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

合集下载

心理学与艺术研究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与艺术研究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与艺术研究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心理过程艺术创作与欣赏是人类文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表达情感、寻求美感、传递思想。

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致力于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也在对艺术创作与欣赏进行深入探索。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心理过程。

一、创作过程中的心理过程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将自身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融入作品中的过程。

心理学家通过对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进行研究,揭示了创作过程中的心理过程。

1. 想象与构思在艺术创作的初期阶段,艺术家常常通过想象和构思来生成创作的灵感。

这个过程涉及到创作者的创造力和潜意识思维。

心理学家认为,想象力是艺术家独具的能力,他们能够从世界中吸收信息并将其组织成全新的形象、场景或概念。

2. 情感的表达与转化艺术创作往往是源于创作者的情感体验,艺术家通过艺术形式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心理学家发现,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将情感体验转化为艺术形式的同时,也具有情感调节和治愈的作用。

艺术创作成为了艺术家与自我沟通、释放情感的方式。

3. 自我发现与成长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通过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实现了对自我的发现和认知。

心理学家认为,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理解和表达自我,发展自我认同的过程。

通过创作,艺术家不仅能够探索自己的内在需求和欲望,还能够逐步发展和成长。

二、欣赏过程中的心理过程艺术欣赏是观众与艺术作品进行交流与互动的过程。

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也经历着一系列的心理过程。

1. 感知与感受艺术作品通过感官传达给观众,观众会对作品的形状、颜色、音乐等进行感知。

心理学家认为,这个过程中,观众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对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或者反应。

观众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通道来体验艺术作品带来的美感。

2. 理解与解读艺术作品通常是艺术家对他们所理解的世界、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来理解和解读作品的意义。

文艺心理学考试答案

文艺心理学考试答案

文艺心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主要来源于:A. 外部世界的直接刺激B. 艺术家的内在心理体验C. 社会环境的影响D. 文化传统的熏陶答案:B2.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创作是:A. 自我实现的过程B. 潜意识的表达C. 社会规范的反映D. 理性思维的结果答案:B3.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内容?A. 艺术家的创作动机B. 艺术作品的心理效果C. 艺术欣赏的心理机制D. 艺术作品的物理属性答案:D4. 根据文艺心理学,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共鸣”现象是指:A. 观众对艺术作品的个人理解B. 观众与艺术家情感的一致性C. 观众对艺术作品的客观评价D. 观众对艺术作品的理性分析答案:B5. 文艺心理学中,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不包括:A. 感知B. 想象C. 逻辑推理D. 情感体验答案:C6. 艺术治疗在文艺心理学中的作用是:A. 提高艺术技能B. 促进心理健康C. 增加艺术欣赏D. 改善社会关系答案:B7. 根据文艺心理学,艺术创作中的“原型”概念主要来源于:A. 个人经历B. 集体无意识C. 社会文化D. 现实生活答案:B8. 艺术创作中的“自我表达”通常涉及到:A. 艺术家的个人情感B. 艺术家的社会地位C. 艺术家的创作技巧D. 艺术家的经济条件答案:A9.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欣赏的心理效果包括:A. 情感共鸣B. 知识学习C. 技能提升D. 社会交往答案:A10. 艺术创作中的“模仿”是指:A. 完全复制现实B. 艺术家对现实的主观再现C. 艺术家对其他作品的抄袭D. 艺术家对现实的理想化处理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文艺心理学中,影响艺术创作的心理因素包括:A. 艺术家的个性B. 艺术家的情感状态C. 艺术家的社会环境D. 艺术家的经济条件答案:ABC2. 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心理反应可能包括:A. 情感共鸣B. 认知评价C. 审美判断D. 道德反思答案:ABCD3. 根据文艺心理学,艺术治疗的作用可能包括:A. 缓解压力B. 提高自我认识C. 改善人际关系D. 增强艺术技能答案:ABC4. 文艺心理学中,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可能涉及:A. 感知B. 想象C. 情感体验D. 逻辑推理答案:ABC5. 艺术欣赏的心理机制可能包括:A. 注意集中B. 情感共鸣C. 认知评价D. 记忆回溯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艺心理学中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与艺术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与艺术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与艺术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心理学与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心理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受到心理学的解析和指导,同时艺术也为心理学提供了研究材料和实践场域。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与艺术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分析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理变化和心理学的应用。

一、创作灵感的心理源泉艺术创作的灵感是艺术家创作的起点和动力,而灵感的心理源泉与心理学中的潜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

潜意识是人类的心理深层结构,包含了个体的欲望、需要、经验与情感等。

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当艺术家的意识无法察觉到的心理素材激发起来时,灵感的火花便会迸发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学的潜意识理论为艺术家提供了解释和理解的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抓住灵感的脉络。

二、情感与表达的心理塑造艺术创作是情感的释放与表现,其中的情感经历与心理塑造密切相关。

情感是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情绪和体验的综合,它们在创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艺术家可能通过创造一种情感氛围来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或者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来传递信息和思想。

心理学帮助艺术家了解情感的本质和运作机制,通过对情感的理解和调控,艺术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与观众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

三、创造力的心理测量与培养创造力是艺术创作的关键要素之一,它是个体在特定的领域内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或新作品的能力。

心理学对创造力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各种评价和培养创造力的方法。

通过测量创造力的心理特征和因素,可以帮助艺术家了解自己的创造力水平,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措施。

此外,心理学也研究了创造力的心理机制和激发创造力的方法,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四、心流体验与艺术创作心流体验是指个体在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状态下,完全沉浸于某项活动中,忘记了时间和周围环境的感受。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常常会陷入心流状态。

心流体验被认为是创造力和艺术创作的重要机制之一,它能够提升创作的质量和效果。

艺术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艺术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艺术心理学知识点归纳艺术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艺术与心理相互影响关系的学科。

通过探索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心理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的魅力以及艺术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本文将就艺术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探讨。

一、艺术创作与表达的心理过程艺术创作是艺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感知、情感和思维进行表达。

他们将内心的感受转化为艺术作品,并通过艺术形式传递给观众。

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常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灵感和创造力的激发:艺术家通常会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寻找到灵感的源泉。

创造力在此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它推动着艺术家将想法和感受转化为独具个性的艺术表达。

2. 具象化和造型过程:艺术家将抽象的感知和情感图景通过创作媒介的具象化转化成可见的形象。

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通过运用各种技巧和符号,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以表达内心的意象和情感。

3. 自我表达和身份建构:艺术创作不仅是情感的倾泻,也是艺术家自我认同和身份建构的过程。

通过艺术创作,艺术家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价值观,并对他人和社会发出声音。

二、观众的艺术欣赏与体验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体验也是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形成一种独特的互动关系,观众通过艺术作品沉浸于艺术创作者所呈现的世界,并在此过程中得到情感、认知和审美的愉悦。

1. 情感共鸣和情感交流: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通过共情的方式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艺术作品触发观众的情感体验,激发出对于生活、情感和人性的思考,进而促进观众与艺术创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2. 美学体验和审美评价:艺术作品对观众的审美体验起着重要的影响。

观众通过感知艺术作品所传递的美学价值,进一步评价和解读艺术作品。

这种审美评价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创造性的思考和感知方式,丰富了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 文化与社会意义的阐释: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个体的感受和表达,也承载着一种文化和社会的意义。

论美术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创作心理活动

论美术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创作心理活动

论美术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创作心理活动美术创作是一项既艰巨又充满挑战的任务,要完成一件作品需要无数的创意和付出巨大的努力。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会产生许多强烈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既有挑战性,也有战胜心态,是创作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一,创意的产生创作过程的最初阶段是创意的产生。

这时,作者需要放松心态,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各样的图像和瞬间的灵感。

在这个阶段,作者的心态会保持轻松,并保持着好奇心和探索的精神,他们会主动地去寻找创意,而不是等待它的到来。

这种探索精神是极其关键的,因为创意不仅需要智力,还需要情感和直觉的参与。

第二,思考与策划一旦创意被选中,作者需要开始进入思考和策划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作者会对自己的灵感和创作方向进行反思,并开始思考如何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图像。

作者需要去思考细节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将作品呈现出来。

思考的过程往往是痛苦的,因为作者需要不断地推敲和修改,不断地追求完美。

但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充满快乐和达成目标感的,因为成功的策划是制作成功的第一步。

第三,创作的过程当策划完成后,作者开始投身到真正的绘画和创作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作者需要将刚才所策划的所有东西转化成为实物。

这个阶段充满了新的挑战和机会,因为作者需要去实现所想象的东西,堆砌和建造每一个元素,这个过程一定会让作者心潮澎湃,并带来无限的满足感。

作者的心态在这个阶段都保持着专注,他们会很自然地进入一种沉浸式的状态,将自己完全投入到创作之中。

第四,审视和再创作创作的完成并不是结束点,而只是一个休止符。

这个时候,作者需要审视自己的作品,仔细地观察和评价,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和加强。

这个过程极其重要,因为它帮助作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作品和自己。

审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失落和挫折的情绪,但是这种情绪是完全正常的,作者会尝试通过对细节的改变和添加来修正自己的作品。

总结美术创作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作者会面临许多挑战和危险。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需要保持热情和专注,始终追求完美,并始终保持创新和好奇心。

《创作心理学》-7《创作的心理》

《创作心理学》-7《创作的心理》

2、艺术沉思中,自然情感转化为审美情感。
(二)艺术沉思过程中的情理融合

1、艺术沉思是情感的再体验,它是感性的, 仍然带着强大的情感能量。


艺术沉思作为对情感的再把握,要达到哲理的 深度。 在艺术沉思中,情感储备由对某种具体情感活 动的记忆,转换为一种淡化了个人色彩的情感 模式,并深入体验,沟通人的精神与外在无限 世界的联系。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三、内觉体验

内觉体验是创作主体对深层心理的把握。
(一)深层心理在创作中的作用


内觉是一种深层心理状态,是非语言的、无意 识的或前意识的无定形认识。 内觉既包含人的本能冲动性,又包含高层次的 心理认知。

忽必列汗
【英】柯勒律治著 屠岸译

忽必列汗在上都曾经 下令造一座堂皇的安乐殿堂: 这地方有圣河亚佛流奔, 穿过深不可测的洞门, 直流入不见阳光的海洋。 有方圆五英里肥沃的土壤, 四周给围上楼塔和城墙: 那里有花园,蜿蜒的溪河在其间闪耀, 园里树枝上鲜花盛开,一片芬芳; 这里有森林,跟山峦同样古老, 围住了洒满阳光的一块块青草草场。


情感倾向是未被明确意识到的情感,是人的深 层心理的一种构成。 内觉体验是以内省方式对情感倾向的体验。 艺术家具备内觉体验,并能将它外化为艺术品。
(二)内觉体验与隐在感知模式

隐在感知模式指那种由各种欲望、观念、情感、 经验沉积于无意识领域,经过长期碰撞、组合 而构成的,能够赋予人的感受、体验、认知活 动以倾向性的潜在心理结构。

但是,啊!那深沉而奇异的巨壑 沿青山斜裂,横过伞盖的柏树! 野蛮的地方,既神圣而又着了魔-- 好象有女人在衰落的月色里出没, 为她的魔鬼情郎而凄声嚎哭! 巨壑下,不绝的喧嚣在沸腾汹涌, 似乎这土地正喘息在快速而猛烈的悸动中, 从这巨壑里,不断迸出股猛烈的地泉; 在它那断时续的涌迸之间, 巨大的石块飞跃着象反跳的冰雹, 或者象打稻人连枷下一撮撮新稻; 从这些舞蹈的岩石中,时时刻刻 迸发出那条神圣的溪河。 迷乱地移动着,蜿蜒了五英里地方, 那神圣的溪河流过了峡谷和森林, 于是到达了深不可测的洞门, 在喧嚣中沉入了没有生命的海洋; 从那喧嚣中忽必列远远听到 祖先的喊声预言着战争的凶兆!

心理学对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的解析

心理学对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的解析

心理学对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的解析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是人类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表达需求。

心理学作为探索人类心理活动的学科,为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审美体验的本质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

一、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艺术创作是艺术家以自己的创造力和技巧,通过一系列的表达手段来创造艺术作品的过程。

心理学认为,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创意生成、问题解决和表达三个阶段。

首先,创意生成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创意的产生依赖于艺术家对内外环境的感知和认知,以及个体内部的情感和意向。

心理学家认为,创意的生成与个体的思维方式、个人经验、情感状态及认知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次,问题解决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经常会面对各种问题,需要灵活运用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来解决。

心理学研究发现,艺术家在问题解决中常常展示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有时超出了常规的认知规律。

最后,表达是艺术创作的终极目标。

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理念。

心理学研究发现,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的表达方式与其内部的情感状态密切相关,通过表达,艺术家可以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观众产生共鸣。

二、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审美体验是个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

心理学通过对审美体验的研究,揭示了欣赏艺术作品时个体的感知、情感和思维等心理过程。

首先,感知是审美体验的基础。

个体通过感官接受艺术作品中的各种感知刺激,从而构建起对作品的感知体验。

心理学研究发现,感知过程中的感知意向、心理预期和感知记忆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体对作品的感知效果和体验质量。

其次,情感是审美体验的核心。

艺术作品通过引起个体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激发个体的情感反应。

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对个体的情感激发效果不同,而个体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情感偏好等因素会影响个体对作品的情感反应。

艺术与审美:艺术创作和审美经验的心理学解析

艺术与审美:艺术创作和审美经验的心理学解析

艺术与审美:艺术创作和审美经验的心理学解析艺术,是一种迷人的表达形式,无论是绘画、音乐、文学还是舞蹈,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触动了我们的心灵。

而审美,则是我们对艺术作品所产生的感受、理解和欣赏。

在心理学领域,对于艺术和审美的研究涉及到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揭示了艺术创作和审美经验背后的心理机制。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艺术与审美的联结,以及心理学在解析艺术创作和审美经验中扮演的角色。

1. 艺术的定义和意义艺术是什么?这是一个充满了诸多解释和定义的问题。

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看,艺术是一种通过创造力和想象力来传达和表达情感、思想和经验的活动。

艺术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创造作品,将内心世界与外部现实相结合,给人们带来精神和情感上的享受和启迪。

艺术能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美术馆里的油画、音乐会上的交响乐,还是书架上的小说和家中的装饰品,都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艺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感受美的存在,并找到对抗生活中冲突和困扰的力量和意义。

2. 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含着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观念的融合与运用。

在心理学中,艺术创作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涉及到感知、记忆、思维和情感等多个层面。

2.1 感知和表达艺术创作的第一步是感知。

艺术家通过感知外部环境和内心体验,获取到创作的素材和灵感。

他们对于形状、颜色、光影和纹理等视觉元素的敏感度更高,能够观察到细微之处。

同时,艺术家也通过感知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体验,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

通过艺术,他们可以将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可见的形象和符号,为观众创造出一种共鸣和理解的机会。

2.2 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创造力是指通过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策略,创造出新颖、有趣和有意义的作品。

想象力则是指能够从现实中脱离出来,构建新的场景、形象和情节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
第一节 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
• 认知过程 • 情感过程 • 意志过程
艺术创作的认知过程
• 艺术知觉 • 艺术思维 • 艺术想象
艺术知觉
• 艺术知觉的特点 • 唤情结构 • 艺术观察
艺术知觉的特点
• 选择性 • 整体性 • 理解性 • 恒常性
唤情结构
• 概念 • 主要形态 • 艺术家对唤情结构的组织
外在引力
理性
第二节 艺术活动的情感过程
• 概念 • 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 艺术家的情感特征 • 移情与心理距离
情感概念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 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所 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 的关系状态。
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 情感是艺术创作的根本动力 • 情感是艺术形象的构成因素
心理距离
主体对审美对象采取的一种超 功利的态度。
“入”与“出”的对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
• 艺术创作既需移情,又要有适度的 心理距离。
• “入”与“出”
第三节 艺术家的意志
• 创作意志的性质 • 意志对艺术行为的调节 • 创作中意志过程的心理分析 • 艺术家的意志特征
创作意志的性质
艺术活动中,意志的本质在 于艺术家的创作意识对于创作 行为的积极调节,表现在艺术 家为了实现自己的艺术追求, 克服形形色色的诸多困难。
想象概论
人脑对以有表象进行加工改 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表象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 头脑中的重现。
表象的特征
• 直观性 • 概括性 • 可操作性
艺术想象的动态活动过程
感知觉 记忆 表象
意向 艺术形象
艺术想象的驱力系统
本能性情感驱力
情感
内驱力
社会性情感驱力
本能性理性驱力
理性
社会性理性驱力 情感
艺术直觉的特征
• 艺术直觉的对象具有审美表现性 • 艺术直觉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和独创性 • 艺术直觉的思维活动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 活
动,具有强烈的情感性 • 艺术直觉的心理发生过程的中间环节是艺术家
积淀已久的“审美图像” • 艺术直觉的思维成果是有情有理的审美意象
艺术想象
• 想象概论 • 表象 • 艺术想象的动态活动过程 • 艺术想象的驱力系统
概念
包含着与某种情感相关的众 多因素的艺术整体。
组织唤情结构的主要依据与 内驱力是情感。
艺术家对唤情结构的组织
• 确定图底关系 • 知觉造型 • 情感变形
艺术思维
• 思维概论 • 艺术思维的主要特点 • 艺术思维的基本阶段
思维的概念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 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的特征
• 概括性: ——找出一类事物的共性特点,认识其性
关于灵感的研究
• [美]H·A·塞蒙:记忆系统的瞬时激活、 局部的迅速分化、点上的急剧改组。
• [俄]巴甫洛夫:优势兴奋中心说及相 互诱导
• [奥]弗洛伊德: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显 现
灵感的特征
• 非预期的突发性 • 不受意识控制的非自觉性 • 多功能多因素的综合活动 • 稍纵即逝,失不复得 • 认识过程的跳跃性 • 信息处理的模糊性 • 反常规的独创性
质 及其与他类事物的关系。 从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事实中找到普
遍、必然的联系,并推广之。
• 间接性:借助媒介物与脑的活动对感官不
能直接把握的事物做出反应。
思维的品质
• 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 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 思维的灵活性 • 思维的逻辑性
艺术思维的主要特点
• 形象思维中贯穿着逻辑思维 • 艺术思维中始终贯穿着情感活
创作意志面对的主要障碍
外部障碍 内部障碍
影响艺术家意志活动的因素
• 创作目的的性质。 • 对意志行动完成后的社会效益
的意识
创作活动的意志过程
• 艺术动机的形成与目标的确立 • 创作计划的制定 • 执行计划,完成创作。
艺术家的意志特征
• 坚定自觉的艺术目的性 • 独立的艺术品格 • 自制力 • 坚毅性
动 • 多元整体性
艺术思维的主要类型
• 形象思维 • 灵感 • 艺术直觉
灵感
长期思考着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在放 松状态下,由于某种偶发因素的启示,豁 然开朗,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现象。
灵感状态下的创造主体思维敏捷、情感 饱满、精力充沛、想象力丰富、创造力旺 盛,是所有从事创造活动的人孜孜以求的 最佳心理状态。
情感是艺术形象的构成因素
• 准备阶段,情感影响着艺术家审视生 活的方向
• 积累素材阶段,情感是过滤器 • 创作构思中,情感起着一种基调的作
用 • 创作表现阶段,情感是燃料的催化剂。
艺术家的情感特征
• 敏感 • 强烈 • 博大 • 真诚 • 高尚
移情
• 里普斯的移情理论 • 伯牙学艺 • 孔子的“比德”说
艺术思维的基本阶段
• 准备阶段 • 酝酿阶段 • 顿悟阶段 • 提炼阶段
艺术直觉
• 通过对创作客体的直接感知而对其 表现性内涵进行直接把握的一种特 殊的思维方式。
• 直觉的对象是其自身的表现性。
表现性
• 审美主体的一定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 对象的特定联系方式;是事物的自然 属性与人的主观感受的一种“合力”。
• 审美对象表现性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
双重特点,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艺术直觉的构成要素
感性因素 理性因素
情感因素
直觉始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事物。 直觉活动本身具有抽象整合性
其结果是从对象中抽取出意义与韵味 表现性本身就包含着情感因素
主体直觉对象时是灌注了情感热力
艺术直觉的心理过程
艺术知觉的完成在大脑皮层上造成或唤起 了视听觉表象。这是艺术直觉最直接的对 象。当表象形成以后艺术直觉的过程就表 现为潜意识的紧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有 三方面的“力”(感性因素、理性因素和 情感)在进行着综合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