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典故

合集下载

30个历史名人成语典故

30个历史名人成语典故

30个历史名人成语典故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30个历史名人成语典故,希望能帮助到大家!1、入木三分(王羲之)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典故: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后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2、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马鞍山遇到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

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

两人结为知己。

第二年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就在坟前伤心地毁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墨守成规(墨子)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典故:战国时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

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

墨子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子与鲁班比试比试攻防演习,墨子善于防守,鲁班败北。

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后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4、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典故: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

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

”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

则佳。

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

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后指能够给别人纠正一个错别字或者指出哪一个字在文章语句中欠佳的老师。

比喻从别人那学到一点东西也是自己的老师。

5、口蜜腹剑(李林甫)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历史名人成语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

历史名人成语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

历史名人成语故事,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具有数量庞大、言简意赅等特点,是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瑰宝。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名人成语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历史名人成语故事篇一:敝帚自珍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开明君主。

他待人敦厚,诚恳尚信,在军事上有谋略,禁止虏掠,争取民心。

“敝帚自珍”这个成语,就出自他在都城洛阳所下的一道诏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风格。

公元20xx年,刘秀经过多年征战,建立起自己的统治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在这个时候,各地还有许多豪强割据一方,称王称霸。

其中,一个叫公孙述的,就依仗着四川险要地势,在这里自立为帝,国号“成家”。

随着全国的逐渐统一,光武帝数次遣使前去劝公孙述归顺东汉,但公孙述怒而不从。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东汉朝廷派兵征讨,被述所拒。

次年,刘秀又命大司马吴汉前去讨伐公孙述。

吴汉,字子颜,南阳人,是东汉中兴名将,武威将军刘禹为其副将。

面对东汉的强大攻势,公孙述调兵遣将进行抵挡,但节节败退,吴汉连战连胜,逼近成都。

此后,双方在广都至成都之间展开殊死搏斗,互有胜负。

公孙述更是拿出国库中的全部财货珍奇,招募了5000名敢死之士,鸣鼓挑战,暗地里派遣奇兵,绕到汉军背后进行偷袭。

这年十一月,公孙述亲率数万人,出成都城与吴汉大战。

两军连战数日,公孙述兵败逃走,最后被汉军追上,刺穿胸部坠落马下,当夜死去。

第二天,公孙述手下见大势已去,弃城投降。

汉军副将刘禹率兵浩浩荡荡进入城内,将公孙述的妻子家人全部杀死,并割下公孙述的头颅,派人飞马送往洛阳。

与此同时,他还纵兵大掠,四处焚烧。

这一消息传至京城,光武帝刘秀大为震怒,特别下诏谴责刘禹:“这座城池已经投降了,满城老妇、孩子还有数万人,一旦纵兵进行放火乱杀,谁听了都会心酸气愤。

通常之人,即使家里有一把破扫帚,也十分珍惜,可你却这样不爱护子民的财产!你怎么这样残暴,竟忍心做出如此的行为?”随即,刘秀下诏撤了刘禹的职务,并对主将吴汉也给以严厉批评。

与古人人物有关的成语

与古人人物有关的成语

与古人人物有关的成语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

很多成语往往来源于历史事件。

那么下面这些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你都知道吗?1、一饭千金——韩信典故:韩信在未得志时生活困苦。

他常常回去钓鱼,运气不好的时候能够靠着皮切成的鱼果腹,运气高时就就可以饿着肚子。

在韩信钓鱼的地方有位洗衣服的老婆婆,她经常拎些饭菜给韩信,韩信非常感激她。

在韩信功成名就之后,想到了曾给与他救济的老婆婆,便掏出一千两黄金去投资回报她。

释义: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

2、东山再起——谢安典故:东晋政治家谢安出身士族,是个十分有才干的人。

但他宁可隐居于东山,也不愿意做官。

有人曾举荐谢安做官,结果不到一个月他就不想干了。

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又出来做官,出任要职。

释义:指隐退后再次担任公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再次失势。

3、纸上谈兵——赵括典故: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到兵事去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任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可以按照兵书上的理论制订登陆作战计划,不懂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4、四面楚歌——项羽典故:汉高祖刘邦在攻打西楚霸王项羽时,将项羽的军队围困于垓下。

此时项羽的士兵已经很少了,粮食也没有了。

夜里四周围住项羽军队的汉兵唱起了楚国的民歌。

项羽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到楚地了么?为何他军队中的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羽打算突围逃走,最终在乌江畔自刎。

释义:比喻陷于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5、投笔从戎——班超典故:东汉时期军事家、史学家班超年少时常常替官府抄书,以此去养家。

班超直面这样的生活曾丢下笔感慨:“我若没更好的志向,也必须像是傅介子、张骞立功封侯,怎能长期在笔砚间忙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

班超就对他们说:“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壮烈之士的志向呢?”后来他奉命出使西域,最终立下了功劳,封了侯。

释义:拿走笔回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6、暗渡陈仓——韩信典故:汉高祖刘邦从汉中发兵必须攻取项羽的时候,大将军韩信故意明修栈道,蒙蔽对方,暗中取道截击陈仓,取得胜利。

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

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

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1.闻鸡起舞(祖逖)【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鼓作气(曹刿)【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4.一饭千金(韩信)【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马革裹尸(马援)【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

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7.纸上谈兵(赵括)【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典故详解100个,替孩子收藏!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典故详解100个,替孩子收藏!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典故详解100个,替孩子收藏!一鼓作气、东山再起、孺子可教、老当益壮、纸上谈兵......生活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引用到成语,这些成语的正确含义和对应的历史名人你是否都知道呢?1.背水一战(韩信)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

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2.完璧归赵(蔺相如)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负荆请罪(廉颇)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4.望梅止渴(曹操)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5.四面楚歌(项羽)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6.破釜沉舟(项羽)项羽与秦兵打仗,领兵过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生还。

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7.卧薪尝胆(勾践)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8.纸上谈兵(赵括)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9.横行无忌(郭圯)横行:指行动蛮横;无忌:无所顾忌。

指倚仗暴力,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10.三顾茅庐(刘备)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1.东窗事发(秦桧)传说宋代秦桧曾与妻子在自己家的东窗下定计杀害了岳飞,后来秦桧得病而死。

他妻子请方士做法事,方士看见秦桧在阴间身戴铁枷受苦。

比喻阴谋已败露。

12.如鱼得水(刘备)像鱼得到水一样。

比喻得到跟自己最相投合的人或最合适的环境。

也比喻有所依靠。

13.退避三舍 (重耳)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14.初出茅庐(诸葛亮)茅庐:草房。

原比喻新露头脚。

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

缺乏经验。

15.图穷匕见(荆轲)图:地图;穷:尽;见:现。

中国历史人物成语典故大全(精心整理建议收藏)

中国历史人物成语典故大全(精心整理建议收藏)

中国历史人物成语典故大全(精心整理建议收藏)按照历史朝代顺序,演绎历史人物与成语典故。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物造人,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煫人钴木取火,有巢构木为巢。

三皇五帝,大禹治水,嫘祖养蚕,仓颉造字。

夏启化国为家,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夏桀桀骜不训。

成汤网开一面,太甲桐宫悔过,伊尹摄政,盘庚迁殷,武丁中兴。

纣王酒池肉林,暴殄天物,飞康、恶来助纣为桀。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伯夷、叔齐耻食周栗,武王伐纣,爱屋及乌。

三监之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成康之治,周成王桐叶封弟,周報王债台高筑,卫巫监谤、道路以目,国人暴动,周召共和。

宣王中兴,周幽王千金买一笑,蜂火戏诸候。

平王东迁,东周列国,郑桓公掘地见母,蔡桓公讳疾忌医,卫武公投桃报李。

晋武公曲沃代翼。

卫懿公好鹤亡国,蔡哀候谗言灭息。

石碏大义灭亲,荀息假途灭虢,里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宫之奇唇亡齿寒,柳下惠坐怀不乱。

养由基百步穿杨,管鲍之交,管仲老马识途,鲍叔牙毋忘在莒,俞伯牙高山流水,曹刿一鼓作气、再衰三竭。

栾书从善如流。

春秋五霸,尊王攘夷。

齐桓公九合诸候,一匡天下。

宋襄公好名无实,秦穆公羊皮换贤。

晋文公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轻重。

百里奚饲牛拜相。

介子推割股君。

赵衰冬日之日,先殄兵行诡道,庆父不死,鲁难未己,韩厥绍绝立废,夏姬灭国破陈。

晏婴一桃杀三士,田穰苴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子产兴郑,田完奔齐。

孙武三令五申,伍子胥掘墓鞭尸,申包胥秦庭乞师,夫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勾践卧薪尝胆,文种兔死狗烹,毕万昌大,魏绛和戎,赵鞅铁铸刑鼎,智瑶贪得无厌。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朝秦暮楚。

邹忌鼓琴求相,吴起杀妻求将。

秦孝公发愤图强,商鞅作法自毙,齐威王一鸣惊人,孙膑围魏救赵。

苏秦悬梁刺股。

灵武王胡服骑射,燕昭王卑身厚币,宋康王射天笞地,申不害变法强韩,蘭相如完璧归赵。

郭隗千金买骨,范睢长袖善舞,远交近攻,廉颇负荆请罪。

宋玉曲高和寡。

乐毅灭齐,功败垂成,田单复国,出奇制胜。

成语中名人故事大全

成语中名人故事大全

成语中名人故事大全
1. 九牛一毛:
这个成语出自《淮南子·谷梁传》,源于古代的谷梁传说。

传说谷梁是楚国的大夫,楚王派他去调停楚国与燕国的争端。

燕国的王子燕商有一头金色的九牛,谷梁给他一毛钱就买下了这头九牛。

因此,“九牛一毛”这个成语比喻物以寸计,贵重物品低价出售。

2. 龙生九子: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源于古代的滑稽传说。

传说滑稽的妻子曾经怀孕九个月,而他的妻子给他生下了九个孩子,他们被称为“龙生九子”。

因此,“龙生九子”这个成语比喻一次性生育了很多子女。

关于历史人物的历史故事成语大全

关于历史人物的历史故事成语大全

关于历史人物的历史故事成语大全成语有很多都来自于历史故事当中的名人名物,古人为了记忆这些历史事件,成语的诞生便更方面学习这些知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历史人物的历史故事成语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历史人物的历史故事成语大全1、先秦:助纣为虐(商纣王)不耻下问(孔子)围魏救赵(孙膑)讳疾忌医(蔡桓公)退避三舍(重耳)卧薪尝胆(勾践)完璧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鸣惊人(齐威王)毛遂自荐(毛遂)脱颖而出(毛遂)奇货可居(吕不韦)千金买骨(郭隗)一鼓作气(曹刿)一字千金(吕不韦)惊弓之鸟(孙更赢)杀妻求将(吴起)有眼不识泰山(鲁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2、秦汉:焚书坑儒(秦始皇)图穷匕见(荆轲)指鹿为马(赵高)一饭千金(韩信)暗渡陈仓(韩信)背水一战(韩信)多多益善(韩信)约法三章(刘邦)运筹帷幄(张良)孺子可教(张良)四面楚歌(项羽)十面埋伏(项羽)破釜沉舟(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金屋藏娇(刘彻)九牛一毛(司马迁)投笔从戎(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老当益壮(马援)手不释卷(刘秀)得陇望蜀(刘秀)百闻不如一见(赵充)3、三国:三顾茅庐(刘备)如鱼得水(刘备)鞠躬尽瘁(诸葛亮)初出茅庐(诸葛亮)锦囊妙计(诸葛亮)七擒七纵(诸葛亮)神机妙算(诸葛亮)单刀赴会(关羽)过关斩将(关羽)封金挂印(关羽)宝刀不老(黄忠)一身是胆(赵云)才高八斗(曹植)七步成诗(曹植)煮豆燃萁(曹植)望梅止渴(曹操)乐不思蜀(刘禅)刮目相看(吕蒙)言过其实(马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4、晋至南北朝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草木皆兵(苻坚)画龙点睛(张僧繇)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狗尾续貂(司马伦)凿壁偷光(匡衡)5、唐宋黄袍加身(赵匡胤)请君入瓮(周兴)妙笔生花(李白)雪中送炭(宋太宗)呕心沥血(李贺)东窗事发(秦桧)小心翼翼(贾黄中) 江郎才尽(江淹) 名落孙山(孙山) 胸有成竹(文与可) 精忠报国(岳飞) 程门立雪(杨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典故
篇一: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
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
1、四面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
故事: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r?ng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jiǎ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p?ng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gāi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yú姬jī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

边逃边打,到乌江畔pàn自刎wěn而死。

释义: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周围环境,而导致自己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在我们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日常行为表现不好,就未
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喽。

2.破釜(fǔ)沉舟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
发音:p? fǔch?n zhōu
释义:一般用来比喻决心战斗到底,勇往直前,拼死一战。

表示下了极大的决心,舍出一切,必欲达到目的的作法。

故事: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

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包围。

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军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领军队前去援救赵国。

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

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军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军。

而宋义则希望赵、秦两军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他严令军中不准轻举妄动。

与此同时,宋义又宴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却忍饥挨饿。

项羽实在忍不下去,便杀死了宋义,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为上将军。

之后,项羽立即派出两名将军,率两万人马渡河解救巨鹿。

取得小胜后,项羽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

在全军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船只凿沉,把煮饭的锅都打破,把营房都烧掉,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不给士兵留一点儿退路。

项羽领军到达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九天激战,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3.班门弄斧的故事(主要人物:鲁班)
发音:bān m?n n?ng f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