞的言辞。

【误用】常被误用为褒义。

06蓬荜生辉【解释】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误用】易被误用在别人身上。

07三人成虎【解释】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

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08美轮美奂【解释】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09炙手可热【解释】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背离本义。

10侃侃而谈【解释】“侃侃”本意为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误用】现多被误用形容聊天,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淆。

11蹉跎岁月【解释】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形容虚度光阴。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2望其项背【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

【误用】常被误用为“只能望其项背”。

13差强人意【解释】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误用】多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背离本义。

14抛砖引玉【解释】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误用】常被误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15不知所云【解释】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絮乱或空洞,指说话人。

【误用】易被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16惨淡经营【解释】指煞费苦心地从事绘画或诗文创作,也指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2023年中考语文“易混成语辨析”复习笔记

2023年中考语文“易混成语辨析”复习笔记

易混成语辨析1、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不翼而飞:①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②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

2、不以为然/不以为意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3、不孚众望/不负众望不孚众望:不合于众人的期望。

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4、骇人听闻/耸人听闻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5、处心积虑/殚精竭虑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6、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大有可为:事情很值得做,很有发展前途,其主语应该是“事情”。

大有作为:能充分发挥作用或能做出重大贡献,其主语应该是“人”。

7、不可思议/不可理喻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8、一视同仁/等量齐观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用于人。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用于事物。

9、无可厚非/无可非议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用于有一定小问题的人和事)。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10、身临其境/设身处地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11、振聋发聩/震耳欲聋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12、不名一文/不值一钱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

不值一钱:比喻毫无价值。

13、舍本逐末/本末倒置舍本逐末: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指轻重倒置。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14、无所不至/无微不至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及例句

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及例句

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及例句在汉语的浩瀚海洋中,成语犹如璀璨的明珠,它们简洁而富有内涵。

然而,有些成语由于含义相近、字形相似等原因,常常让我们感到混淆。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容易混淆的成语,并进行辨析和举例说明。

“不刊之论”和“不易之论”“不刊之论”指不可更改或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不易之论”指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

例句:他的这篇文章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堪称不刊之论。

对于这个问题,他的看法是不易之论,大家都表示赞同。

“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不以为然”表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以为意”则是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

例句:他对我的建议不以为然,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他总是对别人的提醒不以为意,结果犯了不少错误。

“目无全牛”和“目无牛”“目无全牛”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

“目无牛”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容易与“目无全牛”混淆。

例句:这位厨师宰牛的技术堪称一绝,早已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走马观花”和“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

例句:这次参观博物院,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没有时间细看。

读这部作品,只是浮光掠影地了解了一下大致内容。

“爱莫能助”和“无能为力”“爱莫能助”表示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无能为力”指没有能力去做或力量达不到。

例句:看到他陷入困境,我很想帮忙但爱莫能助。

面对这样复杂的问题,我感到无能为力。

“鱼龙混杂”和“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例句:这个市场人员鱼龙混杂,需要加强管理。

这批学生的成绩良莠不齐,老师要因材施教。

“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易混成语辨析

易混成语辨析

中考语文易混易错——易混成语辨析【安之若素随遇而安】同: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

异: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之意。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同:都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不够了解之意。

异:前者表示只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重在态度上,是中性词;后者多指在学术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不加思考地笼统接受,重在方法上,是贬义词。

【别具一格别开生面】同: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

异:前者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上,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同: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

异:前者重在“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药”,强调无法挽救。

【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同: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异: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重。

【不刊之论不易之论】同:都有不能改变之意。

异: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后者重在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不识好歹不识抬举】同:都表示不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异:前者含有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器重、称赞、提拔;后者表示不懂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鞭长莫及望尘莫及】异:前者比喻力量达不到;后者指赶不上。

【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同: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

异:前者侧重对人有礼貌;后者可以形容人的举止、气质等。

【半途而废浅尝辄止】同:都有没有完成之意。

异:前者侧重在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侧重浅,没有深入。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同: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之意。

异: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侧重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异:前者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事物不等推行,就迅速传播,风行一时;后者指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或形容言论、消息流传得极快。

【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同:都有冷漠、不关心之意。

中考语文考前备考锦囊 易混淆四字成语辨析

中考语文考前备考锦囊 易混淆四字成语辨析

易混淆四字成语辨析1. 别具匠心别出心裁别具匠心——指文学或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别出心裁——侧重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1)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古寺,那别具匠心的建筑,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

(2)这间利用宝特瓶盖成的休闲屋,以它别出心裁的设计夺得金牌。

2. 五光十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强调色彩鲜艳,样式繁多。

五彩缤纷——强调色彩的繁多艳丽。

(1)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会场上的展品五光十色,琳琅满目。

(2)五彩缤纷的灯挂满树梢,充满了节日的气息。

3. 随心所欲随机应变随心所欲——强调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随机应变——突出根据外界情况的变化灵活应对。

(1)我们不能时时都随心所欲,要学会在不同的场合控制自己的情绪。

(2)由于发言人临时缺席会议,会长就随机应变换了个话题。

4. 侃侃而谈夸夸其谈侃侃而谈——形容说话时神态从容不迫。

夸夸其谈——指说话的内容不切合实际。

(1)他平日一向沉默寡言,想不到在辩论会上竟侃侃而谈,令人大吃一惊。

(2)夸夸其谈之人总是行动最少之人。

5. 变化多端变化无常变幻莫测变化多端——突出变化的多而大。

变化无常——强调变化的无规律性。

变幻莫测——突出不可预料性。

(1)天上的云,变化多端,有的像羽毛,有的像绵羊,有的像鱼鳞,还有的像高耸的宝塔。

(2)他这人总是变化无常,一会生气,一会开心。

(3)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6. 融会贯通融为一体融会贯通——侧重指把知识、道理融合了之后还能够从中有所领悟。

融为一体——指事物融合为一个整体,彼此不分。

(1)案例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2)湖面平静,水清见底,山光水色融为一体,洁白一片,仿佛置身于仙境之间,流连忘返。

7. 风餐露宿风尘仆仆风雪载途风餐露宿——形容野外工作生活的艰辛。

风尘仆仆——指人经长途跋涉后劳累的样子。

风雪载途——形容恶劣的天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混淆四字成语辨析
1. 别具匠心别出心裁
别具匠心——指文学或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别出心裁——侧重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1)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古寺,那别具匠心的建筑,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

(2)这间利用宝特瓶盖成的休闲屋,以它别出心裁的设计夺得金牌。

2. 五光十色五彩缤纷
五光十色——强调色彩鲜艳,样式繁多。

五彩缤纷——强调色彩的繁多艳丽。

(1)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会场上的展品五光十色,琳琅满目。

(2)五彩缤纷的灯挂满树梢,充满了节日的气息。

3. 随心所欲随机应变
随心所欲——强调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随机应变——突出根据外界情况的变化灵活应对。

(1)我们不能时时都随心所欲,要学会在不同的场合控制自己的情绪。

(2)由于发言人临时缺席会议,会长就随机应变换了个话题。

4. 侃侃而谈夸夸其谈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时神态从容不迫。

夸夸其谈——指说话的内容不切合实际。

(1)他平日一向沉默寡言,想不到在辩论会上竟侃侃而谈,令人大吃一惊。

(2)夸夸其谈之人总是行动最少之人。

5. 变化多端变化无常变幻莫测
变化多端——突出变化的多而大。

变化无常——强调变化的无规律性。

变幻莫测——突出不可预料性。

(1)天上的云,变化多端,有的像羽毛,有的像绵羊,有的像鱼鳞,还有的像高耸的宝塔。

(2)他这人总是变化无常,一会生气,一会开心。

(3)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6. 融会贯通融为一体
融会贯通——侧重指把知识、道理融合了之后还能够从中有所领悟。

融为一体——指事物融合为一个整体,彼此不分。

(1)案例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2)湖面平静,水清见底,山光水色融为一体,洁白一片,仿佛置身于仙境之间,流连忘返。

7. 风餐露宿风尘仆仆风雪载途
风餐露宿——形容野外工作生活的艰辛。

风尘仆仆——指人经长途跋涉后劳累的样子。

风雪载途——形容恶劣的天气。

(1)为了完成这次任务,他风餐露宿,历尽艰险,终于如愿以偿。

(2)每逢节假日,许多游客风尘仆仆地赶到这座古城,只为一睹这里的名胜古迹。

(3)一路风雪载途,使得他们对这趟旅行十分不满。

8. 漠不关心袖手旁观
漠不关心——侧重态度冷淡。

袖手旁观——突出行为上的置身事外。

(1)现在的年轻人除了网络,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

(2)大家忙成一团,她却像个没事人似的,站在那里袖手旁观。

9. 盛气凌人恃才放旷狂妄自大
盛气凌人——指在气势上傲慢逼人。

恃才放旷——多指仰仗自己的才能而骄傲自大,轻视旁人。

狂妄自大——形容人极端地骄傲自满。

(1)这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是那么的盛气凌人,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2)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最终被曹操所杀。

(3)在人与人交往中,应遵循既不狂妄自大,又不退缩畏惧的原则。

10. 潜移默化潜滋暗长
潜移默化——主要形容人物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变化。

潜滋暗长——形容在暗中不知不觉地生长。

(1)阅读书籍能使你的修养、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2)贪图享乐的思想如果潜滋暗长,那就不得了了。

11.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突出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相得益彰——强调相互配合,凸显双方的能力和作用。

(1)学习和复习,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功能上的简约与艺术创造上的独特别致相得益彰,使得这款手表非常时尚。

12.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镇定自若——侧重指遇事不慌不乱。

从容不迫——形容人举止不慌不忙,沉着安定。

(1)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是镇定自若,坦然面对。

(2)她面带微笑,从容不迫地走上了讲台。

13. 喜出望外喜不自胜
喜出望外——指由于意料之外的好事而高兴。

喜不自胜——形容极为高兴,强调程度的强烈。

(1)今天双休日,妈妈难得抽出空带我去模型展览馆,令我喜出望外。

(2)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喜不自胜,奔走相告。

14. 骇人听闻危言耸听
骇人听闻——形容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危言耸听——指故意说吓人的话使人震惊。

(1)每天的电视新闻里总有一些骇人听闻的事件播出。

(2)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要是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总有一天会无水可用。

15. 毋庸置疑不容置疑
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强调根本没有怀疑的余地。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1)那巨鸟虽尖牙利嘴,却又虚实难定,但毋庸置疑的是,它们力量非凡,具有可以撕裂一切的天之神力。

(2)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是不容置疑的客观规律。

16. 不孚众望不负众望
不孚众望——突出不能让人信服。

不负众望——强调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1)这次行动,最终不孚众望,仅一个小小的误差,导致全盘计划以失败告终。

(2)你要坚信你能不负众望地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17. 顾名思义望文生义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望文生义——强调从字面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

(1)川剧,顾名思义,就是流行于四川一带的地方戏。

(2)“黑洞”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地想象成一个“大黑窟窿”,其实不然。

18. 情不自禁忍俊不禁
情不自禁——多指感情不能控制。

忍俊不禁——指忍不住发笑。

(1)我们经过那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厦区域时,情不自禁地驻足观看。

(2)看了小沈阳的小品,大家都忍俊不禁。

19. 事半功倍事倍功半
事半功倍——指费力小,成效大。

事倍功半——指费力大,成效小。

(1)只要你找对了学习方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做事情,要讲究方法,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20. 设身处地身临其境
设身处地——强调为别人的处境着想。

身临其境——形容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1)他是个凡事都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人,当然到处都受欢迎。

(2)如果你们身临其境,一定会为这里发生的奇迹感到震撼,也会从中真实地感受到中国的生机和活力。

21. 脱胎换骨改头换面
脱胎换骨——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

(1)半个世纪以来,亚洲已经脱胎换骨,从一个饱受战争创伤的贫困地区发展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创造财富和开发知识的中心。

(2)这部作品在内容和观点上都有错误,只是改头换面,修修补补,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22. 无动于衷不动声色
无动于衷——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形容人的内心不被打动,反应冷淡。

不动声色——指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

(1)面对此情此景,他竟然无动于衷!
(2)接完电话,他不动声色地走了出去。

23. 栩栩如生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强调形象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1)远远望去,高低不平的石头像千军万马,又似华丽城堡,如飞禽走兽,又如人间万物,栩栩如生。

(2)新来的老师在课堂上不但妙语连珠,而且每一个细节她都可以绘声绘色地给大家描述出来。

24. 销声匿迹杳无音信
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

杳无音信——强调信息断绝,了解不到对方的情况。

(1)到了秋天,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2)昔日的欢声笑语,伊人相伴,如今却是咫尺天涯,杳无音信。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