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前牙髓腔形态特点

合集下载

乳牙髓腔

乳牙髓腔

乳牙的髓腔形态与恒牙相似,髓腔的形态特点知大小与相应的乳牙外形一致。

按牙体的大小比例而言,相对来讲乳牙的髓腔较恒牙者大,表现在髓室大、髓室各个壁均薄、髓角高、髓室顶和髓角多位于冠中部,根管粗、根尖孔亦大。

乳牙的髓腔解剖特点如下:
1.乳前牙的髓腔形态乳前牙髓腔与恒前牙髓腔相似,上下颌者多为单根管,根管有分支的很少,偶尔可见下颌乳前牙根管分成唇、舌向2个根管。

2.乳磨牙的髓腔形态乳磨牙髓室一般都较大,近中髓角较远中髓角高。

上颌乳磨牙髓室颊舌径比近远中径大,一般都有3个根管,其分布为颊侧近、远中各1个,舌侧1个,以舌侧根管最粗大。

下颌乳磨牙的髓腔为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以近中舌侧髓角最高。

下颌乳磨牙通常为3个根管,近中2个较小,远中根管较粗大。

有时下颌第二乳磨牙出现4个根管,即近中和远中各有2个根管。

3.乳牙髓腔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乳牙髓腔大,牙髓治疗效果好。

由于乳牙髓腔壁薄、髓角又高,在制备洞形时,应注意保护牙髓,防止穿髓和穿出侧壁。

乳牙根在替牙前3、4年即开始吸收,治疗时慎勿将吸收穿透的髓室底误认为是根管口。

恒牙髓腔形态

恒牙髓腔形态

恒牙髓腔形态一、前牙的髓腔形态(一)切牙的髓腔形态切牙的髓腔形态与相应的牙体外形相似,髓室与根管无明显界限,其特点是根管多为单根管,根尖孔多位于根尖顶。

1、上颌中切牙的髓腔形态上颌中切牙的髓腔较大,根管较粗,单根管,髓室与根管问无明显界限。

(1)近远中剖面整个髓腔约呈三角形,髓室顶即三角形的底最宽,接近牙冠中1/3处。

髓室顶微凹,两侧略尖。

髓室向颈缘略微变窄,自颈缘至根尖逐渐变细。

年轻人的髓室顶常有3个圆突,指向切嵴,该突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

(2)唇舌剖面髓腔略呈梭形,平颈缘处最厚,向切嵴方向缩小成尖形接近牙冠中1/3,髓腔从颈缘向根尖逐渐缩小变细。

(3)横剖面观:1)牙颈部横切面:根管呈圆三角形,根管与牙根外形基本相似,位居剖面中央略偏唇侧,舌侧根管壁较唇侧根管壁略厚。

2)牙根中部横剖面:根管较牙颈部横剖面者约小一半,多呈圆形,位居中央略偏唇侧,舌侧根管壁较唇侧根管壁为厚。

2、上颌侧切牙的髓腔形态上颌侧切牙的髓腔与上颌中切牙者相似,但略小。

近远中剖面髓室顶较整齐,接近牙冠中部,为髓腔最宽处。

髓腔宽度从牙颈至根中部逐渐缩小,至根尖1/3才显著缩小。

唇舌剖面髓腔在颈缘附近最厚,至根尖1/2或1/3才缩小,并随根尖而弯曲。

3、下颌中切牙髓腔形态下颌中切牙髓腔体积最小,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根管多为窄而扁的单根管,分为唇舌两管者约占10%。

(1)近远中剖面髓腔呈狭长的三角形,三角形的底为髓室顶,接近牙冠中1/3,向颈缘逐渐缩小,到颈缘则明显向根尖缩小。

(2)唇舌剖面髓腔中部的唇舌径较大,两端较小。

髓腔顶呈现尖形,接近牙冠中1/3,整个髓腔在牙根颈2/3—段较大,向根尖逐渐缩小。

(3)横剖面1)牙颈部横剖面:髓腔呈椭圆形,唇舌径大于远近中径,位居中央。

2)牙根中部剖面:根管呈现椭圆形或圆形,均位居中央。

呈圆形者根管显著缩小;呈椭圆形者,根管近远中径较窄。

平牙根中部近中根管壁仅厚约1.20mm,远中根管厚约1.10mm,根管预备时,应注意此厚度,以免侧穿。

口腔解剖生理学:上颌前磨牙的髓腔形态

口腔解剖生理学:上颌前磨牙的髓腔形态

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髓腔形态
横剖面:
牙颈部横剖面:髓室 颊舌向中分缩小呈 肾形,颊舌径大于 近远中径
牙根中部横剖面:单 根管呈椭圆形,双 根管,颊舌两根管 呈圆形,偶有三根 管
7%
合计65%
28%
上颌第二前磨牙的髓腔形态
与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髓腔形态相似,但髓 腔近远中宽度较窄,颊舌厚度较大,颊、 舌髓角较短,位于牙冠颈部1/3。
根管类型:单管型(48%);单双管型 (41%);双管型(11%)
上颌前磨牙的髓腔形态
髓室类似立方形,颊舌 径大于近远中径,髓室 位于牙冠颈部及根柱内, 随室顶凹陷,最凹处与 颈平齐
有颊舌两个髓角 牙根内有1-2个根管
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髓腔形态
近远中剖面: 与尖牙形态类似, 但髓室、根管较窄上颌第一前磨 Nhomakorabea的髓腔形态
颊舌剖面:
颊侧髓角较高,接近 牙冠中1/3,舌侧髓 角较低,接近牙冠 颈1/3(少数接近牙 冠中1/3); 有1个、2个偶有3个 根管口

牙体解剖学:牙髓腔解剖

牙体解剖学:牙髓腔解剖
髓腔唇舌径在牙颈部最大,且髓壁较切 端薄→开髓从舌面窝中央,向牙颈方向 钻入。
上颌前牙髓腔应用解剖
粗而直的单根管→作根管治疗操作方便, 效果较好。
上颌前牙髓腔应用解剖
在活髓牙牙体预备时,应注意避开髓角。
下颌前牙的髓腔形态特点
髓腔体积小 唇舌径>近远中径 根管多为窄而扁的单根管
下颌中切牙的髓腔形态 (近远中剖面)
态有关
上颌磨牙髓腔应用解剖
近颊髓角和近舌髓角较高→补牙备洞应
避穿髓。
上颌磨牙髓腔应用解剖 近中颊侧二根管口近→应注意寻找
上颌磨牙髓腔应用解剖 二根管窄小弯曲→根管治疗注意方向
上颌磨牙髓腔应用解剖
银汞充填、嵌体修复制备针道
→避开髓角
上颌磨牙髓腔应用解剖
上颌第二磨牙有时颊侧二根融合为一粗 大的根和根管,治疗时应加注意
按照恒牙根管的形态 分为四型
单管型 双管型 单双管型(single‐bicanal type) 1-2型 2-1型 1-2-1型等
按照恒牙根管的形态 分为四型
单管型 双管型 单双管型
(single‐bicanal type) 上、下颌第一、二前磨牙
上颌第一、二磨牙的近中颊根
下颌第一磨牙的近、远中根
近颊根管口约2 mm
上颌第一磨牙的髓腔形态 (横剖面)
牙根中部横剖面观
近颊根管较扁 远颊根管略圆 舌侧根管较大
上颌第二磨牙的髓腔形态
与上颌第一磨牙者相似,较小 近颊根管为双管型或单双管型约占30% 远颊根管和舌根管均为单根管
上颌第三磨牙的髓腔形态
髓室较大 根管较粗 髓角较低 髓室底的位置常与牙根形
上颌第一磨牙的髓腔形态 (近远中剖面)
颊侧
长方形 近远中径>髓室高度 髓室顶形凹,最凹处约与颈缘平齐 近颊髓角较高,接近牙冠中1/3 远颊髓角较低,位于牙冠颈1/3 近颊、远颊根管口和根管均较窄

第7讲 髓腔解剖、牙髓病分论

第7讲 髓腔解剖、牙髓病分论

医大口腔
(一)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症 状]
1 可有自发痛史,或无明显自发痛。 2 有冷热痛史。
[检 查]
1 2 3 4 有病灶牙。 探诊迟钝,无穿髓孔。 冷热刺激反应迟缓,电活力测验迟钝。 叩诊(+)或不适。
谢 谢!
医大口腔
五 下颌前磨牙
髓室:立方形,颊 舌径与近远中径相 接近。 单根管 牙体长轴舌倾 开髓:牙合面偏颊 尖处,呈椭圆形
医大口腔
六 下颌磨牙
髓室:长方形,近 远中径>颊舌径 3根管或4根管:近 中2,远中1或2 第二磨牙:C形 开髓:三角形或四 边形,偏颊及近中
医大口腔
牙髓病分论
分 类 临床表现 诊 断 鉴别诊断
髓室:长方形,颊 舌径>近远中径, 牙颈显著缩窄。 第一前磨牙:双根 第二前磨牙:单根 开髓:牙合面
医大口腔
三 上颌磨牙
髓室:立方形,颊 舌径>近远中径。 一般3根:2颊1舌 近颊双根管(MB2) 开髓:牙合面中央 窝,偏近中。
医大口腔
四 下颌前牙
髓腔:唇舌径>近 远中径 单(双)根管 开髓:舌侧窝 避免近远中侧穿
医大口腔
[诊 断]
1. 2. 3. 4.
典型疼痛症状 检查:病灶 温度试验、牙髓活力试验、叩诊 不能准确定位 关 键:对患牙的确定! 键:对患牙的确定!
医大口腔Βιβλιοθήκη 二 慢性牙髓炎[临床表现] 1 2 3 4 无明显的自发痛。 长期的冷、热刺激痛史。 轻度叩痛或咬合不适。 可定位。
医大口腔
[临床分类] 1. 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2. 慢性开放性牙髓炎 1) 慢性溃疡性牙髓炎 2) 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医大口腔
髓腔应用解剖

牙髓腔解剖切牙尖牙前磨牙

牙髓腔解剖切牙尖牙前磨牙

上颌前磨牙的髓腔形态
❖ 髓室类似立方形,颊舌径 >近远中径,髓室位于牙 冠颈部及根柱内
❖ 髓室顶凹陷,最凹处与颈 平齐
❖ 有颊舌两个髓角 ❖ 牙根内有1-2个根管
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髓腔形态
❖ 近远中剖面
与尖牙形态类似,但髓室、根管较窄
❖ 颊舌剖面:
颊侧髓角较高,接近牙冠中1/3,舌侧髓角较低,接近牙冠颈1/3 (少数接近牙冠中1/3);有1个、2个偶有3个根管口
下颌第二前磨牙的髓腔形态
❖ 与下颌第一前磨牙者相似,但有不同之处:
髓室在牙冠颈1/3和牙根颈1/3处大,但在根颈1/3处以下(向根尖)明 显缩小成管,但也有牙根中部或根尖1/3缩小成管者
颊、舌侧髓角明显,颊侧髓角稍长,均位牙冠颈1/3。
前磨牙髓腔应用解剖
❖ 上颌前磨牙近远中径在合面宽而近颈部窄,开髓 时应注意窝洞的形态和位置,防止从近中面或远 中面穿孔。
❖唇舌剖面:
梭形颈缘最厚。切嵴缩成尖形近牙冠中1/3,颈缘向根尖缩小变细
❖横剖面观:
圆▲,似牙根外形,居中央偏唇侧,舌侧根管壁较唇侧略厚 约为颈部一半,呈圆形,居中央偏唇侧,舌侧根管壁较唇侧厚
2.上颌侧切牙的髓腔形态
❖ 似上颌中切牙,但略小。
髓室顶较整齐,近牙冠中部,为髓腔最宽处、髓腔宽度从 牙颈至根中部逐渐缩小,至根尖1/3才显著缩小。
恒牙的髓腔形态
切牙的髓腔形态
❖ 与相应牙体外形相似 ❖ 髓室与根管无明显界限 ❖ 根管多为单根管 ❖ 根尖孔多位于根尖顶
1.上颌中切牙的髓腔形态
髓腔大 根管粗 单根管 无明显界限
▲,髓室顶最宽,近牙冠中1/3处,微凹,两侧略尖,年轻有3个圆突,指向切 嵴,随年龄增长,消失。髓室向颈缘变窄, 颈缘至根尖逐渐变细

上颌前牙的髓腔形态及应用

上颌前牙的髓腔形态及应用

上颌前牙的髓腔形态及应用上颌前牙的髓腔形态及应用多方面。

下面将从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及应用方面进行详细叙述。

首先,上颌前牙的髓腔形态特点如下:1. 上颌前牙的髓腔是一条细长的管状结构,呈椭圆形或半圆形。

其内部主要包括牙髓腔、牙髓、牙髓血管和神经。

2. 牙髓腔位于齿髓腔的最中央部位,上颌前牙的髓腔相对较窄,且通常呈弯曲状。

3. 牙冠部和根部的髓腔相连接形成髓管,通过髓管进入牙髓腔。

髓管特点是直径较小、连接通畅、角度较大。

4. 上颌前牙的髓腔一般比较浅,随着年龄的增长,髓腔会变得更狭窄。

了解上颌前牙的髓腔形态对于临床上的牙髓疾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上颌前牙的髓腔生物学特性:1. 牙髓腔主要由牙髓组织、牙髓血管和神经组成。

牙髓组织具有营养供应、感觉传导和防护牙齿的功能。

2. 牙髓血管在髓腔内提供营养和氧气供应给牙髓组织,并帮助排除髓腔内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3. 牙髓神经主要负责牙齿的感觉传导功能,对于牙齿的疼痛和触觉感知起重要作用。

上颌前牙的髓腔临床表现及应用:1. 上颌前牙髓腔病变常见病例有牙髓炎、牙髓坏死、牙髓出血等。

临床上,牙髓炎的常见症状包括牙痛、颜色变化、咬合不适等。

2. 牙髓炎的治疗通常包括根管治疗和牙髓活动。

根管治疗的主要步骤是清除感染的牙髓组织,填充根管,以防止感染再次发生。

牙髓活动通常是指牙髓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常用于牙髓坏死的治疗。

3. 牙髓组织的再生和修复也是牙齿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通过生物材料的应用,如干细胞和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牙髓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有望在牙齿损伤和疾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4. 上颌前牙的髓腔形态特点也对临床上的正畸治疗具有重要影响。

在上颌前牙乳牙期和替牙期,正确评估上颌前牙的髓腔形态,可以根据牙齿发育情况制定合适的正畸治疗方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了解上颌前牙的髓腔形态对于临床上的牙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牙的内层解剖髓腔形态PULPCAVITY

牙的内层解剖髓腔形态PULPCAVITY

(五)上颌磨牙
特点: 1.髓室: 1)髓室呈立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 2)髓室顶中分凹下、可与颈缘齐平。髓 室底位于颈线下约2mm,可见有三个根 管口。 3)髓室顶上一般有4个髓角,近中颊髓角 最高,近中舌髓角次之。
2.根管: 1)一般每个牙根只有一条根管,舌侧 根管直而较粗大,远中颊侧根管略圆, 近中颊侧根管较扁。 2)但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约63%有颊 舌双根管,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约 30%可有双根管。上颌第三磨牙髓腔变 异大。
(二)根管(Pulp Canal)
位于牙根中心的髓腔部分,比较细长。 恒牙的根管可分为四型:单管型、双管 型、单双管型、和三管型,其中以单管 型最为常见。
根管系统
(三)根尖孔(Pulp Foraman) 根管在牙根表面的开口,为髓室内血 管、神经、淋巴与牙周组织间的通道。
二恒牙的髓腔形态
(一)上颌前牙 特点:髓室较大,根管较粗且直。整个 髓腔在牙颈部最粗大。 1 上切牙髓室的唇舌切面颈部最宽,而 切嵴及根尖逐渐变细;近远中切面上近 切嵴处最宽,近远中径大于唇舌径。 2 上尖牙髓室近牙尖及根尖处最细,唇 舌径大于近远中径。 3 一般是单根管,根管横断面呈圆形或 卵圆形。
(二)合平面 定义:上颌1近中切角与上颌双侧7 远中颊尖构成的假想平面,后端高 于前端。 (三)牙的上下位置 以合平面为基准:上颌1略低于合 平面,2与合平面平齐,3-6近中颊 尖在同一平面,略低于合平面,6 远中颊尖及7近远中颊尖升高,构 成上颌的补偿曲线
(四)牙尖高度 磨损严重---牙尖锐利度下降导致: 1 咀嚼效率下降 2 咬合的垂直距离下降 3 垂直距离,咀嚼肌纤维长度,颞 下颌关节三者间的自然比例受影响, 久之,牙、肌与关节之间失去平衡, 引发口颌系统功能紊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下颌侧切牙髓腔形态 • 下颌侧切牙的髓腔形态与下颌中切牙相似,但
较下颌中切牙大;近远中及唇舌径较宽,根管近远中面
(四)下颌侧切牙髓腔形态
二、尖牙髓腔形态
尖牙的髓腔形态与相应的牙体外形相似,髓室 与根管无明显界限,多为单根管。 (一)上颌尖牙髓腔形态 上颌尖牙髓腔最大处的唇舌径明显大于近 远中径,为单根管。全口最长的牙齿, 26.5mm;冠根比1:1.82,30%有侧支根管
(一)上颌中切牙
• 髓腔较大,为粗而直的单根管 • 1.唇舌剖面:髓腔略呈梭形,平颈缘处最厚, 向切端方向逐渐变细,接近牙冠中1/3,至 切端处成尖形,向根尖方向也渐缩小。 • 2.近远中剖面:髓腔呈三角形,髓室顶最宽, 相当于牙冠中1/3处,髓腔向根尖逐渐缩小 变细。
(二)上颌侧切牙髓腔形态 与上颌中切牙相似,但略小。近远中剖面髓 室顶较齐、宽,唇舌面近缘最厚,至根尖 1/2到1/3才缩小。多单根管。变异较多。 平均长度22mm,冠根比1:1.47,根尖1/3稍 偏远中,有侧枝根管
前牙开髓入口洞形设计
(一)原理 1、开髓室为了进入髓腔,去除髓腔内容物: 2、为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打开通道,使 根管治疗器械顺利进入根管,达到根尖狭窄 部,完成各种牙髓治疗操作。 3、充分暴露髓腔,尽可能的减少对牙体组织 的损伤和破坏。
(二)、步骤
(二)上颌侧切牙髓腔形态 与上颌中切牙相似,但略小。近远中剖面髓 室顶较齐、宽,唇舌面近缘最厚,至根尖 1/2到1/3才缩小。多单根管。变异较多。 平均长度22mm,冠根比1:1.47,根尖1/3稍 偏远中,有侧枝根管
(二)上颌侧切牙髓腔形态
(三)下颌中切牙
• 下颌中切牙的髓腔体积最小,根管外形与牙根外形一致, 唇舌径明显大于近远中径。多为扁而窄的单根;唇舌两根 者为4%。20%有侧支根管,平均长20.5mm;冠根比1: 1.34;侧切牙21mm,冠根比1:1.32 • 1.近远中剖面:髓腔呈狭长三角形,髓室顶最宽,相当于 牙冠中1/3处,从颈缘向根尖方向明显缩小。
上颌尖牙髓腔形态
• 1.近远中剖面:髓腔较窄,两端均呈尖形, 髓角相当于牙冠中1/3处,与牙尖相对应。 牙根颈1/2髓腔较宽,根尖1/2才逐渐变窄。
上颌尖牙髓腔形态
• 2.唇舌剖面:髓角窄而尖,根管外形与牙根 外形相一致,至根尖1/3处明显缩小变细。 髓腔切2/3很厚,直到根尖1/3渐窄,根尖孔 比切牙大。
上颌尖牙髓腔形态
• 3.横剖面:牙颈部横剖面髓腔呈卵圆形,较 宽大,位于牙根的中央,唇舌径大于近远 中径;根中部横剖面根管较小,呈圆形。
上颌尖牙髓腔形态
上颌尖牙髓腔形态
(二)下颌尖牙髓腔形态
• 下颌尖牙髓腔形态与上颌尖牙相似,但较上颌尖 牙窄、髓角较圆,约4%为双根管。 • 1.近远中剖面:髓腔较窄,髓角圆钝,接近牙冠 中1/3,自牙根中部向牙根尖逐渐变细。30%有侧 支根管,牙长25.5mm,冠根比为1:1.48 • 2.唇舌剖面:唇舌径较大,牙冠颈部与牙根颈部 1/3较大,髓角尖,近牙冠1/3。 • 3.横剖面:牙颈部横剖面髓腔呈椭圆形,唇舌径 较大;根中部横剖面根管呈圆形或椭圆形。
下颌中切牙髓腔形态 • 2.唇舌剖面:髓腔相当于颈缘处最后,两端 较小。髓室顶呈尖形,相当于牙冠中1/3处。 根管至根中1/3开始向根尖方向逐渐变细。
• 3.横剖面:牙颈部横剖面髓腔呈椭圆形,
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位置居中。牙根中 部横剖面根管呈椭圆形或圆形,近远中窄, 壁薄,易侧穿。有时可见唇舌向两根管。
下颌尖牙髓腔形态 下颌尖牙髓腔形态
下颌尖牙髓腔形态
前牙髓腔解剖临床意义。 1.上颌前牙: 共同点:根管粗大,单根,单根管,髓室近远中径明显较唇舌 径宽,根管唇舌径宽,髓室根管无明显界线,根尖略偏远中。 不同点:1121髓腔室切牙中最大者,13、23根管唇舌径壁切牙 大。 临床意义: 开髓从舌面窝入手,形态为圆三角形,向牙颈方向钻入。 少数12、22出现双根管,治疗时避免遗漏。 2.下颌前牙: 共同点:牙体比同名上颌牙小,髓腔细小,根管数1—2个,髓 室根管无明显界线,根管略偏远中。 不同点:31,41髓腔是全口牙中最小者,23%唇舌向双根管,32、 42 27%唇舌向双根管,33、43髓腔比13、23小多为单根。 临床意义: 揭髓顶室注意钻针方向与牙体长轴方向一致,钻针不能作近远 中方向移动以免发生侧穿。 31、41根管为扁根管,根管预备是可能遗留感染物。 根管治疗是,必须注意检查根管口的数目,以免发行遗漏。
上下颌前牙的髓腔特点及开髓方法
资料收集:罗莎莎、苏娟娟、高朝杰、周姚昱晨 PPT制作:马雪婷、马媛、杨雅岚、阳磊 PPT讲解:袁园、王文波
髓腔Pulpcavily: 是位于牙体内部的一个与牙体外形相 似同时又显著缩小的空腔分为髓室和根管,充满了牙髓 。 髓腔形态是临床进行牙体、牙髓和牙周疾病治疗的重要 依据,它包括髓室的大小、位置、髓角的高低、根管口 的位置、根管数目、根管的类型、弯曲程度和方向以及 根管与牙周组织间的关系等,否则可发生意外。 结构复杂,变异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变化 根管感染治疗的操作空间;开髓术是为根管治疗的打 开窗口、根管治疗通道的开端建立,简称为开髓 通过开髓建立通道,去除根管系统的感染物质 近年来,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如:根管显微镜和锥 形束CT的应用,促进了对根管系统的了解,成为根管治 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