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生活与哲学
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学笔记

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学笔记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1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注: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满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错误观点】①哲学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
(X)②哲学思想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
(X)(纠正:哲学是人类社会产生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的产物。
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的现世的智慧,它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
)③人们对世界的思考都属于哲学。
(X)(纠正:只有对世界本质与一般规律的思考才具有哲学意义。
)(哲学的产生过程:认识和改造世界——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产生惊讶情绪——追问和思考世界——产生世界观——形成理论体系)3.哲学与我们的生活、自然、社会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注:哲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哲学源于生活与实践,生活与实践需要哲学。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对人生)1.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真正的哲学的意义/作用/功能: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3.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注: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完成这一任务)(注:哲学≠真正的哲学)(1)从性质上看;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而真正的哲学是科学的。
(2)从作用上看:不是任何哲学都能对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真正的哲学则能对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汇编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汇编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其中与哲学相关的知识点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汇编一些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它强调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辩证唯物主义对抗形而上学思维,注重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
2. 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反对唯心主义历史观。
3. 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等。
二、哲学的其他流派1. 孔子思想:孔子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仁爱、礼仪、忠恕等价值观念,提倡“治家、治国、治天下”之道。
2.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潮,强调法治和利己主义,提出了“法者治之器,刑者治之备,礼者治之华”的理念。
3. 苏格拉底思想:苏格拉底思想注重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提出“认识自己”是一切智慧的开端,强调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三、思想政治与现代生活1. 公民权益与责任: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我们既要享有公民权益,也要承担公民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推动社会进步。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普遍认同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念,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
3.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协调发展,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四、思想政治与国际关系1. 和谐世界:和谐世界是指各国在尊重彼此独立、平等、互利互信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实现共同发展、和平繁荣的世界。
2. 多极化世界:多极化世界是指在国际关系中,多个拥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并存,形成相对平衡的格局。
3. 世界公民意识:世界公民意识是指跨越国界,超越个人、民族或国家利益,关心人类共同命运、全球合作与发展的意识和观念。
高一政治生活与哲学

高一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实验中学吴秀滨一、教学内容分析㈠本框的主要内容“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是人教版第四模块《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中的第一框。
本框共有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实践含义入手,引出实践的三大特征;第二目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论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㈡本框在全书中的地位生活是人类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人类诞生数百万年来,一代又一代地从事着两项基本的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
无论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还是改造客观世界,都离不开社会实践,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可见,生活与实践是我们进入哲学殿堂、把握哲学智慧不可或缺的途径,是哲学的重要的基本的观点。
因此,学好本框不仅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点和本质特征,实现全书的教学目的,在全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理解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综合分析的能力。
但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很有限,对实践活动、实践主体等认识不多,这对于他们理解本课的基本观点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设计思想1、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各种小栏目(如毛泽东格言)、身边典型事例(如冥王星降级)、社会实践以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学生例举),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构建学科知识和生活现象、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
2、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理念。
针对高中生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对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采取讨论、案例分析、演绎归纳、分析比较等教学方法和发现学习、比较学习、讨论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构建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能力。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到政治课程,了解国家的运行机制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开始探索哲学的世界。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的结合,对于学生们的成长和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政治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到国家的政治体制、法律法规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政治,学生们对于国家的运行机制和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开始关注国家的政策和社会问题。
这种关注和思考,不仅有助于学生们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还能够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在政治生活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参加模拟选举、社团活动等方式,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与此同时,哲学课程的学习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思考人生、价值观和人类存在等问题的机会。
通过学习哲学,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思想流派和哲学家的观点,拓展自己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哲学的思辨性和抽象性,能够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和思考能力。
在哲学的世界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锻炼自己的辩证思维和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的结合,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的运行机制,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同时,哲学的学习也能够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的结合,对于学生们的成长和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③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②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联系: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4、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5、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最新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最新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最新,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一、哲学是什么?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
所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①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不可能取代具体科学;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不是具体的,也不一定是科学的。
】二、哲学的作用1.哲学与生活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生活处处有哲学】②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哲学与时代精神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体现在它A.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B.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C.它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含义: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释而形成两大对立派别: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
正确认识哲学的产生:(1)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实践需要哲学,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对周围世界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3)因此,没有人类的实践,就没有哲学;没有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也没有哲学,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准确理解哲学的作用:哲学作为智慧之学,可以给人以智慧,但哲学的智慧和其他科学有所不同。
(1)哲学的智慧首先表现为一个人对宇宙、对人生的正确把握和认识,即让人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
哲学的作用不在于增加自己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
(2)哲学的智慧还表现在它是生活的艺术,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它告诉人们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幸福生活,如何才能获得幸福生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生活智慧与哲学精神1、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1)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具有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2)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4、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