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发展战略.doc

低碳经济发展战略.doc
低碳经济发展战略.doc

低碳经济高碳能源时代转型发展战略

国土资源网(2009 年12 月 4 日14:7)

何谓“低碳经济”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林伯强

“低碳经济”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03 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

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当时,《能源白皮书》中并没有给出这一新名词的确切定义以及相关界定方法和标准。

目前虽然全球都在谈论“低碳经济”,但其概念仍然不是很明确,而且在不断地更新发展。较为主流的理解是,“低碳经济”指尽可能最小量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体。英国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时,科学界以及公众都比较信服的一个结论,就是目前大气中浓度过高的温室气体对正在上演的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作用,并且证实这些浓度过高的温室气体是人类经济活动、生产生活的结果。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倡导低碳经济是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必要手段,各国寻求低碳经济发展已经变成缓解全球变暖长期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日益枯竭的不可再生型能源资源、不断上升的能源需求以及能源价格,也将推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将碳排放量作为一种限定,其含义是“把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

止全球气候系统受到威胁的水平上”,无论人类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都必须考虑碳排放量这个约束。

“低碳经济”旨在围绕整个经济活动,在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全面考虑温室气体排放,主要体现在对能源生产和消费作出更加有效率的选择,以求达到最小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具体来说,“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与以往的高消耗、低效率和高排放的传统经济有本质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工业方面,高效率的生产和能源利用;能源结构方面,可再生能源生产将占据相当高比例;交通方面,使用高效燃料,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取代私人交通,并且更多地使用自行车和步行;建筑方面,办公建筑与家庭住房都采用高效节能材料以及节能建造方式。随着经济不断扩展,逐步减少单位

GDP的碳排放量,打破传统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之间的旧的高度相关关系,建立新的低碳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模式的革命,每个国家、每个人都应当对低碳作出相应的反应。但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反应会不一样,这就是共同减排、不同责任的原则基础。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公众对环境质量和价值的评价与他们的收入高度相关,减排所需要的支付能力更取决于收入水平。中国和美国相比,2007 年中国人均收入仅2000 美元多一点,美国人均收入达4.6 万美元,为中国人均的23 倍;中国的平均电价是每度电6.7 美分,美国是每度电9.1 美分,仅为中国的1.4 倍。也就是说,在美国动员公众支持二氧化碳减排比较容易,让公众对减排支付也比较容易,这就是二氧化碳减排所需要的资金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老百姓对减排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至关重要。因此,人均收入的巨大差别也在客观上决定了发达与不发达国家必须共同减排但

不同责任。

让经济发展从高碳走向低碳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杜飞轮

“低碳经济”已成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经济前沿理念,但至今却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结合国内外学者的分析,笔者认为,“低碳经济”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低碳的生产方式——通过低能耗、集约式的能源和资源利用,降低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低碳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通过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加低碳和无碳能源的供应,控制化石能源使用量。低碳的生活方式——通过社会节能减排,抑制高能耗产品消费,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实现低碳生存的可持续消费模式。

短期内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困难与挑战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便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英国,其目标也只是到2050 年建设低碳经济社会。从中国实际情况看,短期内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能源需求加速增长,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持续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据预测,到2020 年我国能源需求量将达到50 亿吨标准煤以上。从能源消费结构看,煤炭消费所占比重过高。2007 年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仅占

27.8%,发达国家煤炭消费比例大多不到

20%,而我国煤炭消费所占比重高达69.5%,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

明显。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提高能源效率短期难以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严

重不合理,三大产业仍停留在1 : 5:4的比例状态,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和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发展过热,部分行业仍存在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的中小企业,部分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问题仍然突出。

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低碳技术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在我国,尽管相关主管部门曾制定并出台了一些与低碳技术研发有关的优惠政策,但有些鼓励政策名存实亡,部分政策因难以执行而未执行。与此同时,我国低碳技术项目特别是大规模示范项目投资,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金融系统对低碳技术项目支持还不够。

资金和技术的“锁定效应”影响短期难以消除。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较低,当前一些制造业高速扩张,多数是对常规技术的简单复制。一些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大件耐用消费品等资金技术一旦投入,其使用年限均在15 年乃至50 年以上,具有很强的“锁定效应”。比如,据估算中国2006 年到2030 年间需要在能源部门累计投资3.7 万亿美元,74%用于电力投资,其中很大比重属于火力发电投资。

经济发展向低碳方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虽然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还面临困难,但必须重视其重要性,逐步促进经济发展向低碳方式转变。

加快构建和形成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发展低碳经济不论是法律法规、政策环境还

是技术支持都必须要由政府超前规划、大力推动。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要积极借鉴和吸收低碳经济的先进理念,进一步明确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将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逐步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和政策法律体系。比如可以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突破口,作为新的生产和消费增长点加以培养。另外在制定和实施战略规划时,须充分考虑我国现实条件约束,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避免对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冲击

重视低碳技术的战略意义,积极鼓励低碳技术发展,确定重点研究技术领域。短期内我国应大力发展节能与能效提高技术,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从中长期看,我国主要技术研究领域应包括:主要行业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生物与工程固碳技术,先进煤电、核电等重大能源装备制造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不仅要大力发展先进低碳技术, 更要注重科技创新和低碳技术在其他行业的应用,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低碳化。

通过土地利用和林业措施的调整努力发挥碳汇潜力。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而通过土地利用和林业措施的调整,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中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减排途径。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和部门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加大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措施和重点工程建设,增强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增加碳汇吸碳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大林地保护管理和森林经营力度,提高现有林地质量,巩固现有森林的碳贮存。

限制高碳产业,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政府应当利用经济、行政手段限制高碳产业

发展,如完善主要工业耗能设备、家用电器、照明器具、机动车

能效标准和强制淘汰落后产能等。与此同时,运用适当的财政政策引导、鼓励和扶持低碳产业发展和绿色产品开发,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减轻传统产业的“锁定效应”。

积极参与低碳化的国际合作。在强调自主创新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国际

技术合作,通过共同研发、合理转让等方式提高国内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伴随《京都议定书》的执行,相应的减排技术产业及市场将逐步形成,企业

应积极参与全球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力争在清洁和高效能源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在国际碳减排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国土资源管理如何推进低碳经济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王永生

自上个世纪60 年代全球环境保护浪潮兴起以来,尤其上个世纪90 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后,各国都在反思传统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应运而生,从概念发展到经济模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是两个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的概念。低碳经济目前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泛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的权威定义在《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发展都属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具体到国土资源管理层面,两者相应的要求有一些差异:低碳经济要求国土资源管理除了自身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外,还要充分利用土地和矿政相关政策参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发展低碳产业,提高能源效

率,减少国民经济对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依赖。循环经济以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目标,要求国土资源管理改变重微观轻宏观、重审批轻审查、重发证轻监管的状况,加强宏观调控能力,限制开采供应过剩的矿产资源,提高矿产品深加工能力,合理、循环利用有限的矿产资源。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决定要求整个国民经济加速低碳化。笔者认为,国土资源管理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对策思路包括两方面:一是大力降低碳排放,通过积极的土地与矿产资源政策参与宏观调控,限制高能耗产业用地,鼓励发展低碳产业;加快煤炭产业的整合与合理规划,加强地热、可燃冰等能源矿产的勘查与开发利用。二是增加碳汇,其“抓手”是国土整治与退耕还林,大力开展土地整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适度退耕还林,增加森林覆盖率。

总体来看,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排斥循环经济,而应该让两者互相补充,

相得益彰。同时,还有一点需要明白,发展低碳经济,解决碳的低排放的长

效机制和根本策略在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山、绿色乡村,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国土生态文明。

情感语录

1. 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 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 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 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 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 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 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 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 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 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 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 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 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 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 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 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 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 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 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 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情感语录

1. 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 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 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 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 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 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 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 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 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 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 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 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 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 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 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 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 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 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 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 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第三章 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 一、全球及中国气候变暖现状 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呈波动式变化的,冷暖交替出现。近一万年来,地球上气温的波动幅度在摄氏2度到摄氏3度之间,期间一共经历了3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3000年前),中世纪温暖期(10世纪至13世纪),以及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这次暖期。目前地球的气候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着变化,这是近万年来地球上出现的第3次暖期。 在目前的这个暖期中,气候也是波动的,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温度一直上升。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变冷,以后又上升,90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时期。自20世纪初以来(1906—2005年),全球地表气温显着升高,全球平均表层温度已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17em。在北半球过去1000年的任何世纪中,此次升温最为剧烈。21世纪高温、热浪、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及强降水频率增加明显。 百年来,中国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0.5~0.8℃;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着,有些地区如四川甚至出现变冷的情况。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大范围的暖冬,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降水逐渐减少。2007年为中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平均气温10.1℃,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据预测,21世纪中国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也呈增加趋势。2040年以前,不同情景下中国地区变暖趋势差异不大,而2050年以后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变暖程度的差异。低排放情景下,增温趋势缓慢,到21世纪末变暖不会超过1-3℃,高排放情景下,则将会增加3~6℃。(全球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上海将被淹没)。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 1、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多年消退了近200米;西班牙遭遇40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 为应对气候变暖,欧盟准备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把用于交通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修改版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海海杰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要想弄明白,必须先要知道什么是低碳经济?它与我们现有的经济形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有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冶金、水泥、化工等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通过保障供应,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型的、以提高能源等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为核心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被提出来了,来替代传统的经济形式。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未来经济形式走向的必然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自身能源储备的 不足,使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例如,到2030年, 预计中国80%以上的石油需求将依赖进口;其次,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受到越来越多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已做出了2020 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第三,随着能源价格的攀升,如果不降低能耗,必将挤压企业的 经济效益,对于能源成本占总成本比例甚至高达五成的 高能耗产业更是如此。 在这种必然的选择之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又将有什么机遇呢? 在一些传统行业中,我国比一些发达国家落后几十年。而在新能源领域,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锂电池等行业,与最发达的国家相比只落后了一两年。因此,在当今传统产业发展受挫、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应该抓住机会,迅速向低碳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 我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的国家,如此广阔的国土面积给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自然资源。据估计,我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为10亿千瓦;在东北、中西部、华北地区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地热能方面,全国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68亿立方米;当前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为906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7000万千瓦。 那么同时,中国又将面临着怎样的严峻挑战呢?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1低碳经济概况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的含义与解释也存在诸多不同。但普遍认同的概念为“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人力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以二氧化碳为表征的温室气体排放,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换言之,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为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通过先进技术、有效制度或新能源开发等方式,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量,达到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作用。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属于我国人口第一大省,但资源相对匮乏。如水资源位于我国第19位,与全国水资源人均量相比,仅为其20%;与全国矿产资源占有量相比,仅为其25%,与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相比,仅为其1/7。由此可见,河南省属于资源贫困省,但河南经济总量却位于全国第五位,河南2009年单位GDP能耗值为每一万元1.156吨标准煤,比全国均匀水平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则为142.8万吨/亿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由河南主导的“中原经济区”开始向国家战略提升,要求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不能牺牲农业与粮食、生态与环境,

应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中原经济区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河南省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能源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 在煤、石油与天然气三者中,煤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要远远多于石油与天然气,而河南资源条件为“富煤、少气、缺油”,该条件在能源结构中起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河南省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在选择低碳能源方面十分有限。自2002年起,河南省煤炭生产量在能源生产结构中就占据较高比例,基本都超过80%。以2012年为例,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比重在76.3%,石油为12.1%,天然气为7.1%,4.5%为水电、核电及风电比例。通过计算得出,一吨煤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4.12吨,与石油、天然气相比,每吨多出的比例分别为30%、70%,由此可见,河南省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量较高,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将给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同时,由于技术水平低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无法充分利用能源,造成资源浪费。 2.2产业结构不合理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初步研究—以中国为例

内容摘要 目前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大多数国家的发展都以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为基础,导致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等问题,这些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现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正由科学共识转变为实际行动,全球经济向低碳转型的大趋势逐渐明晰。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它的发展涉及到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等众多领域。因而,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日益重视,出现了众多有关低碳经济的研究和讨论。 当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的大国,发展低碳经济也是大势所趋。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以低碳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模式的相关方面进行初步研究,以期能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本论文的核心内容主要是用计量经济学进行数学建模,主要从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方面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进行实证分析,并探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模式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经济效应;低碳经济在中国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也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与对策。最后结合上述分析得出发展低碳经济模式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也确定了我国以政府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个人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思路。 【关键词】低碳经济、能源、经济效应、可行性分析

ABSTRACT Nowadays, the global economy develops with a rapid speed. However, the developments of most countries based on the fossil energy consuming, which leads to the problems of increasing emission of carbon dioxide and critic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ll of these, to some degree,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economy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development. Therefore, to decrease the greenhouse gases, becomes a common view from the theory to the action and the low carbon economy trend is gradually clear. Low carbon economy, as a new mode, relates to the mode of production, living code, values, and country rights and so on. So scientists pay a high attention to this area, make much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the low carbon economy. Surely, china, as a big developing economic country, develops the low carbon economy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s. Taking thi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low carbon economy through the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some aspects in china, hoping that it can make contribution to our economy. Therefore,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paper is mathematical modelling by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the low carbon economy in our country, mainly from the aspect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robing into a series of economic effect and recessive problems or challenges from the new mode can be triggered. Then the paper will bring forward the possibl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low carbon economy. So, we can make the conclusion that it is positive to develop the

(发展战略)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

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 何建坤 前不久闭幕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形成了《哥本哈根协议》,标志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取得了新的进展,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行动将更为紧迫。我国作为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大国,在积极促进哥本哈根大会成功的同时,也公布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减缓碳排放的目标,这也标志我国国内实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统筹经济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和战略选择 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决定了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比发达国家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中主要是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消费和相应二氧化碳排放必然有合理增长。我国人口多,经济总量大,当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与美国相当,均占全世界排放量的20%左右,成为世界最大的两个排放国之一。就人均排放而言,1990年我国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2000年为60%,当前已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趋势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能源需求和相应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趋势与全球应对

气候变化、减缓碳排放的目标之间形成尖锐矛盾,根本出路即在于加强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发展的道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 发达国家的人口只有全球的20%,却以全球60%以上的资源消费、80%左右的累积二氧化碳排放为支撑完成了现代化建设。我国13亿人口大国要实现现代化,已不具备发达国家历史上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必须探索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型现代化道路,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和产出效益,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实现《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最终目标,将极大压缩未来全球的碳排放空间,全球有限的大气容量资源已被发达国家历史上、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高人均排放所严重挤占,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排放空间已严重不足,这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也将带来新的制约。我国已不能沿袭发达国家走以高能耗和高碳排放为支撑的发展道路,必须探索新型的低碳发展之路。在中近期内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益,提高单位碳排放产生的经济效益,长期要控制甚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建立并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实现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是以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开发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与我国坚持节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商丽09财政学2009020203016 一、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GDP每年都以较高的增速运行,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三大出口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处在快速发展中,并且还将在今后的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持续这种快速的增长。30年的高速发展使我们不但从传统的“短缺经济”走向了真正意义的“买方市场”,而且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除了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我们的钢铁产量、煤炭产量、水泥产量、发电量、玻璃产量均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目前,无论是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布局和结构,都存在着过分依赖资源、资本、环境的投入,充分利用但又比较倚重低价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而自主创新技术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不足等问题。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外源型的产业结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变化。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我国对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增加对进口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依存度。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短缺、极端天气也使得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如果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得不到缓和,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目前我国的“三高”企业较多,单位GDP能耗大排污多,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高。全国企业存在着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层次偏低、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的特点。我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突出表现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挑战: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传统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削弱,亟待形成新的优势。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低消耗、低排放,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一条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 二、关于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理论文献综述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刘莎5000109092 新闻091 摘要:“低碳经济”这一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低碳经济》的词汇,已经深深烙进了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201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金砖四国”之一的中国,以当今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如何面对时下的低碳经济发展,今后又可能遇到怎样的经济挑战?有没有什么可行性策略?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挑战可行性策略 一、低碳经济概念界定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知道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除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等大气灾害之外,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成了不争的事实,当下已经显现的气候异常和预测可能出现的灾难,是人尽皆有的体验和担忧。摒弃20世纪以来经济的传统增长模式,迈向生态文明的新路子,是世界经济的出路,也是中国经济关注度重点。 二、世界走向低碳经济 近年来,世界正在酝酿着低碳的技术创新,低碳经济的突破可能成为经济危机后新一轮的主要带动力量,首先突破的国家可能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领跑者。 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大国都在低碳经济这场经济“赛跑”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美国:将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战略选择。主要的措施可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锁定新能源为核心。 日本:将低碳社会作为发展方向。提倡物尽其用的节俭精神,通过更简单的生活方式达到更高质量的生活,从高消费社会向高质量社会转变。同时发展提高新能源利用技术,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巴西:大力推动生物燃料发展。进一步完善乙醇、生物柴油等的提炼和利用技术,利用政府推出的一些列金融支持政策,发展农业种植,以满足生物柴油的原料需求。 韩国:将“低碳绿色增长作为国家战略。这一战略通过减少能源依赖、提升绿色技术、发展再生能源,促进就业和人民增收。 世界各国都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发展本国的低碳经济,以便在新一轮的经济赛跑中抢占先机。中国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三、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又面临着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积重难返等问题,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节能减排上形势严峻。 基于这些原因,有人说,经济要发展,工业是先导,要发展工业就必然有排放。保持低碳状态,除非人们不开车,不烧煤,放弃重工业发展。这种说法显然是极端的。中国有些城市一开始对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很有热情,但后来却不愿意高调践行,就是英文害怕大型的化工、钢铁行业投资受到限制。任何社会都需要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来保障经济的运行和生活的质量,否则社会将无法运转。低碳经济不是要排斥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而应该想办法提高碳效率。在这一点上,科技的力量不可或缺。

(发展战略)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状态与方向

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崔成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环境与 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 二0一0年一月 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主要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哥本哈根会议背后的利益博弈 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和主要问题 对我国的主要启示 目前,国际社会并没有关于"低碳经济" 的统一定义,世界各国提出的与"低碳"相关的概念存之间有差异,这也充分反映各国基于本国国情和需要发展有自身特色的低碳经济的决心. 总体上看,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以更加清洁的能源供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低碳消费和低碳需求,使整个社会经济向低碳化模式转变的经济过程. 低碳经济的主要内涵和要素: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低碳技术标准体系;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 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 低碳经济发展所需的市场环境和市场机制; 从国际发展动向整体上来看: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正由科学共识转变为全球行动,相当数量的发达国家设定了减排目标并进行实质性的经济社会政策调整,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行动起来,全球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大趋势逐渐明晰,其对国际经济格局和贸易规则的影响也开始显现. 英国: 2003年英国政府通过《能源白皮书》,正式提出实施低碳经济战略,并建立相应的原则和行动框架. 原则: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是国际性问题;独立的,有法规环境的竞争市场是落实目标的最有效方式;政府可以通过碳交易的方式来解决市场问题; 行动框架: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框架;将CO2减排目标贯穿于整个经济活动;通过竞争和透明的国际市场取得更大进展;节约更多的能源;更多地支持低碳技术和提供合适的投资环境; 2007年5月,英国政府发布了新版《能源白皮书》,提出了为实现能源安全和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需采取的一系列国内外行动; 行动包括:节约能源;开发清洁能源;在竞争市场定价的基础上,确保能源可靠供应;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框架,及强化执行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计划;积极减少排放,为整个英国经济设定一个法定的捆绑式碳排放目标;设定一个为期五年的碳预算,确定CO2总排放量;在实现完全竞争和透明的国际市场方面取得进展;提供更好的信息,激励和管制,估算节能量;为低碳技术提供更多的支持,确保良好的能源投资环境; 2007年6月,英国在世界上领先制定了《气候变化法(草案)》,明确承诺到2020年削减26-32%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削减60%; 同时,还出台了《英国气候变化战略框架》,提出了全球低碳经济的远景设想; 英国的低碳经济时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激励的方式来实施的,包括碳预算,碳信托,碳交易,碳税,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促进整体经济结构的转型;

关于低碳经济与绿色出行的调查报告

关于低碳经济与绿色出行的调查报告系部名称:法学院 专业:法学 年级:班级:姓名:学号: 实践单位:济南重汽、济南环保局、济南公交总公司 实践时间: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3月1日 已是远离了用“一骑红尘”以博美人之笑的时代了,在这个交通发达,飞速运转的快餐社会,朝发夕至的交通工具引领着我们穿梭于莽莽大地。可在庆幸着地理的距离不再坚不可摧的同时,越来越严峻的环境现实也开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约五分之一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13个重点城市中三分之一以上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而机动车排放则是绝大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事实上,我们失去的又何止是在在洁净的空气下生活的权利。君不见,愈渐拥堵的上班路,愈加沉重的自然资源负担,因那急促繁杂的汽车噪音而导致的都市躁动的氛围;君又何尝不见,为了庞杂的车流顺利流通,我们有强行扩张了多少道路,这其中,又有多少路旁的民居,古迹,树木惨遭破坏?顶着发展经济,效率优先的口号,我们伤害着一个环环相扣、链链相接的生命世界的完整体系。 初时,组长提出要做绿色出行的主题时,大家其实是存在着巨大分歧的。有人认为,绿色出行这题目过于传统,无法出新,并且从前

面做过的社会实践来看,所起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但是,最终大家还是决定以绿色出行为主题,这并不是我们有多大的自信能推陈出新,更不是说我们有十足的把握将其尽善尽美化,只是凭藉着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生态环境深切的担忧,希冀着以满腔青年的热血与勇气,力挽挽狂澜于即倒。 何为绿色出行,即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简言之,只要是能降低自己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就叫做绿色出行。 当代中国正面临着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中国所起的反面作用是那么令人瞩目。全世界三大酸雨区,其中之一就在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而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温室效应的主要祸首二氧化碳,我国就是世界第二大排放国,而目前二氧花硫的排放已是世界第一;与日俱增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气污染已使我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 汽车的发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但是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从汽车尾气中排放出来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严重的污染了大气,影响了空气的质量,甚至于伤害了人们的整个呼吸系统。而且二氧化硫再上升到对流层,与雨水结合,是雨水变成了酸性,变成了酸雨,腐蚀植被,建筑物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一座座工厂从城市中窜出来,有些工厂为了节省成本,向河流里排放工业污水,严重的影响了河水的质量。虽然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是,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通过绿

第五章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途径、模式及策略

第五章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途径、模式及策略 1、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 (1)确立全社会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效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能照搬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模式和节能发展道路,必须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模式和节能路子。从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来看,以构建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为基础,确立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引导社会能源消费行为,对于构建低碳经济、低碳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的能源需求和能效变化预警指标体系。同时,把总量控制目标科学分解为各地区和各个产业部门具体的能效技术经济目标,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总体要求转化为可操作、数量化的具体工作任务。 (2)强有效地推进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石油储备是稳定供求关系,平抑市场物价,应对突发事件,保障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尽快建立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可以减少经济代价,有利于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除了要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之外,还要规定最低的商业储备。维持国内石油的备用产能,是一项昂贵的政策选择。为了建立备用产能,需要在国内石油供应链上的许多环节进行重复建设,包括钻井、采油、输油管线和炼油厂等。 (3)到本世纪末,建立环境友好、人居和谐的低碳社会。低碳社会的特征是碳的排放已经大幅度的降低,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民众生活在无污染,或污染度极低的自然环境当中。建立这样的低碳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原油化石能源即将耗尽,难以继续为人类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的必然要求。建立这样的低碳型社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从许多层面多策并举。一方面大力提高原有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淘汰耗能高、污染重的落后产业,从碳源上遏制碳排放的增长;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替代原油化石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等。开发新能源,既可以从源头上遏制碳的排放,又可以为解决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能源危机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

(发展战略)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最全版

(发展战略)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马翠梅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和《斯特恩报告》发表之后,温室气体减排正逐步由科学共识走向全球行动,且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后壹些国家也相继发表了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倡议书和行动计划。然而究竟什么是低碳经济,目前国际上仍没有形成壹个严格统壹的定义,世界各国提出的概念也不尽相同,这充分反映了各国基于自身国情来发展低碳经济的诉求。总体上见,低碳经济是壹种以能源的清洁和高效利用为基础,以温室气体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其外延包括调整产业结构、节约能源、提高工业生产和能源转化效率、加大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减少高能耗和高排、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等。 部分国家低碳经济的政策和行动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解及做法有着明显不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其低碳经济目标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义务紧密联系在壹起;而发展中国家历史和人均排放较低,现阶段更关注发展,强调在发展过程中采用高能效、低排放的技术和节约的消费模式,力争走出壹条不同于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思路,实现减排和发展的双赢。 1.英国。 英国是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且积极倡导低碳经济的国家。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中正式提出实施低碳经济战略,计划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且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20)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20) 未来十年有望削减二氧化碳排放4.7亿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5日发布《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2)》.报告作者之一、国 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朱跃中表示,如果中国严格实施节能减排,在未来十年内将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30%,那么一次能源需求总量 将降低到51亿吨标准煤,可节省2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削减二氧化 碳排放4.7亿吨. 报告称,中国政府制定了绿色能源发展目标,要在2020年将非化 石能源利用量提高到7亿吨标准煤,这意味着非化石能源利用量将在2010年2.77亿吨标准煤的基础上至少增加4亿多吨标准煤的能源 供应,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的能源急缺. 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的能源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态势.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2.5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 长了1.2倍.朱跃中认为,从实际发展趋势看,未来十年中国gdp的年 均增速很可能达到8.5%左右,到2020年中国gdp总量将达到71万 亿元(2005年价格).如果中国严格实施节能减排,未来十年内将单 位gdp能耗强度下降30%,那么一次能源需求总量也将降低到51亿 吨标准煤,可节省2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削减二氧化碳4.7亿吨. 报告称,中国是石油资源总量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能源需求大大超过供给,使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进口国,原油对外依 存度已高达54.8%,成为除电力外各种一次能源均需进口的国家.报 告主编、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军教授表示,大量的石油进口造成了中 国能源的对外高度依赖,将会增加中国能源安全的危险度.(倪铭娅)

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认识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一般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 全球气候变暖致使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了必然选择。我国在2006年底由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中国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而应该建立一套合理自主的“中国模式”,结合实际,合理自主的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产业和低碳经济,进而打造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国家。 2007 年9 月8 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 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中国外交部2010年11月26日向世界宣布,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 中国目前处于以资本和能源密集化为特征的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水平与社会消费需求还在持续提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将带来我国就业的新机会。为了顺利实现低碳经济转型,一方面,应该积极推动为社会生产和居民消费活动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担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任务,在短期内不可能扭转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特征,需要通过高碳产业的低碳化来实现低碳发展。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自2009年以来,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由此,节能减排刻不容缓。对于目前的中国,低碳经济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世界上的碳排放大国,中国必须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促进整体经济健康发展。 低碳经济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紧要关头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经之路。低碳经济对中国既是压力又是挑战。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长远其发展战略,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发展战略)绿色基金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报告最全版

(发展战略)绿色基金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报告

中国经济报告发表文章系列: “绿色基金”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京缘资本执行总裁龙黎明壹、“绿色基金”的形成和发展 绿色产业基金,专指由基金管理X公司管理的专门投资于能够促进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事业发展的X公司股票的共同基金。绿色基金的投资理念是:环境保护和金融投资的目标融合,绿色基金的核心是强调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它将投资者对社会以及环境的关注和他们的金融投资目标结合在壹起。它不是追求纯粹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而是整体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绿色基金不仅仅从经济角度出发,而且考虑投资对象对自然和环境的影响。 英国于1988年率先推出了第壹只绿色基金——Merlin生态基金(即当下的Jupiter生态基金),人们能够将钱投入到他们较为关心的环保型企业中去。受20世纪80年代后期环保主义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绿色基金得到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生态基金、可持续发展基金、环境共同基金纷纷涌现。 国外的很多实证研究表明,绿色产业基金的投资效率且不壹定比壹般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效率低。由于其投资对象的特定性使得他们对这些X公司的了解更为深入,投资目标的选择更加合理,总体的投资收益从长期来见反而可能高于壹般的投资基金。例如,作为国际绿色投资基金中的壹员,施罗德气候变化基金(SchrodersClimateChangeEquity)12个月回报率为20%,高于其参照标准MSCI全球指数。 作为国际绿色投资基金中的壹员,CCC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是全球专门从事清洁能源和低碳投资的投资银行集团。CCC管理着全球最大的碳基金,管理三只共

计8.5亿欧元的碳基金,投入能产生碳减排信用的X公司和项目。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项目涉及可再生资源、合同能源、甲烷气体、城市垃圾填埋、煤气层利用等众多领域。如吉林长岭风电、深圳下坪垃圾填埋气利用、平顶山煤业集团煤矿瓦斯利用。至今,CCC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在中国低碳领域投放的资金达到了10亿美元。 不过,尽管国外的绿色基金发展较为迅速,但我国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产业投资基金。 二、中国迫切需要设立“绿色基金”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很高,加之能源安全存在隐患,生态承载力不断下降,自然环境逐渐恶化,使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着资源瓶颈和环境代价的双重困境,而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增长则成为破解这种困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此背景下,从2009年9月下旬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召开到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会议召开前夕,中国政府从首次正式使用碳排放强度指标的概念,到宣布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再到明确量化碳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展示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履行大国责任方面的积极姿态。其后于2009年12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示中国正转向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由此,中国亟待制定和完善包括碳金融、碳排放交易、碳税收在内的壹系列经济激励措施。 当前,发达国家促进低碳产业经济发展的金融工具正趋于成熟。在此形势下,我国需借鉴发达国家在“绿色基金”、“绿色金融”等方面的运营经验,制定和完善

低碳经济全套题库及100分答案

- 只有(),才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安全的和经济的工业能源 C 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体系的对象不包括() D 可再生能源不包括() A 循环经济最广泛的参与主体是() A 企业低碳责任的驱动乏力主要原因没有() A 以德国双元系统(DsD)为典范。 C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是() C 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指的是() B 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 A ()是政府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职责A 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

B ()是指倡导低碳的思维模式、生产观念、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将企业低碳理念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C 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不包括() D 太阳能资源的特点不包括() D 发展低碳经济,加速煤炭企业转型的对策与出路不包括() D ()即人们实行低碳消费方式的经济成本可以承受 D ()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A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缓解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根本出路是() B 我国光伏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最终还要归于() C 延长原料或产品使用周期,通过反复使用来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是指() C 解决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加强和健全环境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和“瓶颈”因素不包括()C

以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为典范 B 1990到1995年间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就几乎达()美元 D 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力量() D 实施低碳营销应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D 近百年我国气候在变暖,以()最为明显 D (),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9至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左右,并周期性出现 D ()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 A 从经济运行的动力条件和市场保证上看,经济运行又依赖于() A 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指的是() D 冯之浚提出的生态环境子系统分为() AB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低碳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据预测,中国在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倡节能减排,避免走很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二、中国经济发展与能耗现状 (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耗量的急速上升在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济的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到现在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能源消耗的急剧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的能源消耗总量较七十年代已经增长了近50倍。这一发展趋势显示出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偏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安全。我国一旦成为能源净进口国,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必将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中国将来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中国社会生态环境系统急剧恶化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付出巨大的环境为代价的。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21.2万吨,废水排放量为571.7 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19亿吨。与此同时,我国的矿产和水资源利用率只有发达国家综合利用率的2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每单位GDP的资源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是发展中国家的2倍以上。 “厄尔尼诺”现象和“反厄尔尼诺”现象等自然灾害频发。伴随着工业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不断地向自然界强取豪夺,破坏了地球生态循环系统。1998年长江洪水,200年济南特大暴雨,2008年年初南方雪灾和5月汶川大地震再到近期全国各地各种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是大自然像人们无休止的破坏敲响了警钟。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绿色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温室气体导致南极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专家预测,到2100年,还行面将上升一米左右,世界上2%生活在低洼地区的人口将失去家园,部分沿海城市将永久消失。因此,自2003年英国率先开始节能减排行动之后,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开始了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全球气候变化不仅给工业带来影响,也将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到本世界末世界农作物将会减产10%-12%.中国地域广阔,横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种大陆性气候,气候变化将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农业危机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其次,我国的工业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受到影响,必然会波及工业的发展;最后,中国的农业十分薄弱,对自然条件特别依赖。 农业在中国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我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系统的不利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