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听课评课记录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听课评课记录

《厘米的认识》听课评课记录1、能熟练的运用我们学校的几何图形的教学模式。
生活引入- 观察操作-总结概括=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2、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并能对学生及时地进行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从整节课可以看出本课以生动的Flash 动画课件创设了“阿福的新衣”这一情境,一下子吸引住了一年级小朋友的注意。
在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为什么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得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结合生活实际,学生体会到:为了测量得准确和交流的方便,需要用统一的工具——尺来量。
使学生在认知矛盾冲突时产生了要学习尺的迫切需求,很自然地进入到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也初步体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应用。
这种设计,将导入和新授融为一体,以知识为主线,以学生的积极情感为保证,有利于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2、设计了大量的实际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长度观念。
对厘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持,教师充分利用实物,组织学生活动,感知1 厘米的实际长度,如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到1 厘米,借助1 厘米的小棒感知1 厘米,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厘米,用自己的方式表示1 厘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1 厘米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的长度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米的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在测量过程中培养估测意识。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
估测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估测也是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教学时,教师非常重视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如在估测铅笔的长度时,先想一想1 厘米有多长,再估计一下这枝铅笔长几厘米,并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先估测,再实际测量,培养了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一年级动物儿歌听课记录及评课

一年级动物儿歌听课记录及评课一、听课基本信息。
-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 授课年级:一年级。
- 授课版本:人教版。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小动物叫声的音频,音频中有小鸡、小鸭、青蛙等动物的叫声。
2.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刚我们听到了好多声音,你们猜猜是哪些小动物在叫呀?”3. 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小鸡,有的说青蛙。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2分钟)1. 教师出示课文中的动物图片(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动物的名称。
2.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3.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读准字音。
4. 教师利用生字卡片,逐一出示生字“蜻、蜓、蚂、蚁、蜘、蛛”等,教学生认读生字。
- 对于“蜻、蜓、蜘、蛛”这几个形声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发现形旁和声旁的规律,如“蜻”字,左边的“虫”字旁表示与昆虫有关,右边的“青”表示读音。
- 采用开火车读、指名读、小组读等方式,让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加强记忆。
5. 学习词语。
教师将生字组成词语,如“蜻蜓、蚂蚁、蜘蛛”等,让学生认读词语,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通过简单的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蚯蚓松土”“蚂蚁搬家”等词语的含义。
(三)精读课文,体会韵律(15分钟)1. 教师再次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里的小动物都在做什么?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简笔画,如画一只蜻蜓立在荷叶上,表示“蜻蜓半空展翅飞”;画几只蚂蚁在地上搬东西,表示“蚂蚁地上运食粮”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句式特点,发现每一句都是“谁在哪里做什么”的结构,而且韵律感很强。
4. 教师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一组读一句,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如提醒学生注意重音和停顿,“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
小学一年级英语听课记录及评课【三篇】

【导语】海阔凭你跃,天⾼任你飞。
愿你信⼼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花,谱下锦绣第⼏篇。
学习的敌⼈是⾃⼰的知⾜,要使⾃⼰学⼀点东西,必需从不⾃满开始。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学⼀年级英语听课记录及评课【三篇】》供您查阅。
【篇⼀】听课⼈:听课地点:听课时间:第七周星期三听课⽬的:了解⼩学的基本情况,了解*主任⼯作的职责,了解少先队活动情况,了解⼩学课堂和课后其他⼯作情况,更好地学好专业知识,巩固专业思想。
学校课题 My friend 课堂记录 1. 早读:学⽣齐读上⼀单元的课⽂、单词班级第⼀节学科执教⼈听课意见早读有助于学⽣记忆之前学习内容,起到温故知新的作⽤。
但个别单词的读⾳得注意⼀下,例如 book 、 math 、 English 等利⽤⾳像资料进⾏课程回顾,⽣动有趣,很⼤程度地提⾼学⽣对之前学过内容的记忆⼒。
英语2. 回顾:1)let’s do. 出⽰课件录像:tall, tall, make yourself tall.\short, short, make yourself short.\big, big, make your eyes big.\small, small, make your eyes small.\long, long, make your arms long.\ short, short, make your arms short. 师⽣⼀起随录像做动作。
2)let’s guess. a. ⽼师描述⼀种动物让学⽣猜:it’s small. It has two long ears. What is it? (rabbit) b. ⽼师出⽰课件图⽚让学⽣描述: describe money3. 引⼊:出⽰图⽚让学⽣说说他有什么特征,再引出新单词4. 带读 friend、long hair、short hair,之后让学⽣描述他的同桌5. 再⽤图⽚引⼊新的单词 thin、strong、quiet,再让学⽣描述他的同学6. let’s find out: ⽼师先描述⼀个⼈的外貌特点让学⽣找出他的图⽚:my friend is john, he has short hair and bid eyes. He is tall. Who is it? 之后播放录⾳(课本 P28),让学⽣找出对应的图⽚。
(一年级语文教案)《春到梅花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春到梅花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一年级语文教案执教班级:一(6)班执教时间:____年3月16日执教教师:徐俊听课、评课教师:常冉●一、复习导入。
1、师:小朋友,想去梅花山看梅花吗?先来读一读该课的词语,读对了词语,咱们就去看梅花。
2、(课件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生词,齐读生词。
●二、精读课文。
1、过渡:现在,就让咱们跟随小作者去看梅花吧。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出示课件)红笔标出:“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指名读句子。
自由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边读边想)【评:在教学过程中教予学生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变机械的阅读为思考性的阅读】⑵小朋友,你们读了这句话想到了什么?说说看。
指名说。
师生交流:(出示课件)①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盛开”完全开放,“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是说花非常之多之密,“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是说花儿色彩绚丽,开遍山坡。
②“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晶莹透亮”写出梅花的光亮可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写出梅花的香味雅而不俗,沁人心脾。
联想到那首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暗香有来。
“暗香”就是指这淡淡的清香。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红笔标出“片片”、“清香”、“淡淡”、“彩云”、“晶莹特亮”、“挨着”。
【评: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学生生动化的语言,教师机智地引导,让学生从文本对话中再现生动形象的梅花山画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眼中构建了一个美丽的梅花山,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⑶指导朗读①师:小朋友们想象中的梅花上可真是美不胜收阿!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配音录像)【评:先在文本对话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行自我艺术世界的构建,再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完善艺术世界的构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记录一年级语文《比尾巴》评课稿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记录一年级语文《比
尾巴》评课稿
周一下午,聆听了周颜老师上的一年级语文课——《比尾巴》,感受颇多。
一年级学生好动、坐不住,上课经常会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周老师在教学中,首先精心营造了“小动物比尾巴大赛”的情境,告诉学生只要认真通过几关(记忆关、拼读词语关等)考查,就能做上这场比赛的小裁判。
这样,她轻而易举地将学生带到了课堂学习中,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并因这个情境的贯穿始终而使整节课充满童趣。
新教材识字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识字量增加是一明显特点。
如果每节课只是单纯地要学生跟着教师读准字音,听教师来分析字形,这样,要不了多久,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失去识字的兴趣。
这堂课上,周教师通过分散识字,采用找反义词、找同偏旁的字等等多种方法,很自然地把要认识的生字一一落实,又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了语言,提高了认识能力。
一节课下来,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可谓行之有效。
《比尾巴》一文的呈现是以上下篇、问答形式出现的。
周老师在本节课上重点指导了疑问句的读法。
她采用多种形
式指导学生练读,强化了朗读训练,也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了感情,在读中了解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
很欣赏周老师在最后写字环节所下的工夫。
她注重认识新笔画、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字的姿势以及对学生写的字的评议,也给了学生充分的写字时间。
细致、扎实,值得学习。
综观整堂课,周老师所引领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是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目标明确,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上语文听课记录 评课稿我叫“神舟号”_苏教版

一年级上语文听课记录评课稿我叫“神舟号”_苏教版《我叫“神舟号”》听课记录及评课稿一、复习生字词,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二、学习第一句,练习说话。
1、出示第一句话和图片,指名读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停的地方。
3、什么时候,一艘飞船在太空散步?一天晚上,什么在太空散步?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哪儿散步?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太空干什么?4、看三幅图,运用这样的句式来练习说话。
过渡:出示第二幅图和图片,读这句话。
你想一想,嫦娥姐姐遇到小飞船会问什么?三、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
2、标自然段序号。
指名分自然段来读课文。
3、自由练习朗读。
四、学习课文。
1、师讲引号的作用。
只读嫦娥姐姐的话。
按老师教的方法,找找第二、三自然段中他们说的话。
小组可讨论。
2、指名读第二段,指名只读飞船说的话。
你从这句话知道什么?分组自学。
(一组使用文字资料,一组使用图片资料,另一组看幻灯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
这一节课在最后安排了学生表演的形式,也很不错,学生把课本上学习的语言内化以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也是规范学生语言的一个途径。
表演的情况,由学生自己来进行评述,也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师听课评课活动记录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师听课评课活动记录《胖乎乎的小手》听课笔记这是我在一次教学活动中听到的一节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课,简略摘录一个片段如下:一、导入:1.教师出示图:一双手2 .小朋友用“手”说话.3 .板书课题,师领读课题二指导学生初读课文1,教师在黑板上贴一个卡通青蛙图同时播放经过处理的录音,用小青蛙的口气提出读书要求2 .学生自由读课文。
3.引学生听录音,要求学生用右手指着课文认真听4.引学生模仿录音再读一遍课文......我认为这节课的特色如下:1.有情趣,教者精心设计青蛙卡通图与录音提出读书要求,使单调枯燥的说教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形式,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读书的兴趣.2.重习惯,吕淑湘说:“培养良好的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倾听、读书、写字习惯尤为重要,这节课习惯培养贯穿始末,小青蛙的录音播了五次,循序渐进地提出了明确的读书要求.3.有实效,整堂课教师讲的少,提问少,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上,朗读教学层次分明,很好的落实了教学目标.听《美丽的小路》心得体会朱谷午老师执教的《美丽的小路》是人教版第二册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故事。
下面,我就这堂课谈谈我的听课体会。
一、朱老师在课堂上能关注每一个学生。
在这节课中,班级的大多数学生都能有发言的机会。
而且朱老师也比较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想法。
比如:让学生看图,然后说说自己看到,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找哪些词语比较美。
二、运用优美的课件教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
朱老师的多媒体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在看到了精美的课件后,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而且,课件的出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悟到了小路的变化。
三、教师在课堂上了用演一演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低段学生的表演欲望比较强。
这一环节的设计也能激趣学生。
听课评课记录部编版一年级下册

听课评课记录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听课评课记录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是一本针对一年级学生编写的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我对该教材进行了认真的听课和评课,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该教材在内容选择上非常贴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听讲、观察等多种方式来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
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该教材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
教材从识字、词语理解、句子理解等基础知识开始,逐渐引入阅读理解、作文写作等能力的训练。
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该教材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中穿插了一些引导性问题和思考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自主解决问题。
此外,教材还设置了一些拓展学习的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该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教材内容过于简单,难度不够挑战学生。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增强,需要更多的新知识和挑战来推动自己的成长。
其次,教材中的练习题和活动设计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
这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对教材的吸收和消化不充分。
总结来说,《听课评课记录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是一本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的教材,其内容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然而,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希望教材编写者能够进一步挖掘学生潜力,设置更具挑战性的内容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加强对教材教学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钟表
-------------听课评课记录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谁能猜出这个谜语的谜底得什么?
生:钟表。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猜谜语的特点,在上课伊始就采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师:说对了,你们真聪明,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钟表有什么用处?生:能告诉我们时间。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板题:师写一个字,生读一个字,再齐读。
)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表,先自己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课件A :钟表表面,时间9 :00 )
师:谁能将你观察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生:有12 个数字。
生:有时针、分针。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你能告诉同学们,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吗?(最细的是秒针,我们以后再研究。
)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手中的钟表,你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的时针是按什么顺序走的?(师:演示)
生:按1 、2 、3 ?? 11 、12 的顺序走的。
师:你们能按这个顺序自己拨拨手中的钟表吗?(生拨)
现在老师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给全班同学拨,同学们要认真看他拨的对不对。
(针对一年级学生还不太会主动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要求教师要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帮助他们找到明确的注意方向,让他们从“同桌”这种一对一的明确关系中学会小组合作学习。