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知情意
2013年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基础知识之小学生情意4

二.小学生的意志特点(领会)小学儿童意志发展的总的趋势是意志水平不断提高,良好的品质逐步形成:意志的独立性、主动性、自制力、坚持性成了他们意志的显著特征。
1、意志行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逐渐加强。
主动性和独立性是指儿童能够自觉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动,使它服从一定的目的或任务的意志能力。
小学低年级儿童刚从家庭和幼儿园过渡到学校,认知水平较低,意志品质的主动性、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主动地对自己提出任务,也不能自己调节行动去独立完成任务,往往要依赖教师和家长给他们提出目的任务,并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监督、帮助去完成任务。
他们常常表示出易受暗示和好模仿的特点,由于辨别能力差,在模仿时往往不分好坏。
随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发展和意志锻炼的增强,到了中高年级,儿童意志行动的主动性、独立性逐渐增强,表现在能够自觉地克服困难,完成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及其他活动的任务,能自觉地计划和检查自己的学习活动,也能逐渐分清好坏,要求自己去模仿好的榜样,而不去模仿坏的榜样等,但是,整个小学阶段,儿童还是离不开教师的监督,目的性、主动性、独立性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2、自制力显著发展。
自制力是指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
刚进入小学的儿童,他们不能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容易激动。
但是,通过教育、教学的影响,到了中、高年级以后,他们逐步能控制自己的一些愿望,对自己不乐意做的一些事情,表现出一定的忍耐力,能控制自己的一些行动。
说明他们的自制力得到很大发展。
3、意志行动的坚持性在逐步提高。
坚持性是指能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不懈地去完成任务的能力。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意志比较薄弱,坚持性比较差,他们遇到困难,往往半途而废。
到了中、高年级,由于教育教学和平时的意志锻炼,小学生逐渐能在学习、生活中坚持,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与此同时,意志行动的果断性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但是,与青少年相比,他们的坚持性和果断性还是较差的,往往表现出一种冲动性和不稳定性。
同时,他们还很难经过深思熟虑来作出行动的决定,果断性水平较低,还存在任性、执拗、轻率等特点。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
3、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4、实验法: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5、反射: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发应。
五、简答题1、简析人的心理的主体性。
(1)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像,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像过程。
(2)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
(3)人对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4)人有意识性,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要特征。
2、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生物学观点、行为主义观点、认知观点、精神分析观点、人本主义观点、现象学观点3、如何理解“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期的历史”?(1)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早在古希腊时期,有关心理问题的论述,心理学的思想就早已出现。
(3)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已经脱离哲学母体而分化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所以说心理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六、论述题1、论述科学心理学对心理实质的基本观点。
(1)心理的物质载体[1]心理现象的产生依附于一定的物质实体[2]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2)人的心理的环境依存性[1]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离开了环境的影响,人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3)人的心理的主体性[1]表现为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2]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3]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更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4]人的心理的主体最重要的特点是人的意识性。
心理学导论 知识点框架和例题

心理学导论知识框架和题库温馨提示:在这里只列出每个章节重要的名词解释,但是书上一切黑体名词都是可以出题的,所以请大家都要看和记。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心理过程(知情意)、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变量、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反应变量、操作性定义、实验法、准实验法、霍桑效应、单双盲研究、问卷法、演绎法、质性研究法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简述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2、简述心理的过程?*3、简述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者的关系?**4、简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5、怎么理解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性、原则、学科性质)*6、简述实验法(或者其他研究方法)***7、简述某一流派极及其观点**论述题1、论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论述当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3、当代心理学研究取向*第二章起源名词解释感应性、感受性面容失认症、进化心理学、适应器论述简答此章节较少出题1、劳动和语言对人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生理基础名词解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本能行为、三角验证、裂脑、选择性繁殖、双生子研究简答题1.简述神经元的结构、类型及其作用*3简述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3.大脑皮层的主要分区及功能第四章环境基础名词解释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影响、从众、服从、角色、社会促进、社会怠惰、去个性化、舆论、风俗、社会排斥论述简答题1.环境对心理的普遍制约作用表现在哪里?2.简述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3.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哪里4.服从的影响因素?***5.为什么会从众?***第五章毕生发展名词解释毕生发展、反应的交互作用(唤起、超前)、横断研究、纵向研究、聚合交叉研究、同化、顺应、依恋、自我同一性简答题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简述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3.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第六章意识名词解释意识、意识流、焦点意识、边缘意识、催眠简答题1.简述睡眠阶段及其特点*2.简述催眠的步骤。
心理学基础知情意共134页PPT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心理学基础知情意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护理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ppt)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2、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①大脑皮层:人类各种心理活动的最高中枢在
大脑皮层均有特定的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 有功能更为复杂的联合皮层。 大脑皮层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有分 成4各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2、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①大脑皮层:人类各种心理活动的最高中枢在大脑皮
(一)感觉:
1、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是却十分重要
。一切较高级的心理活动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是人们认识 客观世界的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节 心理过程
一、认知过程
(一)感觉:
2、分类◎:根据刺激来自于有机体内部还是外部,将感
觉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 外部感觉:感受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和作用,反映外部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其感受器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 于身体表面,比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等 内部感觉:感受身体位置和运动及内脏的不同状态,反 映机体运动和内脏器官状态的信息,其感受器位于身 体内部器官和组织内,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 三、心理的实质: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 能,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 1、大脑功能研究的历程及方法:微电极刺激发现大
脑表面被分割成许多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 的功能,不同的部位分别控制着各种感觉,情绪和 行为反应。 • 2、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大脑是由大脑皮层、丘脑、 下丘脑、脑垂体、边缘系统、脑干和小脑组成
环境对大脑的刺激是心理活动的最根本来源,但是社会环境 特别是人际交往,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是积极的有选择性的 ,有时会对对同一个客观事物在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反映 。 • 3、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人的心理活动会随 着社会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并通过行 为来适应或者改变社会性制约的客观条件。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模块复习四要点一要:“知、情、意”三个字在心理学当中知情意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仨字了,那究竟出现在哪些知识点当中呢。
第一次出现在心理过程的概念中,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恰好是心理学前两章的内容。
第二次出现在第三章人格中,从知情意角度将自我意识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从自我发展的阶段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与心理自我,要注意复习自我意识内容知识点时将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复习,同时注意发展阶段是生理--社会--心理,不要把顺序打乱。
第三次出现在第四章学习心理的品德心理与教育当中,从知情意出发,将品德的心理结构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第四次会涉及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分成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
二要:心理学的五条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序列位置效应、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曲线、智力的个体差异。
单纯的背记一是难背、二是容易记混,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学会自己来画这些曲线图,这样记起来既简单准确又十分快捷。
三要:特别重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这个知识点在考纲中单独列出,而且每一年均以不同题型出现,因此在这个知识点上花的时间比较多,要结合实例来帮助记忆每个阶段的特征以及形成的品质!四要:概念关键词教师招考当中虽然不会出现名词解释,但概念的考察会以填空、判断的形式出现,所以概念也是不能忽视的考点,而概念却往往因为无趣、生硬难以被记住,针对这个问题要用关键词法,很容易就把考察概念的填空题和判断题解决。
举个例子,题干看到要求源泉一定要想到需要,题干看到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型一定链接到气质。
这种方法让概念解题变得快准狠!心理学重要考点记忆技巧知识点1:注意二特点:指向性和集体性三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三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四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知识点2:感觉一定义:个别二种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四规律: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联觉知识点3:知觉一定义:整体三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四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知识点4:记忆三过程: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四品质: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四分类:根据记忆内容和经验对象、根据记忆内容保持时间长短、长时记忆两种分类、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五、遗忘原因:记忆痕迹衰退说、干扰抑制说、同化说、动机说、提取失败说知识点5:思维二特征:间接性、概括性三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四分类:根据凭借物、根据逻辑性、根据指向性、根据创新程度七品质:广度、深度、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敏捷性、逻辑性八过程: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知识点6:想象二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三功能: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心理学易混淆知识概念汇总1、从众、服从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对行为的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心理学基础--知情意课件

学习交流PPT
7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学习交流PPT
8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
学习交流PPT
9
社会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 用
印度狼孩卡马拉
学习交流PPT
10
第二节 心理过程
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 过程,即是信息进行加工 处理的过程,由感觉、知 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等认知要素构成。
学习交流PPT
1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 第二节 心理过程 • 第三节 人格提要
•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其本质 • 第二节 心理过程—感、知觉
学习交流PPT
3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学习交流PPT
4
学习交流PPT
5
想象、注意
学习交流PPT
6
二、心理的实质
学习交流PPT
42
• 轮廓图
学习交流PPT
43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发
生变化时,知觉印象仍保持不变的特性。
形状恒常性
学习交流PPT
44
方向恒常性
学习交流PPT
45
大 小 恒 常 性
学习交流PPT
46
颜色恒常性
学习交流PPT
47
4.感知觉与临床护理
学习交流PPT
48
小结
学习交流PPT
11
(一)感 觉
• 1.概念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学习交流PPT
12
(一)感 觉
外部感觉
分类
内部感觉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皮肤觉
心理学的知情意行

1、心理过程——知、情、意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其中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
“知”——指的是认知、观念,认知包括感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
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学把认知定义为:“人对于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即对某一真实、普遍事物的感觉、认识、觉察以及在脑海中形成的该事物的各种形象。
我们常说认识升级,就是要去探索更多的事实事相,而不是局限于我们的认知边界里。
那些通透豁达的伟人和大师们,也正是这样,才能把世间的万物看得更高、更远。
“情”——情绪、情感,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情感过程:“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比如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指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时候,基于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而在人的主体所产生的一种态度和体验,如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
与情绪不同的是,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生(心)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
比如,当我们喜欢上一个人,我们的情感是指我们对这个人整体的一种生理上的评价和体验;而情绪是指我们在追求和与这个人相处时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情绪。
“意”——指的是思维模式,并形成固定的观念与意志。
意志过程: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一定的目的、主观愿望自觉地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如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
如习惯于看到细节还是看到轮廓、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等。
2、态度的结构——知、情、行态度结构包含三个,其中情感成分是核心。
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即行为的准备状态而非实际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情绪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变化
与情绪情感有关联的行为特征称为表情。
表情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 身段表情(body expression) 言语表情(language expression)
1)面部表情
通过眼部、面部、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4.注意的转移
是指个体有目的地、主动地把注意从 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有: 原来注意的强度; 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 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谢谢!
1.概念
p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 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是主观感受或体验。 •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及愿望为中 介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
例如:有了求知欲,就会推动你如饥似渴,虚怀若谷的去求取知识。 有了好奇心,就有探究求知的动力,就能扩展兴趣,发现问题。 有了进取心,就不会浅尝辄止会打破沙锅间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
强烈的求知欲 是理智感的前提
迎刃而解的喜悦
百思不得其解 的苦恼
3.情感的分类
3)美感(aesthetic feeling) 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
2)身段表情
指情绪发生时身体各部分呈现的姿态,通常也称“体语”。
手势(gesture)是一种重要 的身段表情,它通常和言语一起 使用来表达人的某种思想感情。
3)言语表情
指情绪发生时在语音的语调、节奏和速度等 方面的变化。
“小唐在吗?” “不在。” “不在?” “不在!” “哦,不在……”
4)生理变化
两歧图--花瓶与人像
两歧图--酒杯与人像
隐藏的拿破仑:
你能发现站 立的拿破仑 吗? 这幅图出现 于拿仑逝世 后不久。
你看到了几个人?
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看到图中的婴儿?
(2)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事物时,人们用过
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力图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 意义。
达尔马提亚狗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毛泽东
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1.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情绪反应得
联
以表达;
系 2.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
程中,常常蕴涵着情感。
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情绪
情感
情景性、激动性、暂时性 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区
别
表现外显性
表现内隐性
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 多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
儿童的动作思维
(四)思 维
分类
thinking
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分:
(1) 聚合思维(求同思维) (2) 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四)思 维
分类
thinking
3.根据思维的独立程度分类
(1)习惯性思维:用常规的方法
和现成的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
(2)创造性思维:重组已有的知识经
验,寻求产生一些新颖的、前所未有的、 有创造想象参加的且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
问:图上写着什么数字? 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
总和:24
attention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9
7
5
3
(六)注 意
品质
1.注意的广度
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单位时间内 (0.1秒)能清晰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人和动物都有,发生较早
人所独有,发生较晚
3.情绪和情感的维度与两极性
维度(dimension) 两极性(bipolarity)
性质 动力性 激动性 强度 紧张度
• 肯定-否定 • 增力-减力 • 激动-平静 • 强-弱 • 紧张-轻松
(二)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1.情绪的基本分类 2.情绪的状态分类 3.情感的分类
其
规
律
遗忘的规律
艾 宾
浩
1.遗忘进程先快后慢;
斯
2.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
和长度的关系;
3.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的关系;
4.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的关系。
forgetting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Ebbinghaus
(四)思 维
(四)思 维
概念
特点
thinking
病史 体格检查 血液常规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 粪、尿常规检查 脑电图检查
伴随情绪发生的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扩 张、呼吸加速和脸色变化等。
4.情绪与健康
5.情绪与临床护理:情绪调节方法
1)认知调节 2) 转移调节 3)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4)放松训练 5)增加幽默感 6)适度地宣泄
小结
• 情绪的概念 •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 情绪情感的分类 • 情绪的调节方法
✓ 如:民族自豪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义务感、 责任感、内疚等。
令 她 无 比 自 豪
为 祖 国 赢 得 荣 誉
集体荣誉感
退休老人义务为儿童中心工作
3.情感的分类
2)理智感(rational feeling) 是在认识和评价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
✓ 它与个体的认知活动、求知欲、兴趣以及解决问题 的渴望相联系。
我看到一个白色的、圆柱状的物体 粉笔
我听到一种声音
十五的月亮
我尝到一股酸酸的味道
醋
我闻到一种香味
蕃茄炒蛋
我觉得脖子上冷飕飕的
蛇
(二)知 觉
2.分类
(1)时间知觉
是指对客观事物 延续性、顺序性和周期性的反映。
如四季的轮回,前后的顺序,日夜的交替等。
(2)空间知觉
指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距离、 形状、大小、方位、深度等。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第二节 心理过程 第三节 人格
本次授课内容提要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其本质 第二节 心理过程—感、知觉
第一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想象、注意
二、心理的实质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
间接性
肝性脑病
特点
thiking
概括性
枣树 苹果树 梨树 桃树
均有根、茎、 叶、果
果树
(四)思 维
分类
thinking
1.根据思维的水平及凭借物分类: (1)动作思维
以实际动作或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2)形象思维
利用具体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3)抽象思维
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1.注意的广度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 间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 活动的特性。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起伏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起伏
3.注意的分配
指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 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条件:
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必须有一种是 熟练的;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存在一定 的关系。
分类
无目的
不自觉 无意想象
想
再造想象
象
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理想 空想
有目的
自觉地 梦是特殊的无意想象
(六)注 意
概念
attention
注意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 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
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可以通 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
(六)注 意
分类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又称感觉记忆,是指刺激
存 甚物 在1分至储头停又钟保超又脑止称以持过叫中作永内1终操持用分久的生作续以钟记记的记一后以忆忆记忆,瞬上,。忆,间它直是。是的的到指保记印多信持忆象年息在。, 储存的时间极短,0.25-2秒 容储 容量长 保存 量大时持时 有记时间 限忆间短 ,容长7±量,21非个分常组钟大块以上到 几年甚至终生难忘。
attention
根据注意时的主动程度分:
1.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 无需意志努力
2.有意注意
有预定,又 无需太多意志努力。
attention
课堂实验
下面请大家看一张图,图上写 着几个数字,请大家看完后回答出是 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9
75
3
attention
先吃糖,后吃苹果 吃完糖后再喝苦药
感觉后像
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 间的现象。
▪ 注视30秒钟之后看周围白色背景会出 现视觉感觉后像
联觉(感觉的相互作用)
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感觉补偿
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它感觉会予以 补偿。
(二)知 觉
1.概念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整体属性的反应。
1. 原始情绪
快乐
愤怒
悲哀
恐惧
2.情绪状态
心境: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 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 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应激:当人们遇到某种外危险 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身心 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 状态。
范进中举
3.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moral feeling) 是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时产生的情感。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陆游
老 妇 与 少 妇
(3)知觉的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
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结合起来,知觉称为一个整体的特性。
轮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