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考记叙文阅读

合集下载

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逐题解析

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逐题解析

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逐题解析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逐题解析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本文将对该年度的中考语文真题进行逐题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考题,提高应试能力。

一、文章类型及主题本年度中考语文试卷主要涉及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种文章类型。

主题涉及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人文关怀等多个方面,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题目解析1、阅读理解题【题目】请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原文】他是一个在贫困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父母离异,生活困苦。

他通过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问题】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

根据题目中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出“他”指的是在贫困环境中成长,最终成为优秀科学家的那个人。

由于原文没有给出具体的人物名称,因此无法给出具体答案。

2、语言表达题【题目】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填写合适的句子。

【原文】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每次讨论的时候他总能提出一些新的观点。

【题目】有时候我觉得他的想法过于超前了,但是当他解释之后,我总会发现他的观点其实很有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境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原文可以看出,第二个句子是在第一个句子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说明。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答案:有时候我觉得他的想法过于超前了,但是当他解释之后,我总会发现他的观点其实很有道理。

3、作文题【题目】请以“我的梦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题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讲述自己的梦想。

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记叙文的写作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同时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出对梦想的追求和实现的过程。

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需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三、总结通过以上对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的逐题解析,我们可以看到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对文章的理解和信息的提取,注重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要多进行写作训练,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河南历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选(含答案)

河南历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选(含答案)

河南省历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题选(答案附后)2018年父亲的长笛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

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

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

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

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

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

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

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

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

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

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

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

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

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

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

河南省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常考记叙文分类训练(含解析)

河南省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常考记叙文分类训练(含解析)

常考记叙文分类训练第一类“我”与家人一、(2015遂宁)阅读《我的农耕母亲》,完成1~4题。

(15分)我的农耕母亲刘诚龙①过了一冬天,菜豆子带着水灵灵的春意与清亮亮的阳气,奔赴母亲作就的盛宴。

母亲说,要等父亲先尝,菜豆子才肯结的。

我说,谁先尝谁后尝,蔬菜们怎么知道?母亲说:“怎么不晓得?天地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她们什么都晓得。

”②菜豆子是报春最早的蔬菜吧。

那开着红花黄花,五颜六色的,就是菜豆子。

她们长得那么快,长得那么美。

她们下地之初,母亲就烧了草皮山灰,与大粪一起搅拌,用手抓着,一兜一兜地散播。

母亲曾经叫我抓,我找了一双手套,母亲一巴掌拍过来:“你怎能这样对待庄稼?”③我见过母亲抢肥。

牛吃草吃饱后,后面会跟着好几个叔伯婶嫂,他们有的拿笸箩,有的拿灰斗,有的拿撮箕,虎视眈眈,等牛拉屎。

牛尾巴一翘,一哄而上,谁抢得归谁。

那次我母亲没拿工具,一头牛要拉了,母亲一个箭步,拉起上衣,全兜了,母亲以胜利者的姿态“哈哈”大笑,一路兜着,直奔自家的菜园子里。

那菜园子里的菜豆子因此长得格外茂盛。

④菜豆子之后,便是土豆,便是蕃茄,便是青辣椒,便是丝瓜、线瓜、苦瓜、南瓜。

这些蔬菜们,像赶赴一场盛宴,呼朋唤友,一拨儿一拨儿来了。

母亲说,要是菜豆子说那个铁道冲的刘家去不得,这些蔬菜们都不来了,你们到哪吃去?母亲平时说话很爱笑,但说到蔬菜,说到庄稼,她从来不笑。

⑤母亲不太信神灵,隔壁的三奶奶信。

三奶奶时时刻刻手上都拿着一副卦,砌房子、出远门这些大事,要打卦;就是扛只锄头去锄麦子,也要打一卦,问神仙宜不宜动土。

母亲从不打卦,母亲信另外一种神灵。

母亲下红薯种,挑选阳光炽热的晌午。

晌午时分,人都回去吃饭了,鸟们也回去午休了,母亲便领着一帮孩子上园子,闷着挖土,不说话。

总是有那么几个迟归的婶娘,这时节还在野外,一看见母亲总要喊:“刘婶子,还不回去啊?”平时很热情的母亲,此刻却装聋作哑,不应人。

母亲说,不能应人的,一应,鸟就晓得了,鸟就来啄种了;一应,老鼠就听到了,老鼠就来偷吃了。

2024年河南中招考试语文作文题目及精选作文5篇

2024年河南中招考试语文作文题目及精选作文5篇

2024年河南中招考试语文作文题目及精选作文5篇题目:“我的成功密码”。

材料中同学们交流登山成功的经验,有的说想放弃时望山顶能找回希望,有的说疲惫时回头看已登的高度会重振精神,有的说可以停一停调整后继续,有的说不能停要坚持往前走,老师说这些也是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密码。

要求写一篇记叙文,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充实具体,不少于600字。

《我的成功密码》篇一成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

而我,也在不断地探索属于自己的成功密码。

那次登山的经历,让我找到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同学们一起去登山。

刚开始,大家都兴致勃勃,充满了活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山路越来越陡峭,我们的脚步也变得越来越沉重。

渐渐地,有人开始抱怨起来,甚至有人想要放弃。

就在我也感到疲惫不堪,想要放弃的时候,我想起了同学们说的话:想放弃时望山顶能找回希望。

于是,我抬起头,望向山顶。

那遥远的山顶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散发着一种神秘的光芒,吸引着我不断向前。

那一刻,我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

又走了一段路,我的体力几乎耗尽,每走一步都感觉无比艰难。

这时,我想起了另一个同学的话:疲惫时回头看已登的高度会重振精神。

我回头望去,看着我们已经走过的漫长山路,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

我意识到,自己已经走了这么远,绝不能半途而废。

于是,我咬紧牙关,继续前进。

在攀登的过程中,有好几次我都觉得自己实在走不动了,想要停下来休息。

但是,我又想起了老师的话:可以停一停调整后继续,不能停要坚持往前走。

于是,我找了一块石头坐下,稍作休息,调整自己的呼吸和心态。

片刻之后,我再次起身,继续向山顶进发。

终于,经过几个小时的艰苦攀登,我们登上了山顶。

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我明白了,成功的密码其实就是坚持、希望和不断调整。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也一直践行着这些成功密码。

当我遇到难题想要放弃时,我会想起山顶的那道光芒,告诉自己坚持下去就会有希望;当我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时,我会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提醒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我感到疲惫和困惑时,我会停下来调整自己,然后以更好的状态继续前行。

河南省历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解析2003-2019

河南省历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解析2003-2019

河南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历年真题——记叙文解析(2003-2019)2019【参考答案】7.①母亲总喜欢在清晨梳理头发。

②母亲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

③母亲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

④母亲手术后接受“我”的照料。

(意思对即可:一方面1分,共4分)解析:本题是对情节梳理能力的考查。

解答这题,要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到答题区域,如从文章②~⑤段开始,第②段写母亲梳理长发的姿态让人羡慕;第③段写母亲不但照顾父亲、子女,还操劳家务;第④段写母亲为孩子读书而付出;第⑤段母亲头发大不如前等,梳理这些信息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8.第②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场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分)8.①突出母亲长发的乌黑浓密,表现母亲年轻时的优雅、美丽。

②表达了“我”对母亲长发的羡慕,对母亲梳理头发动作的喜欢。

③与母亲后来头发的花白、稀薄形成鲜明对比。

④为母亲手术后要“我”为她梳理乱发做铺垫。

评分标准:一点1分,共4分解析:本题是对关键段落作用分析能力的考查。

文章第②段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母亲梳头发的情景,并着重强调了母亲的长发,这与后面母亲头发的稀疏形成对比,以此突出母亲为家付出的辛劳。

解答这题,围绕此意组织语言,只要意思对,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9.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中任选一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4分)9.“词语运用”示例:“轻轻柔柔”,运用叠词,强调了“我”为母亲梳头发时的小心翼翼,体现了“我”照料母亲时的细心。

“修辞方法”示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我”不愿打扰母亲休息的心理,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呵护和关爱。

评分标准:“词语运用”中,典型词语1分,分析3分,共4分;“修辞方法”中,相关语句1分,修辞手法1分,分析2分,共4分。

解析:本题是对划线句子赏析能力的考查。

题干有明确的赏析要求,即“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中任选一个方面”,如划线句中连用两个“不要惊动她”的反复修辞,表示对母亲不要“骚扰”的意思,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和感激之情。

河南中考记叙现代文阅读

河南中考记叙现代文阅读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一)在德克士门前跳舞的男人在德克士餐厅里,儿子问我有没有发现一个秘密。

他说:“你看,那些爷爷奶奶,他们自己根本不吃,只是买给身边的孩子吃。

”我一桌一桌地看过去,真是这样。

老人们大都只是坐着,安详地看孩子们吃。

那些小家伙,吃相可爱,嘴角还粘着可乐渍和面包屑。

老人的目光里,有种慈祥的满足。

这时,一对母子模样的人走进来。

母亲有六七十岁,瘦瘦的,很精神,耳朵上戴着助听器。

儿子是个已经发福的中年人,头上有星星点点的白发,显得老相。

我和儿子猜测,他俩是打头阵的,等食物上齐了,老人的孙子和儿媳立刻会到。

而且,开吃的时候,老人照旧有各种不吃的借口,或者只象征性地尝一两根薯条,想方设法地为儿子省钱。

可这一回,我们俩错了。

点餐时,老太太的表现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她的主意随时会变,吃什么已大费周折,喝什么更是伤透脑筋。

后面排着队的人颇有怨言。

儿子略催了催,她竟大发脾气,将助听器摔在地上。

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中,那个儿子脸色平和地收拾起坏了的助听器,不尴尬,亦不恼。

终于,他们端着食物出来了。

没想到,老太太对座位的挑剔比年轻人挑恋人更严格:里头的座位,太闷;中间孩子太多,嫌吵;靠门的座位,客人进进出出的,有风。

好不容易找着一个,又嫌挨着洗手间,没胃口……儿子端着盘子,跟在“皇太后”身后,满店转悠,令许多人侧目。

忽然,她走过来,指着我们的桌子,要坐这里。

中年人有些为难,讪讪地朝我们笑。

我赶紧招呼儿子挪到我身边,让老太太坐下。

中年男人感激地一笑,放下手里的餐盘,也坐下来。

至此,我替他长吁了一口气。

老太太胃口奇好,孩子般香甜地咀嚼着。

中年男人不吃,只是静静地看母亲吃,眼神反而像个宽厚的父亲溺爱着家中的小女儿。

门一开,两位年轻活泼的员工领着一队孩子进来了。

他们刚刚在门前跳完舞,每个孩子,都拿着一条围巾,男孩是蓝色的,女孩是红色的。

老太太的眼睛,在一瞬间就直了,她指着红围巾向儿子要。

中年男人走过去,要求买一条。

河南中考记叙文真题阅读专项训练10篇

河南中考记叙文真题阅读专项训练10篇

河南记叙文真题阅读专项训练10篇一、老兵和军马①“老兵”其实并不老,才二十六岁。

②八年前,部队招兵,他报了名。

“为什么想当兵?”招兵连长问。

“奔出息。

”招兵连长打量着他,“考高中、上大学,也可以有出息嘛。

”“就是考上了,家里也供不起。

”招兵连长凝视他良久,“喜欢马吗?”“喜欢!我家那匹马就是我养大的。

我对它像兄弟!”就这样,在城里打了三年短工的他如愿穿上军装,被分到一个军马场。

③像大多数新兵一样,他有一个梦想——留在部队,既出息自己,又荣耀家门。

他默默地、执着地接近着他的人生憧憬。

由于在家养过马,又能吃苦,他很快成了“专业”最出色的新兵。

他知道养好军马就能让骑兵兄弟多一份保障,但仅凭自己那点粗浅经验是不够的,便买来相关书籍学习,并天天坚持记录驯养心得。

入伍第二年,他在新兵中第一个当上了副班长,第三年入了党并当上了班长,第五年被授予了“模范班长”的称号。

④有一天,他一个人躲在僻静处默默流泪——家信中说,家里那匹马病死了。

那是他用打工的钱买的,买时还是个小马驹。

他想,如果自己没参军,那匹马不会死。

⑤他很爱一匹枣红色军马。

这匹马跟他家的马一样,额头正中也有一处菱形的白毛,他给这匹军马取名叫“白头心儿”。

⑥“白头心儿”救过他一命。

那次军马受惊“炸群”,他从一匹马上摔了下去,眼看就要被受惊的马群踩踏,“白头心儿”冲过来一口将他叼起,紧紧叼住不放,否则他必死无疑。

当马群安静下来,他搂着“白头心儿”的脖子涌出了热泪。

⑦慢慢地,他开始被尊称为“老班长”了。

可不是“老”嘛!他已经欢送过一批战友退伍了。

当年同一批新兵中,只留下了他一个。

他感到几分欣慰,几分自信。

毕竟已经是班长了,被留下继续服役了,兴许将来真能当上军官。

⑧他入伍的第八年,裁军。

因军事装备越来越现代化,军马场接到了解散的命令,所有的军马都要被处理。

“白头心儿”被牵走时,眼望着他,四蹄后撑,一动不动。

他轻轻拍着它的脖子耳语:“白头心儿啊,乖乖跟人家走吧,我不会忘了你的……”不知不觉,泪水已淌在这位二十六岁“老兵”的脸颊上。

河南省中招考试万能作文

河南省中招考试万能作文

河南省中招考试万能作文篇一《难忘的一次考试经历》在河南省的中招考试大军里,我那也算是有过一段独特经历呢。

那时候,我就像个马上要上战场却还状况百出的小兵。

考试前一天,我那个紧张啊,一直在翻书,感觉啥都不会。

特别是数学,我看着那些公式就像看外星文字似的。

我正看着书呢,突然发现我家养的那只猫,大橘,跳到了我的书上。

它就那么慵懒地趴着,眼睛眯成一条缝看着我,好像在说“瞅你那紧张样”。

到了考试那天,我进了考场。

那个气氛啊,严肃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我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感觉像在打鼓一样,咚咚咚的。

监考老师发下卷子来,我先大概看了一遍。

看到作文题的时候,我懵了一下。

那题目有点绕,我当时就想,这出题人是不是故意为难我们啊。

不过我很快就镇定下来了,我告诉自己就把平常知道的东西往上写就行。

我写作文的时候就想到了和大橘的日常。

有一次大橘抓老鼠,它那小心翼翼的样子特别逗。

它把身子压得低低的,眼睛紧紧盯着老鼠洞,耳朵还一动一动的。

等老鼠一出来,它就猛扑过去。

我就把大橘抓老鼠的专注写到了对于考试专注的描写里。

结果写着写着就顺畅起来了,越写越带劲。

考完试出来,我感觉像完成了一次超级大挑战。

不过回头想想,也没那么可怕嘛。

就像平时玩游戏闯关一样,虽然有点难度,但是只要稳住,总会有办法通过的。

这河南省的中招考试啊,说到底也就是见证我们成长的一个特别时刻,里面有紧张,有小荒唐,但也有收获。

不管考的成绩怎么样,这个经历就像和大橘在一起的那些趣事一样,会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篇二《中招考试里的小插曲》中招考试可是咱河南学生的大事啊。

我记得考英语那天,我早早地到了考场。

我这人呀,英语水平也就马马虎虎。

在考场外排队的时候,我旁边有个同学,那家伙一直在那背单词,嘴里念念有词的,感觉下一秒就能把整本英语书都装进脑袋。

我呢,就一直在心里默念着我自己准备的那些简单的句子,生怕一会儿考试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

走进考场坐下后,我看到我的座位靠窗。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还挺暖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①身残志坚、自食其力、拒绝怜悯: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 发日子,靠摇船为生,不接受“我”给他的五十元钱。②乐观、开朗、 热爱生活:爱笑,不避讳自己的残疾,积极面对生活。(意思对即可。 每个方面2分,其中形象1分,分析1分。共4分。若答“阳刚”,言之成 理也可)
2012年《桥在水上》
11.文中那个中年妇女的形象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探究她是个什么样 的人。(4分) ①教子有方:在具体行动中培养孩子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美德。②善 良有爱心:同情乞讨男子,让孩子给他送早餐、送钱;当孩子拥抱男子 时,不阻拦。(意思对即可。一个方面2分,其中形象1分,分析1分。 共4分)
记叙文主要考点
1、概括作品内容
2、把握作品形象
3、领会主题感情 4、理解描写作用
5、赏析写作手法 6、品味语言词句 7、发挥联想、想象,结合自我、实际表述
(一)概括作品内容
1、例题: 2011河南《漓江情韵》 8.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答案:在漓江边,“我”被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位残疾 的摇船人,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 2012年《桥在水上》 8.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3分) 两个孩子给桥上乞讨的男子送早餐,和他拥抱、玩耍;孩子 的行为让男子有了活下去的信心。(意思对即可。孩子的行 为,2分;孩子行为产生的影响,1分。共3分)
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 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包括:场景、服饰、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
答题要领:
• A、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 格式:描写+对象+特征(性格) • B、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1、交待要素(暗示时间、地点。。。。。。)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5、帮助塑造人物性格
(五)赏析写作手法
1、例题: 2011 《漓江情韵》 10.“我”见到摇船人时为什么“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因为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 别很大,“我”很失望。与后文“我”的感动、赞美形成 对照(作铺垫、欲扬先抑),突出摇船人的精神品质。 2013 《放学》 10.全文十多次写表示时间的词句,有什么作用?(4分) ①表现妈妈等待的焦急。 ②记录事件的进程,推动情节 发展。 ③时间精确到分,突出孩子活动的专注投入。 ④是故事矛盾的焦点,引发人们对文章主旨的思考。(意 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4务)
2、答题要领: (1)看标题入手 (2)看文章开头、结尾入手 (3)看议论抒情句 (4)看过渡句 (5)看反复出现的句段 (6)看注释 套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 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 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 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格式。
(三)领会主题感情
1、例题:2013年《放学》
11.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母爱,有人认为是表现童真童趣,有 人认为是关注儿童成长。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4分) .示例一:我赞同主旨是表现母爱。安安放学回家晚了,妈妈很焦急, 为他的安全担心。妈妈对安安回家晚有疑问,却没有轻易下结论,丽是 亲眼去看他到底做了什么。这些都表现了妈妈对孩子的爱。 示例二:我赞同主旨是表现童真重趣。文章髑较多的笔墨细致地描 写了孩子们爬短墙、逗狼狗等活动,表现了儿童好奇、爱冒险、爱探索 的天性,充满童真童趣。 示例三:我赞同主旨是关注儿童成长。文章把安安与妈妈在放学回 家所用时间产生的矛盾摆在人们面前,意在引起人们反思:不应完全用 成人的标准苛求孩子,应多从儿童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行为,精心呵护 他们成长。(观点,1分;结合内容,1分;分析,2分。共4分)
2012年《桥在水上》 8.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3分) 9.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桥在水上”的作用。(3分) 10.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3分) 11.文中那个中年妇女的形象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探究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4分) 12.依据本文的主题和意境,写几句描写景物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3分) 2013年《放学》 7.放学回家的路程,妈妈认为只需十五分钟,安安却走了一小时零十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2分) 8.第①-③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做了铺塾?(2分) 9.品读第⑦-⑩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 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4分) 10.全文十多次写表示时间的词句,有什么作用?(4分) 11.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母爱,有人认为是表现童真童趣,有人认 为是关注儿童成长。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4分)
2、答题要领: (1)通过人物言行表现,总结其性格、品质特点,可 能还要答出其身份; (2)套用格式——“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身份、 称谓)”; (3)“分析”即举例说明,不结合具体事例要扣分。
3、注意事项: (1)要使用概括性词语作答,不能对人物进行具 体描述。如:“母亲是一个愿意把眼角膜捐献给女 孩的人”; (2)注意分值,多多益善;概括特点,由主到次。
作用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 语言、动作、心理 等方面的描写,刻 画形象,突出人物 性格、品质等。 通过对周围人物或 环境的描绘来表现 所要描写的对象, 以使其鲜明突出。
正面描写 语言描写 (直接) 外貌描写
心理描写 以景衬人
环境描写还有其他作用 含:正衬和反衬
侧面描写 以人衬人 (间接) 以物衬物
细节描写:
答题格式: 代词和感情色彩变化的词: “××”一词原指…,这里指… ,起到了…的 作用。 动词、形容词:加点词运用…方法,写出了…特点,突出了…(联系中 心)。
鉴赏角度╃事物特点(人物心理)
╃表达作用(性格、品质、情感等)
(七)发挥联想、想象,结合自我、实 际表述类试题
例题: 2012河南《桥在水上 》 12.依据本文的主题和意境,写几句描写景物的话作为本 文的结尾。(3分) 示例:桥下,水静静地流着,在阳光下泛着片片金光,远 处飘来悠扬的乐声,好听极了。(言之成理即可。景物描 写,2分;符合主题和意境,1分。共3分)
四、掌握方法提高效率
阅读题的解题步骤和诀窍:
一读要整体感知,读懂文章 二读要审清题干,明确方向 三读要整合要求,明了表达。尊重原文, 在原文中找答案
2013年《放学》
9.品读第⑦-⑩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 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4分)
2、答题要领: 品味语言,主要是品味词语和句子。 (一)品味角度 (1)词语方面,包括: ①代词 ②动词 1、用词 2、修辞 ③形容词 ④感情色彩变化的词
3、句式 4、表达方式 (二)格式:
(六)品味语言词句
1、例题: 2011《漓江情韵》 11.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 其表达效果。(3分)
a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 渐向江边移动过来。 b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 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三、析看2013,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 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意在 让考生从语言角度去选取句子体味感悟。可喜的是,本题 提示了赏析的角度,这就给了考生很大的方向指导和自主 空间。 2、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第11题:“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母爱,有人认 为是表现童真童趣,有人认为是关注儿童成长。你赞同哪 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整体上,记叙文的题型上变化较大,得分点的设置变 化大。
四、理解描写作用
1、例题: 2011年《漓江情韵》 9.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①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②引起下文。③营造朦胧 的诗情。④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 美。(意思对即可。答出任意两点,一点1分,共2 分)
种类
分类
动作描写
注释
又叫行为描写 含:对话和独白 含:肖像、服饰和神态
2、其他叫法: (1)简要复述本文的故事; (2)概括这篇文章的情节;等等。
3、答题要领: (1)抓住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套用格式——“何人+做何事+结果” 或“何时何地+发生何事+结果”; (3)切忌答成主题思想。
(二)把握作品形象
1、例题: 2011河南《漓江情韵》 12.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 (4分)
这些试题有着这样一个共同点,就是: 突出考生作为文本读者的主体参与意识。 1.通过自己的联想、想象补写句子,首先要正确把握 文意,然后合理想象。 2.结合自我、实际表述,首先需正确理解文意,把握 作品主题(作者想要表达什么),然后结合自我和身边的 实际,从积极的方面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不能模棱两可, 更不能极端片面甚至表达出消极的思想。
记叙文考查特点:
1、选材特点:以最基本的写人叙事类为主。 2、考查方向:在整体把握内容主题、人物形象的 前提下,进行写法鉴赏、语言品味,并联系实际 进行评价、发表看法。 3、答题思路:强调“整体性”和“原文性”。在 准确地对文意整体把握下做题。即使是对一个词 语的品味,也应该是在为表现主题、人物形象的 作用上下功夫。一定注意答题的规范、全面、清 晰。
“赏析写作手法”就是分析运用这些写作手法对于人 物刻画、主题表现、文章结构、吸引读者等方面有 什么作用。 写作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白描、象征、对比衬托、联想想像、铺垫伏笔、过 渡照应、开篇点题、卒章显志、借景抒情、寓情于 景、托物言志、抑扬结合(欲扬先抑等)、虚实结 合、动静结合等。
2、答题要领: (1)首先需正确辨识运用的手法; (2)结合具体内容,说明在表现人物,表达 思想感情、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3)指出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4)套用格式: “一般作用+具体作用” 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