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韩信有关的成语和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有关韩信的成语典故

有关韩信的成语典故

有关韩信的成语典故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韩信用兵讲究出奇制胜,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与韩信有关的成语故事约有三十个,下文将用十个常见的成语串联起韩信的一生。

一、胯下之辱韩信未成名时,在街头碰到一个恶少,恶少看见韩信背着剑,就挡住韩信的去路对韩信说:要么砍我,要么就从我胯下钻过去。

韩信便从容的从恶少的胯下钻过去了,这个故事其实还有续集,后来韩信衣锦还乡,找到那个恶少,恶少吓的魂不附体,韩信一笑置之,还赏了他个小官做。

胯下之辱是韩信不与小人计较,一心谋大事的写照,这句话后来成为很多英雄或狗熊受辱之后的借口,“当年韩信也曾受过胯下之辱”。

,那意思好像受了辱反而似韩信般英雄,其实英雄跟受不受辱没关系,有关系的是受辱后的表现,是奋发图强,还是继续受辱?二、一饭千金还是在韩信未成名之前,韩信生活困苦,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太太就经常给韩信分点带来的饭吃,韩信非常感激,说:将来我一定要重重报答你。

老太太说:一个男人都不能自食其力,我还能指望上你的报答吗?韩信听了非常惭愧。

这个故事的续集是,韩信后来衣锦还乡,找到这位当年的恩人,赏赐千金。

一饭千金,是韩信知恩图报,有颗感恩心的表现,千百年来,直至今日,这个故事对于社会建设都十分有意义。

三、推陈出新韩信初投刘邦,刘邦不太喜欢韩信这个胯下之徒,安排他去管理粮仓。

韩信对于粮仓管理提出了“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把粮仓前后开两个门,前门进新粮,后门出旧粮,一方面粮仓通风,更重要的是粮仓的新旧粮食更科学的循环,不易造成霉变。

要不说,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韩信管理粮仓,即进行了一次伟大的仓储管理革命,直到现在,“前进后出,推陈出新”,对于仓储管理仍然十重要。

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第一次从汉中出兵时,一面命令大将修栈道迷惑敌军,另一方面自己悄悄率军从陈仓小道杀出,出其不意,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

胯下之辱的成语故事

胯下之辱的成语故事

胯下之辱的成语故事
韩信是汉代军事家、开国功臣。

他年轻时家贫,被人瞧不起。

有一次,一个青年人当众侮辱韩信,说:“你虽然身高体大,喜欢佩带刀剑,内心里却十分胆怯。

”他还说:“韩信,若你不怕死,就用剑刺我;怕死,就从我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注视了这个人好久,然后就低下头从这个人叉开的双腿间钻了过去,又爬着走了几步。

满街的人都嘲笑他,以为他怯懦。

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他召见了当时侮辱自己、让自己从他裤裆下钻过的那个青年人,提拔他做了楚国的中尉。

韩信对各位文武官员说:“这个人是一位壮士。

当初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不过杀他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因此我就忍耐下来,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胯下之辱
成语拼音:kuà xià zhī rǔ
成语解释:胯下:两条腿之间。

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典故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成语例句: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韩信受胯下之辱;张良有进履之谦。

”。

关于韩信的成语故事

关于韩信的成语故事

关于韩信的成语故事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军和政治家,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光辉的业绩和故事。

其中最有名的故事之一就是“过河”。

相传,在古代有一次韩信率军追赶敌人,却来到了一条宽广、水流湍急的河边。

这时,他看见自己的军队明显人数不够,无法一次性全部通过这条河流。

于是,他心急如焚,不知该如何办才好。

突然,韩信发现河边有几个船夫在摆弄船只,他就走上前去问:“你们这里有多少艘船呢?”船夫说:“总共只有三艘。

”韩信沉思了一会儿,终于有了一个奇思妙想。

他命令将这三艘船排成一行,然后让最后一艘船搭在前两艘船的后面,经过不断地迭加凑足人数,最终成功地使所有军人都安全地过了河。

从此以后,“过河”便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解决问题的方法妙极简捷。

也因为这个故事,韩信的才华和智慧成了后人传诵不衰的传说。

萧何月下追韩信成语故事

萧何月下追韩信成语故事

萧何月下追韩信成语故事(原创版3篇)篇1 目录1.故事背景及人物介绍2.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过程3.萧何成功追回韩信及其对历史的影响4.故事的启示和成语的来历篇1正文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都源于古人的智慧和历史事件。

其中,“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西汉初年名臣萧何为了国家利益,费尽心血追回军事天才韩信的传奇经历。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故事。

西汉初年,楚汉相争,天下大乱。

刘邦在萧何的辅佐下,逐渐崛起,成为一代英豪。

而韩信,则是一个具有极高军事天赋的人才。

然而,因为一些原因,韩信并未受到刘邦的重用。

眼看楚汉战争愈演愈烈,国家的存亡危在旦夕,萧何深知韩信对汉军的重要性,因此决定亲自去追回韩信。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萧何带着几个随从,骑马追寻韩信。

他们在月光下跋涉,不辞劳苦,一心只想将韩信带回汉军,为国家尽忠。

在萧何的努力下,终于在一个荒郊野外的地方找到了韩信。

经过一番劝说,韩信答应回归汉军,为刘邦效力。

萧何成功追回韩信,使得汉军的实力大增。

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连战连胜,最终打败了楚军,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不仅展示了萧何忠诚敢为的品质,还彰显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国家的兴衰成败往往取决于人才的运用。

只有珍视人才,重用人才,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

而“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成语,则用来形容费尽心血,不辞辛苦地追求人才,为国家尽忠。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还能学习到古人的智慧和忠诚精神。

篇2 目录1.引言:介绍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背景2.韩信的才能与刘邦的赏识3.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过程4.萧何成功追回韩信及其对汉朝的贡献5.结论:故事的启示和历史意义篇2正文【引言】萧何月下追韩信,是一则出自《史记》的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 206 年,楚汉战争时期,讲述了萧何为了追回叛逃的韩信,月在月下奔波千里,最终成功挽回了韩信,为刘邦和汉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与楚汉之争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楚汉之争有关的成语故事

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著名历史事件,其中涉及到许多成语故事。

以下是其中几个与楚汉之争有关的成语故事:
1.胯下之辱: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描述了韩信在未成名之前,曾遭到一个屠夫的侮辱。

韩信忍受了屠夫的胯下之辱,后来成为大将军,屠夫后悔不已。

这个成语比喻有志之士能忍受一时的屈辱,以成就未来的伟大事业。

2.背水一战: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描述了韩信率领汉军与赵军在井陉口进行的一次重要战斗。

韩信采取了背水一战的策略,将汉军置于死地而后生,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成语比喻在绝对危险的境地下,奋力一搏,拼死一战。

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描述了韩信因为萧何的推荐而得到刘邦的重用,最终也因为萧何的计谋而被杀。

这个成语比喻事情的好坏都取决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

4.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描述了韩信为了迷惑敌人而明修栈道,却在暗中绕路偷袭陈仓。

这个成语比喻用明显的行动来迷惑对方,从而获得意外的成功。

5.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描述了越王勾践在灭亡吴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将有功之臣杀掉或疏远。

这个成语比喻在成功之后,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抛弃或消灭掉。

有关于韩信的成语

有关于韩信的成语

有关于韩信的成语
1. “背水一战”:韩信当年可是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啊!就好比你在面对绝境时,是不是也得咬咬牙拼一把呀!
2. “多多益善”:都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那他得多厉害呀!这就像你收集自己喜欢的东西,当然是越多越好啦!
3. “胯下之辱”:想当年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这份忍耐力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呀!就像有时候你为了达成目标,不也得忍忍那些小委屈嘛!
4.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这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简直绝了!这和你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地偷偷努力很像呀,最后惊艳所有人!
5. “十面埋伏”:那十面埋伏可把敌人给困住了,韩信可真有一手!这不就跟你精心布置一个计划,让别人无处可逃一样嘛!
6. “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能做到置之死地而后生,多牛啊!你想想你在遇到绝境时,是不是也得有这种勇气呀!
7.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韩信用兵,多多益善,他指挥大军的本事可太厉害了!这就像你玩游戏带团队,人越多你越能发挥得好呀!
8. “一饭千金”:韩信的一饭千金,真是知恩图报的典范啊!要是有人帮了你,你是不是也得像他一样回报人家呀!
9. “功高震主”:韩信最后功高震主,多可惜呀!就像你表现太好有时候也会让人嫉妒呢!
10. “鸟尽弓藏”:唉,韩信落得个鸟尽弓藏的下场,真让人感叹啊!这和你完成任务后被人遗忘有点像呢,多无奈呀!
我觉得韩信真的是一个非常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这些成语故事都特别精彩,让人佩服又感慨!。

历史故事成语中主要人物(汉)

历史故事成语中主要人物(汉)

历史故事成语中主要人物(汉)汉:一饭千金(韩信):【成语故事】韩信出身贫困,父母早逝,靠讨饭过活。

有时钓鱼充饥。

一天,碰到一老婆婆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连续几天。

韩信十分感激,欲日后报答,婆婆希望信自立。

后韩信拜为大将,助刘邦建立汉朝。

被封楚王,回故乡向老婆婆送千两黄金感谢。

四面楚歌(项羽):【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攻占秦都以后,烧杀掳掠,人民怨声载道。

汉王刘邦趁机出击想衣锦还乡的项羽,让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并设下“四面楚歌”之计,项羽以为汉军已经攻占楚地,以为天要灭他,只好边饮酒边唱歌,悲壮自刎身亡。

约法三章(刘邦):【成语故事】秦二世无能,信奸杀忠。

百姓流离失所,到处有人反抗。

刘邦和项羽在楚怀王军队中。

一天,楚怀王对刘邦和项羽说:谁先进入关中,谁就可以称王。

刘邦顺利进入关中。

在张良劝说下,召集关中父老、英雄约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刘邦顺利收买人心。

孺子可教(张良):【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韩国姬公子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pī)隐匿,改名张良。

有一天他在圯(yí)水桥上散步,遇到一个老人的鞋掉到桥下,他主动拾起并替他穿上。

老人家认为他是孺子可教,就送他《太公兵法》,他仔细钻研后成为刘邦的谋士。

背水一战(韩信):【成语故事】韩信是楚汉战争中的军事奇才。

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率一万新军攻打赵国。

赵二十万兵力迎战。

汉军渡过挠蔓水,背水列下阵势,韩信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

全营出击,汉军因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

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

破釜沉舟(项羽):【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手不释卷(吕蒙):【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

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

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

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
摘要:
1.成语来源的历史背景
2.成语故事的内容概述
3.成语的寓意和启示
正文:
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它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策略的成语,它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与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韩信有关。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成语的故事。

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他为刘邦打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韩信的军事才能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就是来形容他的一种战争策略。

战国时期,韩信为了消灭项羽的势力,需要经过陈仓这个地方。

然而,陈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韩信若直接进攻,必定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于是,韩信采取了“暗度陈仓”的策略,他派出一部分兵力假装攻打陈仓,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而主力部队则悄悄绕过陈仓,突袭项羽的后方。

这样一来,韩信成功地避开了陈仓的坚固防守,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寓意着在战争或竞争中,采取迂回、伪装的策略,以达成预期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也可以启示我们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善于寻找和利用合适的策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韩信有关的成语和成语故事
【战无不胜】
解释: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

形容力量十分强大,百战百胜。

【国士无双】
解释: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

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一饭千金】
解释: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多多益善】
解释: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又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意。

【四面楚歌】
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十面埋伏】
解释: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背水一战】
解释: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拔旗易帜】
解释: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

比喻取而代之。

【置之死地而后生】
解释: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士兵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

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明修栈道,
解释: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

【兵仙神帅】
解释: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解释:指极大的侮辱
【解衣推食】
解释: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

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居常鞅鞅】
解释: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

【功高震主】
解释: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

【萧何月下追韩信】
【金石之交】
解释:如同金石般坚不可摧的交谊。

【独当一面】
解释: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略不世出】
解释:用于夸奖人等。

【不赏之功】
解释:形容功劳极大。

【匹夫之勇】
解释: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勇气行事的行为。

【妇人之仁】
解释:妇女的软心肠。

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推陈出新】
解释: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
3【百战百胜】
解释:每战必胜。

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解释:三杰指的是萧何、张良和韩信。

意思是说,三杰之中,韩信的功劳最大。

【伐功矜能】
解释: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

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鸟尽弓藏】
解释: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

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
踢开。

【兔死狗烹】
解释: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

比喻统治者杀掉功臣。

【伪游云梦】
解释:指刘邦伪游云梦,诈捕韩信事。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
解释:坐人家车子的,要与人家共患难;穿人家衣服的,要替人家的事担忧;靠人家养
活的,要为人家的事拼命。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
解释: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
有一次收获。

【人心难测】
解释:人的内心难以探测,喻指人的心思难以揣测,多用于贬义。

亦做“人心莫测”。

【钟室之祸】
解释:楚汉相争,韩信屡建奇功。

刘邦称帝后,封信为淮阴侯。

因遭吕后忌,被斩于
长乐宫悬钟之室。

【成也萧何,
解释: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

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生死一知己,
参见: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问路斩樵】
解释: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协助汉王刘邦同楚兵作战。

韩信为出奇谋袭楚,绕道而行。

然而道路方向未明,遂下马问樵夫路向,韩信听后,把樵夫斩杀,部将问何故?韩信
称恐樵夫泄露他们的行踪。

国士无双和略不世出这两个成语都是夸奖韩信的才能的。

韩信的军事才能极高,恐怕
连西楚霸王项羽都比不过。

但是他出生不好,所以一直都在项羽和刘邦的部队中默默无闻。

直到萧何发掘了他,向刘邦推荐韩信,还说韩信是一个略不世出的人才,当得起国士无双
这个词。

而背水一战和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两个成语是出自韩信攻打赵国时。

在韩信攻打赵国时,为了激发己方士兵的勇气时,将部队安札在河边。

这就意味着,一旦赵军前来攻打,那么
汉军就连退路都没有。

这个做法在一开始被赵军所耻笑,但是在韩信灭掉赵国时,这个做
法就得到了人们的称颂。

而与这件事有关的还有一个成语,就是拔旗易帜。

至于胯下之辱这个成语说的是韩信少时贫困,靠乡人的接济过日子,被同村人看不起。

有一个少年厌恶韩信,就让韩信钻自己的胯下来侮辱韩信。

而让少年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韩信竟然真得钻了。

在韩信功成名就之后,这件事就被人们说成是韩信隐忍负重,能够忍
受胯下之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