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桥梁变形监测报告
运营桥梁变形监测方案

运营桥梁变形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桥梁建设成为城市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许多桥梁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老化和变形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监测和维修,就会对交通运输和城市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为了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营,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桥梁变形监测方案,通过对桥梁结构的变形和位移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行。
二、监测原理和目标1. 监测原理桥梁变形监测是通过一系列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桥梁结构的位移、变形和振动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实现对桥梁结构安全性的评估和预警。
监测数据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专业分析和处理。
2. 监测目标(1)对桥梁的整体稳定性和结构强度进行监测;(2)对桥墩、桥梁梁体和桥面的位移和变形进行实时监测;(3)对桥梁的振动和变形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实现桥梁的结构安全运行。
三、监测设备和技术1. 监测设备(1)GPS/GNSS监测设备:用于对桥梁结构的位移和变形进行精准的监测和测量;(2)倾斜传感器:用于对桥梁结构的倾斜和变形进行实时监测;(3)振动传感器:用于对桥梁的振动和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4)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对桥梁结构的温湿度情况进行监测;(5)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用于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分析。
2. 监测技术(1)微波测距技术:通过微波探测器测量桥梁结构的位移和变形;(2)激光测距技术:通过激光距离传感器对桥梁的位移和变形进行精准测量;(3)红外线测量技术:通过红外线传感器对桥梁结构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四、监测方法和步骤1. 监测方法(1)定点监测法:选取桥梁的关键位置进行固定的监测点,对桥墩、桥梁梁体和桥面的变形和位移进行定点监测;(2)行车监测法:通过在桥梁上安装移动式监测设备,对桥梁结构的变形和位移进行行车监测。
2. 监测步骤(1)确定监测位置和监测方法;(2)安装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并进行校准和调试;(3)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并进行专业分析和处理;(4)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桥梁检测报告范文

桥梁检测报告范文一、背景介绍本次桥梁检测是对座城市内一座长期运行的桥梁进行的全面安全评估。
该桥梁位于市区主要交通要道上,日常承受大量车辆和行人通行。
为确保公众交通安全,防止桥梁结构出现安全隐患,特对该桥梁进行全面检测与评估。
二、检测方法本次检测采用了多种综合性检测方法,包括现场实地观察、非破坏检测技术和结构力学分析。
现场观察主要通过人工目视和摄像设备记录桥梁的整体情况,包括病害、变形、龟裂等。
非破坏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超声波探伤、雷达检测等,用于评估桥梁各结构部位的材料状况以及隐藏病害。
结构力学分析通过应力-应变理论,采用数学模型对桥梁进行力学分析,评估结构安全性。
三、检测结果1.桥梁外观:经过现场观察,桥梁外观整体完好,未发现明显的损伤或变形。
局部区域存在一些细小的龟裂现象,但对整体结构安全性没有明显影响。
2.结构材料:通过超声波和雷达检测技术,桥梁主要结构材料的状况良好,无明显腐蚀、裂缝和松动现象。
只有少数混凝土构件表层存在微小龟裂,但未对结构强度造成重大威胁。
3.桥梁承重力:结构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桥梁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满足正常车辆和行人通行的需求。
即使在瞬时超载荷载下,也不会对桥梁结构造成破坏。
4.桥梁振动:通过应变力学分析,桥梁在正常情况下,振动幅度较小,不会对通行安全造成明显影响。
四、建议1.日常维护:桥梁管理部门应加强桥梁的日常巡视和维护工作,定期对桥面、桥栏、伸缩缝等进行全面检查,修复细小龟裂和病害,确保桥面平坦、无积水,保障行人和车辆通行安全。
2.强化防腐措施:桥梁结构存在一些混凝土构件表层的微小龟裂,应采取防腐措施,避免进一步侵蚀。
在必要的时候,可采取补强措施,增加结构承载能力。
3.定期检测:为了及时发现潜在的病害和变形,减少事故风险,建议定期对桥梁进行综合性检测。
根据现有情况,初步建议每年进行全面检测一次,并在必要时进行局部加固。
五、结论根据本次桥梁检测结果,该桥梁整体结构安全性较高,能够正常承载车辆和行人通行需求。
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学习报告

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学习报告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潘雄2014年6月22 日一、桥梁变形监测意义我国,由于我国正处在大规模建设时期,每年开工新建的桥梁数量众多,发生的桥梁工程事故也非常多;另外,对于早期建设的桥梁,由于年代久远、本身就存在质量问题或者使用过程中远超设计负荷,很多桥梁结构也暴露出很多质量问题。
我国每年发生的桥梁安全事故数不胜数,影响较大的事故每年都有很多报道,诸如此类的重大事故和惨痛教训,时有发生,不胜枚举,令人极其痛心。
这些重大事故的发生,一方面是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同时也从反面以一种很沉重的方式体现了桥梁变形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由于灾害的发生与变形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桥梁变形监测研究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高度重视。
二、桥梁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大型桥梁结构是高度超静定的构筑物,结构复杂,因此大型桥梁结构的变形监测是一件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对大型桥梁的变形监测手段有多种。
常规的地面变形测量是获取观测数据的主要手段,采用测量仪器对所监测的物体上布设的点位进行观测,获取变形值。
而其中测量仪器对整个观测的数据获取的关键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变形测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变形测量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
更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的出现,计算机、无线电、空间技术以及地球科学等的迅猛发展,推动变形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
不断涌现的变形测量数据采集新技术以及他们自身的不断发展完善是推动变形测量技术进步的巨大动力,如数字近景摄影测量、GPS、自动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描仪、激光跟踪仪、激光雷达、关节式坐标测量机、Indoor GPS 等。
此外,在大地测量领域还有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VLBI)、卫星激光测距(SLR)、激光测月技术(LLR)、卫星重力探测技术(卫星测高、卫星跟踪卫星和卫星重力梯度测量)、合成孔径干涉雷达(InSAR)等技术手段。
在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自动化测量方面,自动全站仪正渐渐成为首选的自动化测量技术设备。
变形监测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类建筑物、桥梁、隧道等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及投入使用后,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一定的变形。
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提高工程质量,对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变形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培养动手能力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指导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变形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我们对变形监测有了初步的认识。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如全站仪、水准仪等。
2. 实习具体内容(1)监测方案制定根据实习要求,我们制定了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点布置、监测周期、监测方法等。
(2)监测数据采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监测方案进行数据采集,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对监测点进行坐标、高程等数据的测量。
(3)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数据后,我们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算出各监测点的变形值,并与上一周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变形趋势。
(4)报告撰写根据监测数据及分析结果,我们撰写了实习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监测目的、监测方案、监测数据、数据分析、结论等。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变形监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监测方法和技术,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变形监测在工程安全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四、实习不足与改进在本次实习中,我发现自己在数据处理与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据处理问题,处理速度较慢,准确度不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
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仪器操作不熟练、监测方案不够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加强仪器操作练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五、总结本次实习让我对变形监测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嘉兴桥梁检测评估报告

嘉兴桥梁检测评估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为您准备了一份有关嘉兴桥梁检测评估的报告。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引言嘉兴市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众多的桥梁。
这些桥梁起着重要的交通和经济作用,因此对其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确保桥梁安全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二、检测方法对嘉兴市的桥梁进行检测评估,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视觉检查、无损检测、载荷试验等。
视觉检查能够直观地判断桥梁的表面状况和存在的缺陷,无损检测则能够检测桥梁内部的隐蔽缺陷,载荷试验则可以判断桥梁的承载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三、检测结果通过对嘉兴市桥梁的检测评估,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桥面损坏:部分桥面存在损坏、龟裂、起拱等问题,需要及时维修以防止进一步加剧。
2. 支座状况:部分桥梁的支座已经老化,存在松动、变形等问题,需要及时更换或加固。
3. 桥墩裂缝:部分桥梁的桥墩存在裂缝,需要进一步检测其裂缝的类型和大小,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4. 钢结构腐蚀:部分桥梁的钢结构存在腐蚀现象,需要进行防腐处理以延长使用寿命。
5. 载荷能力:部分桥梁的承载能力已经接近或已超过设计要求,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限制车辆的通行或进行相应的加固措施。
四、建议措施根据上述检测结果,我们向您提供以下建议措施:1. 桥面维修:对损坏的桥面进行维修,修补裂缝并进行重新铺装,以保证行车的平稳。
2. 支座更换/加固:对老化的支座进行更换或加固,以保证桥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桥墩修复:根据桥墩裂缝的类型和大小,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保证桥梁的结构完整性。
4. 防腐处理:对存在腐蚀现象的钢结构进行防腐处理,延长使用寿命。
5. 加固措施:根据载荷试验的结果,对承载能力接近或超过设计要求的桥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对嘉兴市桥梁的检测评估,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总体来说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是得到了保证。
我们建议加强对桥梁的定期检测和维护,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以确保桥梁的长期安全运行。
《2024年基于物联网的桥梁变形监测技术的研究》范文

《基于物联网的桥梁变形监测技术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桥梁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对桥梁的变形监测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研究基于物联网的桥梁变形监测技术,通过分析其原理、方法及实际应用,为桥梁的安全监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物联网在桥梁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原理物联网技术通过将传感器、网络通信、云计算等技术相结合,实现对物体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化管理。
在桥梁变形监测中,物联网技术主要通过布置在桥梁关键部位的传感器,实时采集桥梁的变形数据,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桥梁变形的实时监测。
三、桥梁变形监测的方法1. 传统方法:传统桥梁变形监测主要依靠人工测量和定期检查。
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且难以实现实时监测。
2. 基于物联网的方法: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布置传感器实现实时、自动的桥梁变形监测。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位移传感器、应变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桥梁的变形数据,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实现对桥梁变形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四、基于物联网的桥梁变形监测技术的实现基于物联网的桥梁变形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布置、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处理与分析等环节。
首先,在桥梁关键部位布置传感器,实时采集桥梁的变形数据;其次,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最后,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对桥梁变形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此外,还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和共享,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实际应用及效果分析基于物联网的桥梁变形监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实现了对桥梁变形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了桥梁的安全性;其次,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和共享,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后,为桥梁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斜拉桥运营期变形监测及结果分析

斜拉桥运营期变形监测及结果分析摘要:建立了运营期间彭溪河特大桥变形监测系统,并进行了极端温度条件下夏季、冬季两期的测试工作,利用有限元软件GQJS对桥梁结构在温度静力作用下的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结合实测结果讨论了温差影响下结构位移、挠度和索力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可以为桥梁的科学管理和监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斜拉桥;变形监测;温差影响;索力测试Abstract: Built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Pengxi River bridg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system, and the extreme temperature conditions in summer, winter two tests,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GQJS on bridge structure under temperature static response is analyzed, combining with the measured result is discuss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difference, deflection and displacement of structure the force of the cable changes, the analysis results can provide the bridge science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to provide reference.Key words: cable-stayed bridg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temperature; cable force test1引言运营期间大跨度斜拉桥处于自然环境中,受日照和季节性温差等因素的影响,以及车辆荷载的作用,都使得桥梁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桥梁的安全状态是交通管理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建立桥梁变形监测系统以全面监视和分析桥梁安全显得十分重要。
桥梁监控报告

桥梁监控报告
报告时间:20xx年xx月xx日
报告人:xxx
监控对象:
本次监控的对象为xxxx桥梁,该桥梁位于xxxx市xxx区,是一座主要的城市交通枢纽桥梁,承担着重要的交通运输任务,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监控内容:
本次监控主要针对桥梁的结构安全、运行状况、设备状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监测。
监控设备:
本次监控主要使用了以下设备:
1.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2. 水准仪
3. 位移传感器
4. 倾斜计
5. 温度传感器
监控结论:
通过对xxxx桥梁进行全面的监控,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桥梁的结构安全状况良好,无明显变形和裂缝。
2. 桥梁的运行状况良好,通行车辆稳定,没有出现拥堵和事故。
3. 设备状态良好,所有监测设备均正常运行。
说明建议:
1. 拟定应急预案,加强桥梁的安全管理,在平时加强巡查,及
时排除隐患。
2. 定期维护设备及时检修。
3. 进一步提高桥梁安全意识,加强管理,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行。
总结:
本次监控报告详细介绍了xxxx桥梁的监控情况,并提出了相
应的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认真对待,加强桥梁的安全管理和
维护,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水县旺坝大桥变形监测报告(第1期)报告编号:1801254-01-01美华检测咨询有限公司二〇一六年七月公路工程桥梁变形监测报告工程名称:木水县旺坝大桥变形监测委托单位:京东市公路管理局受检单位:/合同号:/试验性质:委托监测报告编号:1801254-01-01报告页数:共22页检测单位:美华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报告日期:2016年7月30日木水县旺坝大桥变形监测报告(第1期)现场检测:报告编写:报告校核:报告审批:声明: 1、本检测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无效;2、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3、本报告未经检测、校核、审批签字及未加盖鲜章无效;4、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可在报告发出后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请复议。
二〇一六年七月三十日地址:电话:传真:网址:目录1.桥梁概况 (4)2.监测目的 (5)3.监测依据 (6)4.构件编号 (6)5.监测内容 (6)6.技术要求 (7)6.1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 (7)6.2布设永久性观测点 (8)6.3现场观测要求 (10)7.主要仪器设备 (10)8.监测数据处理结果 (11)8.1 桥面线形监测结果 (11)8.1.1基准建立 (11)8.1.2测点布置 (11)8.1.3监测结果 (11)8.2 墩台偏位监测结果 (15)8.2.1 测点布置 (15)8.2.2 监测结果 (15)附录 (17)木水县旺坝大桥变形监测报告(第1期)1.桥梁概况旺坝大桥位于京东市木水县境内S908线K527+254m处,该桥为52+95+52(m)连续刚构桥,全长210.00m,宽8.5m,下部结构中,桥墩为实心双薄壁矩形墩,桥台为重力式桥台,墩台基础均采用桩基础,桥面铺装层为沥青混凝土柔性路面,护栏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
图1-1 桥梁立面照图1-2 桥梁正面照2.监测目的《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第三章第3.3.3条第2点规定“新建桥梁交付使用前,公路管理机构应事先要求桥梁建设单位在竣工时设置便于检测的永久性观测点。
大桥、特大桥必须设置永久性观测点。
”以及第1点“设立永久性观测点,定期进行控制检测。
”桥梁永久性观测点测设的目的和作用在于:(1)通过对桥梁结构长时间的定期观测,掌握桥梁在混凝土收缩和徐变、营运荷载、温度变化、风雨、水流、地震及其它偶然荷载长期作用下,结构性能和工作状态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桥梁病害;(2)了解和掌握桥梁结构实际工作状况,监视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确保桥梁安全运营,为正确分析、评价、预测及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3)为桥梁建立健康档案,指导桥梁养护及维修,保证结构安全。
3.监测依据(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4)施工图、竣工图等其它技术文件;(5)用以指导测设工作的其他相关规范。
4.构件编号(1)桥梁前进方向的确定:以小里程到大里程方向为前进方向,即沙洲至木鱼方向为前进方向。
(2)桥跨:以桥梁小桩号侧开始,沿路线前进方向依次将桥跨编为第1跨、第2跨…第n跨;(3)桥墩:以桥梁小桩号侧开始,沿路线前进方向依次将桥墩编为1#、2#、…n#;(4)伸缩缝:以桥梁小桩号侧开始,沿路线前进方向依次将伸缩缝编为1#、2#、…n#伸缩缝;(5)桥台:小桩号为0#桥台,大桩号为前一墩号加一;(6)锥坡、护坡:小桩号 (前桥台)侧左右幅锥坡、护坡分别为L0、R0,大桩号(后桥台) 侧左右幅锥坡、护坡分别为L1、R1;(7)翼墙、耳墙:小桩号(前桥台)侧左右幅耳墙分别为L0、R0,大桩号(后桥台)侧左右幅耳墙分别为L1、R1;(8)排水及照明设施:沿里程增大的方向,右侧为R-1,R-2……R-n,左侧为L-1,L-2……L-n;(9)栏杆、人行道缺陷整体记数,不进行编号。
5.监测内容(1)建立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2)布设桥梁永久性观测点;(3)首次测量:a.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初值的测量;b.桥梁的桥面线形(挠度)观测;c.桥墩、台身高程(沉降)观测;d.桥墩、台身的倾斜(沉降)观测。
6.技术要求6.1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1)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并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观测。
(2)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每座桥不少于2个基准点,分别位于桥梁两岸。
基准网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但当桥梁施工期间所采用的国家高程系统水准点保存完好且便于联测时,应采用国家高程系统。
(3)基准点标石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稳定的原状土层内,或将标志镶嵌在裸露基岩上。
标石规格,可根据现场条件和工程需要,按《工程测量规范》附录 D 进行选择。
图6.1-1 金属标志图(mm)图6.1-2二、三等水准点标石埋设图(cm)(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5)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符合下表规定。
(5)观测使用的水准仪精度应不低于DS05 级,水准标尺应采用因瓦尺。
DS05 级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不得大于 10″。
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误差不应超过0.2″。
因瓦尺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不应超过0.15mm。
(6)起始点高程,宜采用测区原有高程系统。
较小规模的监测工程,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较大规模的监测工程的,宜与国家水准点联测。
(7)水准观测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第 4 章的有关规定。
6.2布设永久性观测点变形监测应能确切反映监测目标的实际变形程度或变形趋势。
变形监测点分为控制点和观测点(变形点)。
控制点包括基准点、工作基点以及联系点、检核点、定向点等工作点。
各种测量点的选设及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查或检验,并应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2)工作基点应选设在靠近观测目标且便于联测观测点的稳定或相对稳定位置。
测定总体变形的工作基点,当按两个层次布网观测时,使用前应利用基准点或检核点对其进行稳定性检测。
测定区段变形的工作基点可直接用作起算点。
(3)当基准点与工作基点之间需要进行连接时应布设联系点,选设其点位时应顾及连接的构形,位置所在处应相对稳定。
(4)对需要单独进行稳定性检查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应布设检核点,其点位应根据使用的检核方法成组地选设在稳定位置处。
(5)对需要定向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应布设定向点,并应选择稳定符合照准要求的点位作为定向点。
(6)观测点应选设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可从工作基点或邻近的基准点和其他工作点对其进行观测。
(7)观测点应做好相应的固定及保护措施,以保证每次观测时变形监测点的位置不发生改变。
(8)桥面高程(挠度)、平面观测点:应根据各特大桥、大桥的特点,结合现场实地踏勘在桥面两侧对称设置观测点并固定于桥面板上,若桥宽较大,空间效应显著,应在桥宽方向设置左、中、右观测点。
桥面高程观测点采用不锈钢球冠型端头钢钉做成,埋设于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中,端头平齐桥面。
若是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钢钉必须打穿沥青层并锚固于其下的水泥混凝土结构层。
观测点设于防撞墙(或护栏)内侧20cm处。
连续刚构桥跨中、L/4、支点等位置必设观测点,主桥其余布点间距离不应大于20米,引桥观测点间距在满足技术要求情况下可适当增大。
(9)墩、台身高程观测点,要求在墩、台身底部(距地面或常水位0.5~2m范围内)以植入L型不锈钢钢钉的方式设置,并用红油漆标记编号。
钢钉外伸头应做成球冠型,以便于树立水准尺或棱镜头。
(10)墩、台身倾斜度观测点,要求在墩、台身底部(距地面或常水位0.5~2m范围内)以植入不锈钢钢钉的方式设置上下相距1米的两个测点,并用红油漆标记编号,以便进行倾斜度测量。
可将墩台高程观测点作为位于低处的一个倾斜度观测点使用。
观测项目观测点位置及数量1 墩、台身、索塔、锚碇的高程墩、台身底部(距地面或常水位0.5~2m)、桥台侧墙尾部顶面和锚碇的上、下游各一点。
2 墩、台身、索塔倾斜度墩、台身底部(距地面或常水位0.5~2m)上、下游各一点。
3 桥面高程沿行车道两边(靠路缘石处),按每孔跨中、L/4、支点等五个位置(10个点)。
测点应固定于桥面板上。
量时,可将墩台高程观测点、倾斜度观测点布设于墩台顶部附近,观测点可采用粘贴反射片的方法设置。
(12)安装钢钉式永久性观测点时,采用冲击钻在结构物预定位置钻取一个直径比钢钉球冠稍大的钻孔,将钢钉镶嵌在孔洞内,并用环氧树脂胶和水泥填充钢钉与孔洞间的空隙,使钢钉与结构物牢固的结合在一起。
(13)安装反射片式永久性观测点时,须用环氧胶水粘贴反射片于结构物预定位置,并做好反射片位置的标记,以便后期更换反射片时精确定位。
6.3现场观测要求(1)外部环境应满足下列要求:a.为消除晴天中午高温对测量的影响,测量选择在早晨和下午温度变化较平稳的时段进行,并记录测量时大气温度,精确至0.1℃;b.为了防止行车引起的振动对测量的影响,测量时应在无活载情况下实施;c.为考察桥梁在极端温度影响下的变形状况,首次观测时间应在气温最高(7~8月)或最低期间(1~2月)进行,后续观测时间应分别在气温最高(7~8月)或最低期间(1~2月)进行。
(2)各期的变形观测,应满足下列要求:a.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b. 测站位置固定,转点固定;c.采用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d.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e.观测人员相对固定,持尺人员应受过专门的训练;f.记录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荷载、温度、降水、水位等;g.采用统一基准处理数据。
7.主要仪器设备主要仪器设备见表7-1。
8.监测数据处理结果根据监测技术要求,通过2016年7月(21日至23日)的现场测量工作,测得桥面线形、墩台沉降数据如下。
8.1 桥面线形监测结果8.1.1基准建立该次桥面线形及桥台沉降监测选择BM1为高程基点,假定基点高程为500m。
由于该桥两侧地势陡峭,水准测量施测难度极大,且三角高程测量不能满足监测精度,所以桥墩沉降采用相对高差测量,测量各监测点间相对位置,以此作为后期偏位参考依据。
8.1.2测点布置采用电子精密水准仪测量桥面各测点高程,测点布置在桥面行车道上、下游边缘,上、下游均布设17个测点(Z1~Z17,Y1~Y17),边孔布设支点、1/4/、1/2、/3/4、支点处,中孔布设支点、1/8、1/4、3/8、1/2、、5/8、3/4/、7/8、支点处,测点布置详见附件图1。
8.1.3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见表8.1.3-1,图8.1.3-1为实测桥面线形。
图8.1.3-1 旺坝大桥首次观测实测桥面线形8.2 墩台偏位监测结果8.2.1 测点布置使用高精密电子水准仪测0#、3#台,1#、2#墩的初始数据,每台两侧均布置1个测点(T0Z、T0Y,T3Z、T3Y),每墩纵横向均布置2个测点(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