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岩爆特征及处理措施
终南山隧道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为保障隧道内行车安全,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隧道内车辆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隧道养护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终南山隧道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终南山隧道内发生的各类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火灾、有害气体泄漏等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一)成立终南山隧道事故应急指挥部1. 指挥长:由隧道管理中心主要负责人担任。
2. 副指挥长:由隧道管理中心分管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3. 成员:由隧道管理中心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人员及应急救援队伍组成。
(二)应急指挥部职责1. 组织指挥隧道事故应急响应工作;2. 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3. 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4. 监督检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5. 负责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三)各部门职责1. 机电安全部:负责隧道机电设备的监控、维护及故障处理;2. 巡查大队:负责隧道巡查、交通疏导、事故现场勘查;3. 工程养护部:负责隧道结构安全、养护及应急抢险;4. 消防救援大队:负责火灾、有害气体泄漏等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5. 路产巡查大队:负责路产巡查、事故现场勘查及协助交通疏导;6. 医疗救援队:负责伤员救治及医疗救护;7. 交警部门:负责事故现场交通管制及现场勘查;8. 新闻宣传部门:负责事故信息发布及舆论引导。
四、应急响应(一)预警信息1. 预警信息来源:气象部门、地震部门、相关部门等。
2. 预警信息传递:通过隧道监控系统、广播系统、手机短信等方式向隧道内车辆和人员发布预警信息。
(二)应急响应等级1. Ⅰ级响应:隧道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火灾、有害气体泄漏等突发事件。
2. Ⅱ级响应:隧道内发生较大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火灾、有害气体泄漏等突发事件。
3. Ⅲ级响应:隧道内发生一般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火灾、有害气体泄漏等突发事件。
(三)应急响应措施1. Ⅰ级响应措施(1)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2)迅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3)实施交通管制,确保事故现场安全;(4)启动医疗救援,救治伤员;(5)开展火灾、有害气体泄漏等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6)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秦岭公路隧道通风竖井岩爆预测和防治措施

第30卷第6期 岩 土 力 学 V ol.30 No. 6 2009年6月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Jun. 2009收稿日期:2008-08-05第一作者简介:徐士良,男,1972年生,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E-mail: slxubest@文章编号:1000-7598 (2009) 06-1759-05秦岭公路隧道通风竖井岩爆预测和防治措施徐士良1, 2,朱合华1,丁文其1,刘宝许3(1. 同济大学 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 2.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岩土工程系,合肥 230022;3.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 100011)摘 要:秦岭公路隧道2号通风竖井,为国内乃至世界公路隧道规模最大的竖井工程。
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分析,岩爆是该竖井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难题。
为了从岩性角度评价竖井围岩的岩爆倾向性,开展了室内岩石单轴压缩变形试验和物理模型试验,根据改进脆性指数指标和模型试验的结果,表明竖井围岩有岩爆倾向性,必须加强岩爆预测和防治。
根据水压致裂法的地应力测试结果和地应力分布特点,采用三维有限元回归分析反演了竖井工程区域的初始应力场。
根据竖井围岩地应力场和Kirsch 解得到的围岩二次应力场,结合Russenes 和陶振宇岩爆判据,进行了竖井岩爆综合预测和分析,得出竖井有轻微和中等岩爆发生的结论,并提出岩爆防治措施。
关 键 词:隧道工程;通风竖井;岩爆预测;地应力;有限元 中图分类号:U 459.2 文献标识码:ARock burst prediction for ventilation shaft of Qinling highwaytunnel and its countermeasuresXU Shi-liang 1, 2,ZHU He-hua 1,DING Wen-qi 1,LIU Bao-xu 3(1. Key Laboratory of Geotechnical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2. Dep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hu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Industry ,Hefei 230022, China;3. CCCC Tunne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Beijing 100011, China)Abstract: No.2 ventilation shaft of Qinling highway tunnel is one of the largest ventilation shafts in the highway tunnel field at home and abroad. Rock burst is a serious problem during the shaft excavat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in-situ engineering geological data. For evaluating rock burst tend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hological character, the uniaxial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test and physical model test are carried out. There is a high tendency of rock burst in surrounding rock by analyzing the modified brittleness index and model test result, so it i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rock burst prediction and control. The initial stress field of surrounding rocks of shaft is regressively analyzed by 3D finite element method according to in-situ measured data by hydro-fracturing and distribution properties of in-situ stress. Then the comprehensive rock burst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based on Russenes and Tao criteria are made according to the induced stress field obtained by Kirsch solutions and in-situ stress distribu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of shaft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weak and moderate rock burst will occur during shaft excavation. Finally,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rock burst are proposed. It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other projects.Key words: tunnel engineering; ventilation shaft; rock burst prediction; in-situ stress; finite element method1 前 言岩爆是高地应力区的地下工程在开挖过程中或开挖完毕后,围岩因开挖卸荷发生脆性破坏而导致储存于岩体中的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且产生爆裂松脱、剥落、弹射甚至抛掷现象的一种动力失稳地质灾害。
岩爆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岩爆是高地应力地 区地下洞 室中围岩遭脆性 破坏时应变能突然释放造成 的一种动力失稳现象 , 它是在具有 大量弹性应 变能储 蓄的硬质脆性岩体 内 , 于洞 室 开挖 , 应 力 分 异 , 岩 应力 集 中 , 由 地 围 在 围岩应力作 用下产生脆性 破坏 ,并伴随响声 和震 动 , 消耗部 分弹性 应变能的同时 , 在 剩余能量转化
岩爆 的发 生机 理及 防 治措施
赵 伟
( 中铁五局集 团第一工 程有 限责任公 司 , 湖南 长沙 4 0 ) 1 17 1
摘 要 : 爆 是 隧道 主 要 地 质 灾 害之 一 , 施 工 带 来 不 利 的 影 响 , 岭 终 南 山 经 理部 在 岩爆 防 治 上作 了大 量 的探 岩 给 秦 索和尝试 , 并取得 了明显的效果 , 希望能为以后 的工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 键 词 : 爆 ; 生机 理 ; 治措 施 岩 发 防 中 图 分类 号 : 456 U 5 .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0 6 83 (07 0 一 O 9 0 10 — 97 20 ) 3 O O — 3
由于岩爆对施工造成的危害极大 , 如何避免和
1 岩爆的 类型及特征
的, 也有粉末状的岩粉喷射。主要危害是弹射的岩
片伤人 , 对机械设 备无多大影响。 11 爆炸抛射型 .. 3 有巨石抛射 , 响如炮 弹 , 声 抛石体 积几立方米 至数十立方米 , 抛射距离数米 至二十米 , 对机械 、 支 撑造 成 大 的破 坏 。 1 岩爆的特征 . 2
为 动 能 , 岩 由 静 态平 衡 向 动 态失 稳 发 展 , 成 岩 围 造
经调查研究发现 , 岩爆在破坏断 面和弹射岩块
的几 何 特 征 、 学 特征 、 力 特 征 方 面 具 有 以下 特 力 动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运营管理难点及对策分析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运营管理难点及对策分析摘要:道路运输涉及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已成为出行的必需品。
高速公路隧道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的“瓶颈”路段,在道路运输安全中风险最大。
我国对道路交通设计、施工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及实施较为成熟,但对隧道运营管理指导性的理论、技术及方法尚缺乏系统的指导性标准和规范。
随着大量的公路隧道建设,在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因公路隧道道路及交通环境的特殊性,暴露出大量的运营安全问题。
本文分析了运营高速公路隧道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管理实际,从难点和特点着手,并重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运营;难点;对策一、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期,越来越多的山区也出现了高速公路,随之而来的是高速公路的隧道也日益增多。
高速公路隧道的运营管理比一般高速公路管理要复杂的多。
存在的共性问题如下:一是,公路隧道安全形势需引起重视。
目前来说公路行业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公路隧道运营管理行业标准,也没有一套比较科学的专门针对公路隧道的防灾减灾救援预案。
二是,公路隧道安全管理制度相对缺失,公路隧道安全管理涉及消防管理、危化品管理运输车辆管理、超限运输车辆管理、通行秩序管理、基本设施保护等多个方面,具有极强的技术性、专业性、系统性。
三是公路隧道作为公路的一部分,具有跨区域的特点,在管理范围划定上很难与国家行政区划完全一致,出现市、县政府相关部门在管理责任上责任不清的问题。
四是建设遗留问题。
在很多已经建成的高速公路中,由于工期、资金、技术甚至人为原因等方面,在隧道建成后就出现了很多的先天不足,给后期运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压力。
五是技术规范缺项较大,隧道运营管理涉及通风、照明、机电、监控、安全等,但是国家很多的技术规范还不能完全满足隧道建设和管理的要求。
二、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运营管理的难点及特点由于隧道本身具有半封闭性、可达性低、情况不明性、联络与救援困难等特点,导致发生灾害事故后隧道内烟雾浓度迅速增大,温度升高,疏散避难困难,且灾害容易恶化。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技术探析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技术探析一、工程概况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位于陕西省长安市县与柞水县之间的秦岭山区,秦岭铁路二号线隧道的右侧。
全长为18.02公里,隧道内路面设人字坡,变坡点为K79+370,隧道的最大埋深为1.64公里。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的东线出口段,全长3公里,除了洞口具有缓和曲线以外,其余都是呈直线。
隧道穿越了8条大小断层,围岩类型变化频繁。
地下水的结构为裂隙水,呈现出网状分布结构。
其中地下水基本没有侵蚀性,只有极少部分含硫酸钙的地下水呈现出弱酸性。
隧道工期为13个月。
二、施工技术要点在进行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施工时,针对其隧道长度长,且地质条件较为复杂这一特点,主要采用了光面爆破技术,以确保在进行隧道的开挖施工时不会对岩体造成过大的损害,从而导致隧道岩体坍塌事故。
开挖施工时主要采用了滑轮式移动作业平台,先对横通道以及正洞进行施工,施工完毕后对其进行了初期的支护。
在对隧道进行爆破开挖以及正洞施工以后,对隧道内的通风方案进行了试验,以确保其可行性。
隧道内试验通风布置如下图所示。
同时在进行施工时,该工程使用了大量的先进设备和仪器,比如激光断面仪、地质雷达、铰接自卸车等。
三、爆破技术施工本工程在进行隧道的开挖时主要应用了光面爆破技术,其技术特征和预裂爆破技术相似,在进行爆破开挖以后对岩体内部的损害较小,且爆破后边坡比较平整、好看,主要是进行周边眼的爆破工作。
其他还应用了炸药和雷管进行爆破。
(一)爆破参数确定炮眼的直径大小在38~42毫米范围内,采用人工手风钻进行打眼。
炮眼装药系数为:(二)爆破技术的改进工程使用光面爆破技术进行开挖爆破具有许多的好处。
因为光爆药卷的不耦合系数比较大,所以在进行填装是相对容易,能提高施工效率。
同时它对岩体内壁面的冲击系数很小,能有效的保护岩体结构,防止岩体的坍塌。
并且光面爆破的可操作性很强,在针对不同地质岩体爆破需求时可以及时对炸药量进行更改。
岩爆与大变形专题

C=σh avg/σv——侧压力系数
根据上述公式决定的地应力场,沿隧道纵向 分布如图1所示。
二、秦岭隧道初始地应力场和高 地应力地段的判定
二、秦岭隧道初始地应力场和高 地应力地段的判定
(二)、秦岭隧道高地应力场判定 1、高地应力判据 为了确定出秦岭隧道沿纵向分布的高地应力或 极高地应力地段,本文采用了国标《工程岩体分级 标准》(GB50218-94) 所建议的划分标准,进行分类。 其判据表达式为: 极高地应力:Rc/σmax<4 高地应力:7> Rc/σmax >4 式中,Rc为岩石的抗压强度,而σ max为最大地应 力值。显然,Rc/σ max的值越小,说明地应力水平越 高。区分高或极高地应力水平的界限是: Rc/σ max = 4。
三、 岩爆问题
下的四座隧道,关越隧道在页岩中就没有发生, 而在石英闪长岩中则发生多次; 6、有涌水时不发生; 7、与地层的方向、节理、夹层等强烈相关,例如顺 层的情况下发生较多; 8、爆落块的大小各式各样,但多是偏平的; 9、掌子面附近的岩爆发生较多,掌子面打锚杆后可 防止岩爆; 10、在同等地质条件下,采用掘进机(TBM)施工 的发生少, 采用矿山法施工的发生多。
三、 岩爆问题
图3 岩爆为隧道中最大切向应力σ t和岩石点荷载强度Is的函数
(三)、 岩爆发生的基本条件 根据表3中的基本数据和各国的工程实践, 可以归纳岩爆发生的基本条件如下:
1、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 >80MPa(至少>60MPa) 表 3 实例中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至少在 60 ~ 80MPa 以上,多数超过100MPa。这说明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小于60~80MPa的岩石中发生岩爆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也就是说,岩爆应力场的应力值:σmax 和σmin 地应力值是表示岩体内积聚弹性应变能的具体指标。 一般说,地应力在岩体中是三维存在的。但为简单计,在 一般情况下可用地应力中最大值表示。即最大地应力值 越大,积聚弹性应变能越大。当岩石峰值强度前的弹性 应变能积聚量达到岩石岩爆临界弹性能时,就将发生岩 爆。因此可用下述指标判定岩爆发生强度。
隧道岩爆的防治技术和施工措施

隧道岩爆的防治技术和施工措施定义:岩爆是高地应力区的地下工程在开挖过程中或开挖完毕后,围岩因开挖卸荷发生脆性破坏而导致储存于岩体中的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且产生爆裂松脱、剥落、弹射甚至抛掷现象的一种动力失稳地质灾害。
现场岩爆照片岩爆引起的初喷砼脱落岩爆的防治技术主动方法1、改变围岩性质(1)向工作面及洞壁喷高压水;(2)超前钻孔高压注水使围岩软化。
2、改善围岩应力条件(1)短进尺、多步开挖,控制光面爆破减少应力集中;(2)钻爆法施工,释放岩体内应力;(3)纵向切槽法;(4)洞壁钻孔和超前钻孔应力解除法;(5)超前钻孔松动爆破应力解除法。
被动方法围岩加固措施,及时支护(1)及时支护,减少岩体暴露时间和面积;(2)喷锚+钢筋网、必要时加钢支撑支护,喷钢纤维混凝土,可屈服膨胀锚杆(3)掌子面施设膨胀锚杆以防止坍塌。
利用可屈服型膨胀锚杆和喷钢纤维混泥土稳定掌子面左掌子面钻孔应力解除法右采用曲面掌子面改善围岩受力状态超前钻孔松动爆破应力解除法岩爆地段施工措施1、在可能发生岩爆的隧道中施工,应遵守“短进尺,多循环”的原则,具体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短进尺,一般情况下,每循环进尺宜控制在1.0~1.5m,最大不得大于2.0m;(2)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使隧道周边圆顺,降低岩爆发强度;(3)采用网喷钢纤维混凝土;(4)施作超前锚杆,对于岩爆强烈的开挖面,可采用超前锚杆,对开挖面前方的围岩进行锁定;(5)在拱部及两侧边墙布置预防岩爆的短锚杆,该锚杆长度宜为2m左右,间距宜为0.5~1.0m,并宜与钢纤维喷射混凝土联合使用,形成喷锚加固作用。
2、隧道施工中,一旦发生岩爆,应立即采取下列处理措施:(1)彻底停机待避,同时进行工作面的观察记录,如岩爆的位置、强度、类型、数量以及山鸣等;(2)在工作面、边墙和拱部,每一循环内进行2~3次找顶;(3)采用能及时受力的摩擦型锚杆(水胀式锚杆);(4)采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厚度宜为5~8mm;(5)当用台车钻眼,岩爆的强度在中等以下时,可在台车及装碴机械、运输车辆上加装防护钢板,避免岩爆弹射出的块体伤及作业人员和砸坏施工设备。
南山隧道地面开裂、初支变形侵蚀等地质病害的原因和处理方案

南山隧道地面开裂、初支变形侵蚀等地质病害的原因和处理方案【摘要】南山隧道地面开裂、初支变形侵蚀等地质病害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
地面开裂可能是由于地质构造和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初支变形则可能受到隧道结构设计不当等因素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处理方案,如加固支护结构、控制地下水位、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等措施。
通过对南山隧道地质病害的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行。
针对南山隧道地面开裂、初支变形侵蚀等地质病害,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确保隧道的安全与稳定。
【关键词】南山隧道、地面开裂、初支变形、侵蚀、地质病害、处理方案、总结、措施1. 引言1.1 南山隧道地面开裂、初支变形侵蚀等地质病害的原因和处理方案南山隧道地面开裂、初支变形侵蚀等地质病害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南山隧道所处地质环境复杂,存在岩层断裂、节理发育等情况,使得地下岩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易发生地面开裂。
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当的施工操作或者材料质量不合格,导致隧道初支变形,加剧地质病害的发生。
南山地区多雨多风,长期的自然侵蚀作用也会加速地面的开裂和初支的变形,进一步恶化地质病害。
对于南山隧道地面开裂、初支变形侵蚀等地质病害,应该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需要加强地质勘察工作,对隧道施工前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减少地质灾害的风险。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测与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修复,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
针对地面开裂和初支变形,可以采用加固支护、排水降温等方式进行处理,提高隧道的抗震和抗变形能力,延长隧道的使用寿命。
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南山隧道地质病害的发生,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行。
2. 正文2.1 南山隧道地面开裂的原因1. 地质条件:南山隧道所处的地质环境可能存在一定的地质构造裂隙或断裂带,地下水的渗透和作用会导致地面开裂。
2. 工程施工质量:隧道施工过程中,如果土石方开挖和支护的工艺不当,或者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都有可能引起地面开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岩爆特征及处理措施(原创)(2007-05-20 17:12:18)转载▼标签:分类:桥隧专业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岩爆特征施工措施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岩爆特征及处理措施张杰中国天津市摘要:介绍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岩爆发生的条件、岩爆类型及特征,提出了钻爆法施工通过岩爆段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公路隧道岩爆施工措施1、前言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为国家规划“四纵四横”西部大通道中的“银川—西安—武汉”和“二连浩特—包头—西安—北海”两条大通道公用线上的特大型控制工程,也是我国目前长度最长达18.02Km,最大埋深为1600m公路特长隧道。
隧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石贬峪乡与柞水县营盘镇之间,设计为两座平行双车道隧道,分为东、西两线,两线间距为30m。
该公路隧道东线通过洞口及现有的秦岭铁路隧道II线作为出渣通道施工,实现了长隧短打,可缩短工期,减少投资。
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较强烈的岩爆,岩爆是此隧道施工主要的地质灾害。
本文拟通过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出口段柞水境内7.6Km地段围岩的岩爆分析、研究,提出钻爆法施工通过岩爆地段的施工处理措施。
2、工程地质情况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出口段地质按岩性主要分为两段,发生岩爆地质灾害的地段主要分布在第二段,具体地质、岩爆分布见图一(图一见附页)第一段(K82+816—K79+580):岩性以含绿色矿物混合花岗岩为主,间夹蚀变闪长岩、闪长玢岩、伟晶岩及长英岩等岩脉,除蚀变闪长岩外,其余岩石强度高、变形小(见表1),岩体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断裂构造发育,有大小断层15层,皆为压性逆断层,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发育,地下水局部较发育,主要为渗水、滴水和小股流水。
本段围岩主要为Ⅲ-Ⅳ类,断层带及蚀变闪长岩发育地段为Ⅱ—Ⅲ类,隧道埋深50—600m,具中等地应力(见表2),主要地质灾害是围岩坍方,局部有轻微的岩爆现象。
第二段(K79+580—K75+180):岩性以混合片麻岩为主,间夹角闪片麻岩、黑云母片岩残留体、长英岩及伟晶岩岩脉等,岩石强度高、变形小(见表1),岩体受地质构造影响轻微-较严重,节理裂隙不发育或较发育,断层局部发育,地下水不发育,仅少数地段有渗水、滴水或小股流水。
本段围岩主要为Ⅳ-Ⅴ类,局部断层带为Ⅱ-Ⅲ类,隧道埋深500-1350m,本段全属高应力区(见表2),主要地质灾害是岩爆,局部地段有围岩破碎所引起的围岩坍方。
3、岩爆发生条件经勘测及秦岭铁路隧道岩爆的研究表明:岩爆的发生主要由地应力和岩性两个因素决定,岩性条件要求岩石具有良好储能性能的弹脆性岩体,隧道初始应力条件要求达到高应力水平。
秦岭终南山隧道的岩爆主要发生在第二段(K79+580—K76+180)的混合片麻岩段,混合片麻岩属极硬岩,其弹性能量指数(Wet)和脆性指数(Kr)都高。
第二段围岩埋深大,岩体完整性好,受构造影响轻微,围岩的初始地应力及隧道开挖后形成的最大切向应力都较高,最大主应=34.05Mpa,属于高地应力水平,满足发生岩爆的条件。
根据秦岭铁路隧道力σ1施工实际调查和岩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得出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岩爆发生的临界条件为:Rc≥15Rt(1)Wet≥2.0(2)σθ≥0.3 Rc(3)Kv≥0.55(4)其中:Rc—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在实验室实测。
Rt—岩石的单轴抗拉强度,在实验室实测。
σθ—隧道洞壁最大切向应力,σθ=(3σ1-σ3)。
Kv—岩体的完整性系数,由岩体和岩块的纵波速计算得到。
表1 岩石强度及变形参数测试结果取样位置岩性抗压强度Rc(MPa)抗拉强度Rt(MPa)弹性模量Et(MPa)泊松比μ弹性能量指数Wet脆性指数Kr=(Rc/Rt)K78+980 混合花岗岩140.11 10.24 7.8×100.19 6.25 13.68K77+176 混合片麻岩131.99(127.12)9.445.1×10(4.8×10)0.177.44(7.12)13.98K76+906 混合片麻岩177.88 13.27 5.8×100.17 6.53 13.40 表2 铁路隧道II线平导三维地应力测试结果对应公路隧道里程主应力(MPa)主应力倾角(0)主应力方位角(0)隧道开挖后最大切应力(MPa)σθ=(3σ1-σ3)隧道埋深H(m) σ1 σ2 σ3 α1 α2 α3 β1 β2 β3K81+095 15.07 1057 8.32 1.4 14 76 331 241 62 37.4 270 K76+156 34.05 27.75 14.99 74 7 15 30 143 235 87.16 9704、岩爆类型及特征4.1 岩爆类型。
通过对出口段施工过程围岩岩爆的观察、分析研究,将围岩岩爆的类型按破裂程度大小特征分为以下4种:4.4.1弹射型岩爆此种类型岩爆发生在极坚硬、极完整的围岩的岩壁上,呈零星断续出现,一般是在开挖后6-12小时发生,发生时有清脆的“啪、啪”声响,随即有约5~10cm 大小的中间厚边缘薄的岩片弹出(弹射距离2-7m)或烟雾状的岩粉喷射出(即所谓“冒烟”)。
此种类型岩爆无明显预兆,持续时间短(一般几个小时),对隧道破坏和机械损坏影响不大,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威胁较大。
4.4.2爆炸抛射型岩爆此种类型岩爆也是零星断续出现,一般也是在开挖后6-12小时内发生,发生时首先有“啪、啪”声响,紧接着像放大炮一样“砰”的一声巨响,随着响声可见到大小不一的片状、块状岩块(最大20—30cm)和岩粉被抛掷出来,抛掷距离5-7m,沿爆坑深度一般20-50cm。
此种类型岩爆持续时间一般也只有几个小时,但有一定规模,也具备一定的偶然性和突然性,对机械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有较大影响,对隧道的破坏也有一定影响。
4.4.3破裂剥落型岩爆此种岩爆在围岩开挖30分钟即发生,局部地段开挖后一年后还能发生,岩爆发生时有时能听到“啪”或“嘎”,或“啪、啪、啪”或“嘎、嘎、嘎”声响,随即出现岩面开裂,然后发生剥落。
岩爆坑规模较大,最大为长×宽×深达10×7×2.5(m),剥落的岩块为片状、板状,大小不一,最大为3.0×3.5×0.8(m)。
此种类型岩爆从出现响声→开裂→剥落有一个持续过程,但因其规模大、历程长,对隧道的破坏、对机械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4.4.4冲击地压型岩爆此种类型岩爆出现在条带状混合片麻岩中含黑云母片岩地段,黑云母片岩厚度为5-10cm的薄层状、条带状,与缓倾斜的片麻节理产状基本一致。
隧道开挖后,线路左侧拱部、边墙出现与开挖面基本一致的塌落边帮,并伴有沉闷的爆落响声。
在实际施工中,为了方便施工将岩爆按规模和烈度分为:轻微岩爆、中等岩爆、强烈岩爆三种类型。
轻微岩爆规模小,一般多为弹射型、冲击地压型岩爆。
岩爆坑较浅,厚度一般小于10 cm,岩爆坑沿隧道轴向长度小于10m,呈零星分布。
中等岩爆多为爆炸抛射型和破裂剥落型岩爆,岩爆坑呈三角形、弧形及梯形,连续分布,规模较大,岩爆坑一般几十厘米深,最大达150 cm,沿隧道轴线长10~20m,成片分布。
强烈岩爆多为破裂剥落性岩爆,岩爆坑连续分布,最深可达4.3 m,沿隧道轴线长大于20 m。
剥落的岩块尺寸大,数量多,生成大量超挖现象,洞形不规则,对正常施工及洞室稳定影响大。
4.2 岩爆特征4.2.1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出口开挖段围岩中发生的岩爆,主要分布在靠近秦岭岭脊。
隧道埋深较大(500-1350m)及地应力最高处(K76+156主地应力值σ1、σ2、σ3分别为34.05Mpa、27.75 Mpa、14.99 Mpa)的地段。
4.2.2强烈岩爆多发生在掌子面后方1—2倍洞径范围内。
此范围正是开挖后地应力场调整最强烈、地应力高度集中的区域。
强烈岩爆发生时间一般在响炮后30分钟—8小时左右出现,24小时后烈度及频率开始不同程度降低。
4.2.3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出口开挖段,岩爆主要发生在岩性为条带状混合片麻岩夹角闪长英岩、花岗伟晶岩、黑云母片麻岩的第二岩性段中,并且主要集中在隧道中连续分布长度较长、坚硬完整的Ⅴ类围岩中,这可能与这些地段的岩体对地应力的积蓄、贮藏有利有关。
条带状混合片麻岩中的角闪片麻岩、长英岩、花岗伟晶岩等岩脉的尖端往往是岩爆起爆点,这是因为这些地方既是应力集中地带又是围岩中的高地应力容易释放的地带。
4.2.4在隧道中岩爆主要发生在线路左侧拱脚及右侧墙脚附近,左侧拱脚附近围岩剥落较严重,岩爆坑规模较大,而右侧墙脚围岩只出现片状开裂。
这可能与该段最大主地应力的方向为N30°E,倾角为74°有关,同时也可能受到重力的影响。
4.2.5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出口开挖段发生的岩爆,主要是破裂剥落型岩爆。
其特点是爆落的岩块多,岩爆坑深、规模大,持续的时间长。
因此,这种类型的岩爆在隧道的正常掘进、底部清渣、围岩支护及出渣等作业都有很大的影响。
5、岩爆段施工处理措施5.1岩爆地段的防护措施5.1.1在岩爆段开挖前,注意收集秦岭铁路隧道II线在开挖过程中的岩爆地质资料,包括岩爆类型、规模、分布里程与岩爆具体位置,作到事先预报,提前做好岩爆防治的技术准备和施工准备工作。
5.1.2给施工人员配戴钢盔、穿防弹背心,主要防止弹射型岩爆伤人。
在支护区设专职安全员,随时观察围岩状态。
如发现险情,及时向带班干部汇报,作到及时支护或组织人、机暂时躲避。
5.1.3在岩爆地段,开挖后及时向掌子面及洞壁进行喷洒高压水,降温除尘,润湿岩面,提高围岩的塑性,这在一定程度可以减轻岩爆的强烈程度。
5.1.4对施工打眼台车进行改造,在台车上方及侧面设立钢筋防护网。
在进行钻眼施工时必要在掌子面处也设立钢筋防护网,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5.2开挖措施5.2.1加强光面爆破,保证开挖洞室轮廓圆顺,避免造成局部应力集中而加剧岩爆。
5.2.2在中等岩爆、强烈岩爆地段采取短进尺(2m/循环)、多循环、弱爆破措施。
5.2.3针对岩爆类型及大小,提前打应力释放孔或超前摩擦锚杆支护。
超前摩擦锚杆采用Φ40钢管,长度3 m,用三臂液压台车施工,安设的位置主要在拱顶及左右边墙的上部,间距1—1.5 m。
在岩爆地段的洞壁上打应力释放孔,孔径?5,孔深2—3m,间距1—1.5m ,以达到减弱岩爆的强度。
5.2.4改变开挖方式,预留岩爆层。
在K76+345—K76+392发生过强烈岩爆,整个拱顶及右边墙上部处围岩被爆下来的岩层厚达0.5m —3m,造成了大量超挖,处理困难。
施工中采用短进尺2m/循环,预留2m厚的岩爆处理层,岩爆过后再进行二次扩挖爆破、支护,较好地通过强烈了岩爆段。
5.3支护措施5.3.1发生轻微岩爆时,仔细对洞壁及掌子面进行危岩清撬后,及时喷3cm 厚混凝土进行封闭围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