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蒙克的艺术创作心理

合集下载

浅析蒙克的艺术起源与影响

浅析蒙克的艺术起源与影响

浅析蒙克的艺术起源与影响作者:王姗来源:《美术界》 2016年第10期王姗【摘要】在提到爱德华·蒙克时,很多人第一印象想到的就是他不幸的儿时经历以及他那充满了恐惧和死亡阴影的创作。

他的作品中所包含的情绪和他不幸的遭遇有着固然的联系,然而他的创作,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了尼采美学的影响。

人们在品味他的作品时,感受到的不光有作品表面的绘画语言,还有更深层次的感情基调。

作品中的暗示,不管对于当时还是现在的人,都具有强大的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让人回味无穷、念念不忘。

【关键词】爱德华·蒙克;尼采美学;表现主义;艺术观念一、尼采美学对蒙克艺术观念的影响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是表现主义艺术流派先驱,同时又是个具有象征主义倾向的独树一帜的艺术家。

他的艺术对后来的绘画风格和流派都有着很大影响,毕加索、马蒂斯等现代派绘画大师都曾在他的艺术作品中获得启发。

蒙克的艺术更是对德国、法国的一些艺术家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蒙克的艺术观念不光承接过去,对未来艺术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启示性,而他对艺术的理解很大程度受到了尼采美学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尼采美学在欧洲占据重要地位,并且有着后世美学家们难以相提并论的影响。

蒙克的艺术观念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尼采的美学观念。

尼采美学思想认为:古希腊艺术的繁荣并不是来源于人与自然内心的和谐,而是来源于人与自然内心的痛苦和冲突。

是因为古希腊人过于看透自然的规律性,想到用日常状态下的造型艺术与解除束缚时的个体体验的冲突和互补方法,才使古希腊达到艺术的繁荣,这对蒙克的艺术观念影响很大,他曾说过:“如果主张生命种子在肉体死后还存在的话,人就必须相信生命的不灭。

那么肉体死后精神又变成了什么?灵与肉分离后的精神去向何方?谁也讲不出,而你如果主张精神不存在的话,就如同要明确指出‘存在哪里’一样愚蠢。

”尼采将美学区分为“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

“酒神”其实强调的就是一种“醉”的状态,代表一种非理性的狂喜、激烈的状态。

蒙克绘画作品的“爱情”表达

蒙克绘画作品的“爱情”表达

128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作为表现主义的先驱,他在作品中很少对客观实物进行具体描绘,而是更加强调精神情感的内涵表达,其中“爱情”是不可忽视的一个主题。

分析探究蒙克绘画作品中的“爱情”表达,对了解蒙克的整个艺术生涯、理解其丰富艺术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蒙克的情感创作经历绘画早期,受自然主义和印象派的影响。

在1880至1889年绘画早期,写实是蒙克作品的突出风格。

他运用印象派的线条和对比强烈的色彩,专注于表现死亡、疾病和忧郁等主题[1]。

描绘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作品往往呈现出孤独、绝望、凝重、压抑、死寂的画面氛围。

绘画中期,体现出表现主义的绘画风格。

在1889至1909年的绘画中期,蒙克不断旅行以增加他的阅历。

他时常在挪威、法国和德国等地游学,寻找素材和灵感。

期间,蒙克创作了大量表达爱情的作品,逐渐体现出表现主义的绘画风格。

作品通过描绘病魔袭击、死神肆虐以及爱情破灭,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可奈何。

绘画晚期,充满浓厚生活气息。

在1910至1944年的绘画晚期,蒙克回首以往的人生,感到长期缠绕在自己身上郁积忧闷的情绪从此消散。

一改以往画面中阴郁的基调,转而变得色彩明快、线条遒劲,大量作品充满浓厚生活气息。

作品呈现出一种直率洒脱、稳重质朴,又不失随性简单、追求真实的绘画风格。

二、蒙克作品中的爱情表达幼年留下的心理阴影,加上几次异常曲折的爱情经历,使蒙克对爱情产生了奇异独特的认知。

蒙克幼年丧母,直接导致了他对女性认知的严重缺失。

蒙克的初恋对象是一位有夫之妇,之后又有一位挪威富商的女儿不顾一切决意要嫁给他。

几次爱情都是充满悲情的结束,最终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悲惨印记,也奠定了他的爱情悲剧基础。

蒙克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几乎每一件作品都是他内心真实情感的写照,都表现了他强烈的感情色彩。

他善于挖掘个人内心情感,将现实生活中缺失的情感,通过绘画重新拾起,不断在想象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释放心灵深处对爱情压抑的欲望。

浅析蒙克的艺术特色

浅析蒙克的艺术特色
搬 亏
浅析蒙克的艺术特色
翟雅 琦 河 北大学 艺术学 院
摘 要 :爱德 华 ・ 蒙克 ( 1 8 6 3 — 1 9 4 4 ) 是挪 威表 现 主义 画家和版 画复制 匠,西 方表 现主 义绘 画艺术 的先 驱 。蒙克 的 艺 术含 有 悲观和 消极 的 因素 ,那是 他 生活 的 时代 所 造 成的 ,他 的功绩 在于 揭示 同时代人 们 的心 灵 ,把 人们 心 底里 的美 和 丑 ,痛苦和 欢乐都 揭示 在画作 中,他 充分 发挥 了绘 画语 言 的表现 力,促进 了西 方绘 画朝 写意和象征 的方 向发展 。 关键词 :蒙克 ;情感 ;精神 爱德华 ・ 蒙克 ( 1 8 6 3 -1 9 4 4 ) 是 挪 威 表 现 主 义 画 家 和 版 画 复制 匠 ,具 有世 界声 誉 的挪 威 艺 术家 ,西 方 表 现主 义 绘 画艺 术 的 先驱 。他 的 绘 画带 有 强烈 的 主观 性 和 悲伤 压抑 的情 调 。 蒙 克于 1 8 6 3 年 出生在 挪威 的一个 知识 分子 家庭 。父 亲是 位 军 医 , 母 亲 也 受过 良好 的教 育 。但 是 在 他 5 岁 那 年, 母亲 因患肺 结核 而 去世 。 蒙克 的 父亲 因伤 心过 度 患 上 了有 精神 疾 病 ,他 向他 的孩 子们 灌 输 了对 地 狱 的根 深 蒂 固的恐 惧 ,他 一再 告诉他 们 。如果 他 们在 任何 情况 下 、 以任 何 方 式犯 有 罪 孽 ,他 们就 会 注 定被 投 入地 狱 ,没 有 任 何 宽恕 的机 会 。蒙 克 的 父 亲 也 在 蒙 克 的青 年 时 期 去 世 ,另外 一 个兄 弟和 蒙克 最 喜欢 的姐 姐苏 菲在 1 8 7 7年也 死 了 ,蒙克 的一 个妹 妹在 小 时候就 被诊 断 为患有 精神 病 。 蒙 克 自己也 体弱 多 病 。蒙 克 的五 个 兄弟 姐 妹 中 只有 安德 烈 结 过婚 ,但 在 婚 礼後 不 过 数 月也 死 了 。在 亲 眼 目睹 了 身 边 的双 亲 和 骨 肉兄 弟接 二 连 三地 不 断死 去 , 蒙克 的精 神 受 到 了严 重 的打 击 ,在 他 的世 界 中一 个 又 一个 的悲痛 接 踵 而 至 ,我 想这 已经超 过 了精神 打 击 的范 畴 ,而 是 一 种深 度 的精 神 折 磨 。身边 亲 人 不 断地 离 自己而 去 ,使 蒙 克那 年 轻而 又 敏感 的心 灵饱 受 疾病 和 死 亡 的折 磨 ,这 也 使得 他 的 内心 世 界产 生 了难 以逆 转 的变 化 。这 大概 就 是 为什 么 蒙 克 的作 品压 抑 又 悲观 的原 因 了,蒙 克 曾经 这 样 说道 :“ 病 魔 、疯狂 和死 亡 是 围绕 我 摇篮 的天 使并 且 他们

浅谈蒙克的创作理念

浅谈蒙克的创作理念

浅谈蒙克的创作理念摘要:表现主义绘画是当今人类社会的审美向多元化拓展的产物,而蒙克是西方现代表现主义迈向更为成熟的画家之一。

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断进行探索,其创作的本质在于内心的表达,强调内在的精神痛苦和理性的表现。

他的作品多方面表现疾病、死亡、性爱,以激发人们同情、理解和审美感受。

让人通过外在的视觉传达去体会和体验作者本人的心情及其作品内在的美和理性感受。

关键词:蒙克;艺术理念;创作理念;呐喊;疾病死亡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88-01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是二十世纪出产生于西方的一个现代绘画创作和理论流派。

在表现主义画家中最具代表性的的是爱德华·蒙克(edward munch,1863——1944)伟大的挪威画家,是北欧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一、蒙克艺术理念的诞生蒙克成为北欧表现主义画派的先驱,天赋和才华是其中的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具有创造性精神。

他的独特性首先反映在他对母题的选择上——爱情、死亡和对生命的渴望与恐惧成为他反复选择与提炼的艺术核心。

其深层次的心理因素与北欧艺术家的群体抽象化观念和象征主义的主题影响不无关系。

而所不同的是,蒙克将这种思想提炼得更加深刻,更加露骨,表现发挥得更近于极致。

他认为绘画的目的不在于具体的描绘客观对象的外形,而在于捕捉其内在的精神和灵魂,通过作品的本身传达给人们一种理性、想象的空间,以释放自己内心的压抑感。

蒙克是北欧表现主义的重要代表,受到印象主义画风的影响。

在法国他在研究印象画法的基础上,转而对后印象主义和纳比派发生兴趣,他发现线条和色彩有强烈的表现力,受到克罗格等人的影响及野兽派强烈非写实色彩和民间美术的造型因素,形成了一种非具象和极力强调绘画的自律性的新风格——表现主义。

成为北欧表现主义的开拓者。

如蒙克在1893年与1895年分别制作的油画与版画的《呐喊》,代表了同一状态下的不同阶段。

对蒙克油画《呐喊》的赏析

对蒙克油画《呐喊》的赏析

对蒙克油画《呐喊》的赏析一、蒙克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1863—1944)是二十世纪表现主义艺术先驱。

童年父母双亡心理阴郁,使他早年作品多疾病与死亡主题。

1892年起定居德国16年。

他在忧郁、惊恐的精神控制下,以扭曲的线型图式表现他眼中的悲惨人生,对德国表现主义艺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成为“桥派”画家领袖。

蒙克多以生命、死亡、恋爱、恐怖和寂寞等为题材,用对比强烈的线条、色块、简洁概括夸张的造型,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他的画风是德国和中欧的表现主义形成的前奏。

蒙克一直想表现人物的内心的心理状态,出现在他画中的人物呈现了最能表现这种状态的姿势,这种安排让蒙克的画带来一种好像人物、空气、记忆、动作和时间在一霎刹那间凝固的感觉,那也许正是人物内心活动达到顶峰的一瞬间。

1890年,他开始创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系列油画作品“生命组画”。

基本主题为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

蒙克的母亲在1868年死于肺结核,母亲过世后年幼的蒙克由父亲单独抚养。

其父患有精神疾病,他向孩子们灌输了对地狱根深蒂固的恐惧观念,他一再告诉孩子,如果他们在任何情况下以任何方式犯罪,就会注定被投入地狱,没有任何宽恕的机会。

父亲在蒙克青年期去世(1889年),另一个兄弟和蒙克最喜欢的姐姐苏菲在1877年也死了。

蒙克的一个妹妹在小时候就被诊断出患有精神病,蒙克自己也是体弱多病。

在五个兄弟姐妹中,只有兄弟安德烈结过婚,但婚后不过数月也过世了。

眼见双亲和手足接二连三地死去,严重打击了蒙克的精神与情绪,接踵而至的悲伤对其是深度的精神折磨。

因此,死亡烙印在他年轻而敏感的心灵深处,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蒙克的作品呈现压抑且悲观的原因。

蒙克在晚年说到:“病魔、疯狂和死亡是围绕我摇篮的天使,且持续的伴随我一生。

”二、对《呐喊》的解读蒙克1893年所作的油画《呐喊》,是这套组画中最为强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也是他重要代表作品之一。

浅谈爱德华·蒙克的《呐喊》

浅谈爱德华·蒙克的《呐喊》

个人 看 到 这 幅 画 的人 。
活 的 和 时代 文 明 的反 映 。1985年 在 杭 州举 办 的 “85新 空 间 画 展 ”

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85新空间画展”之后参展画家面对展览
时运 用表达情 绪的恐惧与不安 。所 的社会反响和全国青年美术大潮 ,引起新 的反省和思考 。时常将
:术创作在很 多情况下是 出于宣泄的需要 ,而蒙克将他 内心的 恐怖通过绘画作品宣泄 出来。
实情 感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005—531 2(201 5)23—01 77—01

声 刺耳尖 叫的声音 。这 幅画以视觉 的符号来传达听觉 的感受 。蒙
为 表 现 主 义 大 师 的成 名 作 。蒙 克 回 克 将那 由尖 叫所 产 生 的极 度 的 内在 焦 虑 ,转 化 为 一 种 令 人 信 服 忆 自己作 画 时 的 心 情 ,他 和 两 个 的 抽 象 意 象 。他 将其 画 面 上 的情 感 表 现 几 乎 推 向 了极 致 。整 个 画
的线条 ,将桥梁 、天空和大地联系在 属于 自己的作品。
捂 着 耳 朵 呐 喊 的 人 物 置 于 画 面 的 前
i直 接 面 向 观 众 ,使 整 个 画面 产 生 一
参 考 文 献 :
一 处不充满动荡感 ,天空与水流的扭
[113  ̄ 威.中国当代美术 3O年[M】.上海:东方出版 中心,2009.
n荡 不 安 的 线 条 。一 方 面 ,画 中 的 天 同的艺 术手段融入在作 品中,这样 的作 品是有 灵魂 的 ,它会带给
的血红色波浪 ,令人感到震颤和恐 社会的价值是无 限的 !《呐喊》注入 面 ,全画的色彩又是郁 闷的 : 真实的体现给我们 ,这是一幅让人 神经 特别 紧张的画 ,一声发 自

蒙克《呐喊》赏析

蒙克《呐喊》赏析

在社会反响方面, 《呐喊》引发了人 们对现代社会问题 的关注和思考,促 进了社会意识的觉 醒。
个人感悟与启示
从《呐喊》看生命的挣扎与抗争
蒙克通过《呐喊》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思考 画作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类在困境中的无助与挣扎 蒙克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生命中的抗争与不屈精神 从《呐喊》中可以领悟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呐喊》的创作年代与历史背景
创作年代:1893年
历史背景:蒙克在创作《呐喊》时,受到了欧洲工业革命和第一次 世界大战的影响,以及当时社会和家庭的不幸遭遇。
艺术风格:蒙克在创作《呐喊》时,运用了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风 格,强调画面的情感表达和主观感受。
意义:《呐喊》是蒙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反映了人类内心的痛 苦和孤独,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追求。
《呐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启示
揭示现代社会的 异化和孤独
反思人类精神状 态的困境
启示我们关注内 心世界和情感表 达
激发我们对现实 生活的思考和反 思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蒙克《呐喊》赏析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创作背景 3 画作解析 4 艺术价值与社会反响 5 个人感悟与启示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创作背景
蒙克的个人经历与创作动机
蒙克童年经历:父母和姐姐的相继离世,给他带来心理创伤 艺术追求:蒙克在艺术上追求表现生命、情感和心灵 创作动机:《呐喊》是蒙克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内心世界的表达 艺术风格:蒙克的作品以表现主义风格为主,强调主观感受和情感的表达

“疾病”·“爱情”·“死亡”——浅论蒙克作品的绘画主题与艺术构境

“疾病”·“爱情”·“死亡”——浅论蒙克作品的绘画主题与艺术构境

为幼年 的心理 印象能 够预定某种社会 系结 的形 成 ,范畴他在传
“ 疾病” ・ “ 爱情” ・ “ 死亡"
— —
浅 论 蒙克 作 品 的绘 画 主题 与 艺术 构 境
【 摘
要】 爱德 华・ 蒙克的作 品被分为“ 疾病 、 爱情 、 死亡” 三大主题 , 它们是 蒙克在画布上屡屡重现的
梦魇。 其中, “ 死亡” 始终是他竭力逃避却又不得不面对的核心主题。 蒙克画笔下的“ 死亡” 并非赤裸裸的惊
躯 里破 茧而出 , 挣脱死亡的暗影和可怖 。 《 病 中的孩子》 是蒙克早期 绘画 中的杰 出代表 , 是他重 要 的
奥斯陆工艺美术学校学 习期 间, 蒙克受 到克里斯提安 ・ 克鲁格的
影响 , 开始 接触 波西米亚风格 的艺术 家与作 家。他们崇 尚 自由,
艺术源泉之一。 在这幅作品 中, 蒙克 寻找 到属 于 自己的表达方式 和创作 主题 。它虽然归属 于“ 疾病” 主题 , 但就某种角度而言 , 与
注视着似有似无 的影像 , 身旁的母亲对于此刻 的她而言 , 俨然不 复有真实的存在感 。面对死亡 , 面对即将到来 的暗影 , 面对似乎 有些微 妙的亲情 , 少女仅剩默然的等待。 这恰是对恐惧 的最佳表 现。 也许 , 这也 正是 画家反复修改 画面 的原 因之一 。 希腊晚期雕
塑《 拉奥孑 L 》 塑造 了拉 奥孔 因触怒 阿波罗 神而与他 的两个儿子被 海边游来 的大蛇 缠绕 、 噬咬的形象 , 其精神 和肉体 虽陷于莫大的
蒙克在其漫长 的 自我对话 中背负并记述 了现 实世 界曾经举
行 的一场场或疯狂或绝望或平静 的午后沙龙 。 曾经 的沙龙主题 , 曾经令他暂 留的驿站 , 古 典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 , 抑或印象主义 , 这些终究不足 以表现他 内心深处真与幻 、 灵 与肉的强烈冲突。 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蒙克的艺术创作心理
摘要:绘画艺术家蒙克的创作心理主要建立在三个方面:一是童年的生活经历造成的他对世界的认知与思考,二是成长的过程中经历的变故,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对艺术的敏感情绪与寄托。

关键词:情绪心理认知心理动机心理
北欧着名的绘画艺术家蒙克被认为是表现主义的先驱,他的创作心理大致可从三个方面:童年的生活经历造成的他对世界的认知与思考;成长的过程中经历的变故;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对艺术的敏感情绪与寄托。

一、艺术创作的情绪心理
艺术创作的情绪心理是指“艺术家从现实生活的场景、事件中引起某种情绪反应。

”①这种情绪有时候是一段时间的影响,有时候是贯穿创作生涯的情绪反应,蒙克创作的情绪心理一直都无法摆脱童年时代疾病留给他的无助与对死亡的抗拒。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的童年所造成的创伤将会以潜意识的形态伴随人的一生,人的童年处于一种本我状态,较少受到来自社会伦理道德价值等方面的影响,童年时代的创伤在某种程度上找不到可以发泄的出口,于是在以后的人生中变就潜伏在人的内心深处,对于艺术家来说在以后的创作中这种心理总是以无意识的形式表现在作品中。

蒙克出生在挪威的普通家庭父亲是医生,但他的童年因为母亲的去世变的灰暗而压抑,在以后的生活中蒙克无法摆脱疾病的困扰,母亲去世之后姐姐,父亲,哥哥的相继离去,这些悲惨的经历吞噬着蒙克的内心,所以他的创作心理总是带有压抑、恐惧与不安,他在日记中曾写到“疾病和死亡蹂躏了我父母的旧居,我一直无法战胜这种不幸。

这对我的艺术也造成了决定性的影响。

”②由于童年时代亲自面临过死亡场景,蒙克创作的情绪心理总是充满对生活的思考以及死亡来临时的无法抗拒,由此造成的压抑的创作心理一直主导着他的创作过程,例如他创作过许多关于疾病的题材,如《点燃炉火的女孩》、《早晨》、《送终》等。

二、艺术创作的认知心理
所谓认知心理是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受外部世界的干扰逐渐形成的对世界的认知。

阿恩海姆在《走向艺术心理学》中指出“艺术家基本上是通过知觉推理来创作其绘画作品的,这种知觉推理为发生在意识水平以下的过程所支配。


蒙克在对世界不断的接触过程中会逐渐的形成自己的认知心理,最为明显的是蒙克初恋的不顺利使他对爱情以及世界有了不同的看法,爱情的体验让他的创作心理不再局限于对死亡的恐惧,而暗含对“性”的欲望与无法抗拒。

蒙克的第
一个恋爱对象是在他的日记中被称为福楼海宝的女人,这段并不愉快的恋情持续长达六年之久,他在日记中写到“她在我的心上留下多么深的一个印迹啊!”
如果说童年是贯穿创作生涯的情绪心理,那么后来的感情之路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了他的创作。

这段感情让蒙克对世界的认知变的焦虑,同时来自外界的压力使得认知心理出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如《拿香烟的自画像》便表现了他的恐惧不安。

三、艺术创作的动机心理
动机是主体有意识地体验到的强烈欲望,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大多伴有强烈的欲望,这种欲望是艺术家内在独特的心理,在一定程度具有精神宣泄性。

蒙克的创作动机心理是其对自身经历以及对社会感知的强烈愿望的表达,是对生命的强烈顿悟。

他要把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以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但这又不是简单的宣泄,而是对社会、世界的认知,是充满生命张力的,并拥有超越时代的思考。

二、艺术创作的认知心理
克在1890年刊登的与一位艺术家虚构的谈话中说“我想表达一种疲倦的动作,在眼睛里、在睫毛间、嘴唇应该画得看来像在喃喃自语……我要画出生命,
画出活生生的人。

”“画中的一切都是我亲身的经历”蒙克创作的动机不仅是为了表达他自己的生活感受同时旨在告诉人们自己对生命的思考,例如作品《呐喊》画面中一个挤压变形的人站在桥上,空洞的大眼、张大的惊愕的嘴犹如人的骷髅,背景上强烈的色彩视觉冲击,夸张的组合令整幅画面给人恐惧、不安的感觉,蒙克内心对于死亡的思考在画中强烈的表达出来。

这是贯穿蒙克一生的心理,但同时也含有后期结合社会状况对生命的思考。

蒙克的创作动机心理拥有对其所经历事件的表达,这是对他内心深处恐惧心理的宣泄。

蒙克童年时代的疾病留给他心理的创伤、爱情的不顺利,使其创作一直没有脱离过疾病、死亡等主题,这种心理在他的作品中以特殊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来,
无助、孤独、绝望、压抑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同时也构成了作品的主体风格。

注释:
①周宪.走向创造的境界—艺术创造力的心理学探索.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6页.
②何政广.世界名画家全集—蒙克.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00页.
参考文献:
【美】阿恩海姆,周宪译.艺术的心理世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陈明.艺术创新思维概论.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